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100字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6 14:26:35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26 14:26:35   小编:

这篇文章《被遗忘的一代「香港」文人》提及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香港的文人。在香港回归中国后,这些文人的声音逐渐被淹没,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也被忽视。文章呼吁人们重新关注这些文人的贡献,认识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文章也提醒我们珍惜和保护当代文人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声音继续传承下去。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第一篇

本書乃是曉婷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的博士論文,我是她的指導教授之一,* 讀後十分讚賞。此論文研究的主題是戲劇大師熊式一在香港的戲劇創作和生活經驗。熊式一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戲劇界開始嶄露頭角,後到英國留學旅居多年,以英文改寫《王寶川》大受歡迎,歷久不衰。五十年代初受林語堂之邀到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卸任後卻落難香港。在港期間,熊式一改變創作風格,以中文改寫英國喜劇,將英國人物和佈景徹底華化,由中英學會中文戲劇組上演,也甚成功。

曉婷收集中英文資料,包括中大圖書館珍藏的舊雜誌和手稿,得以將熊式一改編後面目全非的英國原著還原,並引用跨文化翻譯理論,詳細分析對照,我認為絕對是開山之作。曉婷掌握各種有關香港檔案資料,得以深入探討當時的精英文化機構「中英學會」的主要人物及其外在背景,據我所知,從未有香港學者對此作如此徹底的研究。更有甚者,曉婷不僅把熊式一作為兼通中英雙語(bi-lingual)的戲劇家,而且從他的「文化資本」中反映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雜和交流的獨特地位,因此熊式一和他背景類似的姚克等人得以在中外文化勢力的夾縫中生存,並為中國現代戲劇開出奇葩。

*筆者的哲學博士畢業論文題目為《中英跨文化翻譯及戲劇研究:以雙語作家熊式一(1902 ─ 1991)的作品為例》,由李歐梵教授和張歷君教授共同指導。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第二篇

– 年初時讀了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的《熊式一:消失的「中國莎士比亞」》,沒想到又有另一本關於熊式一的書透過商務印書館出了。

– 我前陣子去找些書,卻無意間碰到了這本書。當時就覺得作者陳曉婷的名字好面熟。查了一下,發現原來在讀鄭達教授的那本《熊式一》時,便曾注意到原來香港有位學者/研究者曾以熊式一作為其論文主題,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陳曉婷。

– 根據書的介紹,這書是基於陳的博士論文編輯而成,而陳的博士論文則是由李歐梵及張歷君所指導的。李歐梵還為這書寫了篇推薦序。我剛讀完由張歷君所編、李歐梵自己書寫的回憶錄,覺得事情有點巧合(serendipity? synchronicity?),便買下這書好好一看。沒多久又見到《明報》世紀版有篇訪問寫鄭達談熊式;而我前幾天又見到內地版的《熊式一》,好神奇。

– 回到這書,因為這是基於博士論文改編而成的一本書,書的學術性、主題性便會比鄭達那本《熊》要強。作者主要從熊的創作、譯作中去看熊的幾個時段,如何處理中英文間的翻譯,是本翻譯相關的研究。

– 同時,作者在其研究過程中,找到了熊的兩個創作中外文原著的源頭(之前都沒有人有相關資料),開創了關於熊的研究,並同時能更清楚的論述熊的翻譯處理,以及在他來到香港生活後,如何為作品加入香港的元素、讓作品在地化。

– 作者也談到熊的創作中,其劇本、小說間的相互豐富,並從劇本、小說間的比較,討論了兩種創作關的特性與關聯。其中作者引用了不少中大退休教授陸潤棠教授的戲劇研究;大學時也上過他的課(雖然學得不怎麼樣),很是懷念。

– 我對作者透過熊的研究帶出五十年代香港政府的文化政策,話劇、戲劇、中英文劇場之間的交流互動覺得很有趣,過去從沒接觸過。也因為這書,我才更加意識到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比如新文化運動以降),傳統戲曲、話劇間的張力,以及透過熊式一這位在英國寫中國、在香港寫外國(把外國戲劇本地化)的文化人,去看到透過香港那種張力又會有怎樣的消解、演譯與發展。

– 又,透過這書,我也意識到香港的話劇、劇場有頗長的歷史(起碼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或更早),而香港其實也有些學者研究這方面的歷史。過去只注意到電影、文學的研究,這次也透過這書對香港的文化演變多了層理解。

