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引发了我对抑郁症的深思。作者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与男友之间的争吵和误解,以及抑郁症对她生活的影响。文章让我意识到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疾病,更是一种需要理解和关怀的情感状态。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它刚出版后不久。在百度上搜到了中信出版集团针对这本书写的一篇文章,看完了当下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很治愈的书,很适合我读,找时间一定要看。今年春天拿到了这本书,想着假期的时候看,昨晚开始读,刚刚全都读完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跟着作者走完了她所经历的种种之后,突然就发现其实我曾经遭受的那些苦难与作者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作者在那样一段难熬的日子里虽然也时常痛苦挣扎,但她在意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之后一直在努力地寻求着解决的办法,也因此想明白了很多事。作者真的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希望能给同样在痛苦的泥潭中挣扎的人们一点安慰,她做到了。这本书影响着很多很多的读者(我想一定也会包括我),在处理与亲人和爱人的关系上给予读者很多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导。看的时候有两次没忍住哭了出来,有好几次泪目了,感觉真的是被理解了,同时这本书也给予了我很多信心,让我有勇气正视并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虽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也一定可以像作者一样,彻底地走出阴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要感谢作者学中文的许小姐,将这样一个温暖人心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给了生活中或抑郁或烦恼的我们很多力量,也希望看了这本书的我们都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别担心,一切终将美好。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二)
随着我们目前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经常会面对别人的质疑,那就是你已经生活的这样好了,为什么你还会偶尔不快乐。年长的人经常会说我们年轻一代不够知足,我们好像总是对自己的人生拥有不满,我们总是会在某些瞬间就emo了。有些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接近抑郁,毕竟这个词语越来越常见地出现在我生活的周围,但是每一次当我恐慌性的去做一些测试,我就会发现其实我自己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
不过这样的我并不能说明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生活的各种压力,更容易地患上各种心理疾病。虽然我们的生活变得物质富足了不少,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好像在逐渐空虚,我们更加容易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而抑郁症最明显的表现,其实就是原本你所感兴趣的所有事情,你都不在有想法去做,你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且无法坚持,有些时候你爱回觉得无尽的空虚在胸膛之中涌现。
文中的钟西西看似生活的一帆风顺,开上了一个好大学,并且成功读研,还在读研的中途参加了学校的海外交流项目,并且结识了自己的男朋友冷小星。这些在别人看来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学业有成并且爱情美满,可是在钟西西的叙述中却完全变了样子。自己一度学则再度进修学业,只不过是还没有想好要如何步入社会,也正是因为太久没有步入社会一直沉浸在校园之中,自己仿佛和这个世界脱节了。
即便是后来一见钟情了自己的男朋友冷小星,在冷小星开始上班之后,自己独自呆在家中的时候就会觉得房间中清清冷冷的,自己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随后钟西西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看,在每一个清晨两人之间都会因为冷小星的离去而发生争吵。就这样经历了一年,冷小星野说出了钟西西可能是得了抑郁症,但是其实冷小星也在这样的相处中得了一些心理病。
亲密关系中的我们总是会相互影响,看似我们不再孤独,但是我们更容易在患得患失之中出现孤独的悲伤无力。我们也都会经历情感之中的歇斯底里,有些人最终不药自愈,但是也有些人会像钟西西一样升上一场大病。或许我们最终能够解开自己的心结,但是那需要我们真正明白自己缺失的是什么,而我们又在寻找什么。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三)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是学中文的许小姐。这本书最早在豆瓣连载,很多读者因为其对自身关于抑郁症境况的描写产生了共鸣,也使得其在豆瓣上获得了读者非常多的反馈。我想之所以会让很多读者有这样的情感共鸣,关键点在于作者所袒露出来的自己和产生在自己身上的抑郁,我们当中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影子。它真挚且真实地存在在我们的青春记忆当中,陪伴我们走向成长,走向远方。
