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精选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8 22:35:30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08 22:35:30   小编:

《逆天的冒险》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少年在神秘的世界里展开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在这个世界里,他遇到了各种神秘的生物和险恶的敌人,但是他始终不放弃,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这本小说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惊险刺激,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一)

看一本欧洲人物合集传记。他们的共同之处:每个人都是冒险家,都曾短暂的主宰过世界,极具传奇色彩,又带有悲剧性的弧线。包括作者本人也一样。

书中有句话印象深刻。他说,【人类世界里的复杂程度,事物之间的距离可能比星星之间的距离还要遥远。我们的生活即使每天被繁重的工作和事件围绕,但还是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想要安逸,另一方面好像冥冥之中有神秘的、可以主宰一切都力量’女神’在扣问我们。】

作者同时还认为飞越大西洋、极地旅行、攀登珠穆朗玛峰,在盛行英雄主义和耐心至上的过去,也许可以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炫耀之物,却不是我们首要关注的。

有一个篇幅给到【伊莎多拉·邓肯】。很多年前读过她的自传。她的一生以舞台为方向,以社会为支撑,让命运实现梦想。她有过世俗的满足。但这些满足似乎也伴随着与生俱来的疾病——神经衰弱;她总会看到那艘停泊在港湾里的游艇,诱惑她到蔚蓝大海遨游。在她看来,拥有富裕和奢华的生活并不能使人满足。世界上最富有的,莫过于那些意志坚强、想象力丰富的人。闪闪发光的钻石等名贵饰物不如妇女手中一枝普通的花。

她渴望爱情圆满,最后的结局都是支离破碎;她信仰艺术和爱情,似乎只有它们才能让她感受鲜活;她的心也痛过舞蹈,传递给世界;

她宣扬欢乐胜于悲伤。她将烦恼、痛苦和爱情及生死的幻灭都融入在艺术中。

她的一生在痛苦与快乐,黑暗与光明间转换,在既燃烧着地狱之火又闪耀英雄主义和爱的光辉中,感知世界万物,以肉身之躯。她爱过、痛过、自由过。

在早期,男权主导的时代,女性冒险家似乎很难扯上关系。女人更多只是猎物或当作花瓶追逐的对方。对于女冒险家而言,似乎只能是爱或者恨。伊莎多拉·邓肯是个例外:「不是因为她生命中的传奇流浪冒险或者大量追随、模仿或复制者,而是她生命里隐藏的尊严,极无法忽视的极具宝贵的悲剧性。

她的格局、勇气及精神,为冒险生活做出来纯粹的尝试。她从一开始就杜绝依赖附属于他人。从幼年时期就认为自己是舞蹈家和革命者。」

【生活是一种感受,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表现形式。】每一个的生命都是一场绝望又自带希望的冒险。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二)

关于历史事件、关于历史人物,不同时代、不同立场和不同研究角度的学者们有时会给出不是那么一致的解读,甚至有些内容始终是存在着分歧和争端的。这里可能有主观原因,更多的则应该是因为那些人和事都太过遥远,我们没人真的到达过那里,也不曾真的与他们结识。因此,很多内容上我们都可以去选择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

南非作家威廉·博莱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视角,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很多人物被叫做英雄、被称颂为伟人,如果从这些人的行为和成果去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冒险家,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比如哥伦布、比如伍德罗·威尔逊……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但他们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是《逆天的冒险》。

面向整个世界的冒险

《逆天的冒险》中描写了亚历山大大帝、拉萨诺瓦、哥伦布、洛拉·蒙特兹、卡廖斯特罗(和塞拉菲娜)、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拿破仑一世、喀提林、拿破仑三世、伊莎多拉·邓肯以及伍德罗·威尔逊11位人物,这些人都曾经或长或短的让整个世界在他们的面前俯首称臣。把他们称为冒险者而不是君主,其实是一种很浪漫的想法。

作者威廉·博莱索作为一名记者和传记作者,他总是能够抓住历史事件中的某些吸引人的历史碎片,当然,其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信息,但这并不影响他完成一部精彩的人物传记。

11篇人物传记并没有试图去讲述这些人的一生,而是着重于某些观点、事件或者是重大的变化节点,以此来展现这个人被世人所铭记和赞叹的、这个人之所以称为他自己的独特之处。

人、历史、以及社会

作者说,冒险家的一生是一条抛物线。这句话不难理解,再伟大的冒险家,他的高光时刻也只是定格在一个短暂的瞬间。这个瞬间所代表的历史和社会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对于这个人本人而言,那个时刻恰恰就是在他一生的抛物线顶端的。

而《逆天的冒险》记录的并不仅仅是抛物线顶端的短暂时刻。作者对于每一段描写的着力点都是各有不同的,比如亚历山大大帝,作者提到了他铁骑下的广袤土地,同时也从他成长环境、性格成因进行了剖析,以及亚历山大大帝不曾停止过前进脚步的分析。

再比如拿破仑,作者没有过多的讲述他的成功或者是失败,更多的内容反而像是一种平和的介绍和讲述,让我们看到光环之下的这个人本身的东西。

再比如,伍德罗·威尔逊,这个最不像是冒险家的人物也被作者拉进来,可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却也并不会觉得突兀,他在那个时间里为他的国家所做的事情,不也正是个伟大的冒险吗。

