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观后感:该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工人和军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故事。影片通过精彩的动作场面和感人的情节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引发观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思。同时,该片还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困难面前共同抗敌。影片的制作精良,演员的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爱国主义影片。
《爱国者》影评(一)
我家里人跟我一起看的,一开始我以为主要描写的是舒捷的成长,加上主角老宋的过人谋略。前期剧情我给8分,中后期莫名其妙从斗智变成了斗武,中间什么天黑黑,什么土匪寨,这些剧情真的很无聊。电视剧最怕的不是难看,是无聊。中后期太无趣了我不想看了,然后要吐槽的就是服化道,那些补丁衣服真的好崭新,连形状都好对称,老宋的颜红光大胡子不适合他,像唱京剧的。
《爱国者》影评(二)
我不李姐。。。觉得女主危险为什么是送去苏联啊,送就送,为什么要一个人徒步穿过那么可怕的丛林啊。。。看前几集男主心里有爱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了,但心里还是忘不掉,因此平时基本没有笑过,然后看了女主写的身世报告就觉得女主可怜后悔所以去把她接回来??然后就拥抱了,开始强行撒糖。。。一个为了看鱼旦来追剧的鱼旦粉表示这颗硬塞的糖一点都不甜啊啊啊!而且很影响观感嘤嘤嘤
《爱国者》影评(三)
首先我的吐槽不上升演员本身,我觉得女主的人设有问题,时好时坏,毕竟看到十几集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吐槽一下女主在发什么,还有那个被上级派来的联络员,真的太弱智了吧!!而且我最讨厌的就是里面的一个情节,乔云她牺牲了,不是→_→这剧情有点弱智了哈,还有我觉得男主人设也还行,前面几集我觉得看的有点过瘾,毕竟沈阳沦陷,那位进步青年军官我特别喜欢他的人设,看的让人热血沸腾,另外强推《觉醒年代》,当然这部剧前面几集还ok的啦
《爱国者》影评(四)
虽然有豆友们说的种种问题,但我觉得这部剧至少在及格线以上,特别是看到最后已经完全被人物折服……包括主角和几乎所有配角。很多人中途弃剧,如果看到最后的话应该不会给出这么低的评价吧。另外这剧名《爱国者》也太不吸引人了吧,哪怕用《颜红光》当剧名也会好点?
非常感谢此剧能够把英雄末路拍得如此壮烈和诗意。从抗联战士们食不果腹开始,我就有点不忍心往下看了,不想看到曾经无所不能的老宋死在饥寒交迫的围困中。但最后一集的独角戏完全没有让我产生令人抑郁的悲凉感,反而充满了神圣感——颜红光确实在观众心里、在人民心里、在鬼子心里成神了。他(可能是)吃掉了皮帽和棉衣,在长久的奔逃中成了野人形象,但他的目光锐利得像狼,也愈加机敏、坚定,动作可能也因为回光返照一如既往的敏捷,反而比过去西装革履的样子更有魅力了。他一步一步从宋烟桥变成颜红光,在小木屋一人一口汤一个愿望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而成为了颜红光这个“神”。我很难说更喜欢宋烟桥还是颜红光,想到宋烟桥也不是他真正的名字(侯啸天提问时得到默认),还是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可能情节上有很多观众看着不舒服的点,但却恰恰是真实历史的写照(感谢热评前排那位历史专业人士的科普),而不是强行塑造完美爽剧。比如人看人厌的具恩慧,她的思想、行为作为我党那个时期的写照并不过分。比如结尾处颜红光独自一人跟鬼子周旋三天三夜还干掉了那么多鬼子,有点抗日神剧嫌疑,但了解了人物原型杨靖宇将军的事迹之后,就会知道革命先烈的意志和能力确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认为剧版的情节是在合理和诗意地为原型事迹补充细节。再说前期宋烟桥的“主角光环”,看了前面专业豆友的科普才知道031是什么水平的人设,这样的能力做出这些事情完全不觉得过分。程彬当了叛徒,但历史上确实是这么回事,这应该是全剧唯一一个直接用了人物原型原名的角色,结局也一样是按照历史原型来的。甚至历史上两位警卫员也当了叛徒,感谢剧版没有给我们两位可爱的警卫员还原历史。
再说说感情戏,内容、节奏和占比都难得地使我感到舒服。一开始女主舒婕的任性、不理智、不服从安排擅自行动,虽然合理(哪有那么多一上来就沉稳机智的积极爱国分子),但真的气人(幸好男主当了我的嘴替,想骂的都毫不留情骂出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女主跟男主发展感情线。好在感情戏占比极低、发展缓慢、一直在革命战友的范围内慢慢升华,没有任何令人不适的专门谈情说爱的戏份,而舒婕也随着剧情发展逐渐成长得可敬可爱了。到最后我只想说——再多发点糖,我嗑生嗑死!!!