作者在自序中回忆写作这本书的情形时指出当时的自己是“一个痛苦而困惑的年轻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我也许和很多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一样,我既能感受到这个青年人的痛苦和困惑,又能对她身处这么多人的被爱之中感到幸福。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想对一个人来说,这是我们一生当中永恒的追求之一。我们无法适时地去确证自己,就像钟西西一样,她的可爱在于她总是在“认识你自己”的实践中去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出路。在我们看来,钟西西的步态似乎长时间无法和身边其他人保持一致,找到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上的不适给她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遭遇,抑郁让她感到虚无的同时,又一次次为她敞开了大门。比如,她遇到的男友冷小星、朋友周轻云、作家村上春树、自学中医的徐姑娘、青岛的房东琼。我想正是这些人的出现,为她的不停追问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合理又善良的力量。我认为这是对她情感和自我认识的一种确证,这些对她的情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调剂,为她相对封闭、不稳定和无序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种种现实可能。
对钟西西来讲,平静的状态永远不是自然的状态。读者总能在作者的叙述中看到她在持续不停地追问与反思,她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她的世界里的自己和他人,在很长时间里,其实都是割裂的,她认为的除她之外的其他人都是相似的,他们所有人都是不理解自己的、不认可自己的,是否定自己的。我们说,有些认识需要内容去建立起来,但是,这需要时间。钟西西身处自我的想象世界中,她一次次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进行反思,反复确证,旨在于在五颜六色的抽象的世界中去感受爱。
我认为,作者在这本书中的经历,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要学会去感受来自自我、来自身边的人和来自世界的爱。有些爱是需要我们经过一番艰难困苦、长途跋涉才能感受到的,作为读者,我想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希望能和钟西西一样,我们没有放弃去寻找,去追问,我们愿意世界接受我们,我们也愿意自己能接受这个世界,尽管我们一次次地被排斥,一次次走在虚无的边缘,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一种前行和向上的姿势。毕竟,说到底,这一切都还是可爱的,不是吗?当我们用爱和这个世界和解时,我们会发现,爱有的时候很轻,但恰恰最有力量。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四)
如果有一天,你的所爱之人,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得了抑郁症!”你会怎么样?被判的那一颗,你会错愕,你会难过,但也许,你也会——释然。
在压力如此大的现代社会里,抑郁一词早就变成了司空见惯的存在。但是有多少人理解到底什么是抑郁症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而多少人,能坦然地接受自己或者身边重要的人得了抑郁症这个事实,最后坦然地面对和治疗抑郁症呢?
这是一个痛苦和又充满救赎意味的过程。同为承受了抑郁症十几年折磨的我,从最初的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到现在的与自己和解、淡然面对人生,经历了和书中主角钟西西一模一样的过程。
首先第一步是,认知抑郁症。抑郁症其实和抑郁情绪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概念,很多人会把抑郁症误认为是一种无法面对生活压力、想要逃避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其实不然。书中以相对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抑郁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且也强调了抑郁症不仅会影响到精神状态,而且会影响身体状态。
第二步,是治疗。其实很多抑郁症患者是很排斥做治疗的,好像去看病就等于给自己打上了“这个人有病”的标签。治疗抑郁症到现在为止,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的方法,并没有一种,“只要吃了这个药一定能好”“只要按照这个步骤坚持看医生就一定能痊愈”的说法。钟西西找了各种医生,都没有痊愈,为什么呢?
因为,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发掘诱因,解决诱因。大部分的抑郁症其实都起源于某次特殊的外部刺激,这种刺激可大可小,而这个刺激会直接影响到抑郁症患者对世界的认知。比如说,钟西西母亲在她16岁那年去世,直接导致了钟西西惧怕死亡、错误理解家庭对她的付出、以及过度依赖外界的错误认知。
解决这一步是最为痛苦也最为折磨的一步,诚然,钟西西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相对能够理解她、爱他的父亲和一个哪怕她得了抑郁症也不离不弃的男朋友。很多抑郁症患者并没有这样的运气,那,怎么办呢?
