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1000字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4 07:25:18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14 07:25:18   小编:

本文是对于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气呼呼帽子》的读后感。故事讲述了一个骄傲自大的帽子,最终在遇到困难时才明白了谦虚和友爱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故事,安徒生向孩子们传递了珍视友谊、不骄不躁的教育理念。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一)

适合3-6岁的宝宝,这是一本教孩子理解自己情绪、消除负面情绪的绘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绘本也是这样的,多读几遍,绘本想传递的价值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了。

这本书其实就是两条故事线的融合,主线是拉维和妹妹吵架之后的情绪的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副线是被哥哥踩坏汽车的鲁比,对汽车、自我情绪以及帮哥哥情绪的修复;最后这两条线完美搭在一起,哥哥向妹妹道歉,妹妹向哥哥表达爱,扉页寓意愤怒的气呼呼帽子都变成了结尾欢快又合脚的袜子。

看完本书问完这几个问题,其实问孩子几个问题,就可以判断孩子是否读明白了,也可以引导孩子当生活中出现同样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

1、为什么拉维和鲁比睡觉前心情都不好,但只有拉维头上长了气呼呼帽子?(情绪的产生)

2、气呼呼帽子戴在拉维头上的时候,他是什么样的感觉?(负面情绪带给我们的感觉)

3、爸爸为拉维提供了哪些解决气呼呼帽子的办法?(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

4、拉维头上的气呼呼帽子是怎么消失的?(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二)

拉维的种种不适,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指出,认知失调是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拉维的不适感,正是因为他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发脾气时弄坏小汽车是错误的行为,却没有向妹妹道歉,认知和行为产生了偏差而产生的。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仿佛都是小男孩拉维,明明已经感觉到自己错了,面对和妹妹的关系失和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何行动,烦恼、内疚、伤心……种种心情层层叠叠,积压在心头。

而依旧没有找到情绪出口的拉维,头顶的气呼呼帽子变成了一顶难过帽子。他已经不再气呼呼,而只感到难过。最终,拉维从内心出发寻找一切情绪的根源,终于发现他一直视而不见又耿耿于怀的,就是和妹妹的矛盾。

当拉维道歉后,他头顶的气呼呼帽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快乐袜子成了他情绪的新的象征物。他的认知(我做错了)和行为(道歉)此时达成了一致,因此由认知失调带来的紧张感也消失了。

愤怒总被比喻为火山、喷火龙、小怪兽等事物,好像在我们心中孩子的情绪总是没来由地爆发,只要安抚下来就万事大吉。而《气呼呼帽子》的故事更加细腻,更能打动我们,它不但给了我们疏导情绪的方法,更让我们看到了气呼呼的源头在哪里。

(摘自导读)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三)

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习惯性地打开正文,直接阅读。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错过封面、封底、前后环衬和扉页的图画所要传递的信息。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文字会说话,图片也会说话。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阅读文字,而忽略了图片,则会失去很多的乐趣,同时也很难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

一名优质的绘本创作家,就像是一名顶级的导演。他们总会在不易察觉的细微之处,隐藏重要的信息。

而优秀的读者则需要充当一名小小侦探,破译导演和创作者们背后的语言。当小侦探们破译了其中的密码,也一定会得意地会心一笑。

今天要分享的这本绘本作者堪称顶级导演,他在插画中隐藏了无数的小细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来当一名小侦探,在“游玩”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读图能力和观察力,感受绘本“隐藏”的魅力。

在给孩子阅读绘本之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观察封面。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启发式的互动。

我们来看下这本绘本的封面,封面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略小的小女孩。

男孩用手撑着脸正坐在一顶高高的帽子上,男孩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开心。女孩则把帽子当做了滑滑梯,非常享受地从上面画下来。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四)

小男孩拉维突然有了一顶气呼呼帽子,像块木头一样,沉甸甸的顶在头上。拉维用手拽、用剪刀剪、用吸尘器吸……他想了好多好多办法,可是气呼呼帽子就是弄不下来。拉维愁坏了,这可怎么办呀?为什么拉维的头上会有这样一顶奇怪的帽子呢?

气呼呼的帽子不是只有小男孩拉维有,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哦!原来,这顶帽子说的是孩子们的坏情绪。照顾过小孩的家长们都知道,孩子的情绪总是没来由地爆发,而且成因千头万绪。

《气呼呼帽子》这本精彩的绘本用形象生动的图画和简短快乐的文字,带领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小男孩拉维情绪爆发之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气、懊恼、内疚、难过……也让我们看到,拉维的爸爸在拉维不开心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还有拉维最终如何摆脱坏情绪,告别气呼呼帽子。

作者妮可拉·肯特是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是著名的儿童读物作家和插画师,她用温暖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小男孩拉维的内心世界,从拉维身上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力量,学会疏解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拉维为什么会有气呼呼帽子呢?原来,拉维又和妹妹吵架了,他很生气,一脚踩坏了妹妹的玩具车。“拉维觉得身体里充满了怒气,像一道闪电从脚底劈了出来。”晚上,他和妹妹都带着满肚子的坏心情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拉维的头上就多了一顶气呼呼帽子。

