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谈文学读后感摘抄

谈文学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9 08:20:37
谈文学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0-19 08:20:37   小编:

《谈文学》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虽篇幅不长但其实挺难读的,读完对于文学也会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任何文章的四大作用叙事、绘态、言情、说理。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此三点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类似的区分,他把“情”叫做“精神”,把“辞”叫做“物质”。艺术以物质表现精神,物质恰足表现精神是“古典艺术”,精神溢于物质是“浪漫艺术”(如中世纪热烈的哥特式建筑),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如笨重庞大的埃及金字塔)。一切艺术归根到底又都是抒情的——因情生文,情见于辞。 一篇完美得作品在结构上,必须要具备下面两个要素:第一是层次清楚;第二是轻重分明。 文学艺术从初雪到成家的四重境界:疵境、稳境、醇境、化境,这其实也是所有艺术和事物的四个层级,最高境界化境在我理解即“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学上《离骚》、《逍遥游》、《齐物论》、《红楼梦》史记《项羽本纪》、《货殖传》等可以说达到了此等境界。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总结“情是自然 , 融情于思 , 达之于辞 , 才是文学的艺术。” PS:练习写作的重要原则——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此外要善于模仿,勤加修改,思之愈深,下笔愈稳。但凡艺术都是旧元素旧经验的新组合。

《谈文学》读后感(篇二)

第二本朱老的书,又是一次愉快的谈话,多日不见,孟实于我仍有初识亲切之感。 这本小册子和常见的文学入门或文学理论不一样,是朱老关于文学的随笔,偶尔也会牵涉到文字理论,但都清晰易懂。本书是朱老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句句real talk,深入浅出,讲述了文学多个方面的问题,很适合初学者入门。 首先本书逻辑极为清晰,有层次且不罗嗦,这本区区不到十万字的书换其他作家能给你整到三十万。朱老写作方式是他在文中所提及的,采用腹稿和全不用腹稿两极端的一种折中办法。先定就题目展开联想,拟定小标题,再去除不重要部分,理出线索的次第,接下来用整理好的用小标题得出一个大纲,使文章具备轮廓。这样子每一个小标题都是一段的总纲,而且都是重要且有顺序的,接下来就一段接着一段填写就好,如有新意也可以及时修改。这种折中的办法很有好处,一则纲要先想好,文章就有层次,有条理,有轻重安排,总之,就有形式;二则每段不预先决定,任临时触机,写时可以有意到笔随之乐,文章也不至于过分板滞。 其次朱老还很擅长采用打比方,和举例子的手法。为了照顾读者,朱老文中用了几十次的仿佛,比如,读起来超形象,很有画面感,我想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 最后就是朱老的文字读起来很温暖且有节奏感。温暖是朱老文字很真诚,他的文字是有温度的,第一次读朱老文字便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再者就是有节奏感,感受朱老的文字,周身筋肉仿佛在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洒脱,或是舒缓,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感受朱老的文字,不但能明白他的的意思,而且听得见他的声音,看得见他的笑貌。真所谓“如闻其语,如见其人。”

《谈文学》读后感(篇三)

个人认为朱光潜先生是被低估的文学家,每次阅读先生的作品都大有裨益,《谈文学》中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内容使我收获菲浅。最近总是想看些文学批评方面的文章,看了外国作家写的几篇,不能说不好,但总是觉得隔靴搔痒,看到《谈文学》时终于确信-“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还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对味儿。这种感觉在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就有体会,邓晓芒和赵林写的《西方哲学史》就比西方人自己写的《西方哲学史》容易理解,能把握住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本来以为只有哲学有这种现象,没想到看文学批评的时候也一样。

碎碎念:先生说阅读主要为了“怡情养性”,我私自再加一条“洗涤灵魂”。先生说阅读得有品味,不能老读一些“通俗”小说,这点我十分赞同,最近读了很多通俗小说,感觉到灵魂肿胀,连忙读了《战争与和平》来洗涤心灵,也许有人觉得夸张,但是我亲身体验。我读通俗小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做拓展阅读,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不至于固步自封;二是由好奇心和追潮流两者驱动,想看看那些出名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别人家提起自己没读过,显得很孤陋寡闻。只是很多读的时候觉得有意思,读过之后也就过了,基本就是娱乐消遣的功用。目前几种类型的作品没有怎么读过,基于我的第一个目的,还是会去阅读,只能等灵魂肿胀后再读写好的作品洗涤一下,想来也用不了太久。

