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锦集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9 11:25:20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6-09 11:25:20   小编:

本文通过对《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的阅读,对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作者将复杂的数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概率论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作者也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概率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一)

我本想说,写得过浅其实不应该被嘲讽,降低知识的门槛是一件很好的事。 可我越读越觉得不对劲,比如介绍了一堆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如何屌,然后,写完了还没告诉你,中心极限定理是个啥。这就搞笑了。如果中心极限定理可怕到,连是个啥都不敢写的话,书里干脆就别出现这个词好了。 再读下去发现,这本书其实写的只是浅,却并不易懂。后面有难点的内容越来越多,幂律分布、泊松分布与统计推断、贝叶斯法。作者处理难点,是用和写中心极限定理类似的方法,直接跳过不写!只写些假装在培养你概率思维的东西。我真是震惊了,不是读了这本书,我还真没想到还有这种神奇的教学方式! 一本浅显却不“易懂”(因为压根没想让你懂),让人假装学习的书。 注1:一处错误。讲泊松分布的间隔无记忆性,等公交车的例子是错误的。我不信北京的公交车是随机发车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二)

概率论的术语通俗易懂,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举的例子也是贴近生活的。 学习概率论拼的不是数学而是语文。概率是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概率论解决随机问题的本质,就是把局部的随机性转变为整体性上的确定性。概率论不是帮你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是为你刻画世界的整体确定性。不确定性包含随机性,随机性是不确定性的一种类型。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量描述,是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的比率。概率计算的两个基本法则:加法法则(随机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和乘法法则(多个随机事件同时发生)。度量概率的三种方法为定义法(通过自然世界的对称性来定义概率)、频率法(用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来计算概率)、迭代法(从一种动态发展的、考虑个体差异的角度来度量概率)。数学期望本质上是对事件长期价值的数字化衡量。方差反应的是随机结果围绕数学期望的波动范围,方差的本质是对风险的度量。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三)

刚开始找到这本书的本意是想构建数学理论通往现实的桥梁。工作之后才反应过来很多理论在现实中的作用,但是由于自己学会了课本上的公式、会做题,但是很难将理论很清晰地运用起来,只是模糊之中受到些许指引,于是开始找这类的书看。

这本书因为是“通识讲义”,所以基本有高中或者大学普通概率论知识就可以了,没什么障碍,读起来很快,所以很友好。同时,书里用很多例子来讲述相关的知识点,所以还是蛮不错的,同时讲了一些公式定理的来源,倒是让我对这个东西为什么产生,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了更好的认识。对我而言,在知识点都知道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应用环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换句话说,跟概率论更亲近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提高知识体量,去了解更多的概率分布或者前沿的概率应用的,这本书可能达不到目的。但是如果纯粹为了初步构建一个课本概率论通往现实的桥梁,那这本书还是很不错,可以一看~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四)

一些takeaway:

1、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就是对样本空间的完善,完善样本空间,会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全面、更清晰;

2、对称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是自然最完美的展现;

3、大数定律并不是通过补偿作用来实现的,二十利用大量的正常数据,削弱那部分异常数据的影响,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全对,背后蕴含着补偿思维,更可能是回到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的正常状态;

4、实力是数学期望,运气是方差,比如跑步、小提琴、下围棋,很少靠运气取胜,要靠经验、能力、孰能生巧、举一反三,而买彩票、玩扑克、搞投资,就离不开好运气了;

5、很多人用”刻意练习“、”精准“等来评价专业和业余,但在数学家看来,真正精准的标准只有两个——均值和标准差。专业就是均值更高,标准差更小,业务则恰恰相反;

6、正态分布是概率分布中的神。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正态分布,就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多个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贝叶斯推理告诉我们,起点不重要,迭代很重要,这需要我们保持充分的开放性不断积累知识,信息越充分,结果越可靠,不断逼近真相,人就越活越通透,越活越聪明;

8、提高概率思维三大原则:(1)对抗直觉,能算就算;(2)寻找条件,增大概率;(3)相信系统,长期主义。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五)