《逆天的冒险》选取的人和事都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曾经对整个世界都有过巨大影响的,这也正是与书名相契合的,而这些伟大的冒险或许正是造就了我们当下世界的模样。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三)

冒险是人类的天性:航海乃至于屡禁不绝的海盗,深入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中寻找传说中的宝藏,有人为了抚育下一代而勤勤恳恳地工作,自然也就有人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义无反顾地踏上未知的旅程。当然作为一个阅读者,有机会读《逆天的冒险》已经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毕竟冒险需要时间、精力和强健的体魄,不畏孤独的坚韧品格,能够都具备的人显然是人群中的少数又少数。

--追逐内心的星辰大海

冒险家是一个称呼,而非一种职业--也是从业非常宽广,很难衡量的一种称呼。了解未知是支撑人类天性的一种形式,而作为执政者在年富力强时拓展自己的疆域更是自己能力的有效外延。亚历山大留给后世的并非只有一个昙花一现的亚历山大帝国,曾经的亚历山大城与亚历山大港,敏而好学的品质是他能够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无往不胜的秘密武器。随身携带的史诗《伊利亚特》让他深感常读常新,即使亚里士多德没有有意引导,亚历山大依然在耳濡目染中对哲学家乃至诗人产生了深厚的敬意--征战所征服的国土并非靠征战才能守住,对于思想的重视可以说是让路走得更长远的方式,也是政权巩固的基石。

放在“冒险”这个框架下,亚历山大出征,哥伦布出海,拿破仑参加革命称帝等等事件都是冒险--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不论成败,只问当下。结果重要吗?以航海举例,从达伽马开始到麦哲伦完成全球航行,不论他们曾经的目的是什么(找寻黄金或者开辟新的殖民地),现在能被写进地理教科书的知识点起始源于他们对于未知的渴求,我们对于身处的这颗蔚蓝星球的认知过程和婴儿长成稚童没有分别,而推动婴儿牙牙学语的航海家兼冒险家们除了带来了航路的开辟,动植物的传播,文化的交流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之外,也同样留给我们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无论是太空,深海还是地心,视线所及之处并非我们所了解的全部,只有向前才能带来更多可能--即使我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人的一生才能在当下的成果基础上再进一步,然而回望过去,我们的先辈也是这样前行,我们当下做的是为了后辈依然抱有这份热忱。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四)

身为一个不爱冒险的读者,却被《逆天的冒险》书名所吸引,想听冒险故事是人之常情。冒险故事的主人公有异于常人的勇气,开拓常人未见之景,隐含的必是常人未曾经历的故事,也因此充满吸引力。 南非作家威廉·博莱索是个会将故事的人,他选择的十一位主人公声名不一、专长不一。所谓的“冒险”有的是考验魄力的南征北战,有的是开辟未知之地的大胆旅程,有的是情场上的处处逢缘,有的是政治上的疯狂投机。作者既不以全知视角判断他们的得失,也不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臧否他们的品德。见证一段段不同人生,我们只需享受故事精彩的跌宕。 卡萨诺瓦无疑是故事性的代表,他的自传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几部《我的一生》之一。这位情史不断的花花公子常因之得意,也因之失意。博莱索对卡萨诺瓦的评点有两个有趣之处:其一,孤儿卡萨诺瓦跟随祖母生活,博莱索总结了早就卡萨诺瓦个性的两位“养父母”——他身处的时代和威尼斯的环境,那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型塑了卡萨诺瓦的三观。其二,作者认为,尽管数量惊人,卡萨诺瓦对每个情人都是真爱,当他爱一个人时,投入的专注度不亚于旁人,每一次都在享受爱情,只是不能长久。这不是他个人的冒险,是一个时代投射在个人身上的缩影。 毋庸置疑,哥伦布也能代表他所处的时代, 或者说他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直觉敏锐、勇气可嘉的冒险家,因其声望,后世也有不少关于他的段子,像是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但是博莱索笔下的哥伦布不尽然是那种值得敬佩的胜利者,更像是过于幸运的人生赢家。他身逢其时,也继承了中世纪精神:“低估事物的习惯”(因此感觉天地万物更小、更近、更简单)和“自命不凡”——听来不是褒义。倘非如此,一个也与航海家也不至急于上路了。博莱索说,哥伦布的航海知识不及普通水手,不会用船上的工具,也不懂指挥,甚至他的出发点也无甚高尚:有时为了荣誉,有时为了金钱。恰恰是这个“没有资格”的人胜利了。那些“严肃冷静、有能力的人精心策划”,哥伦布已经靠冲动、直觉和运气把握了先机。他的冒险不只是对未知的探访,也在于为做充分准备就当机立断。如同那些伟大的发明家和创业者,可能有许多冲动行事的“哥伦布”们都失败了,但被历史记住的少数幸运儿带来了精彩的冒险故事,行胜于言,没有尝试就没有故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女性冒险者也有非凡潜力。天赋异禀者的成功不足为奇,普通人颠覆认知的传奇更能成为话题。一位婚姻失败的女性开启了疯狂恋爱之旅,频频委身于人,直到她嫁给了一位国王,成为王国实际掌权者。一位出身平凡的少女因爱上阅读,决定跳脱出她的阶层,一方面,她带着她的艺术收获掌声,另一方面,对未受教育穷人的理想化滤镜又一点一点吞噬她、伤害她。一个想象力爆棚的骗子,深谙包装的艺术,把不名一文的丈夫打造成巫术大师,竟动摇了当时主流宗教的垄断地位。女性不靠美色、不靠出身、不靠才华,也能释放比男性更大的能量。冒险者的标签是不分性别的。 即使博莱索在书中约略提到,卡萨诺瓦博览群书、邓肯酷爱阅读、拿破仑一世多领域自主学习、亚历山大师从亚里士多德、查理十二世沉迷历史传说、威尔逊努力求知,常规的奋斗路线也不是这些故事的重点。是其他因素让冒险故事格外动人:不预设结局,带着游戏心态去享受人生的多维度。或也因如此,有几位主人公的结局并不好。至于他们成功的部分,值得今日的“冒险家”们复制吗?就概率而言,听听故事便罢:所谓“逆天”,就是九死一生。 ——辛丑年读威廉·博莱索《逆天的冒险》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五)

