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时间不是挤出来的,而是需要好好安排。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忙碌,而是要学会掌控时间,合理规划任务,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松,保持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面对繁忙的生活。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一)
看到豆瓣高达7.7的评分,惊讶的回去又把书翻了翻,没错,是同一本书。
在看本书之前,我从没想到会有这样一本书:200多页的小册子,参考文献就占了1/3,剩下100多页的正文里还塞满了无数个“注”。我到底是在看一本时间管理的工具书还是心理学论文集?就算是一本长篇论著也少见这么长的参考文献吧?尤其考虑到正文的篇幅。
说回正文,没什么好说的了,时间管理的书那么多,一堆已经讨论烂了的内容拼凑起来的东西能有什么好说的?哪怕加了无数个“注”字也一样。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二)
“快乐不是这本书的主题, 而是这本书的产物。”
❓ 请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时间够用吗?”
⏰ 时间?我好像不缺时间啊。
-是,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挣钱的时间。
-但,我也没有时间,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
- 为什么我们习惯了围绕了“金钱”去思考?
- 为什么我们无法以“时间”或“幸福指数”作为出发点?
- 为什么我们在选择时总是要考虑收益,而不能只是为了“我想”?
✨ 我们对金钱的痴迷是深深根植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
✨ 长久以来, 人类的成功一直是依赖于我们获取和使用商品和金钱的能力。
.
✨ 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忙碌等于能力, 休闲等于偷懒”的现象怪圈。
✨ 所以我们丝毫不敢停下脚步,生怕落后于他人。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三)
看到这本书原以为跟普通心灵鸡汤差不多,无非是老生常谈,疫情在家实在无聊,便打开了这本书看看能有多无趣,可能期待值低,没想到反而被惊艳了(个人感觉,不喜勿喷)。
让我产生共鸣的是书中的一个选择:是选择公司附近昂贵的公寓,还是选择郊区便宜的房子?作为毕业生,这确实是我的考虑之一。其实在实习期间就领略过通勤时间长的威力。第一段实习在本校的另一个校区,每天校车来回,单趟行程1h,反正大巴车躺着睡一觉就到了,还不错。哦之前还有过一段见习,住同学家里,每天与同学一起上下班,一开始采用的是单车+公交的方案,暑假期间蹬共享单车十分钟能出一身汗,加上早高峰公交车内那气味属实难顶,40min的公交车像在污水车里泡了一天,窒息且烦闷,后来选择两人打车过去,世界清净了!!!第二段实习距学校很近,坐地铁30min,连带着出门走到单位门口,不过40min,幸福感大大提升,每天早上还来得及买一杯楼下的瑞幸,日子很舒服。最近的这段实习,离学校很远,单程通勤2h!刚开始满腔热血,觉得两个小时而已,打几把王者就已经过去了,可是真正上班才发现,累了一天只想赶紧找张床瘫着,两个小时的地铁+公交行程真的让我筋疲力尽,踏着早高峰前行,挤着晚高峰回学校的日子,也是过了两个多月,每次回到学校都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疲惫感。所以,看到书中的这句话脑子立刻选择离得近的!必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我曾经设想过如果我的实习工作通勤时间只有半小时,那么我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分配的时间变多,幸福感自然提升,所以我想这本书告诉我的并不是如何管理时间,而是如何管理幸福。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四)
成为翻译的十年来,我以或全职或兼职的姿态和强度完成了40多本书的翻译工作(其中有一些尚在出版流程之中)。其间,对于这种能够边旅行边创作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向我表达过歆羨,殊不知,在这表明光鲜的所谓”自由“之后,需要强大的”自律“支持。
刚开始翻译时,我不得要领,接到一本书就会把全副精力投入其中,偶尔会在一个句子或单词上踟蹰许久,打磨出来的书籍虽然有质量,但对于一位想要长期从事翻译事业、且尚有其他方面工作需求的译者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于是,从小喜欢制定计划的我,便开始通过实践和试错找出了一套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仍有时间享受生活、旅行、甚至兼顾其他工作项目的经验。这套经验当然不能算完美,但的确为我”见缝插针“地节约下大量的时间。
一本书的字数和截稿时间是确定的,这就让我从刚接触翻译工作时便形成了将时间量化的习惯。无论是按照时薪还是可完成的工作量作为衡量单位,将时间用一个具象的丈量工具表达出来,都能很有效地帮助我们把控时间。而这,也是本书作者阿什莉•惠兰斯提供的诸多技巧之一。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比如“把时间摆在金钱之上”、“充分利用带薪假期”、“把时间花在细品美食上,而不是为了点餐而犹豫不决”等等。相比于某一条有效的建议,这本书最具突破性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它颠覆了我们看待时间的视角。
