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库2302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库2302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2 06:40:16
读库2302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02 06:40:16   小编:

《读库2302》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它通过揭示人们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依赖和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怀念,引发了对于文化传承和价值观转变的思考。文章指出,虽然数字化阅读带来了便利和丰富选择,但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浅薄的思考能力。作者呼吁人们要保持对于传统阅读的尊重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读库2302读后感(一)

无声之辩是这一期最让我动容的一篇,领域是我几乎没有了解过的,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聋哑人如何打官司,也没想过是否有专门服务聋哑人法律服务的人,对于非大多数的存在,似乎已经习惯于认为他们的需求是零散的,是不成规模的,是可以不作规范处理的。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现在想来实在是太过傲慢,世界之大,有那么多我们看不到,甚至没听说过的人和事,从己出发去揣度这个世界简直让人羞愧难当。感谢唐帅律师,能够坚持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也感谢老六,能让傲慢的大多数(我自己,大家不要被冒犯到哦)睁开双眼看世界。

改革初年和两届而终依然有印象,其他几篇似乎不太留下印记了。

改革初年………………李景阳 两届而终………………傅广超 无声之辩………………唐帅 口述丨叶小果 采写 兽行记………………萨苏 棋盘与网络………………吴晨 《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谢有坤

读库2302读后感(二)

1.本期最喜欢《棋盘与网络》。前者虽说有些过于摆弄一些时髦的词语,但一些提法和观点还是有所启发,特别是在当下这种不确定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跨界的视野,以分寸感的认知,提升信息的联通链接,如此才能更好适应激荡变化的世界。

2.《无声之辨》作为一篇口述采访稿,无声而又激荡的力量,令人震撼。尤其是看到连央视这般电视台采用的手语翻译,原来也只是普通话手语,跟自然手语的差别。就想到当我们以朱广权妙语逼疯手语老师的时候,那些聋哑人士的视野所得到的讯息才是多少。

3.《兽行记》,有些地方过于抖包袱反而显得不够真诚。篇首所言动物的或阴险、或狡诈、或凶恶,结果所选的故事八竿子不在一起。

4.《两届而终》,真实的故事,令人遗憾。

5.《改革初年》,初年很令人激荡,但文本让人略失望。

6.《<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考据很用功,但不在我的点上,没有读完。

读库2302读后感(三)

我个人最喜欢第一篇,最不喜欢《棋盘与网络》一篇。

改革初年是才四十多页,但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地方。我觉得,单从思想的朝气来看,我们现在的时代甚至不如那个时代。比如文章中形容书市,用的形容词是“盛况空前”,但看看当下的书市,大约是门可罗雀。一张细细密密的渔网收紧,再小的字句也放不出去。

第二篇关于动画电影节有我不了解的知识,但配图是极其精美的。而且很长时间我都固执地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儿看的,这样的认知塑造了我多年的择影观,这几年才渐渐认识到,的确是自身太狭隘了。(我最爱上美影的孙悟空)

读《兽行记》的时候,觉得写作手法非常熟悉,检索了一番之后才知道原来也是《毒斗天南》《京东奇案》的作者。这两篇我都是去年买了一批二手读库才读到的,非常有意思,作者似乎在玩一个‘欲擒故纵’的小游戏,而且这个游戏在我的读书体验上的确生效了,非常精彩,读得心痒难耐。但回过头来看兽行记,觉得差了那么点儿意思。具体表现在,案例有点多了,所以按照作者以前的手法,写几笔又虚晃一枪,我似乎找不到作者在哪里和在说什么了。

棋盘与网络我不喜欢,但我也承认很多地方它说得有道理。我看完了,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以上。

读库2302读后感(四)

今年读《读库》,我开始看着目录挑文章读了,这期2302,我的阅读顺序分别是《兽行记》、《无声之辩》、《棋盘与网络》、《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两届而终》、《改革初年》。 我想老六每次放文章的顺序都有自己的考量和偏好,不过读者的阅读顺序也代表了各自的阅读习惯和偏好,细究也许会很有趣。

先看《兽行记》是因为关于动物的一切内容,都不会让我的阅读太有负担,这篇果然也很有趣,只是简介写的那句:“这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动物犯下的案子”,让还未阅读的我猜测此篇文章是写各种动物犯下的凶猛案件,但读前面几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远远说不上是“案子”的程度,只有“华南虎香港袭警案”才能称“案子”吧。

刚巧读完《2302》的时候,还有点时间,我就拆开了《那些尸体告诉我的事》来看,我发现《无声之辩》的作者唐帅和上野正彦是有着相同理念和信念的人,并且一生都在做“替说不出话的人说话”,唐帅是替聋哑人,上野正彦是替死去的人。

在这个似乎极度缺少信念,只有及时行乐的时代,我发现保留信念、为自己做的事情赋能是如此的重要。这远不是什么伟大的事情,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这是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只是惯性的维持你的生活,有能力的话,向外远眺、向内求索,如果没有想做的事情的话,就给正在做的事情一些意义。

我觉得《无声之辩》这篇文章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它也是一篇科普文章,就像之前读库立体声的一些节目《如果你有一个读写困难的孩子》、《听,这些向七千种疾病宣战的人》,聚焦到大家平时没有关注和了解到的“少数群体”,这样才更能让有需求的人得到帮助,有能力的人去做出帮助和改变。

