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台北人读后感精选

台北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30 11:20:43
台北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1-30 11:20:43   小编:

《台北人》是一部描写台北市民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小说描写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矛盾,让读者感受到了身处大都市中的孤独和无奈。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深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台北人读后感第一篇

今天的读书笔记是

书名:《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豆瓣:8.9分

个人:

台北人读后感第二篇

白先生笔下的人物那么真实鲜活,语言又极其贴切,让人不自禁的为他们的命运感到可惜遗憾,感慨那个动荡飘摇的年代里社会众人的无奈,虽然是虚构的小说依然能引起不少共鸣,引发诸多思绪。

虽然书名是台北人,但这些外乡人实在是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责任和文化重任了,虽然不曾亲历那些历史,但我们与他们原是有着同样的根呀

台北人读后感第三篇

“老板娘,请你不要胡闹,我在大陆上,早订过婚了的。”

在这14篇里,我觉得这不是最具有文学成就的一篇,比它更好的有《永远的伊雪艳》、《一把青》等等。但是《花桥荣记》绝对是最能让我共情的。

由一家店老板的视角来看待新台北人的人生百态,其中卢先生的故事最让我感叹。

或许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放不下却又无法见到的白月光吧。

台北人读后感第四篇

台北人随想 1.白先勇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后,父亲是北伐抗战的名将白崇禧。 2.《台北人》中的人物,在时间上几乎都有沉重的今昔之比、年华之叹,在空间上几乎都从大陆迁移而来,隔岸遥想,烟波浩淼。 3.《台北人》甚至可以说是部民国史。 4.借了故事中种种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五〇年代自大陆撤离到台湾的一小群男男女女所承受经历的生活得到一种深刻了解。 5.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台北人”和老家人。

台北人读后感第五篇

这本书,去年在广州跟着陈小妞逛书店的时候看了一章,最近因为白先勇先生在豆瓣开了一档讲《红楼梦》的节目,又想起了这本书,读完。这几天看书的时间也是零零碎碎,但是很专注,喜欢这些故事和叙述特点。 刚看到一段书评: 白先勇这本台北人吧 就像给你嘴里硬塞了一把黄连 怕你掖着 再给你喂一勺药汤子 苦啊 可真是太苦了。 内心不能更赞同,就是这个感觉,苦,涩,悲戚。 是啊,喝了这药汤子,回到过去,回溯生活的起源,生活才能变美好。

台北人读后感第六篇

白先勇:《台北人》

台北人读后感第七篇

那些年壮怀激烈,那些年温柔缠绵,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渐渐云淡风轻。“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迟暮的美人背后,是一位位末路的英雄。

也许台北人如今只剩回忆,那又如何?他们心中依然有坚守,或是河山,或是爱情。

寥寥短篇,读到的是凄凉潇索、落拓不羁,但作者想告诉我们却是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温柔缠绵。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没有悲伤,没有幽怨,没有怜悯,白先勇只是在落日余晖中静静地给我们讲述繁华散尽后的家国乡愁、爱恨别离。

台北人读后感第八篇

故事一写的社交名女尹雪艳,她好像是一个永远不会老的人物,永远那么艳丽无双;故事二郭轸与朱青的感情前期深厚,后期因为战争而悲剧。朱青也把心灵永远留在了以前。故事三赖大哥一直想着过去怀念过去。故事四,金大班喜欢的那个青年已经不在,终于妥协嫁人。故事五男工王雄一直把丽儿当做自己的小妹仔,为她种植满园的杜鹃花,后来丽儿长大,越来越不像小妹仔,梦醒以后悲剧来临。故事六思旧赋,2个佣人在一家做了那么多年的活计,依然对东家感恩。故事七,梁父吟中朴公一个革命元老,已惺忪入暮年了,写出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怜惜之情。

台北人读后感第九篇

最爱梁父吟,喜欢其缓慢的行文节奏,似乎所有的字句都是作者沉吟许久,再落到纸上的。写的这般好,好像找不到形容词形容我的喜欢了。

那些个舞女,就是乱世里飘零的花骨朵儿,扭曲、神伤、破灭、凋谢,种种不过是讨口饭吃,一条活路,也只是活着罢了。

孤恋花,看哭的一篇。想起以前街坊一跛子睡了他女儿,听母亲说起,我不感到意外,对人性的估量,我的标准一向放得很低。在跛子挑水经过我家后门时,从他眯成缝和满口粗话的嗓门里就知道傻妻和女儿的下场。谁知道,他的妻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篇

