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小哲学》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册子,作者以哲学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爱情的定义、分类、意义、原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使人们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本小册子不仅适合恋爱中的人士阅读,也适合所有人学习。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一)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性的哲学书。涉及爱的本质、性的伦理、爱的意义、宗教环境下的爱与性、以及对同性恋和双性恋等特殊群体行为的看法。
精神之爱是爱另一个人的灵魂、内在个性及其自由;会让人去质疑,去更新和净化自己,同时也会去质疑、去更新和净化对方。爱对方,但是在真理、正义的阳光下爱他,有时甚至违背自己的感情。把对方当作一个人,而不是当作偶像去爱。
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从最恰当的角度考虑这件事,那就是一种伟大的谦卑行为,与自我的局限、恐惧和不足相调和。
爱首先是一个意外事件(混乱)进入一个人存在的有序系统,随后产生现有秩序(理念)的混乱,再造成进一步的混乱,然后便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中心、新的系统、新的理念。这一过程总是通过情感的双重方向的力量带动,一种造成痛苦,另一种则形成激情和能量。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定的悖论,我们是自由的,远远超过我们的身体和外表,远远超过我们的财产和经济负担,远远超过我们的知识和文化,我们的深刻特征是我们内心的人格,它从我们所做的或回避的选择,即我们的自由中表现出来。但在心生爱意的瞬间,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的自由之外:自由不仅被中止,而且掉入陷阱,莫名其妙地渴望能够献身于他人,成为他人的奴隶。
我认为两个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故事,有别于所有其他的历险或偶遇的关系,就在于存在着彼此尊重这一特殊元素。对于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来说,身体和感情的热烈激情是不够的,始终需要有精神或智慧的激情,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智力的奉献,如果在此之前和期间,没有智慧的投入,那么身体就没有完整的奉献精神。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二)
书的开始有一些观点还是挺新奇的,比如从意大利语的角度分析爱的表达阐释爱具有的模糊性,以及“爱是两个人之间的艺术化变形”,再比如从希腊阿佛洛蒂特来讲述人对爱的一些看法起源。但是全书都是在用作者的男性视角在看待爱情,并且将爱放在宗教中审视的篇幅过于多(最重要的是没有讲出来所以然,充其量说明了宗教道德限制的不合理性)
书的标题是《what is love》,但这本书只谈了爱情和性,作者的观点是将爱完全放置在单一男性视角下的一种理想高度上。理想高度的爱,是一种爱,但我们能否定是否还有其他爱?如果读了这本书,我是根本不能理解“what is love”的,只能说这本书还不够深刻。
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爱是两个人的事。我且问,在这种主体间性下,如果一方持着理想高度的道德完美之爱,而另一方对爱的见解和看法却不如一方,那么两个人在爱这个维度当中的感受到的爱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一定是支离破碎的。在这个世界上,我想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真正把爱放在一种纯粹中看待的,但是作者对与爱一起纠结着的其他情感“骄傲”“控制”“自私”“无畏”“恐惧”等等排除在外。
并不是所有人对爱的体会都像作者一样,只能说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爱的一厢情愿的独白罢了。爱是很多元的,很多时候是不完美的。如果作者的本意真的是要讨论“what isl love",那就要把爱放在很多情况下考虑,而不是列出来一些“手淫”“卖淫”“通奸”的“敏感词汇”,强撑这本书的全面性,在我看来,这些小标题只是标题,什么都没有讲出来。
每个作家都有权利再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我感觉读这本书不是我跟作者在平等对话,在讨论“爱是什么”,而是作者在告诉我“爱是这个,爱是这样,我认为,我认为,我认为”,完。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三)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亲情之爱,两性之爱还是别的什么爱,我们人类好像没有爱就活不下去了。
有一句话很有名,说最好的生活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我想是的,这样直接把人们的欲望都给包含在里面了,基础欲望都能得到满足。
这本《爱的小哲学》就是讲述爱情、性和婚姻的,用哲学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以及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与爱有关的任何问题。从爱是什么,如何生活在爱中以及爱的启示三个方面来阐述作者的想法。
作者维托·曼库索,生于1962年,在意大利多所大学任教,代表作:《上帝和我》《热情:爱的原动力》《耶稣的秘密生活》《天主教激进派教义:维托·曼库索神学简介》等。他的作品常年被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报道,吸引了千百万读者的关注。《爱的小哲学》出版后,再次引起轰动。