说到冒险,我们总以为就是去危险的或是鲜少有人去过的地方探险。但是《逆天的冒险》让我看到了那些和命运搏斗的人。逆天,是不认命。逆天的冒险家,通常有普通人不具备的超坚韧的毅力。

作者威廉·博莱索,他本身也是一个逆天的人,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场大冒险:从战场中幸存下来,他伤得很严重,此后的13年里,他休养生息,同时还在不停地写,其中就有了这本《逆天的冒险》,这么顽强活下来的人却因为医疗事故逝世了。

也许是他的经历,也许是他本身是记者,对历史、对冒险有着敏锐的触觉,还有,他也是海明威、诺埃尔.考瓦德、沃尔特·李普曼和沃尔特·杜兰蒂等著名作家的重要朋友。所以有了这本足以让人愿意细细品读的《逆天的冒险》。

书中记录了11位逆天冒险家的故事。他们中包括军 事天才亚历山大大帝、航海家哥伦布、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一世、伟大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等,11位历史上著名人物,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大冒险,而且逆天 而行,因为他们没有禁锢自己的内心,大胆地去追逐,哪怕留个后世的评说褒贬不一。

11位冒险家他们所处历史阶段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之处:每个人都是冒险家,都曾短暂地主宰过世界。他们是勇敢又独立的挑战者,都是“逆天之人”。

伊莎多拉·邓肯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冒险家之一,她的故事格外吸引我。年少时父母离异,但是作为音乐老师的母亲在音乐给了她良好的教育。伊莎多拉·邓肯从小热爱舞蹈,也许是骨子里有生具来的叛逆,她是个有主见有思想的女孩,不屑于那些僵化、刻板的舞蹈,也不屑于去跳低级的商 业舞蹈,她研究古希腊艺术、创新舞蹈,成为现代舞的创始人。

热衷于冒险的人他的冒险精神不是仅体现在一方面,而是会出处处渗透于他生命的每个方面。因为父母婚姻的失败,伊莎多拉·邓肯也发誓反抗婚姻,但是她的冒险却贯穿于她的爱情。她的情路坎坷,一个个和她相爱过的男人离她而去,对她来说,对她来说可以不结婚,但是她希望拥有孩子,可是命运却再次狠狠地捉弄她,她的两个孩子和家庭教师乘坐的出租车意外坠入塞纳河,孩子们都淹死了。

换作很多人可能就此认命,无力反抗,如果是那样,那就不是逆天的冒险者。威廉·博莱索不是按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而是通过分析他们的命运,从他们的本质提炼出纯粹的冒险家精髓。他的剖析很深入,把人性里的善恶也一并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六)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算得上是一本奇书。

首先,这本书是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畅销书,虽然我们常说文学没有年代感,但要知道,如果上世纪的书腰翻红,那么,要么是文学著作,要么是科学经典。但这本书不是,这本书的翻红完全是因为马斯克的推荐。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

至于马斯克到底有多么神奇,我想,最近看他将卖不卖股票放在网络上投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这本书的第二点奇特之处就在于他描述的人,不正经。

一般人听到《逆天的冒险》这个书名,大概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一部关于冒险家的书。而在中国人眼中的冒险家,大概与科考学家有关,眼前浮现的,要么是劳拉,要么是胡一八。

但翻开书后,你会发现这些人,有的你认识,有的你不认识,这不要紧,但关键有些人和你想象中的冒险,八竿子沾不上边。

我们来看一看,亚历山大、哥伦布,大抵还和冒险沾点关系,亚历山大四处征战,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至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他的知名度估计连林肯的四分之一都不及,剩下的伊莎多拉·邓肯,卡萨诺瓦又是什么人?

好吧,耐着性子往下看,你会发现,这也算冒险?