看到这里,很多的大人都会心的笑了,这不就是二胎家里经常上演的,大宝和二宝之间的战争么?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是怎么做的呀?会不会批评大宝一顿,安慰二宝一番呢?可是这样做的话,大宝的心里大概会很受伤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拉维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吧。

爸爸看到拉维不开心,为他出了很多主意。爸爸让拉维吃点热乎乎的早餐、洗个热水澡、在草地上玩耍……这些方法管用了吗?拉维觉得气呼呼帽子变小了,松动了,可是帽子还是像一个黏糊糊的面团一样,脱不下来。

拉维想了又想,决定自己想办法把气呼呼帽子脱下来。他听到了妹妹在玩那辆坏了的小汽车,找到了自己坏情绪的原因。他向妹妹诚恳的道歉,妹妹也很大度的原谅了哥哥。兄妹两人快乐的玩耍了一天。拉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气呼呼帽子早就消失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双合脚的快乐袜子。 读到这里时,我们不由得为拉维欢呼。面对愤怒情绪这顶气呼呼帽子,拉维最终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将它脱了下来,还用一双快乐袜子取代了它。

看起来,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无敌的。做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像拉维的爸爸那样,及时给他们适度的安抚和引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疏解不良情绪;让他们像拉维一样,直面自己的内心,真正地找回快乐。

孩子们有了积极处理情绪问题的经验,在下一次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便有了可参照的处理方法。

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把气呼呼帽子换成快乐袜子,不管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五)

讨厌!随着一声怒吼,只见拉维气鼓鼓地一脚踩在玩具小汽车上,两个车轮飞了出去,妹妹低头默默抱着小熊公仔…… 小兄妹俩时常吵闹又很快和好,可这次有点不一样,直到晚上睡觉,拉维还很不高兴。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头上多了顶气呼呼帽子…… 翻开绘本《气呼呼帽子》,开头两三个画面就描述了二孩家庭熟悉的日常。通过小男孩拉维情绪爆发后的各种感受和逐渐平复的过程,展现了当孩子遇到了难以排解的情绪,该怎么办。 作者妮可拉·肯特,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2016年的麦克米伦插画大奖中获得高度评价。译者:十画,浙江大学文学硕士,童话作者、翻译者、儿童诗人、幼儿园园长。长篇童话作品《鼓捣森林》,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奖。 著名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在大量观察中发现,父母在年幼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与知识时很有耐心,能平和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再尝试,但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总想避免和掩盖。这或许缘于一个错误认识: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生气、嫉妒,父母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被各种生活情境触发负面情绪,平和接纳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支持。 通常,家里孩子们发生冲突时,父母会劝大宝让着弟弟妹妹,或者说“这有什么可气的,……”而拉维的爸爸,并不评判和质疑,只是给出能够舒缓心情的建议,“别担心,泡个澡能让心情好起来”。

如果不太奏效,那就“去外面玩一会儿,新鲜空气能赶走烦恼”。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不偏不倚,也不流露出过多担忧着急,不仅传达出有情绪“很正常”的信号,也让孩子产生“无论我怎么样,父母都关心我”的安心感,对培养孩子稳定的情绪有很大帮助。 处理负面情绪,主要包括洞察情绪、表达情绪、宣泄情绪、调整情绪等。对情绪的洞察与表达能及时有效释放压力。 情绪的升起都伴随着不舒服的身体感受,书中形象地描述了拉维内心的变化及感觉,比如:盛怒时“怒气像一道闪电从脚底劈了出来”,洗完澡后气呼呼帽子“像一个黏糊糊的面团”,难以走出情绪就像“被困在了黑暗中”……

幼小的孩子容易在急恼时出现摔东西、咬人、打人等冲动行为,是因为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很多时候说出来就能好过点儿,也更易于以合适且无害的方式宣泄和调整。再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渐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进一步的情绪发育和情感认知奠定基础。 作为情绪管理绘本,这本书以明亮清新的蓝绿黄为背景色,以重复出现兄妹俩的合影、家里的装饰及绿植、玩具等细节,传递出满满的温情。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很大,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 故事最后,拉维在家人的耐心陪伴下,自己找回了快乐。读者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发现了做情绪的主人的奥秘。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六)

书名:《气呼呼帽子》 适合年龄:2-8岁 绘本内容 这是一本不错的情绪管理手册。 虽然就是篇幅很小,但是它的内容很多。 这本书通过一个叫拉维的小朋友,跟他妹妹闹脾气的故事,来引导小朋友,自己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法,去转移解决疏通自己的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学会与他人跟自己和解,并发现自己情绪的源头,找到解决办法。一起同过观察气呼呼帽子的变化,来让情绪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作者 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 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成为儿童读物作家和插画师之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担任了十年的电视制作人。她曾在2016年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的高度评价;荣获2019年英国独立书商票选的新锐插画师奖,同年入围世界插画奖提名。 译者 十画 原名吴金桃,浙江大学文学硕士,童话作者、翻译者、儿童诗人、幼儿园园长。著有原创童话《鼓捣森林》、《青蛙公主》、《坏蛋图》等,长篇童话作品《鼓捣森林》,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奖。翻译作品:《彩虹鸽》、《姆咪谷故事集》、《小淑女米莉茉莉曼迪和她的白色小茅屋》等。 读后感悟 其实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我们以为是孩子小,是惯出来的毛病,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发脾气后面的原因,其实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一起去跟他探寻他背后生气的原因,探寻她负能量的来源,包括孩子的心理,接受过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咱孩子有负能量的时候,给他正确的引导开解,让他跟自己的情绪和解,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并且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推荐指数:⭐⭐⭐⭐⭐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七)

