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饶晓志的生平及其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饶晓志通过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位批评家和小说家,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一
如果不提《无名之辈》、《人潮汹涌》,很多人都不会知道“饶晓志”是谁,他有什么故事。
在《详谈:饶晓志》这本书里面,作者以对话为写作方式,通过一篇篇访谈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小镇青年逆袭的故事。饶晓志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从少年的梦想、到求学之路的破折、经历过初期的失败、也体验到了垫底的无奈,终于收获最后的荣耀。
看了这本书后,你可能会发现某个曾经的“自己”,饶晓志的现在可能就是你的未来。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二
影视圈的光鲜亮丽其实是金字塔上的少数人,大多数则是像饶晓志、富大龙般,做一份自己还算热爱的工作,并坚守着一些自己的小原则小脾气,跌跌撞撞向前走。 饶晓志多次强调自己“小镇青年”的属性,年少时从家乡走入中戏,眼界和知识层面得以打开,新的世界带来了更多可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价值观不断重塑,修炼内功并尽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这或许也是时下大部分青年的写照。 很多人是从《无名之辈》认识饶晓志的,不完美的小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抗争,无论如何不能丢弃的最后一点尊严,这是影片最为打动人心的力量。《你好疯子》并未激起多大浪花,近年倒是在万茜“翻红”后屡被提及。《人潮汹涌》则是经历疫情延期后,被同期上映的两大商业片夹击,留下一地唏嘘,虽凭口碑收获了还不算太差的票房,但他原本值得更好。 每一位导演都是有“野心”的,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态度,向世人传达一些东西,影视作品也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但娱乐性、社会性、哲学性的兼顾平衡,是一个长期课题,饶晓志也愈加意识到这一点。 有自己理想与坚持的青年导演,是这个群体中可贵的存在,期待磨砺后的更多精品。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三
对于我而言,最好的工作就是可以见到那些我喜欢的创作者们,听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就、经验、方法和挫败。 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刘德华拍《人潮汹涌》的第一场戏时,他作为导演突然有些恍惚:刘德华怎么一下子就从小城录像厅的屏幕上,跳到了眼前的监视器里? 谁能想到乔布斯的精神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鲍勃·迪伦的音乐?谁又能想到贝佐斯会从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将尽》中找到创业的勇气? 我一直觉得70年代生人比我坚定。我老羡慕那些人,亚鹏、学兵他们那一代人,对我来说,三观比我坚定。我就觉得我自己没有那么坚定,或者我这一代人都没有那么坚定。 就是英皇的制片人梁琳,后来我们合作了《无名之辈》《人潮汹涌》。跟找我合作《你好,疯子》的人一样,也是看过话剧,但他不是想来拍话剧,跟那边不一样的一点是,他没有指定故事,只是想来跟我合作。 这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的目标。我14岁时看到了罗丹的一句话:创造会消灭死亡。那时候我很恐惧死亡本身,所以就会觉得(去创造故事)好像有点意思。想要获得一个不平凡的,或者说不那么普通的人生,肯定是一个更大的目标。我觉得方法就是坚持,别的就没有什么了。当然有些事情,你如果不努力,连坚持的可能性都没有。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四
