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奔跑吧,爸爸的读后感大全

奔跑吧,爸爸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5 12:15:31
奔跑吧,爸爸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15 12:15:31   小编:

《奔跑吧,爸爸》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感动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点滴回忆,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故事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传递给了孩子们生活的智慧和价值观。这本书让人们重新思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一

这是我读金爱烂的第三本书。

如果说读前面两本《你的夏天还好吗》和《滔滔生活》时,我更多地关注内容本身,关注作者对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二

本来是被两本夏天吸引,但强迫症还是决定从第一部读起 金爱烂简直是他爹的天才!!!被这种灵气震撼到从头皮一直麻到嗓子眼。怎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叙事?永远在想象中奔跑的爸爸,每天穿梭在便利店里没有人认识的女人,屋塔房上弹跳跷的孩子,半地下室里停不下来内耗而失眠的女人,水族馆里相信神秘事件的管理员,吃完河豚吹着北太平洋风追问自己如何出生的孩子,用便条贴满墙壁和天花板的写小说的青年,逼仄房子里陌生却有着一模一样房间的五个合租女人……像是平凡生活中隐藏张着血盆大口怪物的漫画,光怪陆离,但奇特地让人得到慰藉然后流下眼泪。也许关于存在的话题总是让人的心怦怦直跳,永远让人期待下一个更完美的答案,时常让人泪流满面。 《永远的叙述人》那篇单拎出来,这篇哲学、思辨到几乎像一首诗了,甚至让我萌生出阅读原版的想法,我想知道我究竟是被它本来的意志震动,还是被翻译后中文的内涵所迷惑。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三

一如既往的她,一如既往的她的文字,就像一潭泥浆做成的锁链栓住了我的脚踝,我无力挣脱也没想要挣脱。对比起来,我认为这本书比你的夏天还好吗更加让人窒息,更加凝重、粘稠,几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当然也不全是和父亲有关的故事,都是茫然若失的,都是患得患失的,都是永远看不到头的,被抛弃的孩子,孤独的孩子,不被理解的孩子,固执的孩子,当这些形象用金爱烂的文字展现出来无疑又生动了几分。 最喜欢的是那篇纸鱼,梦想轰然倒塌的一刻,我的文字化成碎屑与线条随风而逝,我的坚持,我的自尊无影无踪,我们终究会被现实打败之后一病不起。 读完她的书,真的要缓一缓,那种窒息感,压迫感,就像我住在玻璃罩里且一直伸出月光下的森林深处,我看得到风,看得到光,但是美好不属于我,一切溃烂的腐败的,才是我需要去忍受的,或许这真的和东亚的教育与社会有关系,也许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 而且神奇的是,我认为这本书有非常浓重的第三视角感觉,虽然叙述都是第一视角,可是你却有种社会局外人的感觉,我面对痛苦不喜不悲,情绪缓慢,后知后觉,我冷冷的看着发生的一切,想着我接下来该如何表演我的情绪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四

我的阅读感受是:

读的第三本金爱烂,喜欢! 比起《你的夏天还好吗?》和《滔滔生活》,可能会更喜欢这本《奔跑吧,爸爸》一点点。(不过反而对这本合集里的《奔跑吧,爸爸》这篇文章最无感……但不是金爱烂老师写的不好,而是我个人的情感倾向来说不喜欢。)

确实从看完后两部作品再翻回前的角度来说,是可以很明显看出金爱烂对文字与故事框架的掌控越来越娴熟、隐匿、游刃有余。

但我会更喜欢这本《奔跑吧,爸爸》的原因就是金爱烂在这本文集中显露出的、比起后期游刃有余的她而更显青涩的、还未完全学会将自身意识轻巧藏匿于故事背后的关于她的投影。我会觉得,我似乎能从这本书中读出更多关于金爱烂,这就是我更喜欢这本的浅薄的原因。

好喜欢《我去便利店》、好喜欢《她有失眠的理由》、好喜欢《永远的叙述人》、好喜欢那篇《纸鱼》。 且,虽仅读过三本金爱烂,但十分喜欢也十分感慨作为女性的金爱烂笔下以男性为第一人称视角的小说。是完全不同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视角的阅读感受。五味杂陈

一口气看了她笔下的几十个故事,我要去喘口气了!不过,真的很喜欢金爱烂!!!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五

