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讲述了中国古代传统笺纸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通过介绍笺纸的制作工艺、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笺纸的热爱和创作。这些古老的艺术传统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承了千年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观念。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一)
笺纸,简单地说是精美小巧供题诗写信使用的纸张,以手工制作,经过染色、加料、砑光、洒金银粉,或刻印图案等各种手续完成的五彩缤纷、琳琅雅致的小幅纸张。古往今来笺纸一直有“纸中美玉”的称号。 我喜欢笺纸,喜欢它透露出中国特有的气质,那是一种古朴典雅、深邃博大的韵味,像是从千年古韵中走来的诗人,低吟浅唱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集》这本书,便是立足于长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积累,通过大量精美的笺纸图像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 书中深入探讨了中国的笺纸文化,这种文化源远流长,近千年间传统文人在笺纸上绘制美丽的图案,以此传情达意,寄托对远方家人、朋友的思念。 比如,被称为“文学战士”的鲁迅,曾给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用漂亮的枇杷笺和莲蓬笺写信,因为鲁迅知道许广平素爱吃枇杷,莲蓬并蒂又意为多子多福,这种细腻的用心通过笺纸上的图案传达得淋漓尽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纸张已由宣纸棉纸变成机制纸,传统手工制作笺纸如今已成历史文物。然而笺纸所透露出的中国气质,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因此《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集》这本书便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笺纸艺术的书籍,它更是一部彰显文化自信的宝藏,它和华夏服饰的还原,唐宋歌舞的复刻一样,是真正的中国风。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二)
人有想给写信的人,就不觉得孤独。
《纸短情长》,一个可以反复回味的名字。
上小学时,应用文里有一项就是写信。包括信封怎么写,信笺的格式……那时还不记得是写给同学了,还是虚构了一个人物;高中时开家长会,要求给家长写一封信,放在桌子上,写的情真意切,但是一直到现在,也确实对他们有所亏欠。
信笺有许多种格式,许多风格,不同的人也赋予了信笺的不同含义。
薛涛笺现在已经看不到唐代的实物了,可以看到复原的已经实属不易。桃红色的本体,优雅和才情都到这里边来了。
有遗憾吗?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人风流,把真心也做风流付流水;有人痴情,即使写在旧手绢上,也要自己再缠绵悱恻半天 “至此,已成艺术”。很多信笺在我看来,实在已经超越了信笺本身,而是当世的艺术品了。但是假如回到它刚问世的年代,文人墨客之间写上一封信,一去一回之间,又会有多少事是数不尽,说不完的?人生风流事,几多于此吧。
画一幅小画,把自己的好恶寄托于纸上,写在字里行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在我们看来,就是难得的贴近喜欢的作家,文人的机会。文章字字珠玑,诗句如如珠如宝,只有写信,是一个人不掩饰喜怒哀乐的时候。
又或许,人总是想要知道别人怎么想,而忽略了自己。这可悲,也无可奈何。
也有信笺是充满了典故的。比如赤松笺,绘制遒劲有力的赤松与daojia用具,暗喻赤松子的故事。zui早看到赤松子的形象,还是在多年前的《大鱼海棠》里。传说是神农时雨师,教神农祛病延年之术,在刘安的《淮南子》中也有文字留存。
许多典故,假如不用,不去了解,那就真的进了故纸堆了。曾经我以为,写信就是用几张带着单位名称的信纸,再封进牛皮纸信封里,贴上邮票就到了惦念的人手里;后来在高中离家百里,和同学去传达室找笔友的信,是一份穿越空间的友谊;大学时和朋友找好友寄来的明信片,看到许多带着异国邮戳和风景的卡片,有些写的满满当当,有些寥寥数语却情绪饱满。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要走的很远,看很多的风景,才算不辜负时光。但是现在却觉得,在外边就背负着牵挂,背负着惦念。写信,已经很少了,但是有便捷的短信了,却经常报喜不报忧,或者怕收不住情绪而很少发消息。
那就从给自己写信开始吧,写给过去的自己,让自己不沉浸过去;写给未来的自己,让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三)
