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1 01:20:30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8-01 01:20:30   小编:

《中国建筑史》一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历程,深入探讨了建筑与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各个时期建筑风格、技术特点的介绍,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阅读本书让人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一)

“集中国建筑之大成者,宫殿寺庙也。” 之前没有了解过中国古建筑,只知道有个榫卯,旅游都是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这本书是梁思成1942年完成,实地考察了中国的大部分古建筑,有很多珍贵的照片,现今书里的古建筑有些已经没有了,有些经过现代修复,看完有get到中国古建筑的美,构造上有很多巧思,藻井、配色、刻画很精致,对斗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标记了很多景区,想着有机会到这些地方的话,好歹也有点文旅的意思了。 中国建筑是多以木材为主的构架制建筑,环境思想为:一是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二是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三是着重部署之规划;四是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所以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少之又少,只能窥得一二。现存的(此书形成时)建筑遗物,大多集中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以后旅游要仔细观察一下古建筑。两汉:墓室、墓阙;魏晋南北朝:石窟、佛塔、陵墓;隋唐:石窟、陵墓、砖石佛塔;五代宋辽金:佛寺、殿宇;元明清:宫殿、寺庙。 古建筑旅游打卡地。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北魏),五台山佛光寺祖(魏—宋) ,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榆县永寿寺雨华宫(宋),太原晋祠(宋),善化寺(辽—金),佛宫寺释迦木塔(辽),永祚寺(明),广胜寺(元、明)。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白马寺(金—清),登封嵩岳寺砖塔(北魏)、净藏禅师塔、同光禅师塔(唐)、少林寺初祖庵(北宋)、济源奉仙观(金—清)、测景台(元),开封佑国寺铁塔(宋),安阳天宁寺塔、白塔(元)。 陕西:西安大雁塔、小雁塔、香积寺塔(唐),长安玄奘塔(唐),咸阳昭陵、乾陵(唐)。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北齐),赵县赵州桥(隋)、赵县幢(宋)、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隆兴寺(宋)、木塔(唐—金)、临济寺青塔(金)、广惠寺华塔(金)、阳和楼(金—元),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涿州智度寺塔、云居寺塔(辽),定州开元寺塔(北宋),曲阳北岳庙德宁殿(元),安平圣姑庙(元),定兴慈云阁(元)。 江苏:吴县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江宁栖霞寺舍利塔(五代),苏州罗汉院双塔(北宋)。 浙江: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宋),武义延福寺(元)。 山东:曲阜孔庙(金—清)。 天津:宝坻广济寺(辽) 辽宁:义县大奉国寺大殿(辽)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故宫、天坛(清)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二)

2023年三联出的通校本,做得非常用心。在购书网站评了,意犹未尽,加了几句,贴来豆瓣:P

这个版本比一般的学术书籍开本大些,用的是线装。可以拿手里看,也可以摊桌上看。翻看的时候,书打得开,不用压书页,很方便。关键是看着很舒服。用的纸也比一般的学术书籍要好很多,要硬一些。感觉偏向印画册的那种纸,但又不反光。

书里的照片和手绘图都很清晰,大小、布局看着也很舒服。书里的注释都放在了书页对应位置的内侧,能做到正文和注释都不遗漏。

封面封底尤其赞。硬皮外侧直接是偏灰色的纸,里面是黄褐色的纸,书脊是蓝色的布。没有多余的书衣护封之类的,大方简洁,而且耐脏。懂的都懂。这些年遭遇过各种花里胡哨护封、腰封。白的灰的黑的封面,一抓一个手印。现在说起来都要泪。所以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爱了,还想起了“同行的衬托”。

书签绳是浅一点的蓝色,绳端应该也处理过,不会散开跑线。对,本人就是细节控的那个星座。

做这个版本的人确实用心了。用了很好的印刷和装帧,估计比当年先生们出的老版本也要强,毕竟技术进步了。应该算是对得起先生们当年的工作了。书中先生们绘制的图,称得上精美、细致。做这个版本的人也很有专业精神。“出版说明”里说:对照了若干版本,还核正了文献。于是也感觉到了一点点压力:自己的专业也要加油啊~~

不是建筑专业的,有外出溜达的计划。去处有些古建筑,想找本书看看。查到梁先生的这本书。也翻看过这本书的其它版本,直到遇到这个版本。感觉很幸运:)

总之,拿着这书,就有翻看阅读的愿望。已经翻完一遍了,还要慢慢读。有些部分涉及就要去的地方,要先读;对照实物后,打算再读。

就整本书的质量而言,书的定价真是良心,获得了好多天的舒适和快乐:P

最后再顺便向各位出版社的编辑瞎喊几句心里话。

1.书是让人读的。

2.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书的装订能不能更便利翻阅?阅读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压住书页,会让人痛苦崩溃。对,书也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要太重,轻点问题倒不大,只要纸不是太糟糕的话。总之,不要妨碍阅读。

