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家玩好吗》通过轻松幽默的叙述,展现了朋友间的亲密关系与日常生活中的温暖瞬间。故事中的互动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友情,也传达了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让人感受到简单而真实的幸福。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一)
虽然有个别故事看不懂,读的时候还是觉得开心,觉得最后一篇由张嘉佳写的文章最感人,这本书有很多篇文章组成,每个故事的风格可能都不太一样,读来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让人恍然大悟,有的让人陷入沉思,不知为什么觉得有些故事挺无聊或者有点干瘪,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值得看的。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二)
《去你家玩好吗》中开篇便是韩寒的生活随笔<这里会开出花来>,小野太可爱了,苦笑由己,因被责骂而伤心,因花开而破涕为笑,“误解”了爸爸的意思,最后竟又走回老路了,笑死我了,太天真,太可爱了,韩寒这爸爸形象也像模像样,教女有方,真就温馨了我一把,亲情自然有趣流露。给32个赞!!!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三)
#每周一书#之《去你家玩好吗》内容跟书名一样好玩,从one中选的文,像《冰箱里的企鹅》等一半文章都想站起来为它鼓掌,怎么有那么多年轻又有趣的人。one是除了社交软件之外我认为最经典的app了,目前还没有之一。那么多人自称或者向往文艺,实际都是对无能为力的一种麻痹,韩寒和one才是真文艺。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四)
书名很有趣,书中也有趣文!
书名吸引俺们打开这本书,但看着看着,俺们就困惑了,这和“家”、“玩”有关系吗?
直到现在写感想时才隐约回味出书中“家的味道”!
家是充满回忆的,家是会让人不知不觉说到很多故事的,家也承载着离开与回归的!
嗯,去你家玩好吗?说说你的故事,看看你在家里藏着的小世界吧!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五)
time files,这是韩寒监制的第几本书了。时间过去了,郭敬明有最世文化,韩寒有one工作室。
这书有很多one里面登过的。对于one而言,问题不像以前那么有趣,内容的风格也比较类似,文章里面我比较喜欢的类型就是写我的朋友那款。
从《一个》再到这,one陪了我很久。每天打开时有这么个期待,也是好事。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六)
因朋友推荐,下了one这个app
“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每天打开one,这句话就会映入眼帘。
每天一幅图画,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个富有创意的小玩意。
已经把它当成是睡前读物了,也习惯被这些那些故事所“迷惑”。看着别人的故事,想着自己的事情,想着自己故事里的那些人事物。
还是喜欢看这些故事被打包在一本书里,每翻开一页就是一个新的故事。
有些犀利,有的温暖。
很喜欢这样的收录~~~
到现在为止出了四本,都买齐了,最新的一本还没开始翻开。
一如既往的支持one。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七)
这几天非常的凌乱,也正在凌乱的时间里我读完了这本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完了一本没有主题的书,呵呵,也许这就是缘份。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最大的感悟就是想去写点东西,写写生活,写写工作,写写家庭,随便写点东西,无所谓主题,无所谓梗概,无所谓内容,有的只是想去读,想去写的冲动,和在你写在你看的时候无所征兆带来的故事。这才是这本书的缘份。