有自由的时间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呀,于是地铁上和饭后都在看小说。《我去便利店》里的女生小区门口有3个便利店,当这些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主动来社交,问你是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只会让社恐人感觉想逃避,后来常去的超市其实收银台很了解一个人呀,喝什么水,买什么样的食物,一个人独居,什么时候生理期等等,数据确实记录了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这样看觉得整个人暴露无遗。《她有失眠的理由》真是人间真实,从这个事情不自觉就想到那个事情,整晚整晚的换姿势,好不容易睡着之后又得马上起来。《纸鱼》是很浪漫的一篇,小时候被独自放在四面墙都是报纸糊住的家里的小孩,毕业后独自来到首尔,租住在一个阁楼,第一面墙的便条写阅读到的各种作者的想法,第二面墙的便条写自己成长的故事,第三面墙的便条写随意冒出来的句子,第四面墙的便条不知道写什么了,去工地上,听工友们的生活,在公交上听青春少年的交流,去公园听大爷之间的话,大妈之间的段子,第五面墙写自己想写的小说,最后只剩一句话没有写。在那个夜晚,便条就像鱼鳞一样,随风抖动,带来海沙。《不敲门的家》也是合租人士历历在目的时光,被隔出来出租的房间,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别人听到,每个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相似?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六

书名来自收录的第一篇短篇:爸爸在三条时间线上奔跑:买避孕药回家见妈妈的路上;离开怀孕的妈妈的路上;砍伤前妻现任丈夫后的路上,最终死于车祸,之后“我”收到了同父异母的“家人”来信,得知他的死讯。“我”对妈妈起了恻隐之心,告诉她英文里是对她的爱意和歉疚,她感动了,“我”原谅了。

有三篇想要在脑海里温习的作品。

《她永远有失眠的理由》,生活中琐碎的一切犹如水沟上的垃圾从她身边经过,她的失眠有几万种理由。我们东亚人的好学生心态陷在身体里,每日钻出来指点,要理性谦虚、周到冷静、工作出色、打扮得体,于是每晚站在淋浴喷头前痛苦不堪,总是后悔、忍受、不甘但又拒绝辩解。

《我永远的叙述人》,我也同样讨厌同学,他们只会让我闷闷不乐,光是想到他们见过那段时期里我的样子,都让我难以忍受。我已经把过去扔到百慕大三角,也希望他们忘记我,仿佛我的出现就是为了离开。

《不敲门的家》,原来是我们的灵魂寄居在无人应答的空间里,它狭小偪仄,天花板就在头顶,灵魂嫌弃它就像我厌倦外部世界一样。

金爱烂不是女权主义作家,她写的东亚人,有男有女,但她的女性视角很明显,不妨碍我代入每一个故事。

喜欢她书里平静的冷漠感,偶尔我也想说上一句:我们不要再注视彼此的孤独吧。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七

读完的第二本金爱烂,比《你的夏天还好吗》还要再喜欢一点点。

最喜欢《我去便利店》。三家便利店,最日常最不起眼的地方,可是短小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又能造成最微妙的效果。“我”因不同老板的行为举动而感到冒犯,在面对一个不闻不问的便利店员时却又产生遐想,想要告诉他“我”的一切,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意且知晓“我”的一切。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文字和感情都特别真实、有共情力。可是金爱烂的文章读到最后往往是假象的破灭,我在意的人实则根本不认识我,我欣赏的人实则和那些我离开的人一样恶劣普通。于是一切又回到当初,继续破败,继续绝望。

还喜欢《弹跳跷》,是我觉得最适合拍成电影的一篇。家门口温暖的路灯,沉默的哥哥,成天醉酒又让人讨厌畏惧的爸爸。最喜欢的情节是哥哥离家出走后,路灯灭了,爸爸爬上去修却半天没修好,哥哥回来后,我惊奇地发现坏了很久的收音机被修好了,路灯闪了闪,又亮了起来。哥哥曾经的沉默和现在的平淡又为这个情节增加了更强的冲击感。以及结尾,哥哥虽没有获奖,但所有参赛者都模仿了他曾经的设计。花瓣雨降落。