这本书讨论了很多我们日常虽然都好奇但是不怎么敢讨论的话题,比如通奸,比如同性恋,比如手淫,哪个说起来都是让人尴尬脸红的话题,但是这些事情又是我们生活中切实存在的,且自古到今,都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避讳,人们就越是好奇,想探讨一下,想揭开盖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到真正揭开了,又发现里面也就是那些寻常的东西。
说到爱情,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一场短暂而盛大的荷尔蒙盛宴,或者说肾上腺素的飙升,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要想一直保鲜,需要两个人都属于感恩和内心浪漫的人。
想想初见时候对方的美好,过几年对方的全部都暴露在你面前,他整天不刷牙,睡觉不洗澡,头上油乎乎的样子,暴怒发脾气的样子,意见不一样摔门而出的样子,遇到困难无所适从的样子,如果你见到对方的这些样子后仍然内心爱着对方,那么,恭喜你,你的爱情保质期很长。
对于生活中那些非典型爱情,什么出轨啊,同性恋啊等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觉得不管是什么爱情,有一点公众规则大家要遵守,就是不要恶意伤害别人,比如出轨,势必会伤害别人,你完全可以分手离婚后再去找别人啊,但是这些出轨的人一个是享受偷情的刺激,再一个可能享受被两个人爱着的感觉,说白了是贪欲在作祟,根本不值得称道。
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了解一下爱的真髓,从而更理性和冷静地谈爱。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四)
好吧,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俗人,因为促使我对维托·曼库索的《爱的小哲学》感兴趣的只在于本书书封上的那一句“一场关于性的勇敢而本真的讨论”。虽然风气比起以往开放了不少,但是关于性以及性的一切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依然有很多人谈性色变。对于性的认识与理解,我们依然只能偷偷摸摸的在静谧无人的夜里一个人研究。所以,在这本宣称勇敢而本真的关于性的讨论中,我会收获什么呢?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去对作者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本书在开始之前已经对作者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介绍,再次无须赘述,而我想说的是本书作者应该是在神学、古希腊语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本书的很多地方,作者为了表明自己对爱与性的看法都会借助古希腊语的演变或者是神学观点来展开,如本书在谈论有关同性恋的问题是便是直接引用的其在意大利同性恋天主教论坛上的讲话,其观点的引申在于以自然的名义反对,以SJ的名义反对。因此,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想我们获得可能不只是关于爱与性,还可以从侧面来了解一下性与性观念的源流发展,以及在宗教观点下对不同性观念的看法与态度。 在作者看来,爱或者性是有其黑暗属性的。原因在于性在除了温柔和抚慰的程度之外,还包括了诸如挣扎、征服、宣泄等等类似暴力的情绪在内。这在一方看来是快乐,但是在另外一方可能就是痛苦了。与此同时,也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在性生活中,应不应该有道德可言。在这个问题上吗,哲学家们可能已经争吵了上千年。性道德的存在其实并不应该成为一种问题,而应该是一种共识。如尼采所言,如萨德侯爵所为,仅仅是享受自己的高人一等的快感,或者乐见于通过制造别人的痛苦来让自己获得快感,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口中的性道德很大程度来源自于宗教或者神学的要求,建立在所谓的自然法的客观性基础之上,这与我们想象中的性道德貌似又有所不同。在我们一般理解中的性道德基本上存在于性关系的发生与性观念应该发生在自愿、平等、互相取悦的基础之上,应该符合一般的社会伦理要求,不应该对他人造成伤害等等。不过在有关章节的最后,作者也强调基于“基督教”的性道德也应该走一条革新的道路,在包括肯定避孕,允许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以及承认同性恋爱等方面做出改变。这在我们今天讨论有关性的问题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他的重视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去审视我们今天的一些行为与看法,在 在维托·曼库索的《爱的小哲学》中,作者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述了那些同爱与性有关的一切,有关于性道德、性伦理,有关于双性恋、同性恋,有关于不婚主义、禁欲主义等等,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爱、性与婚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中!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五)
拿到这本书,刚读了一点的我,还是挺意外的。意外的发现,作者对于爱做出了从未被我注意到的解读。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坠入爱河的瞬间么,有被吸引到、甚至有种尴尬、迷茫或者一点害怕的瞬间。这个可能是原始的一种感觉,但是爱情现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不止一个角度来看待它。这是一个考虑自然在我们身上做了什么,或爱的被动维度问题;我们对自己做了设么,或者爱的积极维度问题;最后,是我们与自然有意识的结合,也就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意义。爱是我们的天性,是大自然的产物。
首先要弄清楚是谁射了箭。关于爱情起源,这可能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实质性困惑:一方面,我们不能说“我爱”,因为真正主动的或发起一方的不是我,而是一种能抓住人心的更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甚至不能说“我被爱”,以为起初令ta生爱的那个人还没爱上ta,或许永远不会爱上。所以重要有吸引,不需要知道是谁射了箭,这个问题也没有太大必要。
