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米 故事的开始》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图书,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心爱的玩具熊,却在寻找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陌生女孩。两人在共同的经历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经历了许多温馨而感人的时刻。这本书通过简洁而温暖的文字,描绘了友谊和珍贵的情感。
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一
如果没有Lisa的古道热肠,也许我们根本不知道几米;如果没有那个算命师,也许几米还在广告公司做他的普通上班族;如果没有那场大病,也许几米的作品就不会那么的深刻……四十岁才开始创作,典型的大器晚成,感谢她那美丽的妻子,那个说自己老爸“很三八”的女孩真可爱……
111218晚外公家
1/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二
上了大学,虚无缥缈般的空虚……无意间在书店里看到了《几米故事的开始》,才感觉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去看几米的书了,中学的时候喜欢书的色彩、书的质感。一口气看完《几米故事的开始》,蓦然感到以前的自己很肤浅,只是读着表面的文字、看着彩色的书画,而对于故事却没有多少深刻的体会。如今,再读……或许是经历的事多了,思想逐渐成熟了吧!现在开始慢慢读懂,慢慢在各色各样的故事中找寻自己……
2/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三
谁如果说畅销就是没有深度的,对几米的书来说,这是没法不成立的。
断断续续地读过很多本几米的书,每一次都有惊喜。
喜欢几米的画,色彩的涂抹,线条的勾勒,空间的铺陈,多彩的抑或黑白的,画中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动物,都有独立的内心世界,让我沉迷心醉。
喜欢几米的文字,人物的展开,场景的切换,故事的流淌,那是梦幻般的想象,简单却是真实的思维,让我掩卷沉思。
慢慢地读,总会让我想起一些事情,一些纯粹的事情。
3/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让我对幾米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只知道幾米是画成人漫画的。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幾米创作背后的故事。幾米的作品大都在他重病之后创作的,佩服他的勇气和执着。虽然作品中有淡淡的忧伤,但是都是有温度的故事。他会透过忧伤来给你温暖的力量。
上帝在给幾米苦难的同时,也给了他创作的源泉。面对死亡,他可以咬牙挺过。面对幸福,他有时又觉得来得太突然。无论如何,幾米对于漫画的创作热情一如既往,每一个人物都因他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有节奏。
以后会多多关注幾米的漫画,品味每一个细节,每一处温暖。
4/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五
《几米 故事的开始》,大块文化在2008年2月就已经出版这本书,事隔差不多3年,我才读到这本书。是遗憾的,没能早一点发现这么一本书。
几米从一个安分守己的职员走到一个变成国际品牌的“几米文化”。他用心地讲述自己的每一段经历和心情。让人感动的是,对于每一本书上的,灵感,心路,创作过程,画面上的小细节,他都一一给我们讲述了,这不是无关痛痒的,如果你喜欢几米的书,看过了这本,再回头去读你曾经看过的作品,你都会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会发现更多的收获。如果你从未看过几米的书,先看这一本,看完以后,我们将会更用心去欣赏每一部作品。
如果不曾读过这样一本书,不会了解,即使一片落叶,都是作者用的全心全意。不管这样的用心,你是否接受,但你都无法,也无权否认他。我们不经意轻扫过的画面和文字,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不是作者的随意,只因为我们的不用心。
5/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六
喜欢你的时候还不知道你是谁..呵呵。还以为你是个普通的学生而已。从什么时候知道你的,我也已经忘了。可能真的喜欢你很多很多吧!开始学画画..一笔一触..慢慢临摹....我也渐渐的喜欢上用颜色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感觉了。毕业后,我看书的环境变了,好久不接触你的精神和思想,但我却忘不了你的画传达给我的震撼!我托人给我买你的书...但是没有结果。但更加引起我购买的欲望。在城市的外面很艰苦也很无助,但是我从你的书中看到的是乐观和坚强。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系吧......释放我的寂寞和孤单。你的一朵花,你的一棵树,你的一个小动物我都觉的仿佛有生命的,在和我对话。其实它没有说什么...我心中已思绪万千啊!给我生活的路上指引了方向。把我带进了好多不可思议的世界。
那是你的世界...是寂寞人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里为这小幸福和小悲伤或笑或难过。但是真的很快乐哦.!祝您拥有健康和快乐。
6/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七
很庆幸,先看了这本书,随即才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阅读欣赏他的插图。生命在风吹雨打,电闪雷鸣之后, 幾米有了自己的顿悟,于是开始出书,开始创作,开始有市场,开始成功。
也许,如果一开始仅仅看绘本,就体会不到那种深刻的哀伤,只会看到淡淡的又寂寞又美好。 幾米的生活并不痛苦,也不哀伤,仅仅是平平而已,但是一场大病让他重新用一双浴火凤凰之后的眼睛审视这个世界,于是所有的东西又不一样了。
这本书适合都市人,因为只有复杂忙碌的生活更会缺乏心灵上的满足。正如,简单人自有简单人的快乐,是一样的道理。
陌生人问我,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呢?是满满的一个下午悲喜交加的感动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生一场大病,然后各种价值观重新组合排列。生命是罪还是礼物,就算有了答案也造就不出不一样。能改变的大抵是你自己的心境。你是要厚待你的生命,还是要不负责任的轻视它?也许是最简单的选择题,但是确是最困难,花力气,花心思的动手题。
所以,我得到的就是更加努力的去seize the day.