我很喜欢《无名之辈》,我可太喜欢任素汐了。 从《驴得水》开始,我就特别喜欢任素汐,喜欢她所饰演的“我就是单纯的浪荡”。 自“木子美”老师之后,能演出那种劲头的,就只有任素汐一人。 我对任素汐的喜爱一度达到了对汤唯的喜爱的高度,当然冷静下来还是更爱汤唯。 饶晓志对我来说,就是下出了一个好吃的鸡蛋的母鸡。 《详谈》系列共有12本,原计划每个月一本,如今已经两年多了,还差最后一本。 饶晓志是第四本,很早就邮寄过来了,但是相比于其他人的访谈,我对饶晓志的访谈一直不太感冒。 直到最近决心深度践行极简生活,把所有的实体书都读完卖掉,才翻开了这本书。 一口气读完,还是有点意料之外的快乐的。 饶晓志自我标榜为:“小镇青年”,也是我会自我标榜的一个标签。 小镇青年身上的很多特质,我能够从饶晓志的访谈中看出来。 尤其是一股真诚的劲头,在娱乐圈这种环境下,真诚可太不容易了。 你能想像得到,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他所构建的自己的小家庭又会是怎样的。 电影有三次诞生,剧本、拍摄、剪辑。 期待饶晓志能够磨出来更“饶晓志”式的剧本,也期待他的《翻译官》早日上映。 中国电影需要《无名之辈》,好的故事永远打动人心。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五
翻看完《详谈:饶晓志》之后,我觉得不管是书还是饶晓志,都会给我一种撕扯——现有的商业价值与固有的思维的冲突。
首先说回书籍本书。
《详谈》系列是得到app编辑李翔写的深度采访系列,前几期以商业人士为主,这一期的主角是谁一名导演,可能很多人都认识这几个字,但合到一块就不知道他人谁了,只有提到了《无名之辈》《人潮汹涌》,才会想起来,哦,这是他导的呀。
但很多人对于采访这种事,都觉得不过是新闻报道,怎么能成为一本书呢?只有作者在序言中说到,怀着希罗多德的心思,才觉得写下这一系列——记录历史。
于是,这实际上和当下书的商业价值是不符的,现在的书,要么是娱乐人的,要么是教育人的,君不见,起点现在的书名都越来越直白《签到XXX》。
同样的,在饶晓志的回忆里,也充满了这种矛盾,在过去,电影是奇幻,一村人看电影,几个小伙相约录像厅,而到了现在,变成了一种休闲方式。
所以,饶晓志也说,豆瓣评分最多20万人,剩下的票房都只是被宣发带领,被影院排片指挥的。
那么,电影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饶晓志说起来,以前做戏剧的时候,很喜欢后面的互动,甚至演职人员和观众掐架,但到了电影导演,即便是路演,站起来和你讨论的,都是持支持的基本立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导演会被各种大数据指挥,他也没办法知道自己的点对不对,只能哪热门,往哪走。
可惜的是,大数据只提供点,不说明理由,只复述结果,不提供编剧。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六
饶晓志是一名电影导演和戏剧导演,是一名来自我家乡的导演。
在读到这本详谈之前,竟然从没有哪一次,觉得名人竟然与我如此近距离。
作为电影导演,饶晓志已经有三部电影上映,分别是2016年的《你好,疯子》、2018年的《无名之辈》,和2021年的《人潮汹涌》。
《你好,疯子》虽然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却奠定了饶晓志电影的良好口碑,算是成功的一颗试金石。
然后,《无名之辈》就在2018年成为了中国电影最大的黑马之一,口碑票房双丰收,让饶晓志获得了电影道路上梦寐以求的胜利。
《人潮汹涌》则让他进入到了一个电影导演的稳定状态,从中树立了自己的节奏、风格和叙事方式。
《详谈-饶晓志》一书通过与饶晓志的对话,让读者清晰的看到这个从贵州桐梓走出来的小镇青年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年轻一代的杰出导演的,究竟是做着怎么样的梦才完成了才能够戏剧到电影的跨领域转换,又是怎么样凭借口碑走向电影票房的逆袭之路,一个原本看似没有天分的普通人,究竟走过了怎样的路,才做到不断突破困境,日渐从容。
饶晓志最初想做一名演员,后来梦想破灭,经营餐馆倒闭了,剧本也卖不出去,首部话剧也很失败,生存、温饱都出现了问题,那条通往未来的路困住了他。
然而,即使在汹涌的人潮中,也绝不服气,用不将就的倔强让自己逆袭人生,他最终做到了。
读完《详谈-饶晓志》之后,心中算是有些触动。
名人与我们离得并不远,都是在过平凡的人生。
但名人又离我们那么远,为了成功而坚定信念,审视自己,不服气地与生活抗争,做到便会产生距离。
与其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奋力前行,
某一天回头,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走了很远。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七
饶晓志的上一部电影《你好,疯子!》口碑不错,票房仅仅报收1500多万。这让他在当时愤愤不平,也说自己和片中陈建斌的角色一样,“还在漩涡之中,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自己。”
《无名之辈》是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群像电影,从章宇、潘斌龙这一对打劫手机店因为不识字抢了模型机的笨贼出发,一路串联起高位截瘫一心求死彪悍少女,背负罪恶感想要考协警赎罪的保安,背着婚外恋骂名外加一身债又内心有担当的房地产商,内心向往爱情讲义气的夜总会妓女等一系列小人物的悲欢。几条线索交织在24小时之内高密度发酵,从一天的横截面向观众剖析这些人物的全盘人生。对尊严的追寻牵引着人物的行动,最终又走向某种悲剧的宿命结局。
