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8 01:55:06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2-28 01:55:06   小编: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一文提出,中国传统思想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通过对传统思想的重新审视和重新发现,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文章呼吁人们重视并传承中国传统思想,以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挑战。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读后感篇一

对于同宗同源的日本来说,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的理论与演变,有着相当重要的追溯与寻源的意义,而虽然在古代中国之后继承了汉唐思想的日本由于地理因素的政治地缘问题,其后的发展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走向。在幕府时代的开展的办学也成为改变近代历史的转向西学成功的因素之一。

世界的格局中,文明的旅程本就是一场风格各异的社会演变与思想发展史。而中国文明的高度一直都领先其中。挖掘中国思想的演变进程,可以很好的看到历史进程中封建制帝王统治下的社会的优缺点,还有制度之下的种种局限性。

沟口雄三《中国思想的再发现》,从传统的核心思想上的几个重要的点作为切入角度,点到面的铺开,并在梳理的过程中结合日本社会的思潮与受到影响的事件与人,在对比中进行二分法展开叙述。

“天”、“理”、“自然”、“公”等核心概念的深刻内涵,向来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从这些思想上去分析看待历史的进程,观察这些思想是如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历史的进程是充满多元化的发展与种种偶然性与必然性,朝代的更迭更是有着内在不可避免的荣光与黯淡的交替。而中国从轴心时代的百家争鸣后,统治核心对于文化的掌控与传播同样有着不一样的取舍与推崇。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不仅是对中国哲学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一次跨文化的对话。沟口教授将中日思想进行对比,展现了中国思想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东方智慧。书中对宋学、阳明学等传统哲学流派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孙文三民主义等近代思想的探讨,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思想在近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和创新。

正如书中作者所说,中国有着欧洲所没有的思想之火,保持发掘独立性,从而衍生出新的价值观或许也是未来思考中行进的一个方向。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读后感篇二

如果没有西方的坚船利炮,近代中国会如何发展?

同在东亚儒家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为什么会形成迥然不同的思想?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了解儒家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因缘由来。沟口雄三的这本小书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对历史和思想史都一知半解的人,笔墨精简、条理清晰,并且做了一番中日思想发展的比较分析。

在这之前,刚好读过武内义雄的《中国思想简史》,这两本书很适合一起参读。武内先生对中国古代思想做了系统梳理,但内容至清朝为止,且没有讲清和时代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沟口先生抓住了中国思想史的枝干和关键词,并且弥补了前者在时间和时代性两方面的缺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将何以然,一步步迈向近代中国。

在庞大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中,作者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天、理、自然、公。

“天”这个概念,是中国古代民族信仰的中心,从“天生烝民”到“天人合一”、“天即理”,“天”既抽象又具体,不仅是被崇拜的未知力量,还被赋予道德和理性的象征意义,存在于从神和巫的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精神世界里。

正因为人尽由天生,所以要揣测天的意志,随顺天理;也正因为共此来时路,万民皆应平等生存,天下为公;天地是万物的总名,天同样具有自然属性,都是调和的。就这样,“天”、“理”、“自然”、“公”相生相随,自然、政治、道德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而在欧洲和日本,它们分属三个领域。

本书的后半部分,进入宋明理学,并一步步走向近代,迎接时代的巨变。

按照内藤湖南的划分,由宋至清属于中国的近世期。在这一时期,宋学兴起、朱子学集大成、阳明学发展,是儒学和思想史上的分水岭。

宋学的兴起,呼应了从前朝的贵族制体制向官僚制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变。新兴地主阶层兴起,宗法、乡村等地域共同体的伦理观念受到重视,朱子学成为东亚世界思想史上的大事件。随着明朝经济的繁荣,阳明学让道德观更加世俗化并扩展到乡村每个角落,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清朝。

明清两代,从“王土观”到“民土观”的思想转变也很关键,它们在近代进入同盟会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至土地革命。这一条线和宋明理学那条线整个体现了近世到现代的政治、经济、阶层变化。

文化比较也很有意思,并且具有现实参照意义。

宋明理学东渡后并不是完全落地。两国人对“理”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日本人认为它是人智的一环,他们更认同孔孟时代的“道”。他们也很难接受端正情欲的道德观,认为情和欲是神的次元,不可抗拒之力。这样的比较分析还有很多,去掉想当然,更能够看懂现象背后的因果。

“即使中国近代不受欧洲思潮影响,对中国近代化推进的因素也已经存在于固有的中国思想中。”沟口雄三通过简而赅、博而要的论述,最终得出了他的结论。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读后感篇三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这部由日本著名汉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沟口雄三教授倾力打造的学术著作,追溯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源,还探讨了这些古老智慧如何影响与塑造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

他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如“天”、“理”、“自然”、“公”等,“周王朝利用有德的周室受命于天这个观点,将自己的权利正当化”,而“唐代以后就把祭天仪式作为皇帝继位典礼的一环被固定下来了”。这些理念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微观到宏观,让读者对中国哲学的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古老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沟口教授梳理了宋学、阳明学等传统哲学流派的发展脉络,也通过对比中日思想的差异,展现了中国思想的独特性和普遍性。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比起日本古代要发达的多”,“中国的天具有日本的天所没有的客观的条理性,这恰恰是中国的天的一大特点。”

沟口教授在书中指出,尽管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在思想层面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上。

作为一部深入探讨中国思想演变及其价值的学术著作,《中国思想的再发现》还在书中对孙文三民主义等近代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沟口教授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即使中国近代不受欧洲思潮影响,对中国近代化推进的因素也已经存在于固有的中国思想中。”

这个观点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传统认知。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的再发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思想深度,值得一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