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是一部讲述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小说,描绘了人们在城市广场上跳广场舞的生活场景。小说通过对广场舞爱好者的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幸福的态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广场舞背后的人情世故和生活哲理。
广场舞读后感第一篇
鲁引弓的小说总有种令人手不释卷的黏着力:他总能在日常生活庸庸碌碌的表象下,帮我们发现那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儿。他的小说里有那种你每天都能从身边所见,却总是忽视的人、事。
鲁引弓的长篇新作《广场舞》,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轻松而深刻的笔触,聚焦当下成为现象的“中国大妈”。
我们多数人只了解她们作为妈妈或婆婆的身份,听说她们炒股炒黄金,却很少关心她们的精神世界。在小说《广场舞》中,有大妈们的困境、焦虑、梦想甚至爱情。从知识女性的自怜自艾,到蓝领大妈的活泼热情,大妈的世界,作者不仅懂得,还生动还原,细腻再现。这种慈悲,难得一见。所以刚刚下楼的时候看到小区的清洁阿姨,我也多看了几眼,猜了下她的心事……
小说开始于一地鸡毛,结束时却又有青春偶像剧一般的梦幻气质:赵雅芝,一个独居多年的中年美妇,职场失利,生活寡淡,到结尾时不仅收获来自不同阶级和年龄的真诚友谊,还得到了高能中年男人(某老同学)的纯爱。尤其是最后一场,男主一把抓住赵雅芝的手,不由分说带她去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真是霸道总裁范儿啊。做一个作者笔下的大妈是幸福的,她们一度遭受各种挤兑,最终却都被生活温柔地对待……《广场舞》绝对是“中年偶像剧”。
但作者并没有简单造梦,他的小说有自我解嘲的能力,小说中清洁工大妈们靠广场舞逆袭人生,被笑称为“心灵鸡汤”。
小说描述了广场舞既逗乐又多义的场景,以及舞者们的心理。所谓“广场舞”,重点在“广场”,背后蕴含的社会心理并非休闲放松那么简单。作家鲁引弓敏锐地洞察到了“广场舞”背后公共空间的争夺,以及人生苍茫时分的生存哲学。不过作者并没有因为多年新闻工作的惯性,而沉溺于社会剖析,起伏的故事和行动的人物,使读小说如骑单车穿行街边,行云流水。
作为一个忠实读者,我最欣赏鲁引弓小说中的阶层敏感。描写不同阶层出身的人在同一个职场中竞争,是鲁引弓的拿手好戏。《广场舞》中也牵涉两个阶层的融合和分裂,隐隐有让·雷诺阿电影的境界。
在鲁引弓最近发表的以音乐会为背景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我和你》中,他对不同阶层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描摹、对比,达到了另一个高度,一派文艺气息,更值得期待。飞飞
广场舞读后感第二篇
“琐碎心事,职场轻尘”——的确如此,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遭逢的境遇,一如新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广场舞》所呈示给人们的那样。作家鲁引弓向来善写小人物的悲欢,此番也不例外。而这一回他更是找到了“广场舞”这么一个载体,透过某人对其从拒斥、疏离,逐渐到投入、沉醉乃至被重塑和再造的历程,传递了普通人职场态度和生命纹路的隐秘走向。没错,读完后发现,“酱油兮兮”的广场舞居然有一点形而上的气质,而再贫瘠的人生也能引发意味深长的感喟。
一位貌似优雅的资深设计师正在经验急剧贬值的职场里感受到焦虑和挫败,一位沦陷于日常生计的清洁工正在走向几乎不可挽回的人生败局,这两个女人却因为广场舞而拥有了交集。她们差不多都是“逃”向广场舞(虽然作为知识女性的设计师起初并不愿意认领“大妈”的标签)。前者摆脱了焦虑,后者祛除了自卑。前者把广场舞当成了有着救赎性质的洗心之旅,而后者甚至由此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一次奇迹般的逆袭。
鲁引弓并不是喜欢制造命运大翻身情节的作家,但在这部小说里,那种类似韩剧里灰姑娘终获成功的事情顺理成章地发生了。这里既有中国大妈的潜力,也显示出广场舞的神奇魔力。
当我们渐渐衰老,最迫切的名利欲望渐消;当上坡变成下坡,职场上的计分牌让位给生命中的计时器;当勘破所谓雅俗分际,怎么动作都不过是众目睽睽下的一场游戏……广场舞也就真的不但在距离上也在心理上走近了我们。就像小说中女清洁工张彩凤说的那样,人生的“下半场”开始了。在这里,翩翩起舞不是为了让观众悦目,不是为了给评委打分,甚至不是为了磅秤和镜子(减肥),而纯粹是一种自我取悦。江山退隐,江湖重现。管什么绿肥红瘦,要什么爱恨情仇!
