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星座》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描述星座与舞蹈的奇妙结合,作者展示了舞蹈对人们的情感和身心的影响。文章中提到了不同星座在舞蹈中展现出的个性特点,以及舞蹈对于释放情感和表达自我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舞蹈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于人类心灵的滋养作用。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一)
本书一共讲了十三个奇妙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学舞蹈的人,卖舞蹈用品的公司职员,舞蹈老师等,虽说每个故事里的人物多少和舞蹈有关联,但是每个故事本身和舞蹈并无关系,而奇妙的地方就是,当你阅读的时候,完全猜不到故事发展的走向,我甚至无法说本书的情节总是在反转,因为我根本想象不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因为差点被自行车撞到而回忆起小时候和矮脚鸡的故事;坐电车遇到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的作者;在路上偶然“捡到”老公和女儿;突然消失的前同事原来是一家批发店老板的儿子;在咖啡室遇到奇怪的收集人格的骗子;坐出租车却要被司机带去寻死结果只是一个游戏;关系疏离的一家人全靠姐姐来协调;被困在时间里但最终走出漂流的老板娘…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巡逻中和塞尔玛路易丝。
“我希望我活过的证据是这样的——虽然没有认真面对人生,但也顺其自然地活过来了。再说得明白点,我总希望待在自己的人生之外。我希望躺着,一边抠鼻孔,一边看着自己空荡荡的人生。我希望在长空中展开翅膀,远走高飞…”本桥先生和朝日司机一样有着逃离生活的欲望。不管生活多么一帆风顺,总会有某个时刻,希望自己能把一切细碎抛在一边,尤甚是对生活不顺的人来说,这种念头会更强烈。本桥先生希望自己做人生的看客,一切顺其自然,这种不强求的状态貌似有点摆烂,但是又透着一种豁达。而朝日司机的赴死游戏则是一次大胆的逃亡试验。“我”作为偶然被卷入逃亡游戏的乘客,看到了人生中最最美丽的夕阳,真的是因为那天的夕阳特别美丽么?并不是,是因为“我”以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眺望夕阳,所以才会用心去感受夕阳的美。我想从这一刻开始,当“我”一如既往地在下班路上看到夕阳,“我”将会感谢这些出现在稀松平常的生活里容易被人忽略的美好事物,是他们让你的脚步短暂地停留,暂时忘记今天的烦恼。
我也想做人生的旅客。当我停留的时候,看得到快乐,也看得到痛苦,但是却不用像亲历者那样陷入某种情绪。我想要体验,但是又不想太深刻,然而这不现实。既然无法以旅客的身份活着,那只能以旅客的角度去对待生活了。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人生也是,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度过的话,快乐会放大,而痛苦会缩小,这么一想,生活似乎没有那么糟糕了。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二)
生活如此这般沉重,如果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翩翩起舞就好了,我们都知道这很难,但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有些时候有一些想象。在青山七惠的这本书中,每个故事或多或少都和跳舞有所关联,有些是主人公就是推销跳舞用具的人,有些人也有着跳舞的经历。或许我们也能够像夜空中的星座一样,珊卓这摇摆,暂时忘却那些烦恼。
说起来,虽然跳舞的样子总是很轻盈很愉快,但是学过跳舞的人都知道,在最初学习的过程永远都是充满艰辛和苦难的,那些时候的心情,就和书中描写的差点被撞进泥潭之中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个时候文中的我想到的就是,小时候最害怕的矮脚鸡,即便那个时候自己最亲近的奶奶就在自己的身旁,也依旧忍不住内心的那些不安和恐惧。
矮脚鸡原本只是鸡的一种,却因为它们长城成群结队,并且发出恐怖的叫声,我就连它们的蛋也一起讨厌了起来。每次看到奶奶在它们的群体之中,为了捡起几个蛋就要承受可能被绊倒或是啄到的风险,年幼的我总是感到害怕。可是在老人去世之后,那些矮脚鸡仿佛也有着感应,它们在很久之后才再次下蛋,那么久的一段时间里,它们仿佛和我一起怀念着已经离去的人。