什么是坠入爱河?是从自我中心主义中的解放,还是一种新的更可怕的禁锢?这很难回答,因为正是陷入了令心智迷失的迷宫。坠入爱河的人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他的身心不再像以前那样服从自己,他发现自己处于某种不可抗拒的身心磁性控制之下。这是一种真正的依赖,一种类似于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中心的现象,它标志着主体面对比其更大更强的一种维度的投降、遗弃和完全开放。一旦在恰当的时候爆发,崇高就会像闪电一样把一切化为碎片。
经典的三分人类学,身体、灵魂、精神。可否从这三个维度理解恋爱。身体参与人体的物质维度,细胞、组织、器官。我们通过灵魂参与人的心理维度,表达人的情绪、感情、恐惧、激情。在精神上,我们参与存在的理想维度,追求人的道德、审美、政治价值、精神。从这里出发,再回到恋爱及其组成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很明显,如果是一个人仅仅坠入爱河,对于他而言,精神维度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因为它既不会培养也不会寻求,荷尔蒙在他身上的作用几乎是压倒性的,因为只有心理的追求和身体的愉悦才是最为重要。相反,如果一个人正在恋爱,精神层面的伦理价值、审美标准、社会和政治取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荷尔蒙的作用将一直由意识和负责任的评价能力来调节。
怎么样,是否读到了一些有用的观点,领略到了不同的深意。不止这些,需要把恋爱与现象相似但本质完全不同的迷恋加以区分,我们称之为痴迷。恋爱中的人能改变所爱的人的整个人格,而迷恋中的人,则只能增大对方的请于。恋爱和迷恋的去表,表明了以相同爱情之名所表现出的不同现象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就是为什么爱情成了我们语言中最为模糊的术语之一。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六)
我对爱情从不抱有太多幻想与期望,毕竟在人之所热爱的事业与为之奋斗的理想面前,爱情显得过于虚无缥缈,又过于捉摸不定;如一个人的人生必然要接触到爱情,或者说爱情是人的生命中必然存在的事物,对一部分人来说则过于绝对过于不真实了。我并不认为每个人都要在不长不短的生命中经历一段真正的爱情,至于我用什么来界定真正,又是另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
科学定义的爱情将其解读为多巴胺、内啡肽等多种激素的分泌,仿佛生为动物的本能导致我们必然以爱情为理由来实现自然赋予的繁衍任务,这显然把爱情归类为非自主选择的自然本能,让人对爱情愈发感到失望颓丧。加之文学上颇有一些反思爱情真实性的文字,比如普鲁斯特将我们称之为爱情的感情解读为自我在他人身上的投射与一些自我感动相结合的复杂感情。这二者能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劝阻一部分人相信爱情,甚至我现在也并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反驳以上两种观点。
但我们终归要看一些积极的不一样的观点。正如《爱的小哲学》里面所阐述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来看,爱情的实质千差万别,它与性、与激情、与激素等很多因素密不可分。我们所处的世界之丰富多彩,或许正有一部分源于这些丰富多彩甚至可能让人瞠目结舌的爱。
至于爱情以外的,比如性、比如婚姻,我们又不可能把它们一概踢出爱情的范围,正相反,如果完全抛却人们对于性和婚姻的种种向往,那么爱情或许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了。但这并不是说爱情即全部生理性的愉悦,反而是精神与文化的交合处,才最有可能产生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灵魂的碰撞”之类的词汇。
这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了起来,但爱情原本就是多重复杂因素综合的效果,只是在不同人身上,各个因素所占的比例略有不同,比如有人更看重外表提供的生理性愉悦,有人更在乎相同志向所引发的精神共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又会影响人们对不同因素的重视程度,这样一来,爱情这种我们开始认为极为私人化的东西可以说变成了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问题。
我想,如果一个人看到此处对爱情有了更多的好奇,而非生出些畏惧与退却心,则可以再去看看书中所讲。书中言语因其详尽更为简单,辅以事例与典故,虽以哲学为名,文字却是让人轻松愉悦的。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七)
有关爱情,性和婚姻的探讨,古往今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滞过步伐,皆由起初的兴致盎然变成最后的痛苦万分,自然痛苦分等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或许出于生物本能,性尚能保持新鲜感。
当今世界,男女都接受开明教育,可依旧在爱情婚姻和性中迷茫,有关性或许人们鲜少谈起,毕竟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保守思想限制着,可是对爱情婚姻的思索从来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停止不前。我们钦佩羡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故事,但也仇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现实,所以当世界仅存男女二性时,世纪大战就从未停歇。 《爱的小哲学》一书用智慧豁达的思维方式,向我们阐释了正确看待爱情,性和婚姻的观点,亟待我们新青年阅览,毕竟拥有正确价值观之人少之又少。原始力量让我们产生爱情,责任心让我们深刻对待爱情婚姻,我是俗不可耐的普通人,并不在乎产生爱情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电磁力,还是万有引力,还是宇宙膨胀,更无法对传扬久远的爱情诗词产生心领神会体悟,我只在乎如何因为生存而岁月静好且行且珍惜的情感!
