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努的帽子》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马努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最珍贵的帽子,为了找回帽子,他踏上一段旅程。在旅途中,马努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找回了帽子,同时也收获了友谊和成长。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一
小小的帽子,大大的故事。绘本读物《马努的帽子》就是用着一种不经意的写作创意,引领书外的大朋友和小读者们感受那背后的丝丝爱意。
作为一本儿童绘本的读本,这本书册的包装设计首先很是迎合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那色彩艳丽的配图,那卡通形象的小主人公,那充满着美感的画面配合等都潜移默化地吸引着阅读者的视线。
待到走入故事深处,我们又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故事背后的那份深意。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哲理是温暖有趣的故事。书中描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灵敏感,想想奇妙的时刻,为孩子心理成长提供温暖的呵护。其实假若走入这本故事,我觉得读者们还可以发掘很多的精彩。翻开书册的第一页,一只大大的展翅的蝴蝶形象很是凸现地跃入眼帘。看到这个画面,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小主人公马努的帽子怎么会和蝴蝶挂钩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入绘本的故事中。
尽管这本绘本的内页不多,但是我们却可以看到小小的马努和帽子有着两种不一样的对待。初时的厌烦到随后的喜爱,原因究竟何在呢?细细地跟随着马努的行动,我才恍然大悟于孩子心灵的成长。因为爱,所以成长。最初之时,妈妈只是和她的大人朋友聊天,却根本没有顾及马努的感受。小小的马努很是讨厌这顶不会陪伴他说话的,热烘烘的绒线帽子。可是当他发脾气丢弃帽子时,却又怎能料想到帽子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伙伴。一个小小的马努吗?不,是一个小小的犹如精灵般的蝴蝶。他见证了它的出现,并乐于将帽子上的绒线球分享给了蝴蝶。这是一个有关爱的分享,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马努学会了成长。于大人的世界上,我们也许会觉得这有些难以理解。但是于孩子的世界里,他们会觉得陪伴地成长充满着暖暖的爱意和深切的呵护。这是他们以往身为孩子无法领略的成长精彩了。
在本书之中,它的亮点其实就在于马努借由帽子上的绒球分享,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小小的,美丽的蝴蝶仿佛通了灵性般和它有了互动。阅读到这个地方时,我觉得这般充满着想象力的提升更是让小读者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带着有爱的想象,《马努的帽子》让我们见证着温暖的憧憬和感动。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二
马努是一个小男孩,自己在春天的院子里玩耍,他有点孤单,因为妈妈在和邻居太太聊天。他想要有人陪伴他,看到春天里的动物都会有自己的宝宝,他也突发奇想希望有一个宝宝。面对他的奇怪问题,妈妈并没有指责他,或者大惊小怪,而是耐心地问他小蜘蛛、小瓢虫、小蜗牛。可是都被马努一一否决了,原来他不是要一个真正的“宝宝”,只是希望有一个伙伴(或者小动物)陪伴着他,让他不会感到孤单。可是妈妈还有事情没有忙完,让他等一等。小孩子的耐心都很有限,马努也一样,他一把揪下了帽子上的绒球,做成一个舒服的小窝,希望能找到一个小“马努”——他的伙伴。
对于他不戴帽子,搞丢绒球的行为,妈妈并没有生气,又再次为他戴上帽子防止生病。这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马努的小窝中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一只色彩艳丽的大蝴蝶,它入住了小窝,还落在马努的手上跟他打招呼。最后马努如愿以偿地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和妈妈回家了。
这是一个温暖又充满童趣的故事,将小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看到春天成群的动物,小孩子会联想到宝宝,会产生好奇心,希望自己也有一个宝宝。通过他与妈妈的对话,可以看出马努是一个热爱小动物,喜爱自然的孩子,他的房间里有蜘蛛、瓢虫和蜗牛,和它们和平相处。这显然要归功于大人的包容与引导,让他好奇但并不破坏动物们原有的生活习性,在玩耍中了解自然。对于马努一时的任性,不肯戴帽子,扯下绒球等,妈妈都宽容、耐心的应对,不是强硬地要求孩子完全按照大人的想法行事。同时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能第一时间发现金链花上的绒球,以及美丽的蝴蝶客人,这种细腻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所以马努才会对小动物充满爱心,会有新奇的想法,并敢于实践。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有用的育儿经验,比如平等和尊重,成人对于孩子有体力和知识上的优势,但缺乏了好奇心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于孩子一些突发奇想我们应当给于尊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之交流,而不是用固有的经验去否定他们。正如马努守护着蝴蝶一样,妈妈也温柔地守护着马努的童心童趣,用温柔和理解,帮助他快乐成长。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三