而在《恋爱虫》中,四处飞翔的莱切尔仿佛没有脚的鸟,她四处寻找着属于土自己的自由。她好像是需要恋爱的,她对每一个陷入她怀中的人都这样说,可是最终她又会离他们而去。她总是将爱与不爱挂在嘴上,仿佛自己是在不断追逐爱情的飞鸟,可是她真正向往的只有无尽的自由吧。
莱切尔让每一个爱着自己的人都相信,“她能够爱的只有自己和我”,说实话,这样的人我并不会觉得他悲哀,因为能够深陷在爱情的漩涡中也是一种能力。有多少人已经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它们假装自己能够看透所有的谎言,它们不轻易相信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受伤。可是这样绝对地包裹自己,最终也只会让自己失去被爱的可能。
如果我也能逃离现在的生活,那该有多好啊,就如同莱切尔一样,去到地球的另外一边,不受任何的束缚。可是生活的无奈就在于,拥有无尽想像的我们,最终都只能拘泥于小小的格子间里,无奈地通过屏幕去观察整个世界。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三)
文/舒念
不读这本《跳舞的星座》,你一定想象不到,青山七惠原来还会写这样的故事啊!和成名作《一个人的好天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乍一读起来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读得多了却能感受到同样的内核,作者是在用不同的故事讲述同样的日本社会的困扰,在高压的社会节奏中,人们疲惫而魔性的状态。
《跳舞的星座》里有13个小短篇,分开来看的话,好像每个故事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这些故事都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第一人称的人物都没有名字和性别,他/她们只是在描述自己的见闻,我们也随着他/她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然而读完了几篇故事之后,又能突然发现这些故事里的细节都是能够呼应起来的,就像是“木香蔷薇”、“舞蹈用品“,还有里面的推销员和舞蹈老师、公司职员。这样一想这个故事不就是在讲述一个有关联的小范围内,每个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线吗?
就像我们会好奇周围的人的生活,公司的同事,经常上门的推销员,遥远的公司仓库的管理员等等,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却不清楚他/她的生活,可能平凡平庸像我们一样,也可能充满传奇或是梦想,让人意料不到,毕竟连外星人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可能,这到底是作者的想象,还是我们未能了解的他者的生活呢?
即使是创作奇幻小说,青山七惠也保留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她故事里的人物,总会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仿佛是喧嚣的社会中被刮起的尘埃掩埋的人,他们面如土灰,沉默安静,但偶尔也会伸手抹一抹自己脸上的灰尘,露出一点属于人的精神气出来。
所以在社会人沉闷的一天中,总是会有一些奇葩的事情的发生,而在忙碌晕眩之中,究竟是真的发生过这些意象不到的事,还是这些都是自己的想象,我们甚至不能确定,或许那些我们以为自己了解的事情仅仅只是自我的脑补呢?
究竟有没有“突然消失的同事”、“如春风拂面的美女同事”或是“提取人格进行贩卖的商人”?这会不会仅仅是自己在工作日头脑发胀的想象?这样想着,自己也会感受到那种无奈的疲惫,自由啊如此珍贵,但我们最擅长的不就是把事情搞砸吗?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四)
“在这泥船似的世上,假如你想正经地生活,心情是会变坏的。”
腰封上的推荐语,似乎可以很好地概括这本短篇小说集——我们需要一个无厘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心情会是不一样的。
青山七惠的新作《跳舞的星座》,由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作品组成。13篇短短的作品,我很乐于称之为“十三不靠”。乍一看,作者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好像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考生,遇上作文卷子的状态——字数写够就是王道,中心思想之类的东西还是交给阅卷老师去琢磨吧。