比如卡萨诺瓦。

意大利语的卡萨诺瓦,就是情圣的意思。

而他还用法语写下了《我的一生》,来对自己的情史进行回忆。据这本自传所说,卡萨诺瓦一生中与他有染的有132个女人。

而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出生在爱尔兰中下阶层家庭的洛拉·蒙特兹。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后来攀附上了巴伐利亚国王路易斯一世,获得了空前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也获得了爱情之外的政治权力,建立她的“洛拉政权”,搅动了当时的政局。

看上去,这些情情爱爱与冒险并没有关系。但这里所说的“冒险”,是在他们短暂而闪耀的一生中所进行的冒险性的活动,追逐他们想要的东西,建立他们一生的事业。正如作者在导言中说到,冒险者是利己主义者……他的动机可能仅仅是贪婪——但对于我们,这个从定义上讲具有冒险精神的种族——贪得无厌的欧洲人、征服者来说,把贪婪当成一种美德,才让我们与众不同。

这或许才是马斯克为什么要赞美这本书的真正原因吧。

在许多人的眼里,贪婪、背叛和欲望是不被接纳的,是人性的弱点。但对冒险家来说,贪婪和欲望就是他们勇于冒险的最大的内部动机。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七)

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你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还是大胆突破、冒险尝试? 在你所经历的岁月里,你觉得自己做过最冒险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件事给你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否给你的人生带来不一样的改变呢? 读传奇故事,品百味人生。今天,青颜推荐大家阅读南非作家威廉·博莱索编写的《逆天的冒险》。

说起威廉·博莱索,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说起他的那些作家朋友(海明威、诺埃尔·考瓦德、沃尔特·李普曼和沃尔特·杜兰蒂等),你一定感觉非常熟悉。

博莱索是公认的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记者、作家之一,但他的一生却只有短短的41年。在他38岁那年出版了《逆天的冒险》。

这本书一经出版,迅速登上畅销榜。时隔87年,埃隆•马斯克于2016年再次隆重推荐,这本将近100年前的著作,再次走进大众视野,高居热度榜单不下。 这本书因作者短暂且传奇的一生,也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书中通过作者标志性的战地记者的语言风格,向我们详细描述了十一位非同凡响的冒险家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逆天的冒险》中,作者试图通过揭秘这十一位冒险家的故事,向我们解读他对冒险精神的诠释与定义,给予我们平淡生活中勇于突破自己的信念与勇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笔下的冒险家,他们具有不同的风采与故事。

他们中有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道德备受质疑的流氓卡萨诺瓦、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爱尔兰情妇洛拉·蒙特兹、卖春药的大骗子卡廖斯特罗和妻子塞拉菲娜、瑞典国王卡尔十二、拿破仑一世、野心家和阴谋家喀提林、拿破仑三世、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在短短的几十万字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一个褒贬不一、参差错落、云泥之别的冒险的世界,他们通过冒险的方式,短暂地创造了一段神话,成就一段自我主宰的世界传奇。

我想,作者威廉·博莱索一直向我们诠释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那就是活成你自己,与众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和价值。 这个道理在采铜的《精进》中,也有所体现。采铜说:“保持独特性就是竞争力。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我们要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又如何从平庸走向优秀?在现在的社会中,当IP成为主流形式,当品牌成为战略决策,我们是否探究到深层的逻辑? 究其根本,摆脱中庸、拒绝迎合、展现独特与众不同的自己才是人生成功的底层逻辑。摆脱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吧,让这个世界看到多姿多彩的我们,也感受到蓬勃张扬的生命力。 价值观是人生的取舍与态度。在作者威廉·博莱索笔下,这十一个冒险家的人生经历、转折起伏都不尽相同,但这些都传奇地展现出他们与传统和守旧的对抗。或好或坏,或善或恶、盖棺论定,他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自己。

福楼拜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相信这本《逆天的冒险》会带给迷茫困顿、浑浑噩噩的我们,些许前进的勇气和信念。 正如威廉·博莱索所言:‘’我们是天生的冒险家,对冒险的热爱直到我们老了才会离开。”愿你我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至死热爱、永远热泪盈眶。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八)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冒险常常带来乐趣。”

弗朗西斯·培根是在怎样的机缘下说出这句话的,我无从得知。但在阅读了威廉·博莱索的《逆天的冒险》、在了解了多位冒险家的人生故事之后,对这句话的内涵的确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威廉·博莱索(William Bolitho,1891—1930)是英裔南非人,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驻到巴黎,被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最杰出的记者、作家。

在《逆天的冒险》一书中,威廉·博莱索记述了十一位冒险家的人生故事,既有广为人知的拿破仑、哥伦布,也有鲜少听闻的卡廖斯特罗(和塞拉菲娜)、路奇乌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

在第七章《拿破仑一世》之前的各位冒险家,威廉·博莱索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包括有亚历山大大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瑞典的查理十二世等等。而在拿破仑一世之后的四位冒险家则是威廉·博莱索为了使主题更加突出精心挑选的,比如前文提到的路奇乌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

在讲述路奇乌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的人生故事之前,威廉·博莱索将喀提林的人生进行了概括,威廉·博莱索说:喀提林是世界历史上最有趣的可能性之一。

路奇乌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出生于没落贵族,一直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他疯狂地大肆挥霍,又卷入几桩不体面的案子,他借了一大笔钱,根本还不上,所以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得到一个富有的总督职位。事实上,喀提林也的确曾短暂地担任过大法官、非洲总督等职位。