在孩子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且可以用来交流,可以交朋友。跟孩子在一起时,总能激发大人的童趣,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西兹维亚·胡尼奥迪创作的“马努系列”绘本,正是通过发生在小男孩马努身上的故事去观看他眼中的世界。马努用他的童心,带着读者一起感受与这个世界另样的交流方式。
《马努的帽子》是其系列中的一本,在孩子眼中,帽子肯定不仅是帽子。他们总能找到自己天马行空的方式,将帽子换个方式存在。当妈妈正跟邻居太太聊天时,孤单的马努开始感觉不自在。那种不自在,使得头顶上的帽子也不自在了。马努将帽子上的毛绒球变成一个窝,因为他想要一个属于自己宝宝。他不是缠着妈妈给他一个宝宝,而是自己相办法去寻找“宝宝”。自己去创造条件,才能与心愿达成时他的成就感相呼应。透过鲜亮的画面,听故事的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共鸣,与马努一起感受到惊奇与喜悦。
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妈妈与马努的对话方式了。虽然前面妈妈忙着聊天有点冷落了马努,可后来妈妈却对马努的想像给予了完全的支持。这种小细节的描述,使孩子听起故事来也觉得非常亲切。比如妈妈发现帽子的毛绒球不见时,她说“那我问帽子吧,它一定知道毛绒球在哪儿。”这种不用威胁也不生气的口吻,很容易让孩子接受。当马努的帽子吸引来小宝宝时,马努骄傲的说那是他的小马努,妈妈也完全没有否认或是嘲笑的口吻,而是用她独特的方式表示认可。马努说“看啊!它想睡觉了。”妈妈立即就能接上“那我们不能打扰它”。前一刻还在不停与邻居太太聊天的妈妈,此时已经完全的跟随马努进入了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这个故事其实更像是马努与妈妈的“日常”啊,妈妈一步步的配合马努,呵护马努与自然的对话。
整个画面都运用了鲜黄背景,大色块的明亮黄与嫩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与这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相呼应。从被妈妈冷落时的孤单,到最后与“宝宝”告别的快乐,插画家娜塔莎·施迪芬将马努的每个表情都作了非常明显的不同处理,即使是不看文字光看图画的小朋友也能轻易感受到这种情绪变化。
有时候绘本对孩子们充满着吸引力,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哲理,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可以,孩子们都爱听故事。透过细节的讲究,还有平等的对话,孩子很快就跟故事的主人公成了朋友。马努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朋友。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四
《马努的帽子》由匈牙利的西兹维亚·胡尼奥迪著,由荷兰插画师娜塔莎施迪芬绘制。
这是一个帽子为主角的故事,关于儿童成长心理的绘本。
春天来了,马努的妈妈让他带着帽子,在户外骑车。这是一顶非常可爱的帽子,最上面还有一个小毛绒球。马努突然想到春天很多小动物都会有小宝宝,马努突然很想有一个小马努。于是他把帽子上的小毛绒球弄了下来,然后放到了金链花枝间,做成了一个小窝。
可是妈妈看到他没有戴帽子,很生气,便给他戴上帽子,却发现帽子变得有点不现样。可是马努怎么也不说原因。妈妈决定问一下帽子,马努飞快把帽子藏了起来,不想让妈妈从帽子那里得到答案。马努真的是非常有趣的孩子,试想一下,他的妈妈也是非常有趣,竟然会想去问帽子。这是家长的一种智慧,转换角度去对待问题。
该绘本呈现了独生子女孩子没有玩伴,只有自己,比较孤单的现象。当家长陪同孩子阅读时,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走出去,去结实新朋友,去拓展兴趣爱好等等,避免孩子产生这种孤单情绪。故事中的马努养了许多小动物,比如蜘蛛,七星瓢虫,小蜗牛,而他却仍希望可以有一个新朋友。这也是孩子在这个时期的一个普遍表现,就是他们对于某个事物的热衷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延长。成长的表现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在故事中则体现在马努认为小毛绒球是小宝宝需要的,而他是大孩子,则不需要。作者很自然的将马努的成长表达出来。那么家长在陪同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就需要额外注意一下孩子的成长问题,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毕竟孩子不是照着教材长的,他们的成长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马努的帽子》绘本的画风属于暖色调,黄色的金链花,成片成片的开,嫩绿的草地上开着朵朵小花,阳光照耀着大地,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绘者巧妙的运用远近大小的画法,将这个春天的户外最大程度上呈现于读者面前,同时将重点人物最大化,突出。
