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读后感:小说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一段关于爱情和生活的故事。主人公在痛苦与幸福之间挣扎,最终选择坚守内心的信念。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人情味。这部作品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江南》读后感(篇一)
待到春尽江南时,我已记不得人面桃花下是否有描绘秀米的记忆,依稀中山河入梦幻…… 不同于其他的三部曲,《江南》的第三部愈发显出高冷。那时空穿梭的想象,让人感觉应该很快能写出第四部,将我从科幻文学中带回历史和现实。 “人世间”还是江南好,不用读书了。我追忆幻想,最打动人的小说拍不成连续剧
《江南》读后感(篇二)
不知怎的,读完《山河入梦》让我想起了早前的一部电影《云水谣》。爱真,痛深。偏偏是错过了那么一步,竟是山河永诀。她对他的爱,如同是天使,飘零在黑暗的世界。痛恨着时间,因为多一秒的流逝,就是对她多一份的辜负。渴望、幻想、绝望地想让他/她知道:我在爱着你。或许只有去往另一个世界,才是解脱。
《江南》读后感(篇三)
姚佩佩是书中亮点,她遭遇不幸简直咬牙切齿,反杀恶徒大快人心,不得不逃亡让人唏嘘不已。直到这个时候文字才开始动人心魄,才有点茅盾文学奖应有的水准。随着一封封来信,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总觉得不至于,但她的结局是那么直接、简单,又是那么理所当然。平静地就像从容流逝着的时间,从不曾为任何人,任何事改变。
《江南》读后感(篇四)
历史真的在重复吗?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花家舍,这本书里面的乌托邦,一家三代人三个人的故事,好像都是诉说相同的宿命。100多万字,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风雪还故乡。世界这么大,不是所有人所有的事都能相互理解的…记于2022年8月21日晚上~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看啦~
《江南》读后感(篇五)
身体在沉沦,灵魂在漂浮,仿佛置身在迷雾笼罩的荒原,一直走一直走却看不到路,但正在走的,却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那些赤裸又直白的性,是无法遏制的欲望,是人性,也是另一个我不曾见过的现实。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也无法忘却。不知道为什么,在虚无和神秘的氛围里,爱情的轮廓却逐渐清晰了起来。
《江南》读后感(篇六)
第一部最好,因为有梦想,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的梦想。
第二部差一点,梦想实现了,原来是这样的,龌龊依旧,是谁在说谎?
第三部:准备开始读,但是也不用读完在说,前段时间《白门柳》,再想想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吗?服饰不同,里面那个肉体还是一样。
人生在世,不要为别人的理想去奋斗,而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江南》读后感(篇七)
总是感觉自己背着一块石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负重前行,不知道哪里有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背着这块石头。
有一次看见坐在花坛上发呆的一个老头让我羡慕敬佩,他经历了近百年的孤独岁月,坐在这里发呆。神思在时空里肆意穿梭,空洞的眼神里都是时间的秘密。
而我正要去发掘这些秘密。背着一块石头在荒无人烟里负重前行。
《江南》读后感(篇八)
一方离开之后 以书信或日记的方式来展开爱情 是作者偏爱的套路
第一部人面桃花清新脱俗 打着浓重的江南水印 连女主的名字都特别地江南 心疼秀米 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 确大半生都在自遣
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就一部不如一部了 耐着性子看完 特别拧巴的爱情和婚姻 故弄玄虚的小情节 都市言情剧的感觉 跟江南也看不出有半毛钱关系
作者在春尽江南里面借谭端午之口骂于丹和易中天是垃圾 好可爱
《江南》读后感(篇九)
谭功达和姚佩佩,那个年代的爱情总是有遗憾的。不爱是一生遗憾,爱是一生折磨,那个充满烟雨的地方,阴阴绵棉,爱情也感觉总是充满了粘腻忧伤的感觉,哪有什么美好的爱情。只是因为爱而不得才会觉得凄美。
那个卖筹子的女孩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改变了一生,感恩的爱却没能把握机会,很多时候都是晚了一步,晚了一步就是步步都晚了呀!
我看书总是想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无法感同身受的背景,却能读懂那个年代的苦难。何为桃花源,他们的桃花源,就是我们现在的日子吧!可是人的欲望和好奇心是无法停下来的,时代前进,生命却很容易噶然而止,每个人的一辈子一晃其实也就是一个剪影,形形色色,匆匆忙忙,谁会没有故事呢?