我谢谢这本杂文,我谢谢韩寒给我带来了随心看的文章,我谢谢你怀揣着各种的心情打开这本无所征兆的书,最后带来的感受,我谢谢这本给我带来各种缘分的书。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八)
韩寒主编,不是韩寒主笔哦,相信他的选择能力,哈哈。拿到书迫不及待的就狂啃起来。哈哈,酣畅淋漓。
宋冬野原来挺会写东西的,文字很有灵气,有那么一点点行云流水和一点点的小幽默,我喜欢,不仅仅是喜欢他的音乐,现在还多了一条,喜欢他的文字,哈哈,希望他以后多写几个字,我就可以多些阅读空间了。
宋冬野原来爱上的是一个乖乖的标准好学生的女生,哈哈,他也自己认同自己是妈妈追求自主幸福的桥梁,后爸与他的感情坚定和谐。嘿嘿,了解宋冬野多了一些。
我最爱的张嘉佳原来也贴了一篇文章在,哈哈,虽然他的文章几乎都看过,但是再看一遍,还是幸福满满。《请给我带包葡萄干》。他与爷爷相处的那一段总是让我笑着笑着就滴答下泪水来。
还有一篇意识流的文章我也很爱,虽然这里面的作者很少是专职作家,大都是做其他的工作,有农民工、有白领、有编剧、有音乐家等等。可能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文字各具特色,感情流露的纯粹很让人动心。
书评有点像是乱写啦,其实也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书评,对自身来说就是想要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懒散的留下些什么,以后好翻翻想想。
好书,力荐。韩寒的女儿蛮可爱滴。韩寒也成功的成为了大叔啊。哈哈。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九)
看这篇文章实则是因为韩寒,名气太大没办法啦。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韩寒的第一篇和大冰的那篇关于小女孩的。怎么说呢,这就是小孩的可爱之处,也跟最近的心境有关系,由于闺蜜怀孕,有些羡慕吧,我也时常幻想,自己若是有个姑娘可以疼该多好。其实这便是作者用轻松的语调,些轻松的生活,不沉重,却背后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内容,如何像孩子全是别离和死亡,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和错误,以及如何把小事儿神经兮兮的记录下来。
这些文章的杂糅是很舒服的,说起舒服来是因为,各式各样,除了大家都是网络时代塑造出来的作家,大家都还比较年轻,其它的地方都是各式各样。这种多样化,说实在的,对于我来说让人觉得欢喜。没有特别沉重的文章,也让我舒服,我说的沉重至少是表达方式以轻松的口吻。你说他们小资吧,是的,多谈爱情,谈自己,谈小小的生活。它们之中有些以显而易见的手法写故事,比如黄瓜和西红柿奶奶,比如puppylove,比如带有先锋文学性质的一些文章,还有诉说现实中诸多无奈的作品。这些都是看似单薄的文章,但我想我读他们是因为跟生活有关在生活之中。
还有这一次,我又对自己曾经的判断有了不同的理解,安妮宝贝,我以前没读过,因为什么原因呢?总之没读过,今天读来发现,她火不是凭空的是有原因的。
另外书的封面做的不错,我宁愿文艺小清新的妹妹遇到这样的书,打开不一样的世界。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
喜欢原因:
1.“ONE一个”APP出版的第二本书籍,和第一本《很高兴见到你》呈现的方式一样。
2.有我喜欢的民谣歌手周云蓬和宋冬野的文章,虽说现在宋胖子因为吸毒的问题影响很大,但是与音乐无关,音乐依然是最初心的表达方式。
3.依旧是图片、短句、文章。也收录了热门作者大冰、张嘉佳和安妮宝贝的文章。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
“ONE一个”APP出版的第二本书籍,和第一本《很高兴见到你》很相似,选择的文章类型,一些热门的作者。所以共通的一点,也适合睡前阅读的书籍。
蔡崇达的《阿小和阿小》在他皮囊这本书有收录就不多谈,看书总是最先关注喜欢的作者和文章类型。然后看的是宋冬野的《月亮和爱情都像一碗蜂蜜》和周云蓬的《无人》,喜欢听民谣就想了解他们写文章以什么方式表达,还是偏向宋胖子的文笔,周云蓬的无人写法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他唱民谣的声音很特别,一首九月很好听,一开头就被悲怆的声音抓住,《九月》是海子的一首诗,后来一个叫张慧生的人做了曲,和海子一样,张慧生也是自杀身亡的。“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两句是海子著名的诗句之一。自己听海子的有声书而独自落泪,总有一些作者笔下的字迹打动人心。
