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精选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3 14:30:16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2-03 14:30:16   小编:

读完《在全世界迷路》,我深受启发。书中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旅途中成长的故事,他在迷失中找到了方向和勇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本书不仅令人感动,更让人明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一篇

习惯于看完书之后再最后标注自己的 读书笔记,但是遇见不是自己的书的时候难免有一些失落与不习惯,这本书是舍友是一本书,原本是想着回家的路上消耗时间的读物吗,结果家没回成,书却放不下了,自己的时间不太充裕,好在是随笔,断断续续也不影响对于看下去的热情,旅行和购物时未满生活中日日接触的到的事物,看书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和作者弄混,有些看法观点的确一致,带着一颗少年的心与成年人的钱包去旅行,在岁月的积累中忠于原我。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二篇

忘了看过角田光代几本书了,记得的是《第八日的蝉》,畅销并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很女性的感觉,温柔,母性。这本大概是活动的时候给老公凑单买的,看到有她的名字买来看看。很喜欢,旅行,一来就很有亲切感,因为我也是带着少年的心,少年的钱包旅行,怕受骗,怕危险。而讲到购物,原来我们还是会有很多共同点,我一直对金钱缺少概念的人,总是觉得我花的不多啊,但其实零零碎碎的花出去很多,所以当年月光了n年,花在吃上,花在各种喜欢的小玩意上,但却不肯买衣服,好不容易心血来潮买的化妆品最后都浪费。

希望我也越来越忠于自我,找到自己喜欢的旅游方式。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三篇

说实话我并没有看过角田光代的小说,这本散文是我第一次碰触到这位和村上春树齐名的文坛名家。

这是本温暖的书,在她的书中,她的旅行,她的旅途,不是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那种拼命鼓吹旅行城市景点的书籍,也不是那种每到一个城市就一定要拉上历史才算的上旅行对的书籍,而是在一个个城市自己所感悟到的温润、满足的气息,在书中好似我们在和作者简单的对话,轻松、愉快的聊天。者的坦诚透着良好的、健康的自我愉悦,你能感觉到她写作时的状态,是对自己有微微的喜爱,欣赏自我这个造物的。由此传达的感悟也好,心得也罢,能如一股涓涓的小流融融地流淌到心里。这本小书的好处便在此。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四篇

日本作家一贯恬淡优雅的风格,隐隐地又透着一股萌。

第一次接触的女作家,感觉是那种内秀于心,外表又看上去简单朴素,但其实脑子里转的东西比旁人快和多得多,一边彬彬有礼地点头哈腰一边心底里默默吐槽,蛮可爱的女生~

旅行,太多人阐释了,每个人的说法都可以看也都可以不看,每个人的经历和看到眼中的风景也都各不相同,但是终于走出故地,终于亲眼见到不一样的世界,终于知道一直憧憬的梦境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存在着时的那种心情,虽千篇但一律——怦怦然。

年少时候走马观花得意风流,年长之后细游慢品怡然自乐,旅行,在每个人、每个时间、每个地点,都各有意趣。甚至在常年办公的写字楼后的拐角,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都可以成为生命中的亮眼点缀,更何况是特意奔走路上所见的热情花海呢。

告诉你我眼所见,你是否能见我眼。角田桑不只写旅行心情,还细细碎碎的写了很多日常小物、生活见闻与那些烦人的恼人的可爱的美好的事情。她的文字很耐读,偶然翻开一篇,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日式小女子的碎碎念,跨国大作家的漫漫谈。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五篇

想读游记,就一定要读上年纪的人写出的文字,越是年龄大些,积累越更深厚,对于世界和万物的感受远远比所谓青年旅行家要深刻的多,越到一定年纪,也是放下了面子和虚荣心,只是老老实实的还原旅途过程中酸甜苦辣。

青年旅行家历事少,在旅游过程中付出的经历和金钱似乎不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就对不起付出的时间成本;青年旅游者花极大的金钱和力气,如果获得的收获比起活在城市里的同龄人过的还要差,似乎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于是出版游记书的多数青年人都极有默契的歌颂旅途的美好,夸大旅途对于心灵洗礼的强大功能。

这位年近50的女作者根据自己年轻时的旅游经验和当时的日记,慢慢在中年收拾整理自己出行的心情和经验。不夸大旅行对于人生的意义,不避讳旅行途中的各种心酸和难过,只是简简单单的诉说旅行的心情以及旅途的风土人情。

作者号称“女版村上春树”,扎实的文字功底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东拼西凑的文字下,有条理的有章法的写出平凡的心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一本收纳了多篇散文的基础下,几乎每一篇散文都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旅途的风景即使没有图片的对照,也能通过作者的描写让人欲罢不能,路途上憋尿的窘迫被骗的难堪一会让默默发笑一会儿让难过不已,暗暗思索人性的善与恶!