整部电影的基调从喜剧出发,一开始热热闹闹的抖包袱,看得观众哄笑开怀,却随着剧情的深入,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每个人物都令人心疼,每段人生都那么悲伤而无望。“用一天看这些人的一生”,是饶晓志创作之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多线叙事的电影,以笨贼作为线索人物,这些年着实不少见,从《疯狂的石头》开始,近期诸如《提着心吊着胆》《命运速递》等青年导演的小成本荒诞喜剧都爱用这个套路。饶晓志自认与其他作品不同,“我不为炫技,不是说把故事说花哨了或者剪辑得多巧妙,我的high不在这。只是群像浮世绘有更多的空间展现更多的人,我感兴趣的是想多说一些人的事。”
戏剧导演出身的饶晓志,在戏剧行业已经算功成名就。早年《你好,打劫!》这样的作品几乎和《恋爱的犀牛》《暗恋桃花源》一样成为全国高校校园剧社最爱搬演的剧目之一,也拿过话剧金狮奖最佳导演这样“高大上”的奖项。如今转行做电影,他说有生存的原因,毕竟电影能够抵达比戏剧更广泛的受众。
几年前,饶晓志在身上文了戏剧大师贝克特,“我觉得他影响我,他那种看透荒诞生活本质的荒诞性始终影响着我。”饶晓志说,自己跟师哥陈建斌现在还有事没事聊起这些大师,创作的时候回去翻经典的剧本寻找灵感。
《无名之辈》有戏剧导演擅长的“高度浓缩”,几组人物风风火火组成的小社会,夸张极致的困境展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同时又是一个人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映射。饶晓志说,电影的灵感起点源于某日听尧十三的《瞎子》中泛起前所未有的乡愁,而每一个人物,多多少少都带有自己在不同时期生命印记的影子。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八
2021年的第十四本书选择是《详谈—饶晓志》,详谈系列丛书是个人感觉比较有料的一套丛书,这本也是该系列的第四本书,读的用时比较快,摘感如下:
1、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训练、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并且不断抓住抛给自己新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挑战、试错和渐进的过程。
迄今为止,世界仍然不偏不倚地悬在希望和恐惧之间。
集体无意识。
一部电影的诞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剪辑阶段。
2、连生存和温饱都成为问题的时候,人只能短视。人可能很普通、可能顺势而为,更可能短视,但一定要努力,不输于身边的任何人。
戏剧是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私生子。
导演最重要能力是要有故事的讲述能力。
一部电影要具备:娱乐性、社会性、艺术性。
每个人都需要点运气,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3、要接受任何时刻的自己,那怕不堪不足不完美,因为那就是那个时期的你。要学会跟自己和解,在不堪也是自己。
没有约束的自由是不自由。
小镇青年在繁华的城市里谨小慎微,在汹涌的人潮里绝不服气。
稀缺思维:资源的稀缺导致你没有办法去做长期规划。
有些事情一定自己扛,不扛过来你是不会明白的,智慧是靠不断学习和积累形成的。
4、尊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的人只是体面的上厕所,有的能只需要2个馒头。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
先满足自己很重要,不然就失去了做这个工作的意义。
被信任是一个人特别高的自我要求。
现实比理想更伟大。
人生的两个层面:第一层短视的想法赚钱,赚大钱,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第二层不甘心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可能很普通,但至少自己经历显的不那么普通。
不将就地活下去。
我有想去的地方,愿意跟我一起走的人,我不放弃,中途要走的人,我不挽留,但我不会改变,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我会一直向前走。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九
我不认识这个导演,但我很喜欢《无名之辈》,在《无名之辈》前我被朋友强烈安利《你好,疯子》,在这样的基础下,我很想知道这个导演,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电影梦?他的创作到底来源于什么?他接下来的电影会怎么走下去?