书名:《气呼呼帽子》 适合年龄:2-8岁 绘本内容 这是一本不错的情绪管理手册。 虽然就是篇幅很小,但是它的内容很多。 这本书通过一个叫拉维的小朋友,跟他妹妹闹脾气的故事,来引导小朋友,自己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法,去转移解决疏通自己的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学会与他人跟自己和解,并发现自己情绪的源头,找到解决办法。一起同过观察气呼呼帽子的变化,来让情绪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作者 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 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成为儿童读物作家和插画师之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担任了十年的电视制作人。她曾在2016年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的高度评价;荣获2019年英国独立书商票选的新锐插画师奖,同年入围世界插画奖提名。 译者 十画 原名吴金桃,浙江大学文学硕士,童话作者、翻译者、儿童诗人、幼儿园园长。著有原创童话《鼓捣森林》、《青蛙公主》、《坏蛋图》等,长篇童话作品《鼓捣森林》,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奖。翻译作品:《彩虹鸽》、《姆咪谷故事集》、《小淑女米莉茉莉曼迪和她的白色小茅屋》等。 读后感悟 其实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我们以为是孩子小,是惯出来的毛病,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发脾气后面的原因,其实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一起去跟他探寻他背后生气的原因,探寻她负能量的来源,包括孩子的心理,接受过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咱孩子有负能量的时候,给他正确的引导开解,让他跟自己的情绪和解,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并且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推荐指数:⭐⭐⭐⭐⭐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八)

书名:《气呼呼帽子》 适合年龄:2-8岁 绘本内容 这是一本不错的情绪管理手册。 虽然就是篇幅很小,但是它的内容很多。 这本书通过一个叫拉维的小朋友,跟他妹妹闹脾气的故事,来引导小朋友,自己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法,去转移解决疏通自己的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学会与他人跟自己和解,并发现自己情绪的源头,找到解决办法。一起同过观察气呼呼帽子的变化,来让情绪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作者 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 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成为儿童读物作家和插画师之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担任了十年的电视制作人。她曾在2016年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的高度评价;荣获2019年英国独立书商票选的新锐插画师奖,同年入围世界插画奖提名。 译者 十画 原名吴金桃,浙江大学文学硕士,童话作者、翻译者、儿童诗人、幼儿园园长。著有原创童话《鼓捣森林》、《青蛙公主》、《坏蛋图》等,长篇童话作品《鼓捣森林》,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奖。翻译作品:《彩虹鸽》、《姆咪谷故事集》、《小淑女米莉茉莉曼迪和她的白色小茅屋》等。 读后感悟 其实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我们以为是孩子小,是惯出来的毛病,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发脾气后面的原因,其实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一起去跟他探寻他背后生气的原因,探寻她负能量的来源,包括孩子的心理,接受过心理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咱孩子有负能量的时候,给他正确的引导开解,让他跟自己的情绪和解,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并且建议家长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 推荐指数:⭐⭐⭐⭐⭐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九)

有一天我从地上的垫子上路过,不小心碰到了儿子在摆弄的积木,没想到他哇哇大哭,我顿时不知怎么办,不知道我碰了一下他的积木,他会有如此大的情绪。我看着他两个手里拿着两个倒在地上的积木,他满脸委屈,豆大的眼泪就下来了。可能是我破坏了他摆弄积木的顺序,也可能是他正处于难关,差点就能摆出他想要的形状了,虽然我完全没看出什么的次序和形状结构,但就是触碰到了他的情绪。

有时会摔东西、抓人、哭闹来表达他的生气,如此年幼的他,还不懂得如何表达负面情绪。就像一顶气呼呼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他不知道该如何发泄出来。

世界插画奖提名作者妮可拉·肯特的《气呼呼帽子》就把小男孩负面的情绪表现出来,并一步步消解。如果家有俩娃、三娃,相信对这本书会更有共鸣,书中的小男孩就是因为跟妹妹闹别扭,产生了负面情绪,而书里的解决方法,也会给我们及孩子带来启发。

作者妮可拉·肯特是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在成为儿童读物作家和插画师之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担任了十年的电视制作人。她曾在2016年获得麦克米伦插画奖的高度评价;荣获2019年英国独立书商票选的最佳新锐插画师奖,同年入围世界插画奖提名。

译者是十画,是浙江大学文学硕士,有多个头衔:童话作者、翻译者、幼儿园园长,她的作品获得原创出版工程文艺少儿类图书奖。她翻译的这本书感情细腻,读起来生动有趣。

书中的绘画颜色清新,画面内容丰富,细腻的笔触,把哥哥和妹妹的生活房间、家庭氛围绘制出来,让阅读的孩子们倍感亲切。

书中开头就是哥哥跟妹妹生气了,而墙上还挂着两人手牵手的合照,妹妹抱着玩具熊,有点愧疚。哥哥皱着眉头,一气之下,把脚底下的小汽车踩坏了。太形象了,这就是孩子们吵架的样子。第二天,哥哥头上就被戴上了一顶气呼呼帽子,我觉得“气呼呼”特别形象,把孩子们生气的动态表现了出来。