7/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八
买这本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只是因为这是畿米的书
对他的喜欢像是不需要经过思考
只要是他的,有关他的,我都照单全收...
但是我自己想到又没想到的是
这本书是关于另一个畿米,另一种畿米
那个我所不知道的畿米..
看过他很多书,熟悉他的作品,但对他本人却似乎很陌生
对于他,我所知道的只是<又寂寞又美好>是在他患癌症期间所画
仅此而已
但这本书就告诉了那个躲在图画后面
很容易就被大家忽略的真正的畿米
书里有他画图的书桌的样子
就是在那张书桌上他画出来那么多不同形象但个性鲜明的角色
书里说了他喜欢工作的时间
说了他的生活,妻子女儿
说了他患病时候的种种感叹
当然更多的是他的每一本书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和心情下创作出来的
更难得的是,揭露了很多他书里的那些在画图时用心埋下的伏笔
这些是我之前都没注意到的...
算是种惊喜吧!
能在看过那么多他画的图之后
静下心来听他说说背后的那些故事
不得不说是种很好又很特别的体验
书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畿米的作品
也让我们对畿米这个人有了些更清楚的认识...
8/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九
本书10万字。第一章像是几米的自传。读他的文字和看他的画一样,有种闲适。这本书是为纪念他创作十年而出版的。读他的书,你会感到,人,真的该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多花些时间,尤其是在自己过了30岁,完成了那些世俗的任务之后。当然,越早开始越好。
用手机打字写书评唯一的好处也许是可以锻炼语言的简洁凝练,它近似于手写的速度,不像在电脑上打字那样,可以一口气码出一大段废话。
看几米的画,你会感到他所接受的教育并没有将他的创造性全部抹杀,如果要以牺牲创造性为代价,我宁可不接受那种教育。
读此书前,我不了解几米,搞不清他是台湾人还是日本人,更不知道他得过血癌。幾米是他在广告公司上班时自己起的英文名Jimmy,后自己翻译成幾米,而不是常见的吉米。看完全书也不知道他名字叫什么。他的早期绘本中充满了孤寂,这正是他生病期间的心灵写照。这本书讲述了每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书名故事的开始,可以理解为这些绘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生命中的一切,终将离我们而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大声的说,再见,再见。读到这段文字,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作者在喟叹青春的流逝。
书中几米女儿柔柔写得一篇文章让人印象深刻,幽默风趣的童真,几米的很多创作灵感来源于她。没生小孩的人是体会不了这些文字的。
本书中也配了很多插图,都是从作品里选出的,赏心悦目,让没看过他绘本的读者提前领略几米绘画的魅力,让已经看过的读者再度回味与加深理解。
几米的绘本很多是为成人创作的,不要把它当做儿童读物,应该说是老少皆宜。
9/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十
想想看,自己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几米的画的呢?大概是初中吧。那是看《读者》时,书最后经常会有一首歌的简谱。我记得有一期的歌的背景是几米的《恋之风景》那封画,当时把它剪下来了,现在应该还在家中的抽屉里吧。
几米画中的人物好像很简单,没有很多复杂的关系。几米常把人物画的矮矮圆圆的,脸上添上两块腮红,然后配以小小的眼睛看着天空。几米喜欢用细细的线条一笔一笔画出大树,有时又画出一只大大的兔子盯着你,好像心底的秘密被它看出。看他书的时候常常觉得可爱、温暖,像那个和月亮一起悠闲地躺在黄色草地上的男孩;有时又很悲凉,偌大的画面上,小小的人物是那么孤单。
其实,以前我不知道,几米曾患了白血病,经过了痛苦的化疗过程。他在书中说,“一开始化疗,呕吐、发烧、昏迷、痛楚、发冷,各种症状就轮番上阵,我曾经天天半夜冷到一直在床上打哆嗦,连床都被我摇的嘎嘎作响。”不曾想到,那个画出脸上带有腮红的稚嫩孩子的人竟然面临过现在人们最不想听到的字,“癌”。在缓慢治疗后,几米说,
“我感念那一段饱受折磨的伤痛时光,让我变得感性而敏锐,许多平凡的小事变得重要,而许多非凡的大事变得无足轻重。”
是啊,是不是经历过极度痛苦的人才能创作那么美好的画面?也许这样才能更纯净的看到这个世界?