一阕风雅故事 by 灵犀无翼 古有笺纸,亦有笺谱。 论笺纸,有的清雅秀致,有的古朴大方,方寸之内,可见艺心。 总的来说,笺纸的色彩、纹饰,经历了由素转彩、由简入繁的发展阶段。 诸如六朝的青色纸、紫色纸,唐代的饰有花纹的笺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宋代的研花笺纸,明代的木版水印笺纸,清代的定制笺纸…… 皆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雅之物。 唐代“薛涛笺”曾留下“彩笺传情”的佳话,最有有名,自不消多说,尤令读者惊喜的,是《纸短情长》一书中,提到了很多可让人涨知识、开眼界的笺纸。 譬如清晚期,以翁方纲、潘祖荫、俞樾等为代表的“金石书笺流派”文人,他们各自以所好定制笺纸,把古钱、铭文、碑刻、青铜器印入笺纸。 如此这般,每一枚笺纸,都是文人志趣爱好的折射,岂不可物中见人,物中显志? 这是何等有趣之事! 与此相近,苏、沪、杭等地还出售一种以知名画作为图案的笺纸,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大咖的作品,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之前,曾网购了一套名画书签。不期然,在《纸短情长》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心里不禁生出一些古今相契的欢喜。 将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笺纸归类成册,即为“笺谱”。 说及笺谱,开始流行的时代要晚于笺纸许多。明代的文人雅士,对笺纸爱不释手,唯恐不能什袭而藏,遂将其归类成册,制一笺谱以传后世。 通过《纸短情长》一书,我们能了解到很多关于笺谱的冷知识,比如吴发祥所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笺谱;胡正言所刻印的《十竹斋笺谱》,得到郑振铎先生“叹为观止”的评价…… 因为笺纸、笺谱的流行,印笺店铺也遍地开花。据《纸短情长》所述,当时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知名的印笺店铺,就有数十家,囊括了花鸟、人物、草虫等题材,赢得了“名画、名店、名刻、名印”四绝的美誉。 岁月如流,时移世易。到如今,人们选择了更为便捷的书写方式,笺纸逐渐褪去其实用功能,退出大众的日常生活。 但也不必遗憾,因为它已成为一种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史料”,一种中国文化元素的载体,不断滋养着今人的精神世界。 且咂摸,且品赏,那一枚短小的笺纸,和绵绵不绝的情思。 而后,或将它珍藏于心,或用它传情达意,成就一阙风雅故事。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四)
比起大多数命名为“纸短情长”的文学、影视、音乐作品来讲,这本书更配叫这个名字。
为什么?
因为信笺(jian一声)这种艺术形式,确实就是纸很短,蕴含的精神内容又很丰富。
这本书,触及到了我们很难接触到的一个艺术领域,信笺是一种典型的从实用性角度衍生出的艺术形式,这一定是随着社会经济繁荣而出现的必然结果,其实各行各业都存在这个现象,生活条件优越了,各个方面的追求都会随之提升,就像穿衣服,过去简单为了御寒遮体,而现在追求品牌和时尚等。信笺可以说是伴随了中国文人发展史的一个物件。阅读《纸短情长》其实给我感觉也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演变的观察。
文人之间传递情谊,或是长篇书信,未免显得啰嗦,不干净,而信笺,是类似于“明信片”一类的古典事物,文人通过小卡片来传递简单的信息或者情绪,久而久之,这个艺术的载体,成为了独特的一类文化产物, 信笺,比信纸要小很多很多,类似于现在的卡片,而且,这种卡片通过繁复的工艺,制作出各种颜色、背景、凹凸工艺,让书写于信笺上的简短文字,变得十分高雅。每一枚信笺都堪称一幅微型的国画或是钟鼎彝器的拓片,使人们在阅读诗词或书信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这是物质极大丰富的高级社会所能产生的艺术形式,我也注意到书中对于宋朝信笺以及社会风貌的阐述,确实宋朝算中国古代的一个巅峰吧,文艺大发展时期。书里还介绍了唐朝特别有名的“薛涛笺”,以及薛涛的故事,也能看出唐代自由恋爱的社会风貌。近代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鲁迅、郑振铎、齐白石等,都曾亲自设计、收藏整理过精美的信笺,这种艺术品其实一直备受文人关注。书中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也科普了许多专业方面,比如古代信件的书写格式啦,各种信笺图案的寓意啦,我感觉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学习的艺术类书籍,读读涨见识。
信笺,这份满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载体,无疑是我们探索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回溯古代,人们通过亲手书写的信笺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种书写方式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真挚情感,更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而时至如今,尽管网络、短信等现代通讯方式已经变得如此便捷,但手写的信笺依然受到部分人的喜爱。它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成为人们怀旧、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更成为了收藏家们珍视的藏品。
尽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信笺这种艺术形式可能只被少数人所欣赏,但作为热爱文化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深入了解它。而《纸短情长》这本书,正是我们认识信笺这一艺术形式前世今生的绝佳途径。它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科普,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信笺所蕴含的那份深厚情感与文化魅力。