而哥哥为了让这顶帽子下来,使用了很多方法,比如用吸尘器吸,倒立,用剪刀剪,但是这顶帽子就是不下来。爸爸看到之后,就让他洗个热水澡,泡澡太舒服了,好像气呼呼帽子变小了。还让他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即使这顶帽子没有掉下去,爸爸仍然抱着他安慰。

这里爸爸的处理方式,是我们学习的方式。他并没有让孩子忽略这种负面情绪,这就是生气了,他没有用语言说:不要生气,而是用实际行动,去消解孩子的情绪。

泡个热水澡、运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甚至是拥抱,都让这顶气呼呼帽子有变化,虽然没有去掉,但确实有效,哥哥其实已经没有那么生气了。即使这样做,哥哥仍然没有完全消气,反而还是被这种情绪困住。

最后的解决方式是,哥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跟妹妹道歉:不该把妹妹的小汽车踩坏,而妹妹直接说:哥哥,我好想你啊。这就是解决方式:认识到自己确实生气,把事情想清楚,了解生气的原因,再加上家人的关爱,最终让哥哥的气呼呼帽子消失了。

《气呼呼帽子》的画面让人感到温馨,是因为家人的关爱特别温馨,没有大吵大闹,没有责骂,而是耐心提出解决方法。即使没有消除,拥抱和关爱也流淌在整本书的氛围中。

当孩子不生气的时候,就会看到周围的漂亮花花草草,鸟叫声、蝉鸣声,都是大自然的美好声音,这些都是自己情绪的转变。所以教给孩子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了解情绪,并用关爱消解,是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途径。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

幼时,我们总是渴望着长大,因为长大后可以不被家长事事管着,好多事可以自己做主,拥有希望的自由。长大后,我们总是羡慕着孩童,羡慕他们那无忧的笑容,羡慕他们不会为了生活发愁。但我们忽略了的是:不管是成人还是孩童,都有各自的忧愁。

翻开我们的童年,其实孩子的烦恼也不少:有时会为了一个想要却不能得到的玩具而苦恼,有时又会为了作业写不完而忧愁,有时还会为了与兄弟姐妹争夺玩具而生气。

《气呼呼帽子》就是一本关于孩子的烦恼的绘本,他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妹妹争夺玩具后,陷入苦恼的故事。

童年最大的快乐也许就是有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同伴,可以一起无忧无虑的玩耍。《气呼呼帽子》这本书以兄妹俩在快乐的玩耍开始,和所有小朋友们的玩耍一样,玩着玩着就会因某个玩具而争夺起来,本书的主角拉维也不例外。刚开始他和妹妹在一起快乐地玩吊东西的游戏,后来他想要玩小汽车,但妹妹不肯让他玩,于是他就和妹妹争夺了起来,一怒之下拉维用脚把小汽车踢到一边,小汽车的轮子也瞬时淘气的跑开了。那天晚上兄妹俩都不高兴的睡觉了,可是第二天起床时,拉维的头上就多了一顶气呼呼帽子。

拉维拼命的想弄下来,可是怎么拽都拽不下来。其实这也象征着情绪来了,有时你越是抗拒越想赶它走,它就越把你黏得更紧。爸爸看到为了这顶拽不掉的帽子而烦恼的拉维后,便对拉维说:“吃完早餐也许会感觉好一点。”果然吃完早餐后拉维就觉得自己的肚子暖和和的,头上的帽子也似乎变小了一点。但这顶帽子始终没有脱下来,爸爸仍是关心的让拉维洗个澡,因为他认为也许洗个热水澡就能让心情好起来。洗完热水澡后,拉维的帽子似乎又松动了一点,可还是像面团一样粘在自己的头上。

画面中只见爸爸一边扫地,一边默默的关注着拉维,连妹妹心中也一团的疑惑,不明白哥哥为什么会这样的沮丧。过了一会儿,爸爸让拉维到外面玩一会儿,希望新鲜的空气能赶走拉维的烦恼。这期间爸爸一直默默关注着拉维,希望他能够快乐起来,也在不断的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

虽然帽子在爸爸的提议帮助下变得松动了,但拉维还是无法把它脱掉。拉维也为此感到无能为力,瞬间自己的所有的苦恼都化成了委屈,让这顶帽子也变成了一顶难过的帽子。爸爸这时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来帮助他,看到拉维难过的样子,爸爸也难过了起来,于是爸爸紧紧的抱住拉维,希望能给他一些安慰。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融化了,拉维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是一个真正无条件关爱孩子的爸爸,他接受孩子的情绪,并能够跟孩子共情,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温暖。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这样一个爸爸,但只是少数人拥有而已。

