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考如何判作文600字

中考如何判作文6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3 10:40:18
中考如何判作文600字
时间:2024-04-13 10:40:18   小编:

中考作文评分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判。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衔接流畅;语言要求准确地表达思想、丰富多样的词汇运用、语法规范。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给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分。

第一篇

中考状元教你如何改掉一做就错的毛病

很多家长又着急又苦恼: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会,可是一做题就错。这是因为学生在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时,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出错原因的总结。下面一位中考学霸教大家如何改掉一做就错的毛病。

原因分析: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较的心理。

具体表现: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学霸指导:

1、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

2、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3、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

4、活学活用,改善效率,步步为赢。

具体步骤:

第一步:改变抵触心理,建立对各学科的成就感。

第二步:学会如何去学习各科知识。

第三步:中考复习取各城区之精华。

第四步:调整心态,轻松上考场。

第二篇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

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

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第三篇

一、关于卷面。

同学们必须记住,考场作文,是阅卷老师读了你的作文后打分的。卷面的整洁、写字的工整、段落结构的协调,都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的视力感觉,对阅卷老师的打分心理产生冲击。一个好的卷面,即使作文不怎么出色,分数也不会少。一篇生动的作文,如果卷面不整,分数就不会高。

很多同学写字并不好,你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记住,必须一笔一划写清楚,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千万别写得太潦草。你不认真,阅卷老师也不会认真。

二、关于文体。

国家教育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据此,我们可以明确地准备记叙文一种体裁。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阅读优秀的记叙文范文,掌握几种叙事方法。譬如:开头情景渲染、开门见山点题、中间注意插叙等等。

这里提一下小应用文。小应用文今年中考八成要考,大家要注意。书信、通知、颁奖词、短信、导语、简单的说明文、分析概括某种现象等,可能还会出现。建议大家查查资料,把去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小作文题复习一遍,做到有备无患。

三、关于标题。

根据新课标精神,近两年的作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成为主流。去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约占70%,半命题约占7。5%,话题和材料作文,占15%。即使出现了材料作文,有些也是二选一题目。

如果是命题作文,我们自然不用考虑起标题。如果是半命题或其他形式,我们则要尽力求新。譬如,初三二模的作文题目是《从__身上学到的》,就考验了同学们的补题技巧和题材创新。有的同学直接填了“父母”、“老师”、“同学”,创新程度就不够。有的同学写了“那片松柏”、“温总理”、“那座雕像”、“陈贤妹”,就能使阅卷老师感到“眼前一亮”。

四、关于立意。

首先,我们必须记住,作文是让阅卷老师读的,不是自己在QQ空间上信马由缰地乱写,因此,作文的立意必须积极向上。对于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太大胆。譬如,你要求中日开战夺回钓鱼岛,中菲海军在黄岩岛摆战场,你骂朝鲜独裁,等等类似的内容,只能降低你的分数。一句话,我们要写阅卷老师愿意看的,作文得高分才是正途。

其次,无论中高考作文怎么出题,立意的范畴基本分为8类。一是生命意义,写生活中感悟的滋味。二是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三是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四是享受幸福,写那些给我们温暖和智慧的情节。五是成功成长,写花季中的酸甜苦辣。六是道德修养,写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勇敢、善良等。七是哲理品悟,写自己从生活细节中提炼的规律性认识。八、告别往昔,写对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片段。上面几个方面,有侧重也有交叉,同学们要根据作文题目,明确不同的立意。

五、关于题材。

在这里,我明确反对写古人,譬如,每次中考,司马迁、李白、屈原、陶渊明、林则徐等,都会当做材料出现在作文里,老师们已经看腻了,大家要避免这个误区了。

那我们选什么题材呢?我的建议是,把上述的8个立意的范畴,各准备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也就是说,准备好8件生动的事儿,以备中考作文采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同学们写什么题材,强烈建议用第一人称,写你自身经历的事儿,写你生活中真实的感悟。大家储备素材的时候,要找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发生在身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一般来说,在考场上瞎编乱造,多数会出现纰漏,导致减分。

六、关于结构。作文的结构无非是“总分总”、“分总”、“总分”。就考文而言,前两者比较适用。大家一定要记住,作文的开头不要很长,不要因为玩弄作文书上的技巧而弄得开头超过了5行。我个人倾向于“一句话开头”,直接交待你想说的话和想说的事儿,第一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关于结尾,我们一定要明确,结尾就是抒情和扣题的。在结尾必须抒情,归纳你想表达什么,而且扣题,最好“糊膏药”(出现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

同学们要记住,六七百字的作文,要有六七段,千万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这样结构不协调,视觉也不够顺眼。