阅读一本书后能说的很多,想说的只是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一个作者笔下的角色,一句触动内心的话,一个相似的故事。
我也曾反问自己看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么多不同类型的书,最简单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看到的是一份情绪,是柔软的,是心酸的。自己感受的是那份心情,而之后才能说丰富了自己的见解,了解了不同的作品。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一)
越读郭敬明越能理解郭敬明,他和韩寒,安妮宝贝一样,都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残酷与悲哀,韩寒看到政治对社会摧残,郭敬明看到商业消费对社会的摧残,安妮宝贝看到俗世平庸对社会的摧残,每个人选择的路径不一样,韩寒希望民主自由拯救社会,郭敬明试图通过征服物质来脱离物质的奴役,安妮宝贝渴望内心的强大来对抗俗世的残酷。我们大多人,走着郭敬明的路,向往韩寒的世界,渴望安妮宝贝的平静。
《一个》,越来越文艺了,文艺是个好东西,但也很危险。一个最开始有《打工女孩》《落脚城市》这些好书文章,还有古龙、沈从文等大家之作,不愧是精英APP,但精英是少数,为了市场和读者,一个成了青春文学的最后稻草。
这本书阵容在青春文学里算是强大,有《萌芽》当年的老牌,有最新网络红人写手,原创内容也大幅度增加,但还是少了《独唱团》的犀利与趣味。
青春文学已经走入穷途陌路,80后成长了,更成熟了,文艺情怀也消失了很多,有的开始读精英读物,有的开始读实用主义作品,再也不需要去同龄人哪里寻找共鸣了,青春读物目前几乎靠《最小说》撑着,但郭敬明在主流文艺圈反而成为被排斥者,《萌芽》这几年毫无长进,90后读者都是微阅读和网络文学。于是,《一个》成了80后文学的最后一座城池。
最近四娘也出了最新散文集,读着,80后作家都才发现都成了回忆。
最近郭敬明获由《南方周末》主办的“2013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中的“中国梦践行者”称号。获奖后的郭敬明在微博自我爆料,“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南方系心中的少年英雄是另外一位,而我正好是他的反面,但今天没想到是我。
韩少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即将开机,希望不要像电影《一座城池》一样悲剧。
我一直在思考问什么这么多人羡慕文艺?我想无非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麻痹,真正的文艺青年其实不多!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二)
那段时间,我总是在深夜12点之后才睡,就是为了等“一个”上的更新,看了内容,看了问题,看到精彩的文章,还会去找作者的微博翻看。大冰、陈谌还有猫力,都是那段时间开始关注的。
从读大学开始特别崇拜会写作的人,觉得他们特别文艺,又有思想,这类人还特别有主见,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们的生活总是特别精彩,常常到处走到处旅行,微博上的配图色调都特别好看,他们说话都好有趣,那些段子都很深入人心。时而说说冷笑话,时而又发一些正经得让人心酸的段子。想想“一个”里能聚集那么多有意思的人,真是太好了。
后来有一天,我就不再看“一个”,app也删掉了,也忘记是从哪一天开始,也忘记是因为什么原因,也从那时候开始在12点之前睡下。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原因。
那一天的前一天,我看到“一个”里的那篇文章《爱他们的时候我们像条狗》 ,满是共鸣伴随着深深的伤感。记得里面的一段大概说女主角恋爱时看对方的眼神,就像《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对着至尊宝眨眼,自从分开之后女主角再也没有过那种眼神。还有一段说还在一起的时候,对方还说着情话的时候,女主角就已经知道他们没有未来,她只是使劲抓,就像个死刑犯,挣扎着来要一分一秒。还有一段他们要分手的时候,男主说分手吧,他给不了她未来,女主说你这不是放屁么,男主说你就当放屁吧,说得那么冷淡。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爱情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
