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南国之冬》读后感摘抄

《南国之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4 14:26:10
《南国之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14 14:26:10   小编:

《南国之冬》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南方冬季的艰辛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当下的生活。

《南国之冬》读后感(一)

历时数月,龟速读完了张大春老师的《南国之冬》。

如今,电影、电视、微博、短视频似乎已成为求知记事的主流,晨昏不辨,朝夕不停。

即使于瞬息万变的当下,张大春老师依然一路疯狂炫技、狂掉书袋——掉得人霹雳当头、醍醐灌顶。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紧紧跟随,拾捡得不亦乐乎。

“四部曲——“春”,讲市井豪侠江湖快意;“夏”,讲知识分子官场怪态;“秋”,讲鬼怪妖狐仙凡遇会;“冬”,则由神鬼传说引入了历史传奇。

彼此不相连属,个别衍生的情节也没有任何枝节的牵涉,然而,一旦编成一个合集,却仿佛分享了一个世界。

读张大春老师的书,仿佛回到从前读“三言二拍”的日子,那是属于北门少年郎的纯真年代。

《南国之冬》读后感(二)

#2024年手边书#《南国之冬》 因为胡金铨导演知道这本书,今天整整一天沉浸在张大春的故事里,即使不懂历史如我,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唏嘘感慨。 尤其喜欢写梁启超先生的部分,胡金铨导演生前想拍的可不止《华工血泪史》,还有更多更广的故事想要拍,而胡金铨导演与梁启超先生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都是因为常规的手术而不幸离世。 第十九话的“离魂”让我想起《山月记》里的李征变老虎,而“离魂”里的李琳也因事故不幸变为粗鲁的农民“鲁大”,当他去认亲时,亲人给予的只有嘲讽与辱骂。他黯然想起焦十一所劝之言:“连这身为鲁大的你,都不肯认鲁大的份儿;你叫江南陈家那边儿的人,又如何认这个份儿呢?” 张大春的老师王静芝先生说:“古代的民歌,现代的小说、戏剧,都不能只从虚构的角度去解释它的技巧,那里面都有非常真实生活的面貌。你如果体会不到戏剧里的真实,就没有法子编出动人的戏剧,也就谈不上移风易俗、甚至教化了。可是,怎么去掌握戏剧里的真实呢?到头来还是得作学问。” 很感佩那个时候认真做学问的人。

《南国之冬》读后感(三)

南国差点把我难住,历史知识贫乏,又没有文学功

底,这本书的每一

页都读的相当吃力,简单的词语都要百度才

明白其义(上次需要这样

做笔记还是看马伯

骞的书),这本书差点

要烂尾,读不下去了。还好

我心疼买书花的钱,硬着头皮读完了。其实没有那些

晦涩难懂的词,故事还是挺精彩的,我竟一时分不清是小说还是史实

。民国是怎样的存在,

1949年的台湾是什么样子的,撤到台湾的大

陆人适应岛上的生活吗?《台北人》应该是现

实描写吧。我还是找几本

自传看看吧。短时间内,我没有

勇气去看张大春的春夏秋了(看

不懂

《南国之冬》读后感(四)

圣诞节闲书第一弹,张大春先生的《南国之冬》。说书先生``春夏秋冬"系列的最后一本。

结构很散漫,但也没什么可苛求的——大春先生在此系列中以说书人自况。既然是说书人,前半部分聊聊子不语的怪力乱神,因果报应,让听书人瞠目结舌,末了慢慢咂摸出一些鬼狐仙怪背后的人间烟火气,得一些似有似无的道理。

后半部分想聊张彻先生的铜钵,想聊民初世态人心,想把《一代宗师》背后的草蛇灰线若有似无地拎出来一点。说书先生借着猛夸蔡东藩的《演义》,其实是借着为夫子张目,点出说书先生自己想做的事:``他(东藩)的第一步历史演义就是为了在帝国和民国易帜之秋,察觉这大历史舞台上之阡陌纵横,各从何处而来,又通往何方而去"。

但这项工作其性质着实太难,写得各种神散,连形也跟着散乱不堪,教人读完四顾茫然——说书先生要么无奈如此(本来民初就是缕不清楚的一团乱麻,大小人物们台前高呼为国为民的为侠之大口号,人后行蝇营狗苟之事,数见不鲜),要么刻意如此(既是说书,何必条理周详,非要分清谁是丁连山谁是薄无鬼呢)。

大是大非、非此即彼的时代过去了。说书人笔耕不辍,写写鬼狐仙怪,写写人之所言所行。两相比较起来,还是鬼狐仙怪更有人味,更可爱,更可堪亲近。所以说书先生对业师静芝先生桌上的铜钵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欣睦过甚;反倒是静芝手书的一片字纸,说书先生裱糊装帧,带回书房壁上悬挂多年。衣钵之身无法传,不肯传,不敢接。那字纸上写着陆放翁的诗,却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凡市井炊烟处,就都能张一把蒲扇,聊聊《赵五娘》中的负心汉蔡中郎了。

另。以笔力论,以对民元人物掌故的熟稔而论,张大春先生完全有能力构思出不亚于《一代宗师》的一流货。以心气论,大人物背过镁光灯去后,躲在黑暗处所行种种,说书人倘能讲,听书者敢否听?

2021年12月26日 魔都新江湾城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