– 書中提到熊式一與胡適(不大好)的關係,作為八卦也是引起了一些注意。作者指熊式一肯定會把自己認同為愛國者(包括日本侵華時他在英國的募款),但他在離開英國後最後在香港生活了幾十年,這大概也反映了他的取態與思考。

– 這書雖然是基於博士論文改編而成,但相當好讀,內容並不複雜。有可能作者本身的論文就是那麼好讀,也估計編輯作了些處理以幫助業餘讀者。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读后感第三篇

在如今的舞台上,改編引進或走出國門的優秀劇目比比皆是。當我們將歷史的時鐘調回20世紀初,那時的跨文化戲劇傳播又是怎樣的光景?在本書中,作者陳曉婷以民國時期的翻譯家、戲劇家熊式一的作品及創作歷程為研究對象,探索熊式一其戲、其人、其心,並由此延伸至對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之下的跨文化討論。

熊式一修讀博士英文哲學博士課程時的學生證,倫敦大學瑪麗女皇學院 (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藏品。

事實上,熊式一橫越中國大陸、倫敦及中國香港的創作歷程,正能有助於反思中國知識分子的身份定位。熊式一曾在倫敦居住逾二十年,相比同代的中國南來作家,他擁有更豐富的海外生活經驗,對英國文化認識殊深,是以移居香港後,更能以「局內人」姿態道破英國殖民統治的弊病,筆下作品既關乎中、英交流互動,尤關注華洋階級對立,甚至猛烈批判社會現實。與此同時,熊式一的作品所展現的本土關懷亦可對應同代文化人試圖在香港實踐的文化願景。從英文傳統中國戲《王寶川》到中文現代英國戲《樑上佳人》,熊式一不同階段的戲劇創都離不開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然而,是什麼令熊式一選擇在英國留學期間創作傳統中國戲,返回中國香港之後卻轉而創作英國戲呢?作者以其豐富的研究資料和細緻的思考,帶領讀者走進熊式一的戲劇人生。

熊式一來港:《華僑日報》在1956年1月5日刊出的「教育與文化」版面。

《華僑日報》刊載的「太平劇團」《王寶川》演出廣告,1936年2月6日。

作為編輯,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本書第四章「中文『英國戲』——熊式一在中國香港的中文話劇(1)從話劇到電影《樑上佳人》(1959年)」。在這一章中,作者發現熊式一筆下原本被大眾認為是原創戲劇的《樑上佳人》其實很有可能是一部翻譯作品。於是,作者便提取劇本中的內容特點,開始「上窮碧落下黃泉」,在同時代浩如煙海的英文劇作中尋找這本「薛定諤的原作」。正當幾番尋找無果的時候,作者發現了一批由當時主演的家人捐贈給大學的藏品,其中便有這本《樑上佳人》的劇本。而在劇本封面上,有一行手寫的標題“Dear Delinquent”,這才讓作者終於在「被遺忘」的角落,發現了這本原作。如此機緣巧合實在令人驚歎。

《樑上佳人》排演劇本(特別鳴謝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允許使用此藏品)

《華僑日報》刊載的《樑上佳人》電影廣告,1959年11月27日。

《國際電影》第47期刊載歐陽天的文章〈從馬來姑娘到樑上佳人〉,1959年9月發行。

當我在閱讀這段探索的歷程的時候,感覺就如同翻開一本偵探小說,研究者層層深入,不斷嘗試,帶領讀者揭開「塵封的往事」。也正是通過這種改編劇本與原劇本的對比,更能見出熊式一在選擇、翻譯和創作中的心路歷程。本書作為一部學術著作,字裏行間卻並不似一板一眼的學術報告,相反,作者的文風嚴謹又不乏趣味與共情力,以娓娓道來的形式逐步呈現。這也使得讀者能夠更加真切地「看見」熊式一這位或許如今已經「被遺忘」的跨文化劇作家。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雙語作家熊式一》是「睿創學術系列」出版的第一本書。2021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啟路求新」,以「大教育」為定位,聚焦於語言學習、人文社科、藝術歷史三大出版領域,展示學術成果,並在此背景下提出「睿創學術系列」Sapientia Academic Series 出版計劃。這一系列主要是通過征稿選拔的方式,將有創見與出版價值的博士學位論文改編為便於閱讀的學術專著,以便實現學術普及,起到引領作用,為香港學術研究提供傳播渠道。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書影

○ 本文由「睿創學術系列」編輯毛宇軒撰寫。

被遺忘的一代「香港」文人

评价人数不足

陳曉婷 / 2023 /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 一本(可發貨至香港各區)購買連結 ▷ 中商(可發貨內地)購買連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