也许文艺复兴也会产生,虽然现在大家都很少碰笔,但也许信笺会成为一种潮流,就像穿汉服一样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五)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反映一个人内涵与精神面貌的不只是文字、谈吐、衣着等。在书信传情的年代,花笺也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花笺也叫纸笺或信笺,是文人题诗、写信用的精美小幅纸张。每一枚纸笺堪称一幅微型国画,在方寸之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人在阅读诗词或书信的同时,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流传近千年的纸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蕴含着哪些艺术奥秘?《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为我们一一道来。作者从明清时期的各种笺纸讲起,以笺纸的画面内容为主题,阐述了笺纸背后的动人故事与其传达的人文情怀,带领我们沉浸于慢而美的过往,领略古雅的韵味。
历史久远的笺纸,色彩、纹饰大致经历了一段由素转彩,由简入繁的发展过程。书中以不同章节,按年代远近分别详细介绍了不同时代流行的笺纸的特点、工艺、装饰纹样等等。读来饶有趣味,更不由得惊讶于古人投注在那小小纸片上的“匠人匠心”。
最昂贵神秘,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当属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督造并钦定为宫廷书画专用的澄心堂纸。
《五代诗话》卷十《澄心堂纸》中讲到其制法:"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寒溪浸楮”是讲所用的原料和备料方法,即在冬季寒溪水中浸泡楮皮;“舂夜月”则是说明在夜晚月光下舂捣浆料,人工打浆何其劳累;“敲冰举帘”是说明要用低温清洁的水质,捞纸的工具为竹帘;“焙干坚滑若铺玉”是指湿纸被刷在火墙干燥,以及成纸的质量与白度都很好。
随着南唐灭亡,澄心堂纸逐渐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散落民间。当文人墨客见到钦慕已久的澄心堂纸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纷纷礼赞题咏。梅尧臣的《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藤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因“滑如春冰密如茧”传神比喻了纸的柔韧细腻,而广为流传。
最饱含风雅韵致与朋友之情的,莫过于书画名家齐白石亲手画的花笺。《白石老人自述中》有这样的记录:“两个诗社的社友,都是少年爱漂亮,认为做成了诗,写的是白纸,或是普通的信笺,没有写在花笺上,觉得是一件憾事,有了我这个能画的人,他们就跟我商量了。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立刻就动手去做,用单宣和官堆一类的纸,裁八行信笺大小,在晚上灯光之下,一张一张地画上几笔,有山水,也有花鸟,也有草虫,也有鱼虾之类,着上了淡淡的颜色,倒也雅致得很。我一晚上能够画出几十张,一个月只要画上几个晚上,分给社友们写用,就足够的了。”
1919年定居北京法源寺,在琉璃厂开启职业画家生涯后,白石老人也曾为清秘阁、荣宝斋等南纸铺画笺纸。
或典雅秀丽,或隐逸悠远,或清俊疏朗,无论是技法繁复还是淡淡勾勒,笺纸方寸之间的趣味,传递出“超越语言的”意蕴。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六)
一阕风雅故事 by 灵犀无翼 古有笺纸,亦有笺谱。 论笺纸,有的清雅秀致,有的古朴大方,方寸之内,可见艺心。 总的来说,笺纸的色彩、纹饰,经历了由素转彩、由简入繁的发展阶段。 诸如六朝的青色纸、紫色纸,唐代的饰有花纹的笺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宋代的研花笺纸,明代的木版水印笺纸,清代的定制笺纸…… 皆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雅之物。 唐代“薛涛笺”曾留下“彩笺传情”的佳话,最有有名,自不消多说,尤令读者惊喜的,是《纸短情长》一书中,提到了很多可让人涨知识、开眼界的笺纸。 譬如清晚期,以翁方纲、潘祖荫、俞樾等为代表的“金石书笺流派”文人,他们各自以所好定制笺纸,把古钱、铭文、碑刻、青铜器印入笺纸。 如此这般,每一枚笺纸,都是文人志趣爱好的折射,岂不可物中见人,物中显志? 这是何等有趣之事! 与此相近,苏、沪、杭等地还出售一种以知名画作为图案的笺纸,任伯年、虚谷、吴昌硕等大咖的作品,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之前,曾网购了一套名画书签。不期然,在《纸短情长》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心里不禁生出一些古今相契的欢喜。 将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笺纸归类成册,即为“笺谱”。 说及笺谱,开始流行的时代要晚于笺纸许多。明代的文人雅士,对笺纸爱不释手,唯恐不能什袭而藏,遂将其归类成册,制一笺谱以传后世。 