几米的一些作品都很经典。《向左走,向右走》中你可以看到爱情的苦恼与温暖;《月亮忘记了》中你会体会到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孤单,可又有月亮带给他的温柔陪伴;《地下铁》中缤纷的色彩和奇特的想象会让你惊讶,可失去了光明的盲女又有一些悲伤。
不管怎样,去看几米吧,他的画很美。
10/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十一
每每看到几米的绘本,都想一口气读完,有人说要读三遍,确实是的。
一遍看漫画,一遍看文字,再一遍一起细品。
漫画文字都有太多要咀嚼的内容,谁也不是谁的陪衬,而是相辅相成的主角。
想要集齐所以的绘本,想像几米一样,细致观察生活的点滴,诉诸笔端,鼓舞自己,激励他人。
书摘:
1《微笑的鱼》
书中的中年男子,每天重复单调的生活,不快乐也不悲伤。就像以前的我一样。
他消极面对人生,日子就这样走下去,不好也不坏。就像以前的我一样。
直到有一天...
他拥有一只像狗一样忠心
像猫一样贴心
像爱人一样深情的鱼
2《向左走向右走》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其他人都只是龙套;但是一个人不管有多少精彩故事,一旦把镜头拉高拉远,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b:
换句话说,无论一个人的痛苦悲伤有多么沉重,就像我故事中的恋人,彼此的思念虽然那么强烈,相对于这个现实世界的茫茫人海,仍然只是一粒微尘而已。
c:
也传达了一种想法: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其他人都只是龙套;但是一个人不论有多么精彩的故事,一旦把镜头拉高拉远,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d:
我在书中设计了很多小道具和小趣味。(图片)
女主角房间里有一颗小树,随着情节的进展,它从一颗强壮的小树逐渐枯萎,最后又茁壮成大树。
男主房间也有一颗盆景,在每一次出现,都有小小变化。
除此之外,两人的房间里要有什么摆设,窗帘要不要拉下来,现在是几点钟,应该撑什么颜色的伞,我都费了一番心思,自己玩得很高兴。
PS:估计这也是绘本的优势呀,可以通过图画表现这些可爱细节的变化。用在影视剧中也不错。
e:
有天看到辛波斯卡的诗:
他们彼此深信,
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举了朋友让他带信给自己现在妻子的事例:也许同事当时托付我这件事,就是想让我认识她,但是错过了(电视剧情)
3 sound of colors 地下铁
a:
天使在地下铁的入口
跟我说再见的那一年,
我渐渐看不见了。
十五岁生日的秋天早晨,
窗外下着毛毛雨,
我喂好我的猫。
六点零五分,我走进地下铁。
4 我们都是好人 王文华
忧郁是忧郁,但忧郁的云淡风轻,而非哭天抢地。
几米没有给好人好的际遇,却给好人善良的笔触。
他们走时矮矮圆圆,温暖可爱。没有细尖刻薄的脸,没有刻意挺起的肩。
他们有腮红,常常抬头看看天空。
我们都是好人,好人的迷惑总是比较多。我没有答案,所以只能借用司机的名言:要加油哦!