最后一步,和自己和解。其实哪怕是运气如此之好的钟西西,最后的释然,也是自己带给自己的。与其把抑郁症看成为一种不幸与痛苦,倒不如把抑郁症看成是上天对你的磨砺,以及对生活和世界的重新认知。
纵然“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因为成年人要承受着许许多多的压力,烦恼就像小尾巴一样每一天都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但,成熟的标志也许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世界。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不需要苛求他人,更不需要可就自己。与其抱怨人和事,不如自己修身养心,随心所欲不逾矩,好好生活下去。
这世界,最重要的便是是,爱与和解。和你爱的,爱你的和解;和你自己和解;最后,和自己的孤独,和过往,和未来和解。
希望有一天,你能淡然地对着自己说:“好久不见,一切都好!”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五)
在这个故事中,女主人公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她的故事,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关于抑郁症话题的讨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本作者的抑郁症自我治疗手册。在这本手册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与抑郁症相爱相杀的过程,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会如何与这种疾病相处,并且通过何种方法去平衡疾病与生活。
其实在看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确像她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是真正的因为自身的抑郁症被折磨得很难受。很多症状我们都可以从她的描述中看到。比如一大早从房间里醒来,发现身边的男友已经消失不见,其实是去上班了,只是没有给她说一声。此时她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内心深处的空虚感,这种空虚感混合着房间里清晨时分的昏暗,一同化为一种更深的阴霾压在心头。这就是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之一。
其次,当她去卫生间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脸,极度肥胖而又宽又大,身上也满是赘肉,再加上一双大象腿。作为读者的我从文字之外也可以看到那样一个因为极度肥胖而自我厌恶的女生,内心同样会升起一种焦虑不安与莫名的烦躁。是的,这也是典型的抑郁症症状之一。
其实一说到这些抑郁症表现,之所以自己会有这么强烈的共鸣,是因为自己也有过抑郁症的经历。
现在回想,那时候抑郁症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当时和男友住在一起,他是个脾气很坏的人,我们几乎每天吵架,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做一些不可理喻的荒唐事。比如离家出走,彻夜不归等等,让两个人之间变得更糟糕。好像陷入一种死循环。虽然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有快乐的时候,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痛苦的时刻大于快乐的时光。最后只能分手。
现在回想那几年的自己,就是被抑郁和焦虑轮番折磨的几年。分开后到现在,一直独居,反而独居的这些年里,抑郁和焦虑渐渐好转了许多,到现在甚至已经基本消失。
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抑郁的原因也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也找到了,那就是当你感到抑郁时,不用怀疑,就是你当下所处的环境在对你输送压力,是这种压力让你抑郁。而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这个环境,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去寻找一个新的环境。这就是疗愈的不二法门。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六)
我曾经以为,抑郁症离我很遥远,也以为它不过是不开心的感觉。后来进入互联网行业,发现身边的同事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产生了抑郁的症状,我才意识到,它原来离我很近。
我还记得同事小李和我说:我吃了一段时间药,现在有点食欲了,能吃饭了。
我当时很疑惑:抑郁症还会没有食欲吗?不就是不高兴吗?
也许和我一样,大多数人对于抑郁症的认知都停留在“心情不好,不爱笑,不爱说话”这些表象上,直到我妈妈也得了抑郁症,我才发现,抑郁症后面跟着的是:吃不下饭、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身上某个器官莫名地难受,可能是腿软,可能是肚子疼,可能是胸闷。
书里的“男朋友”易小星,和我是一样的身份,我们亲密的、在乎的人得了抑郁症,而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也帮不上忙,只觉得束手无策,甚至因为病人的“反常行为”而不耐烦过。冷小星没有办法一直顺从着钟西西的情绪,忍不住和她吵架;我在妈妈反复问我“我是不是不会好起来了”的时候,也曾顶撞她。在这个故事里,我能理解冷小星复杂的情绪,更何况他是一个南方少爷,本就不太会表达感情。
整本书里,钟西西的经历和我妈妈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曾寄托于信仰可以治病,寻求中医的帮助,看过心理医生,反复分析自己是为什么得了抑郁症。我想,《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之所以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也是因为大家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共鸣之后,也寻求治愈。或许有许多人动容于最后冷小星找到了离家出走的钟西西,并且求了婚,这一段确实很感人,就好像毛姆的《面纱》一样:我知道你有这样那样的不够好,但是我依然爱你。
而我觉得最动容的,是两人从教堂回来,一路上各自想了很多,临时起意在街边吃了鸡蛋灌饼。冷小星擦掉钟西西嘴边的酱汁,对她说了几句话。其实无非是“我们好好的,重头开始,互相包容”的中心思想,但是这个画面很生活化,对我来说很动人。浪漫不是一定要在烛光里,鲜花中,有时候,它也是我擦掉你嘴边的酱汁,想和你好好过日子的那一刻。
越长大,就越发现人是脆弱的。人需要认可,需要被爱。似乎缺少了这些,即使在世俗意义上很成功,心里也会缺少一块。
之前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时,蛤蟆先生也是这样的角色,多金又有大豪宅,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怎么会抑郁?纳兰容若也是如此,在长辈看来,他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是不开心,英年早逝?