不可否认的是,喀提林具有奇特的个人魅力。喀提林吸引了一些追随他的年轻人,他们有些是与喀提林相似的没落贵族,更多的则是来自下层社会,逃亡的角斗士、犯罪嫌疑人,等等。他们保护着喀提林,同时也被喀提林庇护着。或许正因为如此,威廉·博莱索才会在讲述过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喀提林伟大“计划”的主要纲领之一,就是“所有债务全部豁免”。

十一位逆天冒险家的故事,有一位与其他十位完全不同,那就是卡廖斯特罗和塞拉菲娜的双人冒险故事。

卡廖斯特罗和塞拉菲娜是夫妻。在遇见塞拉菲娜之前,卡廖斯特罗的人生履历并无亮点。12岁前的卡廖斯特罗胆大冷静,偷窃成性;12岁后的卡廖斯特罗从事过多种职业,并凭借自己低劣的小聪明足以衣食无忧。然而,塞拉菲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卡廖斯特罗的人生。

塞拉菲娜生性喜欢幻想,并敢于将所有的想象付诸实践,她天生就是一个女冒险家。经过塞拉菲娜的打造,卡廖斯特罗摇身一变成为了亚历山大·卡廖斯特罗伯爵、麦加王子的养子、特拉比松最后一任国王公认的儿子……

如此“人物包装”不要说是卡廖斯特罗所处的十八世纪,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二十一世纪也是极度大胆、极度匪夷所思的。

《逆天的冒险》可以说是一部极具故事性的人物传记。抛开纷繁的主人公成长历程、亦正亦邪的“闯荡”不谈,所有这些冒险家都是敢于打破陈规、寻辟新方向的勇士。威廉·博莱索在讲述过程中对每位冒险家所处时代的深入剖析,在帮助读者对冒险家的冒险初衷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忍不住要为这些逆天冒险家们无畏的精神喝彩。

--END--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九)

命运指引心甘情愿者,裹挟不情愿者

人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冒险。但在这场冒险中,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真正的探险家。因为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顺从和安于现状。

就像《皇帝的新装》里所写得,除了孩子没人敢提出质疑。试问,人们连自己的真实想法都不敢说出口,又怎么敢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呢?

但人类的一次又一次进步,都是从过冒险实现的。《逆天的冒险》这本书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卡萨诺瓦、哥伦布、洛拉·蒙特兹、卡廖斯特罗和妻子塞拉菲娜、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拿破仑一世、路奇乌斯·塞尔吉乌斯·喀提林、拿破仑三世、伊莎多拉·邓肯、伍德罗·威尔逊共十一位冒险家。他们十一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短暂的主宰过世界。

在这里,我来说一下对我印象对深刻的一个人——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个名字,在我们上学时,是出现在课本里的人物。他是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有争议)。

哥伦布,上天的宠儿

哥伦布在第一次航海时,连最起码的地图都不会看,没有任何经验和领导能力,但命运就是这么偏向他,他做成了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与其说哥伦布不按套路出牌,不如说他敢于对现有的东西提出质疑。探险之所以称之为探险,就是要去开拓未知领域,规划新的地图。

侵删

哥伦布,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哥伦布向若昂二世、西班牙贵族、伊莎贝拉女王本人都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航海(大西洋)总司令的头衔、所有他发现岛屿的总督职位、岛屿贸易总收入百分之十的提成以及提名总督的权利,所有这些权利都永远世袭。

哥伦布提出的条件,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伊莎贝拉女王等人直接拒绝了他。但哥伦布没有放弃,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尽力说服对方。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哥伦布是一个做事非常有毅力的人。他本人没有上过什么学,但这不能成为他前进的障碍,他不停的学习,在修道院住着的时候,会去修道院的图书馆去翻看藏书,希望能从古人那里得到一些引证,以便下次与女王会面是用到。

侵删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哥伦布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努力,他的锲而不舍。

但人都有劣根性,当人的权利达到顶峰时,很多人便暴露了自己残酷的那一面。 在哥伦布第三次探险时,海地发生了扰叛乱,哥伦布选择将叛乱的人杀死后吊挂在港口的上空;策划抓印第安人拿去贩卖等。

用作者的话,但哥伦布到达权利的制高点时,他出现了眩晕时刻。换而言之,此时的哥伦布已经有点飘飘然。以“神的使者”自居的他诚然已经忘记了,他不是神,只是一个有着正反两面的普通人罢了。

这本书中所有的冒险家,除了有过前边所说的一个共同点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共同点,那就是权利达到顶峰后变得暴虐和暗淡的晚年。

对比冒险家所处的年代,现在的地球,真的可以称之为地球村。卫星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地球,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实现视频聊天、语音通话等。高科技让地域之间的的距离,不在遥远。

但冒险家的精神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过时。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冒险精神显的更加重要,冒险代表着不走常规路,敢于创新、敢于做他人不敢做的、敢尝试他人不敢尝试的。在这里,我们更加要学习亚历山大、哥伦布、拿破仑等探险家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逆天的冒险》这本书,将十一位冒险家合成一本书,通过共读,发现他们的相似之处。尽管有的冒险家的做法让我们感到不适,但整体而言,这些冒险家,还是给我们提供了积极向上的养料。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十)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人类对于不确定性有着本能的恐惧。因此,许多人只愿生活安稳、一生平安。

