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精选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9 15:50:26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19 15:50:26   小编:

《星星的绘本》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温馨的绘本,它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寻找星星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有趣的动物朋友。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和美丽的插画,让读者感受到了友谊和勇气的力量。这本绘本适合小朋友阅读,也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好书。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篇一)

传说人去世后会飞上天,变成一颗星星,在星空中望着自己的亲人,给他们最深的祝福。

记得多年前爷爷去世的时候,我总是望着天空中的星星,不断寻找那个属于爷爷的星星,甚至缠着父母买望远镜,可惜那时家庭条件差,家里根本买不起,不管我怎么哭闹,父母都没有同意我的请求,直到现在我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也渐渐释怀了,不过对星星还是充满了期待,想要探知更多关于星星的秘密,也曾经在图书馆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对星空中的事也略有所知。

如今的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脑子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对什么都特别好奇,都要问为什么,尤其喜欢问关于星星的事。

“妈妈,那个是什么星星呀?”

“妈妈,什么星星是最亮的呀?”

“妈妈,你是什么星座的呀?”

被孩子问怕了,我开始想着给她买一本绘本书,让她更好地了解关于星星的故事。

找了很久,才无意间遇到这本《星星的绘本》,简直太惊喜了,书中的插图精美,故事生动有趣,而且科学严谨,非常适合给孩子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薮健一,他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经参与过上百本科学类图书及杂志的编写工作,他非常擅长将科学知识和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特别喜欢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科普知识。

他的主要绘本作品有《月亮的绘本》《星星和星座的绘本》,《星星的绘本》等。这本《星星的绘本》和《月亮的绘本》算是姐妹篇,绘画都是著名的插画大师常永美弥所作。

这两本书分别给孩子们讲了关于星星和月亮的知识,很多我们大人不知道的秘密都被收入其中。强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不仅可以增加亲子关系,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知识的储备。

《星星的绘本》这本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讲的是关于星星的一些小秘密。在很多人的眼里星座只有12个,但其实记载在册的星座有88个,而我们所了解的12星座不过是黄道星座,所谓的黄道指的是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走过”的路线,而12个星座就是排布在黄道上的。

不光如此,星座还分春夏秋冬四季,随着季节的变换,星体也会发生变化,快来书中看看你的星座是哪个季节的吧!

当然书中不仅有关于星座的分类,还有每个星座背后的故事,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讲解星座命名的来源,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了。

这本书不仅仅是普通的儿童绘本,更多的是科普星空知识,用一幅幅精美的插图来讲解八大行星的运转、特征、区别,还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银海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觉来讲枯燥乏味的知识,图文并茂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孩子正是不断探索知识的时候,对各种事物都特别好奇,作为家长需要不断的引导,也要不断的学习,补充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加高效的陪伴孩子,建议家长陪孩子一起看看这本书,一起探索关于星星的秘密。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篇二)

天文知识,从观察开始;知识科普,从绘本开始

我们从知识引领的角度看,孩子对科学的认知,往往是从直观的印象开始的,比如童谣里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星星这个抽象的理念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而星空则是孩子想象力纵横驰骋的国度。在儿童的知识和认知尚未形成的时候,绘本其实就是孩子知识汲取的最佳途径。渺茫星空素来是人类想象力的处女地,那里更多的是遐思,而非现实,几乎所有的宇宙星体和天体物理都由此发端,以此创造宏大世界观的世界也在这里起航,渴望了解星空的孩子必然需要科普类的绘本来启迪智慧。众所周知,日本民族是一个“严谨”的民族,欧美民族则是浪漫的民族,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浪漫,则在星空知识汇聚时,汇聚到了《星星的绘本》这里。

也许你会好奇,看惯了中国式的绘本,日本的绘本是怎样的?不妨先对比一下吧,如果你度过《星星的故事》《星星的孩子》这种类型的绘本,你就会发现,中国的绘本更倾向于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知识,而西方的绘本则侧重以故事和趣味来吸引孩子,日本的绘本则与这两种主流的绘本风格都不同,以观察开始,从知识科普的角度来像孩子普及。这本书其实更类似于对知识的普及和对孩子的吸引,家长如果可以跟着一起阅读,那么对孩子的观察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提升,效果则会更好。

其实应该这么说,这样的绘本,更像是“亲子共读”的科普书,内容丰富专业却不会晦涩难懂,知识深入浅出而不会流于浅薄,这样的故事书很符合日本文化的“严谨”,不过还好,在其中附加了很多家庭式生活的图景,倒是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聊。这本《星星的绘本》最与众不同当属开头,翻开的第一页就看到,这里是星空图,蓝色的圆圈星空图,附带有春夏秋冬四季的绘图和示意,对孩子来说可能有点理解难度,但是对于亲子共读的绘本来说,倒真的非常合适,因为带着孩子你可以仔细对比和观察,在每一个季节里,不同形状的星星排列可以在什么地方延续,同时根据时间的不同,我们也可看到每一个季节在相同位置观察的时候,星座究竟有什么变化。第一页就比较有好感,适合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仔细对比和观察,一起阅读,找出不同。