《奔跑吧,爸爸》怪诞又讽刺,和《谁在海边随便放烟花》似乎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不敲门的家》则是通过极致真实的细节描写了一个惊悚故事。同居的五个女人间发生的一切都让经历过集体住宿的女性产生极大的共鸣。可当“我”打开那一扇扇门时,故事才终于达到绽开的顶点,惊悚至极,但我有点没看懂结尾。

金爱烂确实很擅长写物,然后把人的情感、联系都融入到物里去。一些令人感到真实的小细节和偶尔俏皮的言语又足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期待读下一本她的书。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八

“我不期待文学成为我的信仰。我也不认为学问或经验对写小说特别重要。但是我希望小说里的某种正直,能够属于我。”写下这样话的作家是天才。整本书写都市里的孤独,一如既往的细腻。 《我去便利店》:每次去便利店,我都会感觉很安心,也许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去便利店买的不是物品,而是日常生活。 《弹跳跷》:我经常认为路灯闪烁的瞬间就是世界迅速闭眼、睁眼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不为人知的事情在地球上不为人知地发生。路灯冲哥哥眨眼,像全身瘫痪的病人用眼皮鼓掌。那时,我觉得路灯的存在或许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为了视而不见。所谓的奇迹,或许就是在闭眼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永远的叙述人》:我是我的初恋。我是我未读的必读书目。我从来不是自己的罪人,却成为自己的惩罚。为了解释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坐在电脑搜索窗前面憋着尿,吸着烟。我想在你面前表现自己,讨好你。但是我知道,我最想讨好的人恰恰是我自己。

我讨厌傲慢的人,却对谦虚的人心怀疑虑。面对所有人都喜欢的画,我想的是自己以前“并不太”喜欢这些东西。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你们不了解的一面”,而对别人,我却常常认为“别人不知道,但是我都懂”。我即使不同意,也会点头。我是不安的唠叨者。我是我的故事,我是你认为的人,我是我的脚注。

某种偶然也会像十一点十一分,或者四点四十四分那样到来。那天那个时刻,你坐在那个隔间里的偶然;纯粹是当时看表的人的幸运,或者孤独。十一点十一分是每天都要经过的时间,所以我们的相遇并不是相遇。

当时觉得并不重要的小事,比如你拿筷子的姿势,你当作下酒菜的黄瓜上留下的齿印,外形奇异的拇指,蔑视我喜欢的男演员时的表情,你静静翻面的五花肉的颜色等等,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些。就像我们杀人的理由都是很小的事情,爱上一个人的理由差不多也是这样。

我想要被理解,然而当我看到你的素颜时却会后退。我爱你,可是我知道这份爱是以“我”开始的这个人在爱。“那也毕竟是我。”说完这句之后,我就半途而废了。再次说完“我”,我半途而废。我又不能停下来。所以我从头再说一遍,我是经常思考“我是怎样的人”的人。于是我们学会了用流水洗刀,而不被划伤手的方法。

《爱的问候》:孩子们每天都要用拳头敲打水槽玻璃好几次。这是鱼类最讨厌的行为。我知道孩子们(偶尔也有大人)为什么敲打玻璃,因为鱼没有对他们做出反应。哪怕是鱼讨厌的行为,哪怕做出讨厌的反应也是好的。我认为是鱼的冷漠让人类感受到了不安。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九

小时候,爸爸经常工作到深夜,我和妈妈会一起等到爸爸回家再睡觉,妈妈会让我打电话问爸爸几时回来,还会让我叫爸爸顺路买个小蛋糕回家。

但是,爸爸很少带小蛋糕回来,大部分时候带的是面包(小蛋糕特指摆在收银台边的奶油蛋糕)。我就跟爸爸抱怨,这不是我要的蛋糕,这是面包,爸爸你分不清蛋糕和面包吗?