但是,不确定性对于某些人来说,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机遇。

人人心中都有个冒险梦,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和激情。但许多人却没有勇气承担与冒险相伴的跌宕起伏和失败的可能性,从不敢迈出那一步走向冒险历程。这便注定了精彩人生只属于少数人。

对这些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也只有冒险,才能获得他们一生中所追逐的东西,比如名声、地位、财富、权力……

在《逆天的冒险》一书中,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驻到巴黎工作的南非记者及作者威廉·博莱索,记录了11位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冒险的一生,也是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击浪前行的一幅耀眼的画像。

他们中间有男性,也有两三位女性。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名声,但他们的共同身份都是——冒险家。

这里所说的“冒险”,并非是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不是去神秘地带探险,不是去上天跳伞下海潜水,而是在他们短暂而闪耀的一生中所进行的冒险性的活动,追逐他们想要的东西,建立他们一生的事业。

这11位名人里——

有四处征战、打下一片帝国版图的亚历山大大帝;

有领航探索、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有参与制订《凡尔赛条约》、带领美国走向民主社会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有摆脱传统桎梏、通过创新舞蹈艺术实现文艺复兴的伊莎多拉·邓肯;

有意大利江湖骗子、跟妻子塞拉菲娜一起用魔术和假药在各地行骗的卡廖斯特罗;

有西班牙交际花、利用美貌攀附国王路易斯一世而控制巴伐利亚政治时局的洛拉·蒙特兹;

……

他们的冒险行为,既有为社会带来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有对社会产生祸害,为人们所唾弃。

他们的冒险经历、成就和名声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内心的冒险动机有着紧密的关联,也与他们的个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些冒险家的出生、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多数经历过恶劣的养育,在人生的初期不被社会善待,甚至被打压、驱逐。而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冒险精神,以冒险的方式去赢取想要的东西。

在许多人的眼里,贪婪、背叛和欲望是不被接纳的,是人性的弱点。但对冒险家来说,贪婪和欲望就是他们勇于冒险的最大的内部动机。

从亚历山大大帝的成长和冒险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冒险者的性格成长发展的特性,以及冒险过程中的天性展现和行为表现。命运的展现和走向也就基于此中。

作为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的亚历山大大帝,年轻时就征战四方,征服了希腊、埃及等国家共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病逝时年仅33岁。

辉煌强势如他,却因为是腓力二世的儿子而在父亲的阴影下生活了多年无法出头,自私贪婪的母亲也成为压在他身上的一座大山,最终依靠自身强悍的力量和坚强的毅力为自己打出一个新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许多雷霆手段和暴虐血腥的行为,使他成为一个并不完美的“神”。

但无论历史流转,后人再如何评说,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当时的他在冒险历程中打造并拥有了一个自己想要的命运。

出生在爱尔兰中下阶层家庭的洛拉·蒙特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她对爱情的追逐、与多名男性的感情关系,成为了她一生的冒险。

爱情和婚姻之于女性,可以说是一次冒险经历。就如作者所说:对女性冒险家来说,爱或恨就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唯一支柱。男人就是她的冒险。

父亲的去世,洛拉母亲的改嫁,重组家庭生活的人生经历,对洛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某些难以言说的影响。她一生的冒险经历,便从跟随一个身无分文的副官私奔而开始。后来母亲与她的无情决裂和情人的匆匆离开,进一步促成了她的冒险旅程。

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中,洛拉的冒险可以说是一种对女性命运的逃避。她想通过冒险来逃脱自己厌恶的婚姻道路,却又不知不觉陷入到婚姻的陷阱里。她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却一次次被爱情所抛弃。

洛拉与正处于事业巅峰的著名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曾有过短暂的一段感情经历,但人们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开始,又是为何结束的。

这并不是洛拉爱情冒险的终点。她攀附上了巴伐利亚国王路易斯一世,获得了空前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也获得了爱情之外的政治权力,建立她的“洛拉政权”,搅动了当时的政局。

当大势已去,洛拉最终回到自己的起点之处爱尔兰,在日渐贫困的生活中去世,她的婚姻和情事也成为了一个冒险传说。

对于冒险家们,我们往往会带着猎奇心理去了解他们的冒险故事,也许会一边惊叹他们所经历的困苦和险境,又一边感叹艳羡他们的勇气和收获。这大概就是冒险人生的魅力吧。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十一)

比起破产堕落、穷困暮年、衣衫褴褛和蔑视,等待冒险者的还有一个更无可名状的悲剧,那就是,他注定会停止冒险。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本《逆天的冒险》中对Alexander the Great的描述。

书上这般描述亚历山大:他像火一样的生存着、战斗着,但却英年早逝,如火一般熄灭了。提起亚历山大,就不得不提起与他有关的,造就他“冒险“性格的三个人,他的父亲、母亲和导师。

亚历山大逐日成长的过程中,他逐渐开始对抗,父与子似乎是生来的仇人,他对抗与父亲有关的一切,他要做父亲腓力二世不做之一切,他讨厌父亲腓力二世喜欢的一切。亚历山大驯服布西发拉斯的故事至今仍被荒野西部的小说家们传述,这也是他与腓力暗中对抗的一次突发事件。