然而,身处职场的我们,难道工作的日常真的有中心思想吗?每天都要遇到不同的棘手问题,说不定从哪里横着插进来一件事就可以毁掉一天的好心情,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和压力的来源,还有工作场合里不得不面对但又完全不想面对的社交圈……即便入职时再有抱负和理想,即便性格多么积极向上,一段时间后,棱角总有磨平的痕迹,光芒总有黯淡的时刻,在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在闲暇之余求助于玄学,将早已千疮百孔的心灵暂时托管在有限的幻想之中。
于是,我们幻想着矮脚鸡能在奶奶过世后还能养在我们的家中,幻想着小雪的歌声能够持续地飘荡在空中,幻想着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报纸的时代真的会到来,幻想着外星人的确将地球的未来托付给自己……幻想终究就结束的时刻,到了那时候,新的一天开始,我们又会转身投入地铁站的人潮之中,重新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为生计奔波,为未来苦恼。但是,至少我们在幻想中取得了快乐,这种短暂的快乐是生活的调剂品,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必要的。
这部短篇小说集想要告诉我们的,其实只有这些,但想要完全吃透这些内容,需要阅历和经验。只是书中有俯拾皆是的日式元素(比如轻幽默,虽然没有几条能打动我),距离我们还是有些距离,我们只能通过普遍存在于东亚文化中的加班文化等,去理解作者在书中埋着的一个个梗。另外,作为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标签,细腻和温柔还是不经意间出现在一个个魔性的故事当中。
总而言之,这不是青山七惠最好的作品,但你给这本书所打的分数,取决于你的期望值和理解力。台风席卷一般的想象力,配以平和的讲述和奇特的滑稽,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最深印象。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五)
我在地铁上的通勤时候看完了这本书,刚好在2.14那天翻开《恋爱虫》这片故事,于是在情人节看了一篇分手的故事,有点奇妙的巧合。 上一次看青山七惠的书还是《风》,回看那时的笔记,发现那本书里有不会跳舞的优子。这本书故事篇篇故事带着跳舞的元素,却没有一篇同名的故事。 虽然只是通勤路上看一两个故事,却也后知后觉发现其中的故事总是有所关联。上一篇有急着去见客户的“我”,下一篇有客户提前走了的“我”;上一篇有去仓库提货的“我”,下一篇有去舞蹈教室送衣服的“我”;上一篇听完家庭成员讲述的“我”急着去赶一场聚会,下一篇就是参加聚会迟到的“我”。所以说它是短篇小说集也好,也像是一个人成长阶段上发生的不同事情,也可以是平行时空中的“我”身上的不同故事吧。 我总是很容易陷进作者所描绘的故事里,所以当“我”上出租车之后发现司机是要带“我”的时候,不由得心惊,甚至会联想到自己身上,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我该怎么做呢?是报警吗,还是立马告诉家里人呢?就连最后司机的儿子出现,却又给了“我”良子小姐的身份。我整个人都呆了,还可以这样哈? 司机告诉“我”,他真的想逃离这样的人生。我有的时候也会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当我的生活局限在一片固定之处。这样的固定并非是地点地固定,而是生活地内容相对固化,生活圈子相对简单,相对几点一线地生活,同时又没有适当地放开自己去接触这世界地万物或新的东西,久了,整个人的思维好像是会出现僵化一样,感觉自己更容易聚焦眼前的事情,所有可能以前觉得是小事的事情都可以轻易扰乱我的情绪。 而自己往往是很难发现这样的状态,只是偶然地会萌生起不快乐的想法。好像是想出去玩,好像是想翻开一本书,但总是提不起兴趣。总感觉是自己累了,但细论工作也不至于那么劳累。无论如何,这样的状态总是会出现。 所以有时也想逃离,只是想法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打断中沉下去。或许是内心不够奇幻大胆吧,总想着稳定、少变动。 所以看见这篇小说里的人,觉得好玩又羡慕也是很稀松平常的感受了,不然所有的故事都换了方向。 居然有这么大胆的司机敢去拉随便一个客人陷入他的死亡之旅。