也许在爱国人士的眼里这本书有关中国的描写并不那么美好,“一排白花花的屁股”也是这样直白的描写和不加掩饰和任何讨好的直接,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才更加珍贵,旅行不应该就是这样吗?发现和故乡不一样的东西,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去摸索去适应去习惯每一个陌生的习惯带来的新鲜感觉。那对于老外来说,中国蹲厕以及阴沟似的厕所,以及没有厕所门的老式中国厕所一定也是刷新了他们的全新感官,因为在“一排白花花的屁股”里,作者和不习惯这种厕所的人们可能会上不出厕所导致便秘!

搜索角田光代的照片,这样一个女人真是充满魅力,圆圆的脸庞和温和的眼神,也许会想不到她也是一个对于物品有着执着的人。书中“思物”的篇章中,将我们从美好的旅行或者说修行中拉回了现实世界,简单点说就是“各位,刚刚带领大家感受全世界的我,现在开始接地气,我们来谈谈厨房用品,对了,还有打折的东西,到底赚到了么?”

这一个巧妙的布局设计,先洗礼灵魂勾起你蠢蠢欲动想要动身出发的欲望,接着就回归现实。生活的任何琐碎事情都是文艺青年的殇,有没有钱买好看的衣服,该不该购买打折产品,是否及时奢侈一把,需要相信算命先生吗?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六篇

自从有了GPS技术支持,“迷路”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便大大减小了。带着装有地图软件的手机出门,一旦找不到去目的地的路,手机一点,事情立马简化成“两点一线”的问题,数个方案供你挑选。

如果人生也有个GPS,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更加轻松愉快呢?为自己设定相关的目标,在特定的时间,做着预设好的事情,似乎幸福顺理成章,可总觉得有说不出的怪异。

大概,那是人生不该有的样子吧。

《在全世界迷路》是被列为“日本文坛三大女作家之一”的角田光代的个人散文集。很多人熟悉的角田光代,是那个讲述着温暖故事的小说家。而在她的个人散文集里,温暖依旧,讲述的故事却要以自己为主角,也便多了一份趣味。

作品收录的文字分为两个部分。“思旅”讲述的是她在旅行途中的见闻与感悟,而“思物”则是有关她的生活中,那些平凡却重要的“物件”。全书看似平淡,却将丰富而细腻的思绪融于字里行间,从而带给读者有趣的体悟。

有的人旅行,会给自己列一个清单,每到一个景点,就会在这张标题为“死前必去的××个地方”划掉相应的名字。很少会有人像角田光代这样谈“旅行”,因为途中的风景似乎与她无关。她更喜欢在“别处”体会生活,而不是去感慨不一样的景色。“奇怪的是,虽然先前没有任何兴趣,但光是走在街道上,就有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就算不特别像买什么、不想特别是哪里,只是单纯的走在路上就很开心”,她在书里这样写道,乍看无理,却又实在令人羡慕。她的快乐似乎随手可得,因为她不曾给自己“规定目的”。好像是主动在异国他乡迷失方向,为的是在无人相熟的街巷,找寻不曾体验的隐秘快乐。

在这本文集里,我最喜欢的是《无价之物》一篇,讲述了角田光代作为一个轻度“购书狂”的故事。在有书店的日子里,每一个购书都像是一次几率很大的艳遇之旅,极有可能在某个“灯火阑珊处”,遇到心仪之书——价钱往往是被忽略的因素,卖书只分“买得起”和“买不起”,而不会有“买贵了”这样的选项。也许几次下来,荷包空了,书架变得臃肿,可收获的却是心满意足。在书店迷路,大概是都市生活里有趣的事了,只可惜越来越难发生了。

有关生活的乐趣,是这本散文集的主题,而“迷路”,其实是角田光代的“秘诀”。也许生活需要规划才能更有效率,但它本身却并不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而仅仅是个过程——你不必战战兢兢,如果可以,请随意。

一旦迷路,不必慌张。如果你不知道下个转弯会遇到怎样的快乐,这不正是生活的乐趣所在吗?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七篇

初读角田光代的小说《第八日的蝉》,只觉充满办量,无比温暖又满怀辛酸。角田光代的小说生活化的唯美,琐事中的乐趣,平和而细致的描述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她在小说里对故事架构从容而准确的把握,她在其散文作品中则显示出一种“笨拙”,笨拙不是蠢笨的意思,而是那种“突然有一天发现‘世界’原来指的不是这里,它在这里之外,无边无际、浩瀚无垠”的笨拙。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说自己笨拙,是因为在容易与艰难的十字路口,总是选择艰难的那一边,但这种笨拙又有“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的“力量”。在角田光代这样成年后第一次知道‘世界’的存在的恍然,碰到“全是没见过,没感受过,没闻过的东西,它们全都存在于我之外的世界里”,遇到这样,怕是只能怀疑这是从哪里来的二次元生物才有的“笨拙”吧。

然而她的笨拙又让人反思,我们所惯常表现出来的“精明”“利落”“全知”“干练”或者“大神”“骨灰级”的范儿,是不是我们真实就是如此,多少是吹牛打屁爱面子的产物,多少是百度谷歌伸出援助之后的“全知”?在这个世界上,尤其在这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候,大脑不够用,一方面或许是信息量的巨增,另一方面或许是我们变得更懒了,更依赖了,依赖搜索和道听途说,依赖权威与自我的简单判断,而少了更多沉淀与积累。“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终是前辈们的一个理想。