眼看着第一页就在探索和对比中度过了,我们来看看星座吧。插画里给出的星座是带有神话性质的,带着原始的浪漫感觉,就像小时候我们对比的图案一样,你看,这里是大熊星座,那边是小熊星座,这边是天蝎,那边是天马,在每一个代表的星座身上,都有着类似连线的东西将天上的星星点缀起来,在这里内容里我们看到的是背景里的星星都被串联了起来,然后再用不同的形状进行描摹,对比前面的星空图,孩子和我们其实可以一起对比寻找,比如这个星座究竟是出现在哪里?具体的形状是怎么呈现呢?具体的点和线是怎么连缀成神话的人物呢?不得不说,以星空作为神话的背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非常适合孩子一起阅读,告诉他们星空的知识。

前文说过,这本《星星的绘本》其实也是一本比较科学严谨的科普知识书,在这本书里,神话故事其实只是为了让孩子对星空的排布有直观的印象,真正让我觉得惊叹其实是知识的普及,尤其是后面的内容的展现,比如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里就没有简单的一笔带过,而是在下面附带了细致的说明,甚至还列出来轨迹的变化,同时也附带了示意图,孩子在生活里经常会见到太阳的日升月落,但是很难知晓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这里更多的则是普及,让人惊喜的还是附加了小朋友的观察,从小朋友的视角里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找到对应的这些星座的变化,以此来完成对应的知识普及,相当严谨。

从前面十几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特色的了,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编者没有屈从于“趣味性”,而是将视角代入了大自然,比如立足于儿童视角的观测,让孩子站到山顶观察,因此来引出发光体的位置变化,这样就知道北极星是如何移动的;从科学性的角度出现,让孩子以望远镜的视角去观测星空,知晓黄道十二星座如何随着季节而变化。站在科学性的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很赞,对于低龄儿童而言可能知识稍微丰富了,但是对于亲子共读的绘本,绝对是上佳的选择。

如果你读绘本只是为了入门,让孩子有一个粗浅的印象,那么这本书的知识可能是过于丰富了,但是如果你期待可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知晓更多的星空知识,这本书绝对是亲子一起阅读好绘本。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篇三)

我要和猎户座一起打猎,

在幽暗夜幕下潜行。

我们要骑在飞马座背上,

去捉一缕金色阳光。

——特丽萨•海涅 诗 《追星星的人》

浩瀚宇宙,这么多星星与我们共存。在这宽广的宇宙中虽然我们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因为有它们的相伴,我们不孤单。

《星星的绘本》原本我担心太深奥,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我错了,没想到,给孩子读了《星星的绘本》以后,孩子就喜欢上这本绘本了。

书的前蝴蝶页是春、夏、秋、冬季星座,后蝴蝶页是星座一览表。

虽然看起来有点难懂,但是每个季节在日本东京看到的天空星座图中都用汉字翻译标注了各种星座的名称,所以孩子能看懂。在星座一览表中,除了列出星座中文名、拉丁学名、拉丁缩写,还标注了每个星座20时通过子午线的日期,以及说明了它们的中天高度,这些数据是以东京坐标为参照的。

什么是中天高度,表格下方还特地注释了。

我们会在表格里看到有的星座的中天高度是负数,这说明它们在我们观测点地平线的下方,通俗地讲也就是说明在地球的另一面,所以我们无法观测到中天高度值为负数的天体。

这样的解释,比我查找出来的其他资料上说得通俗明了多了。这是以孩子的语言写的孩子能看得懂的天文科普书。

虽然是一本童书,但是它的内容不失严谨。书中的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确实如此,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将历史上沿用的星座及其名称,进行了整理,根据天球上的赤经圈和赤纬圈重新加以科学地划分,并确定为现代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通用的星座88个: 北天28座、黄道12座、南天48座。

从这些知识点中能让孩子知道历法的来源,将时间与圆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记忆,也更便于孩子理解。

本以为像这样的天文科普绘本会很枯燥,但是没想到《星星的绘本》却画得很可爱。

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是故事的主角,他们仰望星空,对星星充满了遐想。星星小精灵拿着星星魔法棒给他们细细地介绍各个星体、星座。