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不再将时间看作用之不竭的免费资源,而是以珍惜金钱的小心谨慎来量化时间,减少在无形和无意之间白白糜费的时间资源。
因为,时间,是你能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五)
可以当做一次梳理,也仅此而已,建议阅读 时间2小时内。
我们为何是时间的穷人: 随着科技进步其实闲暇时间变多,但还是感到时间匮乏,主要是现代生活注意力分散,需要做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时间陷阱”。
时间陷阱1:科技(短信等社交媒体消息打扰,餐厅海量的评论花了更多时间做选择);我 - 上班时间工作效率低,被打断和被打扰。下班浪费了很多刷评论的时间,回家后启动正事很慢,会先刷游戏和手机。 改进:上班把动作分解好,无脑刷简历,写to do list。刷之前先看一眼时间,放个番茄钟。
时间陷阱2:金钱至上(错误地认为带来幸福的是金钱)我 -
时间陷阱3:对时间价值的低估(为小钱浪费时间,如为了省油费去更远地方加油等)我 -
时间陷阱4:把忙碌当作常态(经济不稳定,工作主义-在工作中寻找价值)我 -
时间陷阱5:对无所事事的厌恶 我 -
时间陷阱6:“好的……糟糕!”效应(对稍微有些距离的时间应承太多TODO)我 -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默认设置:默认点靠近金钱为重还是时间为重。
第二步:记录你的时间
第三步:发掘时间:转化不能带来愉悦的时间. 我 - 不喜欢做的事情,家务可以接受机器人扫拖+洗碗,烹饪可以接受半成品。
第四步:购买时间(分段思考剔除压力大的工作外包,减少购物比对时间)
第五步:重新定义时间(要认识到时间的财富价值) 我 - 运动时间, 重新定义为散步加听书。
衡量时间的价值:相较于损失少量的时间,我们对于损失少量的金钱更敏感
如按月薪21000元的人来看,每日平均价值700元,24小时中除去睡觉洗漱等杂事留有12个有效时间,则每小时约为58元。如果能用58元购买到一小时,就是划算的买卖。
策略一:认清你的原因(如打游戏是转移焦虑,或者获得短暂而快速的成就感,再比对自己的计划,是否继续或者是再持续多久。) 策略二:留出或安排空闲时间:给时间留白,以便能享受富裕时间的活动如闲聊等。 策略三:熟悉自己的日程计划思维方式,时间安排(周日安排好一周的计划,下个周日再回顾)or事件安排(同样周日提前安排好接下来一周要做的事情,如果没能坚持,写下原因)。
策略四:明确意图 策略五:实施奖惩(可以提前安排时设置做到了就奖励自己XX事情,要是能让自己听到也觉得兴奋起来的健康事情) 策略六:设定默认模式(默认一些不需要立即处理的事都设定为请勿打扰)
策略七:识别并对抗纯粹紧急效应(紧急vs重要,留出主动时间,专门安排计划) 策略八:悠然享受闲暇时光(莫纠结)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六)
曾经读过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由于时间已久,我已记不清书里到底说了什么,只大概记得,我们应该要把时间当做朋友,至少不应该是敌人。
跟李笑来不一样的是,美国的阿什莉·惠兰斯在这本《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中,则告诉我们,应当像理财一样管理时间,这样我们每天就能多出两个小时。
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这样的话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作者却实实在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时间就是金钱”!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我们之所以是“时间的穷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周围有太多时间陷阱。
时间陷阱1:不断处于与科技工具联通的状态。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是时间碎片和休闲的破灭。
时间陷阱2:金钱至上。我们对于工作和赚钱的痴迷,导致我们陷入了财富悖论和追逐金钱的隐患。
时间陷阱3:对时间价值的低估。由于整个社会对于金钱的迷恋,导致了许多人在通过牺牲时间财富的方法去保护自己的金钱。这种“最低成本”文化对时间价值的误解,导致时间价值被远远低估。
时间陷阱4:把忙碌当常态。越来越多的人从工作中找寻意义,而不是从朋友、家人或爱好中。而且愈演愈烈的经济不稳定,推动了工作主义的盛行。
时间陷阱5:对无所事事的厌恶。无所事事会让绝大多数人狂躁不安。
时间陷阱6:“好的……糟糕!”效应。轻易包揽任务,导致我们无法履行承诺。、
这六种常见的时间陷阱,使我们需要规避的,我们的目标应是辨别和记录那些自己最常陷入的时间陷阱。
书中也给予了我们如何安排时间的八大策略,分别是:
1. 认清你(浪费时间)的原因
2. 留出(或安排)空闲时间
3. 熟悉自己的日程计划思维方式
4. 明确意图
5. 实施奖罚
6. 设定默认模式
7. 识别并对抗纯粹紧急效应
8. 悠然享受闲暇时光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中找到如何精确把握时间的内容,那我想这本书可能无法帮到你,但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幸福不是这本书的主题,而是这本书的产物。同时,你也会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工作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完全的满足,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让自己快乐才是我们活着的终极奥义。愿我们都能发现时间所带给我们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时间不是挤出来的,是安排出来的》读后感(七)