概率论算是我真正花时间、花精力学习过,却最终一头雾水的一门学科。原因除了我自己学习技巧不足,还有就是学科设计的毛病:学校只告诉我“How”,却不告诉我“Why”——只告诉我概率论的各种概念,却不告诉我概率论与现实到底有什么关联。这本书作为通识,虽然算不上严肃全面的概率论通史,却至少初步解答了我上述的这种疑惑。

我所理解的概率论,是一种量化我们对世界“认识程度”的科学。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率”所指的是我们对某随机事件“确定性”的量化程度。那研究概率论的方法就是教我们如何使用数据,如何认知“随机”这一概念,如何应对这个世界底层规律的一门科学。书中总结了三条概率思维的原则:一、主动寻找数据,而不是想当然;二、明确自己目标的细节与条件,增大成功概率;三、相信系统,长期主义。

以上三条是老生常谈的,甚至有些“心灵鸡汤”的处事原则。但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体验,与在其他哲学书或个人成长书籍中收获的感觉不同。因为概率论是一种科学,他会明确告诉我们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改变的是假设,不能改变的是底层规律;同时,它也向我们指出一条通往确定性的可能道路。与之相反的玄学与似是而非的“人生哲理”,虽然结论几乎相同,但过程不明确,不“授人以渔”,也指通往神秘学与虚无主义的深渊。

打个比方,玄学与古代经验就像是嘴里念着咒语摸黑走夜路,摔到坑里也只能说服自己“吃亏是福”;而科学就像是短拐杖与灯光昏暗的手电筒,用他们走夜路,姿势会很难看,却能避开很多小坑,即使最终依然掉坑,我们也能清楚自己摔进的是哪个坑。

至少从这个角度看,学习概率论也能让我们对人生多一点清醒,少被别人割一点韭菜。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六)

可能我们都听过“知识就是力量”,而在《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的扉页上写的是“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对这句话深以为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貌似打破了专业知识的门槛,实则对是否能快速上手一门陌生的学科知识与个人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世界是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的事情,但是顺势提升自己并非只是为了得到一份理想工作,也是挑战自己的机会。可能我们的职场选择会越来越宽广,“饭碗”的概念在逐渐模糊,只要能够胜任,就可以去从事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概率论在旧有的印象中是大学高等数学里最薄的一本教材,同时在学习之前还抱有一点侥幸心理--高中选文科有选修一本专讲基础概率知识,由于简易好做几乎成了我在做模拟题选修部分的必选项(还有内容更加简单的极坐标求坐标数)。但是真正开始学发现并非是想象中承接高中知识的简单延伸,需要以认真的态度去重新学习。而这本《概率论通识讲义》涉及知识点部分介绍的深入浅出,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理论部分,对于抽象、枯燥的概念更容易形成具象化的印象。例如,“连续抛硬币5次都是正面,则第6次是正面和背面的概率各是多少?”如果凭直觉去推断很难不被“前五次都是正面影响,觉得是正面的概率会大于是反面的概率,然而正确答案是百分之五十--第六次和前五次是互相独立的,这一次抛硬币的结果不会影响下一次的结果,这就是概率论领域中所说的“独立性”,二者互不干扰,互不影响。 类似于抛硬币事件一样可以利用概率论中知识的常见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在看天气预报时常会听到,“明天气温....降水概率百分之四十”,这个百分之四十是字面上所指百分之四十的几率明天会下雨吗?并非如此。这里的降水概率指的是在与明天天气条件相似的一百天中,有四十天是下雨的,具体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相关天气条件相似。而这里运用的方法叫做频率法,相同条件下下雨的频率,近似等于下雨的概率。 如果说求学阶段获取知识是为了一份成绩单,那么处在职场中的我们温习或者跨领域了解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开拓思路--总是困住一种思路中是很难突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瞥见柳暗花明需要的事持续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七)

你们用概率论算过自己的爱情么?比如说在这个城市遇上真爱的可能性大么?

