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是一部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动画作品。故事以艺术学校的少女们为中心,揭示了她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困难和成长。剧情紧凑、角色丰满,通过精彩的歌舞表演展现了友情、爱情和努力的力量。这部作品不仅令人陶醉于其精美的动画风格,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一)
21.8.26 19年时候评论写的这么差,写的剧本却可以获奖……
startlight作为“星光”的意思,在日语谐音中有“星罪”的含义。 revue作为“歌剧”的意思,在英语中有讽刺和闹剧的含义。 和新房昭之不同,几原邦彦一时流风格并不是为了意识流而意识流,而是为了故事而意识流。虽然我并没有完整看过几原的作品,但新人导演古川知宏却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少哥的制作组并不富有,前期日常部分的制作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声优的发挥给我感觉十分怪异(当然这可能是前面看的几部太好,也可能是因为歌剧的缘故)。总之前两集除了构造有点意思以外,我并不觉得《少哥》能对得起9.8的评分。 然后后期古川上演了一出教科书式的——意识流导演如何用低成本制作出高制作的戏。第三集天堂的演出让我真的有看歌剧的感觉,第七第八第十集的剧情丰满得不行。上乘的演出和镜头语言,加上一流的打戏和人设,一个贫穷的剧组用短短十二集的时间里就能将九个人物塑造得这么丰满——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对他肃然起敬了。
整个片子给我一种演出者的地狱氛围。值得留意的是,片子里面关于“光芒会被夺取”这个赛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香蕉哥的轮回方案,如果大家能够永远活在过去,世界在空间上就能永远和平和美好;一个是神乐的背负方案,让自己成为唯一的胜者,让胜利者背负所有人的损失,通过自我毁灭和牺牲的殉道主义让世界美好而永生。 这两种方案显然都不是最优解,而影片实际到最后也没有能给出最优解,这的确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长颈鹿是一个有间离效果的角色,我推测古川最后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你们所憎恨的长颈鹿其实就是观众的化身,也就是你们自己潜意识的化身,为什么长颈鹿一直在旁观,因为你一直在旁观。长颈鹿只是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你就是长颈鹿,长颈鹿就是你。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二)
21.8.26 19年时候评论写的这么差,写的剧本却可以获奖……
startlight作为“星光”的意思,在日语谐音中有“星罪”的含义。 revue作为“歌剧”的意思,在英语中有讽刺和闹剧的含义。 和新房昭之不同,几原邦彦一时流风格并不是为了意识流而意识流,而是为了故事而意识流。虽然我并没有完整看过几原的作品,但新人导演古川知宏却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少哥的制作组并不富有,前期日常部分的制作甚至可以说乏善可陈。声优的发挥给我感觉十分怪异(当然这可能是前面看的几部太好,也可能是因为歌剧的缘故)。总之前两集除了构造有点意思以外,我并不觉得《少哥》能对得起9.8的评分。 然后后期古川上演了一出教科书式的——意识流导演如何用低成本制作出高制作的戏。第三集天堂的演出让我真的有看歌剧的感觉,第七第八第十集的剧情丰满得不行。上乘的演出和镜头语言,加上一流的打戏和人设,一个贫穷的剧组用短短十二集的时间里就能将九个人物塑造得这么丰满——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对他肃然起敬了。
整个片子给我一种演出者的地狱氛围。值得留意的是,片子里面关于“光芒会被夺取”这个赛制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香蕉哥的轮回方案,如果大家能够永远活在过去,世界在空间上就能永远和平和美好;一个是神乐的背负方案,让自己成为唯一的胜者,让胜利者背负所有人的损失,通过自我毁灭和牺牲的殉道主义让世界美好而永生。 这两种方案显然都不是最优解,而影片实际到最后也没有能给出最优解,这的确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长颈鹿是一个有间离效果的角色,我推测古川最后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你们所憎恨的长颈鹿其实就是观众的化身,也就是你们自己潜意识的化身,为什么长颈鹿一直在旁观,因为你一直在旁观。长颈鹿只是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你就是长颈鹿,长颈鹿就是你。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三)
写的比较散,不是剧评可能就是一些随便的笔记
轮回,偶像,变身
《小圆》,lovelive,几原
埋了12集的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的
地下战斗究竟是什么?