我在角田光代的《在全世界迷路》里看到真诚,那种知道自己“笨拙”,但毫无遮掩与矫饰的坦然。仔细对立初初走上社会的小女孩时的旅行心情以及十九年后迥然不同的心境,在这些行旅之中感受到的人文变迁都成了岁月留给她的人生财富。开高健说,“带着一颗少的心与成人的钱包去旅行吧”,其实在有钱有闲又有从容的余地之后,对地球村居民各种生存状态的深刻“玩味”和由行走中获得应有的智慧。“如果被动,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任何计划,一整天就是空白的。如果自己不踏出步伐,没有任何人会带你到任何地方。如果自己不动起来,就没有旅行的感觉。”

这本《在全世界迷路》是连载于杂志的散文结集,前半部分关于旅行,后半是购物和生活。平实和细致的笔墨让人欣赏角田光代独有的“笨拙”。这点“笨拙”让她的文字更真实,亦让她的行走更亲和,她的成长与发现也越发值得重视与珍惜,这点“笨拙”让她更“忠于原我”。对此,角田光代如是说,“最近我渐渐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并不是抱着算了、随他去的心态,而是接受了不够潇洒的自己。我明白即使年岁增加,我也不可能变成潇洒、聪明的人,我只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旅行、购物,积累出更‘忠于原我’的自己。”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八篇

即使是穷游也需要不算太低的花费,旅行,要么花时间,要么花钱买舒服。花时间的旅行比如这些年在豆瓣流行的“搭车去西藏”。中国的网民太多,于是在网上一旦火起来的任何事物,都可能会变得俗起来,据朋友说(其实是在网上看的),现在暑假时节川藏线上热闹的跟集市一样,全是准备不花钱搭车进藏的年轻男女、男男和女女。

搭车进西藏变得俗了。

谁是文艺青年,你才是文艺青年,你全家文艺青年。

“我想要的只是和别人不一样”

我不想人云亦云,我不想辛辛苦苦到了一个地方后拍张照片,我自己变成了背景,路人甲变成了主角;我不想用清澈的溪水洗了把脸之后发现上游有人在用溪水洗脚;我不想自己专门备着垃圾袋把垃圾随身带走但发现前方尽是垃圾。

于是,我基本不去旅行。

实际上,是因为没钱。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不了万里路只能读万卷书了,好在读书是提升智能和逼格最便宜和最方便的方式。

也是读了书,才发觉自己不甘于庸俗的想法多么幼稚。《在全世界迷路》一半写旅行,一半写物品,看起来似乎不相关,但两个主题的背后都是生活。去旅行是生活在别处,物品是生活在当下,两样都完备,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

作者角田光代是一个深度旅行者,从二十二岁开始,就背起行囊周游世界,被坑过,也遇到过热心肠的人,但她却从不畏惧庸俗,“怀着少年人的心和揣着成年人的钱包去旅行”是作者三十五岁后的旅行态度,但作者年轻时也是穷游,住在便宜的旅馆里,吃着便宜的饭菜。虽说清苦,但也是乐趣。

现在的我,二十六岁,缺乏的和当年角田光代一样,是从容不迫的心,生活也好,旅行也好,皆是如此,希望这一年可以洗尽铅华与浮夸,在毕业之后,努力工作,多读书、多旅行。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九篇

看过许多游记,作者大多是一面观景一面沉思,由景寄情,有的还旁征博引,读一篇游记相当于读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情怀。一边看这类游记一边为自己的浅薄而自责,有些地方我也去过的,为什么我只看到了景而未看到后面的情。而这次看角田光代的游记部分,让我释怀,获得直木奖的作家的游记却如此易读,展现了另一个风貌。

角田光代的游记更多地是从个人层面来写的感受文字,她很少做景物的描写,更不会挖掘历史与人文,她善于写那个地方的人,异地的风光仅是一个遥远的背景,作为人的衬托。所以,在她的笔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那些人和那些事。

所以,她的游记读来轻松随意,到某个段落也让人会心一笑,这样的桥段似曾相识,原来每个人的旅途都会有和陌生人的一面之交。

在旅途中的角田光代,满是善意,她会买一个小孩子兜售的商品,也会对当地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充满谅解。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初次到上海去卫生间的情景,当时设备简陋,不仅没有单独房间,还仅是一长条沟壑,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就跨在沟壑上,也就是说一个人要面对另一个人的屁股,如此场景,真是充满黑色喜剧色彩。尽管这样,从角田光代的文字里也没有看到挖苦、讽刺,更多的是善意的喜感。

这本书除了游记,还有更多的文字记述了物品。

因同是女子,她记述的那些对物品的爱而不得,都让我似曾相识。因存放的地方,或是有相同的东西,或是价值较高等等各种理由,使得在购买前产生各种犹豫,直到最后买或不买,都算长舒了一口气。

看着角田光代的文字,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同类。原来,她也有过这种类似的感觉。

她写对与一只钢笔的邂逅,因为定制商品,不仅需要等待,还要付出不菲的金钱,一开始她就在买与不买之间徘徊。当终于拿到钢笔的那一刻起,之前的干扰一扫而光。没想到书写的感觉无比流畅,她也瞬间认可了这只钢笔的价值。