一直特别害怕改变,改变一个习惯需要多久?两个星期?不,有些可能就是一转眼,而有些可能是需要几年。回想起来,看“一个”的习惯似乎就是一瞬间没了……回想起来,才想起其实半夜看“一个”并不是一种习惯,只是一种寄托,只是在等着时间,等着什么的一个借口。“一个”,不适合在深夜看,只适合在心如止水时慢慢看,因为我看文章总不自觉要找共鸣,而里面的文章都太伤感。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想起一些事,关于石榴汁的事情,以前对我来说,没什么比石榴汁更重要,而后来,我竟然为了其他事情忘记了石榴汁,那么,其实我根本没那么在乎那杯石榴汁吧。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三)
这本书里让我更多有切肤之感的都是那些谈未来和感情的故事,经历过的都无法回首。正如我从始至终的困惑,写作如果不谈论未来和感情,我们还能写些什么。
最终我们都成为了普通人,夜晚读的时候觉得那么多无奈都只能付之一笑,尽量去做去改变,让自己不要成为普通人。第二天早晨,我裹着围巾戴着笨重的帽子走去上班,路过一条百年老街的时候突然有什么哽住我了,我不愿意成为普通人,可是什么才是不普通的人呢。
那个在书里写这句话的作者好像是个编剧,他能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看到自己的铅字又被人演绎出来,如此莫大的伟大都不能安抚那颗承载梦想的心,像我这样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做一份自己没天分的工作,休息时间疯狂投稿接着被拒的人是多么的失败啊。
看书的第一个夜晚做梦,梦着梦着就自然醒了,天还是黑的,我侧躺着欣欣然睁开眼,突然一阵满足感。我似乎想偷偷的写下来,就像是我有一个有魔力的梦境,能带我回我的各个时光,我快乐的,我不堪回首的,然后它加以修饰和改造,像经历电影一样重来。
高中的日子疯狂写日记企图留下那些爱和迷茫的瞬间,就是上周四吧,去了趟舅舅家,刚刚读小学二年级的表妹十点多还在做卷子,无穷无尽的卷子,就和我当年怨恨读书一样带着幽怨的眼神。突然感叹,曾经发誓愿意用所有来换一个时光机,不过是年轻的气话,那么“坎坷”的人生路再来一次,我不愿意。
回首再看,我好像明白了就在几个月前一个学长前辈更在微博上的一段话,相比起沉湎过去来说,我更愿意在更好的未来和每一个我、每一个你们相遇。
人生里相遇的人,就像是在很窄的街道上逆行,迎面而来的都是人,有人听歌有人玩手机,他们没有在意你,就像你根本来不及看他们一样。谁能有幸撞上爱的那个草原,安静了狮子,微笑了大象,于是你整个世界就会不一样了。看到这个比喻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好温暖,所有的野兽狂奔怒吼,最后都只因为你的爱而停歇依偎。
或许成功失败这个命题本来就是伪命题,普通和伟大根本就不是衡量人生质量的形容词,我们该用的是尽心尽力尽兴尽情尽致才对吧。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四)
从the one中精选的31篇文章,风格各异。
1·教育需要爱与耐心,加上孩子能明白的方式,有关韩寒女儿小野的故事(翻白眼)
2·冰箱里的企鹅(扯蛋)
3·我们都曾经这样爱过,爱到自己像一条狗,摆着尾巴等他们丢个球(矫情)
4.再热也热不过初恋,黄瓜和番茄的爱情故事,看似荒诞,却又真实。
5·为了告别的聚会感悟:“时间带给我们的东西,原来都在每个人自己才知道的地方。”
6·99分爱人理论:他说,这世上有很多99分的感情,就是所有人都说“她哪哪都好,你们应该在一起”,于是当事人也觉得这是最好的恋爱了。
他们与99分爱人过完一生,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又死活找不到原因。一小部分人后来遇到了100分的恋人,才明白99分那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合适。
此生无恙,99分就是最高,但差一分的爱人,永远不会变成完美的另一半。
7·《爸爸,我捡到了一瓶眼药水》这部儿时主人公念念不忘的卡通片十多年来牵绊着主人公的心。
他与这部影片有数不尽的缘分。