饶晓志,电影《你好,疯子》、《无名之辈》、《人潮汹涌》的导演,再次之前他做过话剧编剧、演员、电视剧演员……这本书差不多有一小半介绍了饶晓志从业经历,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可也算不上顺利,和大多数人一样,走10步,9个坎儿,1个收获,因为不放弃,好像该来的也都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似乎能更加准确描绘出普通人努力挣扎的状态。
在整个采访中,饶晓志不止一次提到过香港电影对他的影响、港台流行文化给他带来的冲击,因为,我只看过《无名之辈》,所以我没办法说香港电影给了他怎么样的影响,但不可否认,香港电影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让他懂得如何与人们更好的对话。方言的应用、事件的宣传、冲突的制造,这一些都会让我们觉得这部电影离我们很近,《无名之辈》的成功是种必然,这种必然是他从根本上想与观众离得更近,观众需要这样作品。
在年轻一辈的到严重,饶晓志算不上少年得志的,当宁浩拍《疯狂的石头时》,他还在迷茫中,面对同辈导演的成就,他觉得他的更加努力,竞争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就成了让他不断去创作的一个动力。年轻一辈的倒仰不忌讳自己对于商业模式的思考与商业成功的追求,我觉得这事件好事情,没有谁规定艺术一定要贫穷,死后才成名是正道。只要大家能看到好电影,电影人才为此收获财富,一举两得,好得很!
第一部电影《你好,疯子》用饶晓志自己的话说,其实并不成功。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很多人也许会泄气,可饶晓志似乎并没有,他还是积极去拍。《人潮汹涌》预售垫底,他微博呼吁多点排片,他似乎一直迎着问题,直面而上。三部电影让他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也让不少观众有了更多期待,他的“绅士幽默”是不是能继续被大众津津乐道,我们继续期待!
整本书是一个非常中规中矩且完整的采访内容,其中穿插着李翔对于饶晓志的观察与解读,说实话,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令人期待,或许是题材的原因,很多更深入的探索好像都没有太出来,不过作为走进饶晓志的文本,这本算是比较全面了!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
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有效的对话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有效的对话基础在于对话双方能够在基本的价值判断上有着共识,否则就像我们看到的某些电视访谈节目一样,最终成为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同时一个好的提问者才能激发出被访问者,内在的交流欲望,形成有效的连接。在资深媒体李翔人策划的“详谈”系列中,李翔很好的完成了发问者的角色,他的问题在广度、深度、延展度上都有所体现。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他有意避开了那些商业成功人士,正如李翔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个时代中商界人士在承载人们众多期望的同时,也成为了欲望的极致化身,财富与消费的双子星构建了一个让普通人羡慕而又感觉疏离的现实困境。因此导演、作家等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进入了李翔的采访范围,饶有志因为拍摄了《无名之辈》等电影而成为国内新晋年轻导演,接受了李翔的专访。
在这本访谈录中,两人从饶有志的生平出发来聊。饶有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镇青年,他的父母期初都是中学老师,后来父亲换了单位成为了公务员,他们家也搬到了县城,准确的说饶有志的家庭也属于中产了,他从乡镇到县城使他对周围的环境有了一个对比观察的角度,一种对于导演来说很重要的角度观开始在他身上显现出来。他谈到当时非常喜欢港台电影,幻想自己成为一名演员。
和很多父母一样,饶有志的父母并不希望他走演员的道路,只希望他能从事教师、医生或者公务员这样稳妥的职业,可是饶有志带着一份小镇青年独有的倔强,考入了他们省的艺术中专,再从艺术中专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系。中戏的经历是他的人生转折点,让他接触到了戏剧导演行业中的核心圈子。在这里饶有志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小镇青年到大城市去开拓视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就算不是一线城市,去省会城市也比待在小地方强。毕业后,饶有志开了餐馆倒闭了,剧本也卖出去,在这之后,他加入了孟京辉的团队成为了一名话剧导演。