如果是我呢,首先我可能只会打滴滴,因为有第三平台监督,上车我就已经把车牌号发出去了。如果司机说要带我,我可能早就报警了把。 居然有人去收取许多人的人格,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大型的人格储存器!问到我身上,可能已经当作诈骗被我拒绝了。但人格的叠加确实也很好玩,总是听说什么讨好型人格,也好奇这么多人真的只有那些人格吗,一个人身上只会有一种人格吗,多种人格混在一起的收集者,还有自己的人格吗。 居然会有作者在地铁上向读者充满感情地倾诉自己的故事。我可能有点想象不来,因为没有看到过作者本人,更没有与作者交流过,更不用说在日常的场景下看着书刚好被作者搭话。作为一个跟陌生人讲话都要打腹稿,遇事紧张就会脸红的人来说,想象这个场景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也会好奇,被所有家人倾诉心事被拜托做事的姐姐,会找谁倾诉呢,会让妈妈去试探爸爸吗。也在疑惑,”我“究竟是扮成了那对父女的家人,还真的是家人呢。老板娘的时间怎么就那么神奇,居然可以在重要的时刻睡过头,也居然有一套规律去调整。 也正因为难以想象出这样的细节,所以轻易相信作者的话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于是脑海中,这些事情就有可能是真的,即使心里知道这是一本奇幻小说集,但不正是因为它奇幻才不同寻常吗。也就是这样,拥有贫瘠想象力的我不就这样接住了天马行空的文字吗。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六)
青山七惠这个作家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很温柔的人,起码她当年那本《一个人的好天气》曾经深深地治愈了我。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一定有些时刻会被温柔的治愈。而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她变了个调调,就像一个不羁的吉普赛女郎一样,肆意地跳舞。
书的腰封上是这样说的,“在这泥船似的世上,假如你想正经地生活,心情是会变坏的。”确实是这样啊,如果认真地对待很多事情,心里会堵死。那么多的意外、那么多奇葩的人和事、那么多的糟心的事,事事认真,不出四十岁就能因为抑郁焦虑去医院走一遭了。
于是就有了放飞自我的青山七惠。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念头就是,讲的什么东西?就是这种你明明知道她在说什么,但又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的感觉。可能尝试去理解她的我也是太过于认真了。
书中有十三个小故事,气质都非常一致,有些抽风的美感。其中《你的人格》那篇中讲了一个女孩在咖啡馆里偶遇了一个人格供货公司的销售,读者肯定以为销售要开始巧舌如簧地让女孩买人格,但女孩说觉得自己的人格凑合还能用,不买。这看上去都还挺正常的吧,毕竟大多数人的人格都勉强能用。但那销售不是一般的销售,他是个要推进剧情的销售,于是他说,那可以让我采集一下你的人格吗?你的人格是罕见的不需要增强的自我完满型人格。
女孩还没同意,他就擅自开始采集程序。问了一大堆水果蔬菜到底能不能削皮吃的问题,就把女孩催眠了,然后突然用仪器在女孩的耳朵里取了一些人格出来。如果在我们这里,他可能都不用催眠,直接开一间采耳馆就能拿到一大批人格样本了。但他毕竟是个厉害的销售,取完人格的时候,一份寄给公司,一份自己用了,他又自我完善了一些。最后,他说这不是无偿服务,请你填好表格,寄到名片上的地址给我。结果,好家伙,名片上的地址是“永远与您同在”。就问你气不气。
然后,故事就结束了。相信大多数人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很奇特的气质,有点像那个爽一样的气质,反正我不太懂,但我大为震惊。
跳舞的星座读后感(七)
青山七惠的《跳舞的星座》在豆瓣上的分数出来了,中规中矩的成绩反映了国内读者对这本短篇集的感受。翻阅第一遍时,但凡少了些许耐心都不一定能读完这本书,有人也坦言读了前面就弃了。可是,当你尝试继续往下读,到这本书中后部分时,就不难发现这本书的趣味,甚至还会想要再读第二遍,要去捋清书中短篇故事的真正内涵。
这本不厚的书,总共收录了十三篇短篇小说,主角基本上都是女性,内容上都带有一定悬疑奇幻色彩,文字风格略为散漫,这也是读者们摸不清青山想要在这些小说里表达什么意思的原因所在。芥川奖获得者似乎都会有一个共通点,即总有一两部作品让读者读了后摸不着头脑,可以说她们是新锐作家,也可以说是让读者陪着她们一起在文学世界里探索,看看谁能找出一条新奇又有光明的通幽曲径——只是,作者与编辑,都对读者们的耐心抱有多大的希望或期望?