世界观,有魔法成分吗?
超现实主义,分不清
长颈鹿是啥,qb吗?有什么考据吗?最后一话说是观众什么的有点敷衍((
所以长颈鹿看起来是万恶之源为什么少女们没把他片了呢(x
是那种莫名的hook悬念,到后来随便解释一下吗(x
地下舞台是谁建造的?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啥(不要太认真?的软背景设定?
剧本结构
戏剧高中的日常,第一集末尾后半部分揭露hook “魔幻部分的介入”,
hero's journey into adventure
12集就是日常与非日常的穿插,人物关系与刻画逐渐增加信息与背景故事
最后角色没有跳出“stage”的概念 有点遗憾吧,争个毛线啊,这年头都讲究合作,这些角色怎么就莫名陌生动物说什么就听什么玩意了 还是因为他们是演员的设定所以一定在stage上?
换言之世界观逻辑不够合理吧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四)
与其reduce it as人生如戏的比喻,不如说是关于舞台剧本身的一部剧集,如此或许可以将其与少女革命明确区分开来。从最开始作为既定「过去」的「StarLight」在剧终逐渐揭示为整个故事的真实剧本,观众观看到的StarLight剧集要比100届圣翔祭的排演更加“真实”,这未尝不是一种过程哲学式的展开。剧集的推进也严格按照量变质变规则,人物统统聚焦刻画之后再展开整体的运动。 剧集之内的时间是「重演」的时间,展开「重演」这一主题之后我们一共看到了三次:大场奈奈のstarlight、大家的100回、回到摘星塔的Flora,如果说100回圣翔祭的前期筹备是主体间性(常人)世界的客观时间背景,那么我们就可以聚焦与大场奈奈和爱城华恋两人主体行为之间区别。 大场的行动在一个绝对客观的角度仍然是时间的,但就如“永无止境的八月”一样,让我们认为时间停滞的并非任何客观或主体间性,而是消弭的历史与其发展。
是的,剧集的核心也在于在「重演」中创造一个新的舞台,从幼时立约的那一场,整个故事是「StarLight」一次次的永恒轮回。「It is an epic of ancient times,」 but「a drama of the far future.」 但正如我们观众在11集时也并不准备接受那个演职表作为最后的名单,剧集自行设问并给出的回答是:不是台词的修补,不是服化道的更新,我们需要完全的、全新的创造——当一个已被历史验证的悲剧时间正在到来时,真正的悲剧永远不会第二次上演,究竟是倒回good old days(大场奈奈),还是勇敢向前做出革命性的变革(爱城华恋),能区别出主体是否具有力量、历史是否如时间向前。 为什么选用舞台来表现这个内核,除了以上隐喻表达的契合外一定还有更多解释,这里列出符合我的文本解读的一种解释:我们是否只是观众?舞台下比舞台上更加真实吗?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五)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 (2018)
8.7
2018 / 日本 / 动画 / 古川知宏 小岛正幸 光田史亮 饭野慎也 三上喜子 小出卓史 / 小山百代 三森铃子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六)
“我会让大家都闪耀的”,华恋如此雄心壮志,短暂的闪耀很容易,但怎么长时间“闪耀的再生产”?是小心投入火种(高昂激烈的热情、两人之间分享,约好的地点)的活火山周期爆发。
还讲不讲能量守恒啦?讲的。源源不断的火种哪来的?自己提出要求得到的回应,前提是知道自己有什么要求。
主要分析一下华恋怎么提出要求,及处理 “恋爱对象和我差异巨大”的方法。
“我每天都在进化中,你现在看到的我就是最新最好的我”——所以也许处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差异巨大的方法。
一、童年第一次看歌剧
剧情:小光走出了第一步,带华恋去看star light,虽然本意是“向对方炫耀自己懂音乐”。
华恋接过了舞台上的“闪耀”,对小光说“我们以后一起唱歌剧吧”,小光提出交换可以随身携带的定情信物发夹。
