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奥威尔信件集》,感受到乔治·奥威尔作为一名作家和思想家的独特魅力。他的信件中流露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通过这些信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奥威尔的思想和人格,也更加珍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奥威尔信件集读后感第一篇
作家的信件大概是文学性最少的一类文字,因其私人性质,难免会真情流露,同时得见其脾气秉性。
奥威尔的信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处理书稿出版和稿费事宜,可见作家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洒脱,跟其他职业一样,同样需要养家糊口,食人间烟火。
奥威尔在信中一如他的书中一样坦诚,调侃自己的女人缘,安慰失去亲人的友人,谈论孩子,对时局的评价。这些都成了他的作品的重要线索与补充。
如果读过奥威尔作品的大部分,你可以发现他是一个相当一致的作家,在信中,在书中,在日记中,讨论同一件事,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些许差别就是细节的补充及扩展的评论,但其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奥威尔信件集读后感第二篇
我过了很多年才明白我们都是不完美的生物,而他比我遇到的任何人都要完美。——Jacintha Buddicom
2016年出版的《奥威尔信件集》更是让我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多遍,信件集收入了1911年-1949年,Eric Arthur Blair(乔治奥威尔的原名)大量信件,要知道1949年的后一年,奥威尔就因为肺病去世了。
奥威尔说“一切装腔作势的文字都暗含欺诈”。他的文字干净简洁,对生活细微处的描写毫不娇作,总是恰到好处。一生颠沛流离却永远满怀着热情,关心下层工人的生活,维护人类自由,再各种糟糕的环境下,都能看到美好。
他是圣徒吗?他是写“英国式烹饪和用锡壶泡茶,不要放糖”的人。
1931年,奥威尔盖着报纸做的“羽绒被”等待天亮去才啤酒花,他告诉丹尼斯,“希望你不用被派来这里”。1940年,需要写评论的书讲他埋没,他不知道自己的书能否书写完成。他给《岁月》杂志写文,希望“武装人民”来抵挡侵占,最好的办法是“给大家分发手榴弹。”在前线,在最便宜的旅店,在战争期间各种混乱的环境下,奥威尔都致力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尊严,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语言。
这就是书信的魅力,它在几十年里以一种单纯的方式存在着。如今邮件取代了大部分的书信往来,但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念写封信给一个人,捕捉转瞬即逝的感情,像E.B.怀特在书信集中捕捉到的“一个管洁牙线叫牙绳的女子准定是我的妻子。为找到她,我寻觅了好久。”
奥威尔信件集读后感第三篇
这本书花了我两遍才彻底看懂它,第二遍还将几个重要人物都记在了本子上,让自己不至于忘记。我没有看过大名鼎鼎的《1984》所以我只把他当成一个陌生的作家来了解。我认为他是个有着温暖的心和清醒理智头脑的人。对于爱人,他总是含情脉脉地。他与第一任妻子笑谈助产护士的信让我非常羡慕。他写给第二任妻子的关于朱拉岛的信也让我非常感动。尽管路途显得很麻烦很漫长。但他把那里描写得那么美,把日子描写得有那么多趣味。“不管怎样,你一定要来。什么时候都行,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只要提前告诉我就行了。”能受到这样的欢迎,谁会不想去看他呢?对待朋友,他也总是很温暖得,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西方人似乎经常使用这个形容词,他是个“忠诚的”朋友。“对于生者来说,这是一个正在腐烂的时代,但我想任何一个像皮尔斯这么大的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去见见更好的世界。”对待自己作品的不放弃。尽管《动物庄园》“被出版社抛来抛去”,他还是清楚着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且一而再而三地为它寻找合适的出版社。还有一些政治上的看法,我无法做出评价,但我觉得,他的建议与想法都是很善的。ps.对于和平主义者的抨击着实让我惊了一跳。我同意他。
看这本书还能学到一些写信的技巧。过去我也写过几次信,但都太过急于把自己的近况与想法倾倒出来,现在想想觉得会给别人很多负担。写信虽然是一种长时间的沟通方式,但也是一种你来我往的行为。
现在想想,这部作品让我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