钟西西出生于高知家庭,自己也有特别漂亮的学历和非凡的学习能力,这么优秀的人,她还有什么不快乐呢?这些年经常听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它对人的影响真的太深了,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并且努力扭转。好在钟西西最终被治愈,而其中不可磨灭的功臣,是爱。是冷小星的爱,是钟西西没有发现的家人的爱。
我想我妈妈被治愈,也是因为有来自亲人、朋友、熟人的爱吧。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情感,也是抑郁症最大的敌人。
很高兴能够读到这本书。身为广告人,年底年初一直忙春节项目,今天才抽空写了这些话。这本书可以说是小说,也可以说是工具书,后面还附有一些解压方式、变开心指南等,很实用。
感谢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故事。每一个能够将自己的伤口剖析给读者看、帮助读者的作者,都值得尊敬。
如果有一天,我也会成为“郝佳西”,我也会把我的故事,写给大家看。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七)
近日,抑郁研究所发布《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收集了6670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究其原因77%和69%的学生患者在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和控制、缺乏关爱和冲突。
在看《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时,我比较关注的是女主钟西西是怎么患上抑郁的,她的成长经历、求学生涯、恋爱经历等,对于给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养育孩子中,有什么需要格外注意的吗?
钟西西是在母亲去世后,生活开始变得艰难,尤其是在与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相处方面身心俱疲,更不用说家里其他亲人,比如爷爷奶奶,姑姑们。这方面,我是感同身受。
大约是在自己九岁那年,爷爷因意外去世。当时自己伤心难过,那几天在家里墙壁上刻写着好几个死字,表明自己也想,跟着爷爷走。但父母的反应让我寒心,在训斥我后,只会说让我自己,赶紧,别在这里碍事什么什么的。其实,现在想想,比较理解父母的养育方式,他们的认知层次就在那,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常行为,也确实是手足无措。
也不知道我的性格是不是就从那时开始发生了变化。上学时,虽然成绩经常前三,但人际关系紧张,全班六十多位同学,跟我要好的同学就那么两三位。每次放学,不想回家,在外面能玩多久就多久。自己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流泪,但家人认为我矫情,训斥我哭。
成长的路上,犯错是难免的,不犯错何以成长。但让我难过的是犯错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不会犯错。很遗憾,至今为止,我的父母从没教过我。只会在我犯错的时候,一味的批评指责训斥等,不会提供正确的方法。
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延续到现在。很多时候,我遇到问题和困难,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而力量的来源则是网上学习、看书和与朋友交流,几乎很少有来自家里人。
在看《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时,回想自己的过去,反思对照抑郁症的前因,发生症状等。发现自己居然是在童年时期就患上了抑郁,虽然不知道病重程度。好在这些年,自己在不断尝试各种方法,已做到与抑郁和平相处。
现在,我也是母亲,无论是女主钟西西的经历,还是我自己的经历,在养育孩子预防抑郁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经验教训借鉴和启发。
抑郁是条如影随行的黑狗,一不小心,它就会把你带进黑暗的死胡同。所以,你要做的,是做生活命运的主人,牵着这条黑狗而不是被牵,走进阳光,走进盛夏,让阴影荡然无存。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八)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这本书的作者是学中文的许小姐。书中的内容讲述的是我们有的时候会觉得对什么事情都没兴趣,还总是冲身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可是自己的男友、身边最亲近的人却对你说这是得了抑郁症,我们非常吃惊,觉得抑郁症怎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终究还是要面对这件事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用爱与身边的人和解,一定要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化戾气为祥和,这样自己就不会总是易怒了,也会减少抑郁症的发病概率。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分别是为什么是抑郁症、心疾与身疾、亚当和夏娃、跑步与幸福、终回的说走就走。