七、关于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不生动,常常是作文老师最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的提高,是最为困难的。备考作文,语言的准备是最难的。在此给考生们提几点建议:一是遇到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你干脆背下来,也许能用在考场上,反正就是这一锤子卖卖,即使没产生作用,也不会扣分。二是,记住要有描写。写人要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写事注意细节和环境描写。三是,句子最好短一些,不要一逗到底,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都有了,就用句号。四是注意修辞手法。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了中考作文的命题规律,搞清楚作文的几个构成要件是什么,阅卷老师注重的是什么,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复习,以期取得较高的分数。

第四篇

寒窗苦读三年之久尽在中考一搏。有句“另类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历其千辛,习其百卷,搏其一考。”可我还想加一句:“极其无奈。”

三年考卷应过万,三年辛苦该过千。可心底里总不十分踏实。初三的学生,时间如金,可能有夸张,不过也实情。

明天就是挤独木桥的日子,我在“题海”中忙碌着,蓦然发现:“忙”也可分三六九等。忙的时候叫踏实,很忙的时候叫充实;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时候那叫无所适从,真忙到气都不能喘时,反倒不气急败坏。心里骂着万恶的应试教育时,嚷嚷

着:“孙子才考重点中学呢!”可偏偏还得干孙子才做的事。

老爸进来了,手里拿着几支派克:“小子,换换你的装备吧!”我默默地接过笔,感觉好像接过救生艇的桨。老爸拍了拍我的肩,无声地笑了笑,当我以为老爸的“临考动员”已“千呼万唤始出来”,不料竟“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好考吧!”相对无言,心里觉得比长篇大论还要令人心情沉重。

老妈也“粉墨登场”,端着碗小米粥,叫我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一边心疼地摸着我的手:“手都生老茧了。”老妈拍了拍我的头,便走出了房间。

敲9点,表哥夜自修归来,发现我仍在奋笔疾书,便先放下手头的活儿,等我先完成。当我停下来准备漱洗时,他脱下那只Nike的新款手表,扔给我:“拿着,注意把握好答卷的时间!”我无语,默默地道了句:“Thankyou!”拿着碗,握着笔,摆弄着手表,发觉自己竟已落泪了,还有什么比得上在考前得到父母兄长的关爱更令人感动的呢?我遥望着星空,想想明天就是中考,三年的艰辛在这一考,成王败寇就看明天,我相信只要老爸老妈老哥的心与我同在的话,明天的挑战我就一定能赢!

后记

粗硬的派克正在舞动,已被小米粥填饱的肚子正在供给能量,Nike在忠实大地记录时间……

第五篇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

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

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第六篇

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江苏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山东潍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益阳的“春风拂面”,广东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等。这类命题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面我们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为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以后应对这类文题能够有所帮助。

文题回放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指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常伴一轮明月》——编者注)中的小偷,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题)

文题解析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依然沿袭了2008年作文命题格局——全命题。形式上,它科学地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严而有度,定而不死”,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广阔舞台;前有“山僧送小偷一轮明月”的哲理故事的熏陶,后有命题者精心设计的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的温馨提示,不仅形象地诠释了“明月”的含义,且有力地拓展了写作思路,降低了写作难度,便于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说,命题作文“送你一轮明月”,自由与限制同在,创新与继承同行。

一、立意和内容的多样性。“送你一轮明月”中“明月”是题眼,只有巧妙地挖掘“明月”的比喻义,拓展“明月”的含义,才能做到立意和选材的准确与新颖。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同学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你生病时父母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你失意时朋友的祝福宽慰;既可以是你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也可以是你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当然,在你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蜘蛛织网的执着,蚂蚁工作的不懈……也无不给失意的你以人生启迪,这何尝不是你收到的“一轮明月”呢?文章既可以写自己得到“明月”的历程,也可以写自己馈赠“明月”于人的过程……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生活、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由挥洒,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文体和行文的限定性。虽然题目明确规定“文体不限”,但题目中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对文体和写作的侧重点还是作了含蓄的暗示与限制。其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与2008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写作要求相同,要求写同学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拒绝编造与杜撰;“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显然是要记叙一段人生经历或历程,需要考生重点刻画这段经历中生动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活动。这样,“送你一轮明月”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当然,如果你采用书信体构思,更便于拉近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情感倾诉。行文中,特别要注意叙事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与第三人称的转换。

三、行文与语言的诗意性。标题“送你一轮明月”富含文学味道,清新而有诗意,因而文章风格以贴近标题风格为佳。叙述娓娓,清新流畅,如月下散步,如风行水上;描写细腻,巧妙地将文章的情感与认识融入到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另一方面,要拒绝语言贫乏,可巧妙引用古诗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优美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语言更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总之,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好入手,易发挥,但考生要想得高分、写出彩有一定难度。

