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之要》是一部讲述政治理念的经典之作。通过阐述政治家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作者强调了德政的重要性。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实现善治和社会和谐。读后让人深刻认识到政治家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德政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德政之要读后感篇一
读书还是横向比较对比看更深入,读着本书,配合看资治通鉴,写着思考和笔记。又在看看权力的游戏,一起思考感觉非常不错。
非常好的引入书籍。只是里面很多引用,相比国外历史研究还不是很规范,故事引用有点随意,所以说是引入书籍。
本书讲了很多德重要的事理,但德这个东西,呵呵,好像交代的倒不清楚。
德政之要读后感篇二
《稽古至治》作者姜鹏的另一本有关资治通鉴的书。因是《稽古至治》引起了《资治通鉴》的兴趣,故而期待值亦较高,但是本书读完更像是历史故事的语文阅读理解——读完故事便知作者想讲什么“道理”,稍显无趣。
全书分修身、齐家、治道三部分,节选《资治通鉴》中的一些小故事讲司马光择选的处世哲学——修身在正己化人、慎独、胸怀大局、贞信担当、自我约束,齐家在注重选继承人的德在才先、子弟教育、家风家教、俭以养德,治道在天下为公公私分明、以人为本(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依法治国、文化的力量(伦理纲常的力量)。
看完一是感受到为什么后来的儒家思想为什么那么强调三纲五常,确实是可以“延绵”“苟喘”统治(参见书中所述东汉)。二是“清贫乐道”“以德报怨”“德为才先”何以成为“主流”,跟司马迁对史料的选择性裁切以夹带自己的修身处世思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有关因果关系的论述,比如某宰相因不能约束子孙而“何氏无遗种”,因重视德政而治理有道(刘秀请任厚宽仁不争不抢的卓茂为太傅),因勤俭而家风好子孙有出息。这些固然有很大相关性,但并不绝对构成因果,司马迁以因果论之,后世以线性思考,而忽视其中很多偶然性,也必然导致大家奉为圭皋,为后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提供很好背书。
德政之要读后感篇三
【第1148天】,阅读完毕的第220本书,《德政之要》(其实2016年读过一遍了。但以自学编程为起始,这是第220本书),天下没有白读的书。在2014~2017年,我花了三四年时间阅读《资治通鉴》。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一本闲书,读了也没啥用,更关键的是,这本闲书文言文300万字,翻译成白话文1,200万字,有这个闲工夫,干啥不行?为啥非得读《资治通鉴》呢?
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当是很迷茫,可能就是想知道历史是怎么样子的吧。当找不到未来的答案,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过去的答案。
读《资治通鉴》那年,我正好30岁,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我38岁。
在大好的年华,花费三四年时间通读《资治通鉴》,大约是脑子抽掉了。的确,读完这部书,貌似也没啥大的作用,对我的生命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真的没有作用吗?
我觉得,作用是大大的。之所以读《资治通鉴》,我觉得是有轻度抑郁症,想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想不清楚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翻起了这部书。
司马光挺轴的,竟然花费了19年时间,免费写这么一部书。他的学生们也挺轴的,紧紧追随老师,不取一分一文,免费为老师打工。
在现代社会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这么轴的一群人写的一本书,非常适合那时的我——轻度抑郁症,有些癫狂。
通读《资治通鉴》让我养成了三个习惯。第一个,无论是什么时间,必须用大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的事件。《资治通鉴》涵盖1400年的历史,看完之后,想没有大历史观都难。
第二个,《资治通鉴》是一部实证的历史,他想告诉我们,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的加以坚持,错误的加以改正。基于此,我特别喜欢实证研究,我出的第1本书籍,《基本面量化投资策略》,就是搞实证研究的。我可以这样表述自己——我是投资界的司马光,因为我和司马光一样,都是想用历史的实证结论告诉大家,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第三个,《资治通鉴》指导了我的人生道路。看完《资治通鉴》,我的性格大变,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喜欢读书,越来越喜欢钻研一个方向。所以,我可以花费4年时间自学编程,去写程序,去做数据清洗,去写完一本书,又写完第2本书,又把第3本书的提纲列完。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像司马光沉浸在编撰《资治通鉴》的世界中一样。
在阅读《资治通鉴》的中间时刻——2016年,我读了姜鹏老师的《德政之要》。姜鹏是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读完他的书,6年时间过去了。
读完《资治通鉴》,4年时间过去了。
我以为我和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交集了,直到接到了《中欧商业评论》的通知,让我和姜鹏老师对谈《资治通鉴》以及对当代股票投资的启示。
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哪,天下真没有白读的书籍。虽然当时读《资治通鉴》时,就连我自己,都觉得没啥用处,没想到无用之用,今天突然变成了有用之用。
第二反应是,天哪,好几年都没有看过《资治通鉴》以及姜鹏老师的书了。我赶快把这些书翻出来,《资治通鉴》是不可能短时间全部看完了,只能翻翻以前的笔记了。还好姜鹏老师的《德政之要》不算太厚,可以很快看完。
我之前没有参加过对谈,只是看过方三文与王国斌的对谈,知道对谈的形式,但从来没想到会自己参与对谈,而且,对谈的对象,竟然是当代研究《资治通鉴》的泰山北斗,也是我读《德政之要》时树立的榜样——姜鹏老师。
一开始,我内心有些不安。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我是非专业人士。
但是,我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想了一会儿,我就答应了。
在德行上,中国古人讲究谦退、自抑,但是在做事上,中国古人讲究躬身入局、匹夫有责。
30岁读的一部书,无用之极。一直到38岁,我才明白,天下没有白读的书;即便是一部无用之极的书,即便是看起来白白耗费了我三四年时间的书,最终,也是有用之书。
德政之要读后感篇四
国人历喜权变,灵活运用规则取得眼前利益;但也有尊重规则以确保长远利益的传统,是为“天下”秩序与公正的最大效益。
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又有多少人假借“正道”之名行不义之事。
书摘如下,主要是一些我喜欢的句子或者感兴趣的知识描述,有小删改但不影响原意。
《资治通鉴》本身是为皇帝节约时间的解决方案,但依然耗时难读。对于一些史实有自己的加工,“价值观价值”更大。
修身篇
一国一朝的稳定实属不易。可以理解,但依然要为个体的立场博弈。
《荒野》中的主人公是建筑师,要让监狱与艺术有机结合,“监狱的目的不是处罚”。
如果教化的方法是恶劣的....
惭愧,鄙人的道德似乎是一种外在的人设,一旦到确认无虞的无人之境,便会肆意放纵起来。
德治化心,法治化身?
历史总在循环。
遇到问题先不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齐家篇
保守主义并非贬义。
治道篇
微信公众号:宇宙尽头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