后来拉维决定自己想办法取下头顶的帽子,他用吸尘器吸帽子,用水浇帽子,用剪刀去剪帽子,可是这件帽子就像会变魔法一样,变的很大,把拉维盖在了里面。

困在黑暗之中的拉维终于平静了下来,后来他听到了妹妹在玩汽车滴嘟滴嘟的声音。突然之间拉维有了一个想法,他向妹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小汽车。”妹妹鲁比说:"我好想你呀,哥哥。"于是两兄妹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里拉维都和鲁比一起玩,他们玩的可开心了。重归于好后的兄妹俩做了许多游戏,看着他们玩的那么开心,爸爸嘴角也露出了笑容。过了一会儿拉维才意识到自己的气呼呼帽子已经消失了,反而多了一双合脚的快乐袜子。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迪,不仅仅是拉维靠着自己力量,最终从难过中走出来。作为一名母亲,我看到的是拉维的父亲,至始至终都没有指责过拉维一句,他始终陪伴在苦恼的拉维身边,在他需要时给他帮助和安慰。而有的父母,见孩子发脾气生气了,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去指责孩子,这只会让陷入苦恼之中的孩子更加的难过。

这本绘本插画精美,色彩明亮,让人看着都赏心悦目,不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父母去读,更适合亲子共读。也许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孩子了解了对待负面情绪的方法,知道了情绪总会离开,快乐总会到来,也会带给父母一个关于教育方式的指引。

生活中我们总会为了各种事情而烦恼,但请不要忘记,快乐永远都不会缺席。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一)

女儿一拿到这本《气呼呼帽子》,就被封面上的红色帽子和那只神态生动的生气小狗吸引,兴奋地打开看起来。

等她看完,我问道,“这本绘本讲的是什么故事呀?”

“小狗道歉了,然后那顶红色的气呼呼帽子就消失了。”7岁的女儿回答道。

嗯,这是一个关于道歉的可爱故事。小狗拉维在玩吊车,吊车篮里装着一个毛绒玩具,这时拉维的妹妹鲁比走过来,把那个毛绒玩具放进了自己的小汽车里。于是,他们就因为这个玩具起了冲突,拉维生气了,弄坏了妹妹心爱的小汽车。

第二天拉维起床,就发现自己头上多了一顶怎么也拿不掉的气呼呼帽子,他被笼罩在帽子的“阴影”之下。最后,拉维向鲁比道歉了,“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小汽车”;气呼呼帽子便消失了,拉维和鲁比又在一起快乐玩耍。

就是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却让我看来好多遍,因为每一遍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不同的东西,关于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孩子如何解决情绪问题,以及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

情绪是流动的,即使是孩子,他们的情绪也会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拉维和妹妹争吵之后,一开始是生气,慢慢的又变成了一种烦躁的心情,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当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办法把帽子拿下来之后,气呼呼帽子变成了难过帽子。在绘本中,我看到了拉维的情绪变化;而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情绪变化。

联想到前几天,女儿的一次情绪变化。那天早上,7岁的女儿尿床了;我先是听到她有些慌乱的声音,“妈妈,我小内裤湿了”;我马上让她起床去换洗,她有些羞愧和难过,“我睡着了就没感觉了,来不及起来上厕所了”。等女儿换洗完,我正在把床单被套换下来去洗,她眉头皱了起来,有些难过,大约是觉得自己的小失误增加了我们的劳动。我安慰她,“没事的,天热喝水多了,下次睡觉前再上个厕所就好”;女儿点点头,情绪缓和下来。

如果我没看这本《气呼呼帽子》,也许就不会注意到女儿在这个事件中的情绪变化,她也许会受到内疚情绪的影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有着强大的“察言观色”能力,他们的情绪变化,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许多。而我觉得,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看见孩子的情绪,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情绪。

我特别喜欢绘本的最后,拉维是自己打破了“气呼呼帽子的笼罩”,主动去和鲁比道歉的,而不是被要求去道歉。

对于情绪,要别人做到“感同身受”已经是非常困难;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化解,从自身内部去解决情绪问题。

对于孩子的糟糕情绪,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少一些外部的干预,让他们自己尝试去消化解决,在一次次面对情绪的“战斗”中成长起来,了解情绪、管理情绪。

孩子的情绪问题,最终需要依靠自己去解决;但这并不代表,父母就什么也不做。

绘本中,拉维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没有指责、没有说教,而是采用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去关心和帮助拉维。

或者泡个热水澡,让肥皂泡泡把坏心情带走;再或者去户外玩一玩,让新鲜空气赶走烦恼。

这些小方法,都可以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是面对孩子的坏情绪,还有我们自己的。

《气呼呼帽子》是一本易读的绘本,但绝不是一本“简单”绘本。它让女儿明白,道歉能化解生气、难过的情绪;也让我明白,孩子的情绪变化需要被看见,以及学会帮助孩子去面对情绪、缓解坏心情。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二)

很多时候,对于大人来说,小孩子的情绪真的太难把握了。

前些天,同事小平和我们聊天,说起她女儿最近总是动不动就生气,情绪低落,还怎么哄都哄不好。有时候被她这么一弄,他说自己的的心态也不好了。真是不明白了:“小孩儿怎么可以生那么大的气?”“小孩儿有什么气好生?”