鲁引弓不想把读者引到那种围绕着广场舞的各种纷争之中,他知道无论有多少人讨厌被打扰,对“小苹果”之类的节奏摆出一种不屑一顾之态,广场舞依然如野草一般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相信城乡间的无数个广场都在等着一茬茬人老心不老的大妈们。广场舞是一个人终于承认自己慢慢变老的后撤步。广场舞是小说主人公赵雅芝张彩凤们克服“琐屑心事”的安慰剂,是她们摆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与不可承受之重的治愈系。中国大妈不需要健身房,不需要心理医生也不需要牧师神父,只需要这么点儿空地,以及在这点儿空地上的躲闪腾挪,抑扬顿挫。赵雅芝在职场上体验到的“轻渺”是可悲的,会让自尊受伤,但在广场上那却是适得其所,“轻渺”接近于自由自在。当一个人拥有了广场舞,仿佛是偷偷拥有了一笔意外之财。
人们在职场上的奋斗,都是为了追求与他人的不同,试图在差序格局中寻求一个更高的等级,赢得别人的尊重礼遇,而广场以及广场上如“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般的音乐则消弭这样的差异。这很像是古人说的一句话:“礼辨异,乐和同。”江山排座次,江湖重缘份。知识女性与清洁工也正是因此而有了最初的互相致意。但世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正如人心没有那么清澈一样。在广场上,人与人之间还是有阶层感,有高低尊卑,有沟沟壑壑,有汤汤水水,有自以为是的优越和自惭形秽的心怯,以及随之反弹的不服不甘火气怒气。当然,故事始于冲突,死于和谐,如果没有展现人性的复杂,没有那点小算计、小心事,人物的命运也就一无可观。要知道,温暖的感觉,总是衬在灰色的底板上。 赛林
广场舞读后感第三篇
从不发朋友圈的我,为方便他人,早就学会如何使用微信。这理由听起来有点奇葩。其实,那不过是小小的善意。当众人都用微信时,刻意摈弃,说到底,多少有那么一点小自私。生活中的其他,同理。
有微信,自然会看朋友圈,尽管看的频率很低。那日看到一段文字:“因为拍照,去西湖边,经常可以遇见一群群唱歌的人。从年龄看,大部分在六十岁左右。从曲目看,大部分是传统歌曲,审核革命歌曲。这些唱歌的人看起来很有组织性,带着谱架音响设备。他们聚会的地方基本上是在湖滨,曲院风荷等地。今天中午去西冷印社,一边看印社的遗迹,一面听着远远传来的歌声,仿佛遥远的历史回声……他们面向路人和西湖,唱得非常专业。不见其人,一定会觉得就是专业的歌唱演员在表演。我觉得他们其实并不在乎有多少听众,也根本没有赚钱布施的目的。只是宣泄表达歌唱,在这样的歌声里,才能找到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朋友的文字他所摄的一组照片而配。有山有水,有草有花,当然,主角是人,但绝非俊男靓女,而是这座城市里最普通的男男女女。中国人向来讲究相由心生。看他们的五官便懂得,生活于他们,不易。
由此,想到作家鲁引弓长篇新作《广场舞》:只需将歌唱者换成起舞者。