对一套本子,我也有过这样的犹豫。每次一上网就去浏览它,然后看评价,不出意外地,用过的人都说很好。但在我看来,这套本子价格实在有些高。想买本子的想法就犹如一只毛毛虫,弄得心痒痒的。后来,发了一笔稿费,拿到的当天就用来买了本子。这套本子果真是上品,制作精良,纸张的厚度和质地都恰到好处,用它书写,本想随随便便写一句,为了不辜负这样的好本子,就写了大一段话。自此,又重拾手写。

对物品的贪恋,既要有节制,又要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度确实难以把控。

角田光代年近五旬,但难得的是,她却保持着少女的鲜活的情怀,不管是去旅游,还是对一件物品爱恋或舍弃,都是用纯洁的文字记叙出来,里面没有丝毫阅历的沉淀和心思的繁重,那些文字光洁得如刚刚剥开的新鲜的桂圆,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篇

虽然角田光代在一开始就大喊:“带着一颗少年人与成年人的钱包”去旅行。

然而旅行下来,发现她少年的心到是在,钱包也没鼓多少。即使行走了那么多次,行走的记录虽日渐增多,可是这人还是如第一次旅行一样,每次出行,总是内心充满不安,即使买了旅游书,却不看地图或经典介绍,而是一味反复熟读“常见犯罪手法”的章节,甚至把内容背下来。

这明明就如图初次行走的新手嘛,但是心中不觉熟悉而温暖,这就使普通人的旅行啊,我也如她一般行走,只是她走得更远更久而已,所以她所描绘的风景,并不是我企及不到的地方呐。

你能想象,厕所与酒来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么?角田光代就详尽地描述了她在旅途中遭遇没有厕所的尴尬以及各地厕所的不同,后来又用一篇文章介绍了每个国家的酒,希腊人喝的乌佐酒、泰国人喝的湄公河威士忌、老挝的寮寮酒、韩国的烧酒、蒙古的马奶酒、古巴的莫吉托,让我这个不喝酒的人都有些想要去那些城市来尝一尝呢,她说,有些酒带回国内,就感觉失去了在当地平常的味道。也是,有些酒,只能就着当地的风,伴着当地的风景,才能将其醇美在舌尖点点绽放吧。我最喜欢的是那群在禁酒国家——摩洛哥喝酒的年轻人,当角田光代问他们为啥明明禁酒还要偷偷喝酒,有位男士很得意地举起一只手,抬头望向天空说:“那里是神明的世界。”他的另一只手放在桌上,接着说,“但我们的生活在这里啊。”

关于食物的回忆,角田光代述说的,是在异国用餐的各种遭遇。看不懂菜单的时候,每点一份菜都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冒险啊,比如看到“arroz(饭) 和marinhos(海洋的)”以为是海鲜烩饭,结果发现竟然是一大盘水煮虾和一晚白米饭,是海鲜和饭,但是竟然是分开的啊喂。于是角田光代欲哭无泪地在画了张白酒的图给老板,默默地扒拉白米饭和分量巨大的虾,怎么吃得完嘛……这样好玩的经历,不只这一件。

关于旅行的意义,角田光代也在思索。虽然,旅途归来的第一个感觉觉得好累,那为什么还要去旅行?她说,可能是旅行开始时,那种开放、宛如眼界被打开的感觉实在是太有趣了,当旅行的疲惫感消失殆尽,旅行的美好就渐渐浮现出来,所以,下一场旅行开始。

在这本书里,不仅有她对旅行的探索,还有对她在琐碎生活中的所得。

买一只昂贵钢笔的心理纠结,买厨房用具的反复对比,与巧克力的诱惑做斗争,养一只猫的经历……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角田光代只是记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但是绝不是自传,因为你会发现,“啊,这个不就是我嘛!”“我也这样的说。”“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她有她的思考,而我看着她在生活中小麻烦不断,毛毛躁躁的样子,在这个狂风大起的下午,不知道笑了多少回。明明已经在文坛摸爬打滚了这么多年,写出的文字,依然暗藏一颗年少的心。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一篇

对于读书,我们常常会心生欢喜,生出欢喜的原因无非就是有一种更智慧的光照亮了内心,或者就是在那其中发现了与自己相似的自我,那一刻心也便安定下来,才知道原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并不奇特,读书,总归是一种抚慰。

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的随笔集《在全世界迷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读了下来,一是缘于她的文字更为女性化也更为轻松,但更为重要的是,仿佛那就是在每个时间角落里自己的每一点小心思。有点儿小聪明,却又常常犹豫不决,有点儿小才气,却又常常笨得可怜,常常想四处走走,却又怕东怕西,当然作者显然是比较厉害的,她已经走南闯北了许多年,在这一点上,其实她足够勇敢,虽然她嚷嚷着自己前思后想的样子,但最终她还是坚定地走着,虽然说着会迷路,却其实一直没有迷路,我觉得她其实相当勇敢,她完全充分地认识着内心深处的自我,但却已经跨过了最艰难的一道门槛,她敢于把那个自我放在阳光下,于是便没有了畏惧。