从导演话剧到导演电视剧的经历,饶有志称之为吃饭问题,做电视剧集的导演帮助他度过了经济危机,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做事情的态度,将每一部戏要做到完美。之后,饶有志完成了自己的散步电影创作,并且形成了自己通过变现小人物的命运纠葛,造成一种值得思考与玩味的近乎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饶有志将拍摄电影的过程看做是一个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他认为一个最终面对的还是自己,作为最为重要的是要过自己这一关。他将自己的短板和风格,都分析出来,期待着在下一部电影中完善,在他看来电影拍摄的过程就像是人生一样,完全没有什么规划可言,只能是摸索着前进,而动力只能是不断的用微小进步激励自己。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一
我特别喜欢小镇青年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它意味着你没有父辈传承下来的资本、没有天赋异禀的能力,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平平凡凡、努力的为了理想而去生活。这个标签在电影导演饶晓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想,小镇青年这个标签为什么没有打在我自己身上?看了《详谈:饶晓志》之后,我觉得我缺乏了这个标签最难能可贵的一点,那就是梦想和坚持。
在《详谈:饶晓志》中,李翔为我们记录了城镇青年饶晓志是如何立身于北京,并声名大噪的故事。在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表演充满热情、对大都市充满向往的小镇青年,同时,也感受到了他身上那股绝不服气的坚韧。
饶晓志今天的辉煌,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只不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时光,他都咬紧牙关熬了过来,还将过去的艰难岁月当做了养分。
在荧屏上,我们看到了《无名之辈》《人潮汹涌》,忍不住要为这样的影片竖起大拇指。在为影片点赞的同时,可千万别忘了它们的导演饶晓志。
2008年到2015年是饶晓志的戏剧时间。在这期间,他导演和制作了9部话剧。戏剧导演的经历让他收获满满:首先,通过不断面对观众和市场,他把握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次,通过高强度地排练戏剧,他对表演拥有了更好的判断力,也可以更娴熟地跟演员沟通;最后,他的戏剧《你好,疯子》为了赢来了拍摄第一步电影的机会。
《你好,疯子》上映后,票房收入并不高,豆瓣评分也只有6.8分。也就是说,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影片并不成功。这让他耿耿于怀。
如果说《你好,疯子》是饶晓志的失败,那么,《无名之辈》就是他的反击。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无名之辈”与命运搏斗的故事,看上去他们毫无胜算,却依靠着对“尊严”的一点执念在苦苦支撑。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的角度,这部影片都是国产电影的最大黑马之一。用饶晓志的话来说,是“无名之辈”成就了《无名之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成就事情的能力,而是坚持下去的耐力与毅力,是一股绝不服气的精神。
《无名之辈》之后,饶晓志一度陷入焦虑。严重的时候,只要人一多,他就无法开口讲话。他心里明白,此时的自己应该表现得左右逢源,但就是做不到。
成名之后,应酬与无效聊天多了起来,这让饶晓志觉得心烦意乱。是疫情和运动缓解了他的焦虑:疫情给工作按下了暂停键,运动让他用大半年的时间减掉了将近30斤的体重。在焦虑中,他努力寻找那种自如的感觉。
年会上,饶晓志曾对着一屋子人说:“我有想去的地方,愿意跟我一起走的人,我不放弃,中途要走的人,我不挽留,但我不会改变,不会为任何人停下,我会一直往前走。”这就是小镇青年,他有坚定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绝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
“在繁华的城市里谨小慎微,又在汹涌的人潮里绝不服气。”这大概是所有小镇青年在繁华都市的真实写照吧。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二
在这个系列第四本的开头,李翔解释了自己采访饶晓志的原因:“世界不是都由企业家构成的。”我一直认为访谈最大的益处是在于可以透过别人的视角,看见世界的不同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增加访谈对象的类型,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
不过由于是跨行业的原因,可以感觉到这一次的访谈在挖掘的深度上跟之前相比还是有所差距。不过也让读者有机会用一个“门外汉”的视角去了解电影行业。中间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饶晓志说,很多演员都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只有极少数的导演能够有能力用好1亿以上的预算;导演在工作过程中与副导演、监制、演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话剧和电影电视剧这些不同的呈现形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内容都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是我喜欢这册内容的原因。
