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九日谈第一季》以毛线编织为主题,展现了编织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每一集都围绕着不同的编织项目展开,让观众感受到编织的魅力。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和嘉宾的分享,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编织的技巧和心得。整体给人一种温馨轻松的感觉。
《毛线九日谈第一季》读后感(一)
满满的干货,老司机带路~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这是一个指明灯似的教科书,没有繁冗的说教,只有实在的对话!作为一名职场广告人入行也是快三年了,总觉得进入瓶颈期,周边认识的同行也是少得可怜,总觉得是孤身奋战,作为一名宅男,确实成长的东西需要太多,从哪里能认识这么多前辈和高手,答案是:这里有!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个契机,更是作者多年悉心经营的人脉关系,给成长路上的我们更多可能!
《毛线九日谈第一季》读后感(二)
带着什么样的目的阅读这本书,它就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首先我要说这本书我是带着像前辈学习广告经验的目的去拜读的,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它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广告界各路大神对创意的理解和方法论,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并且立竿见影的得到改变,对于一本书的功效,这已经是意外之喜。所以,我认为《毛线九日谈》最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一本工具书,一本广告鸡汤工具书。(此处鸡汤非彼处鸡汤之含义)
再说本书内容,大佬们各自的光点暂且不说,每个大佬推荐的书单也绝对值了这本书的标价,不用说了2017年的读书计划一下就排满了,当然可能也包括乐剑峰推荐的《新华字典》。
最后这本书的干货程度,以我的天赋绝对不是一遍就可以消化吸收的,如果你是一个还处在入行初中级的广告人,选这本书,绝对对你的创意之路大有帮助,当然,如果你认为你做的算创意的话。
《毛线九日谈第一季》读后感(三)
作为第一批购买纸质版《毛线九日谈》的人,我应该是最后一个看完这本书的人了吧?拖延癌晚期没救了,不过作为一个对广告依然抱有极大热情并努力想成为一名能加班加到死的广告狗的广告专业非广告人,即使懒死,看到这样一本书还是强迫自己来写读后感。
《毛线九日谈》请来了在我心目中一直高高在上如神般存在的广告界大牛们,仅对这一点就可以给鬼鬼打满分。
从9个演讲以及问答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广告大牛都是从文案做起的,印证了“文案是广告的基础”,这也肯定了自己踏踏实实写文案做文案是没错的。
然后,就是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提到的一个字“洞察”。无论是写文案,还是做市场或者搞营销,都需要对行业、产品、市场甚至社会进行非常全面的洞察。这也让我深受启发。“洞察”不论在哪个行业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洞察。举个栗子:最近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在家创业(一个介于二线和三线之间的省会城市),做的项目是健康餐,就是给有增肌/减脂需求的人吃的比较专业的餐食,在北京上海已经非常多见,但在我家这个城市现在只有2家,所以,天真的我以为在我们这儿这个行业的蛋糕非常大,可以让自己一展拳脚,于是在小伙伴说了创业的意向之后,我毅然辞掉在北京的工作回家创业,为此我还专门学了公共营养师课程并且考了相关资格证(然而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就在我一心想着自己要牛逼了,要翻身做主了的时候,发现创业并非自己想的那么容易,我们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各种麻烦。因为近年来国家对餐饮行业的严格管理和我们有限的预算,使我们一再碰壁,光店面选址就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到最后签下了我们预算能承受的起的一家看起来(只是看起来)还不错的临街小店。然后就是营业执照办理,在这个小城市一切都要靠人脉关系,没有人脉全靠自己走正规流程依旧需要非常冗长繁琐并且艰难的过程,于是历经3个月,在通过层层审核之后,我们的营业执照依然一点音讯都没有……好不容易把一间4年没有搞过卫生,墙壁都变成黑色的厨房搞的算是能看的过去之后,我们总算进入了试菜环节,而这已经距离我们开始有创业的想法近1年的时间,这时候这家看起来还不错又比较便宜的店终于暴露了它致命的问题:供电不足。因为楼上都是居民楼,所以整个供电线路都是住家用的,这就导致我们只要使用任何一个大一点的烹调设备就会跳闸断电,要改电不仅需要大量经费,还要花大量时间(因为需要供电局审批,又要走非常冗杂的一套程序),比起金钱成本,我们现在更耗不起的就是时间。但这依然不是最困难的问题,在租店的时候我们是跟之前的业主签的,合约是到他当时租期结束的时间,也就是半年时间,而我们再找房东的时候闭门羹吃了无数回,续租成了大问题,也因此我们只能购买很少的必须设备,也不能改电,所有的大耗电设备只能一次用一台,而这必会限制我们每天制作餐食的数量。就在此时此刻,我们还在试菜,感觉产品上市遥遥无期。
发生这一切,非常重要也是致命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洞察。我们只看到健康行业的大前景,只看到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忘了在做产品之前为需要的所有前期准备做洞察,没有了解城市本土的餐饮环境,没有考虑为什么在饮食还算发达的这座城市没有健康餐这一品类出现的原因,没有洞察市场就更别提消费者。
在看了《毛线》之后,根据几位老师说的洞察方法,我在豆瓣小组,微博上了解了一下这座城市消费者的饮食接受情况,也了解了现存的两家健康餐店的运营模式,发现我们当初贸然决定创业可能是个错误。首先,这座城市居民对本土餐饮的接受程度很高,但对外来食物,无论是黄焖鸡米饭还是沙县小吃的接受程度都非常低,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来适应和接受,而年轻人对健康餐的接受程度稍高,但是健康餐由于食材的成本问题价格都较高,这又限制了年轻群体的购买力。其次,现在存在的两家健康餐都是依附健身房存在的,也就是他们健身房的客户就是他们健康餐的消费者,有非常稳固的消费者群,而我们没有任何客户基础,即使产品上市也不一定能卖出去。而且两家健康餐店都没有额外的餐厅店面,成本又比我们低,所以在竞争方面我们也不一定占优势。
但是通过这些洞察我也想到一些宣传方面的应对方法。首先,通过朋友圈这样的熟人社群还有豆瓣小组、知乎这些社交平台进行前期宣传,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用免费试吃的方式换来更多有效传播,并且通过用户反馈继续改进餐食的口味。第二,与一些本土的私人瑜伽、健身教练联系,与他们合作,把我们的餐食直接卖给我们的目标受众。通过口碑效应积攒更多消费者,然后扩大我们的送餐范围,逐渐增加收益。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向潜在用户讲述我们健康餐饮的理念,从理念转变开始让他们慢慢接受我们的产品。
以上就是我看《毛线》之后的一些想法和应用,在执行方面肯定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框架知识可以学,实践只能靠自己,感谢鬼鬼为所有广告菜鸟做了这么了不起的一件事,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广告狗的信念,即使加班加到死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