作者在《爱的小哲学》一书中讲述到希腊神话里阿芙洛狄蒂脱文胸,佩戴项链,爱情药水等细节,无疑在证明爱情是女性引起的,这些是诱惑男性的证据,推脱不得。我不是很喜欢这种骨子里透露出的对女性的亵渎,可是也深知古今中外这些都是金科玉律,釜底抽薪改变断然不可能。 大多数女性对待爱情婚姻和男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或许由于作者是男性的身份,他认为虽然多人爱情有点丑陋,但完全合乎道德,不涉及伦理判断,自然而成的情感是可以被支持理解的,譬如同性恋,一夫多妻制等。然而现实生活真的能够排除伦理道德吗,自然不能,可是仿佛被伦理道德限制住的大多数是女性,而非男性,我不知如若换个角度,作者依旧能够觉得猎人是女性一切还是否在情理之中。自然,作者很理智的谈到,这种情况是要排除伦理道德的,确实,倘若一切都追随本心,世界大乱不得而知,但至少快乐星球自然存在。
爱情性和婚姻,并非女性总是被选择,被探讨的角色,无论是选择貌美如花的,还是富有内涵美的,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当今世界这些观点应该进行蜕变,是男性成为被挑选品,男性要注重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注重自己的灵魂内在美,《爱的小哲学》观点很客观,但我从内心深处不喜欢这种女性被探索的角色扮演,我相信未来男女间的情感诉求一定会更加公平公正开明!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八)
爱的本质、性伦理、禁欲主义、同性恋、性革命、不婚主义,这些任何一个构成十万加阅读量的亮眼词汇,当它们大剌剌的出现在书的书封处,我就知道这本书绝不简单。
古今中外,无数人歌颂爱情的美好,痛恨爱情的残忍。爱情总是以复杂多变的样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年少时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情,暗恋一个人的酸涩,成熟时有两情相悦,一见钟情的甜蜜,也有失恋,被劈腿,被分手的痛苦。当爱情走向婚姻,又面临着色衰爱驰的忧虑,茶米油盐的磋磨,在离婚率日渐攀升的现在,了解爱为何物,探寻爱情与性和婚姻的关系正当其时。
本书从三个章节探讨爱情的命题,从爱是什么,如何生活在爱中,和爱的启示将爱情中我们所能面对的各种形态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特别是对于性的描述更是占到了很大的篇幅,不同于东方人的羞于谈性,这个意大利人开放的可怕,对于性与爱更是百无禁忌,畅所欲言,每每有惊人之语,这也体现了东西方爱情观的差异,读来十分有趣。
书中对于爱的意义的观点在我看来充满了浪漫主义,在作者看来我们追求生命的意义其实是在追求爱,生命中不曾有爱的存在是一种缺憾。“如果我相信依传统称之为上帝的生命的整体意义,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的爱,因为爱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能吸引和引导我的意志和感情,使那些平常的日子赋予意义。”在这里爱变成了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既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小爱,也包括人类间的大爱。爱不是人拥有或做的事,而是人的本性。它是灵魂的一种形式,在作者看来爱情超越了所有意义成为生命的最终意义,这种观点在东方的爱情观中有些不同,爱情在走入婚姻以后,会换一种形式存在,爱情转变为亲情,家庭的责任可能就成为婚姻中两方共同的生命意义。两种爱情观说不上谁高谁低,文化使然,在西方爱情更加纯粹,东方爱情则要和很多东西捆绑在一起,比如家庭,比如金钱、权力等等,所以西方的爱情更自由,导致白头到老的少,离婚率居高不下,而东方的爱情中家庭责任和家庭观念的看法影响很大,所以哪怕是没有爱情,也可以过下去,爱的意义并不像西方被放到这样一个高度。
其次书中用到了很多西方文学以及宗教的典籍佐证自己的看法,为本书增添了更多的思想性,中间穿插作者本人对爱情的感受,结合当前社会现象,让本书更具趣味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思考何为爱情,何为激情,爱与性和婚姻的关系都很有启发。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九)
最近网上盛传一种观点:“如果一个人没有喷任何香水,你依旧能够闻到他的香味,就证明你的基因选择了他。”这是一个无比浪漫的观点,同样也说明了爱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本能,人类的爱是我们的天性。
《爱的小哲学》由意大利作者维托 曼库索编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爱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将抽象而不可理喻的爱变成具体的研究对象,为所有已经失去爱的人提供一种科学的帮助,为沉浸在爱中的人普及一些爱的小知识,解决爱的小问题。
人类作为地球具有最高智慧的生物,我们实现了物质上的绝对优势意外,还衍生出了超脱物质的精神财富——爱。而对于人类情感的研究一直都未曾有过准确的定论,没人能够解释爱是从哪个时刻突然出现的,它仿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作者将希腊神话、哲学思想以及化学物理知识相结合,认为爱是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的,我们有着动物本身的兽性与欲望,但是本质上人类的爱并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爱所引发的化学反应还有很多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艺术。
与爱有关的故事很多,但并非只有快乐的结局,很多的爱同样制造了悲惨与伤心,但是人类对于爱的执着却从未减轻一分。作者从“与爱有关的自杀与谋杀”、“为了满足欲望所发生的恶性事件”等社会问题出发,分析在爱中最容易困扰人的现实问题。