在访谈过程中,饶晓志一直在强调自己“小镇青年”的标签,这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导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身为一个“小镇青年”,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同时又有一种的质朴的“实用主义”。说白了,这样的特征结合更像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自己的期待。
饶晓志对于自己是有要求的,他聊到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在上映的时候,团队里的人预估评分在6.8分,他还是有些生气的。因为自己在剧场里排的话剧,评分还都挺高的。但是这种期待又远没有超过自我上升到行业甚至更高的位置。在《人潮汹涌》里面有一个桥段,刘德华扮演的龙套去参加了《流浪地球》的拍摄,演的非常认真,被导演郭帆注意到了。电影中郭帆叫身边的工作人员在电影最后的致谢环节加上这个群演的名字,“中国电影感谢你的努力”。书中没有提到的一个趣事是,在现实中《流浪地球》在片尾处致谢中确实专门对刘德华表示过感谢。
而作为现实中的导演,饶晓志说他从来没有对演员说过这种话,因为他觉得自己“代表不了中国电影”,所以也无法做出这种感谢。他也不太会像李安,希望用一部作品改变大家对于某项电影技术的理解;不太会像张艺谋能操盘那么大的项目。他流露出更多的,是怎么把自己当下的事情做好。
大量的对话是在“现实责任”这个层面展开的,包括春节档排片少的时候怎么去做挽救,逐渐学习得不去看豆瓣上的诸多评论,不跟同行朋友过多讨论上一部作品,在拍摄现场不刻意树立导演的权威感……用罗胖的话说,这就是“躬身入局”的典型代表。
在他的身上,你同样可以看到那种普通人的无奈。比如他聊到之前时不时的需要为房租发愁;提到很多时候“短视”并不是主观上缺乏规划,而是受制于现实条件不得不频繁的改变职业方向来接更多的活,这些细节无疑为他增加了更多的烟火气。你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在说到犯过的错误的时候,开始自顾自的翻开自己的记录本,一条条的念当时的记录。这些记录不是那种抽象的理论总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非常场景化个人化的表达。那些内容大概率没有复用性,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很有价值。所以他对于给后辈建议这种问题也并不太感冒,建议很多事情“年轻人还是要自己去摸一摸”。
不服输,也不做大梦。正如书中说的,小镇青年就是“在繁华的城市里谨小慎微,又在汹涌的人潮里绝不服气”,充满烟火气的奋斗,不仅是小镇青年的标签,也是万千普通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了。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三
通读全书,我给这本书的定义为: 从贵州小镇青年,到年青一代杰出电影导演的进阶史。 只是作者李翔以人物访谈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娓娓向我们道来,反而更显得直接和生动一些。 访谈人物:饶晓志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 职务:电影导演过戏剧导演 作品: 《你好,疯子》2016年上映,票房仅有1500万左右,豆瓣评分6.8分。 《无名之辈》2018年上映,成为当年中国电影最大的黑马之一。收获了接近8个亿的票房,豆瓣评分8.1分。 《人潮汹涌》2021年初,春节档上映,最终票房7.6亿多,豆瓣评分7.1分。 如果只是简单看以上这些信息,或许只是会觉得,这人好牛。票房从第一部的1500万到第二部的近8亿,仅用两年的时间,突破不小,应该还是很有实力的! 此外,恐怕无他! 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平凡人,像这些似星辰般高嵌天空的人物,与我们的关系,顶多是偶尔去电影院能看到他们的新片,接受到他们通过影片暂时传达的悲喜,仅此而已。 但,“小镇青年”这个称谓,引起了我继续观看的兴趣,潜意识里觉得,从“小镇青年”到“杰出电影导演”,这中间必定是有故事的。 完整看完此书,从饶晓志导演的成长经历中,他能取得如今这些成就,以下三点功不可没。 一、了解自己,青少年时期就有自己的比较明确的方向。 “你从小就对故事挺敏感的吗” “应该算是吧,或者是对人物挺敏感的。至少,第一,我可以写故事;第二,我会演,比如我看了一个什么片子,就会演给我们班的人、我身边的那些人看。” 这两个他所谓的“擅长”,应该是一切的基石,是他后来“敢”有梦的基础。也是当作者李翔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能够进入这个行业时,他有如下回答的勇气: “那时候是高一,应该算是想进入,想当 个演员,放个歌手,反正是光鲜的明星。” 我还是很佩服他的。因为我也经历过90年代各路明星轮番爆红的阶段,也看他们的电影,唱他们的歌,或者在现实中演绎一下他们的故事,但却从来不敢想有一天像他们一样,站在舞台的中央。