黎焕雄说几米的绘本是巧妙适切的天真与沧桑。
5 thank you, furry bunny
我们套住飞翔的云,在空中和风一起奔跑。(图片)
6 短篇
听几米唱歌
我遇见所以的不平凡,
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
我们有时候必须装扮成一棵爱心树,
等待别人用爱心浇灌。(图片)
为什么儿时的梦想,
只能在梦里实现。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照相本子》
大多数人都会用照片留住生命中的欢乐时光,可是人生中肯定有五味陈杂的时候吧,无论悲喜,肯定都有值得记忆的部分。
也许正是那些黯然的时刻,才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时光。
(创意照相馆)
7 P154
作品开始或结束时的人物档案叙述方式
11/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十二
I
1999年,第一次接触几米的创作
买了小开本的绘本册子回来翻,爱不释手
感叹在文字之外,还有如此图文并茂、惹人喜爱的艺术表达方式
那本小册子叫《向左走 向右走》
“她习惯向左走,他习惯向右走,他们始终不曾相遇”
2000年,看几米的《森林唱游》,读到那首经典的《奇遇》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猪都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
几米的笔下,有来不及说再见就离开的毛毛兔
有怎么努力挣扎,也游不出透明界限的鱼
有永远陪伴左右、分享神秘安静时刻的月亮
有走进地下铁、摸索黑暗又缤纷世界的盲女
有拥有了一切、却并不快乐的董事长
有因为爱和思念而崩裂的蓝石头……
“世界正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处理每个人的悲哀
悲哀时,喜悦时,让我们以阅读几米,处理自己的生活”
2011年,读几米的十年回忆录《几米故事的开始》
十年童心未泯,在童话的迷宫里寻梦与傲游
十年笔耕不辍,在创作的世界里积累与沉淀
我敬重和喜爱这样的创作者
II
1.礼物与恩赐
几米在癌症之后开始转型,改为画画创作。面对生命中的病痛,有必要问问自己:“生命中惊心动魄的转折,到底要对人生作何提醒?”生命阶段的停滞或困境,是契机也是礼物,往往代表着绝处逢生和自我提升的开始。
2. 创作中的集中力与耐力
“创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瓶颈和难题。时间,一直是我走出困境的良药。答案和线索,往往都藏在生活的细节中。我只好等待、沉淀,让自己慢慢来。”
“创作像是攀登一座大山,起初都是上坡路,愈接近巅峰,走得愈辛苦,一旦越过了最苦的那个点,才会开始感觉自己愈画愈快,愈来愈得心应手。”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把创作与人生合二为一的。创作绝对是这些人自我疗愈的复杂过程,而这些因痛苦而生的作品,也往往治愈了读者或观赏者的心灵。”
“大约停了整整一年没有拿笔画画,一开始,画得很慢,一天半小时吧,画得很少很少,有时候一个礼拜,才画完一张图。后来身体状况稳定后,画图的时间慢慢加长,最后又渐渐变成每天的功课了。”
3. 创作的层次与境界
写书是第一个层次,创作是第二个层次,通过创作展现作品之外的人格特质是第三层次。
“画画最重要的是心是脑,而不是手”
4. 创作中的爱与支持
几米这样写她的妻子:“她是第一个聆听我故事奥发想的人,她是我创作上严苛的把关者,她挑剔我的画画,修改我的文字。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喜欢和她一起讨论,在我焦虑彷徨时,她给我鼓励。当然,当我在媒体曝光见报,她喜欢哈哈哈哈哈哈,非常大声地嘲笑”。书后也有一篇几米女儿的文字,煞是好玩:)
III
我最喜欢的一张画,是《地下铁》里面盲女那个深深的鞠躬,以及借这个鞠躬传递的深深的感恩。
“尽管巨大的世界充满苦难而且变化无常,使渺小的人常感忧伤,凡人却依然可能因为甜美的回忆和梦想,而心存感谢。心存感谢,就是幸福”。
12/13页幾米 故事的开始读后感篇十三
知道几米已经是很久之前,人气一直很高,到底他为什么这么有名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大四寒假的时候在图书馆遇见了这本书。自己当时过的也是蛮惨的,北京突发的流感中了招,科研也是没有很大的进展。还是匆匆忙忙回了家,后来到回到学校要还掉这本书后,才想到应该写一写东西记录下来。
想了想。最早知道几米的应该是高中的 wkx (心)同学那里,不过我记得他那里应该是有很多三毛的书(记忆犹新,^_^),认识他之后,可能也是受他的影响(大概就是书籍这方面了...)