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生育调节措施,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开放二胎,作者认为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任务,我们因爱诞下结晶,同样也需要考虑后代的生存质量;同性恋也只不过一种同性之间的感情,并非罪过,除此之外双性恋与无性恋也同样应该被正视。;教育在爱中的作用,能够为一个人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正确的教育能够让人学会爱自己,从而爱他人。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诚然有人因爱而产生困扰,但是爱也同样能够创造了奇迹。
生命的意义我们无从得知,爱也一样,爱的来历成谜,它的意义更是无人敢轻易下结论,但是爱的启示却是为生活带来了很多美好,爱的最终特征是善,一种温柔的本能。爱情是美好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得到回应,但是一旦爱情发生,最初的出发点总是善良的,希望那个人开心,愿意为那个人做一切事情,这种不求回报的内在动力就是爱。
《爱的小哲学》虽然没有谈论人性的善恶,但是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恰巧证明了人性本善,人类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爱的能力,父母会疼爱自己的孩子,而小孩子最爱的也是他的父母。以前我总说爱情是一门玄学,不知从何而起,不知因何而终,但是《爱的小哲学》却让我看到了爱是一种能够被反复探讨的哲学。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现代人总是忙碌着生活,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凉薄,这不是爱的错,这也许是成长过程中遇见了错的人,经历了不好的事情,毕竟最初的我们对整个世界都充满着好奇与热爱,这样的一群孩子如果不是受伤了,又怎会用一身的尖刺保护自己呢?
如果你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请不要放弃,毕竟那种根植在心中的本能总会带你去找到那个从基因上就选择你的人。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十)
爱情,是人类恒久的主题。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文人骚客都在追寻爱的真谛,爱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爱是什么?
普通心理学中,对于“激情”的定义格外简单:
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而对于我们而言,爱情往往源于激情状态下的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爱了,于是就奋不顾身,就忘乎所以,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但是,别忘了,激情的定义中写得很清楚:“为时短促”!是的,激情是强烈的,更是爆发性的,在激情爆发的时刻,人的肾上腺素高涨,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其实人孱弱的肌体其实并不能长时间的承受激情状态下的身体反应,所以理所当然的激情会过去,再好的爱情激情期过去后都会逐渐的平淡下来。
《爱的小哲学》封面
最近读到在国外引起轰动的《爱的小哲学 关于爱情、性和婚姻》(后称《爱的小哲学》)这本书,是一本典型的国外作者坦诚又勇敢的写作风格下创作的关于爱的哲学思考,值得一读。
中国人的传统教义里,爱情是神圣的,性是隐私又避讳的,婚姻是两情相悦更是门当户对的两家人的大事。
在这本《爱的小哲学》中,作者曼库索不仅描写不同类型的爱,由此还引发了当下人们关于性观念、婚姻观和避孕的大讨论。他的论述由点及面,层层深入,既紧跟社会现象,又贯穿理论解读,是一部趣味性、启发性和思想性三合一的佳作。
爱是我们的天性,是大自然的产物。爱是一种原始的力量,从宇宙诞生之初就有的支配力量的扩展,坠入爱河就是一种特别的表现。
每个人都渴望爱,都渴望拥有爱,也有爱的能力,这是本能。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会遭遇“一见钟情”,不需要人教,你看到那个人就知道是了,这就是本能。
“一见钟情”的爱
有勇气又运气足够好的人,会把握住“一见钟情”的机会,最终可能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然而还有更多的人,不能及时把握住机会,连这份“一见钟情”的对象,也只是当时的心理状态下映射的实际却并不合适。
我更喜欢这个说法:爱是不可预测的,也是完全不可能理智的事。
曼库索在《爱的小哲学》第一章中说:“科学家们说,量子世界里能发生许多奇怪和完全不可预测的事情,面对这些事情,古典物理学的因果线性逻辑和日常生活的逻辑及语言都无法使用,而这才符合恋爱的现象。”
曼库索说:“我们是自由的人,所以对待爱,除了承担责任,我们还可能被更强大并经常征服我们的自然力量所影响,成熟的爱情,是有意志和智慧介入的自由。”
这个说法很成熟。
爱的平衡
在完全不可预测的爱情里,人类的本能会产生激情,而在激情状态下,性同样是本能的行为。当下的世界观中,西方文化中的性开放逐渐对国内保守的性观念造成了冲击。然而在《爱的小哲学》中,我们却可以清晰的看到曼库索所描述的另外的西方文化中对性、对婚姻的态度和坚持。
不同教派中对待性的认知和看法,不同民族和历史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做法,本能的爱情,本能的性冲动,激情状态下不管是否还存在理智的婚姻缔结,我们需要在给予和接受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这个平衡,正是智慧人类的表现。
人人都是爱的受益者,人人也是爱的渴望者,既然我们离不开爱,那么不如在曼库索的书中一起来探讨一下爱带给我们的小哲学。