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变得易怒、容易发火甚至歇斯底里,这也许是因为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了,毕竟我们会在工作中与人竞争,为了争取机会获得最大的收益,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争取到机会,为自己赢得谈判的筹码,才能获得丰厚的薪水和舒适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我们就要学会排解,做一些事情缓解压力、排解烦恼,才能收获快乐。与其对身边亲近的人发泄脾气,倒不如平心静气的与家人闲聊,释放压力,才能舒缓身心,也就有了继续奋斗的志气,才能更快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有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异常的烦躁,去医院也查不出病症,就可能是患了神经官能症,这个时候的我们就要找些事情做转移注意力和打发时间,时间长了,也许就会忘掉烦恼,变得轻松释然,收获快乐,摆脱掉了压力。
我们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相交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无所顾忌,彼此之间共同分享快乐与忧愁,也许有的时候会有争吵和发火,这个时候的我们,就会需要陪伴,需要和朋友倾诉,才能消除烦恼、收获快乐和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会毫无顾忌形象、什么都不用想的朋友,在他面前,什么都不用想,只要做自己想做的就好了,因为他会无条件的包容你,这个人也许就是自己的男友。但我们可以心平气和的向他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快乐,不要随便发泄自己的脾气,这样才能一直都友好相处。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九)
痛苦对于不曾经历痛苦的人们来说,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就好似那些极力要展现出痛苦的作品一样,除了刺激眼球,激发人们的肾上腺素满足情绪快感之外并无太多参考价值,反之亦然。
在日常中,一位长时间浸泡在痛苦里的人,往往都是麻木的,外人看来总是一副风轻云淡或格格不入,其实内心却不断翻涌。他们唯一能抓紧的只有自己,以及身边最亲近之人。许小姐的《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正是这样一部,描写平常人生里遭遇痛苦,与痛苦相伴,最终同痛苦和解的成长跨越式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钟西西,看似是突然之间在二十岁出头时,遭遇到了自我认知的全面溃败。她感觉除自己以外,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正在不受控制地从她身旁狂奔而过,离她远去。这种被落下的错觉让她茫然、不知所措,就跟那些传闻中被时代、社会、同龄人所抛弃的“失败者”们一样。他们被心中的阴霾笼罩着,渐渐堕入了更深的痛苦与孤独。
这时的钟西西恰恰需要的一位成熟且有经验的人作为引路人,将其带离黑暗的精神深渊。可她遇到的却是一位与她性格迥异,还在人生成长期的男生冷小星。进而引发了钟西西深深的绝望。好在两人是幸运的,最终经过一番在泥沼里的摸爬滚打之后,都获得了各自生命的领悟。
从名字来看,这本小说的核心母题应该是抑郁症。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毕竟抑郁症和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类疾病一样,都是映照社会行为准则定义出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常理”。有违常理,那你人就“不正常”了。现代的社会准则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经过大浪淘沙而成,理论上是“最符合”人类群体存活与发展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教你活下去的方法。既然如此,那现实世界里为什么还会有人对这种机制充满了疑问,从而变得“不正常”呢?我认为这种对原有规则、机制的疑问,正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必要条件。
假如说原来的社会规则体系是让人更多人得以存活,那在物资与科技相对丰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遵循前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这通常会引起每个时代里,那些具有反思精神的人们的自我怀疑。小说里的钟西西也是一样。在钟西西生活的社会标准里,她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钟西西从小就勤勤恳恳的学习,满足着家人各种各样的期许。毕业于令人羡煞的海淀区P大中文系,妥妥的全国高考大军中百分之零点几的优胜者之一,家里从爷爷辈开始就是奋战在国家外交事业前线的外交官员,后来更有机会接受多国文化熏陶的经历。按照世俗的发展,她大概率会成为社会结构上的“精英”群体。可为什么她会在已经度过最艰苦的学生岁月,准备迎来独立的时刻突然猛踩刹车呢?我想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她十六岁时逝去的母亲。人努力追求那么多东西,到头来是为了什么呢?反正也抵不过死亡。死亡或者意外都是那样的突如其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和自处呢?因为这样的思考,钟西西开始对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奋发的目标产生了怀疑。怀疑她那将自己关进方框里父亲的期望和要求,怀疑这个社会教导人“成功”的法则,最终在人生即将迈向独立的交汇口呆立住了。