回想起来还是有唯二忍不住吐槽的点:二倍速想跳过的拉拢山贼绺子的戏份、“圣父”颜红光一次又一次对侯啸天和某些村民的容忍(即使他们最后壮烈牺牲我也不能理解圣父)。但毕竟瑕不掩瑜,尤其最后一集的震撼已经让我对前面的部分也带上了滤镜,即使不是为了平衡打分我也愿意给五⭐。
《爱国者》影评(五)
演员们真棒,电视剧语言诗化戏剧化的尝试真棒,抗日剧终于离开北上广到东三省,真棒。
但我要说,看这个剧真tm特别难受,一个眼看着具有五星潜质的戏,把自己毁得快渣渣都不剩:
1.易容、跳崖,一会儿给角色降智,一会儿替观众降智,桥段设计也太不过脑子了。
2. 日本人又一次被剥夺了和日本人说日语的权利。有本事你全篇不要讲日语,我还可以劝自己你是在“追求译制片风格”,但你偏偏要隔三差五讲两句,而且基本上除了芦芳生,口音都难以直视。最可笑的是讲日语时,下面的字幕不是茬口对不上就是干脆翻译错误...
3. 前中期城市剧情,服装道具选景集体拉胯,廉价感和影楼风溢出屏幕,对1930哈尔滨的风物描绘既不成熟也不准确。还真就是老汪说的,也就张鲁一自己找的那个房子还行!
哦,那几场山寨戏的布景还有绺子们的服装,金躺椅紫纱帘,小皮衣大红裤,也够了出戏的...
服化道部门值得夸的只有最后真·林海雪原那几集,糙得认真糙得真实,糙得让人迷惑是换了团队,是团队歪打正着,还是东北的严寒把一切虚假抹去,终于摧枯拉朽出现实主义的光芒。
4.这个片子的剪辑,真的,从反面告诉观众剪辑师工作的重要性!多少好片子要感谢好剪辑师,就有多少烂片子该追杀烂剪辑师。
剧本和成片的参差简直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举个例子,剧本里宋烟桥和舒婕正式告白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最后舒婕留下来没跟着宋烟桥,其实是因为她有了宋烟桥的孩子。我坚信她如果没有这个孩子是绝对会和爱人同生共死的,我也感谢编剧写这样一个孩子,这好像是冰天雪地的黑暗里诞生出一个温暖动人的光明,这样的光明足以慰烈士之苦,多么悲悯又浪漫!那么,是什么样的脑回路,会让后期制作团队一剪没主角之间的告白、的吻、的孩子?作为已经受虐成习惯的国产剧观众,我知道好剧常要一剪没,因为政策因为广电因为电视台要插广告时段。可是我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描绘一个英雄的灵魂,而英雄却不能有爱人和孩子?莫非在剪辑看来,爱人和孩子有损于英雄气概吗?
哪怕不说后期制作团队对于剧情的屠杀,这个戏的剪辑师也low出了自己的水准:管你在演哪一段,管你的情绪升落起伏,管你是在收还是在放,推镜推镜再推镜,定格定格再定格。让这个剪辑师剪《教父》,《教父》都能给他剪成他么的ppt。
说到这我再吐槽一个让人抓心挠肝的剪辑点:丁康到了军队上,他还暗恋着舒婕,甚至跟对她评头论足的士兵打了一架。宋烟桥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明说了自己爱舒婕。舒婕去给丁康送他的琴,唱起《远在小河对岸》。他问这是什么曲子,是谁教给她的,她笑了笑,说那是很久的事了。深夜他走出门外,看到宋烟桥坐在瞭望哨吹口琴... 傻子都知道这里宋烟桥同志吹的肯定是《远在小河对岸》!可是偏不,剪辑觉得他不能吹,那他就不能吹。你说这个剪辑,他娘的有贼心没贼胆,你有本事配口琴版的《好运来》啊!只可怜张鲁一的音乐技能,在这里技能了个寂寞。
总之这个戏的问题很不少,“瑕”之多与“瑕”之深,已经到了“瑜”不能遮的地步。但是“瑕”也不会遮“瑜”,这部戏确实有,或者至少试图去有动人的情感,有思想的深度,有灵魂和血肉。这部戏的精神面貌和我们市场上大多同题材的剧并不相同:充满了黑暗与血泪,到最后正面人物死亡数和莎士比亚悲剧有一拼;又充满了理想与希望,纯粹、永恒、好像一个永远蓬勃着的黎明,不似人间物。这样的戏如果做好了,会呈现出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啊!只可惜太多工种都在拉胯,精神力量打了折扣,但是,精神力量确实还有的。
就说我吧,熬夜刷剧,动不动就要被特定工种急得跳脚骂娘,但是我也转头就翻出吉他和口琴,开始学《远在小河对岸》,现在我脑子里都在单首循环“Там вдали зарекой, загорались огни”,现在想到宋烟桥,我都还是有很多眼泪要为他流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