小说《广场舞》写什么?无庸赘述,看篇名,便尽知。与朋友微信圈中所发文字不同,鲁引弓笔下的起舞者尚未到退休年龄,他们人生的主要舞台还在职场。“上位、搞定、升职、攻心”等职场专用名词依然是他们生活辞典中无法漠视的词组,“广场”充其量是补充。但,鲁引弓的思维逻辑是“反常态”的,他努力要抵达的是,把公众认为的“补充”即“广场”变成人生本身――这部小说的场景意义,于是变得不言而喻,变得之重要,之巧妙,之形而上。作者似乎想要通过这样的设置告诉读者,广场舞作为存在,仅被标注为“中国特色”,那是低估,它屡屡搅动着貌似平静的众生相,逼着人们从更深更广的维度去反思掩映在舞姿背后的历史。
小说《广场舞》集中塑造了两位女性。头号女主人公是绝对具备“逆天”属性,人老珠黄且无文凭的清洁工张彩凤,另一位则是自恃智商甚高(实则较低乃至很低),毕业于艺术设计专业,还与香港影视明星同名同姓的赵雅芝。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广场舞》的戏,却主要由这两位地位悬殊的女人组成。
张彩凤曾是那个年代棉纺厂的厂花。岁月不饶人,尤其不待见疏于自我保养的女人。被离婚,被下岗,甚至见亲生女儿也只能“被安排”,被庸常生活跳过“张姐”的年龄段,直接变成胖嘟嘟的“张大妈”的她,经前夫商务厅副厅长韩霆振通过赵雅芝的介绍,进了“理想阅读”文化传媒公司。进公司时,张彩凤完全不知道韩霆振是赵雅芝大学时代的恋人,而今依旧对赵雅芝心怀戚戚,更无法预料亲生女儿韩丹与赵雅芝儿子赵悦会有纠纠缠缠的未来。
张彩凤像尘埃般活着。因为“低”,所以飞快的时代,剧变的社会,并没有对她的心灵造成粉碎性撞击,她活得卑微而完整。赵雅芝是距高层管理尚存一步之遥的部门负责人。因为有点“高”,所以时代的飞变,社会的动荡,一丝一毫都会被她放大,被她敏锐地感受到,最终成为她人生的沉重负担。作者没有刻意去讨论,“低人生”与“高人生”的孰优孰劣,作者只是让读者看到两种人生的存在。
假如不是一场意外事故,赵雅芝或许永远不知道“低”对于她的价值和意义。万幸,小说一开始就让赵雅芝遭遇了并不严重的车祸,一下子将她“撞”进了在她眼里很“低”的广场舞行列,并由此走进张彩凤的世界。有趣的是,在小说的结尾,清洁工张彩凤竟战胜所有对手,成为“理想阅读”文化传媒公司总裁助理。张彩凤们笑中带泪的凤凰涅槃在宅文学私文学盛行的当下,其品性足显珍贵。
至于,赵雅芝与她的上司,办公室同事安安等人的各种交集,包括与自家妹妹妹夫以及外甥女们的来来往往,如同儿子赵悦与他的生活,和出现在赵悦生活中的个体,自然而然成了张彩凤能够对峙赵雅芝的客观背景。缺了那些,人们难免怀疑《广场舞》的真实感。
在地位对比中设置人物,这是鲁引弓擅长的创作手法之一。对比意味着落差,落差意味着冲突,冲突意味着耐人寻味。好小说必须耐人寻味。故“耐人寻味”通常成为作者发现素材,规整素材,挖掘素材,提升素材的出发与归宿。多年从事媒体工作造就了鲁引弓关注现实的热切目光,自然而然引导他在一片混沌状态中,快速触摸变生活为文学的一个个不同节点。节点,从来都是现实变成历史,眺望永恒的秘密通道。它总是在,又总是不在。它考验着书写者的心智与灵魂。
《广场舞》好看耐看,就要因为作者紧紧抓住了那些“总是在,又总是不在”的发生我们身边,又远离我们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以及遍布在字里行间的“金句”。
回应这篇小文以微信作为开头。结尾处也选择朋友圈的另一则消息,消息说,一群自称全中国最懂广场舞的浙江大学的年轻人不仅创建了中国首个广场舞俱乐部,而且设计出了专属广场舞的平板电脑。不知作家鲁引弓看到此消息会作何想象?只能期待他的下一部小说。 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