朱光潜先生建议写作者要写具体,注意遣词造句,注意文章的整体性,还指出文学爱好者尤其是想要进行文学批评的,最好自己也写点东西,可以从每天的日记着手,几乎手把手的指导了日记的写法:每天择取一件最值得写的事情,不拘字数,但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写成流水账。道理都懂,也曾想过,也曾写过,只是写好文章太耗精力,最终懒惰战胜了自己,惭愧。

《谈文学》读后感(篇四)

仔细算算,教雅思的时间也有5年多了。

一开始,听说读写和基础的语法都有教,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一年多之后,也开始教一些写作强化的课。这里的强化指的就是学生近期就要参加考试,所以需要在短期之内出分,对老师的要求自然也比较高。当时被问及要优先发展哪个科目的强化教学时,我选择了写作。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觉得这个科目挑战最大:可以说这是大部分老师都觉得最难教的一个科目。

开始接触强化写作之后,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并不是只在语言上,更在逻辑思路上。所以我就主要开始着重解决纠正学生的思路问题。中学生通常还会有语法问题,我也会花不少时间纠正文法保证可读性。用这样的方法,我教过的强化学生,基本上在短期之内都能有一个0.5分的提升。到后来就能非常稳定的输出写作6分和6.5的学生,常常学生的写作分数高于其他科目,帮很多学生突破或者达到了他们的小分要求。可以说,如果要把学生教到6-6.5,我现在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无论他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那些基础差一点的,无非就是多上一些课而已。

最近在看朱光潜先生的《谈文学》,虽然书名“谈文学”跟雅思写作所需要的风格不是太相符,但是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于雅思的写作、以及教学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朱先生说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就是情理事态。表达的功用就是言情、说理、叙事跟绘态四大类。雅思是writing in academic context,task2所需要的大多就是说理。这说理文可是不好写的。

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尤其是在高中,老师强调、教授的也是都议论文,貌似现在的学校也还是这样。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写议论文,但只是知道它的范式,常常文中的议论并不是他们自己深切思考后得出的,而是去套用一些模板和想法。很多学生喜欢用这样的套路去写雅思作文。如果套的好还算看得过去,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前后逻辑混乱一看就是拼凑而成。我不好说在国内的考试中会得到什么样的打分,在雅思里肯定是低分的。因为你表达的内容看似深奥,其实经不住推敲,这样自然也是写不好学术文章的。

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不会给学生一些现成的思路参考,而是会进行非常多的提问。这样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他人的经验中去总结一些道理,得出一个清晰完整前后通顺的逻辑。课上我会和学生一起做很多的推理和总结,去理清前因后果,利弊等。久而久之,学生更能做到说理清楚。模板套路不光坏在对读者不真诚,不想沟通只想糊弄,背诵太多对学生也是一种负担,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这样的训练其实并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但是它的效果又非常好,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基础没太大问题的学生。靠着这样的方法,我也着实帮助到了很多学生,他们很多也反馈说在后来的写作,甚至到出国写论文时也得益于这种写作方法。

但这只是思路上的进步,还不足以拿到很高的分数,6.5已经是天花板。要做到7及以上,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表达基础,这极难在短期内提升。短期内要学会基本的正确表达是不难的,稍微复杂的表达也可实现。但要学会让表达得体自然,短期几乎做不到。

很多学生甚至做不到完全正确的表达,以为自己写的很好,其实有很多自己发现不了的单复数错误、可数不可数区分的错误、冠词使用的错误,还有style的不妥等等,更别提表达地道。这归根结底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基本功到底有多重要?朱先生举了这一例:

正如写字,作文的练习也应该有一个精进的程序。很多的学生在简单句或者基本的复杂句还没有办法完全写对的情况下,喜欢用一些花里胡哨的句子或者词语表达。这就好比写字,横平竖直都做不到,非得去秀一些所谓这个字体那个书法的。这点卖弄在考官眼里就是一些小把戏,并不会觉得你的语言表达基础是扎实的,所以自然不会给你很高的分数。