我算过。

我30岁之前单身过一段日子,在那段无望的岁月里,我冷静地给自己分析了一下目标客户,不是,目标对象的画像,大概如下:

1. 身高1.75米以上

2. 基本同龄

3. 受过本科教育以上

4. 长得周正,不要太胖(没有说胖子不好的意思)

5. 收入持平

6. 喜欢我

7. 单身

看起来似乎不难,但是在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各项概率之后,我发现人数只有少得可怜的一撮。更别说其他的显性要求还没提:不要抽烟,不随地吐痰,有思想见地,最好有点幽默感等等。天哪,池子里已经没有鱼了。

后来我看了一下很多人的理论,就说要么你不坚持地等到完美爱情的到来,要么你得降低一些要求。但是我想了一下,感觉这些要求似乎都不可妥协。于是我就毅然决然地出国了。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无独有偶,一位数学家也用概率计算爱情,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在当地只有25个人符合。作者不禁感慨,25人也太小了,数学家对自己太苛刻了呀,把要求放宽一些吧。

所谓概率,一种是相加,一种是相乘,其实我们数学课都学过,“或“和”且“的关系。当用于择偶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是选择条件每一项都满足,也就是概率相乘,所以会得到一个很让人失望的小数字。如果选择减少一些条件,那么概率会大大增加(也不是说只要,就的关系)。

在出国的途中遇到我老公牙套君的时候自然是没有想到过会成为未来的伴侣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条件分析,他在身高、年龄、收入上都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所以原本在定义域之外。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就是有些事情是可以计算的,比如概率,但是有些事情却是无法计算的,比如爱情。爱情可能毫无理由,扑面而来,没有逻辑,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即便如此,这本书还是一本可以好好学习(温习)概率论的正经书籍。生活在你熟视无睹的瞬间,比如北京今天下雨概率为40%,到底是40%的地区会下雨,还是40%的时间会下雨,还是怎么样的解释?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唉,但是作者一解释就清楚了。

作为一本hard reading的书,这本书算是做到了通俗易懂。“文科生也能看懂的“标签可能会得罪人,不过还蛮有趣的。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八)

在求学阶段曾接触过两门关于概率论的课程,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有一本《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当年一起上这两门课的同学,细算起来,约莫只有五分之一在工作中还需使用概率统计,另外五分之四的同学可能只余下模糊的概念,再也不用回忆概率论那些令人头痛的计算题了。基于此,在我的印象中概率论是一门难懂且不太实用的数学方法。但在阅读刘嘉老师的《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时,我对概率论的看法却发生了变化,也引起了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

其实,从干货内容来看,《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大约只有上述两本课本的三分之一。刘嘉老师先解析了概率论的四大基石,即随机、概率、独立性和概率度量的概念;再强调了概率计算的法则只有加法和乘法,是一种计算上十分浅显的学科;然后通过底层逻辑、大数定律的由来,讲解概率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数学期望和方差:大量数据的中值以及它们的偏移程度;进一步的,刘嘉老师介绍了三种最为常见的概率分布模型,正态分布、幂律分布和泊松分布;最后部分则是贝叶斯法的推理和计算。总的来说,这本书没有令人头痛的练习题列表,刘嘉老师用生活中人们感兴趣的例子做引或做证,将他想传达的内容讲解得十分清晰易懂。对比之前上过的概率论课程,刘嘉老师已经涵盖了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内容,课本多出来的无非是正态分布衍生出来的其它各种分布模型、概率计算方法、各种分布的组合等。通过《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相信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概率论基本知识的读者都可以收获这门课程的概貌。

刘嘉老师用三分之一的干货讲清了一门复杂的课程,惊叹于老师的功力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对通识教育的思考。通识教育有别于专业课程和自由选课,教授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帮助人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以此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具体现实问题时,都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刘嘉老师的概率论从篮球投篮命中率、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掷色子等生活中的问题而来,解析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彩票中奖机率,重在引起人们对生活中概率问题的思考,以及不同概率分布的分辨,造就一种思想上的积累或者知识的扩展。放弃了课程中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计算题,避免读者走上“做题家”、“题海战术”这种训练题感而不是获得知识的歧途。刘嘉的概率论课是我们由应试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一种借鉴。

总之,无论是初学还是重温,刘嘉老师的概率论都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新鲜的乐趣!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九)

