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销售员通过不懈努力和聪明的销售技巧,最终成为世界顶尖销售员的故事。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本书激励人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努力奋斗实现梦想。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读后感(一)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罪一个顾客 哪怕只是一个 在乔的推销生涯中永远记住250定律 生意至上的态度 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因顾客的刁难而怠慢顾客 最重要是向每个人推销 每个推销员应该让别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销售什么的 当人们有需求那个东西的时候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推销员 给每个顾客都备注了信息 深入的了解客户 让客户帮你寻找客户 让产品吸引人 成功的起点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 每天多倾听 你听的越多 对方就越接近你 一个成功的销售员不应该先推销产品 应该先销售自己在销售产品!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读后感(二)
在没有了解吉拉德的销售经历之前,认为他这种汽车销售员和房地产中介一样都是守株待兔式的销售,难度远没有需要主动出击的保险销售员以及其它成品行业的销售员那样大。但看完这本书后改变了我的偏见,原来吉拉德也是一直践行主动出击的方式,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翻译者非常用心,在每一章开头都写了一篇启发性的导读短文,其实也是其本身对这一章的心得和领悟吧,导读中引经据典,虽然也带有翻译者卖弄学问的目的,但起码可以肯定翻译者非常用心地翻译这本书,这个用心在当今为赶时间而胡乱翻译,导致读者一头雾水,怨声载道的背景下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首先将以上文字写在了亚马逊上,因为我是在那里购买的这本书,然后准备贴在豆瓣上,这也是出于保存自己一点读后看法的目的吧,但发现这里对这本书评价很低,有的只是短短一句话并打了很低的分,很怀疑这些人是否真正看过。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好,就一定要把原因写出来,否则真让人觉得是水军。我在谷歌play商店给应用差评,总是要认真地把原因写出来,这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那些在这本书下面没有给原因而打低分的人,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就绝不会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这种人不论是做推销还是办公室工作,都一定干不好。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读后感(三)
想想周围的销售,再看这本书,更觉得越朴素的越是难得。人们似乎总觉得老生常谈即是没价值,但乔爷的说法,挺喜欢,有些反复说的道理,常是很重要但又很少人能做到,不走捷径、着眼未来,也正因为如此,会失去不少令人如痴如醉的魅惑力。但人生经验多了后,都会发现所谓的人情世故也就是翻来覆去的那些大道理。当然我们之所以反感别人说大道理,往往是因为那人本人并没有做到,而一个身体力行的人说得出实例、细节,会让你觉得这不是“正确的废话”,而是不断尝试之后的宝贵经验。所以与其听人怎么说,不如看人怎么做,是个很有道理的“道理”。
反观为什么如今的销售会令人不舒服?一个是太想把东西卖给你了,极尽夸大之能事,即便这样东西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能力,并不适合这人的情况,依旧鼓吹越贵越好、越多越好,更不要说东西本身没广告宣传得那么神乎其神,甚至是严重不符,想解决的问题没解决,还凭添了更多的烦恼;二个是不考虑很多买家的犹豫,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他们不知是否该信任销售员,害怕销售员利用信息不对称,让自己买贵了、买亏了、买错了;三个是更看重一锤子买卖,总觉得人傻钱多的人多,不会先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再结合自己现有产品、专业判断,给消费者推荐更适合的选项,而是放任消费者盲目的想要,结果消费者买回去后悔了,全怪在销售员身上,不但不再会买第二次,而且还会在很多亲友面前说他的坏话,也不会想到如今的消费者没那么闭塞,自诩的信息壁垒随时会被消弭,销售过程中刻意的隐瞒、粉饰、诱导都可能在成交后被发现、被怨恨。说的虽是销售之道,也是人的相处之道,多些诚意,多些让利,让消费者心生感激,激发其回馈的意愿,生意才会滚滚而来。当然现在更流行的是另一种销售之道,靠社交的力量卖货,你有我也要有,偶像有我也要有,管它合不合适,管它是否有品质,不管我需不需要,不管我还不还得起钱,这可能是乔爷预料不到的,如今最伟大的销售员不再是真诚对待每一个消费者的人,而是颜值即正义、人设即流量的带货王啦!
尽管乔爷总被父亲认为“没用”,被暴打,但他并没有用敌意的态度去对待顾客,哪怕这种情况在销售界不少见,他给自己做了番有益的“心理建设”。首先他意识到他的顾客和父亲的区别,并发现他本人和顾客之间的相似处,他的顾客都是努力工作的工人,他们的防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钱是好不容易挣来的,不想被占便宜,他们也不都是来闲逛,来浪费销售员时间的,毕竟能专程来的,都是有购买意愿的,至于能不能转化成购买行为,还要看销售员的“功力”了。其次,他不用以“打败”的方式,来赢得他没能从父亲那里获得的尊重和爱,他可以让交易对双方都有利,使之成为一段对双方都有价值的经历,成为对方会禁不住向很多人赞许称道的经历,从互惠双赢的成交中他同样可以获得成就感、得胜感,甚至更为持久、深远。在与顾客打交道的过程中,乔爷也时刻留意自己的情绪,毕竟他明白对顾客的好坏判断,会有意无意流露出来,被顾客捕捉到,自己的不高兴抑或不喜欢,他也时刻关注,是不是因为自己说的笑话,没有如期奏效,是不是顾客像自己某个讨厌的人,是不是顾客有些习惯自己看不惯等。这番清理,有助于避免负面情绪波及自己的心态和言行,不因一些期待的落差、个人经历或喜好的影响、观念的不同,而引发对一个具体的人的误判和错待。人其实很容易因为内在的波动,而对外界、他人的感知发生偏差,能有此等觉察相当难得。
与很多销售员只是在门店等待客人上门不同,乔爷“拉关系”的方式,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常规的打电话、发信件,他都能做得与众不同。他本人的说法是,这多亏了他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没有那么多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为此他可以自己去摸索,按照自己觉得有效的方式,适合自己个性、风格、兴趣的方式来做销售。每次接待顾客之后,他都会复盘,反思没能成功的可能原因,下次应该怎样调整,甚至会致电顾客,希望他能告知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妥。他也不太会加入小圈子,而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服务顾客、发展介绍人上,这是因为小圈子的一些不良“风气”容易让人深陷其中,也免不了会沾染一些错误的态度、糟糕的习惯,反而不能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全力以赴了,加入怎样的圈子确实要慎选啊!