提出的要求:交换随身携带定情信物发夹。
处理差异的方式:有来(的要求)有回(的要求),两个人都做了以前一个人不会做的事情。
要点:
1,鼓励对方去做她喜欢的事情(一起做效果更好);
2,定情信物要求:A可随身携带,B非必需品,不然起不到提醒思念的作用。
储蓄结果:在两人关系里投入了闪耀*3,一起看歌剧、一起有一个未来梦想、约定好一起佩戴定情信物。
二、童年分别
剧情:又是小光发起的,这次是她为了前面提出的梦想要去留学。
华恋的反应是哭了表达不舍,等对方解释了是为了她们共同的梦想“有我在,华恋总是撒娇”(此处花叶遇到同样的问题),华恋表示理解。然后对方提出“打电话也不可以哦,不然我会太想你的”(放现实里这就是渣吧),华恋要求了写信的权利。随后两人一起对着东京塔再次承诺一定要好好学习站在同一个舞台上。之后开始了一个月写一封信的快乐生活。
华恋提出的要求:要回到东京塔下一起演出star light。
处理差异的方式:郑重其事的承诺共享未来,并且采取行动,去实现这个未来(以证明自己对待承诺是认真的)。
要点:东京塔变为见证承诺的巨型信物,该信物同样具有到处可见的特点。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东京塔下约定。
同时日常规律性小闪耀(信件)*12*10(忘了几)。
三、留学生涯
剧情:异地恋逐渐忘记对方的情况如约发生。直到为赢而赢的人输了,甚至失去对梦想的热情,光才想起来这个梦想的诞生是为了谁。同时华恋也在辛苦考上的学校摸鱼。
要点:异地恋打咩,人就挺善忘的,忘记动机就会失去闪耀。
四、转校
剧情:华恋不听劝阻参战,光跑来一起住,隔天把恋锁设备房里,阻止她下一场。华恋坚持参赛输给了天堂,光离家出走,接了电话不吭声,然后去看水母,绕了一圈回到东京塔下。华恋认为可以两个人一起闪耀。买了水母抱枕当作信物。
华恋提出的要求:(爬上滑梯)拉住我的手,和我一起相信这个未来。
处理差异的方式:
寻求共识:都记得要一起做的事情,都对于彼此为梦想所做的努力的价值是认可的,在此基础上再非暴力沟通(目标是理解为什么)。
要点:周期性郑重其事的承诺“还记得我们约好要一起做的事情”。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满城追人表达爱意。
五、赛前闲逛
剧情:华恋提出去水族馆,实现上次的约定。顺便旧地重游大套餐。
处理差异的方式:旧地重游挺安全的没有什么差异。
储蓄结果:投入了闪耀*1,“谢谢你记得我们的过去”。
六、决赛/信仰之跃
剧情:光将闪耀视为不可再生资源,输赢可以将参赛者的闪耀全部消耗完,所以决定将众人推开。华恋的要求“将我的一切都拿走吧,就算全部夺走也不是结局,每次登上舞台我都可以重生。”东京塔倒下变成桥梁。
华恋提出的要求:拿去我的一切,也把你的一切给我。
处理差异的方式:先(非暴力沟通)理解情绪,再找出第三条路。
七、三对重像
华恋*露:天赋差异——土豆也很好吃呀。摆脱依赖崇拜,发现自己的闪耀。(华恋正视自己的自卑)
双叶*香子:人生观差异——两片交叉落下的花重叠在一起。距离够近,才能第一时间看到对方闪耀。(华恋、光两人约定短暂分开后要相遇的重像)
奈奈*纯娜:世界观差异——人生若只如初见,此后一直在下坡,直到最后相忘于江湖。我能做的最大的努力只是让初见一次次重演。——无人能预测的命运舞台。——挑战未知事物的勇气。
八、综上总结
1,固定模式——光提出无形的约会场景,华恋提出一个有形的信物,并要求对方每天看到这个信物。
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做了一个交换。
有形之物包括随身饰品、做见证的地标、睡前抱枕。
无形之物包括歌剧、歌剧周边商店、水族馆的体验。
信物们将来就是阻止悲剧的最后桥梁。
2,“约好一起做的事情”——不应该是白头偕老这种旧时代脚本,单纯的相处时间长(白头偕老)是不会增加闪耀的。
哪怕最后登山到顶峰,发现山顶什么也没有,也要一起爬山啊,OKRS用起来。
3,信仰之跃——“因为你是宝贵的动机所以非你不可”,才会给出如此冒险的信任。每一次提要求其实都是“接住我不然我就摔死了”。换成女本位视角,去看这样交付一切、和理性可以讲毫无关系的信任,合理吗?存在吗?我会走到如此危险的一步吗?