现在我突然想起这事,才反应过来,原来爸爸一直都知道蛋糕和面包的差别,只是动辄十几二十块的蛋糕对于我家来说,还是太贵了。

从《你的夏天还好吗》、《滔滔生活》在中国的惊艳亮相,到短篇集《奔跑吧,爸爸》出版,金爱烂获得了中国读者的高度认可。

这是来自东亚语境下的认同,尽管她写的是GS25,但也不妨碍我们把它当做7-11来理解阅读。父权的阴影笼罩在整个东亚之上,我们都有那个远离了家人,不断奔跑的爸爸。

《我去便利店》这篇好丧啊,“我”不喜欢跟人们对话,但是又离不开他们,需要通过出入便利店和人接触来确定自我的存在。

虽然很丧,但是当“我”看到戴着蓝色棒球帽的青年为遭受车祸的女高中生放下掀到胸口的裙子时,才抓到了在阴郁的日常里、为数不多的能支撑“我”继续生活下去的一缕阳光。

这就是金爱烂的文字,像晒过的被子上,有一直被我们当做阳光的味道的螨虫尸体的气味。

灵光一闪的片刻,都被她用文字轻巧地捕捉下来,以意识流串联演奏,传达出各种难以言说的寂寞心境。

真是“滔滔不绝”的文笔!她的灵感仿佛永远不会枯竭,她是一位代言人,那些歇斯底里、无声呐喊,都被她一股脑地倒进了文字中,等待我们像闻到熟悉的气味一般,捡起那些转瞬即逝的感想和思绪。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十

1.卡尔维诺在评介伏尔泰的《老实人》时曾特别提到其中的一句箴言:“种我们自己的园地。” 就像埃科在《悠游小说林》里说的:“在那些虚构的故事中,我们试图找到赋予生命意义的普遍法则。我们终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出生,为何而活。 (创作是在书写自己的故事,阅读是在寻找自己的故事,这种私人性也是文学迷人的原因。 布罗茨基说,“如果艺术能教给一个人什么东西,那便是人之存在的孤独性”,而“艺术采取一种自卫的、嘲讽的方式对待苦闷”。 孤独只能属于个体——使人“由一个社会动物变为一个个体”(布罗茨基语)。 想起亚隆在《当尼采哭泣》中借布雷尔之口说出的话:“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2.当时我就想,也许爱并不是两个人一起笑,而是一个人显得滑稽可笑。 3.他们面相和善,这让我确信自己的猜测没错。这个年纪却不多疑,性情温柔,多半是生活环境使然。他们不懂得欺骗、背叛、榨取和不公。他们的努力应该得到了回报,甚至回报大于努力。所有的温柔之中都包含着自己意识不到的残忍。 我在贬低他们的时候,对他们的环境就少了些羡慕。我正直,所以我贫穷。他们不正直,所以他们富有。 4.在我看来,它熄灭、点亮的瞬间就是世界迅速闭眼、睁眼的时间。这短暂的时间里,不为人知的事情正在地球上不为人知地发生。正如很久以前我们短暂的吻。正如你不相信的事情发生在咫尺之遥的嘴唇上的那些日子。 5.卡尔·萨根:“我们的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星辰。” 6.我暗自思忖,如果我在这里说:“是我啊……”那颗星球上的某个地方会不会有人哭泣。 7.我是我的初恋。我是我未读的必读书目。我从来不是自己的罪人,却成为自己的惩罚。为了解释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坐在电脑搜索窗前面憋着尿,吸着烟。我想在你面前表现自己,讨好你。但是我知道,我最想讨好的人恰恰是我自己。 我讨厌傲慢的人,却对谦虚的人心怀疑虑。 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你们不了解的一面”,而对别人,我却常常认为“别人不知道,但是我都懂”。我即使不同意,也会点头。我是不安的唠叨者。我是我的故事,我是你认为的人,我是我的脚注。 8.地铁里的人们和很久以前,更久以前站在那里的人一模一样。起先很陌生,然而大家都说着同样的谎言,感觉谁也不会上当。 9.她身上散发出喜欢主动说话的同学共有的特征,那就是自信。 我不喜欢访问同学的主页。明明知道会有人来看,或者已经有人来看过,却还是像不知道一样努力展示自己的生活,我不喜欢看到同学们的这个样子。滋润的照片下面是各种应酬性的留言,人们看上去都很幸福。我们每天在线上举行同学会。 10.这件事的痛苦不在于独自一人,而是所有人都在“注视”我的孤独。这让我无法忍受。 11.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尼西每当快要被遗忘时就会出现,被人记起时又消失。 12.起初她们会说,“你的想象力好可爱”,继而大发雷霆,“现在该想想现实了”,然后转身离去。 13.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无须技巧和结构。只要诚实就够了。 我住在这里,就是为了离开这里。 14.我不期待文学成为我的信仰。 我也不认为学问或经验对写小说特别重要。 但是我希望小说里的某种正直,能够属于我。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十一