主人公拜访孤岛上的音乐家老先生无意中发现他竟是卡通片的编曲者,更意想不到的是后来主人公娶了这位音乐家的女儿为妻子。
然而因影片结缘的爱情终是成为了梦境。
他说他会永远喜欢这部电影,他爱上的也许只是那些声色而已。
8·“在别处症候群”:在同一个地方待的越久了,越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别处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只是我们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到了别处,未必能获得理想中的生活,只能像个赌徒般沉溺在那无数种可能性之中。
生活不一定在别处,当我们将全部希望和幻想寄托在一个虚无的新环境时,可能我们早已忘却“生活在这里”的能力。
不被生活改变,不放过丝毫享受生活的机会,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9·“一个成功的loser必须是不动声色的,活在世间,像个卧底。”
10·“我”与两个阿小的故事。
香港阿小移民香港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他曾经看不起的小镇,才是他正真的家。
小镇阿小,虽然有“香港病”,但也已经娶妻生子在小镇过着平静的生活。
这何尝不是“我”与香港阿小所羡慕的。
小镇里的人总是向往大城市,然而,不是每个去了大城市的人都能过上王子与公主般幸福的日子。他们的心里永远怀念从前的小镇,他们的家。
去你家玩好吗读后感(十五)
2018-4-30 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类文字,这本书让我决定把韩寒主编的书都读个遍。这本书里面有宋冬野,有蔡崇达,有张嘉玮,有张嘉佳...写的文字多多少少都能感触到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番茄与黄瓜”以及“狗狗”的故事。 家里自我出生养过不止十条狗了,但大多死于非命,令我落泪的只有一条狗。他是一只狼狗,叫虎子,是爷爷去世之前就养着的。爷爷去世那年我五岁。因为邻居常年不回家,他被栓在邻家的门口,权当是帮邻居看门了。我每天去给虎子喂食,他身板比我都大。那时我还不知道狼狗会“恨食”(就是他吃饭时不让别人碰,不然他会咬你),我就那样大摇大摆的走过去,在他盆里倒了吃的,心想我给他拌一拌吧,防止食物结块,吃下去不好消化。 后来发生的事,让我好几天都没缓过来。我去给他搅拌,他凶狠的张着他那张大嘴朝着我蓄势待发,我怕极了,慌乱中大叫着跑走。我怔怔的站在离他十米的位置,不知自己刚刚经历了什么。母亲在家里客厅和别人聊天,根本不知道我这边发生了什么。发呆了一会儿,我想起来还没给他搅好食物呢,赶紧跑去家里找了个特别长的竹竿,我拿着竹竿的另一头,小心翼翼的把另一头缓慢的伸到他的盆里。不过还好,他没空搭理这跟毫无威胁力的竹竿。我缓缓搅拌,终于自己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之后的几天,我都拒绝给虎子喂食了,甚至路过他的时候,还朝他吐吐舌头。那时候我哪里知道,几年后的某一天,我会因为他哭成个泪人。 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那天是正月初二,外头下着鹅毛大雪,亲戚朋友都来拜年,感觉全世界都是一片祥和欢快的气氛。父亲进门,悄悄告诉我和母亲,虎子走了。我大笑,爸爸你别骗人了,怎么可能呢。父亲领我去邻居那边看,我艰难的走着每一步,好像地上的每一片雪花都在拽着我,不让我前进。终于,我还是看到了:他安详的趴在那条破旧不堪的毛毯上,身上披着一层雪花让他看起来有些蜷缩。 当时我没哭,因为我潜意识里他还在。虽然年纪大了之后,每年身体都会有一个大毛病,不是耳朵化脓就是脑膜炎。但他都挺过来了不是吗?我这样问自己,但无济于事,无人回答我。 从邻家回到母亲身边,我才发现自己喉咙好似堵着一大颗石头,咽不下去吐不出来,眼睛里噙满泪水,我捂着嘴无声的哭了,母亲哽咽着抱抱我,说人都会死去,何况是狗呢。那是我最悲伤的一个春节。 父亲,弟弟和我,把虎子埋在了我家一棵苹果树下,父亲说,虎子一生过得坎坷,给我们家做的贡献不少,死了之后还给我们家树施了化肥。后来,满园的苹果树,数那棵树最枝繁叶茂。 至今,爸妈都不敢提起虎子,他们倒也接受了,坦然了。不敢提起是因为那次在饭桌上,母亲说起虎子,我竟哭得稀里哗啦吃不下饭。父母亲甚为惊讶,自此,再也没有提起过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