技巧方略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作文题)

2、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3、题目:春风吹又生

温馨提示:春风,既指大自然的春风,又可喻指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件感人的事情,一个新的好政策……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009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4、题目:我心中有杆秤

提示:用你心中这杆秤,可以称量祖国的分量,也可以称量家庭的斤两;可以称量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称量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可以称量现实生活的启迪,也可以称量历史人物的荣光……

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七篇

考试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在任何学习阶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要经风无数场战斗。

中考是人生漫漫长路上面临的第一大赛点,也决定了你将来的人生,是否能考上好的高中, 作为一个好的开头,为以后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充满光鲜亮丽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它便是一场大战!

许多人认为高考是人生最最重要的阶段, 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我却认为中考要比高考更重要。中考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就是成功,失手了便是失败,而高考输了,大不了复读,再来一次,一次不行就两次,一个作家的话我很喜欢“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是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坚持下去的决心都没有。我坚信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数学老师说:“不努力,是会被合并同类项的,所以你要努力做那个被提取出来的公因式,努力学习,备战中考!”语文老师说:“人不能无傲骨, 但不可有傲气,处乡野之日,不可将自身看得力低;居庙堂之日,不可将自身看得太高。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中考的金榜题名,以后的前程似锦埋下伏笔。”英语老师说:“Those seemingly unremarkable day after day will let you see the meaning of persistence one day.(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而即将步入九年级,备战中考的我想对自己说“晨钟暮鼓,不喜负前路和父母,破釜沉费,不愧对时光跟自己,大鹏一日月月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可以一落千大,但我就是要一鸣惊人。为了中考,必须逼自己一把。”

张贤亮先生说过“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通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便只把中考看做是一场游戏中的大战,看的太重,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迷失自我,徒劳无功;看的太轻,又只会虚度光阴,不知努力。因此既不能把中考看的太重,也不能看得太轻。

如果中考是一场洪灾,那就努力把它过成一种灌溉。万人迷蔡徐坤说:“既然选择远方,当不负青春,砥砺前行。”既然我们想要以后出人头地,那便趁着风华正茂悄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乾坤已定,那我就扭转乾坤!愿正为中考努力奋斗的你,也愿我,当中考结束合上笔盖之时,有着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总之,中考这场大战,你我必须赢!

第八篇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

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

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第九篇

词语类作文题语法分析及构思举隅

作文题的呈现是以一定的语法单位为载体的,其基本形式是词和短语。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词语类作文题。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成为作文题的,一个词语成为作文题与其本身的言语意义和“人气指数”(与生活的亲近程度)大有关系。我们在本文中对这种词语类作文题作共性的探究(从词性角度入手,即所谓的语法分析),以达到对这类作文题目快速解题、多角度构思的目的。

1、名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名词,给各类事物冠名,有的表示具体事物,形体可触,有的表示某一抽象概念,需推理分析,还有的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过渡带”,情状可察;有的只有单一事物的实物意义,有的还兼有从事物本义引申出来的多个层次的意义(其中最常见的是比喻义)。对于名词类文题,我们可以从它不同的层次和意义出发构思写作,也可灵活运用反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拓宽写作领地。

【示例】

文题:阳光

本义:日光。

引申(象征)义:爱、光明、温暖、开朗、活泼、

积极向上、公开透明……

思路铺设:从“实物”着眼,阳光是独立的物,它温暖,给生物以生存的能量;从“虚义”体验,阳光涵盖一切明媚的感觉;反向立意,写爱的缺失,光明的远离,阴暗的笼罩……创新思维:有一种可压缩储存并释放阳光的机器,以此展开思路。

2、动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动词,记述动态变化,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有施动“本性”,将世间多样的动作形态概括凝聚,“集于一身”。根据动词的施动“本性”和对不同动作形态的体验,通过针对文题问答谁(主语)、对象(宾语)、怎么样(施动状态)等,补全事件,还原个性体验。同时,注意多角度、多层次思维的运用。这种方法,可称之为“问答补全句子法”。

【示例】

文题:体验

本义: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

我们会想到这些问题,并作回答:

谁体验?(我、你、他、它……)

体验对象?(生活、自然、感情……)

怎样体验?(自主或被动)

体验结果?(人生中得到一笔精神财富)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份“体验”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从不同角度进行问答并加以限制,将千姿百态的“体验”还原成个体原貌,呈现本色,我们的思维也因此而呈现层次感。

思路铺设:写我的体验,你的体验,他的体验,它的体验;写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欢乐,体验痛苦……创新思维之特别体验:变形记等。