01 你听说过概率论吗? 学习概率论能帮我们干什么? 仅仅就是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吗? 喔喔喔,不是的,不是的,《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一书告诉我们,学会概率论通识,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用处和帮助。 了解了概率论通识,我们就能提高概率思维,掌握对抗随机、收获确定性的方法,能够计算和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不确定性的矛盾。 比如在大城市买车车牌摇号的问题,通过以往天气情况,预测将来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问题,通过方差来看巴菲特的出色投资才能…… 02 学概率论有什么用? 作者刘嘉还告诉我们,提高概率思维有三大原则: 第一原则:对抗直觉,能算就算。 有一个上海买车摇号的例子,很多人就上了智商税。 因为上海车牌摇号中签率只有5%,于是,就有了代理摇号产业,如果交2万块钱,他们承诺能让你的中签率达到50%,而且三个月不中签的,不仅退还这2万,而且还再赔800元。 很多人觉得,这听上去还比较靠谱。但实际上,通过概率论计算一下,就发现,这些人即使没有任何门路,如果有100个人来交了钱,那么,三个月下来,他们就会稳赚21万。 下面这张图,就是刘嘉给读者做出的计算: 第二个原则:寻找条件,增大概率。 就那创业来说吧,假设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1%,但如果你那拥有关键技术,找准了行业、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那么,你的创业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包括做销售的,用概率分析法可以更精准的找到客户。 第三个原则:相信系统,长期主义。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说“做一件事,一直做,等待时间的回报”。 即使这是鸡汤,但如果真的坚持长期去做了,加上时间这个变量,最后的结果都会改变很大。 简单的说,就比如学习,我们流的每一滴汗水,读的每一本书,都会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的身体,改变我们的认知。 03 概率论学起来难不难? 既然学习概率论,可以帮我们看懂前沿科技,理解现实世界,预知和抓住未来,那么,我们就学起来吧…… 可是,很多很多人,一看见“概率论”三个字,就和复杂的高等数学联系在一起,这个可太难了! 然而,南京大学的刘嘉教授告诉我们,别怕! 看了《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只要语文能过关,概率通识就能看得懂! 刘嘉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 首先,学习概率论并不需要很高的数学水平,好多概率题在求解的时候,其实更多考验的是我们的语文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能力。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概率意识,只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这本书就是帮我们把一些碎片的概率思维,整理成一套系统化的思维。 这本书共有7个章节,分别对概率论的基础知识、概率论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理解概率分布模型、让我们看到贝叶斯方法的魅力、怎么辨析频率和贝叶斯学派的差异,让我们构建概率论发展的大框架。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刘嘉,南京大学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是系统工程学博士。 他这些年主要致力于融合概率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等方法的研究,并在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这些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总之,《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告诉我们,学会概率论概率论并不难掌握,有语文的理解力就能掌握概率论,就可以让我们通过概率论的计算去抓住未来……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

靠买彩票发家是否现实,福祸相依否极泰来是否有科学依据。 黑天鹅事件为什么无法预测,降水概率40%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怎样做好才能提高找到终身伴侣的概率? 这些关乎日常生活、甚至未来规划的问题,在《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1. 学习概率论拼的不是数学,而是语文 想了解当今的前沿科技,不管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是生物医药、基因编辑,都绕不开概率论。 虽然爱因斯坦说过:“上帝是不掷骰子的” ,但事实是,微观粒子里的行为是由概率决定的。随机和概率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也是一个世界的底色。 你知道未来是不确定的,只要涉及到选择和决策,就一定会用到概率思维。不管是想知道明天会不会下雨,出门需不需要带伞。还是判断股市未来的涨跌 、决定加仓或者卖出。 或者不管是想知道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过去,还是要选择收益率最大的方案 …… 所有这些都需要正确的判断概率。 学习概率论,可以看懂前沿科技,理解现实世界,预知和抓住未来。 很多人觉得概率论特别难。抽象的公式,复杂的计算,想想都让人头大,而作者刘嘉要做的,就是帮助你扫清楚学习路上的障碍。 本书作者刘嘉是南京大学的副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是系统工程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首届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计划获奖人,得到app 概率论 主理人。致力于融合概率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等方法,推进群体智能。 2.概率论的四大基石和计算法则——怎样提高找到真爱的概率? 大多数人内心都渴望真实、浪漫的爱情。但是很多时候,人们总会感觉到困惑和失望,总是感觉遇不到真爱,甚至连真爱的候选对象都遇不到。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从数学上看,你的感觉还是挺有道理的。 有一个长期单身的数学家,彼得 •巴克斯,他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的文章。 经过严谨的计算,他得出一个结论,银河系中可能与人类接触的、拥有智慧生物的外星文明的数量,比可以要和他交往的潜在的女友的数量还要多…… 单身的朋友,你可以按照巴克斯的方法,算一算你找一个要么长的好看,要么做饭好吃的交往对象有多少?再想一想,城市这么大,你遇见他们/她们的概率有多少? 公司招人同样也是如此。招优点突出的、缺点也明显的人,可能要比招一个各方面都很均衡的职员要容易一点。敢于要优点突出的人,说明老板有容人之量,用人只能。而这种方式组建团队的效率,反而可能会更高。 我考入数学专业,学了十几门不同的数学课程后,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概率论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最有用的一门学科。作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概率论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更加的凸显。 没有一点概率思维,是很难看懂前沿科技,理解现实世界的。我强烈的推荐你阅读这本《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希望你能够借概率论的帮助,打开你看待世界的一只天眼。 这是刘润先生告诉我们的,刘润先生是润米咨询创始人,得到 “APP5分钟商学院” 主理人,前微软的,战略合作总监。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写到,与刘润和万维钢两位老师相比,我最大的优势是,我是一名文科生——在和得到APP的理工科老师交流时,我经常听不懂。 所以,一门概率论课程以及根据课程写出的讲义,让我一名文科生不仅能听懂,还觉得有趣,而且还能用上,本身就证明了这门课程,这本书非常了不起。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一)