孩子的情绪看似总是没来由地爆发,实际的成因却千头万绪。孩子的愤怒情绪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可能有时候就是因为一个我们都没注意到的小细节,孩子就会表现的很生气。

但是又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很难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冷静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孩子的情绪出现了波动。

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如果家长总能接纳他们的情绪,孩子会接收到一个信息:“情绪是正常的东西,可以坦然地面对它。”

他们会从家长那里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今后遇到情绪时,就会积极地去应对。反之,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不被接纳,那么孩子就自然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学不会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大家都知道,家中有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总会经常打架、闹矛盾。这不,《气呼呼的帽子》里面的拉维就被妹妹惹恼了,他觉得妹妹有时候真的很烦人。玩着玩着,妹妹却一脚踩坏了小汽车。于是,这天晚上,他们生着气睡觉了……

早上起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拉维醒来时,他的头上多了一顶红彤彤的气呼呼帽子。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脱不下这顶神奇的帽子……这该怎么办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帮助孩子认识很多事物:星星、月亮、太阳,树木、海洋、江河、湖泊、森林、高山、桌子、电灯、汽车、房子、书、地图、学校、幼儿园等等。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最应该帮助孩子认识的事物,就是情绪。

孩子不是天然就能分辨自己的感受的,绝大部分孩子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都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

《气呼呼的帽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用细腻的笔触,让读者看到了拉维情绪爆发之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气、懊恼、内疚、难过……红色帽子在拉维的头上,像木头一样沉甸甸,像小鞋子一样紧巴巴,像蜘蛛一样让人痒痒,像面团一样黏糊糊……这种种的感受,就是告诉孩子,生气这种情绪带给我们的不适感,是情绪向我们传达出的语言信号。

尚未学会使用情绪语言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的感觉整合起来,也很难正确地体会出别人的感觉,这会使他在遇见情绪时更容易陷入困境。

情绪,是人对外界情境的本能反应,就像被打了身体就会痛,睡好了身体就舒坦一样。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就等于承认他们对外界情境的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进一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以及行为。

情绪其实是我们内在世界组成的一部分。认知情绪本身就是在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它甚至比认知外在世界更为重要。

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高兴、愤怒、恐惧、悲伤,需要认识嫉妒、恼火、难过、兴奋,需要认识喜悦、爱、快乐和孤独。认识了这些情绪,才能让孩子们学会理解、表达和控制情绪,最终学会独立应对情绪问题。

随着《气呼呼的帽子》中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当他们遇到那些情况的时候,学会怎样了解情绪,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学会识别不同情绪后,父母们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情绪,与情绪共处,并且知道情绪人人都有,从而去学会去体谅他人的情绪。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明白,自己是有权利生气的,不需要内疚和羞愧。在考虑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表达愤怒的权利。

故事中,爸爸看到拉维不开心,为他出了很多主意,也确实让拉维短暂地轻松了一些,但最终拉维还是靠自己摆脱了负面情绪。

孩子的情绪除了需要成人的安抚和引导,更需要儿童自己的力量来疏解,也只有他们直面内心才能真正地找回快乐。而故事里的拉维就是孩子的榜样。

画面中无数的细节:照片、玩具、装饰,都在向我们诉说拉维一家是多么有爱。也正因为有爱和包容滋养着拉维的心灵,才让他获得了摘下气呼呼帽子的力量。

这本温情满满的绘本,为我们展现了幸福家庭的日常。家庭成员互相关爱:面对拉维没来由的脾气,爸爸虽然忙着做家务,也想尽办法安抚他;失去小汽车而伤心的妹妹,却更关心“肇事者”哥哥……

《气呼呼的帽子》是一个这个关于家人相处和控制情绪的温馨故事,故事中拉维最终学会了如何将他的暴躁帽子变成快乐袜子。希望孩子们从拉维身上,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力量,学会疏解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三)

小姑娘快2岁了,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扬起双手开始打人。

为了教育孩子控制她的坏脾气,我们买了不少绘本,现在她每次要扬手打人时,我们都会问她,手是拿来干嘛的,小朋友也会说,画画,写字。

但是,年幼的她还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抡起手就打人。

面对着孩子突如其来的坏脾气,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教育,念叨,他们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毕竟没有人会喜欢说教式的教育。

而且,他还是不知道当坏脾气为什么会来,当坏脾气来了,他要怎么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近和小朋友看了《气呼呼帽子》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小朋友看的情绪管理书,作者是英国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师妮可拉·肯特(Nicola Kent),研究生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学院,曾在英国广播公司和第四频道担任了十年的电视制作人。

肯特是一位很能洞察孩子内心变化的儿童作家。

拉维和妹妹在一起玩游戏,但是妹妹不小心把他的玩具弄坏了,他马上站了起来,抢过妹妹的小汽车,丢在了地板上。

拉维觉得,怒气就像一道闪电一样,从脚底劈出来。

可能很多人会好奇,有什么样的怒气会如一道闪电一样热烈,但是恰好是孩子的天性,连谚语都说,三月的天和孩子的脸一样,阴晴不定。

做了妈妈之后,对于这句话真的是深表认同,孩子小的时候,真的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他们会被情绪控制。