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竟然和二三个同学一起,给当时已经很有名的黄磊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对未来或想学表演,或想学剧本的渴望。 看似有点年少轻狂,但也狂的可爱。这是为自己埋下一颗梦的种子,并为这颗种子浇了第一次水。 二、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敢于为之不断去尝试。 高中毕业时,他执着地想上艺术类、表演类的学校,并在父母的失落情绪中坚持上了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这也是一个我佩服,却很难自己践行的点。因为一般情况下,年少时的我们,总是会很容易“屈服”于父母的权威,而他的这种坚持自我,在我看来是对梦想的执着。我仿佛看见一个目光坚毅的男孩,看了一下远处的目标,再次迈出了进阶的一步。 就是在这里,饶晓志系统学习了如何去表演,并有一位“伯乐”发现了他的导演才能,才为他开启了这条新的道路。并在一位师兄的鼓励下,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 在这里,他除了更精进了自己的表演,也系统的学习了如何去导演。为以后做戏剧、电视、电影导演做下了铺垫。 当然,在以后他也经历了很多,但当一个人执着于自己梦想的时候,总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很喜欢他的这句话: “我有去的地方,愿意跟我一起走的人,我不放弃,中途要走的人,我不挽留,但我不会改变。不会为任何人停下,我会一直往前走。” 三、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改进。 2016年上映的第一部电影,《你好,疯子》的成绩不算理想,饶晓志除了觉得不甘,想用马上开拍的第二部电影,《无名之辈》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外,他也有自己的总结。皮太厚、是商业或是文艺的定位不清晰。正如他说的,有一些路你走过一次,至少知道哪有坑,摔过了就知道那儿别再摔了。再走一遍,或者走相似路时,就会有一些规避。在《无名之辈》的时候,正是带着这种总结找到了,他在做戏剧时候的平衡感,也就是他有能力在作品中兼顾娱乐性和思考性,讲一个好故事,同时又让人觉得意有所指。 到第三部电影《人潮汹涌》时,他的状态更加的自如,也再次用票房证明在《无名之辈》上的成功不是偶然。 最后,用作者李翔的话做个总结,与君共勉: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条精心策划的路径,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训练,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不断抓住抛给自己的新机会的过程,是一个调整、试错和渐进的过程。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四
提起《你好,疯子》,《无名之辈》还有《人潮汹涌》,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吧,但是提起饶晓志,鲜少有人知道,他就是这三部电影的的导演,是今年春节电影档冲出来的黑马。他的电影看似很平淡,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可内含深意却又饱满丰富。看了《无名之辈》是笑中带哭,其实是边哭边笑,看后让人难以忘怀。而今年的春节档《人潮汹涌》更是好评连连,无论是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都给观众高品质的展现。 有人说,他是幸运之儿,正好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才得以在春节档冲出重围。可是,哪有那么多天降好运,我们看到的璀璨星河不过是日积月累的努力罢了。 这本《详谈 饶晓志》是作者李翔采用采访的形式,让我们知道一个从贵州桐梓的小镇青年是怎么做到从1500万票房的《你好,疯子》到超过7亿票房的《无名之辈》和《人潮汹涌》三部获无数好评的杰出电影导演的故事。书中手法独特,作者李翔提问直问要点,而饶晓志回答也全无保留,真实且风趣。
一、儿时的梦想 饶晓志从小就生长在贵州桐梓县,因为父母是教师的原因,从小就喜欢看书。看的最多的就是《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这也为了他以后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鉴定了基础。书中有一幕,就是在很小的时候,父母把他放在背篼里,背着他去看电影,从此以后就打开了电影的大门。让他记忆很深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周润发和吴宇森主演的《英雄本色》,这部电影对饶晓志的就像是一个启蒙电影。 电影看多了,就想自己写一个故事,我想,这是大部分人都想过的事情,可是又有谁会真正去下笔呢?饶晓志当时就把班上的同学写成了《封神榜》里的各种神,一个神和神之间发生的故事。他对故事的热爱让他坚定了心中的梦想。 书中有段特别逗,李翔问饶晓志,你对故事特别敏感,在转述故事的时候,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吗?