刘嘉的这本《概率论通识讲义》其实已经看完挺久了,一直拖着没有写书评。但是现在,这本书必须要还给图书馆了,没办法,必须要写了。

这本书没有写书评,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好!

当时借这本书时,其实是被副标题:一门让你抓住未来的学问。

但是看完了,我依然不知道如何抓住未来,或者说,都没有太多的“新收获”,只是非常顺利,流畅的,把这书看完了。

难道是因为我之前学过概率论,我确实已经不记得我有没有学过“概率论”这门课了,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种模糊的感觉:这概念我知道呀。

说书之前,必须先说一句,“得到”出品的书,真不便宜,15万字,还是课程转化来的文字,标价69,当然,用的纸张确实是很舒服。但是,那也是真贵呀!此处,特别感谢SZ的图书馆们!

回到书籍本身,全书分为7大章:

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穿插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阅读确实没有难度。并且从这些章节设置,可以看出,作者确实是对概率论整个学科在做简单的介绍。所以,如果现在提到“概率”,你完全没概念,那还是值得读一读的。

由于我并没有太大“刷新认识的感觉”,就不对书里面的内容做过多介绍了,这里只特别分享一下,最后提到的三大原则:

总结一句:寻找一个大概率的方向,分析信息不断调整。

当然,你得坚持住,等到“长期结果”的到来。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三点,不愿意思考,相信直觉。不愿意分析,相信经验。不愿意坚持,期待一夜暴富。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三点,那还有什么普罗大众,岂不是人人成精英,人人成人精了。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二)

我猜这大概是一本卖不出去多少的书,哪怕我们在互联网上和发表各种高论时,总会用“这件事的概率是……”、“这根本就是个随机的情况”。

但我想绝大多数朋友都和我一样,只要过了高考那一天,就会立刻把初二以后的数学知识扔进垃圾桶,这辈子都不准备去碰触任何高深的数学问题。

不过,这也是这本书一下子勾起我好奇心的原因,因为作者在介绍这本书时告诉我们,概率论涉及的问题更多时候是个语文方面的问题,同时保证这本书里不会涉及到任何高深的数学问题。于是,我决定看一看作者究竟能通过语文水平将概率变成什么样子。

读了没有多少页我就很惊讶的发现,在一组数据中,只要找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限定条件,最终能得到任何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书中给出了一个经典的例子:

在辛普森杀妻案的庭审中,检方曾拿出了辛普森家暴前妻的证据,并宣称“一个巴掌可能就是谋杀的前兆”。

但被告的律师反驳说,一个丈夫是否家暴妻子和他是否会进行谋杀没有必然联系,因为直到1992年为止,美国共有超过400万起家暴案件,但其中转为杀妻案的只有1432人,不到0.5%的比例。

这个辩护在法庭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作者却告诉我们只要再加上一个条件,这个计算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如果计算有过被家暴历史的女性谋杀案中,最后发现凶手是丈夫的比例高的惊人——以发生了辛普森杀妻案的1992年为例,这一年共有43位被谋杀的女性曾长期受到自己丈夫的家暴,最终破案时有40个凶手正是那些女性各自的丈夫。可以说只要发现一位被杀的女性曾被丈夫家暴,那么闭着眼睛抓丈夫都不会有什么错误了。

看到这里我真是要感慨一句,大家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学好的概率学,真的是能把统计数字打扮成任意模样啊!