3.封面封底能不能尽量不要那么多左零右碎?经造耐脏、相关信息简要明确,这样就很好了。

硬皮外面的软护封、腰封,我理解有营销的需要。那就请确保把它们扔掉之后,不会找不到关键信息,比如作者简介之类。我还遇到过把二维码印在腰封上的,当二手书卖的时候费老劲了。

还有里面硬皮的书脊上请印个或贴个书名吧。扔了外面的软皮,里面的硬皮是黑色的,书脊上没有书名,用白色涂改液写书名,这事我干过两回,直到后来专门买了白色油漆马克笔。至于书皮不耐脏,又得用透明自粘书皮再包一遍,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4.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书是让人读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请尽量便利阅读。当然是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我知道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人能够读到这些书。

这个通校本的装帧恰好满足了我的心头好。肯定多少有些偏颇,仅供参考讨论。

希望有更多人能遇到这个版本。也希望会有人因为这个版本而喜欢上读书这件事。

谢谢各位路过听我的牢骚!握爪~~期盼读到更多阅读便利的好书~~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三)

2023年三联出的通校本,做得非常用心。在购书网站评了,意犹未尽,加了几句,贴来豆瓣:P

这个版本比一般的学术书籍开本大些,用的是线装。可以拿手里看,也可以摊桌上看。翻看的时候,书打得开,不用压书页,很方便。关键是看着很舒服。用的纸也比一般的学术书籍要好很多,要硬一些。感觉偏向印画册的那种纸,但又不反光。

书里的照片和手绘图都很清晰,大小、布局看着也很舒服。书里的注释都放在了书页对应位置的内侧,能做到正文和注释都不遗漏。

封面封底尤其赞。硬皮外侧直接是偏灰色的纸,里面是黄褐色的纸,书脊是蓝色的布。没有多余的书衣护封之类的,大方简洁,而且耐脏。懂的都懂。这些年遭遇过各种花里胡哨护封、腰封。白的灰的黑的封面,一抓一个手印。现在说起来都要泪。所以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的爱了,还想起了“同行的衬托”。

书签绳是浅一点的蓝色,绳端应该也处理过,不会散开跑线。对,本人就是细节控的那个星座。

做这个版本的人确实用心了。用了很好的印刷和装帧,估计比当年先生们出的老版本也要强,毕竟技术进步了。应该算是对得起先生们当年的工作了。书中先生们绘制的图,称得上精美、细致。做这个版本的人也很有专业精神。“出版说明”里说:对照了若干版本,还核正了文献。于是也感觉到了一点点压力:自己的专业也要加油啊~~

不是建筑专业的,有外出溜达的计划。去处有些古建筑,想找本书看看。查到梁先生的这本书。也翻看过这本书的其它版本,直到遇到这个版本。感觉很幸运:)

总之,拿着这书,就有翻看阅读的愿望。已经翻完一遍了,还要慢慢读。有些部分涉及就要去的地方,要先读;对照实物后,打算再读。

就整本书的质量而言,书的定价真是良心,获得了好多天的舒适和快乐:P

最后再顺便向各位出版社的编辑瞎喊几句心里话。

1.书是让人读的。

2.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书的装订能不能更便利翻阅?阅读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压住书页,会让人痛苦崩溃。对,书也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要太重,轻点问题倒不大,只要纸不是太糟糕的话。总之,不要妨碍阅读。

3.封面封底能不能尽量不要那么多左零右碎?经造耐脏、相关信息简要明确,这样就很好了。

硬皮外面的软护封、腰封,我理解有营销的需要。那就请确保把它们扔掉之后,不会找不到关键信息,比如作者简介之类。我还遇到过把二维码印在腰封上的,当二手书卖的时候费老劲了。

还有里面硬皮的书脊上请印个或贴个书名吧。扔了外面的软皮,里面的硬皮是黑色的,书脊上没有书名,用白色涂改液写书名,这事我干过两回,直到后来专门买了白色油漆马克笔。至于书皮不耐脏,又得用透明自粘书皮再包一遍,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了。

4.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书是让人读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请尽量便利阅读。当然是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我知道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人能够读到这些书。

这个通校本的装帧恰好满足了我的心头好。肯定多少有些偏颇,仅供参考讨论。

希望有更多人能遇到这个版本。也希望会有人因为这个版本而喜欢上读书这件事。

谢谢各位路过听我一言!握爪~~期盼读到更多阅读便利的好书~~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