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100字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00:50:36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7 00:50:36   小编:

这本书描绘了孔子坚定不移的追求理想和道德的生命历程。他不畏权势,不畏逆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展现了永不妥协的品质。通过孔子的生平故事,让人们深刻领悟到坚持真理和正义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追求更高尚的品质。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一)

不神化孔子一直都是孔子与他的门人一直坚持的一条首要信念。孔子亦是普通人,然而古老的华夏文明却早早就奠基了其文明的内核与思想。在这众多的思想奠基者中,圣人之道,孔子之学成为了中坚主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绵久续。

《雍正王朝》中,康熙命四阿哥胤禛追讨国库欠款,其中田文镜强势无私的追讨过程中,竟然逼死了元老功臣魏东亭。在早朝中,就被一众官员出息奏其追责,康熙当堂亦是质问,圣人的宽恕之道弃之哪里?帝王之术虽是难以料究之心,但这孔子的学说,在清人入关后,亦是成为治国的理论,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常说,孔孟老子之学说皆是用于说于帝王之说,这只能说的确有其道理,但不尽然。李山教授在这本研究孔子的巨著中详细的叙述了孔子的一生,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们了解它的学说起到了至关的重要。而为什么说它是一场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全书也给出了最终的答案。早年四处碰壁的游学的坎坷,亦是让孔子尝尽了人生的磨难与艰辛。乱世中的坚持与理想更需要一颗坚韧果敢与火热激情的内心。

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孔子,让我了解到原来孔子不是生来就被人尊崇与敬畏的,质疑与不被理解,并没有因为孔子的伟大的理论与学说而被减少过。孔子三岁其父亲就去世,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在这一点上,孟子,欧阳修等皆是如此,可见母亲就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一点也不假。

孔子讲求的仁与礼恰恰是主导社会规范与控制自我的一种向善而为的实践要求。欲望与修行本身就是凡人一场长期的修行。克己复礼的最终结果不是让人抑制自我,而是在了解自己内心之后的一场生命的和解与对真善美的自我和谐之路。仁礼之外,亦是寻求内心的一种平静之法。

在乱世中沉浮,苟且还是心怀家国天下,都是一个人的认知与学识眼界所决定的。孔子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选择了迎难而上,坚持心中的理想与仁治天下的理念。

如今孔子族谱延续己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至今己八十代人了。世间若无仲尼出,暗暗长夜无光明。孔子的学说与道理早己刻在了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精神内核之中。走近孔子,去了解世间存续的道法天然,每一个华夏之民都应生而伟大。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二)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 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诚哉斯言,即便步入21世纪,孔子学说仍然在塑造着中国人对自我修养、对社会生活乃至对政治秩序的想象。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久远,孔学也不再是官方意识形态,这使我们能不将他当作圣人仰视,来探讨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山为孔子所写的传记《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从人生经历角度,描绘一个毕生为理想而奋斗的孔子形象。

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周王朝早已衰微,诸侯不敬天子,大夫不敬诸侯,兴起了下克上的风潮,可谓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改善当时的社会现实,恢复王道。然而孔子出身下层贵族,并无从政机会。直到五十多岁,孔子才得以出任鲁国官职,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最终因秉持国政的大夫阻挠,归于失败。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困厄,甚至几乎遭遇不测。最终,孔子也没有遇到愿意任用他的贤君。书中第三至八章讲述了孔子51到68岁期间谋划实践自己政治主张的历程。书中对孔子总体是推崇的,因此对其不能为当世所用基本是归于时运等外部因素,而回避了他以“礼”与“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不适应争世激烈竞逐的现实。譬如田氏代齐后,孔子即进言伐齐以拨乱反正,这固然合乎周礼,但却是鲁国国力所不足以完成的任务。而在孔子死后,诸侯的纷争进一步加剧,历史进入了更加混乱血腥的战国时代。

孔子一生坎坷,参政时间极其短暂,政治上可谓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改造现实的希望,而是始终坚持实践礼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返鲁之后,他致力于文化事业,成就可称辉煌,书中第九到十三章讲述了孔子的学术成就,包括编写《尚书》《春秋》,为《易经》作注,修订《礼》《乐》,编写《诗经》等。在此过程中,他不仅保存了大量古文献,还藉所谓“春秋笔法”论定是非,阐发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此外,孔子也是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培养了诸多弟子,书中第二章、第十四章介绍了其教育理念和事迹。

而对当代人来说,读孔子的传记,除了了解这位古代思想家的生平和学说又有何意义呢?其实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孔子面对困厄时的坚持,即便明知不可为,仍初心不改,即所谓执善而固执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环境,此时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理想,孔子的答案是后者,即便明知坚持理想会碰壁,孔子从未动摇过。

这里最让人敬佩的是心力。经历如此多的挫折,大多数人会有心力交瘁之感,甚至就此消沉。孔子一生不仅入仕晚,而且仕途几乎没有什么柳暗花明,可以说是从失败走向失败,最窘迫的时候,被人称为“累累乎若丧家之狗”。在五六十岁的年纪,很多人早已在现实打压面前失去了棱角,黯淡了眼神,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面对惨淡的现实、弟子的质疑和他人的讥诮,孔子却始终坚忍不拔,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既不为高官厚禄而摧眉折腰,也不愿像看透世间黑暗的隐士们一样选择逃避,即便不能在现实中实践理想,也要通过教育传递理想,使社会归于文明。无论是否认可孔子学说,这份百折不挠的心力都令人动容。《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庶几可以形容孔子的一生和志趣。

在动荡的时代中,面对不如意的现实,你要做什么样的自己,孔子的生平提供了一种答案。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读后感(三)

说到孔子,我们会想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会想到《论语》——这部深刻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典籍。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看的《脸庞,锋芒》里的一句话“文化是有局限性的。”中庸,仁,也许也是一种文化的局限,而这也是儒家文化对有着礼仪之邦的中国深刻的影响。 李山的《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孔子》先简单的为我们介绍孔子先祖,让我们对他的家世世系有一定的了解。再以时间为线,让我们走进课本之外的孔子。

孔子小时候就展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点,其他孩子在玩在闹的年纪,孔子已开始自己学习着礼仪习俗。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无论是什么身份,什么阶级,只要想学,他都教,这一点,在封建阶级等级制度固化的社会下,孔子能以这样的理念办学,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凡的事情!在对于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性格的人,孔子会给予不一样的回答,从各方面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借由子路从“好勇”到“果”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改造一个人的天生气质,从而确立一种新的人格。 在危难之中、穷困之时也能泰然自若,弹琴、念书,这是一种怎样的超然。 对于政治孔子不主张一味的推翻,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革者。孔子一生坎坷,政治上不得志,只是因为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迎合当时的封建统治权贵。在错误的政治观点面前,孔子绝不是处处讲和谐。 有人说孔子迂,有人讲孔子轴。但我觉得他是一个无比包容之人,真正心中有大爱之人,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评价人数不足

李山 / 2024 / 天地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