对于个人来说,我非常喜欢看每个创作者打开心扉的第一部作品。当然打开心扉的第一部作品并不一定等同于第一部作品,因为每个人打开心扉的时间点与开始创作的时间点有可能不是一致的。有些人可能是在创作生涯的一开始,有些人是在中间,有人却在最后关头。比如:春上村树的《且听风吟》、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一类作品往往在技巧上不一定是能代表作者的最好创作水平,但却是最真诚的。它们着作者原生的一股劲、情绪,一种天然的生猛,掏心掏肺,肆意挥洒。这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作品,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与自己和解,也通常具有特定的唯一性,属于写完后不再有的东西。《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恰好也是属于这样一类作品。
在语言方面,许小姐的文字节奏和语感对于我这种有轻微阅读障碍的人是确实非常友好,很容易被她特有的语调一直抓着往下阅读。我觉得一部好的现代文小说可以写得结构复杂,但文字是必须是简单易懂的,因为这个宇宙已经给我们太多的迷思等待我们研究解答,我们自己人就不要为难自己人了不是吗。
最后,《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在我看来其实是一部披着青春文学标签的小哲理之书。它里面涵盖的面相是丰富的,许小姐借助风趣幽默的日常话题,一幕幕地揭露探讨很多困扰我们人类本质的问题。例如,命运、生与死、宗教与理性、自我救赎等,所以不要因为人为设置的题材表象而忽略这部书内真正要传达的事情。毕竟一切的深刻都是要融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才会发挥其真正的意义。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读后感(篇十)
被污名化的疾病:你真正了解抑郁吗?
进入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底,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高达2亿4326.4万人, 总患病率为17.5%。其中,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1600万, 发病率超过1%。并且, 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长。根据2021年权威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全球患者超过3.5亿,中国就有高达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4.2%。
抑郁症相关病学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事实上,在我国传统中医中,就已有过对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记载,但始终局限于中医的“气”的体系之内,虽然认识到此种病症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却是更偏向强调生理的不适,对于心理性因素考察较少。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许又新曾试图在中国传统中找到抑郁症的历史踪迹,他指出公元7世纪早期由巢元方等人合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对抑郁症的描述是可以辨别出来的。例如,有“哭久候”一说——病人的哭泣过于猛烈且充满痛苦,以至于情绪影响了内脏器官的功能。当有关生命力的“气”变得缺乏,一种致病的类似于邪气的“气”就进人了腹部,并且导致四肢发沉发重。最后,这个患病的人就无法抑制他的哀伤和痛苦了。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的主人公钟西西也曾求助于中医,医生说她:
肝郁的人当然会抑郁。气憋在身体里能不抑郁吗?你的脾也虚弱,心气不足,这会导致你做什么都觉得累,没情绪。
在我国迈入现代化的今天,抑郁这类精神障碍病症在医疗体系中始终占有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而当我们把此病症缩小范围至抑郁症时,这种微妙的感觉更会扩大。