饶晓志回答“就是港产片,小学到初一是小虎队,初二开始有了林志颖,然后郭富城突然就出来了,初三四大天王就建立了他们的秩序,到高一他们还一统天下,高二就开始出现古惑仔了。” 其实,从这段话就看的出饶晓志的讲述故事的天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基础,让他在写作上面就很突出。也正是因为从小的喜爱,才坚持考艺术学校。又坚持梦想一路北上,继续考到了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学习。 二、梦想最终是否能达成,离不开当下的历程 在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和地方的那不是一个样,这让饶晓志的艺术大门更加的开阔了。也是在这时,因为《先锋戏剧档案》,让他对荒诞派的剧作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对他后来的作品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中戏毕业后,他也曾和大部分的追梦人一样,为了生活做起了副业,最差的时候连房租也交不出了。不过,好在,他一直都在追梦的路上,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太苦而放弃梦想。 除去才华,也是因为他的这份平和和淡然的心态,让他逐渐在话剧行业里小有名气,慢慢的认识了很多圈里的大人物,李亚鹏、高圆圆等。也正是因为在话剧行业多年的积累,才有了第一部的作品,接着第二部,第三部。 如果第一部《你好,疯子》是无心插柳的话,那第二部《无名之辈》就是不服气,到了第三部《人潮汹涌》就是不将就,从剧本,到场景,再到人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拍出了饶晓志想表达的。 看完这本《详谈 饶晓志》,让我感受了的从小镇青年到知名杰出导演的整个心路历程,不浮躁,朴实。重新对《无名之辈》的认识,回忆里,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陈建斌在门外,任素汐隔着门让陈建斌赶紧走。这场戏,饶晓志把任素汐、章宇、陈建斌之间的各种感情的细腻、矛盾的冲突表现的很极端,才获得观众的喜爱。每次的重刷,都有不同的感受。 人生会有很多可能性,但是保持初心,坚定梦想,总会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详谈:饶晓志读后感篇十五
提到饶晓志大家可能多有陌生。但是当我们提及春节档的一部热门电影《人潮汹涌》时大家一定印象深刻。而饶晓志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从默默无闻的小城青年到如今和诸多影帝合作坐拥几亿票房的新锐青年杰出导演。饶晓志一路走来他经历了太多,也成长了太多。在这本《详谈:饶晓志》中我们看到了“戏里戏外”以及生活的间隙中不一样的饶晓志,也把他多年的奋斗经验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开篇率先讲述了年轻时期的一些漂泊经历,讲述他与戏剧结缘的过程而后又辗转反侧的从戏剧成为了一名导演。在这个跨行发展的过程中,他更是结实了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朋友,都对他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 换句话讲其实从话剧开始到电影演员在到导演一步步走来饶晓志对于自己的选择和目标都无比的清晰。正如在采访中他所说的那样在做话剧的时候也没有质疑过自己将来拍电影的想法,可以说一直以来做电影都是他的梦想,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电影梦。
而后,作者着眼于饶晓志的三部作品展开剖析,从每一部作品诞生的前后进行拆解。静观他的三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着力点都是着眼于小人物。前两部影片《你好,疯子!》和《无名之辈》都是在刻画平凡人的群像,而这一次春节档的《人潮汹涌》关注点依然是小人物。但有些许不同的是刘德华扮演的杀手貌似过得很自律、努力,但他也是被生活伤害过的人。而仔细分析拆解三部电影的名字我们会发现其实“人潮汹涌”的字面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无名之辈”们组成了人潮,被裹挟着翻滚向前,带到下一站。
按照他的说法来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影《人潮汹涌》更像是给生活加入的一味佐料,因为当下多数人的生活单调而乏味,但是一旦换个身份,便又是另一种活法,又是另一种精彩更可以就此重新出发。 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体验别人的人生在这部电影里也得到了体验。假如我们进入别人的人生中,试想一下我们将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而这正是《人潮汹涌》里最有意思的东西。
综合来讲这本《详谈:饶晓志》不仅讲透了一代导演台前幕后的人生经历,更把他对于当下大环境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于自己人生的经验进行了概述,是一部值得翻阅的案头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