插画里时不时冒出的戴着太空帽的小鸟,还有样貌各异的、可爱的小外星人、小飞碟都让这本书增添了几分俏皮感。就连孩子们乘坐的宇宙飞船都画得那么可爱,完全是孩子的画风。仿佛画家也变小了,本着一颗童心绘画了这些充满童趣的插画。

天文不再显得那么高深莫测,《星星的绘本》告诉孩子,只要你想,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去读、你去研究,你能轻松识别星空里各个星星的方位,掌控宇宙飞船的方向盘。

不少人爱研究星座。占星学上的星座,其实就是黄道12星座。

所谓黄道,是指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体上的路径,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 而与天体相交的大圆。

虽然占星学是西方迷信,而且我们中国人也经常会讲到“黄道吉日”,现在读了这本《星星的绘本》,再去查阅这些相关的资料,曾经被误导了的我们也终于明白了这些术语是怎么一回事。

古人们把美好的期盼寄托在那些遥不可及的星星上,将星座与神话故事关联着。神话故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古人认识世界的方式。神话故事是孩子爱听的,因为它满足了孩子的想象,促进了孩子的思维。

在《星星的绘本》里就融入了许多星座神话故事,故事里渗透着孩子探索、认识世界的方式,孩子通过这些故事去幻想去模仿。

虽然我们离星星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探索未知的梦想在孩子心中悄然生根。

《星星的绘本》读后感(篇四)

前几周收到两本杂志社寄来的赠刊,我读到里面一篇关于育儿和亲子阅读的文章,作者是和我一样的,家有幼儿的宝妈,但是文中有几个关于天文的内容是有误的,因为其中2个错误的地方是我以前也不太清楚,后来和孩子一起读了相关科普书才搞懂的,因此我想谈谈这2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顺便聊聊给幼儿进行天文科普的话题。

第一个问题:太阳系有八大行星还是九大行星?

文章的原文是:“通过看书他知道了九大行星”。我推测这个妈妈给孩子看的书太过陈旧或者是她自己学生时代学到的是九大行星,所以才导致了这个错误。事实上,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就已经将冥王星降级为了矮行星,原因是其不满足新的太阳系内大行星的定义中的第四条,即冥王星没能清除轨道周围的邻居。而且冥王星位于柯伊伯带,当初它是被发现的位于柯伊伯带的第一个天体,因此在发现后被当成了大行星,而实际上柯伊伯带现在发现了很多天体,甚至后来发现的阋神星比冥王星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冥王星就被剔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因此,现在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8颗而不是9颗。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个8颗,只是目前科学界给出的一个数量,以后会不会在太阳系内再发现新的大行星,这个是不确定的。因为目前还是有很多科学家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我看过一个TED演讲,就是讨论的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根据观测和推算,觉得太阳系内可能还有其他的大行星没有被发现。所以这个数据还有可能随着天文研究的深入而变更。但是就目前来说,基本上最新的科普书都是统一为八大行星。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出于情感的原因,希望冥王星不要被剔除出去。而当初是否将冥王星剔除其实是科学家投票决定的,但是据说投票时只有5%的科学家投赞成票(95%的科学家弃权),因此这个决定并非是得到了所有科学家的一致支持的。这一点也是可以跟孩子聊的。我觉得这个探讨的过程恰恰是儿童科普中最重要的部分,让孩子了解科学其实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哪怕是基于科学事实的结论也有可能因为定义、或者政治、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而不同,所以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结论是怎么来的其实比记住太阳内到底有八颗行星还是九颗行星更重要。

因为我想说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以上我提到的这个情况,所以在这里跟大家谈这个话题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爸妈了解这一点。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把地球说成是月亮的恒星?

文章的原文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但是却是月亮的恒星……” 我们能不能把地球说成是月亮的恒星?我觉得是绝对不可以的,哪怕是比喻都不可以。因为恒星最大的特点的是能够自己发光。太阳系内只有太阳一个恒星,地球是行星,月亮是卫星。只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就说地球是月亮的恒星是非常不妥当的。因为科学家之所以给这些不同的天体起了不同的名字,就是帮助我们从天体的根本上做区分,如果这个时候再混淆起来,一定会误导孩子的认知。所以我们应该清清楚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什么是卫星、什么是流星、什么是彗星、什么是小行星等等。

知道了不同的天体的特点,孩子自己就能推断出一个天体是什么。所以当我发现了这句话的问题,我想看看儿子怎么理解,就把这句话读给儿子听,然后问他“地球是月亮的恒星吗?”他马上就说:“不是,因为月亮不会自己发光,太阳系内只有太阳一个恒星。”所以,孩子在3-4岁的时候是具备很强的认知的能力的,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前沿的、准确的科普读物和信息,另一方面自己也应该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方式增强自己的基础科学的水平,这样在和孩子探讨科学问题的时候才会有能力启发孩子。

第三个问题:怎么选天文类科普书?