第二天起床时,他发现头上突然多了一顶气呼呼的帽子,他的内心更加崩溃了。

为了把帽子取下来,他试过低头走,他试过弯腰,甚至试过翻身。

但是帽子怎么都拿不下来。

拉维只能带着帽子开始了生活。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广告,父母每天都很忙,即使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玩,他们也有着讲不尽的电话。

孩子只能孤单地站在一边。

但是在绘本里,拉维的爸爸真的很不一样。他一下子就发现了孩子的不舒服。他建议孩子吃一个热乎乎的早餐。

帽子仍然下不来时,爸爸建议他去洗个热水澡,因为这样就会很开心呢。

最后,爸爸还建议拉维到外面玩一会儿。

虽然在爸爸的帮助下,拉维依然没有脱下自己的帽子,但是父亲有爱的陪伴让他有了更多的勇气来面对这顶黏糊糊、让他不开心的帽子。

拉维开始用他的方法 挣脱帽子,例如用剪刀剪,用吸尘器等等。

在黑暗中,他听到了妹妹在外面玩的声音,他想着,要和妹妹道歉呢,发脾气的自己真讨厌真的很讨厌,这样想着拉维真的走出了帽子。

在不知不觉间,拉维摆脱了帽子,和妹妹玩得非常开心。

故事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和小朋友看完绘本之后,内心竟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地写下了这本书的总结:

1、当孩子在不开心时,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给孩子看到父母的反馈,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孩子足够的爱,让他们有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

3、多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在共读的过程中,学会接纳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和化解情绪的方法。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四)

哭喊、大叫、跺脚、摔东西……

孩子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情绪。

呵斥、责怪、抱怨、怒吼……

父母的这些非理性还击,只会激发矛盾,不利于解决问题,平复情绪。

情绪这头“小怪兽”,需要被驯服,那究竟要怎么做呢?

《气呼呼帽子》是一本懂孩子的绘本,作者用艺术的方式,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能学会认识、接纳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和化解情绪的方法。

家有二宝或三宝的父母常常会面对儿童情绪爆发时的一地鸡毛:毫无预兆,两个孩子突然就开战了。

《气呼呼帽子》这本绘本的开头,再现的就是这个场景:哥哥拉维面对烦人的妹妹,气不打一处来,一脚就踩坏了妹妹的玩具车。

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大人们常常会批评哥哥或是姐姐:“你怎么能这样呢?得让着弟弟妹妹哟!”然后就去安慰嚎啕大哭的弟弟或者妹妹了。大孩子的情绪总是被忽略。

认识自己的情绪

是学会与情绪相处的第一步

在绘本的开始,作者这样写道:“拉维觉得身体里充满了怒气,像一道闪电从脚底劈了出来。”可不是这样的吗。情绪一定是和某种行动相关的,当它爆发的时候,让我们仿佛无法控制。

接下来:“第二天一觉醒来,拉维发现自己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一顶气呼呼帽子。”这顶气呼呼帽子出现之始,象征的是儿童的典型情绪之一——愤怒。此刻,儿童已经发出了信号,而成人对待这顶气呼呼帽子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孩子情绪技能和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会持续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一个孩子不断重复出现的情绪体验——那些记忆、期待、反应倾向构成了他的性格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基本结构,影响着他今后的思想和行为。”——《儿童心理治疗中的情绪》

在心理学家看来,儿童有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如果照料他的成人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能够和他一起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孩子就能会发展出情绪复原力。“儿童对与主要照料者之间投入的、滋养关系的感知,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积极的未来预期的形成。”“一个有恢复力的儿童是能够‘工作良好、爱得投入、预期积极’的孩子。”——《儿童心理治疗中的情绪》

家长帮助之外

孩子内心的力量更为重要

《气呼呼帽子》当中的爸爸对于儿子情绪的处理,可谓教科书式的典范。当拉维的帽子怎么取也取不下来的时候,爸爸给了拉维许多建议:吃早餐、洗个热水澡、到外面玩一会儿。

当拉维一一照做了爸爸建议的事情后,帽子似乎松动了,可是它还是脱不下来。作者还暗含了一个意思,儿童愤怒情绪爆发的时候,除了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引导,也需要儿童自己的力量来理解和化解情绪。

处理情绪问题的正向激励

而气呼呼帽子始终没有消失,还转变成了一顶越变越大难过帽子。“拉维被困在了黑暗之中”独处、反思时,他听到外面传来妹妹玩耍的声音,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向妹妹道歉。“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小汽车。”而妹妹则宽容地回应:“我好想你呀,哥哥。”

接下来的一天,拉维和妹妹鲁比一直在一起玩,气呼呼帽子在他毫无察觉之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自己的脚上,多了一双合脚的快乐袜子。此刻,“气呼呼帽子”这个消极情绪的象征,已经转化为积极情绪的象征物“快乐袜子”。

当看到这里时,我们不由得为拉维而欢呼。在面对愤怒情绪这顶气呼呼帽子的时候,他依靠着自己的力量,将它脱了下来。而这一次累积的积极处理情绪问题的经验,会让拉维在下一次面对愤怒情绪的时候,有了可参照的处理方法。