是坚持上班,还是出去度假?是努力加班赚钱,还是多花时间陪孩子?是选择公司附近昂贵的公寓,还是选择郊区便宜的房子?这些问题,其实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时间和金钱之间做取舍。有80%的成年人感觉自己无法同时兼顾时间和金钱,总感觉想做的事太多,而时间又太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感觉呢?
作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时间匮乏”。她认为,人们很容易在时间上作出不恰当的选择,总是更重视金钱的价值而忽略时间的价值。这一举动会加重时间匮乏的感觉。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时间陷阱”,并提出了让时间变得更充裕的策略。通过重新审视时间和金钱的关系,改变日常生活中微小的行为习惯,让时间变得更充裕,生活变得更幸福。
01、如何避免时间陷阱
作者认为,了解自己对时间和金钱的看法,将有助于我们将时间变得更充裕。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泰勒还是摩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时间的看法,我们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是比起金钱,更加重视时间。泰勒愿意为争取更多的时间而牺牲金钱。比如说,泰勒更愿意减少工作时长、少挣些钱,而不愿为多挣些钱而增加工作时长。
第二种比起时间,更加重视金钱。摩根愿意为赚取更多的金钱而牺牲时间。比如说,摩根更愿意增加工作时长、多挣些钱,而不愿为争取更多时间而减少工作时长。
作者说,这两种状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你如何对时间进行取舍呢?研究表明,那些更加重视时间而非金钱的人,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益处。
作者研究发现,感觉时间富裕的人更有可能做义工,与本地政客交流互动,并为其子女的学校帮忙出力。另外,感觉时间富裕的人也更有可能抽时间进行垃圾回收和堆肥以及购买节能家用电器,从而为环保出力。即便只是提醒自己注意时间的亲社会性,也能帮助我们在时间上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所以,作者说,拥有更快乐的时光,秘诀其实很简单:把时间置于金钱之前——一步一步慢慢来。但是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我们往往会陷入时间的陷阱,总是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作者在书中提出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时间陷阱,让我们总是处于时间匮乏的状态,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些时间陷阱,才能在生活中把它们找出来,然后获得幸福感。那么是什么样的时间陷阱呢?我们又该如何改变呢?
1、常见的时间陷阱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6种常见的时间陷阱,包括:科技、金钱至上、对时间价值的低估、把忙碌当作常态、对无所事事的厌恶以及“好的....糟糕“效应。我为大家介绍其中3种。
第一种,科技。也就是我们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让我们的变得碎片化,让我们的休闲变得破灭。我们使用手机科技,本是为了自主把握工作时长,但讽刺的是,到头来,我们却落得终日工作不休。
我们曾经享受的大块闲暇时间,现在却不停地被我们的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打断。这些电子设备不对对我们造成干扰,将工作和娱乐时间分割为碎片,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压力。
第二种,沉迷于工作和赚钱。我们错误地认为,能够带来更多幸福的是金钱而非时间,如果现在工作赚钱,那么就会在未来拥有更多的时间放松享受。而实际上,赚钱只会使得追求财富的欲望愈演愈烈。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金钱难买幸福。”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情况也的确如此。研究表明,金钱能够抵御悲伤,但却买不来快乐。一旦赚来的钱足够支付账单、为未来存些钱并在周末稍微休闲娱乐一下,那么赚更多的钱对于我们的快乐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当我们富有起来的时候,便开始将自己的生活与比我们更加富有的人做比较。我们追逐着一个永远无法企及的理想,因为随着财富的增加,我们也会越发感觉别人比我们过得更好,我们甚至也会认为自己需要比别人过得好,而且也一定能比别人过得好。
第三种,把忙碌当作常态。我们倾向于在工作中寻找意义,也倾向于利用工作的繁忙来塑造自己的身份和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发掘时间和购买时间呢?