另外文中说道因为有人说唐律师是一个经营的人,有人说糖律师是个出色的品牌运营家,因此唐帅感到很火大。我觉得在这个时代,似乎做好事、做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别无所图”,一定要对应的就是贫穷、苍老、落魄、日子过得苦哈哈,一定要奉献出全部的生活,别人才相信你是真的在做好事。 甚至我觉得我们把“做好事”这件事赋予了太高的道德标准,让“做好事”都有了门槛,似乎没有割肉喂鹰就不能感动这个时代了。 为什么不能让做好事的人“有所图”呢?更直白的说,为什么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发财并且成名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父母、有家庭、有朋友,让做好事的没有负担的去做事,才是好的正循环吧。 《改革初年》和《两届而终》是很适合放在一起读的,对于9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故事”。写故事的人带着惆怅,读故事的人却带着羡慕。 “改革开放初年,论物质丰富的程度,远不如现在,但那是个不满足现成结论、思想活跃、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代”,在我看来,这是好的年代。我喜欢这两篇文章,能细观过去,反思当下。

读库2302读后感(五)

本期文章不多,相对篇幅较长,读库还是要这样才是最初的味道。但同时质量又不尽如人意。

《改革初年》回顾记录改革开发第一年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上的人与事,有资料收集整理,也有作者个人感悟。对历史进行回顾总是有意义的,针对某一特定时间的集中记录也颇具可读性。缺点在于记录的个性化太高,与作者本人思想经历关系密切,对这一话题读者如我会更想读到尽量全面、系统的社会状态,而本文所呈现出的仍比较零散。据说内容有所删节,不明所以,2401中《听妈妈的话》不也描写挺完整么?

《两届而终》是对上海动画电影节从申办到取消全过程的忠实记录,完整、翔实,达到了铭记的效果。办于不办均有理由,业内人自然觉得可惜,从大局角度也有合理考虑,历史已矣,唯有让它不被遗忘,是唯一能做的。作品中最可读之处是对两届获奖作品的介绍,时间不长,可找来一看。

《无声之辨》扛起了本期大棋,看样子有不少人认为它是本集唯一优秀之作。唐律师从为聋哑人服务入手,讲自身家庭环境成长过程,走到今天这步仿佛天选,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而故事又不只是一个律师生活这么简单,行业现状、社会现状、聋哑人在法律事务中面对的现状等,他给读者打开了一扇能看到聋哑人世界的窗户,让我们意识道,在贯常思维下,现实存在诸多“理所应当”的不公平。比帮助聋哑人更难的,是培养出更多能帮助的人,是在聋哑群体中培养出能够自我理解、自我帮助的人。当读到唐律师目前的生活与身体状况时,谁又能不感动……居然给看哭了……

《兽行记》如其题目,是对动物行为的记录,再说白点,就是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合集,虽然读着也挺有意思,但技术含量偏低,发个公众号帖子比较合适。

《横盘与网络》是在说什么?新时代新技术新理念,是的作者在写这些,但围绕这一页页描述,是想表达什么?属实既没面子也没里子。

《<山海经>里的男化张爱玲》是新时代的白话文考据报告,一直佩服陈寅恪,但对其作品一直读不下去,如今这白话文的考据作品,居然也读不下去,满脑子都在想“调查这么清楚是为了啥”,性格不合,就此放弃。

读库2302读后感(六)

简单写一点,属于个人零散的阅读体会,有时间再借用书中的素材写更系统的文章。

《改革初年》这篇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场景,人们都在奋起直追,试图挽回之前蹉跎的岁月。读这篇文章,会想起这三年的疫情,我也有各种焦虑。但相比过去,现在还是幸运的。至少我还处在人生的黄金期,还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努力创造价值。

这篇文章对于那个年代思想解放,社会科学学科建立的描述很有价值。经济学的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的介绍等等。如果善于找书读的话,已经可以看到不少值得继续深入的地方了。

《棋盘与网络》这篇文章有点绕,创造了很多名词,可以写的更简洁一点。印象深的是商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信息,领导者要保持终身学习。基辛格的话引用的很好。这里就放几张图片。

《两届而终》,讲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的故事,和第一篇《改革初年》相映成趣。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思想的解放,可以与国际接轨。读历史让人心情平静。正是前辈对于动画艺术的追求,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才铸造了精品。原来那么多熟悉的动画都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形成了中国动画学派。

也读到了因为国企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上美启动“以商养艺”的计划,开始接商业项目,然后再分出少量资金做动画艺术片,可惜最后失败了。在市场经济下,精益求精做动画并没有多少经济效益,而每次返工都会是经济损失,也就没有了动画艺术短片的容身之地。前辈的技艺仍然需要继承,但是能不能兼顾商业与艺术追求呢?读完这篇文章,很是感慨。

看《无声之辨》很受触动,讲的是中国手语律师唐帅的故事。从小出生于聋哑家庭,高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赚到大学学费后通过自考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成为一名律师。文中最动容的是描述聋哑人的困境,唐律师为此付出的努力。有种从自己世界跳出来的感觉,体会到一个人怎样形成了某种追求,并且能够一直坚守自己的追求。很幸运能读到这篇文章。无论之后我选择做什么,我都应该对得起自己,follow my heart。

《兽行记》读得很轻松。我觉得最后结尾的生态平衡值得玩味。顺带联想到,有时候我们的好心可能会办了坏事。世间事物运行自有一套自然的规律,我们如果强行介入,打破正常自然循环,往往得不到最开始想要的结果。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没有明确请求帮助,就不要好为人师去帮助别人,也就是不问不助。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在此与各位同好分享。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