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考古四记读后感精选

考古四记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5 03:05:32
考古四记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15 03:05:32   小编:

《考古四记》是一本富有历史感的读物,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描述了自己在考古领域的种种经历和感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历史的热爱和对于考古工作的认真态度。这本书不仅适合考古爱好者阅读,也可以让其他人对于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考古四记》读后感(一)

“如果不是为了配合生产建设的考古发掘,我绝不会到这边来。”

“如果不是抢救文物的职责在身,我绝不会到这边来。”

以上两句让我想起自己之前刷国保也去过几处荒僻的地方,在路途中无数次后悔,早知道这么艰难不来了,但是到达目的地又觉得很值,当然这很值的论断也是我的主观所赋予的意义。

初看目录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赵伯澐墓发掘记。几年前看过纪录片,对棺木经过千辛万苦运到博物馆的艰辛程度印象深刻,如今看到文字,想到考古人和想偷懒民工的斗智斗勇,更觉不易。我还想到一个人,何弩,在主持陶寺发掘工作时,让大家挖一个角落,很多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那个地方,后来被证实是古观象台。考古人,特别是很有发掘经验的考古人,有些时候就是不被理解的,但其实他们多年的经验早已融入觉知的深处。

前几年基本每年都会去西湖周边徒步,从满觉陇一路上山,便可以看到很多摩崖石刻,书里有张摩崖石刻分布图,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浙博孤山馆看到的雷峰塔地宫珍宝,在嘉兴子城看到的遗迹,在书中都有描述,读起来犹为亲切。

《考古四记》读后感(二)

《考古四记》是一本有温度的考古笔记。在众多专业严谨的考古书籍中,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感性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考古工作者内心的柔软。

书中分为"考古记"、"田野记"、"历史记"和"人生记"四个篇章。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以他二十多年的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从早期随笔到近年新作的丰富多样、主题深刻的作品。阅读它们,时而让人轻松愉悦,时而引人深思,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对话。

作者以文物为桥梁,构建起与历史的连接,这无疑是一项充满意义的事业。在这本书的每个篇章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考古工作的热爱,那是一份深沉的情怀。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让我们得以一窥考古挖掘的全过程,以及考古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一旦踏上考古这条路,那种对古迹的探析情怀和执着,就再也难以割舍。

比如雷峰塔,我们或许都通过《新白娘子传奇》有所了解,但你知道它的挖掘过程吗?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挖掘过程,还附有平面图、剖面图,以及一篇情感丰沛的发掘手记,让人热血沸腾。

他还走访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曾踏足的樊岭,探寻当年梁思成所见的人文风貌。考古工作者的旅行游记,你可曾见过?我确信,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考古学不等于物质文化研究,更是‘透物见人’的学问”——这句话直击人心!

考古不应该只是冰冷的,它应该是有温度的。作者的文字,既有学术的严谨,也有生活的随性。他用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将枯燥的考古资料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仿佛亲临其境。他以真诚而热烈的态度,讲述着与“考古”有关的一切,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提出了许多关于历史、文化、人性的深刻见解。非常适合你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阅读。

我真心推荐给每一个热爱历史、对考古充满好奇的你。细细品读,定会收获满满的!

《考古四记》读后感(三)

看过不少考古的书,总在想:考古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考古人员每天这样挖土搬砖是什么感受?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文物会怎么做?诸如此类,我想很多人都如我一般,对于考古工作有着许多好奇心。

这本《考古四记》不是一本系统的讲述某些遗迹或文物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书籍,而是一本考古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考古工作中的人与事的杂文集,也是我看过的最有温度、具有真实感和鲜活感又十分朴实真挚的考古书籍。

作者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先生,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他在20多年的考古工作中,经历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物的田野考察和考古发掘,对考古的事情如数家珍,有着许多观察和思考。

在他的人生中,曾与那些志同道合的考古人士有许多接触和交流,有给予他工作上的帮助的人,也有在考古工作上给予他启发和鼓励的人。

这些人与事,便构成了作者考古生涯中的许多难忘的回忆,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书中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讲述,即“考古记”“田野记”“历史记”“人生记”。从考古现场到田野考察,从文物研究到历史的追溯分析,从人生路上所遇友人的追忆到自我的回顾和思考,涵盖了一名老考古人为考古工作而奉献的一生。

从质朴真挚的文字中,我看到了考古人在挖土搬砖时并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般枯燥无趣,而是投入了许多感情,有着许多观察和思考。对于那些不会说话的古物和破落残败的历史遗迹,他们是如何通过各种努力去进行研究和还原,将历史的真相呈现给世人。

无论是作者经历过的雷峰塔地宫、黄岩南宋墓等遗迹的发掘,还是遭遇过的盗墓现场,眼见的古墓里的人物背景和命运,或是深入到偏远山村进行考古发掘,都是一次又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在进行考古工作的同时,他也透过这些遗址和古物,看到了历史的往事和种种不同的人生。

关于盗墓,是考古工作中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也让世人有着许多好奇和误解。考古自然不是盗墓,反而是对那些遭遇盗墓的古墓的一种抢救性的发掘和保护。

作者在工作中也曾遇到过许多被盗墓破坏的古墓,古代甚至现在也有人盗墓。也许人们因为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化而对盗墓者有光环,但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手艺,而是简单粗暴地对墓地进行破坏和掠夺。

从一处明代家族墓葬群中,可以看到古代封建家族的女性身份地位的特点,正室和侧室,即正妻和妾,即使与家族男主都是同样的夫妻关系,却因为封建制度的限制而使得地位和待遇有了高低尊卑之分,死后的墓葬也有所区别。

同时也因为“母以子贵”的传统,依附于主人、身为妾的女性才能在死后得到一点尊重和纪念。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是在死去,都无法自己做主,这不得不令人感慨。但无论古今,人生总有许多的无奈。

作者真诚地坦白到:“就说我这考古工作吧,一年到头,走南闯北,难免要去一些不喜欢的地方做一点不喜欢的工作,这是我们应该承受的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应该接受的人生的一部分。 ”

都说读史可以明鉴,从考古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的人生,也是对自我和人生的一种比照和觉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