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幸福读后感摘抄

幸福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3 03:55:23
幸福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13 03:55:23   小编:

读完《幸福》后,我被小说中描绘的幸福之道所深深触动。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温馨的场景。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奢华的追求,而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和珍惜。这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篇一)

我们既是社交动物,也是执行者。

社会性使我们在保障生存的基础上,追求人际交往和情感纽带,这是幸福感的关键。我们渴望关爱,也愿意关怀,与他人紧密相连能满足内心。

社交属性让我们关注集体福祉,美德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建立和谐关系,促进心安理得的生活。

作为行动者,我们通过掌握技能、创造有益事物来赋予生活意义。真正的幸福感来自我们认为有价值、积极参与并欣赏的活动。

与本能驱使的动物不同,人类有深思能力,追寻行动的深层意义。当有意识地参与和欣赏自我认定的有价值活动时,人生更有意义,幸福感也会提升。

《幸福》读后感(篇二)

有帮助,认同一部分结论,很老派的理解,多一星是因为他值得反驳。 他隐含的假设是越强大就应该越幸福,我们说越强大就越可能幸福是事实,但不能直接推出应该。否认事实(否认因果效用)的人愚蠢至极,但价值判断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弱者也不应该把建构价值的话语权让渡给强者,人完全可以根据事实描述去瓦解任何既定的价值观,然后按照自己的个性去选择价值观。 当然,人肯定是越强越好(任何形式的强或说内圣外王),实力是最基本的需求。 总结来说,人活着就应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但不要做过头而忘了放松。我们要为所爱的人留出时间,控制自己的债务,拒绝道德负债。 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不要为难自己,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大环境中,让你可以自然而然做到以上这些事情。跟明确知道自己优先级的好人来往,避免从事给自己带来坏朋友的职业。假如你周围的人都很难做到前文所说的四点,你会发现自己也很难坚持下去。 假设你一生之中尽可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你就一定会幸福吗?可能吧,但也不完全由你掌控。不过很有可能你会因此拥有不留遗憾、值得度过的人生,美好的一生。 只要能活着,有很棒的家人、好友,能每天欣赏日出,这就是让我感到美好的一切。我发现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迟早有一天,人们会停下来说:“我能有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运了。”有些人只是还没走到那一步。 选自迈克尔·A.迪雷蒙多中士从伊拉克寄回的家书,此后不久他在战场上阵亡

《幸福》读后感(篇三)

第20页:幸福就是指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22页:我们可以把幸福当作一种对于自己人生的情绪评估。最基础的幸福指的是你对于个人安全和保障程度的反应,也就是说,你究竟是降低警戒、充分享受人生,还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戒备。我将这种状态称为人与自己的人生达成协调。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人对于自己在自身处境中的参与程度的回应,即你是否认为自己应该在周遭活动中投入大量精力,又或者你认为退出或淡出这些活动才是更明智的选择?最后,我们要关注的是代表认可的情绪状态,假如你认可自己的人生,就说明你的生活是美好的。

第80页:能够产生最多幸福感的活动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它们需要技能并且有意义。

第112页: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时,就表示这个人带着欣赏的态度参与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活动。

第129页:我能想到的大部分美好人生都属于平凡度日的普通人。事实上,美好人生与成就和名利之间或许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名垂青史的伟大成就一般都要求当事人满腔热忱、心无旁骛,牺牲掉更多美好人生的基本要素,比如家庭关系等。

《幸福》读后感(篇四)

作者从一开始就给读者打个预防针,就是不要往物质主义的方向去定义幸福,他说苏格拉底所生活的雅典与现代相比物质匮乏,但苏格拉底是个幸福的人。随后,他还是指出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力,纵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但贫困还是导致不幸福的主要源头。但在社会里,金钱与物质是与每个人的存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没钱肯定会让生活过得很艰难,其后有一系列消极的反应,如果能够甘之如饴,那人肯定是幸福的。幸福的理解在于自己怎样去定义幸福,悲观主义者对幸福的态度肯定比乐观主义者苛刻得多。

作者说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书中分析了三个理论:情绪状态理论——幸福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享乐主义理论——幸福即快乐;生活满意度理论——幸福就是你的人生感到满意。总结出来,幸福就是指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全身心沉浸在你热爱的事物中,充分发挥出你的自我,并且无忧无虑地做自己,这样的人会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安稳平和,没有怀疑,没有焦躁,没有忧虑,时常感到快乐,笑口常开。听起来,世界上幸福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要评估自己的情绪状态,作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考察:协调——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警备;参与——是淡出还是参与周围活动;认可——对自己的人生是否认可。而幸福还包括无意识下的情绪状态,比如人是否倾向于某种心情体验——对生活的回应是否积极?在生活满意度上,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反思人生是否有足够自己在乎的事情。

作者提出影响幸福的五大要素:安全感,生活态度,自主权,人际关系,有意义的活动和其需要的技能。对物质、社交、事业和时间的焦虑会影响安全感。生活态度无非就是要积极面对生活。而只要拥有选择的权利,就能产生一种由可能性带来的自由和快乐。人际关系对人类幸福的重要程度是水和鱼的关系。幸福的生活还需要有技能,把技能用在有意义的活动上。

问题来了,金钱也是影响上述五大要素的要素。贫穷是坏事,它极大限制了人类发挥自己的机能,在最糟的情况下,贫穷会令你无法维持人的生活,迫使你屈尊成为一只以乞讨来维持生计的动物。很露骨,很可怜,很卑微。

所以,要幸福,先脱贫。

《幸福》读后感(篇五)

“活下去”早就不是人类的首要目标,

不出意外,我们都能活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应当有另一种东西作为人生的“基石”或者说是目标。

这不是客观标准,很显然,目标选择遵从价值的主观判断,

拿起这本书的读者,大多追求一种幸福的人生

我希望你所有的判断都可以遵循这个原则,

至少要做到逻辑自洽,

因为“基石”基于你的价值判断,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具有一定的先验性,你可以说我做的事情不一定要很有意义,只要我感到幸福就好,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可以不要幸福,但我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没有谁是错的,我只是希望在将来你做选择时不要感到矛盾。

作者以大多数人的观点总结出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幸福,

“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候想到的幸福,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也就是说,幸福就是指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我们把这个称作关于幸福的情绪状态理论。”

此外,还有

享乐主义理论:幸福即快乐。

生活满意度理论:幸福就是对你的人生感到满意。

作者针对第一个理论展开了分析,若你同意这种说法,本书余下的部分可以作为实用主义工具来走向幸福。

幸福的三个方面:

认可,感受快乐以及其他典型情绪。

参与,活力与心流。

协调,内心宁静,自信,情绪开朗。

当一个有机体生活在熟悉、安全的环境中时,他能够

游刃有余地把握周遭环境,便会放低警觉,自信地追逐

心中所想。

协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内在平静(“宁静”)

自信

情绪或精神开朗。感到“轻松快乐”或“不受压迫”

除了人们可以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和心情,幸福还包括我们在无意识情况下经历的情绪状态。我们把幸福的这个层面叫做一个人的心情倾向(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受外力情况下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在相同情况下,某些人会更倾向于体验某些特定的心情和情绪。

幸福的来源:SOARS

1.安全感(物质,社交,事业,时间)

2.生活态度

3.自主权

4.人际关系

5需要技能、有意义的活动

能够有效促进幸福感的生活态度:

1.积极应对

2.坦然接受

3.关心他人

4.内在动机

至此,理论部分结束,时间紧张可以只读一,二,五,八章

后面内容大体是作者的人生态度。

希望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都可以幸福,

学识短浅,欢迎讨论指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