通过《纸短情长》一书,我们能了解到很多关于笺谱的冷知识,比如吴发祥所刻印的《萝轩变古笺谱》,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笺谱;胡正言所刻印的《十竹斋笺谱》,得到郑振铎先生“叹为观止”的评价…… 因为笺纸、笺谱的流行,印笺店铺也遍地开花。据《纸短情长》所述,当时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知名的印笺店铺,就有数十家,囊括了花鸟、人物、草虫等题材,赢得了“名画、名店、名刻、名印”四绝的美誉。 岁月如流,时移世易。到如今,人们选择了更为便捷的书写方式,笺纸逐渐褪去其实用功能,退出大众的日常生活。 但也不必遗憾,因为它已成为一种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史料”,一种中国文化元素的载体,不断滋养着今人的精神世界。 且咂摸,且品赏,那一枚短小的笺纸,和绵绵不绝的情思。 而后,或将它珍藏于心,或用它传情达意,成就一阙风雅故事。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七)
【梦回当年书信时光】 高中的时候,我一度沉迷写信。 每天的快乐源泉就是午休时间跑去保安室拿回信,收到的信攒了至少两大箱子。 从不同的信纸里,隐约能看出不同的性格。 选择精美的卡通信纸的,很多是二次元; 选择国风信纸的,常常会和我探讨观影看书; 像我一样自己手绘信纸甚至自制信封的,可能是手作达人,也可能和我一样当时贫穷又浑身有牛劲…… 阅读《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时,我又梦回往日时光。 这一次,我跟随作者张楠的书写,穿越岁月,看到不同时代的真情真义。 【笺纸中的情、灵、景】 在笺纸里,有情—— 有私人定制的“薛涛笺”,背后潜藏薛涛与元稹无疾而终的爱情, 有互相馈赠的澄心堂纸,辗转间映照出梅尧臣与欧阳修、潘夙等人的友情, 有同被而寝的“共被笺”,纪念姜肱与弟仲海、季江的兄弟情…… 自古以来的情深意切,在笺纸上延续千古万古。 在笺纸内,有灵—— 因为相信祥瑞之物红毛兔,于是有了“朱兔”笺, 因为看到向阳而飞的鹧鸪,于是有了“向日鸟”笺, 因为促成系着彩色丝线的燕子,于是有了“系缕燕”笺…… 万物生灵的故事与传说,在笺纸上被窥探到冰山一角。 在笺纸处,有景—— 既有留存在笺纸上的风景,诸如“塔影入云藏”“寒山但见松”“岸花临水发”…… 也有储存了笺纸,在笺纸外的风景,例如北京画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馆…… 在这些地方,笺纸藏品简直数不胜数。 然而每每看到文中配图下的说明文字,我深深遗憾还有许多书画遗落海外。 言归正传,在笺纸内、笺纸外,既能看到古时月,也能欣赏旧日文。 【更合适的citywalk地图】 为了更好地欣赏旧日文,我自己根据书中内容整理了一份不完全版的中国笺纸博览地图,可以作为citywalk的参考地标,按图索骥,去欣赏各式各样的笺纸。 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觉得作者才是那个画地图、做导览的人。 作者张楠是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在《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一书中,她充分发挥了研究者严谨治学的态度,从开篇就将笺纸的来源、变迁、发展娓娓道来,将笺纸的历代工艺一一诉说。 当读者了解笺纸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张楠才开始具体举例,将笺纸的传奇故事从古说到今。 前言中同样可以看到,张楠也曾做过策展人,所以她愿意从观展人或者说读者的需求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案例、精准清晰的配图提供真挚的分享。 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收下了一份笺纸citywalk攻略,在作者张楠的带领下,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尽情奔赴纸短情长的美好世界。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八)
古代生活节奏远不如现代匆忙,旧时工艺技术也大抵不如今日,但古人也有自己追求的闲适与雅趣。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楠所著《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就从笺纸切入,讲述其背后的艺术故事,传递旧时的生活情趣。
本书从古代笺纸讲起,并以民国时期的笺纸收藏与翻印为主,总体呈现了唐宋以来笺纸的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笺纸源远流长,饰有花纹的笺纸则于唐代开始流行。自那之后,作为文人风雅的载体,笺纸一直活跃在文人交际和艺术创作中。最早的私人定制信笺是“薛涛笺”,由女诗人薛涛制成。文史读物中常见提及薛涛笺,但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了书中所附式样,才有了真切的认识。书中介绍了薛涛生平、她与元稹等人的唱和,继而介绍了薛涛笺的工艺,让人感怀千年前这位女子的才情和逸思。
由李公麟著名的《五马图》,书中又引出了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督造的澄心堂纸,这是南唐宫廷专用的书画用纸,其价值不菲,在南唐灭亡后才散落民间,被视为珍品。《五马图》就是用澄心堂纸绘就。