作者的文章有一种特有的絮絮叨叨的女性气质,这样的文章应该更适合女性阅读。本书前半部分说到一些关于旅行的小心思,后半部分说到购物。对于文章,千人有千人的写法,而作者的写法就是,完全围绕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而展开,当然作家的功力在那里,读到最后,你又总会发现这样的文字有一种峰回路转的美妙。读这样的文章,你常常会觉得有趣,尤其女性应该更会有同感吧,无论手里握着多少钱,但还是常常会在许多小事上犹豫再三,一是童年时受到的影响太深,二就是女人天性如此,总会做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来。而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小心思里兜兜转转,把一个小女人那千百回的思想斗争描摹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文字这样来来回回,你却丝毫没有烦躁之感,因为你知道,女人在花钱或者做决定方面就是这样,并不取决于这件东西的真正价值,而完全取决于你脑子中的哪个借口更胜一筹,最终哪一方胜利才是你下决心的最关键因素。

当然在阅读本书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作者旅行和购物,自然不拘泥于本地,不然这文字也便没这么有趣,文字的广度有时取决于脚步,在作者所走过的城市里,她对别的国家城市有着强烈的看法差异,但我们最终会发现,她最喜欢的还是自己的日本。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的情绪里,日本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带着罪恶的一个国家,但抛开这一点来说,我们如果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国家的种种,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国民生活质量是非常值得令人称道的。比如排队购物,比如很少丢东西,比如街道整洁,许多细节方面,是值得国人学习的。所以你能看到作者非常强烈的爱国情绪。这一点不能不让人深思。

絮叨的女人,犹豫的女人,甚至是怯懦的女人,也许就是作者的样子吧,但是这样的女人一旦写了文章,就完全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写作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生活中的不堪,有时就是文章中的幽默,确实是这样。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二篇

文/夏丽柠

我读女作家角田光代的《在全世界迷路》,书腰上说是首次引入中国的散文随笔集。她是日本最高文学奖项直木奖获得者,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当代文坛名家。

对于角田光代,我并不陌生。在我印象里,她的笔下流出的是一款款的深情,将女性内心世界描摹得淋漓透彻。《树屋》里的战时颠沛流离的几代亲情,《我被爸爸绑架了》里的浓浓的父女情深,《第八日的蝉》里的由不伦之恋而生的爱恨情仇。总之,她是一个细腻温情的女作家。

从屡次阅读村上春树的随笔集,我便得到一个结论:若想窥探一个小说家的人生,别读他的小读,读随笔更直观更生动。可读完本书,我完全被角田光代女士打败了,如果从“私”的角度来谈论本书的话,她完胜村上先生。不仅自黑,而且任性,完全不在乎泄露自己的习惯性情。这样的女作家,呵呵,反正读她的文字很有意思,令你没有一点距离感。有时甚至会偷笑,还大作家呢,能力低下得不一般哦!

由于角田光代的处女作是《寻找幸福的游戏》,并获得了“海燕”新人文学奖,所以她被称作“寻找幸福的女作家”。其实我觉得,她的幸福也许就来自于任性。本书由两部分组成:思旅和思物。前者是谈旅行,后者当然是讲恋物。

思旅,是对于旅行的思考,而不是思念旅行。读者可以暗暗地思虑下自己的旅行经历,究竟有哪些地方真的是去了一次就不想走?败兴而回的经历倒不少吧,至今还在恨导游吃购物的回扣或者开车的坏司机绕路。我经常旅行,最恐惧坏司机,因为这是游客完全没有能力反抗的事情。这种经历角田光代也有啊,在全世界迷路,概括了所有旅行的感受,亦或也将人生渗透。

如果按游记来读,角田光代的文章根本就是残次品,到处都是槽点,一个劲儿地猛吐。角田光代的自黑和对人对事的直率任性实在“可敬”。她说:“世界不光是你所在的地方”; “有些旅行得趁年轻出发,有些得要长大后才懂得玩味”; “唯有和他人携手,彼此互助,才是存活的不二法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注定要走过许多路,遇见很多人,看过无数风景,经历一些糟糕的旅行,可她认为,“旅途中的邂逅可以改变旅人的价值观、人生和个性。”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人活着,一直在跟欲望搏斗,尤其是物欲,是人类难以控制的。在角田光代眼里,“不管能不能用金钱买到想要的东西,重要的是它打开一扇以前没发现的门”。与“思旅”比起来,“思物”更是以小见大的人生之旅。她说从小到大,只有买书和碟不吝啬,买其它东西都要算计,数学又不好,算起来难上加难!

由此,我们便读到了无数篇如何“用钱”的文章。脑海里不断勾勒女作家的性格爱好清单:跑步N年,练习拳击N年,爱喝红酒而且总是醉酒,爱买雨伞却在意价格,与其说热爱美食不如说喜欢炊具,神经大条丢三落四,母亲去世五年而思念无限。读罢,我想说角田女士还是很可爱的嘛!