2、积累时间财富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3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时间财富。分别是:发掘时间、购买时间和重新定义时间。
首先,发掘时间。将最消极和无益的费时活动从你的生活中剔除,或是在这些活动中加入更让人享受的内容,以便使之变得更加积极和有效。
因为束缚于不喜欢也无计可施的任务之中,这是导致时间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时间财富,最简单也最明显的道路,就是有意地选择在给你带来快乐的事项上多花些时间,而在给你造成痛苦的事项上少花些时间。
其次,购买时间。重新分配花在购买、对提升幸福感无甚帮助的可支配收入,转而把这些钱花在对节省时间有益的领域。
最后,重新定义时间。以更加积极的方式重新定义通勤或工作,比如将你的通勤视为“小憩时间”。将你不喜欢但又非做不可的事项记录下来,试着思考用何种方法面对才能赋予这些时间一些价值,并将这些方法记录在下表之中。比如,你可以将工作中较为耗费体力的部分重新定义为一种日常锻炼。
所以,获得时间财富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是认识到时间财富的价值。花些时间来认识时间的宝贵,这能够改变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并激励我们从最为枯燥的活动中汲取更多的快乐。
02、如何将时间财富付诸实践
解决时间匮乏的方法很简单,但具体的执行就两说了。就像减肥一样,了解方法相对简单,具体实施则要困难得多,而每天都坚持履行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呢?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介绍了几个方法。
1、认清原因
发现自己正在浪费零碎的空闲时间时,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真的乐在其中,还是在拖延做其他事?如果你对这种具体原因问题的答案是:“我只是在打发时间”,“其实也没有什么理由”,或是最危险的“我不知道”,那就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把这项活动写下来,添加到活动精减清单中。
作者说,如果你每次都选择做同样的事,那么时间富裕型选择的效果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在为时间富裕型活动做规划时,请在每天和每周的生活中添加多样性。
2、明确意图
所谓意图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比如阅读一本书。但是如果一旦与耗损时间的每日例行事务联系在一起,意图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3、争取更多时间
许多请求的截止日期不是雷打不动的。如果你觉得拥有更多时间能够提高你的工作质量,那就主动提出请求。如果你需要放个假或是对工作感到应接不暇,那就跟老板沟通。
4、评估机会成本
为了让拒绝变得更加容易,请提醒自己切记选择接受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比如,答应和一个想跟你建立联系的人一起吃饭,就是同意花上60分钟的用餐时间,外加往返餐厅和寻找停车位的时间。
如果你准备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那就该问问自己:我本来可以拿这段时间做些什么呢?这顿饭会对之前和之后的时间带来什么影响?这顿饭会不会逼你赶着完成任务?为这顿饭做计划是否增加了你的压力,又是否影响了你在饭后的工作?
在答应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不仅要计算时间成本,也要考虑机会成本,帮助我们确定正在思考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值得的。如果你认为不值得那么就果断说“不”。
5、熟悉自己的日程计划思维方式
人们通常会从时钟时间或事件时间的角度来对待时间。了解自己的时间类型,有助于你以一种最有可能增加时间财富和快乐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时间。日程计划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钟型人;另外一种是事件型人。”
时钟型人的时间表,是由每天的固定时间所规定的。他们不会仅仅因为感觉“合适”就终止某项活动;相反,如果终止,也是因为时间已到,也就是他们安排好的结束时间。这些人更有可能坚持按照惯例行事,并在工作和休闲上设立严格遵守时间的目标。
与之相反,事件型人则允许由事件本身来确定时间表。他们或许会安排一场会议,但却不限定会议本身的时间;会议持续15分钟还是90分钟都没什么大碍,不必考虑规定时长。
事件型人不会在下午1点30分准时打电话给你,而是会在“等我吃完午饭”再打来。他们也不会太担心提前订座的问题,而是会说,“我们周六晚上一起吃晚餐吧”,或是“等下班后一起从办公室走路回家吧”。这两种方法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最好的选项是与你的思维模式最为匹配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