到市民生活越发繁荣的宋代,随着造纸业不断发展,各种笺纸名目繁多,并出现了利用雕版技术在纸上压印出凹凸纹饰的“砑花”技术。从如今传世的宋代书画纸张中,还可以看到此类精美的笺纸,颇能反映书写者的文人情怀和独特审美,笺纸也成为了当时书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是中国木板水印技术高峰时期,木板水印笺纸开始流行,到明末启祯年间,出现了两部集大成的“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书中对这两部笺谱的主题作了详细梳理,其中有很多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如“南阳庐笺”是反映诸葛亮躬耕南阳,“筑岩笺”是反映傅说在傅岩从事土木营造;“赤松笺”是喻赤松子,等等。因此书中评论《萝轩变古笺谱》可谓“一部明代的缩写版百科全书”。
围绕这两部笺谱有诸多轶事,书中娓娓道来。譬如《萝轩变古笺谱》,为其作序的颜继祖为官数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寻因济南失守而获罪问斩。此书生不逢时,发行不多,存世更少,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政府收集散落民间的文物时才被发现。而《十竹斋笺谱》刻成时,正值李自成攻陷北京,因此印数极少,到20世纪30年代,全国仅存三部,是鲁迅、郑振铎共同联系荣宝斋翻印,希望藉此提高雕、印者的技艺,使传统笺谱能传承下去。但刊印过程中,日军进逼华北,资金也发生困难,郑振铎不得不匆忙南下,因此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仍未完成。接着到1937年,北平沦陷,翻刻的母本下落不明,更令郑振铎心力交瘁。之后直到1941年,历时七年,《十竹斋笺谱》才出齐。明亡之际出版,而于全民抗战之际重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代代文人为接续中华文化所作的努力。
民国时期还迎来了笺纸文化的一个小高峰,当时许多知名画家纷纷涉足笺纸,如齐白石就曾亲手绘制花笺以赠有人。鲁迅收藏并使用了大量笺纸,他还参与笺谱编印,和郑振铎所编《北平笺谱》发行后,一时洛阳纸贵。书中收录的《中国木刻史之丰碑——鲁迅、郑振铎辑印〈北平笺谱〉》《手捻红笺寄人书——齐白石画笺的诗情画意》《好好题诗咏玉钩——张大千画笺里的故事》等文章就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盛况。书中附有大量插图,看着鲁迅、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在笺纸上写就的手札,从中也能看出大师们的审美和趣味。
鲁迅曾说:“譬如哪怕是极其简单地收集几枚画有旧式图案的笺纸,我们或许也能够从中观察到其所在时代的风气、习惯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阅读本书,不仅使人领略了不同时期笺纸之美,也让人感受到其中体现的时代面貌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九)
最初了解到笺纸是因为女诗人薛涛的爱情故事,“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元稹也曾用薛涛自制的深红色小笺给薛涛回诗,然而这段感情终究是无疾而终。 因为喜爱写字,我也爱收集各种各样的笺纸,不过大多舍不得用,红色系是我最爱的一种,亮红色喜庆适宜过年或者亲友结婚,暗红色优雅适合写一些带有古意的诗句,如果笺纸上能有图案或者暗纹那就更好不过,即便不写,哪怕拿起看看都能让人身心愉悦。 “清代《太平寰宇记》记载,薛涛十色笺,短而狭,才容八行,正适合写诗之实用。” “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可惜时代过于久远,唐代的薛涛笺早已随着时光消散不见,如今的我们只能从清代保存下来的“仿制薛涛笺”来一窥其风貌。 不曾想过薛涛笺竟然这样有名,就连在国外也备受推崇,果然啊,千年过去,真正的美永远不会变丑,或许这就是主流审美的底气吧。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古至今,书信对于我们都有着浓厚的情感寄托,而笺纸,作为一种情感的介质,便更有了几分独特的浪漫意味。就如鲁迅新婚不久、已有身孕的许广平用漂亮的枇杷笺和莲蓬笺写信,是因为鲁迅知道徐光平素爱吃枇杷,而莲蓬又寓意着多子多福,这或许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隐晦的浪漫。 在这份浪漫背后,由着我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寄托,也有着我们对收信人的在意与挂念,一点一滴,虽然含蓄,却又饱满。 不仅如此,鲁迅先生还偏爱梅花笺,他为许广平、郁达夫、川岛写信时都用过这样的笺纸。梅花在我们的文化之中自古有着高洁傲寒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岁寒三友”的寓意,而刚刚所说的三位收信人都是在特殊时期与鲁迅并肩作战的友人与亲人,故此梅花间对于鲁迅而言,便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慰藉。 鲁迅讲:“譬如哪怕是极其简单地收集几枚画有旧式图案的笺纸,我们或许也能够从中观察到其所在时代的风气、习惯以及社会的真实面貌。” 正是如此,在小小的笺纸背后,可以提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俗、制作工艺,也能看到当时人们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观念。 小小笺纸之上,可以包罗万象。人物、事物、植物、花鸟、鱼虫……甚至还有螃蟹等等。就好像《十竹斋笺谱》,中有俞杖(就是一个竹杖嘛)、莱衣(就是一件衣服嘛)、扇枕(就是蒲扇和枕头啊)……可就是这些看似平凡又常见的物件,被画于笺纸之上,便有了独特的趣味与意味,可真神奇啊~ 不论是古代文人还是民国时期的才子,中国的文人自古至今都有着属于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一方笺纸便是一片小小的天地,可以传情,可以寄思,想想真是浪漫啊! 下次再与我的朋友写信时,我也要用上两张笺纸,纸短情长,相信朋友收到时也会觉得欣喜吧~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
