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诺桑觉寺读后感100字

诺桑觉寺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7 10:45:26
诺桑觉寺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27 10:45:26   小编:

《诺桑觉寺》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年轻女主角凯瑟琳·莫兰德的成长故事。通过描写凯瑟琳在诺桑觉寺的遭遇和成长,作者展现了对社会偏见和人性弱点的批判。小说中充满了幽默和讽刺,读后令人深思,引发对社会规范和个体自由的思考。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一)

看完之后,我脑子里突然蹦出来的想法就是,这其实就是一趟凯瑟琳的奇妙旅途吧。

她在旅途中失去了虚假的友谊和爱情,又在旅途中收获到了真正的友谊和爱情。尤其是凯瑟琳出色的幻想能力,虽然让她觉得很羞耻,但作为观众的我看起来却很开心,探索诺桑觉寺的奥秘那段妙极了。

在友情上:索普一家的做法让我十分愤怒和不耻。起初我还觉得伊莎贝拉和凯瑟琳在一起的情景很有女孩间情谊的味道,但后面伊莎贝拉对凯瑟琳和詹姆斯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虚荣和利益,实在是让人几欲作呕。竟然还妄想再利用凯瑟琳让詹姆斯回心转意。虽然蒂尔尼将军也是爱财和自私的典型代表,但还总不至于那么讨厌。

在爱情上:其实看起来实在不是很过瘾。虽然亨利的爱是出自一片感激之情。但他俩相处时候的描写真的有种令人心动的感觉。尤其亨利在马车上向凯瑟琳用哥特小说的方式来逗凯瑟琳的时候,真是可爱极了。而且后面求婚后亨利还对他的种植园,为了凯瑟琳做了种种修改。让人很难不喜欢他。

在家庭上:我喜欢凯瑟琳的家庭。他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所做的一切感觉都是为了让孩子好。而且也对别人十分宽容大度。也不内耗自己。感觉很多时候都给我一种恰到好处的舒适感。

而且这本的文风和人物都相对比较活泼,看起来也很开心。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二)

这套简奥斯汀的新译本颜值真的很高,收录了作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和《诺桑觉寺》,全套是线装书,排版也令人舒适,《诺桑觉寺》这本书的译者是孙致礼老师,译本很经典,语言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这个故事是时间跨度很短,像极了一个女孩的假期见闻,可以说是巴斯的度假之旅,故事结局是HE,这个女孩虽然有涉世未深的小固执,看问题非常主观,但她也是个聪明善良的姑娘,最终没有被表象所欺骗,获得爱情和幸福,读者可以放心看。

我们的女主角经过这个悠长假期,深入地认识了身边的人,对索普家从喜欢到厌恶,对蒂尔尼家从敬畏到亲近,怀着刚读完恐怖小说的猎奇心情如愿以偿地访问了神往以久的诺桑觉寺,发现还不如郊外的牧师房子,后来又被不礼貌地赶出诺桑觉寺。这一切想象的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她也获得了成长。

这本书用了很多细节展示了个人刻板印象往往与事实相去甚远这一道理,比如常说好话恭维你的闺蜜其实只是利用,神秘莫测的诺桑觉寺实际是个现代化的住宅,长辈性情突然大变只是因为另一个不相干人的谎言。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书中各个人物对他人想法的推测,也都是将自己内心想法投射于他人,尽管别人完全不是这么想的。作者对于这种投射的描写很精妙,完美地从侧面体现了人物性格,也作为暗线预测了人物的行为,使人物塑造更加丰满,也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些神秘和悬疑的色彩。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傲慢与偏见》,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了,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写作风格手法和傲慢与偏见如出一辙,大段对话风趣幽默,后面计划把这套书陆续都读一下。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知名度要比《Pride and Prejudice》和《Emma》低很多,情节上也不像前两本一样丰富,但这本书比上述两本的嘲讽都要到位很多,非常有幽默感。而且,这本书里的主角和配角都相对来说更接地气一些,他们平凡、真实,与上流社会相距甚远。

首先,这次选了一个非典型的女主角,如果说前两本书的女主至少都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如聪明、美丽、性情好等等,那么这本书的女主凯瑟琳可就要被衬托得一无是处了,长相普通,见识浅薄,家境平常,身边也没有非常通情达理的长辈做榜样,也没有亲切体贴的朋友能聊天,所以她的成长要格外艰难一些。好在她的本性还是继承了家人的淳朴、善良,所以在面对虚荣又自私的索普两兄妹,她还是没有被带到沟里去,和同样正直真诚的男主亨利 · 蒂尔尼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不过男主的人物塑造相对来说还是单薄了一些)。