在一般人看来是最不可能接触到客户的方式,他也能做得得心应手,这得益于他会将心比心,不是只把顾客当顾客,而是像重视自己一样重视顾客。比如他知道打电话给陌生人是一种“打扰”,直接推销更是“烦人”,他只是询问需求,或是拉拉家常,二个是他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碰壁而放弃,即便当下没有需求,也可能在将来产生需求。他还会为每个顾客建立一个档案,上面会有顾客感兴趣的话题、家庭工作情况、喜好、信用状况、个性化需求、人际关系等。有些信息是他闲聊出来的,有些信息光是通过顾客带来的旧车上,便能看出许多门道,如此细致的观察力令人敬佩。
他会不失机会地让更多人知道他的职业,撒名片这事,很多人会做,但不一定像他做得这么有技巧。比如平时他去消费的场所,他会给名片,甚至有意多给小费,特意去多买些东西,就是希望一报还一报的“互惠心理”能让别人在需要买车的时候,想到他,来找他。这和一般人拉关系不同,有的只是认识别人,并没有发展成关系,要建立关系还是要先多付出些的,最简单的付出,其实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在乎他、喜欢他,而这可以体现在你对别人细微之处的了解上。只在需要别人时,想到对方,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想着为别人谋利,给别人回报,这样的拉关系,很难让人有好感。
当然乔爷也不只是靠关系去抓人,还是知道成年人更看重的是利益。他也坦诚,这么尽心地对客户,也是因为自己想赚更多的钱,而不全是因为所谓的“善良”或是职业伦理。虽然他会在节假日、客户特殊的纪念日,表达祝福和关怀,但他也会发展生意介绍人,对介绍成功的客户予以返利。他在介绍人的选择上,颇有“心机”,接触人多、跟人说话多的工种,或是更容易获知哪些人要买车、换车的人,如拖车行、修车行、加油站、办汽车贷款的人员,更适合做介绍人。拉了人来,没有好的服务和价格,也很难有回头客,为此在销售时,乔爷会注重给客户“赚到”的感觉,其实这不难,因为很多人都曾在购物上受过骗、添过堵,预期并不会那么高,稍微周到些,都会感到满意,哪怕买到的东西有些小瑕疵,也会被接待时感到的愉快而冲淡不少。对于做过询价的顾客,乔爷会尽量给出更低的价格,或是赠送各种附加配置,哪怕是没有打听过价格的顾客,直接按照标价付款的顾客,他依然会让他少付些,给些折扣。他深知,每个人能影响的人大概是250个,让人说你好话,让人记得你的好,远比“偷偷摸摸”地占便宜,更能换来长远的利益。许多销售,止步于成交,但获取新客户成本其实是更高的,为此乔爷重视留住老客户,将老客户的所有关系视作他的潜在客户,对于售后他不会不管不顾,在成交之后,在客户遇到需要维修、维权之时,他绝对不会对客户不理不睬,而是慷慨地对之施以援手。
说到促成顾客下单,除了恪守底线,让顾客充分了解到自己买的东西,而不是含糊其辞,让顾客不明就里地买下,自己并不需要,或者以为自己需要其实并不适合的东西,还有常见的一些技巧,如让顾客在盛情之下感到“不好意思”而更快地下决心购买,或是在过于美好、满足的新体验“冲击”之下,更大胆地以旧换新。关于利用“不好意思”这点上,其实还挺常见,在门店消费时,试了很多件衣服,营业员又耐心、热情帮着试穿,又帮着搭配,又是夸这夸那,有时就会让人买下些什么,哪怕没那么心仪。遗憾的是,有时店员未必会听顾客有意无意的抱怨,更好地推荐产品,对于顾客、产品的了解不够,也令推荐总是不那么到位,从而错过了许多可以促成销售的契机。这点乔爷还是很上心的,相比说他更会听、更会问,对于搜集信息,这样其实是更有利的。关于新体验,有些产品能让顾客试用的话,确实更容易让人有购买欲。尤其是新旧一对比,感受好很多,哪怕是刻意营造,将产品置于某个具体场景下,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让人产生拥有它自己一下子过上了自己理想生活的幻觉,也能让人更愿意掏钱。像是乔爷会让顾客开车到家附近去转悠,更是神操作,别人艳羡的眼神、连连的赞叹,绝对会让人更愿意买单。对于有冲动也有迟疑,就差那么临门一脚的顾客,销售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也许从现在看来,乔爷的很多销售方法,有些老套,甚至可能失灵,而且这种给“消费者”画像的工作,可能在将来被AI给取代。乔爷面对的消费者主要是工薪阶层,中产、富裕阶层并不在其中,有些销售之道,未必对他们适用,不过涉及人与人基本的相处之道,还是通行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希望未来的“销售员”是乔爷这款的,不管销售方式怎么变化,我们依然希望能多些诚意,少些套路,多些了解,少些强加,多些长情,少些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