不过,再直白的人也会有所保留。角田光代的前夫是芥川奖得主伊藤高见,现任是摇滚乐团的河野丈洋。在书中,她只是偶尔地提过几次“先生”,且不知道是哪位先生。请原谅我的八卦,读者对作家更需要保留一颗任性的心,这就是角田自己说的“忠于原我”!

转载请告知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三篇

深深喜欢田光代小说的我,非常诧异于这本随笔集和自己想象中的反差,甚至好几次不由自主地想说“好可爱啊,我真的不是在看《一个人住第N年》吗?”这个阅读气场不像是女作家,更有绘本的即视感,语言平实真切,好多随想虽不深刻,但却让我有深深共鸣,旅行、烹饪、购物、养猫,所有兴致勃勃的事情和琐碎的小念头,唯一忘了提及的,就是自己是个作家。

《森之眠鱼》里娓娓道来主妇的疯狂之路,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第八日蝉》里纤细动人的哀伤和孤绝,好想让人大哭一场,还有《树屋》里呈现出来的情怀与野心,跨越民族直指战争的本质,能写出这样故事的作家,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没读随笔之前,还以为会是睿智深沉或是别具一格的女作家风范,但是,当你读到她经常迷路丢三落四,几乎每一把雨伞都会遗失,看到漂亮的新伞又会惊呼“好可爱”,旅行中很担心被骗而研究常见犯罪手法,为写不出稿子而头疼转身去做乌冬面,感到满满幸福感就说“一定是面粉具有某种魔力”,还有研究打折季,为每次冲动消费后总得编出理由来说服自己,完全是迷糊呆萌的小女人模样,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是觉得这样子才对,一个真实活泼的灵魂,无需任何矫饰,生活的时候尽情随意,工作的时候勤奋努力,即使是直木奖得主的作家也可以是这个样子。

虽然写作时候的角田光代和生活中是完全两个路数,但那种直觉里的细腻与敏感还是一直都在。比如角田光代说过,她小的时候没有旅行的概念,不知道有除了日本之外的国度,但是阅读或者看画册的时候,会感到“不一样”,就好像那些文字所带来的湿度和阳光,与她所处的地方是不同的。我回忆自己过去也有相同的感受,还以为家门口的车站是世界的中心,从没想过世界有多么广阔,但能从译本的文字中感触到属于“外国”的一种气息,说不清楚,但是很多年后真的踏上那片土地,就真的觉得只有那种文字的气息才与这里的气质相符合。经常旅行的角田光代总结出“亚洲是水,欧洲是石头”,“一旦你把自己投身于水中,周遭的水就会动起来,你无须做任何决定,只要随波逐流,景色自然会跟着变化,最后可能抵达一个与原本坐标完全不同的地方。但石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坐在石头上,什么都不会动,最多只有日照、西下、入夜的变化而已。如果自己不主动的动起来,哪儿也到不了,景色也不会改变。”我觉得这段话是我读过最精准的概括。

关于旅行的感悟,我觉得再多励志名言也比不上这句“带上一颗少年的心和成人的钱包”更实在了。前段时间穷游达人猫力侵权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很多人也在探讨穷游的话题,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着年轻的时候去看看这个世界,这是很多人热血沸腾的梦想。我觉得这种对世界好奇的心情是珍贵的,但我不太喜欢那种绞尽脑汁的“穷游”,总是在琢磨怎么省钱,我希望我旅行时候能做到“带上一颗少年的心和成人的钱包”,这里的“成人的钱包”,不止是金钱,还有从容不迫的心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看世界时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些旅行得趁年轻出发,同样的,有些旅行得要长大成人后才懂得玩味。”不止是年轻时候的旅行阅历才珍贵,希望即使我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会像角田光代这样去到处旅行,我会比现在更懂得自己喜欢什么,也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深深拥抱这个世界。

好的文字不必深刻滞重,只需带给人心中灵犀,谢谢角田光代,你是我读过的最可爱的女作家。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四篇

文/smarttree

角田光代的小说,总是能以最细腻的体贴,写到最幽微的女性内心深处。她演绎的形形色色的女子,载浮载沉于命运,却从来没有屈服迎合于命运。读她的小说,无论是《第八日的蝉》,还是《对岸的她》《空中庭园》,即使叙事再隐忍,也澎湃着激荡,洋溢着苍凉。仿佛,她是那个经历过人生太多沧桑的智者,提笔写红尘中种种悲喜,自己不露声色,只偶尔可见纸端渗出的叹息。

此前的许多年,我一直觉得,擅长演绎故事的角田,让普通读者笑泪歌哭,是女神一般的存在。我以为,从故事中走出的角田,是深居简出的,散淡的、沉静的,在人间烟火之外,独立地行驰。

却仿佛想错了。

《在全世界迷路》,国内引进的第一本角田光代随笔,日文原书名直译是“成为世界的迷路儿”。看得出,都是专栏文章的结集——专栏这种东西,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字数,不用想故事情节发展,不用刻画人物心理,不用加入种种形而上或形而下,相对放松下,真性情自然流露出。从第一篇我们便可以惊讶地发现:放下了故事的女神,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女生。对,女生,哪怕她从十九岁就开始走世界,如今已四十多,哪怕她对于新奇的物品、流行的世态那么不熟悉(仿佛也不太接受),可是天性中的她,内心里的她,还是一个女生呢。