绘本可以给儿童建立一个外面世界的轮廓。该绘本在阅读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认识颜色,比如金黄,粉,红,绿,紫,橙等;认识图形,比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认识小动物,比如蜘蛛,七星瓢虫,小蜗牛等;了解反义词,比如高矮,胖瘦,大小等;给孩子认识事物建立初步基础。
很好奇妈妈有没有找到小毛绒球,马努有没有挨批评,有没有一个小马努呢?翻开绘本,找找答案吧。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五
都说孩子是一面白纸,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不断的给其上色,造就出一个随时适应环境而做出相应变化的所谓的“成熟的人”。但是我却觉得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柔柔的、嫩绿色的、几乎接近透明的薄纱,柔代表了孩童内心深处的细腻和温暖,绿色代表了春天,寓意着新生和希望;透明表示出孩童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和探索,薄纱则代表了孩童心底的那份脆弱以及渴望与人交流的强烈感情,他们渴望成长又害怕成长,渴望与成年人交流却又害怕成年人对他们不理不睬。
《马努的帽子》这本绘本通过大面积的运用鲜亮的嫩绿色和娇柔的鹅黄色描绘了一位名叫马努的小男孩在户外借用自己的小帽子而引发的一件暖心的故事。然而与这件暖心的故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妈妈因为与邻居的闲聊从而忽视了身边独自玩耍的马努,以致使马努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本书作者是一位名叫西兹维亚·胡尼奥迪的匈牙利作家,孩子让身为人母的她童心大增,她善于发现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小事,对生活的细心发现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马努也是她整个系列的创作作品中的主角。另外还有一位善于运用鲜亮色彩描绘故事的插画家娜塔莎·施迪芬,整个“马努系列”也是她和西兹维亚·胡尼奥迪共同的创作作品。
春天气温回暖,但是有时仍然会寒气逼人,所以马努也只能乖乖得戴上小帽子,当他看到鸟妈妈带着鸟宝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时,心中也萌生出自己也可以拥有个小宝宝的想法,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时,一直处在聊天状态下的妈妈却在敷衍他,无奈之下,马努也有了个新的想法,用帽子上的绒球球做个小窝来吸引小马努,不久之后有只蝴蝶落在了绒球球上,同时聊完天的妈妈也找到了马努,在蝴蝶睡觉之时,妈妈和马努回了家,这时的小马努也不介意自己的帽子上没有了绒球球,孩童天真烂漫的一面也显现出来了,他对妈妈说:没关系,我已经是个大男孩,毛绒球是给小宝宝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虽需要自由,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爱与陪伴,就像我们现在身边的所有人一样,拥有孩子的同时也还另外拥有一个手机宝宝,我们应该放下手机,一起融入孩子的世界里。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六
我们都知道年轻的父母在养育的道路上,都会感到头疼。因此选择明智方式带教出来的孩子,及家庭亲子氛围是培养我们和孩子健康生活成长的最好养育礼物。我们需要学习用起来的。孩子需要我们耐心和安心陪伴他们,也让各位为人父母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走出一条松弛育儿之路。
《马努的扣子》男孩马努和妈妈购物完,在回家的路上,衣服上的一粒扣子滑落地面顺势滚进了下水道,他想尽所有办法,一心想着捡回自己的扣子,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眼看天要下大雨了。妈妈没有催促他,而是顺着他的心思,一旁耐心陪着鼓励着,扣子依然没有捡回。至此他相信是被下水道怪兽囚禁了。然后,巧的是一场大雨把扣子又冲了出来,马努捡回了自己的扣子。
《马努的蜥蜴》马努在院子里给蜥蜴喂食,它却挑食得很,不吃。马努急了,爸爸的耐心聊天互动,使他平静消除顾虑。
《马努的帽子》这一本,更适合因为忙碌生活而疏于亲近孩子心声的父母。少有耐心真正聆听他们的心里话。请阅读这套3册写给3-7周岁的少儿亲子共读童书吧!改变你们和孩子的疏离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七
亲子共读不只是对一部绘本的阅读,更是一份亲子间共同成长的美好记忆。
《马努的故事亲子绘本系列》对于每一个拥有小宝贝的家庭来说,都是一部温暖而富有启发性的亲子绘本。
作为一名读书博主,当我为我一岁半的闺女安安选择读物时,这套书无疑值得我入手。
作者西兹维亚•胡尼奥迪因为儿子的诞生,接触到了自己内心的小孩,这种对生活中小事的处处留心,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使她能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充满爱与接纳的马努世界。
这是一套精装童书,采用大豆油墨四色印刷,绿色环保安全,让我可以放心地带安安阅读。一共有三本,包括《马努的蜥蜴》《马努的扣子》,以及我和安安都非常喜欢的这本《马努的帽子》。
书中,马努摘下妈妈要求他必须戴着的帽子,在向妈妈要求小马努没有结果的时候,他就把帽子上的绒球摘了下来,放进了金链花的树枝间,意外地为一只大蝴蝶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小窝,从而他拥有了一只“小马努”。当妈妈问他“帽子没有毛绒球了,你不介意吗”的时候,他说“不,我已经是个大男孩了。毛绒球是给小宝宝的!”。这是多么天真可爱,萌趣可爱呀!