爱的启示
爱的存在自身带来什么意义?爱是一个特殊的视角,让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意义。
这份意义,包含平衡的智慧,包含给予,包含接受,包含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进化。
爱与信仰和希望不同,它是灵魂的一种形式,是那些知道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东西并以绝对热情追求它的人的形式。
这种爱被认为是对真实和公正关系不可抑制的需要,这种需求使自己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
对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来说,身体和感情的热烈激情是不够的,始终需要有精神和智慧的激情,那就是尊重。
尊重彼此,尊重爱,这就是爱带给我们的启示!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十一)
关于爱情,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加菲猫说: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这句话说得很现实,但却无法否认,爱情在我们生命中存在着。而提及爱,我们很少有过所谓真正的“爱的教育”,而对此,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爱的小哲学》,可以用来答疑解惑。
《爱的小哲学》封面
《爱的小哲学》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在书中讲述了什么是爱、爱的起源、各种不同类型的爱,以及在爱中恋爱、性、婚姻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共40个关于爱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爱的奥秘,可以很好地引导读者树立爱情观、性观念,以及婚姻观等。
本书的作者维托·曼库索是一位意大利大学的教授,他在情感领域上的研究颇多,从他的代表作《和我》、《热情:爱的原动力》、《耶稣的秘密生活》等,我们就可以看出。而他的这本新作《爱的小哲学》,虽用“哲学”来作为书名的一部分,但其内容并不枯燥,反而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是一本兼具趣味、启发和思想的书,对于人们的恋爱观塑造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帮我们挖掘开一些恋爱死角,以更全局的眼光看待爱情。
《爱的小哲学》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爱是什么?如何生活在爱中?爱的启示。事实上,具体想要了解爱,我认为可以从另外三方面来解读书中的内容:
如果问“爱情”起源于什么时候,可能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毕竟每个人都不同。可作者认为,爱发生于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发生在这个世界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为是一种原始力量,来源于“心”。
作者维托·曼库索回忆了自己第一次有爱的感觉,是在初中,那一次的怦然心动至今记忆犹新,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记忆,在那段记忆中有那么一个人。但实际上这种被称之为“爱”的原始力量,它出现的第一次可能更早,因为作者的记忆中,他儿子3岁情窦初开时,就对年轻的保姆产生了“爱”,这也从侧面证明,即使是新生婴儿,也具备“爱”的能力,而人们所说的“坠入爱河”只是一种特别的表现。
在《爱的小哲学》中,将爱情经历表现为三种基本模式:
(一)身体的吸引=色情之爱;
(二)情感的吸引=感情之爱;
(三)精神的吸引=精神之爱。
因为爱情是多维度的,这三种模式会普遍出现在萌生“爱意”的人身上,有时候是一种,有时候是两种,有时候是三种,有时候让人无法区分,到底哪种占据了主导,毕竟爱情是盲目的。
电影《万有引力》
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感情阶段里,总有一种占据主导,但“身体之爱”显然要比其他两种更为浅薄,所以,要学会运用“爱”这种原始力量,区分到底是哪种爱在驱动我们爱上了对方。此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爱变动成熟。
传统中讲爱情的书,多半都含蓄、内敛,但《爱的小哲学》这本书不同,作者大胆地谈及性、避孕、生育、同性关系,甚至涉及到了一些“爱”的阴暗面,并指出,在“爱”这个维度上,把“自由”留给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尊重、保护和爱护他人,毕竟爱情也孕育着巨大的危险——支配生命。其实,这些东西,在当代社会中,对于我们都不陌生,即使是未成年人,甚至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电影《过春天》
正因为成年人对“爱、性”等的讳莫如深,反而驱动了未成年人对“爱”的好奇心。这种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危害。所以,关于未成年人“爱”的教育,应该宜早不宜迟,而且要完整地给他们展示爱情,让他们理解爱情中的善恶,做到理性客观的看待“爱”,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对于每个人来说,爱的意义都不相同,有的人作为义务,有的人作为茶余饭后,而有的人把它当作生命……在这样的前提下,不管我们把爱作为什么,作者维托·曼库索把“爱”作为生命的意义,是对生命终极的探索。他认为,赋予生命意义是意志和情感,因为有爱引导意志和情感,才让生命中那些平凡的日子有了意义。
仔细想想,当我们爱上某人的时候,是不是也“阳光格外灿烂”、“世界特别美好”呢?