中国人有两种精神,一种叫作“吃苦耐劳”,一种叫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大部分人无法理解也很难承认抑郁的存在,尽管抑郁被称作心理上的“感冒”,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但大多数国人却觉得这不是“抑郁”,只是“心情不大好”、“不太积极”,是一种不能吃苦的表现。而且抑郁本身没有绝对准确的检测手段,因此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心情不好”会导致人无法正常生活,更不明白抑郁人群为何深陷绝望无法自拔。我实然明白为什么冷小星宣布我得了抑郁症时,我不仅不难过悲伤,反而会有幸福的幻觉了。至少,我自己的问题被承认了。问题被承认,才会有解决的可能,拖延不决才是最可怕的。(摘自《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
没错,这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病症,而在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对于这种病症始终有一种污名现象的存在。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的有关研究中显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本土医学乃至患者本身更倾向于对于病症给出精神衰弱而非抑郁症的诊断,尽管患者的种种症状与抑郁症高度相符。也受这种状况影响,当时西方的抑郁症患病率与中国相比显示出较大差异。
诚然,这是中西医学体系的差异,但也表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抑郁症的排斥与污名由来已久。这种病症往往会使他人将患病者与懒惰、排斥集体、较低自尊、能力低下等等负面评价联系起来,而这些负面评价都是对于一个奉行集体主义的社会来说无法接受的,甚至在上世纪的政治斗争中,抑郁症被视为一种严重错误。也因此,大众潜意识中对于“抑郁症”都有所回避,反而将抑郁症的躯体化表现直接看做生理不适性的精神衰弱,而对心理因素视而不见。因此,孤独、不合群、不被理解是该病症患者的自述关键词。
他们平日不言不语,看起来非常文雅、有风度。每一个“抑郁星人”身上都存在一个开关,开关的名字不一样,有的是安全感,有的是言语刺激,有的是爱,有的是恨。但不管这个开关是什么,它们都指向信任与理解。当“抑郁星人”因为与他人有共同的话题而看到自己被理解的可能性时,或许会对对方产生初步的信任感,而因为长期缺乏理解,“抑郁星人”会像泄洪—样将自 己想不通的向题和迷脱不了的困境一股脑儿地说出来。这常常让听者心惊肉跳,因为想不到如此平和的人的内心竟会有如此多的黑暗、矛盾,理也理不清,说也说不明。倾听者自然敬而远之,而“抑郁星人”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的不被理解,于是更难以信任别人、倾吐心声,久而久之郁闷越积越深,也就更难走出来。
本书(《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中的女主角钟西西在其男友冷小星宣布其换上抑郁症后反而表现出一种“幸福的幻觉”,这是抑郁症的另一种社会影响。即便这已然是一种污名化了的疾病,但也因此自己与他人、社会的“格格不入”得到了合理性解释,在污名之外其内心得到了解脱,并且这也给予了钟西西前进的方向——疗愈。
问题是,钟西西是幸运的,随着故事的发展,她的爱人、亲朋逐渐走入她的世界,予以关怀、体谅,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在他人的否认中、在自我的否认中、在拖延不决中默默忍受痛苦。不可避免的,污名化带给患者一种“病耻感”,这种感觉使患者逃避就医,放任自己的情况越演越烈,最后发展至严重影响自身的现实生活,乃至严重者如自我毁灭的自残、跳楼,或者施暴情绪外化为伤害行为。同时,因为潜意识里对抑郁症这种疾病的回避,一部分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患上这种疾病,更令治愈遥遥无期。
医学人类学学者凯博文的一例案例显示:“肖很绝望,因为甚至她的兄弟姐妹都不认为她的健康有问题,认为她是在装病……肖认为自己的父亲已经毁掉了自己的机会,因为他从来没有把她的病当做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关心和帮助,而且他还导致别人也同样否认她的问题,回避她的问题……她说自己会死于这个病,然后所有人都会明白她遭到了不公的对待。”
值得深思的是,你是否也曾这样对待身边的精神障碍病人?或者,你是否就是那个被这样不公对待的人?
无论从伦理上,还是社会公平正义层面来看,消除抑郁症污名化与患者病耻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认识抑郁,了解患者的亲身体验与精神世界——
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为什么我会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给我带来了什么?
当我们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抑郁症患者在确诊后以及疗愈后的日常生活如何延续?
……
《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在豆瓣发表以来,网友的评价关键词便是“共鸣”“被理解”,翻开这一页,共同走入抑郁亲历者的精神世界,为抑郁“去污名”的艰巨任务贡献力量。
人生是复杂的,而污名只需要一瞬间,希望抑郁症的污名标签可以早日被摘下,抑郁的罹患者可以永远自由地生活在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