3、形容词类文题分析与快速解题

形容词,描绘事物的性状特征,与动词相仿,它本身又带着一些名词意味,有明显的反向对立,因而具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性特征。对此类文题,我们可以讲述事件、描绘情景,融观念于字里行间,尤其便于发表议论,展开反思与批判。

【示例】

文题:真诚

本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

扩展为短语:真诚的微笑真诚地帮助真诚地赞美对人真诚呼唤真诚

反义词:虚伪

从短语扩展和反义探究可以了解,“真诚”对个人处世为人的状况态度做了描述。状况通过我们的视听器官可触可感,态度通过我们的行动可以默默践行。“虚伪”作为它的反义对立,使它带有观点倾向性,走向命意的实质,且呈现个体化的名词特征。

思路铺设:娓娓叙说我们感受到的真诚,精心营构我们践行的真诚,仗“义”执言我们需要真诚,忧心忡忡我们失落真诚……

第十篇

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第十一篇

写好话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要深入

其实,生活要深入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2、拟题要到位

话题作文大都要考生自拟题目,有的考生贪图省事,直接就把话题当作文章题目。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下策。因为作为“话题”的词语,覆盖面极为宽泛,轻易用这个词语作为作文题,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下一步立意、选材、布局方面的难度。正确的做法是拟题前认真审读提示语,调动自己的个人阅历、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紧扣话题这个词语,深入思考,在这个词语的前后加上若干个词语进行修饰、限制或补充,恰到好处地拟订出适合自己写作的的文章题目;也可拟订一个字面上和话题这个词语并无关系,而实际上与这个词语有强烈的内在联系的作文题。题目最好要能比较鲜明地透视出文体、立意、选材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从多方面制约、帮助自己的写作,同时还可给阅卷者带来愉悦感染。

3、文体要得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当然,如果考题能像高考一样,提示“文体自选”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引起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4、巧要运用

话题作文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说穿了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作者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作者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表现的方法。必须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这类充分张扬写作者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努力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功底与个性,打破“一着鲜,吃遍天”的狭隘意识,着重掌握几种不同类文章切合自己写作习惯,张扬自己写作个性,显示自己语言特色的写作技巧,认真多学几“招”,以适应不同文章的写作。

5、点题要明朗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这样,写好话题作文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第十二篇

中考状元分享:中考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第十三篇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着阵阵清香”。要么就是说空话,什么“这里的景色多美啊!”“眼前的美景太迷人啦!”其实,北方的三月,还看不到绿色,有的花儿并不飘香,眼前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多迷人,别人还是不知道。那么,如何写好景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里我就想在这方面作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使同学们能掌握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抓景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同学们,地各有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请看以下片断,想想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1.出示“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进行描写的。

2.请同学们再读以下几个片断,看看这几位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的?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②“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驼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一簇簇美丽的鲜花。”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栎树、羚羊、驼鸟、小河、鲜花的数量进行描写的。

③“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杆。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青蛙、啄木鸟、甲虫发出的声响进行描写,反映了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喜爱。

3.写景除了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这些方面进行描写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呢?还可抓住景物的神韵、动态变化来写。例如:

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大榕树好像在把它全部生命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描写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中所表现出的神韵进行描写,使我们感觉到她充满了生命力。

②以上描写“火烧云”的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火烧云短时间里色彩变化多、快的特点,反映了火烧云的美、奇。

③“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江面从早到晚的变化,写出了江面特有的美景。

④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梧桐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梧桐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总结抓景物特点,写好景物的几种方法同学们,以上这些片断告诉我们,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而且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还须注意描写景物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等等。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十四篇

2017中考政治开卷考:如何在政治书中找答案

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考试范围广(包括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课本及时事政治),学生携带的资料多(除教材外,还可以携带各种复习资料),而考试时间是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料呢?换言之,如何尽快地找到考题的准确答案呢?是全体考生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1、从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寻找答案

政治教材每课下面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说明提示”,简要地叙述本课的内容要点、学习的意义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等问题。这些提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价值引导,注重道德践行,恰好与中考的命题导向不谋而合。也正因为此,一些考题的答案就潜藏在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

2、从“活动课”中寻找答案

中考政治一向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是其具体的体现。这些题的答案往往就在一些“活动课”中。如“台湾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节中的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联系紧密;再如“环保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中的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密切相关。

3、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有些时政热点问题教材上没有,而资料上有。这类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

4、创新答案

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原则之一。这类试题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教材和有关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或直接运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发去挥、创新。

如分析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什么精神和品质,可以与教材中“民族精神”的有关内容结合一起;如谈谈“我们生活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结合实际,就节约资源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等,则需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经验去解答。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