电影《万有引力》
其实,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有某一天我们在一个群里聊起“爱情观”,其中以05后最为奇特,他们关于爱情的想法是:可以接触,不行的话就分手呗。虽然有些放荡不羁,但却也能看到年轻一代对“爱”的看法。
事实上,不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每一种爱情观,都有时代的印记,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特殊的需求,但关于爱情,我想每个时代人,本质上所追求的都是一样的:学会珍惜自己,珍爱他人,这才是爱该有的样子。
从《爱的小哲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爱”的教育确实很重要,比如全书的核心内容“爱情”,它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还需要有一份责任、一份承诺,无关虚无缥缈的山盟海誓,而是需要用时间佐证的诺言,是现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
所以,当你感觉爱了,需知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而后还要谨慎思考一下未来,是否能够,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承受这份爱之拷问,因为它的期限是一辈子。
爱的小哲学读后感(十二)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爱的小哲学》,爱是什么?爱的真谛又是什么?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分辨激情?它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情绪有何区别?
《爱的小哲学》一书是关于爱情、性和婚姻的本真揭秘,本书不仅描写不同类型的爱,由此还引发了当下人们关于性观念、婚姻观和避孕的大讨论。作者的论述由点及面,层层深入,既紧跟社会现象,又贯穿理论解读,是一部趣味性、启发性和思想性三合一的佳作。
这本书的作者是维托·曼库索(Vito Mancuso),生于1962年,在意大利多所大学任教,代表作:《上帝和我》《热情:爱的原动力》《耶稣的秘密生活》《天主教激进派教义:维托·曼库索神学简介》等。他的作品常年被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报道,吸引了千百万读者的关注。《爱的小哲学》出版后,再次引起轰动。
一、爱是什么
爱情现象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从不止一个角度来看待它。这是一个考虑自然在我们身上做了什么,或爱的被动维度问题;我们对自己做了什么,或者爱的积极维度问题;后,是我们与自然有意识的结合,也就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意义。
爱是我们的天性,是大自然的产物,在第1章中就要对此加以阐述。我将描述爱作为一种原始力量,是从宇宙诞生之初就有的支配力量的扩展,而坠入爱河就是一种特别的表现。
在第2章里,我将从我们被要求塑造自我,而由于我们是自由的人,同时也要求承担责任的角度来看待爱;如果事实上确实存在那种比我们更强大并经常征服我们的自然力量,那么同样真实的是,我们并不总是需要这些力量,且还存有一个未知的通常称其为自由的不确定空间,而这种自由需要意志和智慧的介入,爱情才能成熟。
在第3章里,我将主题定为这个世界上爱的存在自身带来什么意义,因为我相信爱是一个特殊的视角,它能够找到那些证明“人生意义”的轨迹(证据)。
二、爱的起源
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人生中爱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说,弄清楚是谁射的箭(谁吸引了谁)。大部分情况下,吸引我们坠入爱河的箭并不是Ta发射的:事实上,他们常常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与他们有关,就像那个短头发的有着绿色眼睛的女孩,我从来没有勇气向她表白,我也从来不知道她是否注意到了我的情感。当然,也有人能引诱某人爱上Ta,但是这种情况下,这并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假象,更经常的是诱惑(Seduzione)。这个词由代词Se和词源duzione组成,来自拉丁语动词ducere-诱导,Condurre-引导(也作dux、duce),所以如果自我引导是让另一个人关注自己的诱惑,那就是的自恋(自我陶醉)行为,是对另一个人的爱情渴望。真爱恰恰相反,它把自己引向对方,把我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对方身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放下冷冰冰的自我,舒展心灵,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创造一个容纳他人的空间。为了能谈论爱,自我必须被切割,被伤害,被撕裂,然后展开、旋转和拉伸……当爱情产生的时候,自我会被一种强烈的不可抗拒又有些痛苦的力量所吸引,那是一种席卷一切的力量,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它既吸引着你,又让你害怕,它是一种宇宙的磁力,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会突然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力量。
但是,是谁,又是什么激活了它呢?所以问题又回来了:当爱神之箭次射中你的时候,是谁放箭射的你?Ta来自何方?是哪一张弓发射出来的箭呢?