其次,凯瑟琳到诺桑觉寺拜访的过程,简直是不遗余力地嘲讽当时流行的哥特式恐怖小说,甚至让人感觉只怕是为了嘲讽这种类型的小说,才把女主角设定成这么缺心眼儿的。由于凯瑟琳受多了荼毒,总是致力于在别人家里发现一些恐怖线索,一下子翻箱倒柜,一下子闯入人家的卧室,甚至还脑补出了一场凶杀案,幸亏男主赶到,才终结了这一系列的荒唐行为。

另外,这本书的配角塑造是比较出彩的,尤其是索普两兄妹,真的太典型、太有既视感了:伊莎贝拉 · 索普,又当又立的绿茶,表面上对凯瑟琳和她哥哥詹姆斯热情关切,其实全是虚情假意,不过是高估了他们家的财产,嘴上又要不断强调自己不在乎金钱,当她发现詹姆斯不能继承多少财产的时候,就立刻换了倾慕对象弗雷德里克 · 蒂尔尼,没想到对方家里反过来嫌弃她穷,于是又恬不知耻地哄骗凯瑟琳帮她和詹姆斯再度牵线......可惜,她到底还是高估了美貌在婚姻大事上起的作用。他的哥哥约翰 · 索普也是非常虚荣自大又讨人厌的。Jane Austen这么嘲讽道——

多么贴心的男孩!不仅不遗余力地抬高自己,还不忘顺便将跟自己扯上关系的每个人都贴上金。不过,一旦拒绝了他,在他嘴里又会一瞬间变成一文不值了。幸亏他的自我感觉实在太良好,撩妹的手段实在太低端,我们单纯的凯瑟琳也没被他骗到手。

最后,分享几个非常有趣的嘲讽。

没啥优点、只关心自己每天穿什么衣服的艾伦太太——

论男人对女人智慧的恐惧——

目前读完了《P&P》、《Emma》、《诺桑觉寺》这三本,发现Jane Austen对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还是非常偏爱的,都给了她们美满的婚姻,当然,由于作者本人一生并未结婚,她的小说也像很多童话故事里一样,止于步入婚姻的那一刻,这也是她的局限性所在。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四)

为什么好男总是遇渣女?恋爱脑不分男女~ 这是一个乡村傻白甜进城的故事。 但是傻白甜真的傻吗? 凯瑟琳随艾伦夫妇一起来到疗养胜地巴思,在这里进入舞厅社交,遇到了大美人伊莎贝拉并和她成为闺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舞厅是年轻男女认识异性的最佳场所。也是在这里她认识了温文尔雅的蒂尔尼先生。 因为索普大嘴巴子的吹嘘,阴差阳错让平凡少女凯瑟琳得到了蒂尔尼将军的邀约,去诺桑觉寺做客。 故事挺简单的。但是在奥斯丁细腻的笔下,读来甚是有趣。 十七岁的凯瑟琳是个喜欢看小说的女孩子,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她还没有经历过复杂的人性考验,以至于无法识别伊莎贝拉这样茶里茶气的姑娘的那点小心思。面对约翰的夸夸其谈和吹嘘,“她却不能不怀疑这个人是否真的讨人喜爱。”她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即使一开始懵懵懂懂。 纯真的人很纯真,虚伪的人很虚伪。 书中我记忆最深的地方是,伊莎贝拉和约翰还有詹姆斯非要凯瑟琳第二天一起出游,约翰甚至私自去和蒂尔尼小姐说凯瑟琳第二天不能赴她的约。 而且伊莎贝拉还好一顿PUA,看得我都要犯心脏病了。整本书我的乐趣就全在看伊莎贝拉的表演了。不得不说,奥斯丁对人心的描写太真实了。好在我们的女主没有唯唯诺诺,她很坚定。 所以,说回来,为什么好男总是遇渣女?詹姆斯为什么对伊莎贝拉的本性一点也没有看穿呢?书中经常提到“财产”“钱”这类字眼。而沉浸在爱情中的詹姆斯却如此迟钝。看来,恋爱脑这病,男女都容易染上。 文中对于男女主的感情戏着墨其实很少,但是男主一直都能接住女主的梗,她那满脑子的幻想啊,他懂得。 还有个大亮点是作者的视角出现在文中,理智客观地进行表达。经历了友情与爱情洗礼的凯瑟琳,也更加成熟了起来。 《诺桑觉寺》是新版“简·奥斯丁文集”之一,由译林出版社特别推出,六部作品均由翻译家孙致礼一人独自翻译,读起来非常优雅流畅。浪漫唯美与市侩庸俗齐聚一堂,这部200多年前的婚恋观,放到现在也依然不过时,HAPPY ENDING的结局更是让读者会心一笑。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五)