这个女生,喜好吃(红)肉,喝酒,吃巧克力;与其拎着便当上学,更愿意去吃外面口味重、热腾腾的饭菜。一方面这是性情,一方面,她又觉得分外不好意思(是啊,这跟当代提倡的营养理念太不相符了)。所以,一边享受着,一边愧疚着。你看她虽然想要好好款待自己,却最终还是买了便宜酒和便宜牛肉(并且认为味道不输贵的),口口声声送丈夫的巧克力,到头来都进了自己的嘴……什么品位啊、优雅啊,不要那些!她分明就是个“吃货”嘛。

这个女生,不懂得穿衣打扮,到中年以后才知道化妆,并且一直都不太擅长化妆(谁说日本女人一定是要带妆的来着?)。也绝不沉溺于网络购物(说实话也不太会)。要卖什么,直接冲进百货公司试了、买了,好像也不逛街的。这个女生,平时一定比较“宅”——宅在家里的时候,是在写故事吗?

又仿佛不是那么“宅”的。这个女生,会正经八百地买了全副的行头,去跑步,去登山(富士山啊!登顶了啊!)然后又会为“必先利其器”(指准备行头装备)而羞愧不已。当然,她的跑步、登上,都是和朋友一起的。可是,她在朋友圈里,总是被引导得更多的那一个,是被取笑得更常常的那一个。

这个女生,十九岁出国的时候,跟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玩的是“穷游”。住便宜旅店,吃路边摊,坐交通工具总是害怕被宰客。一个人,迷惘地走过一城又一城,一国又一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因为任何景象而感动,尽管失望而疲惫,却一次次还是要出去。渐渐地,终于有了成年人的钱包,和成年人的坚定(因为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了),却依然会带着好奇和惴惴而上路,一边观望,一边忐忑。这个女生,自始至终,都还没能拥有大人的从容。

这个女生,心里面是十分恋旧的。大家都用电脑写作了,她依然喜欢钢笔写在纸上的感觉;多年前买的仔裤,她依然会找出来穿在身上,却又穿得不那么理直气壮;新手机对她而言花哨永远大过实用,不到迫不得已她绝不换手机;妈妈给她的三个廉价锅,她一用就是二十年,哪怕换新的,也要换和从前一样的,从前的旧锅同时还舍不得扔(这套家伙陪伴她搬了十几次家呢!)……她要留住的,兴许就是最初用这些东西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惊奇好欢喜,那时候有一点落魄、有一点焦急的青春吧。

这个女生——这个四十多岁的欧巴酱,在花钱方面的态度,还是初涉世时的“女生”式的。衣服也好、食品也好、雨伞也好、手机也好、好看好用的小物件也好,一定要是值得的,划得来的。不然就会想不通(凭什么那么贵?!)可是,唯有一样东西,即使贵了,她也不会在乎,那便是书(实体书!纸质书!)。她用喜欢的书装点房间,装点心灵,用书们让自己安宁平静,让自己幸福。

心心念念,点点滴滴,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无论是在东京生活的她,还是游荡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她,一颦一笑,一嗔一惊,懵懵懂懂,战战兢兢,放下了故事之后,活得就像一个女生,就是一个女生。跟当初十九岁时候一样,一直一直,风尘仆仆行走于人间路,睁大眼睛打量人间的陆离与美丽,哪怕成为了这世界的迷路儿,依然欢喜地发现,风景和风情总在。

在全世界迷路读后感第十五篇

写作这本散文集的角田光代是日本当代流行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第八日的蝉》,曾荣获日本直木奖。直木奖嘉奖大众文学的新兴作家,欣赏故事性强的作品,像司马辽太郎、京极夏彦都曾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国内出版的角田光代的小说已有不少,但散文集还是第一本。

看一个作家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趣的,他们的散文集常常可以作为自传来读。大概很多人都好奇写作动人故事的作家会对平常事物产生怎样的思考,会因年岁的增长有什么生活的心得和感悟。我没有读过角田光代的书,收到这本书时,首先是为装帧设计惊喜到——十分精致、含蓄,内文的设计也恰当好处,从注释和一些小细节来看,足见做这本书的用心。其次,则为“此中有真意”的淡淡兴味倾倒,角田为文很淡,但不失趣味。

这本散文集是角田光代在四十余岁时围绕“旅行”和“物件”写作的专栏,她梳理了年轻时的做法带来的影响,每个主题下面的文章切入点都很小,但很别致。她写的其实是相当朴实、平常的,照我从小上学的经验来看,是很难划出许多好词好句的(笑),但是我看完的时候,已经有好多处的折角,也用铅笔细细勾画了不少,做了很多零散的旁注。看这本书心情相当愉快、轻松,像是在聊天。作者的坦诚透着良好的、健康的自我愉悦,你能感觉到她写作时的状态,是对自己有微微的喜爱,欣赏自我这个造物的。由此传达的感悟也好,心得也罢,能如一股涓涓的小流融融地流淌到心里。这本小书的好处便在此。