不卖弄还不够,还需刻意的训练。我有见过一些学生其实挺努力,写了很多的文章,但正像朱先生所说,并不是写了很多的文章就能写好,你没有改正过来的错误还是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出现。对于考官来说,你的语言基础还是不够到位。我们需要的,是“规模法度”,是不断的模仿、对照、修改、重写,直至自己能写出正确且地道的文章来。

只希望学习的各位都有这样的耐心,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谈文学》读后感(篇五)

《谈文学》是一部阐释文学原理的经典之作,一本爱好文学接近文学的入门读物。继《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西方美学史》之后看的第五本朱光潜的书籍了,他学富五车,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中处处体现着他的独特的理论见解。

作者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家的亲身体会,从文学趣味到布局安排,从内容风格到翻译技巧,将文学层层展开,一个例证、一个典故铺展开去,深入浅出,平易自然,引领读者不知不觉走进文学的殿堂。

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所用的工具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一般人接近艺术的一条最直截简便的路。从口传文学转变为文字写定的文学,识字的门槛使文学变成一个特殊阶级的专利品;从能运用语言的人都爱好文学,演变到后来文学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而不是生活的必需。

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超脱自然需要的束缚而发出的自由活动。在功利主义看来,文学是无用的,但是超出功利观点来看,人只有作这种无用的自由活动,才显得人是自己的主宰,有他自己的尊严,不只是受自然驱遣的奴隶。

文学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出来,让人知道。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把话说好,使别人能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人之所以为人,不只因为他有情感思想,更在于他能用语言文字表现情感思想。

文艺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故文艺是怡情养性的,性情在怡养中必定是健旺的、生发的、快乐的。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他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便成为他的诗、他的画、他的戏。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而身历其境的人,也可以算一个“得道”之士。

资禀与修养

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只要经过相当的努力,都可以达到欣赏文学和表现思想情感的目的。

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想成为文学家需要一定的资禀。资禀只是潜能,有了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不下功夫修养,也不会成为真正一流的文学家。资禀是种子,修养才是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能力。资禀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修养却全靠自己的努力。

修养:

第一是人品的修养,文如其人,思想感情是文艺的源泉;

第二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

1、 是读书;要精选,不浪费精力于无用之书;

2、 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涓流终可成江河;

3、 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

读书+生活经验,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深广,作品愈有真实性。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精用语言文字(包含文学、逻辑学、文法、美学和心理学各科知识),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

文艺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最简捷的办法就是精选范文,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然后再拿来模仿,由有意到无意,习惯就成了自然。

文学的趣味

鉴别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就是文学的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

文艺趣味的分歧是极有趣的事实。造成的原因,第一是资禀性情,最显著的是民族根性;第二是身世经历,文学欣赏,贵在能设身处地去体会;第三是传统习惯,投身到某一派旗帜之下的人,就觉得只有那一派是正统,以致目空一切。

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多数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三种 “流行病”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诊治唯一的办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文学最大的毛病是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靠极敏锐的鉴别力,没有这种鉴别力就会有低级趣味,把坏的看成好的。

缺乏艺术只讲内容的五种爱好弊端:第一是侦探故事,满足好奇心;第二是色情描写,宣泄一时情绪;第三是黑幕描写,只为了一点刺激;第四是风花雪月的滥调,空洞腐滥;第五是口号教条,假文艺的美名,做呐喊的差役。

艺术之为艺术,并不在所用的材料如何,而在取生糙的自然在情感与想像的炉火里熔炼一番,再雕琢成为一种超自然的意象世界。艺术点化的成功或失败就是美丑好恶所应有的唯一的标准,离开这标准而对于艺术作品判美丑,起好恶,那就是低级趣味。

文艺的功用在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传达于读者,使读者由领会而感动。文艺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是自然需要宣泄,不宣泄即抑郁苦闷。

文学趣味上的几种比较严重的毛病:

第一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心里没有感触,却装着有那种感触,冒充风雅,假装圣洁;第二是憨皮臭脸,油腔滑调,拿文艺来逢场作戏,故作幽默;第三是摇旗呐喊,党同伐异,;第四是道学冬烘,说教劝善;第五是涂脂抹粉,卖弄风姿。

文学教育第一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去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

写作练习

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创作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好。

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写出和心里不完全相同有两个原因,一是作者的能力不够,一是他存心要说谎。

说谎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心里那样想而口里不那样说;第二是强不知以为知。

记住不肯说谎这一个基本原则,每遇到可说的话,就要抓住机会,马上就写,要极力使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的恰相符合。这种功夫做久了之后,我们一可以养成爱好精确的习惯,二可以逐渐养成艺术家看事物的眼光,三可以增进写作技巧,逐渐使难写的成为易写。

在初写时,我们必须谨守着知道清楚的,和易于着笔的这两种材料的范围。我们一般人至少对于自己日常生活知得比较清楚,所以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方法。把日记当作一种文学的训练,就要把本身有趣的材料记得有趣。一切动静所生的印象,都可以供你细心描绘,成为好文章。

初学习作者,说理文可缓作,言情文也可缓作,剩下来的只有叙事绘态两种,叙事与绘态之中还是叙事最要紧。叙事文与绘态文做好了,其他各体文自可迎刃而解。

作文与运思

作文有两种极端,全用腹稿和全不用腹稿,我们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先取一张纸放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到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记下来,然后加一番衡量,把无关紧要的意思丢开,再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

此时文章的轮廓已具,再依次第逐段写下去,写一段之先,把那段的话大致想好,写一句之先,也把那一句大致想好。这样写下去,有时有新意思涌现,就马上修改。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如果思路畅通,写作便成为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如果思路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其实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作文运思有如抽丝,有时一抽即出,有时要耐心细致。不惜努力尝试,方能有成功之日。

赋得是一种训练,偶成是一种收获。赋得所训练的不仅是技巧,尤其是思想。

思想的毛病除了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遇着应该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练习写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克服这种心理的懒怠,随时彻底认真,一字不苟,肯朝深处想,肯向难处做。如果养成了这种谨严的思想习惯,始终不懈,决不会做不出好文章。

选择与安排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也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也就是布局。

文章的通病总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

一部小说或戏剧应该取一个主要角色或主要故事做中心,其余的人物故事穿插,要能烘托这个主角的性格或理清这个主要故事的线索,适可而止,多插一个人或一件事就显得臃肿繁杂。

布局有如排兵布阵,有头、有中段、有尾,能够做到首尾呼应。层次清楚,轻重分明,寓变化于整齐。

咬文嚼字

炼字,某个地方应该用某个字,而不用另一个字。一个字的变换,对于整句,甚至整篇便产生不同的意境。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不能懒,不能粗心,只有刻苦自勉,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散文的声音节奏

声音节奏是文学文里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学的情趣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犹如在说话时,情感表现于文字意义的少,表现于语言腔调的多,是一个道理。

古文和语体文的不同,不在声音节奏的有无,而在声音节奏形式化的程度大小。古文的声音节奏多少是偏于形式的,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自然流露,必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

文学与语文

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

文学的功用原在表现,如果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说的不一致,那就无异于说谎,失去了表现的意义;语文的最大特点是精确妥帖。

语文作家需要把因袭来的语言文字放到铅炉里溶解,铸造新字,尤其重要的事须发明新的排字法。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有一个内在的标准,也就都自成一类

核心观念就是“人格”。文学不能脱离人生而独立,我们要想在文学上有成就,从源头做起,必须修养品格。思想必须与语文同一,人格必须与风格同一。

无论用哪一种语文做媒介,是文学作品就得要符合文学的基本条件:有话说,说得好。这两层都需要思想的锐敏与谨严,都颇不是易事,用文言或用白话都不能天生地减去思想上的困难。