阅读简·奥斯丁作品的最大感受是对于主人公内心的描述和个性的塑造真的值得一读再读,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场景却蕴含着巨大的魅力和哲理,让我们不禁相信,生活真的是最伟大的导师。 读完《爱玛》,感受了那种隐忍的、情意绵绵、饱含着善意的故事后再读《诺桑觉寺》,除了再次感受到那种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和磨难,最后都会有个美好的结局的善意以外,还有一种俏皮的、可爱的影子。 透过这些故事,让人再次感受到简·奥斯丁那细腻的、入木三分的叙述背后,是作家面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时的清醒。 她的作品,与其说是对那些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人的讽刺,不如说是对当时那种环境下还能清醒而独立的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女主的赞颂。事实上,女性不能够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命运是每个时代都有的通病,尤其是时间再往前推进一两百年的过去。 就像她在《诺桑觉寺》中的一段关于读书的话:……如果一部小说的女主角不从另一部小说的女主角那里得到庇护,那她又能指望在何处得到保护和尊重呢? 所以,她的女主角,清醒而明智。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善于从小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虽然凯瑟琳因为喜爱读书而常常使自己的想象力过于丰富,甚至在诺桑觉寺做客时想象那个古老的房间里暗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使自己胆颤心惊。从而映射到房子的主人有可能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人总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之后开始成长。凯瑟琳在经历了虚假的友谊和虚假的爱情之后,虽然有了诸多疑惑,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从与善变的环境,最终收获了美好的友谊和爱情。 简·奥斯丁真的为女性成长操碎了心。在距今200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的意识。 她说:女人穿戴考究只能使自己感到满足。男人不会因此而更倾慕她,别的女人不会因此而更喜欢她。无论什么时候,衣服都是徒有虚表的东西,过分考究往往会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所以,她的女主角普遍爱读书,有主见,有能力,虽然也有些小女生普遍拥有的虚荣,但因为她们内心足够强大,那些小虚荣反而成了锦上添花的娇俏和魅力。 愿你,我亲爱的女朋友们,也终能在阅读中找到人生的答案,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避开人生风险的法宝,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诺桑觉寺》读后感(篇六)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丁去世后才发表的一篇爱情小说,书中除了爱恨情愁,还有对哥特小说的嘲讽。

这篇小说在她生前曾以10英镑的价格,将出版权卖给了伦敦出版人克劳斯比,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未出版。经历十多年后,几经周转于1818年与《劝导》合集出版了。

本书的出版就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总是要历经一些磨难的。

作者开篇就详细地交代了幼年时代的凯瑟琳·莫兰的家庭情况、身份地位以及样貌。

相貌是这样描述的:她细瘦个儿,形态笨拙,皮肤灰里透黄,不见血色;头发又黑又直,五官粗粝。

性格像男孩子一样,并且资质又不好,不教就学不会,弄不懂。背一首诗《乞丐请愿歌》就学了三个月。

从各方面看,就觉得她不是天生的女主角。

不过这是十岁之前凯瑟琳的样子,还好女大十八变,她越长越好看了,渐渐有了女主角的模样了。

这么漂亮的女主角是需要有个男主角来配的,但一直住在富勒顿村的她却没有遇到什么奇缘,于是巴思之行就安排上了。

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爱情亨利·蒂尔尼,遇到了一位颇有心计的青年约翰·索普,还结交了好朋友蒂尔尼小姐以及爱慕虚荣的伊莎贝拉。

在这些年青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凯瑟琳是一个非常果断的人,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反抗不合理的事情。

比如,凯瑟琳和亨利·蒂尔尼因为有心人的介入,产生了误会,她会及时去解决这个误会,而不是让问题继续发酵。

因误会而错过的爱情,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如果能像凯瑟琳一样,及时解释,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呢?

最重要的是,凯瑟琳不受友情和亲情的裹挟,坚持自己的原则,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管哥哥和好朋友伊莎贝拉如何苦苦哀求,她都不受其影响。

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善良的人碍于情面而不得不妥协,放弃自己的原则,受他人的影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下次你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妨想想凯瑟琳是怎样做的。

还有好朋友伊莎贝拉一直在诋毁亨利·蒂尔尼兄妹俩时,凯瑟琳坚信自己对他们的感觉,认为好友所说的并不是事实。

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所干扰,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大多时候,我们会听信他人所说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因为她的优秀,她和亨利·蒂尔尼一家来到了诺桑觉寺,本来是个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受哥特恐怖小说的影响,凯瑟琳常常出现恐怖幻影。还好,她从亨利·蒂尔尼口中了解了真相,才让她从哥特传奇的梦幻中省悟过来。

让她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判断什么或是做什么,全都要十分理智。”

这就是凯瑟琳,一个独立的女性该有的模样。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