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描写江南美景和怀旧情怀的文章。作者回忆起在江南的美好时光,描述了那里的烟雨江南、婉约风情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章流畅动人,让人感受到了江南独特的魅力和温暖。
第一篇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上海,摩天大楼如林,它的秘密,我期待着去探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我们沿着诗词而行。这便是念念不忘的沪杭之行。
上海,有着令人神往的外滩。傍晚来临,天空慢慢变黑,大地开始沉沉入睡了,不知不觉间,月亮也似害羞的木兰一样,悄悄地躲到一片乌云后面犹抱琵琶半遮面露出一个小月牙,整个天地也暗淡了下来。
但外滩广场上人流如织,笑声一片,车灯伴着高楼大厦的灯光,像一幅绵绵不断的画卷,比传说中仙女织的丝绸还要美丽动人。各色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犹如黄金砌成的,它们好像在向我们述说着上海的历史。
明珠璀璨,光华耀眼。屹立东方,蔚为壮观。沧桑百年,感慨万千,焕发生机,魅力无限。东方明珠塔,名字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关于琵琶的声音的描写,诗人把琵琶的声音比喻成珍珠落到玉盘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
东方明珠,如此绚烂。我们要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死时如同璀璨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怡然。一路走来,一路盛开,一边灿烂,一边平淡。因为灿烂至极就归于平淡。
杭州,西湖烟雨里,魂牵梦绕处。我们到西湖时,微雨。湖上飘忽在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倔强地透露出几缕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湖面掠过一只白色的水鸟,它用长长的翅膀拍击着湖坡,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那雪白的身影在湖面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岛影,游船,长堤,远山,仿佛都被它串联起来,一幅静止的水彩画,顿时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西湖,我的目光,被其古今交错的魅力夺去了。
正如潘石屹所言:“人最好的状态是探寻的状态,你会发现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探寻同一真理,受同一光源的吸引,在黑暗中你也不孤独。”我想,旅行即探寻,这便是最美好的状态。
第二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很小的时候跟着妈妈吟诵这首白居易的诗歌时,对诗歌的意义还并不太懂。到现在,再看这首诗,才发现这首诗歌承载着我对于故土的所有期待与梦想。
都说江南好,风光旖旎,诗情画意,而我有幸生于长于美丽的杭州,探寻独属于江南的风韵。西湖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地恰到好处,每一次与家人、同学同游西湖,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会。譬如夏日里的曲院风荷固然美,一株株荷花像共赴同一个节日一般,次第绽放,在接天莲叶的碧绿中,被衬托得更为清丽,惹人心醉。而到了秋天,荷花虽已枯败,曲院风荷中的景却又别有一番韵致,李商隐有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如果说,夏日的曲院风荷是一个亭亭的少女,那么秋日里的曲院风荷便是一位结着紫丁香般哀怨的姑娘。而对其他旅游地,我不可能有这份深情,更多地是猎奇与赏玩的心境,我想这是因为我在故土行走时总是与梦同行吧——我生于斯,长于斯,江南故土包含着我对于生活的所有热望,惆怅与梦想。
正因如此,对有损故土形象的现象,我会格外敏感。譬如近几年来,杭州的空气质量令人堪忧,尤其到了冬天,杭州的雾霾就让我透不过气来,大街上的人戴着口罩,我心中一片怅然,这还是我的梦想家园吗?我们真的是在与梦同行吗?我梦里的江南故土只能用来追忆了吗?
而所幸,一切都在建设与挽救之中,从政府到个人,大家都在为梦想中的江南故土而努力。无论是公交车还是私家车,在道路上都会主动避让行人;自行车道上背着包儿骑着红色公共自行车去上学上班的人儿;美丽的西湖边、龙井山上经常看到一群穿红马甲帮助引导游客的志愿者,成了一道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与自然美景交相呼应。烟花绽放时那么美,可过年时烟花爆竹的响声微弱了很多,大家都在为了更清新的空气舍弃伴随多年的生活习惯……所以,又何必追忆曾经的江南故土,只要大家心中依然对这片土地拥有热忱、期望与梦想,并付诸实践,那么就不怕在行走时没有同路人,我想这是在白居易之后的另一种江南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