至于作者给出的另一个保证:全书都没有用到任何高深的数学问题,在书中只能算是达成一半,因为作者给出的某些例子尽管不高深,但是计算起来蛮复杂的。显然作者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都会帮着读者来一番吐槽。

比如在讲述概率计算法则时,作者列举了在学术界因找不到女友而闻名的数学家彼得·德雷克的文章《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在文章里德雷克摆出了一个步骤繁多的数学公式来证明从概率上讲,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其实比我们接触到一次外星文明的概率还低。

作者讲述了德雷克的计算方法后,无情的嘲讽这位数学家:要求年龄匹配、单身、本科以上学例后,还只能看上其中的5%,也不照照镜子,问下自己哪儿来的自信?(当然了,作者不知道我们普通的男生都那么自信!)

这本书就这样在各类有趣的例子和作者的神吐槽之下,让我用很短的时间就了解了概率论的许多入门知识,在准备出去吹牛的同时,也让我忽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虽然身为一名拖延症患者,不知什么时候会真的去学概率论,但如果有一天真的付之于行动了,我一定会记得是这本书的功劳!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三)

未来是不确定的,只要涉及到选择,涉及到决策,就一定会用到概率思维。用概率思维进行决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现实问题,变成一个对的概率问题。

概率论的四大基石——随机、概率、独立性和概率计算。

这门课里几乎没有公式,用刘老师的话来说“只要你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就能学习这门概率论,把什么正态分布、幂律分布、大数定律等等这些概念变成你日常决策的工具”。

高中的时候遇见过一个很厉害的女老师,大概20多岁,数学专业毕业的,她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明白晦涩的数学道理,推理出一个又一个简单的公式,每次解题还总是用三四种方法。在她代课的那些日子里,我开始主动寻找几何和代数的联系,自己推导公式努力理解原理,我的数学从70多考到了120多,她是我那时候最佩服的人了了。

上了大学很少像高中那时那么用心的去分析理解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了。记忆中最近一次静下心来看书还是在大三高数考试前的前一天晚上。直到最近,看了刘嘉老师的《概率论通识讲义》,竟然有了高中那个数学老师的感觉。

从前言的“老王家的两个孩子”到最后一章的“林丹和李宗伟羽坛宿敌”,浅显的例子贯穿整本书,老师用一个个的例子讲明白了艰难晦涩的全部的概率论。

我们先学会了知识,方法,最后学会了思维,融入到了生活。

从微观上举个例子,比如:第五章贝叶斯法

首先讲条件概率的定义,然后举例加深印象,接着推出公式:

P(A|B)=P(AB)/P(B)

然后继续举“小朋友”例题让同学自己计算得出P(A|B)=P(AB)/P(B)=0.3%/0.6%=50%这一数据,从而初步认识贝叶斯法的初步认识;;

接着开始第二小节的深入贝叶斯推理的逻辑和原理;

最后就学习贝叶斯计算,依旧是定义+小例子得出了P(A|B)=P(B|A)×P(A)/PB

并举了大数据了解如何运用到生活中的。

宏观上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第一章概率论四大基石到第二章概率论的计算法则到第三章频率法到第四章的各种模型,假设,定理一直到第七章三大原则,简单到深刻到返璞归真。

看完这本书,感觉眼前像是有一幅素净的白纸,刘嘉老师在上边勾勒了寥寥几笔,添上了几抹色彩,然后突然白纸就生动了起来,一切都活了,变成了一个真实有趣的,数学世界。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四)

一个优秀的数学家等于10个师,你觉得这夸张吗?