美丽注定衰变,就像落红终不能逃离碾作尘的命运。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以小人物的身世来烘托主题。因为她们单薄的命运,被美艳衬托着,才更能让人唏嘘感叹,惋惜不已。《台北人》中的十四篇故事,以死亡女神尹雪艳开场,以叱咤风云的将军葬礼结尾,奠定哀痛的主旋律。中间的故事里,美好总是以记忆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记忆本就具有这种模糊的年代感,保存在人物意识美好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混杂着腐烂的鲜艳,无论是植物还是人物,不仅突出了美丽与衰变的主题,也显现了悲壮的宿命感,注定一场繁华终将黯然落幕。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一篇

白可是很难的颜色。

首先,身形小巧,衬白色是娇俏女子。可是如果魁梧了,再衣架的身材也容易穿出丧感。

其次,身材玲珑要恰到好处。凸凹多一分如果穿黑衣服也就收了,可是白色就是不行。藏不住。

第三,白色考验衣料。不能旧,发黄、毛边、起球、污渍……素稿白上都是清清楚楚的。

第四,白色考剪裁,不要怀疑,怎么设计,怎么打板,车工够不够熟练,白衣服都很容易看到。

第五,穿白衣很考搭配品味。搭得好翻倍衬着出彩……但如果不是很有自信的话还不如什么也不添。

总之白衣服是很不好穿的。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二篇

当时是看到冯唐推荐了这本书,读完感受有几点:1.专业写作的人应该读一读,最棒的地方不止是故事,而是如何在人物普通描写中折射出时代宿命,国民党败北,寄居台湾,这个时代背景太适合表现无法超越的外力改变个人的主题了。2.作家怎么克制自己的写作,不刻意去写意义,只叙述,这点是区分高手与狗血的分水岭;3.中国文化里讲究意境,我们喜欢在中国画里看见,用文字去营造意境,用隐喻去表现情绪,这是白先勇先生那一代在传统文化里长大的人自然拥有的。我曾经想这么有画面感的故事应该读出来放在荔枝电台上,一搜已经有不少了。记录于15年11月25日,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三篇

《台北人》由14个短篇构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一把青》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书中人物从大陆撤退到台多年,客居台北,看起来像台北人,其实不是。

可以说《台北人》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过去”-中国旧式单纯、讲秩序,以人情为主的农业社会;一个是“现在”-复杂的、以利害关系为重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商业社会。

正如作者所言: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四篇

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不过值得一读。在大变动面前,能够克制感情的写作,足见功力。十四篇文章勾勒的行色人群,使大迁徙在脑海中的想象更丰富了些。即使是文中的曾经万马千军的将军,在大江大海面前,也只能做个孤独的异乡人。

整本书最喜欢的还是开头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一出,整本书的调就定下来了。耐人寻味。

第一篇读到白先勇写的散文是《树犹如此》,文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深情,极其深刻。《台北人》中没有找到那种感觉。

台北人读后感第十五篇

流亡的傲骨少年终变成遥望对海的老人,素白旗袍不变眼角也不肯皱一下的女人或是永远风姿绰约却回不到繁盛的过去,浅笑中仍带着思念与苦难的干涩。 有人说《台北人》是本民国史也不为过,的确,我总能在白先勇的字词中感受到民国才有的韵味风姿。在看《台北人》前便因张爱玲极为想看《永远的尹雪艳》,带着这份心思翻开《台北人》,愣是寻着张氏辛辣以及对旗袍等女子所有物的颜色把握刻画。在《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中为甚。当然,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白先勇细说红楼,二者对红楼的痴爱也算是同白先勇所说,“曹雪芹是我的‘师父’”文笔自然都受其影响。 白先勇的乡愁、所爱的昆曲、对女性不动声色的怜悯……构成了这本不见台北人的《台北人》。 终不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