刚才我提到,之所以上面的文章中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写作者的认知水平所限,另一方面是编辑的审稿能力也有待加强。其实不仅是杂志,科普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给孩子选书的时候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我觉得作者和审稿的人很重要,很多科普书因为涉及科普知识,编辑水平有限,他们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做审订,这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把关。所以我们在选科普书的时候可以留意下作者、翻译者、审稿者是什么背景,如果作者本身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那么书的专业度大概率会更高。如果书的作者自身不从事相关放面的研究,只是转述和讲故事,那么科普书的专业度是要打个折扣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是为什么我比较偏好科学研究者所撰写的科普书的原因。

关于天文的科普,我之前谈过我们读过的很多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我以前发布的文章了解。这周我和孩子一起读的关于天文的科普绘本是后浪出的日本科普作家大薮健一所写,中国天文学博士、行星科学家郑永春审订的《星星的绘本》。

我想上面我提到的这个文章的妈妈如果是和孩子一起读的是这本书,就一定不会有这样认识错误出现了。接下来我就以这本书来简单谈谈一本好的科普书的几个要素吧:

要素一:从小读者日常生活和最关心的问题切入话题

给孩子的科普绘本,当然要从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谈起。既然要谈天上的星星,那么从哪个角度切入呢?对我和孩子来说,目前我们最关心的是天上的星座。因为最近,到了春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和孩子在外面散步,总是会抬头看天,孩子已经很容易就找到天上的北斗七星,但是在我和他尝试着寻找北极星和仙后座等其他星座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问题。一方面是城市里能看到的星星实在是太有限了,另一方面是我们不太清楚天空中不同季节哪些方位有可以看到的星座。而这本《星星的绘本》,在环衬上画了春夏秋冬的星座图,我们按图索骥,从北斗七星的大熊星座开始,依次找到北极星、小熊星座、M形状的仙后座、仙王座……尽管能看到的星星有限,我们还是比较容易就能有所收获。

接着是书的正文部分,从两个小孩在窗前看星星开始。这个场景也非常生活化,孩子一下子就能带入。同时,文字部分非常简略,但又重点突出的提到了星星的亮度、颜色等。接下来是以孩子比较喜欢听的故事的形式,分别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来讲述每个星座的传说和故事,提到了过去世界上不同地区对星空的想象,以及现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的88个星座。重点介绍了希腊神话中的星座故事,对希腊神话有兴趣的可以借此拓展阅读

要素二:内容简练,但该提的要点基本都有

在谈了星座和星座的神话故事以后,书里依次谈了恒星的运动以及太阳系内的恒星和每一个行星的特点。在谈到恒星的运动时,也是从孩子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开始谈。接着介绍了生日和星座的关系,谈到了占星学。

紧接着作者用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介绍金星,这也是我和孩子最早观测到的太阳系内的行星。可以说作者的这个经历与我和孩子的经历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共鸣,所以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都特别开心

对于太阳系内的行星,作者不仅明确了“太阳系是指太阳以及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的天体的集合”而且提到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还说“行星围着恒星转,卫星围着行星转”。我想如果上面我提到的文章的宝妈给孩子读的是像这样言简意赅又准确的文字,就不会犯上面提到的那样的错误了。

一般我们看到的太阳系的行星图都是把行星画的比较大,给我们和孩子有个误导,以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大小差异没那么大,实际不是的。如果严格按照比例缩小,书上画了太阳,行星小到根本画不出来。这本科普已经是我看到的这么多科普里面尽可能地展现这种比例差异的了,我们能看到太阳尽可能大,而行星尽可能小了。我觉得这一点挺重要的。唯一可能我和孩子觉得重要,这本书里面没有提到地球卫星以外的太阳系内行星的卫星数量了。这一点好像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这里提一句,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有1颗卫星(月亮)、火星有2颗卫星、木星79颗、土星82颗、天王星27颗、海王星14颗,当然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卫星数量都是随着以后的科学研究进步,大概率会增加的。

后面关于彗星、流星和小行星也有非常简练的介绍。最后,用孩子的眼睛看到的银河来介绍银河系,引发孩子对宇宙星空的更深的好奇和探索欲。

要素三:图文设计能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这本科普书的画风是模仿孩子的笔触画的粉笔画,色彩淡雅,人物、行星的表情都丰富有趣,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引发阅读兴趣。插图兼顾了说明性和趣味性,整体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给儿童的天文科普绘本。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大家选科普童书有启发,祝大朋友小朋友都能读好书,享受到阅读和求知的乐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