从心理发展的层面来看,儿童就是这样日渐走向心理成长和成熟的。作者也试图告诉我们,出现消极情绪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如与他人倾诉、寻求帮助,换一个环境,主动道歉等,来渐渐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重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

总之,《气呼呼帽子》,是一本特别适合与儿童共读的一本情绪绘本,是幼儿园老师、家长用来处理儿童愤怒情绪时的教科书式读本。

PS: 文中引用的观点来自《儿童心理治疗中的情绪》(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5版)

译者介绍:十画,本书译者。写作童话,闲暇还翻译童话。四川成都海科幼儿园园长。

《气呼呼帽子》读后感(篇十五)

育儿路上的升级打怪真的是充满了惊喜与挑战。

一岁八个月的优宝最近开始学会了用各种负面行为发泄自己不满,比如:偶尔摔倒了会坐在地上不起、因为满足不了小小的愿望生气… …

有的时候会焦虑/头疼,距离可怕的两岁还有2个月,要怎么应对。

不过焦虑只会徒增烦恼,升级打怪、见招拆招才是法宝。

关于负面情绪,朋友送我的绘本《气呼呼帽子》,某种程度上很能解决当下问题。

《气呼呼帽子》通过探寻儿童负面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教孩子读懂自己的情绪语言,从自身获得开心起来的力量,向气呼呼说拜拜。

《气呼呼帽子》讲述了发生在小朋友的日常:妹妹惹恼了哥哥,哥哥一脚踩坏了她的小汽车。晚上,他们生着气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哥哥拉维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头上多了一顶红彤彤的气呼呼帽子,他想了很多办法,都脱不下这顶神奇的帽子……

在这个关于家人相处和控制情绪的温馨故事中,拉维最终学会了如何将他的暴躁帽子变成快乐袜子。

轻松有趣的故事、贴近生活的日常、清新明快的画风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非常羡慕拉维,羡慕他的家庭氛围。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不积极的,会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伤害。

作为大人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负面情绪的侵袭,回观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失落、恶言伤人等等。

拉维生气(气呼呼帽子)之后的体验:

像木头一样沉甸甸,像蜘蛛一样让人痒痒,像面团一样黏糊糊,像小了的鞋子一样紧巴巴。

《气呼呼帽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用细腻的笔触,让大家看到拉维情绪爆发之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气、懊恼、内疚、难过……通过拉维的一言一行,可以带领孩子反观自己的行为。

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烦恼,拉维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选择“逃避”:他尝试了很多方法(摘帽子、翻跟头等等)也没有脱掉这顶帽子。

直到后来拉维正确认识情绪,向妹妹道歉,解开心结,头顶上的帽子无影无踪,负面情绪逐渐化解,拉维和妹妹的日常也是孩子的生活写照,他们的情绪看似总是没来由地爆发,实际的成因却千头万绪。

很多的负面情绪带来的不适感实际上都是我们向外发泄情绪的表现,是情绪向我们传达出的语言信号,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尽早认识情绪、读懂情绪语言非常必要。

《气呼呼帽子》没有隐喻的理论说教去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而是通过拉维自己的力量最终摆脱负面情绪,这点难能可贵,寓教于乐远比喋喋不休的理论来的更意味深长。

故事中的爸爸看到拉维不开心,为他出了很多主意,的确间歇时刻让拉维短暂轻松些许,但都没有实质进展。

为了摆脱气呼呼帽子,拉维决定自己想办法取下头顶的帽子,他被困在黑暗之中,妹妹的玩耍声音让他有了主意。

他和妹妹道歉,“对不起,我弄坏了你的小汽车”。

兄妹两人和好如初,气呼呼帽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拉维靠自己摆脱了负面情绪。

面对同样的情形,想必很多家长会负面情绪爆棚,指责孩子、谩骂、甚至觉得孩子丢脸等等。

同样是家长,拉维爸爸的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他没有指责拉维的行为,也没有要求拉维,而是给予他足够安全感、陪伴与建议,用自己温暖的行为影响着孩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孩子的情绪除了需要成人的安抚和引导,但未来更需要儿童自己的力量来疏解,唯有他们直面内心才能真正地找回快乐。

教会孩子认识情绪,疏解负面情绪,保持拥有快乐的能力,才是生活的法宝。

温情满满的绘本,为我们展现了幸福家庭的日常。

绿色为主的色彩,代表着一家人友善、善于倾听的性格。

妹妹惹恼了哥哥拉维,哥哥踩坏了妹妹的小汽车,妹妹并没有生气,而是自己修好了汽车,后来哥哥向妹妹道歉时,妹妹说,“我好想你呀,哥哥”。

哥哥生气不舒服时,正在做家务的爸爸,想尽各种办法安抚他:让他吃早餐、洗热水澡(给他身上擦沐浴露)、晾衣服的时候不忘喊他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

画面中无数的细节,都在向我们展示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墙上拉维和妹妹玩耍的照片、爸爸妹妹对拉维的拥抱、不互相指责的行为… …

温馨有爱、包容的家庭氛围滋养着拉维的心灵,才让他获得了摘下气呼呼帽子的力量。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记得:我们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去营造怎样的氛围,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幸福。

帮助孩子认识负面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教会孩子读懂自己的情绪语言,找到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力量,让他们健康成长。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