《少女☆歌剧 Revue Starlight》观后感(篇七)
舞台、舞台装置和剧演,是对存在本身的一个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一切仅是时间性的事件(event),存在与时间相关。
存在与时间
先验自我(存在)永远在时间线上向前运行,既是瞬间,又是永恒。(胡塞尔)
确实,剧演=舞台=存在,区别于存在者=剧的内容《Star light》。存在(剧)必然产生观众=观察者(长颈鹿)和第四面墙。这个差异给予了系统与世界之区分,这是两个不通约的层面,两个不同的意向性。世界相对于系统是meta的。整个结构实际上至少有这样三层嵌套。各种revue→聖翔音楽学園的生活和大家的毕设99th聖翔祭剧目《star light》→屏幕前的我们(长颈鹿最后面向观众)。三层嵌套一旦出现,便意味着同一个运作(function、函数)递归了两次,即存在了二阶观察。此时,不协调感、下级层面的整体崩溃危险感将急剧上升。因为被降维打击后,下级层面的基本的“理”(运作、逻辑和符码)被发现是片面和不足的。(即:再生产在revue中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明明不是“燃料投下”吗?top star只有一个,并消耗燃料而产生)。楚门的世界中,结尾楚门打开通向上一层面的门,也是这样的一个瞬间。运作=观察=存在=剧演,这一点若在二阶观察中再次被强调,那将很显著地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将不得不被迫使去思考存在本身,而不是仅仅悬置着观察存在者。
光恋、約束と運命、再生产,这三者都是来自元世界的降维入侵。华恋在中途从观众席(观察者)跳入舞台,即是从meta降维到下一个层面。所以华恋的地位是meta即形而上。在revue中,首席也问过:“华恋你的目的是什么?”华恋:“和小光一起成为top star!”首席打出问号:“不可能,top star只能有一个!”大場なな:“你是8人剧目的第9人,你究竟是什么?你不是原本的华恋!”确实,此时的华恋其实是:恋哥哥ver.meta!华恋可以再生产,因为她不再限于revue这个形而下的下级层面,超越了revue这一层面的“理”。
再生产和meta
神楽光VS大バナナ的revue曲名为《re:create》,即再生产。这一次的revue就是在解释再生产何以可能。第二幕中,东京塔倒悬落入水中,掀起的海涛浇灭伦敦大火,长颈鹿看到这一幕说道:きらめきの再生産。东京塔很显然意象着光恋的約束和運命,而在这个第二幕的转折,便是指出:是二人的約束和運命,将神楽光也提升到了meta的更高层面。神楽光不再仅仅纠结于舞台这个层面,而之前她在伦敦之时陷入迷茫(“我竟然把和华恋的約束称为那个?!”)。也是在第二幕中,神楽光在全剧中首次回应了約束と運命(唱词:“合いたかったよ、君にずっともう一度”)。因此神楽光在meta的层面进行了再生产(繋ぐ星の絆、奇跡起こせる。对于revue来说,再生产确实是超越本层次之“理”的奇迹。),本来因为燃尽而变小的匕首重新绽开。
贴贴,即为再生产(bushi
从下仰望的东京塔(光恋的約束),是两个position zero拼合在一起,打破了原本之“理”:position zero只有一个
