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摘抄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03 01:26:44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1-03 01:26:44   小编: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通过对碑帖的深入解读,探讨了碑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文章指出,碑帖不仅是一种文字形式,更是一种叙事方式,通过碑帖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碑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篇一)

本人此生和写字缘悭一面。即便认真书写,我的字仍然和甲骨文类似,要不了三五天连主人都认不清内容。这本《谁棹满溪云》,架起了现实和书法之间的联系——讲述名帖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让那些展陈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橱窗,走进你我的生活。

这本书同时可供书法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研读。作品中所讲述的碑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均赫赫有名。很多人临了一辈子的帖,对于所临作品的历史地位和珍贵程度如数家珍,但对于有关碑帖和作者的经历知之甚少。每一幅墨迹都有一段历史,需是对历史和书法都有一定研究的人,方能从这些书法精品中解构历史,如同作者在《自序》中所言:媒介互文成为了解古人的“双重证据”。

莼鲈之思用于形容对家乡的思念,典故出自西晋初年的张翰。300多年之后,历经无数战乱,名家欧阳询打捞出这段历史,并将其付之笔端。是什么样的经历联系起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作者从张翰的故事讲起,以欧阳询的故事收尾,在宦海沉浮中寻找两人的相似之处。类似的讲述,在《归去来兮辞》《兰亭序》等作品的解读中也出现了。墨迹如同一根细线,穿起古往今来,以及依附于某种精神的历史人物。

没有互联网和手机,古人将彼此之间的友情用纸和笔记录下来。苏轼在当朝已是文声显赫,他和陈希亮、黄庭坚和他,两对不是师生胜似师生的组合,用友情为后世留下《新岁帖》和《寒食帖》两部精品。书法中所展现的豁达让人感慨,跨越年龄的情谊更是在作者笔下流露出艳羡之意。

琅琊王氏的家族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关于这个家族的书法故事自王右军起,延宕千年。其中有声名显赫的《兰亭序》,也有类似家族微信群留言集合一般的《万岁通天帖》,还有集字而成《圣教序》……王氏子孙用天赋和努力,为中国历史奉献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事关史书,同时事关艺术。

平常人的故事鲜有机会为后人得知,但《黑夫木牍》给了今人一个绝佳的窗口。书中的所有故事里,只有这个故事掺杂了最多的想象。木牍上记载的内容多是家长里短,但比那些传世名篇有更多的真情实感。秦的军功制度虽然可以造就虎狼之师,但少数人的升迁之下是无数埋于沙场的枯骨。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揣摩,本书所有篇章都有墨迹的配图,绝大多数还对原文进行了抄录。习帖出身,让作者对于这些墨宝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些都体现在文中对珍品的介绍和分析中。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作品开篇缺少简要介绍和价值所在,对于像我这样对书法不了解的人来说,需要自行搜索以查漏补缺。由作品引出的故事,交代出处还是再好不过。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篇二)

在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与绘画是同源不分家的。

作为书法爱好者,临摹古代书法碑帖是必经之路。初学者关注的多是笔画的笔法、字的间架结构、章法等等,这更像是学习绘画。至于这些字连在一起,讲了些什么,初学者往往不太关注,因为这个阶段老师只要求“像”就行,重点学习的是如何用毛笔展现出各种艺术效果。

但是,学到后期这是不够的,因为写得像是没有灵魂的。所谓灵魂就是书者书写时的情绪、书写内容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共同构成一种不可说的东西。所以说,了解碑帖背后的故事至关重要,了解这些才能通过读帖与千年之前的书者产生共鸣,感受书法之美。

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谁槕满溪云》,就是一本介绍各大名帖背后故事的书,书法爱好者不可不读。

《九成宫醴泉帖》不仅是学习欧体必临贴,它的学术价值也很高。帖的书者是欧阳询,帖的内容是魏征谏唐太宗不要大兴土木兴建宫殿,使用前朝的九成宫。民间传说中魏征是直言敢谏之人,唐太宗是从善如流的仁君。事实上,唐朝大部分疆域是唐太宗打下来的,怎么可能是容易动摇意志的主?魏征要总是忤逆唐太宗,早就被杀了。

这篇谏言充分体现了魏征的知识储备与独立思考意识。魏征摸准了此时唐太宗的想法,先扬后抑,层层递进,戳到唐太宗心坎上了,否则唐太宗也不会让书法大家欧阳询刻下这篇堪称范本的谏言。唐太宗曾评价魏征是他的镜子,也曾用“妩媚“二字形容魏征,足以说明魏征情商高而非无脑直男。

《归去来兮辞》的书者文征明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擅小楷与绘画(我最喜欢临他的小楷),他的楷书非常“规矩”,行草书也很少“牵丝”,具有相当的辨识度。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可是他在官运上并不横通,他经历了十次落榜,五十四岁才进入仕途,做官三年就辞官回乡。三年官场生活是他九十年人生中最不开心的三年,他的字画不事权贵,连严嵩也不例外。他却对仿冒他的人极为宽容,有人拿伪作让他签名他想都不想就签(估计是为了恶心那些权贵)。我想文征明是快乐的,能在他热爱的书画艺术中活到九十,比倒霉蛋唐伯虎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倍。

这本书不止我说的这两则故事,还有书圣王羲之记录文艺聚会的《兰亭序》,馋家乡莼菜鲈鱼躲过一劫的张翰(张翰帖)与没逃过一劫再也回不到家乡的陆机(平复帖),爱而不得的《洛神赋》,堪称中国书法演化史的《万岁通天贴》。

这些碑帖后的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书法爱好者快点入手品读吧!

《谁棹满溪云 : 碑帖的另一种叙事》读后感(篇三)

羊肉配韭花,一直以为这是我家吃货队友独家研发的呢?没想到这吃法居然还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一叶报秋之处,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太子少师杨凝式为感谢友人送去的小肥羊而书的《韭花帖》中的内容,实则这本是杨凝式记录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在书法史上却成为经典之作,被称为第五大行书,还曾受到黄庭坚的高誉。 没想到咱这寻常百姓家的这种羊肉吃法也这么经典啊,不由得也让我感叹这古人杨凝式的确会吃,但其实有记载说,古人食羊肉配韭花,在《诗经》时代就有了。但这又如何?终究还是通过书法碑帖的形式更“火”一些。 初读《谁棹满云溪:碑帖的另一种叙事》,真的是被这碑帖背后的故事所打动。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书法碑帖的艺术鉴赏,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闫珍珍从媒介的角度出发,巧妙地选取了碑志、拓片、尺牍、手卷等多种材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人文视角,为我们揭示了碑帖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让读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背后的文化韵味和人文情感。 除了吃货才有的灵敏嗅觉,让我对《韭花帖》产生了共鸣外,书中对《张翰帖》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透过“莼鲈之思”,让我了解到张翰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阶层追求个性自由、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而《兰亭序》作为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其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作者闫珍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集会上饮酒赋诗的情景。那份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的畅快,以及王羲之在醉意中挥毫写下的《兰亭序》,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份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而《兰亭序》所展现的书法之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和意境。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书中还对很多碑帖进行了解读,我们还通过作者生动的语言和流畅的叙述,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文化意义及创作者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品味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