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切韵研究》读后感锦集

《切韵研究》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6 14:10:43
《切韵研究》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26 14:10:43   小编:

《切韵研究》深入探讨了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揭示了切韵在音韵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音节结构和声调的分析,作者展现了切韵对汉字发音演变的影响,促进了对汉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值得语言学爱好者细读与思考。

切韵研究读后感第一篇

邵荣芬先生的《切韵研究》是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必读书,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校对不仔细,有些错字。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经冯蒸先生校订的《切韵研究》。除改正错字外,还把原版中因印刷困难而手写的部分改成了印刷体,方便了读者阅读。校订本改正了原书的一些印刷错误,但仍有几处改之未尽,就翻检所及,开列如下:

1.原版34页:颜师古《汉书注》反切,愞 万馆(6.67下)。切语“万馆”反切上字当为“乃”,原书讹作“万”,校订版37页未改,照录为“万馆”。

2.原版71页:《广韵》昔韵“碧,彼役切”与“辟,必益切”对立。不过《切三》“碧,□□反,新加”。《广韵》“碧,……方彳反,一,加”。可见《切韵》原来没有“碧”字。

前面已提到“《广韵》碧,彼役切”,后面又说“《广韵》碧,方彳反”。《广韵》反切不用“某某反”,后面的“《广韵》”显然是错的,应该是“《唐韵》”。唐写本《唐韵》(《唐五代韵书集存》下册712页)十九昔韵“碧:色也,说文石文美者。方彳反,一,加”。原书“《唐韵》”误作“《广韵》”,校订版72页照录未改。

3.原版103页:曹宪《博雅言》当作“《博雅音》”。校订版120页未改正。

4.原版128页提到《古音说略》一二等重韵的拟音:盍ɐp,应作:盍ɑp;耕ɐn,应作:ɐŋ。校订本均未改正。

5.原版152页“山摄表(二)”右上:元三A合iuɐi,当作iuɐn。校订版未改正。

6.原版163页“曾摄表”右上:蒸三B合iueŋ,应作iuek,蒸三合口只有入声字,所以没有iueŋ音节。校订版未改正。

另外还有几处原书不误而校订版反误的。

校订版152页3行:“井由此类推……”,井当做并。原书不误。

校订版157页“《切韵》韵母音值表”最下一行:街am,街当作衔。原书不误。

校订版171页“蟹摄(二)”音节表:皆开二ɒi,当作ɐi。原书不误。

校订版172页“蟹摄(三)”音节表:佳三开,当作佳二开。原书不误。

校订版189页“曾摄”音节表:蒸三B开leŋ,当作ieŋ。原书不误。

1/3页

切韵研究读后感第二篇

邵荣芬先生的《切韵研究》是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必读书,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校对不仔细,有些错字。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经冯蒸先生校订的《切韵研究》。除改正错字外,还把原版中因印刷困难而手写的部分改成了印刷体,方便了读者阅读。校订本改正了原书的一些印刷错误,但仍有几处改之未尽,就翻检所及,开列如下:

1.原版34页:颜师古《汉书注》反切,愞 万馆(6.67下)。切语“万馆”反切上字当为“乃”,原书讹作“万”,校订版37页未改,照录为“万馆”。

2.原版71页:《广韵》昔韵“碧,彼役切”与“辟,必益切”对立。不过《切三》“碧,□□反,新加”。《广韵》“碧,……方彳反,一,加”。可见《切韵》原来没有“碧”字。

前面已提到“《广韵》碧,彼役切”,后面又说“《广韵》碧,方彳反”。《广韵》反切不用“某某反”,后面的“《广韵》”显然是错的,应该是“《唐韵》”。唐写本《唐韵》(《唐五代韵书集存》下册712页)十九昔韵“碧:色也,说文石文美者。方彳反,一,加”。原书“《唐韵》”误作“《广韵》”,校订版72页照录未改。

3.原版103页:曹宪《博雅言》当作“《博雅音》”。校订版120页未改正。

4.原版128页提到《古音说略》一二等重韵的拟音:盍ɐp,应作:盍ɑp;耕ɐn,应作:ɐŋ。校订本均未改正。

5.原版152页“山摄表(二)”右上:元三A合iuɐi,当作iuɐn。校订版未改正。

6.原版163页“曾摄表”右上:蒸三B合iueŋ,应作iuek,蒸三合口只有入声字,所以没有iueŋ音节。校订版未改正。

另外还有几处原书不误而校订版反误的。

校订版152页3行:“井由此类推……”,井当做并。原书不误。

校订版157页“《切韵》韵母音值表”最下一行:街am,街当作衔。原书不误。

校订版171页“蟹摄(二)”音节表:皆开二ɒi,当作ɐi。原书不误。

校订版172页“蟹摄(三)”音节表:佳三开,当作佳二开。原书不误。

校订版189页“曾摄”音节表:蒸三B开leŋ,当作ieŋ。原书不误。

2/3页

切韵研究读后感第三篇

邵荣芬《切韵研究(校订本)》是迄今较好的切韵《切韵》研究著作之一。

一书在汉浯语音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众所周知的。自清代陈澧以后,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语音系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不论在声、韵类别方面,还是在语音构拟方面,都是如此。这就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来逐步地加以解决。《切韵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对这些疑而未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便为它们的最终解决作出一些贡献。《切韵研究》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对前人的看法加以补充论证;二是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看法;三是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和《广韵》对照的声母、韵母表;最后把全部结论总结于篇末的王仁昫《切韵》音节表。

附目录

前言

第一章《切韵》音系的性质

一、引言

二、又音和所谓内部证据

三、读书音和杂凑性

四、《晋书音义》和《切韵》

五、夏侯咏《韵略》和《切韵》

六、顾野王《玉篇》和《切韵》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

一、声母表

1.说明

2.声母表

二、声母的讨论

1.娘母

2.俟母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

一、韵母表

1.说明

2.韵母表

二、韵母的讨论

1.重纽(附论清、幽两韵系)

2.严韵系和凡韵系,真韵系和臻韵系

3.庚韵系庄组声母字

第四章《切韵》声母的音值

一、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送气问题

二、[j]化问题

附录:《广韵》各等反切上字表

1.一等反切上字表

2.二等反切上字表

3.三等反切上字表

4.四等反切上字表

三、知组、庄组和泥、日两母

四、船母和常母

五、影母

六、《切韵》声母音值表

第五章《切韵》韵母的音值

一、合口介音

附录:

1.《广韵》开口字做唇音字反切下字表

2.《广韵》合口字做唇音字反切下字表

3.《广韵》唇音字做开口韵的反切下字表

4.《广韵》唇音字做合口韵的反切下字表

二、前颚介音和重纽

三、纯四等韵及其相配的三等韵

四、一、二等重韵和有关的各韵

五、止、遇、通、流四摄

六、真、蒸、侵三韵系

七、《切韵》韵母音值表

第六章 《切韵》的声调

第七章 宋濂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音节表

后记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