此时,我也与那位同学很久不见了,得到的近况大概是他要出国读研/读博,记得不是很清楚,这里一并祝他好运~
成为几米之前,几米的生活于画画没有任何关系啊(这样想来,几米也算是大气晚成了)。偶然得知大学有美术系,所以就准备了一段时间,误打误撞进入了美术系,再后来,退伍后(貌似台湾每个年轻人都要服兵役),进入了广告公司,在其中一待就是12年。
因为一些特殊的缘故,几米开始为杂志社画插画。之后一画不可收拾,逐渐觉得上班工作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家却越来越喜欢画画。再后来,身体出了问题,骨髓里有东西,便开始了治疗之路。
1998年,几米开始出书。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啦,他的画集逐渐变得流行,在不同的地区出版,有的改变成了电影,舞台剧,周边纪念品,等等。
看过几米的一些作品,可以感到:不同的作品之间的逻辑和画风差异较大。而这本书就是告诉你那些作品背后的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藏着几米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思考。《森林里的秘密》是几米为自己女儿创作的一个故事,是几米创作的开始。《微笑的鱼》是几米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抽象,将自己无法拥有的进行释放,才可以获得重生。《向左走,向右走》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因为个人生活的习惯和地理位置的阴差阳错,始终不能《遇见》。《月亮忘记了》讲了一个多个主线的故事,每个人对于这个故事也有不同的解读。《地下铁》讲的是一个盲人女孩的故事,如同在北京做地铁一般,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一样,“在上上下下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生命的答案”,作者说:
《幸运儿》的故事大概是一个反讽,书中评论所言“挫折时,我喜欢读几米的书,他们提醒我:人是善良的。”书中的最后,一句话另人印象深刻“要加油喔!”《蓝石头》,总能让我想到:《微笑的一角遇见大圆满》,这个故事我不是很熟悉,大概就是最初一个无情的石头变得深情的故事吧!小女孩和毛毛兔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最终变成了《Thank You, Furry Bunny》(谢谢你毛毛兔,这个下午真好玩)这个故事。
表现的是时光的流动,童年不再,每个人都会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
《恋之风景》是收藏的一本书,最初是为一部电影而创作的。当男主角不再陪伴,女主角如何走出困境的一段故事。让人联想的起的是马航事件后,先存者的遭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日文版的书籍封面在很多地方曾经见过,重见光明的女主角最终走出心霾。
书中剩下的部分介绍了短篇的作品,从《听几米唱歌》,《森林唱游》,《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这些作品,大都充满童趣,有很多充满生活记实的作品,诸如:《照相本子》,《我只能为你画一张小卡片》,值得一提的是:《你们 我们 他们》通过冷眼旁观的嘲讽,来表现爱情的主题。《布瓜的世界》来自于和孩子相处时的产物,《小蝴蝶小披风》通过孩子的视角,说出了很多几米自己想说出的话。《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反观的是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的许多感受。
《又寂寞又美好》记录的是几米生病时的诸多感受,在2003年之后,作者觉得:“人生变得很轻松”,便决定出版这本书。
《失乐园》的故事则是受朋友的邀约而创作的,“专栏整整画了三年,一千多张图,简直是创作上的马拉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加关注残缺的,边缘的小朋友,描述这些幼小,美好的心灵。
书中的最后介绍了几米的漫画展出(原来《四季》很久之前就创作了),几米问答室等。
我不太确定几米现在的创作模式是怎么样的?可能是偏向于商业化一些。其实想想,近些年的浮躁成名之风的盛行,各种选秀节目的蜂拥而至。不知道几米现在还用不用之前的作画方式来创作:)现在用电脑的作图的应该更多一些。
为什么几米的故事比较吸引人甚至改变成了电影,我想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但凡有过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才能看清生命的一些本质?极其有“除去巫山不是云”之感。
想想几米的成名还是比较偶然的,既没有追求个人意义上的成功,只是将自己生活上的一些感悟记录并融合自己的主观色彩创作了出来。当然,每个人对于他作品的理解也是基于个人的价值体系,以及某种特定的条件。
尽管这样,大人的世界好像是没有时间看漫画书的?(我多年的经验,哈哈~)这本书以及《森林里的秘密》还是被放在了童书区。
几米的治愈色彩在他的画集中体现的很多,或者:几米的书应该被称作诗集+画集,在某些画集中都有如同诗篇一样的文字。几米个人的创作特点,可能在于故事的构思很好,而他个人的作画风格偏向于写实,或者说色彩都画的很饱满,人物风格并不是很美型。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心灵与故事。冥冥中与几米的相遇,则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
题外话的题外话
其实总是想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其实现在我也在担心周六的考试啊):),不过终于找了个借口来写一写书评(大概我一个理工男也可以文艺至此),
最近收到的一本书,是几米的《四季》,感觉更像一本明信片的书,在这里谢谢友人!
以上。
1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