首先要说,既然是短篇小说集,《跳舞的星座》只是这本书的名字,书中并没有这一短篇。书的开篇是《矮脚鸡》,这是一篇情感细腻的小故事。矮脚鸡于“我”有着某种负面的童年记忆,这导致“我”很容易将自身出糗的经历与这段记忆自动捆绑在一起。矮脚鸡更像是带有被遗弃与被关怀的双重矛盾的象征性符号,“我”厌恶矮脚鸡正如“我”认为妈妈厌恶“我”,但奶奶喜欢养矮脚鸡如同关怀着“我”,矮脚鸡不断生蛋成了考验大家的耐心的事(正如作者考验读者的耐心一样),奶奶唯一对“我”产生了失望感或者说失去耐心的一刻,大概就是“我”不愿意帮助分身不暇的她去捡矮脚鸡生的蛋的那个时候。三代女性如何看待或者处理相互之间的血缘亲情,正是围绕矮脚鸡展开。
说到母女亲情的淡漠,《家人》或许可以作为《矮脚鸡》的一个奇幻联系,而姐姐与弟弟们、与母亲的互动,又可以把《姐姐,加油》当作另一个侧面,这样的串联,就会让这部短篇小说集变得有趣起来。《家人》让人有种看了文本版的《间谍过家家》的感觉,只是,青山的这个故事更严肃更无情了些。“我们三人一起生活的时间,碰巧无法在现实中实现”道出整个故事的核心,关系其实是虚构的,感情其实是伪造的,至于其中多少真假,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哦,对了,《家人》中提到让身为妈妈的“我”要严守时间,这又能跟《老板娘的漂流时代》串联在一起。因为后者消耗着现场的下属们的时间与精力,听她讲述关于她的时间漂流的经历。
《姐姐,加油》有趣的地方在于,青山在故事里设置了一个连环扣,症结似乎在妈妈这儿,但众人都盼望着“我”这位姐姐去当解开一切谜底的那一把钥匙,这种错配感与被笼罩的窒息感通过“我”焦虑的碎碎念透露给读者,不过,“我”更倾向于用暂时的逃避来解决家人抛给“我”的一切难题。
其实,从《家人》开始,这些短篇小说暗暗地有着某种联系。要发现这其中的联系,还需读者善于在文中找到细节。例如《家人》的关键词是文末的“公文包”,转眼间,“我”就来到仓库与一位老奶奶互动。在《巡逻中》里,关键词就是大家在寻找的“红色斗牛士晚礼服和卡门式长裙”,因为“我”与老奶奶竭力在仓库中寻找的这两件物品,是《妖精》里的男女主角阿雅老师与乔治老师要穿的舞蹈服装。不得不说,《你的人格》被放置在两部短篇中让三个故事有了割裂感,如果放在前面或者后面或许更好。向来要好的阿雅老师与乔治老师突然起了冲突,有意思的是,站在阿雅老师这边的女生与站在乔治老师这边的男生反应激烈,与其说是两位老师之间关系出了问题,不如说男生女生两个群体借助这次矛盾宣泄了对异性的情绪与偏见。当“我”快要见证两位老师和好时,手里的公文包起了时光机器般的作用,“我”迅速进入了下一部短篇《塞尔玛和路易丝》,一个试图通过在的士中玩角色扮演来逃离现实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过程颇为惊险,但“我”最终还是平安下车,而这个故事可以连接《姐姐,加油》,也可以连接《老板娘的漂流时代》,毕竟,开头都可以作为“我”逃脱了的士的后续。
正如上述,青山这部短篇集都在女性上着墨,但这并非代表她要宣扬某种女性主义。在某次采访中,她坦诚自己不是特别界限分明的女性主义者,她也没打算要在自己作品中提出什么口号或主张,上野千鹤子在这方面给了她启示,所以她正在这条路上努力着。如此,就能理解她的文笔为何发散性强,试图奇幻是一方面,但想在女性主义道路上做一些突破性实验也是一方面。在这些故事中,身为女性的“我”所见所历都是非寻常人事,而“我”并不像读者们所期待的那样,像个“大女主”。很多时候,更像真实的日本女性——隐忍、服从、妥协、逃避。这不能说这些词汇是贬义的,而是我们应该正视日常女性面对现实生活时难免做出的反应。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大女主,又怎会有那么多大女主题材的影视剧风靡一时呢?腰封上那句话道出真谛——
“在这泥船似的世上,假如你想正经地生活,心情是会变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