欧化是从三个层面考虑:语文与思想不能分开;文化交流是交通畅达的自然结果;中国语文的缺点是需要欧化来优化的。

作者与读者

艺术就是一种语言,语言有说者就必有听者,而说者之所以要说,就存心要得到人听。作者之于读者,正如说者之于听者,要话说得中听,眼睛不得不望着听众。

作者对读者的态度分为不视、仰视、俯视、平视四种,作者比较赞成平视。

诚恳亲切是人与人相交接的无上美德,也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最好的态度,文化愈进,人与人的交接不免有些虚伪节仪,连写作也有所谓“礼貌”。

文艺的语言同是社会交接的工具,所以说文艺有社会性,如同说人是动物一样,只是说出一个极平凡的真理。

一种新风气的成立,表示作者的需要,也表示读者的需要;作者非此不揣摩,读者非此不爱好,于是相习成风,弥漫一世。

具体与抽象

我们接受事物的形象用感官,领会事物的关系条理用理智。感官所得的是具体意象,理智所运用的是抽象概念。

理本寓于象,哲学科学的探求止于理,有时也要依于象;文艺的探求止于象,但也永不能违理。

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如果它完生是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为哲学科学。

在文学所用的四类材料(说理、言情、叙事、状物)之中,理最为抽象。它无形无声无臭亦无味触,不能由感官直接感触,只能用理智领悟。

情与辞

情的种类:

1. 显著的:喜、怒、爱、恶、哀、愁

2. 微妙的: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

文学有四类:言情、说理、叙事、状物,这四种文体都有情致流露,不是只有言情文才有情

通常情感和思想被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心理活动,平时会经常说理智和感情,就是表示出了这种对立。文字所能表现的不是情感就是思想,情感和思想常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借事、理、物烘托出来,即情感都必须化为思想。

情不能直接转为辞,必须经过一个思的过种,所以总结为三步:

1. 心中先有一种情致

2.其次打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这一步就是思想分内的事

3.找出适合当的文辞把内在的情思表达出来。

情是自然的,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艺术;所以情是自然,辞是艺术

用英国诗人华尔华兹的名言来总结:

“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去的情绪。”在沉静中加入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开切文学作品。

想象与写实

想象与写实,浪漫派的法宝是想象,写实派的秘诀是经验。

真实有三种,

第一「历史的真实」,也叫做「现象的真实」。比如说「中国在亚洲」,「秦始皇焚书坑儒」,「张三昨天和他的太太吵了一架」,「李四今天跌了一跤」,曾经在自然界发生过的现象,在历史上是真实的。

第二是「逻辑的真实」,比如说「凡人皆有死」,「勾方加股方等于弦方」,「白马之白犹白玉之白」,「自由意志论与命定论不能并存」。于理为必然的事实,经过逻辑思考而证其为真实的。现象的真实不必合于逻辑的真实,比如现象界并无绝对的圆,而绝对的圆在逻辑上仍有它的真实性。

第三就是「诗的真实」或「艺术的真实」。在一个作品以内,所有的人物内心生活与外表行动都写得尽情尽理,首尾融贯整一,成为一种自足的世界,一种生命与形体协和一致的有机体,那个作品和它里面所包括的一切就有「诗的真实」。

大约文艺家对于人生自然必须经过三种阶段。第一阶段:他必须跳进里面去生活过(live)才能透懂其中甘苦;第二阶段:他必须跳到外面观照过(contemplate),才能认清它的形相,经过这样地主观的尝受和客观的玩索以后,第三阶段他必须把自己所得到的印象加以整理(organize),整理之后,生糙的人生自然才变成艺术的融贯整一的境界。写实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一个阶段,理想主义所侧重的是第三个阶段,其实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偏废的。

精进的程序

文学是一种很艰难的艺术,从初学到成家,中间须经过若干步骤,学者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疵境”、“稳境”、“醇境”和“化境”,是艺术成熟的过程。

一个人到了艺术较高的境界,关于艺术的原理法则不用说也无可说,有可说而且需要说的是在“疵境”和“稳境”。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若要达到“醇境”,还要再反复练习,方能有“大成”之一日。

谈翻译:

要想欣赏中国文学之优美,不能敝帚自珍。可以习得一门外文,进而可以进行比较,开放地欣赏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美妙。

那必然离不开翻译,翻译之难,有不同文化背景联想的意义不同,以及音韵节奏不同。

不愧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更是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