要说太平常,也失之公道,更准确地说是全书有我们常见的日本文学淡淡、温润的气息。作家知觉的敏锐和独道的观察力常常在文本间闪光。在旅行这一节中,写到香港,作者说它能让移居者“尝到被吞噬的快感,同时也获得找到容身之处的安心感”。“香港被称为city of survivors——它是一个杀出重围、适者生存的地方。”对香港市侩的看法,作者有善意的超越之处:“对他们来说,变成有钱人并不代表成功;而是变成有钱人之后,如何回馈给社会才是真正的成功。”写到北京的雾霾,虽然文字简单,但写得太好了!当她出了北京机场,看到白茫茫一片时所写的是:“当我得知原来那不是雾,而是雾霾时,着实震惊。太阳好似白天的月亮一般,前往酒店的车子驶于一片朦胧之中。……这个什么都大的城市,被染成一片白茫茫,呈现梦境般的光景。”在北京、上海,她常常看到年轻人的笑脸,对此她的这种“捕捉”和阐释是很敏锐的,她说那全都是充满希望的笑脸。“因为住在这里的人,他们的眼光放在更远更远的未来。”在北京三年的我,看到此处也恍然大悟,正是这样的,北京是希望之城,是各地青年的梦之城。

在旅行篇中,作者有许多打从经验来的人生教义。二十年前旅行的困惑在四十岁的时候,已有了从容不迫的心境和对喜好的坚定。简单概括来说,角田的教义是:

1.通过眼睛、耳朵、舌头、脚底去了解一个国家,从喝一杯茶,吃一顿饭开始,才会知道当地的物价是高是低,才有踏在该国土地、旅行的实际感受。

2.培养眼光和钱包,了解心之所好,心态从容,不为满满的行程所牵绊。

3.旅行的意义:旅行是gift,旅途中的邂逅能改变旅人的价值观、人生与个性;通过旅行,一个地方就会变成“我认识的人”。有时候,甚至是成为很亲密的朋友。

有趣的是,角田谈旅行完全不是蛊惑式的旅行攻略,风土人情介绍,也非对一个地方的颂歌和细节的欣喜描摹,她多是概括式的,淡淡的,这种写法反而让我有种轻松感,因为觉得旅行尤其是出国旅行不是多么大的事儿,完全可以以轻松的心态,从心所欲地游玩。这个篇章里我最喜爱的文章是她写酒的,《有人就有酒》。角田爱喝酒,常常喝醉,真是可爱的女子。在文章里,她发现每个国家都有“国民酒”,多半便宜,酒精浓度高。比如希腊人喝的乌佐酒,泰国的湄公河威士忌、老挝的寮寮酒……在蒙古国喝的马奶酒,她笔下的场景简直令人神往:

“视线所及的遥远彼方,没有任何的人工物,一片光秃秃的大地,只有间或冒出的一些野草。远方有一条细线般的河川,夕阳好似温柔地抚摸大地般西沉。嘴里的马奶酒有点像不甜的可尔必思沙瓦,并透着浸过兽毛般的味道……”这篇的末尾,角田写道:“总之,酒就是没来由地好喝。”

多么可爱的小女子啊!

第二部分,她写到物件。我很喜欢她对物的态度,她认为“物件”能打开一扇门,让人有委身之处,来帮助纾解压力、失望、焦躁与不安。沉浸在东西中时,像是做饭,体内深处会产生一股暖流,感到满满的幸福,觉得这食物是有魔力的,也觉得这么单纯的自己真好。而且,东西只要待在身边一阵子,不管昂贵与否,好像都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了。有很强的治愈力。

《无价之物》写书,谈到读过的旧书时,作者回忆世界文学全集中的《黑猫》,三十年来,“不单是恐怖感,还伴随着一种仿佛光线撒落般的幸福感、宛如冬日毛毯的救赎感,以及从脚底直窜而上的不安。然而,一旦读完,却又感到如世界末日般的寂寥。”其中传达的感觉细腻、准确,是很有过人之处的;《猫与母亲》是写猫的,“猫塔的最上层有一个圆形吊床,它常窝在那里。第二天它就可以自己爬上去,蜷着身子躺在吊床里。我找不到它时,它多半都是躺在吊床里看着我。……当我整理家务、洗衣时,头一抬就能看到它从吊床里伸出脖子,露出一副‘嗯、很好、在做家务啊’的表情。”很有趣。

看完后,我很想看看角田光代的小说,设想看完后,不禁向她深深鞠躬,“真是太失敬了!原来在散文集里跟我聊天的你会写作这么感人至深的作品呢!”这是笑谈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角田在文末有一个插曲,写得相当生动、有趣,拿来作为角田的典故用。“一位插画家朋友举办了插画展,我在开展第二天去参观。平常和这位朋友黄汤下肚之后,总是天南地北聊个不停,我根本忘记她是才女,不,连她是插画家这件事都彻头彻尾地忽略了。所以我一踏进展览会场时,就想对她九十度大鞠躬,然后向她深深致歉:‘平常真是失敬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