对于文房四宝,一向有些特殊的感情,看多了各种书法碑帖,写意小品,观摩流连时,也不知不觉多了一点浅浅的认知。前不久刚觉得有些闲暇,想要再拜师练一练字,整理书房,把笔墨纸砚重新整理起来,恰好在收拾参考书的时候看到这本《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赶紧便入手来读,也便于按图索骥,照猫画虎了。 全书精装,外封采用浅浅的丁香色的小品凌霄花鸟笺做底,极精致地烫了紫金的书名和银色的副标题,在右手上方做竖排版,完全体现出全书主题主旨。书脊外封也同样烫了紫金和银色,侧面看去像是盛满了一盒的信笺纸盒,很有淡雅又庄重的美好感觉。 翻阅到内封,采用了姜黄色烫银花笺的款式,配烫银的书名和出版信息,又仿佛一封低调优雅的信函封面,止不住想要展读,想看看这一封厚厚的书信里,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信笺,古往今来,书信的载体。中国的书信文化源远流长,向上可追溯至周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这小小信笺不仅传递信息,沟通情感,也传承着中华文明,家学传承,道德情怀。 当然,今天这封信,在书本的副标题里写了的: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 从古老又鼎鼎大名的薛涛笺开始,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古笺谱、北平笺谱、齐白石画笺、鲁迅藏笺情愫……一篇篇花团锦簇看得我眼花缭乱口难言。这里面有听过的,也有没听过的,可以确定的是,大多数都是没有见过的。正如本书腰封介绍: 彩笺传情,带来千年古人的生活情趣; 方寸之间,走进民国才子的信笺志趣。 所以,笺纸只是载体,重要的,还是在这笺纸之上传递的内容。 作为一种技艺精湛的制纸工艺,在书中提到除了书信,古人也在如此雅致郑重的笺纸上进行书画创作。印象深刻的有李公麟[五马图],宋徽宗[千字文]长卷等,都是纸艺双绝的国宝藏品。而到了明清时期笺纸盛况空前。 我特别感兴趣的,又是开卷有益的收获,了解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笺谱——[萝轩变古笺谱]的制造历史和发现记录! 萝轩笺谱于天启六年在南京刊成,以萝轩为号的吴发祥,住在南京南郊牛首山下秦淮河畔。而这一部笺谱现存的海内孤本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却是嘉兴南湖书画社的臧松年和高可安,于1962年在海盐沈荡的一位农妇手中收购得来!这真是曲折离奇又妙手偶得的收藏发现,直接改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笺谱的年代记录了。关于这部笺谱的故事,流传了太久太多,假以时日,还要再仔细的追寻。 文人雅士,寄怀山水,吟咏闲情,在笺纸上书写诗词歌赋,也不经意间写下了中华文化的风雅颂歌。当今盛世,艺术空前繁荣,文艺复兴茂盛,有种种创新及非遗保护,制纸工艺也诸多创新和传承,期待更有新的笺纸记录这辉煌灿烂的时代,亦是躬逢盛世,何其有幸。 停笔……停下了键盘!不由得有些惭愧了,真的要再学一学写字了,回归到世界的本源去,用自己的双手,刻画出自己的一点点,物理痕迹,不为文艺,只为本心。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
9.5
张楠 / 2024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一)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科技水平也是历史上最好的,但有三样东西,我们比我们的祖先还是差很多,这三样分别是:哲学思想、文学水平和美学修养。我们今天先说第三样,我们如果参观过很多博物馆,我们就会发现,先人们在艺术上造诣早已登峰造极,审美之高级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今天这本书选取中国美学汪洋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信笺,讲述中国历史上关于“纸”的情义、文化、审美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人情世故,当然其中的匠心和用意也是独一无二的。
书的卷首讲了鲁迅先生给孕期妻子用枇杷笺和莲蓬笺写信,体现了中国文化人间的心照不宣又别具匠心的浪漫,进而为今天已经很少提笔、更不会用笔写信的我们普及了何为笺纸和笺谱,引出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薛涛笺”。正文的第一章就通过“笺”这个桥梁,详细介绍薛涛的生平,她的爱好、她的才情、她的爱情……这些纸短情长的事让我们真正理解了“薛涛笺”所藏的深厚人文底蕴。
这也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通过不同的人物故事,穿插进相关联的笺纸,使我们在欣赏笺纸美的同时,掌握其背后的故事,从而通晓笺“美”的缘由,而这些缘由是支撑笺纸之美的骨架。
在讲到笺谱时,主题不同,各个主题下的采用数量又不同,其中的笺纸内容则是五彩缤纷,比如其中讲到一个“搜奇”主题的笺纸,有24幅,雷门鼓、辋川帚、书画船、幽人笔等等,每一个都有典故有来历,而且绝大多数与名人有关,用这些笺纸,写其诗作,该是一件多雅的事啊!