而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斯给他带来的影响一是波斯人可以是兄弟,雅典人也可以是局外人,所以当他赢得了对希腊王权的冒险,却变成了对希腊人的背叛和辜负。二是他是众神之王朱庇特之子,这则信念在亚历山大建成空前伟业的道路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至于亚里士多德,最初他便建造了一个哲学花园,他在此处教学,与亚历山大散步。亚里士多德没有将亚历山大脑海中母亲传给他的两个理念——统一的奥秘和朱庇特主义消除掉,而是鼓励他。

最终,亚历山大成为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前进的过程就是一场冒险的过程,他可以在16岁便参加一些山地战斗,20岁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他血洗底比斯的战斗进军速度之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感染风寒死里逃生后的他,没有停下脚步,立刻率队扑向敌人并获得成功(伊苏斯战役)……

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冒险过程暂时结束了,此时,冒险开始慢慢转变成一种征服的快感。

逐渐的,在他冒险的过程中,他慢慢地从一个冒险者变成了一个征服者。

亚历山大用十三年的时间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建立起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的大帝国,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提及他的时候,忘不了他曾经的辉煌,他33岁就病逝,但他留给当时和留给现在的东西却依然存在,那是对中西文明的促进,那也是对我们在《逆天的冒险》中关于冒险的诠释。

提及冒险,你会想到什么?

是世界十大冒险运动:徒手攀岩,蹦极,低空跳伞,高空飞越,高速赛车,潜水,登山,野外生存,速降滑雪,忍饥耐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是拍摄了一系列珍贵冰川视频的西藏冒险王王相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抑或是其他的什么?

在《逆天的冒险》中,你会看到与你平时认为的“冒险“有些许不同的冒险,十一段故事,十一位冒险者将带给你一些认识与思考。

用十三年时间征服500万平方公里的亚历山大,自传中大胆写道与132位女性有染的意大利冒险家卡萨诺瓦,航海探险家、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哥伦布,阅男无数的交际花爱尔兰出生的“西班牙”舞者洛拉·蒙特兹……他们都是冒险家,不过,他们因为冒险而出名不是因为他们参加了某项极限冒险运动,而是因为他们都曾短暂的主宰过世界,他们是勇敢又独立的挑战者,都是逆天之人。

他们这一生或十几年内所作的冒险,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做到,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甚至讽刺,但是,冒险者本就与社会不相融合,因为冒险者本质上就是一个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几乎没有年老的冒险者也是因为如此,因为那时的他们心中有的,是法律。

在《逆天的冒险》这本书中,你还会知道,很多冒险者可能不是一生都是冒险者,因为到了一定的高度后,他们的眼中可能不知有冒险,还有了“安稳“,比如金钱、名利。就如亚历山大,冒险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他开始沉醉于酒池肉林,用黄金打造的极奢华的宫殿,(虽然后来也曾走出来过)。这是对冒险者的一项考验!

在这本书中,这些冒险者不认命,敢于打破陈规旧例,希望你也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这些!

《逆天的冒险》读后感(十二)

隔着近200年的时光,回溯洛拉·蒙特兹的黑白照片,依然美的光彩夺目,甚至惊人的美艳。

威廉·博莱索在他的《逆天的冒险》里,记录了11位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冒险的一生。这11个人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每个人都是世人所公认的人生冒险家,他们都曾短暂的主宰过世界,他们是勇敢又独立的挑战者,都是逆天之人。洛拉·蒙特兹是其中两位女冒险家中的一位,另一位是伊莎多拉·邓肯。

一、我们的生活不是梦想,但它应该并且将会成为梦想

洛拉·蒙特兹的父亲是一位低级军官,在她四岁的时候死于印度,母亲贫穷却美貌兼有轻率,丈夫死后她很快便改嫁了。

“人就像杂草”一样的印度,给洛拉带来了生命里巨大的变化,众所周知,财富和肮脏的无休止的贸易是最激烈和最富有色彩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扎根在那里发生过的无数生与死的记忆中,如同植根于热带森林下的由枯枝烂叶形成的厚厚的发酵层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对她以后的性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在印度的短暂生活,影响了洛拉一生的喜好、动机、欲望。

父亲死后,改嫁的母亲按照当时的习俗,把洛拉送回英国接受教育和成长,希望她将来可以嫁给一个有钱人。但是,独立却寄人篱下的生活,却让洛拉更多的有了自己的主张,她和母亲的关系,也随着距离和时间日渐疏远。

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洛拉,因为缺少母亲的参与,而败的一塌糊涂。18岁的时候,洛拉和一个身无分文的副官詹姆斯私奔了,最后轻率的嫁给了他。洛拉重复了母亲的生活,但却没有母亲那般幸运,她重新又回到了印度。

詹姆斯,一个没权没财的男人,能牢牢吸引年轻貌美洛拉的,无非是帅气英俊的外表和甜言蜜语,而这些很容易拿来再去勾引更年轻更貌美的女人。23岁的时候,詹姆斯和一个军官好兄弟的妻子私奔了。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儿,此时的洛拉还是年轻貌美的,不明白詹姆斯为什么抛弃她,投向另外一个女人的怀抱。