《奔跑吧,爸爸》

“他说小时候,爸爸把他放在电视机前独自去上班,他的成长就是整天等待爸爸。他说离婚后,他又变成了每个周末等待爸爸,现在则是等待自己把爸爸忘掉。对我这个远在异国、素未谋面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他说了这样的话:‘我总是在等待爸爸,也很清楚等待是多么痛苦的事。所以我从爸爸的遗物中找到这个地址,瞒着妈妈偷偷给你写了这封信。’”

不愿负起责任的人,从韩国的地下室奔跑到了美国,从一个女人身边跑到了另一个女人面前。对于习惯逃避现实的人,想象他一直在奔跑,每时每刻,没戴太阳镜,在耀眼的阳光下不停地奔跑,也是一种另类的惩罚吧。戴上太阳镜,世界上的颜色不再鲜艳,身体也该腐烂了吧。

《我去便利店》

有的时候,“我”不希望别人了解“我”,不希望别人问起涉及隐私、回答了一个又会有下一个在等待的问题。眼神对视也觉得尴尬,该说什么呢,该做什么呢。似乎每一个话题都能成为雷区。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有的时候,“我”希望别人了解“我”,尤其是看起来对“我”的事情不特别关心的人。认识不等于了解。而“我”却迟钝的意识到,看到不等于看见。正如穿着各色便利店马甲工作服的员工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收银台前忙碌,来来往往的顾客不会记得那张员工的脸,员工也不会记得客户的喜好。他人在你眼里只是一个符号,你在他人眼里也是如此。大家关心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资,自己的购物清单,自己的孤独,自己的窘迫。

即使如7-11便利店爱聊天的老板,打探喜好只是为了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调查出什么产品应该多进货什么产品应该找进货。与此同时搞好邻里关系。伸手不打笑脸人。大部分人倾向于你对我表达善意,我也乐于帮衬你的生意。但是对于内心自卑敏感的人来说,这种热情像是一种掀开保护层,暴露他狼狈生活的迫害。

《弹跳跷》

人的脊椎可以直起来吗?可以不因一时的乐趣(弹跳跷)丢失自尊吗?可以因做事用功而得到好的结果吗?

“路灯的存在或许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为了视而不见。”

和哥哥一起长大的“我”,像路灯一般存在的“我”,视而不见哥哥为梦想做出的努力,日复一日的玩弹跳跷。哥哥变得更优秀了,哥哥考上大学了,而“我”依然在玩弹跳跷。

《她有失眠的理由》

学习陀翁的《地下室手记》刻意练习的稿件。

《不敲门的家》

最喜欢的就是这篇。

5个人同租,共同卫生间,共同阳台,职业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忐忑、孤独和幽暗的小心思。5个人的洗护用品都在放在卫生间,自己不是没有,但就想用别人的,想试试别人的人东西气味香不香。鞋子都在放房间外,忍受不了东倒西歪的人会一一摆整齐放进鞋柜。懒得收阳台上晾干的衣服,别人帮自己收了叠好了,又觉得怪异。说让别人注意别因为抽烟引起火灾,其实自己也抽烟。一件件无法当面探讨却又让人觉得没法憋在心里的小摩擦,比电视剧里什么都当面讲的关系更富有人性。

奔跑吧,爸爸读后感篇十二

最爱《我去便利店》一篇,以非常简单的事件和话语将或许每个人存于世界的微小感受描写的颇为生动,你所以为的世界注视不过是你所注视的这个世界而已,唯一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在于偶然车祸性的插入,其实感觉有些时候早早停笔或许会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比如《纸鱼》一篇,我希望它就停在“他呆呆的站在原地”这附近就好。不过这是一本有着无可替代瑕疵的可爱书籍,这些完全不会影响我的喜爱,属于灵气中的一点可爱,像是玉石中遗留的残骸,成为琥珀。

第二喜欢的是《奔跑吧,爸爸》也是这本书阅读顺序上的开篇,从稚嫩又成熟的奇怪叙事方式就被吸引,一个未曾谋面活在想象中的爸爸,起初为了“填补”而去想象,在得知父亲去世后为了释怀而去“想象”,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为想象中奔跑的父亲带上墨镜更酷的事情啦,从读完第一篇的结尾开始,我就爱上了金爱烂这种,以现实中真实微小的事件为豁口,填满自我思考的风格,文字彷佛就是现实世界与她大脑的桥梁,她脑袋里一切的“古怪”都如此可爱。

