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精选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1 03:20:13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0-01 03:20:13   小编:

《明清散文十家》是一部集结了明清时期十位著名散文家的代表作品的集子。每一位作家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通过阅读这些散文作品,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篇一

陈平原先生《明清散文十家》脱胎于其在北大开设的“明清散文研究”课程讲稿。书中以李贽、陈继儒、袁宏道等十位明清时期的文化名人及其散文作品为研究对象,勾勒出明清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

不同于传统明清散文研究对唐宋八大家和秦汉文章的强调,陈平原先生独辟蹊径,将目光聚焦于明清散文,并赋予其新的解读方式。他认为,明清散文蕴含着独特的趣味和文化空间,值得重新审视和阐释。书中,他不仅分析每位散文家的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凸显其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还通过古今对话,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并对影响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学生产等因素进行精到的描述或阐释。 明清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唐宋八大家的雄浑典雅,也不同于秦汉文章的质朴厚重,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表达和艺术性追求。明清散文家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以敏锐的笔触描绘人生,以细腻的情感抒发感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他们或以幽默诙谐见长,或以清新脱俗著称,或以沉郁顿挫感人,或以豪放奔放闻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明清散文十家》与其他传统的明清散文研究有所不同。一方面是由于作者陈平原并非古典文学出身,而是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角度来解读明清散文,因此能够跳出传统的研究框架,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另一方面,陈平原注重古今对话,强调文史沟通,并巧妙地将现代思想融入对古代文章的阐释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远超诗词和小说戏曲,承载着经天纬地之道。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主要形式,历经千年传承,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与古人直接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陈平原认为,阅读古文需要有“眼光与趣味”。要跳出传统的阅读框架,以開放的心态去阅读古文,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同时要注重文史沟通,将古文与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古文作品,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从而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古文的趣味性。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篇二

- 跟诗歌、戏剧、小说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文”与“人”的关系更紧密些。不一定“文如其人”,但文章与作者的人格、趣味、学养、生活经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这本《明清散文十家》借助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傅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等明清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文章,呈现三百年间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 - 李贽在思想史、文学史上的意义,其对于真假道学的批判,应该是关注的重心。这方面的文章,最有名的,当属于《焚书》卷一的《答耿司寇》。信写得很长,八九千字,那是作为文章来经营的。这信很重要,一般讲思想史或文学批评史,都会提到它。 - 陈继儒的众多书里,有“清言”,没“文章”。或者说,有警句,有隽语,但没有精心结撰的好文章。回到清人对他的批评——“好逞小慧”,这是有道理的。有才智,有悟性,但过于欣赏自家的小聪明,并且迫不及待地将它表露无遗。 - 袁宏道虽然从学于李贽,但性格不像李贽那么决绝。尤其是入京以后,读书渐多,视野渐广,思想及性情都有所变化不再对整个社会采取对抗的态度,而是在仕、隐之间徘徊。这影响到他的文学及文化的趣味。 - 中国文人,尤其是明清两代的才子,有品位、有雅趣的,往往孤芳自赏。张岱没有这个毛病。读他的文章,你感觉不到徐渭、李贽那样的愤世嫉俗。不是不懂,而是看透,一切都经历过,也都明了,因此,看人看事,比较通达,也比较洒脱。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不怎么愤怒与孤傲。 - 顾炎武首先是大学者,而后才是诗人、文章家。他的诗.我不想细说,这里只涉及他的文。作为典型的“学者之文”。顾文自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以叙事抒情而以议论见长。比起黄宗羲,你会发现,同样是“学者之文”,顾文更加古朴、深邃,较少才子气,不追求辞藻华美,而是博学于文,敛华就实。

明清散文十家读后感篇三

当年“唐宋散文八大家”,他们先后发起的“古文运动”使文章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所谓“古文”,是相对骈文而言的,是源自先秦和汉朝的散文,其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当散文发展到明清,期间又衍生出不同的光景。虽然在明中期出现众多散文流派,其中有名的就是前七子和后七子,但是随着“唐宋派”的兴起,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又回到了主流。到明末出现的小品散文,到清中期出现的桐城派,再到民国时各位散文名家,都是承接着八大家古文在新形势、新时期下的新发展。 今天带来的这本书是由陈平原所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明清散文十家: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在书中作者选取了十位明清时期的著名文人,通过对他们作品内容与风格的分析,对人物性情与经历的剖析,来反映三百年间散文的基本发展脉络,也展现历史背景下文学发展所遭受的变革与桎梏。据了解,书稿来源与作者讲座,口语化的讲解,更容易阅读、理解。 张岱这个人很有名,课本里有他的《湖心亭看雪》,他自己的散文集《陶庵梦忆》和游记《西湖梦寻》更是展现了他的功底。之前,更是有本《湖山》讲解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张岱是晚明散文大家,兼具“公安派”和“竟陵派”之长,极具个性化也富含诗情画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其中的质朴自然,简洁清朗,清新空灵,都展现了他的雅趣,还有他的感慨。 清代散文在中期之后,“桐城派”古文发扬光大,俨然发展成为清代古文正宗。而其中的姚鼐,被称为桐城派散之集大成者,也被称为“清代古文第一人”。他所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不仅造就了他的散文深刻思想性、扎实学术基础、优美艺术形式三者兼备,更是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里面是他对自然美和文化美的深刻理解,是对文学表达的独特见解。 书中还有李贽、陈继儒、袁宏道、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汪中、傅山的专讲,每讲最后附有文章选读,让我们更加充分的了解所书者。这十位只是代表,还有归有光、李渔、袁枚、龚自珍等等都是散文史上绕不过的人物,当然也展现了文脉的广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