这句话时有来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的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军的袭击,而英美两国也无法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英美盟军被德军搞的焦头烂额。

无计可施的美国海军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了概率论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

舰队与敌军相遇是一个随机的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它是有规律性的。

一定数量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于是建议美国海军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被袭击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其实很多人觉得概率论这种学科在生活中根本没有,其实概率论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就说过:“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概率问题。”

刘嘉在其《概率论通识讲义》的开篇就指出,只要涉及选择贺决策,就一定会用到概率思维。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概率意识,只是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比如我们看到天上乌云密布就会判断可能要下雨,看到晚上月亮很大,就会判断明天大概率会是晴天。

南京大学副教授刘嘉是得到APP概率论的主理人,他致力于融合概率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等方式,推进群体智能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华为、百度和阿里巴巴等企业都得到应用。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学过概率,但是毕业后都还给了老师。因为那时我们学的是公式,而谁会永远记住那些只有字母和符号的公式呢。

但是刘嘉教授的这本概率通识却不一样,他更加关注的是通识,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去思考。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解那些复杂的公式,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展现概率论的全貌,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的了解概率论。

把抽象的数学讲得生动、有趣,让听众能听懂,让读者能看懂,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可以说刘嘉就是我们通往概率论、培养概率思维的桥梁。

书中先介绍概率论的四大基石,随机、概率、独立性和概率度量。然后帮助读者了解多个随机事件的综合概率,理解两种计算法则——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

书中当然也介绍了非常著名的贝叶斯和概率分布模型。

连抛5次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第6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更大还是更小?

联系两年出现五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可能吗?

机器学习为什么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

怎样做才能提高找到终身伴侣的概率?

黑天鹅事件为什么无法用概率描述?

这些关乎日常生活、前沿科技,甚至未来规划的问题,在《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刘嘉概率论通识讲义读后感(十五)

我上大学时数学成绩相对好一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数学课的成绩都不错。大四时选修了《概率和数理统计》,记得当时觉得这门课很神秘,随机的事件却存在确定的发生概率。但期末考试我只得了七十分,是我学过的数学课里考试分数最低的一门。而且最让我懊恼的是我竟然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

前几天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南京大学副教授刘嘉老师撰写的《概率论通识讲义》。虽然我已经过了学习基础知识的年龄,但四十年前上概率课的悲惨经历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原打算快速翻阅一遍。但书的前言——学习概率讲的不是数学,而是语文——一下子吸引了我。讲概率不讲数学讲语文?难道当年我概率没学好是因为语文不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放慢了阅读速度。

刘老师从一个生动的事例说起,逐步引出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如随机、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均值、方差等等。当看到刘老师给出概率论奠基人之一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给出的概率的公理化定义:“设E是随机试验,S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的每一事件A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A),称为事件A的概率……”,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当时学习概率为什么挣扎了:理解和运用如此抽象的定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看看刘老师给出的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定量描述。当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定义了什么是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这件事发生的结果是不能被预测的。)不过通识讲义的读者和上数学课的大学生不一样,对于后者,理解并掌握柯尔莫哥洛夫概率公理化定义很有必要。

刘老师在书中保证,他不打算用抽象的数学定义来讲述概率论(我不得不说人和人不一样,有些人接受抽象概念反而更容易一些。),但概率论与我学过的其他数学课程确实有区别。对问题的准确描述对于解决概率问题至关重要。做错题往往不是因为计算出错,而是因为没看明白题目。所以说语文和阅读理解对于学习概率论至关重要。

经常有人拿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却成了世界首富为例,来说明高等教育并不重要。以前我也知道这只是个个例,从统计学角度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比没有受过的生活得好。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用像“样本空间”这样的名词,专业地加以驳斥。

概率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众所周知的经济领域,如在风险投资和商业借贷中如何公平地分配利益和分担风险,保险业更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行业。概率和数理统计在产品生产和质量管控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知不觉地借助概率知识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做出预判。

刘老师这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解释得明白易懂,书的内容生动有趣。而且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个小测验,读者可以试着自己先做一下,然后扫二维码查看答案。我做对的概率略低于50%。

最后我给出书中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看看有多少人能够做对这道题。

老王家有3个孩子,只有一个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A: 三分之一

B: 八分之三

C: 四分之一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