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国人,你缺了什么》深刻探讨了中国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作者指出,现代社会的物质丰富并不能填补人们心灵的空缺,唯有寻找内心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文章警示人们要重拾传统文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读后感(一)
中国越来越强大了,特别是对于90-95后来说,我非常对生在这样的时代心存感激,难以想象我以前的年代有多少人没有钱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在农村更能看到因为教育改变人生的案例:差不多一类人,一个复读了以后在大城市生根,可以享受更好的卫生,医疗,教育,娱乐。另一个缺却依旧在农村为了生存挣扎,贫困夫妻百事衰,在农村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一辈子就这样子了。中国人正在变强变大,更是更是变得唯利是图,为了物质的享受(我自己也要检讨),很害怕中国的成功不能持续,中华民族的复兴失败的话是所有人的责任,是所有人应该承担的追责。
有空好好读这本书吧,第一次读的话蛮有意思的。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读后感(二)
1.梁的文笔总是很犀利、很批判、但不愤怒很平静;
2.中国人的良心、中国人对人的尊重精神、中国人的奉献精神、中国人换位思考的能力,是不是还在;
3.那些劣质的贵族、那些入锅的牛羊、南瓜换了宝马、换了汤药没有换,总是有些人那么的急功尽力,你又有什么办法;
4.想想这几年后悔的那两件事,除了不敢强硬,是不是水平还不够,看看人梁的语言,那一句是强硬的,那一句又不是那么强硬,打铁还得自身硬,有时候睿智不是靠手里有多大的权力、不是靠有多少钱,而是靠你对着件事有多了解,而且多么坚定的把他拖向你认为对的方向,而且就能够拖向那个方向;
5.一个大国,要成为一个强国,我们还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读后感(三)
本书看得很细,所以现在看着目录就记得文章在讲什么。 具体的笔记内容都放豆瓣啦!因为是旧书,读的人不多,全是我的笔记……不过因为上一本《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做了太久,所以已经开始读其他书,本篇的读书笔记还没开始写。 只读梁老的书时看不太出简介所言“底层关怀”,但在浅读了季羡林和汪曾祺两位老先生的几篇文章后感受出差别了。 汪老更诗意文艺,季老更关注自我剖析,至于我小时候就读过的鲁迅全集,私以为梁老其实有点像鲁迅,只是鲁迅先生关注的是当时的民生,梁老关注的是现代的民生。鲁迅先生更言辞犀利,梁老则更加直白。(读书不多的小白,如有说错请指正。) ——2023.7.12
在封建统治下,我们或许的确丢失了一些东西,但在社会主义摸索中,中国民族历来的韧性与不屈,谦虚与向学,也注定了我们会如藤蔓生长般一路往上,突破苍穹,傲视群雄,但也深扎土地,不忘初心。
——2023.9.28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