因为这本书说的是笺纸,只要翻开它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本书另外一个重要特点,纸张非常厚实,在手里重重的宛如铜版纸;段落排版宽松有致,读者阅读非常舒适;书中配备的笺纸及其他内容插图,印刷精细、套色细腻,任何一副都能让人细细观摩很久。
看一下书的定价,有人会觉得小高,但我们再看看书的内容及书本身各个方面的细节,充实有趣的内容和精美用心的制作,还是非常值这个价格的。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二)
笺纸的艺术
《纸短情长》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是一本关于中国笺纸艺术故事的书籍。这本书以长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积累为基础,通过大量精美的笺纸图像资料,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
作者张楠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笺纸艺术有着深厚研究和热情的学者,通过多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积累,对笺纸的历史、制作工艺、图案设计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张楠的学术背景和对笺纸艺术的热情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学术问题讲解得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楠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笺纸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笺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古代,书信是人类交流、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而笺纸则是书信的载体,它小巧精致,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情怀和艺术修养。传统文人为了传情达意,在小小的笺纸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寄托对远方家人、朋友的思念。例如,鲁迅在给新婚不久的许广平写信时,就使用了漂亮的枇杷笺和莲蓬笺,以此来表达他的浪漫柔情。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一书不仅介绍了笺纸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还通过讲述笺纸背后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些故事或感人至深,或引人深思,让读者在欣赏笺纸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楠还通过这本书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慢生活的理念。在即时通讯软件盛行的今天,写信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让人更好地传情达意,感受最初的浪漫与美好。而《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笺纸艺术的窗口,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图书,适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笺纸艺术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三)
见字如面,一“笺”钟情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到《红楼梦》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候说的一句话“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是的,总觉得这本书并不是第一次遇见,好像也在那里读过一样,总觉得很熟悉。拆封的时候又会想到木心老师的一首小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它让我想到时光静好,想到朴素自然,让我想到生命的哲学。
这本书会让人情不自禁想到爱情,想到浪漫。
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没有短信,我们不网聊,我们没有语言,不视频,如果我想你了,就选一张精美的小信笺,附上小画小诗,连着我的心意,寄给你,纵然相隔万里,纵然后会无期,我深情行笔,落款处都是回忆,多少深情,一纸一笔,那些无需解释的情谊,请妥善安置,那些败给时间的,泛黄的信笺,会比岁月更长。
见信笺,见深情
一提到元稹大家就会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一提到一代才女薛涛,大家一定记得“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的诗句。你可知道薛涛不仅是才华横溢,也是烂漫风情,薛涛会写诗,对纸也有讲究。她喜欢写小诗,太宽的纸用不完,也不好看,就叫工匠将笺纸裁小。蜀地造纸业发达,薛涛心灵手敏,亲手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末汁,制成彩笺。后来蜀地所产的色彩缤纷、图案精美的纸,也常称为“薛涛笺”。薛涛笺里倾注了她对元稹的倾慕和爱意,纵使曾经沧海,口是心非,一个“情”字,终究难解,但是时光终会消磨一切,但我会记得那一天,我为你挑选了一张什么样的笺。
言外意,弦外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浪漫起来还有你我什么事情?小刺猬,小乖象的彼此间的称呼甜蜜幸福。你可曾知道他写给许广平的新用的信笺用了两张带有彩色图案的笺纸,上面分别画着枇杷和莲蓬。枇杷有三枚,两大一小;莲蓬有两只,其中一只饱含着莲子。 鲁迅知道广平怀孕,而莲子等寓意吉祥安详,你花在一张笺纸上的小心思,我岂能不懂,你的言外之意我怎能不惜?
这本书就是讲浪漫的历史,浪漫的故事,承载浪漫的笺纸的历史。一本笺谱,内容往往涵盖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各种内容。笺谱的画面都很简单,无非是很小的山水、花卉、人物、器物,但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人文典故。
生活,总是在科技发展中换了模样,当“沟通”变成了简单的信息问答,我们之间却越来越远了……
世间事, 有能言,有不能言,见字如面。
修的圆满。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四)