不管怎么说,肯定的一点就是,一开始人是要被刺痛的。接下来,就好比我们说“我想”“我选”“我要去”来强调我们是发出动作的主角,在爱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口头去表达“我爱”是不恰当的。真爱不是我们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我们被爱情激活;真爱不是我们主动的倡议,我们更多的是被它所拉动;真爱刚开始的时候被动成分要比主动成分多得多。另一方面,关于爱情的起始,你甚至不能用动词被动式说“我是被爱的”,来说明自己是该行为的被动主体,因为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是在没有被爱的情况下才产生爱,甚至不知道我们的爱是否会有回应。
这些关于爱情起源的考虑结果就是一种言语上的障碍,象征着一种更深层次的实质性困惑:一方面,我们不能说“我爱”,因为真正主动的或发起的一方不是我,而是一种能抓住人心的更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我们甚至不能说“我被爱”,因为起初令Ta生爱的人还没爱上Ta,或许永远不会爱上。那我们该如何谈论爱情的初始呢?怎么形容呢?爱这个动词应该如何正确变位呢?(意大利语动词要随主语变位,这种既非主动又非被动的情况经常令人尴尬地无法正确变位。——译者注)或者需要借用其他动词表达?
三、爱与诗歌
在意大利语中,我们说“坠入爱河”(或曰爱上,innamorarsi),这个动词源于“爱”(amore)的词根,其中介词“in”赋予了动词的意义,更准确地说是进入一个地方,就像我们说“进入房子”一样。有许多类似的动词形式,如陷入深渊(innabissarsi)、落入陷阱(inttrappolarsi)、纠缠不休(invischiarsi)、充满激情(infervorarsi),想要说明主体进入深渊,落入陷阱,陷入困境,情绪激昂(还有出于某种缘故,要表明一种愤怒,就说“incazzarsi”或“incavolarsi”,这都是一种口语的奥秘)。
“坠入爱河/爱上”这个动词几乎总是反身动词形式(一个及物动词的动作对象就是主语自身,用反身代词取代了宾语。——译者注),即“io mi innamoro”,而用及物动词的“io innamoro”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并没有自觉自愿。西班牙语enamorarse和德语sich verlieben都和意大利语类似。更加精辟的是英语的fall in love,字面意思就是“掉进了爱中”,而法语tomber amoureux的字面意思就是“坠入爱河”,这些表达方式都能很好地渲染“爱上”的被动情形,表达坠入爱河者近乎成为“猎物”的境地。人可以掉进沟里,可以落入陷阱,可以落入埋伏圈,也可以。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人们意识到:不是我们生出爱,而是爱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像被身边一系列力量、环境、偶然性等给吊了起来,它们总比我们更强大,始终居上并主导着我们,偶尔还禁锢着我们。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体验之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或者别的什么事物中。
这种独特的精神迷失状态所引起的特殊语言就是诗歌,它不同于散文的有序性。平常的语言有时会受到生活的影响,一些到目前为止都正常运行的语法、句法和概念,此刻却不足以表达生活体验的高度和低度。爱情无疑是这些情形之一,除了诗歌之外,它还与音乐、艺术和宗教相关,真正的爱情与很多事情都有很大关系,并要求一些宗教的规则:它需要仪式、庆典、圣餐仪式;全身心渴望“永远”的,全心奉献排他性的一神论。
四、爱的意义
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本身带来的意义,我相信爱情才是找到所谓“生命意义”痕迹的首选视角。对于很多人来说,追求生命的意义或无意义,是力量、冲突、事件、荒唐、愉悦、理念、服从、启示、信仰……而我却说是爱。
爱不是人拥有或做的事,而是人的本性。它是灵魂的一种形式,是那些知道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东西并以绝对热情追求它的人的形式。这种爱被认为是对真实和公正关系的不可抑制的需要,这种需求使自己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
在这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陈述了他能够找到的能成为经历爱的人的中心内容;但是现在作者想用一个词,来说出我们称之为爱的特征——善。《歌林多前书》和大都会的赞美诗以令人难忘的方式表达纯洁和纯洁的爱,对应于对善的热情奉献,对美好和谐关系的奉献。
一个为了善和义而生活的人,一个为了行善而变善的人,一个为了行义而变义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我认为两个人之间真正的爱情故事,有别于所有其他的历险或偶遇的关系,就在于存在着彼此尊重这一特殊元素。对于伟大的爱情故事来说,身体和感情的热烈激情是不够的,始终需要有精神或智慧的激情,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智力的贡献。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