《永远的叙述人》一篇开我开始看出了一些结构,但又不失像《她有失眠的理由》中的那种巧妙的心理活动叙事。喜爱这一篇的理由多源于深刻的共鸣,那种关于“自我”与“孤独”的探讨,一种对自身的探索与解读,还有一个可爱调皮的结尾,都是我喜欢这篇的理由。“我是我的初恋”这句话真的是又美丽又巧妙又残酷,不知为何,就是这样简单的短句包含了最动人的感情,我想这就是金爱烂的魔力。

相较于明显男孩视角的篇章我更爱女孩视角,我在整本书中都读到了作家的话中所写到的那样的品质——正直。就像她在《纸鱼》中写到的“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无需技巧和结构。只要诚实就够了”我就是在她的文字中读到了。

最后,为了方便,摘抄也一并放在这里。

◆ 奔跑吧,爸爸

>> 那时候,我的身体不知道什么是语言,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

>> 当时我就想,也许爱并不是两个人一起笑,而是一个人显得滑稽可笑。

>> 世界上最可恶的就是明明自己很坏,却又假装可怜的人。

◆ 我去便利店

>> 我去便利店,多的时候一天几次,少则一周一次。所以那段时间,我总是需要什么东西。

>> 我正直,所以我贫穷。他们不正直,所以他们富有。价值就像便利店里的商品,可以用这种方式交换。

◆ 弹跳跷

>> 望着尾巴消失在胡同里的马达加斯加指猴,我常常想,胡同真是个适合消失的场所。

>> 我背靠着世界的喧嚣,在路灯下独自玩着弹跳跷。我的身影既孤独,又优雅。我玩弹跳跷的动作里,怎么说呢,包含着某种“精神”。

>> 窗户上有个破洞的纱网,像秋天的石榴般裂开。

>> 如果可以让深邃幽蓝的天空变得更远,我宁愿自己更矮小。

>> 我经常认为路灯闪烁的瞬间就是世界迅速闭眼、睁眼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不为人知的事情在地球上不为人知地发生。路灯冲哥哥眨眼,像全身瘫痪的病人用眼皮鼓掌。那时,我觉得

>> 路灯的存在或许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为了视而不见。

>> 所谓的奇迹,或许就是在闭眼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 她有失眠的理由

>> 她认为失眠的最大原因是自己的性格。

>> 每天早晨都是凭借杀人般的意志起床,没有精力,也来不及思考。

>> 她只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是个红脸蛋小孩,一睡就睡得天昏地暗。

>> 为短暂的睡眠带来的痛苦远超过长时间的失眠。

◆ 永远的叙述人

>> 我是我的初恋。

>> 将要关闭的门有着巨大的诱惑,偶尔我会不由自主,奋不顾身,或者稀里糊涂地冲进去。

>> 看起来是小事,然而独自吃过便当的人都知道那是多么苦恼的事。这件事的痛苦不在于独自一人,而是所有人都在“注视”我的孤独。

>> 就像我们杀人的理由都是很小的事情,爱上一个人的理由差不多也是这样。

>> 我在“信任”一个人之前无法爱上对方,不过偶尔,我也会毫不相干地呼唤你的名字。

>> 我爱你,可是我知道这份爱是以“我”开始的这个人在爱。“那也毕竟是我。”说完这句之后,我就半途而废了。再次说完“我”,我半途而废。我又不能停下来。所以我从头再说一遍,我是经常思考“我是怎样的人”的人。即使我们没有被流水划伤手,却也知道应该怎样洗刀。

◆ 爱的问候

>> 我的梦想不是成为优秀的人,而是成为普通人。只是人们不知道,为了成为普通人,我要比别人多付出两倍的努力。

◆ 谁在海边随便放烟花

>> 青春,像饿肚子似的豁然敞开的瞳孔,如萤火虫般在沙滩上飞来飞去。

◆ 纸鱼

>> ——我要么写,要么根本不写,而我的意愿是写。

>> 因为是自己的故事,无须技巧和结构。只要诚实就够了。

◆ 作家的话

>> 我不期待文学成为我的信仰。我也不认为学问或经验对写小说特别重要。但是我希望小说里的某种正直,能够属于我。还有,希望你永远都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