每当我和安安一起翻阅这本书时,她总会指着那只大蝴蝶,咧开嘴吧,眯起眼睛,用她那专属的“十级婴语”给我说一大段我听不懂的话。
马努的善举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应该用爱和接纳陪伴孩子成长。才能让孩子在支持性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地成长,而我们自己也会从中收获成长。
愿选择这套绘本的家长们都能够和宝贝们有一场温暖难忘的共读之旅。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八
作为一个严谨细致的妈妈,看到孩子的鞋子随处乱丢,气就不打一处来,看到她们玩耍过后的“战场”,也会大声呵斥,长此以往,我发现,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怯生生的,原本开朗的孩子也变得谨小慎微,更学会了察言观色,生怕妈妈因为各种琐事发火。
之前,我把孩子的转变视为“懂事的表现”,直到我陪孩子阅读完《马努的故事》亲子绘本后,我也意识到:父母下意识的“纠偏”举动,会变成约束孩子探索新事物的枷锁!
从马努身上,我们看到了具有松弛感的孩子应有的样子,从他父母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有耐心、用爱和接纳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该有的样子!
如果你家孩子的衣扣掉入下水道,你会怎么做?是不是像我一样,先责怪孩子粗心大意,然后亲自出马,把这枚扣子取出来。
在《马努的扣子》这本书中,马努的衣扣也掉入了下水道,马努的妈妈没有指责孩子,而是陪伴着孩子一起想办法。马努把下水道想象成囚禁他扣子的怪兽,想要给它投喂各种好吃的食物,试图将其打动,结果都没有成功。幸运的是,一场大雨,将这枚扣子冲了出来,妈妈微笑着为马努撑着伞,看着他欢欣雀跃的样子,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火,情绪稳定的陪着孩子去探寻解决问题之道。
在《马努的帽子》一书中,百无聊赖的马努将自己毛线帽上毛球球做成了小窝,吸引了蝴蝶的驻扎,妈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保护着孩子心中那片柔软且微暖的小火苗。
在另一本《马努的蜥蜴》一书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耐心爸爸陪着急娃娃慢慢成长的故事:一只误闯进马努家院子的小蜥蜴,不吃不喝,一动不动,为了找到蜥蜴爱吃的食物,马努各种尝试,蜥蜴都不肯吃,他沮丧极了,在爸爸暖心引导下,他终于找到了蜥蜴爱吃的食物。
马努的爸爸妈妈就是我们学习的模范,他们为我们打了一个样: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能量,用爱和接纳陪伴孩子成长。
一个家庭的温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速度,一个充满松弛感的家庭,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和自由中茁壮成长为安全感满满的孩子!
《马努的帽子》读后感篇九
不知道大家对孩子的“小事”有没有特别关注?
有一天我去接女儿,看到女儿的衣服上全是污渍,第一句话我就问女儿:“衣服怎么那么脏?”
那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呐,这新买的衣服还能洗干净吗?然后就忽略了女儿原本开心的笑脸瞬间垮了下来。
第二天我再去接女儿的时候,女儿的衣服又脏了,我还没说话,女儿就怯生生地跟我说:“对不起,妈妈,我又把衣服弄脏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衣服脏不脏有什么关系?女儿开心不才最重要的吗?我赶紧告诉女儿,妈妈不是在意她的衣服脏不脏……
但其实,这都是我们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嫌弃孩子总是把衣服弄脏,嫌弃孩子总是拿各种各样的“脏东西”回来,嫌弃孩子总是弄丢东西,嫌弃孩子总是弄烂各种东西……
看了青豆童书馆出品的“马努的故事”绘本以后,我逐渐意识到,这些都是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事”,我们总是在这些小事上消耗孩子的话,孩子就容易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这套绘本一共有三本,包括《马努的扣子》、《马努的蜥蜴》、《马努的帽子》,给我们灌输的观念就是”松弛感育儿“:遇事不要责备,琐事不要抱怨,旧事不要重提,有事一起承担。
其中《马努的帽子》,讲述马努因为妈妈和邻居聊天,就没有时间理他,马努觉得有些孤单,于是想到扯下帽子上的毛绒球,放在金链花丛中,做成一个可爱的小窝,期待着自己“小宝宝”的降临。
面对马努问什么时候有一个自己的小宝宝,妈妈发脾气了吗?没有。面对马努扯坏帽子的行为,妈妈生气了吗?没有。妈妈很耐心地引导马努去寻找自己的宝宝,很认真地观察马努做成的窝,还引导马努不应该吵醒新窝里面的“小宝宝”。
还有《马努的扣子》,妈妈是怎么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还有《马努的蜥蜴》,爸爸是怎么和孩子温馨相处的?爱唠叨的父母更应该看。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温暖的家庭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充满温暖、充满松弛感的家庭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