薄纸一片,亦能知春秋,中国的笺纸便是如此。“笺”原本是指古代用来书写的狭条形小竹片,而在纸被发明之后,用来题诗、写信用的小幅纸张被叫做纸笺、信笺。从出现在唐元和年间最早的私人定制信笺“薛涛笺”、五代时名震一时的澄心堂纸,到民国初期由张大千、齐白石等知名画家引领的最后一个文人画笺的高峰期,笺纸历经了各种工艺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同时也见证了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艺术故事。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完整且详尽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各种笺纸的出现、工艺、特点及其背后的故事,虽是科普类书籍,却毫不枯燥,而是让普通大众也能跟随作者的笔触回望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时而惊叹他们在笺纸工艺上的创造力,时而又为其背后的故事或感动或会心一笑。
笺纸发展史上不得不提的“薛涛笺”,是女诗人薛涛觉得以前写诗的纸过大过长,于是命工匠创制的深红色小笺纸。它的制作方法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所介绍:“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意思是用芙蓉皮为原料煮烂,加入芙蓉花粉汁制笺,重其色泽之美。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薛涛是否真的是这样制笺,但从这段纪录,到上海图书馆藏有的三种薛涛笺,我们都可以略微领略到薛涛笺的瑰丽。
书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的另一种笺纸是澄心堂纸,先来看看它的制作工艺:“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寒溪浸楮”是讲所用的原料和备料方法,即在冬季寒溪水中浸泡楮皮;“舂夜月”是说明在夜晚月光下舂捣浆料,人工打浆何其劳累;“敲冰举帘”是说明要用低温、清洁的水质,捞纸的工具为竹帘;“焙干坚滑若铺玉”指的是湿纸被刷在火墙干燥,以及成纸的质量与白度都很好。而另外一句诗“滑如春冰密如茧”被后世认为是对澄心堂纸最为准确传神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仿佛能感知到澄心堂纸独一无二的触感,又为古人的造纸工艺赞叹不已。
澄心堂纸作画
近代的笺纸多以人物笺、山水笺、花卉笺等为主,其中齐白石的画笺最吸引我的眼球,除去大师的作品自然引人注目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似乎是不经意而作,却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观察,体验画作中的精妙。比如他从八大画鸟中临摹的“黑白分明”鸟笺,鸟的样子非常特别,头尾都是尖的,身子却是椭圆形的,尾巴和羽翅都是一抹黑色。整幅画非常简单,但这只鸟儿却异常吸引目光,我看了又看,仍然觉得看不够,真希望也能拥有这样的笺纸,让早已习惯打字的我,能够重拾书写的乐趣。
上述各种笺纸只是《纸短情长》中很少的一部分,且因为我对这些纸的制作工艺尤为感兴趣,阅读过程中借助文字、图片与想象,仿佛见到了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甚至有些时候手上也感觉能触摸到那一张张饱含历史痕迹的纸张,所以更多地记录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些笺纸制作方法,而书中所写这些笺纸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笺纸,也同样让人大开眼界,它们都在等待你去了解。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读后感(十五)
在信息化时代,大家毕业后提笔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了。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与远方的亲友依靠书信交流,现在看起来是一种情怀。但是在我爸妈年轻的时代,还是流行书信。写信就要用到信笺,如果你稍微注意,到文具店就能看到信笺,至于你见没见过我不知道,但是我肯定见过,而且还是用来当草稿纸。读完《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一书,才知道笺纸原来还要这么漂亮的,也就怪不得我会用素面的信笺当草稿纸了,如果能用到书中所提有漂亮图案或者纹饰的信笺,必然不会是被当成草稿纸。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一书可谓干货满满,读完受益匪浅,接下来我通过三个方面,九个字来聊聊这本书。第一,聊历史,就是书中聊到的中国笺纸的发展历史。第二,谈技术,书中详细的谈到了不同科技生产力下所使用到的印刷技术。第三,讲故事,书中讲到很多笺纸的故事,不同版本的笺谱的故事,涉及人物和故事众多。作者能够很好的将这三点做好,跟她深厚的学术积累有关系,要从故纸堆里作出新文章,通俗易懂且有趣,实属难得。
首先展开聊聊中国信笺的历史,平时不起眼的笺纸,其发展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可能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有了。只不过相对于后世精美的笺纸,这个时期的笺纸显得朴素多了。到了唐代带有纹饰图案的笺纸出现了,发展到宋代形制和名目极其丰富了。读过神游系类第二本的朋友都知道,印刷技术到明代发展迅猛,所以明代笺纸伴随着技术升级的东风,变得异常精美。
清代笺纸市场也很繁荣,但是随着西方书写工具的传人,导致后期笺纸需求下降,市场凋敝。民国是中国笺纸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与我们所知的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大力支持等密不可分,推动《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的刊刻,居功至伟。而这一时期形成了文人画笺纸的高峰,不少这一时期的名家名作都刊刻入笺,成为少数人珍视和使用的“艺术品”了。
接下来谈谈技术,其实笺纸的生产工艺就是基本上伴随着纸张的生产技术和刊刻印刷技术,而迭代更新的。从早期工艺相对简单的“薛涛笺”,到后期采用稍微复杂工艺的宋代“砑花笺”。再到雕版印刷技术高峰的明代,采用饾版、拱花等多种印制方法,使得笺纸品质大大提升,《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亦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和典型代表。
此时得笺纸制作精美、品类多样,成为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至于薛涛采用何种方法制得,砑花和拱花有何区别,饾版是怎么得操作流程?《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中描述得很详细,我这就不加以赘述。
最后来讲讲故事,书中涉及到大量得人物生平,当然也有不少的故事。是蜀中才女薛涛与元稹的爱情故事,是梅尧臣、欧阳修和蔡襄得澄心堂纸后欣喜的故事,是吴发祥和胡正言潜心刊谱的故事,是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大力拯救笺纸艺术的故事。纸短情长,文字通过笺纸传递情谊。笺纸发展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更加的令人动容。
作者能够从大家不起眼的笺纸中整理出这么多内容,可见是位有心人,也为其他人提供一些写作视角。关于笺纸,书中还要非常多的内容值得一读。古人写信是怎么样的格式?笺纸的类型和作用有哪些?不同时期笺纸上的纹样和图案都是哪些?有什么特点?不同的历史名人与笺纸的原因是怎么样的?等等。本书图文并茂,读起来赏心悦目,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