《江南》读后感(篇十)
48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有不少都是3部,相比于《茶人三部曲》的热衷于茶文化普及、《无字》的啰嗦叙事,《江南三部曲》可读性强得多。情节紧凑,文笔优美。
围绕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构建了几代人的命运。秀米的父亲和王观澄心中的理想世界,更多的是传统文化中的桃花源;秀米他们的理想世界,更多地服务于清末民初的革命;谭功达和郭从年的理想世界,结合着社会主义;王元庆因构建理想世界最终进了精神病院……第二部铺垫很长,结束有些仓促。
也有一些不解之处,比如为啥略过了秀米在花甲舍后期及后来去日本的生活;金蝉到底有啥寓意等等。
《江南》读后感(篇十一)
然而,当浪漫主义作家,如夏多布里昂,受到公众的追捧后,为了描写而描写便成了一时的风尚。一个人去杂货店买牙刷,作者也会告诉你他路过了什么样的屋子,店里出售些什么商品,等等。破晓和日落、密满星星的夜晚、万里无云的晴空、积雪皑皑的山岭、幽暗阴森的树林——这一切都会引来无休止的冗长描写。其中的许多描写固然很美,但与主题无关。
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景物描写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如果无益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读者了解人物,那就是多余的废话。
《毛姆读书随笔:阅读是一座随时携带的避难所》——“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江南》读后感(篇十二)
读完前两本
郁结心情难以释怀。本以为是浩瀚史书,原来是一部魔幻小说。很多场景和人物的宿命,让人极度不适。
活的清醒如秀米,如功达,以己蚍蜉之力,撼不动国破山河的分毫。守护不了自己的家人,爱情,被命运无端算计,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有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他们不自量力。虽然百年后证明他们是对的,是清醒的,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但在当下,又那么可怜无助又凄凉。特别是第二部佩佩纠葛的电话,被陷害的桥段,令人窒息。
第三部暂时没有勇气翻阅。只想说,活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感谢普通的我过着普通的生活。不清醒不自知小欲望小满足挺好。
《江南》读后感(篇十三)
第一部一口气读下来还是非常顺畅的,但结尾出现了第一个本人雷点。 即丫头问老先生女主长得如何,老先生说“此女之美貌为老生毕生所仅见。”(大意如此) ??? 搞了半天还是看脸。 顿觉索然无味。 第二部第三部中各种出轨和意淫,实在难以接受但还是读完了。我想也许是要表达人性的复杂,时代的变迁。 现在距离此书看完已经半个多月了,回味还是很糟,就完全没有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一开始看丰乳肥臀也有点接受不了,但看完了以后五体投地) 就是整个都非常松散,浅。也或许是我没有读懂。 最后,今天忽然又想起来最后一部的男主,他老婆在异地医院病危,他买了机票想过去,临行前还在和精神小三聊人生。 刚刚恰好看到郑州洪灾淹地铁,男子赤脚跑十公里去找老婆的新闻。 对比小说里面的文艺博学男主。 我是不懂。真的不懂。 着实令人反胃的人设。
《江南》读后感(篇十四)
我很喜欢格非说的一句话:“生命有很多痛苦,这个痛苦是固定的,你会衰老,你会记忆消退,你会生病,你会被嘲笑……生命好像是跟你开了个玩笑,把你骗进来,最后是要让你以失败告终。 文学就是你要去理解这个充满痛苦的、不可理解的生命,你要接受它,然后承担它。”
还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与我分享,他说读过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后,忽然明白了:好的文学之于我们,并非束之高阁,它是人生的一种陪伴。既可以陪你度过漫长黑夜,也可以帮你打发闲散时光,它回答你人生中的困惑,也在孤寂时给人绵延不绝的力量。
我在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时,便有这样的体会。悠悠一曲恢弘冷艳的爱情史诗,三代人的离愁别恨,让格非这么一写,像给这个时代注下了一个迷人的注脚。
《江南》读后感(篇十五)
迷离 魔幻 沉浮。 很多事情都是没理由的发生了,不知为何,就这样发生了,但奇怪的事,你又觉着它就该发生。“所有这些往事,秀米以为不曾经历,亦从未记起,但现在却一一涌人她的脑中。原来,这些最最平常的琐事在记忆中竟然那样的亲切可感,不容辩驳。一件事会牵出另一件事, 无穷无尽,深不可测。而且,她并不知道,哪一个细小的片刻会触动她的柔软的心房,让她脸红气喘,泪水涟涟。就像冬天的炉膛边正在冷却的木炭,你不知道拣哪块会烫手。”
江南烟雨,身世浮沉。平平无奇的喜鹊,终身未嫁,与秀米作伴,终成诗人。水性杨花的妓女翠莲飞黄腾达,远走高飞,最终沦落成乞丐,流亡天涯。深院闺秀秀米,流落花家,革命着魔,归野田园,逃避世俗,心悸而亡。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ps:此书应该在安徽老家阴雨连绵的梅雨时节打开,而不是在西北的一个躁动的夏日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