大バナナ的无限递归终于得以终结。如果限于一个层次(意向性)的运作,终将产生无限递归的悖论(paradox)。正如同用一本字典去解释一个字,终将落入明希豪森陷阱。经过多次轮回的大バナナ,本身就是meta的存在。一是轮回本身就触及meta,二是更重要的一点:她从来不执着于剧演的内容(存在者),甚至最讨厌这个最终离别的悲剧。她从来执着的就是在meta层次,制造这个舞台,使这个舞台存在,即“存在”这个事件之本身。她看到大家的努力过程就已经感觉极其眩しい了。存在本身是一个时间性的事件,所以大バナナ迎来的是无限的再演。
本来就处于meta层次的蕉哥哥,吐槽剧本和作者的剧中人,进行了浪漫主义的反讽(romantic irony),该行为在戏剧理论上本来就具有形而上meta的意味。
star light剧本的内容则完全对应了光恋的现实关系,并进行了预言。所谓“遥远未来的故事”,倒不如称之为预言和现实。从纸面上的剧目提升到现实,也是一种层次提升。
不是曾经的故事,而是未来的故事。
被拉到极远的舞台,和望向屏幕前的我们的长颈鹿。这仿佛要把我们拉出连续的观影体验。这是一个提醒:我们也是观察者。递归又进行了一次,打破了第四面墙,强调对于存在的观察。新剧场版中光恋相遇之时也设计了这样的桥段。
舞台具有多层次含义。運命の舞台这个词反复出现过。在轮回即将崩溃前,长颈鹿对蕉哥哥说过:“无法预测的命运的舞台”,之后下一个分镜就是神楽光将匕首扎在position zero之上。在人生中,人总是要长大,而蕉哥哥在《私たちの居る理由》之中喊的却是:変わりたくない、時間よ止まれ、大人にならないで。终幕里神楽光背负摘星之罪,并宣称这是自己的運命の舞台。显然这是一个比喻。運命の舞台自然就是人生啦,包涵了光恋的約束和運命。对于revue来说,運命の舞台作为meta,当然可以无限地再生产。因为人和世界的可能性是无限的!长颈鹿所谓運命の舞台永不结束、无法预测的。最后,在運命の舞台之上,上演的剧目被标记为encore,也意味着它脱离了原本的剧目和舞台,属于另一层次。
新剧场版反复出现的两句话似乎也有这样的意味: 列車は必ず次の駅へ。私たちはもう舞台の上で。这两句话是矛盾的。所以,后者舞台,显然是前者舞台的舞台,即meta的元舞台。
使用物理学圣剑突入元舞台(“那个”舞台)的华恋
关于本次的小舞台即争夺top star的revue,可以被看做是对如下一个现实的隐射:艺校和艺术圈中头部位置的竞争。毕竟这确实是一个头部通吃的行业,带明星赚得盆满钵满。在演出中的分工,也体现出极端的主配角之分,主角必须对配角进行剥夺。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其实也是一个以此为主题的revue,结构设计和少歌很像(怪起来了)。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中学时我也长期参加过演出团队。在团队氛围之中,主唱和top star是陈学冬。(那时他也是中学生。题外话:我是不知道他一个专业唱歌班科出身的,怎么现在变成了这样子。。)他就是舞台上绝对的中心,position zero,而我们必定是辅助的配角。在这一层面上也可以提现出光恋的特殊,华恋对这一层面的top star完全没有兴趣,成天摆烂,连audition都没能入选。她和后来的光所追求的二人の星,自然是不同于top star的另一种层面的存在了。(是贴贴(确信)
剥夺闪耀的星罪如何被宽恕?两人相互剥夺和被剥夺一切。(民政局都给你俩搬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