虽然自此之后,终其一生洛拉都没有再见詹姆斯,但詹姆斯也始终没有和洛拉正式离婚,洛拉到死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詹姆斯夫人。真是很让人好笑又嘲讽的一件事,也难怪洛拉不乐意回到故乡,让法律判定她是法定分居。

还在回航的船上,洛拉就施展自己的美貌,打着爱情的名义结识并利用某位暧昧的专员和军官。女性的冒险总是“往怀的方向发展”,就像男性的冒险总是以“离家出走”为开端一样。

二、女人变坏就有钱,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社会舆论对女人的要求都是无比苛刻的,罔顾她处于什么境地的不得已,当女人不计回报的付出,自己甚至连一个承诺都不要求的时候,那便是她成为别人情妇的开始。

自从在船上将自己无条件委身于男人之后,洛拉切断了与所有家人朋友之间仅存的联系,以及她对社会生活中的所有要求,除了生命受到法律的最基本的保护外,没有一点别的权利。

洛拉的母亲听闻之后便披上了黑纱,从此洛拉再也没能听到她的任何消息,也没有同她或者她的其他亲人联系过,最终,洛拉的情人也匆匆的离开,而她则被困在了伦敦。

洛拉的冒险是从遇到渣男开始的,而她在伦敦之后的一系列冒险,均是不得已以而为之,如果有得选,谁不愿意在温暖的家里当贤妻良母。

在伦敦,洛拉选择了自己的职业:舞台和舞蹈,她在国王剧院找到了扮演西班牙舞娘的角色,但是由于勋爵和他俱乐部的朋友们搞鬼,她第一晚就被轰下了台,她一路沿着通往巴黎的方向逃亡。她无法后退,必须面对难以克服的风险,她所陷入的窘境让她不得不对卑鄙之人宣战。

洛拉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但也可能是她别无选择。面对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婚姻对于女人是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无法选择,第二次一定要睁大双眼。身为父母,无论条件好坏,一定要在女儿的成长中伴随左右,给她爱与身传言教的指导,母亲的呵护对于女儿尤为重要。

在布鲁塞尔,洛拉沦落到街上唱歌,过着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后来,一位贫穷的德国诗人将她带到华沙,在哪儿,她遇到了暴君王子帕斯基维奇,他很快迷上了她。后来,又遇到了李斯特,他们短暂同居过,但这些人对于洛拉来说,显然只是岁月漫长里的过客,只是为了给她的冒险经历增加磨炼而已。

三、洛拉几乎可以算是历史上唯一的头脑与心灵兼备的天生美人,而运气是冒险家的燃料

27岁的时候,洛拉遇到了61岁的巴伐利亚的国王路易斯一世。她成为了他的盟友和救世主。于是,“洛拉政权”出现了,这是19世纪时期,政府所进行的最令人好奇和同情的试验之一,虔诚保守的成果一个个被摧毁,首先废除的是普遍审查制度,然后是牧师教师职位的主要附带条件。洛拉的政治主张就是路易斯的梦想,她准备用自己前所未有的力量,智慧和勇气去为之奋斗。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冒险的梦想,希望生活中充满跌宕起伏的惊险刺激乃至豪情万千,但更多人却缺乏勇气面对冒险可能带来的失败人生,从而不敢踏入冒险这个雷池半步。

这便注定了冒险带来的精彩人生,只能属于像洛拉这样的少数人。对洛拉来说,从遇到渣男詹姆斯开始,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冒险。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冒险才能让洛拉逆天改命,才能获得财富和权力,才能左右自己的人生轨迹……

洛拉拿着她的小鞭子,站在帝国、党派和教会之间,重塑历史长河中那个富有诗意的路易斯。一次次的面对斗争,洛拉的反攻迅速而决绝,就像一颗正中靶心的子弹,洛拉几乎成为全世界最令人厌恨,可以最令人爱戴的人物。

因为詹姆斯一世,洛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也获得了炙手可热的政治权力,但政治权利是一个深渊,当洛拉凝视着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视着洛拉。

一个教权笼罩下的男权社会,是不会允许女人长久的肆意冒险。终于有一天,洛拉大势已去,国王也抛弃了她,她仿佛是一只在笼子里等待被剥皮的动物,一个接一个摇晃着已经锁死的牢门:旅行、隐居,甚至结婚。事实证明,能囚禁洛拉的恰恰是洛拉本人,最终,她贫困潦倒回到自己的起点——-爱尔兰和加尔文教。

1861,洛拉去世了,终年43岁。

读博莱索的文字,如同在听一个游离于时间的人讲话,宛如和我们这个时代,最活跃和最有创造力的人在一起,度过难以置信的充实和激荡的时光。博索莱拾起许多吸引人的历史信息碎片,积累成发人深省的精神食粮,让读者在阅读这段经历的过程中,收获些许深埋的凌乱情感。

《逆天的冒险》写作出书时间较早,作者威廉·博莱索是当时一位较为知名的记者,曾经历战争,面对死亡威胁差点儿送命。他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文笔极佳,情节铺陈既富于激情又收放有度。对于人物的描绘,不局限于历史,很多时候,他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评判历史和人物笔锋犀利,有别于大众眼中的历史人物刻画,阅读时会给读者带来别样的冒险感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