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锦集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4 01:05:25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24 01:05:25   小编: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这篇文章通过比喻内在世界如同冰山,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往往被表面的行为所掩盖。作者呼吁人们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文章深刻而感人,引人深思。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一)

潜入心灵深海,解锁真实自我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水面之上是外在的行为,隐藏在水面下的感受、期待、渴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被看见的部分。”当我翻开李崇建所著的《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时,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进我心灵深处的幽微之地。 这本书就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打开了探索内心世界的大门。作者以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为基石,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实例,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去挖掘内心深处的秘密。 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审视自己。曾经那些在情绪里的挣扎、在关系中的困惑,似乎都能在这座“冰山”里找到根源。我开始明白,那些未曾被察觉的感受,那些被压抑的期待,如同暗流涌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与豁然开朗。震撼于原来我们的内心世界如此深邃复杂,又为终于能有一个系统的方式去了解自己而感到欣喜。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在生活中,究竟忽略了多少内心真实的声音?当我们与他人产生矛盾时,是否真正去探寻过彼此“冰山”之下的渴望? 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在人际关系中迷茫,在自我认知上徘徊,不妨翻开这本书。或许,它能带你找到答案,带你走进那片神秘的心灵水下世界,洞察自我深层需求,开启一段全新的心灵之旅。 #心理成长#自我探索 #深度阅读

1/3页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二)

今天,我想聊聊《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这本书,这是基于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的冰山理论,由台湾资深教育工作者及作家李崇建先生精心解读,为读者开启了一段探索人性深处奥秘的旅程。

李崇建先生经验丰富,对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以平实简洁的语言,结合生动的对话实例,将冰山理论中的七个层次——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逐一剖析,让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一理论与中国传统智慧相结合,提出了“生命能量流动”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自我觉知之路。

这些事例很有启发意义,对于小白来说,简直就是可实践的操作模版。当然,人不同法不同,还得深入学习,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李崇建先生强调了“对话”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从“听话”模式转向“对话”系统,通过深入探索冰山,实现自我觉察与重新连接。 书中,李崇建先生用一系列真实而感人的案例,如因女儿休学而痛苦的母亲、对孩子哭闹不耐烦的父母、拒绝父亲拥抱的青春期男孩……展示了冰山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读者在故事中见证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对大人和孩子而言,冰山下各不相同。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这本书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李崇建先生指出,面对学生的偏差行为,我们应透过冰面,深入其渴望层,建立情感联结,而非仅仅采取行为矫正策略。他强调,孩子渴望被接纳、被看见,这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书中的对话遵循着深入冰山的路径,在各层次探索(观点~期待~感受~渴望),慢慢走近对方的心灵深处,引导对方觉察自己真实的状态。 这种对话的运用效果很是惊人!

如果能将作者随书附赠的《冰山练习曲》手册加以练习,会更熟悉操作指南,在沟通中更好地表达自我,实现真正的情感交流。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一面映照生命本质的明镜。 李崇建先生告诉我们: 真正的疗愈并非对冰山的简单剖析,而是在融化过程中重获的生命流动与自我觉醒。

他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中更接近生命的真谛。 如果你也渴望探索内心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2/3页

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读后感(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只从自己或他人所表现的行为来进行判断,进而做出回应,可最后我们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导致关系很不好。

当你看到孩子不写作业时,就训斥他,非要他去写作业,你才会觉得他是对的;

当你看见伴侣没有耐心回应你的话,就觉得伴侣对你不好;

当我们没有按计划执行时,就会觉得自己做错了。

……

台湾知名亲子导师李崇建说:“人们常从冰山一角切入,顺着既定的思维诠释问题,经年累月受苦,而不能觉察。”

如果我们想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就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人。李崇建在这本《理解我们内在的冰山》一书中详细讲解了萨提亚模式中的冰山理论,以及如何使用冰山模式建立与自己、他人良好的沟通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冰山理论的内容。

01.冰山模式

所谓的冰山模式说的是,水平面以上的冰山,正是我们所看到的行为、事件、故事。而水平面指的是我们的应对模式,被称为“求生存的姿态”。而水平面以下就是我们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这部分解释了真实的我们。

同样事件、行为或故事,每个人的应对模式不同,而这个模式来自我们过往的成长经历。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当你成为父母后,每当听到孩子哭闹时,就会瞬间发火,吼孩子。其实你之所以吼孩子,是在你小时候被如此对待过,所以面对类似的场景,你会选择这样的生存模式,而不是其他的,因为其他的你并没有学过啊!

在我们看待行为、事件或故事时,都会以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应对,这是我们已经认可的生存模式。但是否正确,我们并不知道。

02.我们常用的“应对姿态”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做法有所觉察和审视时,才会思考我们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做法来进行有效沟通。

萨提亚提出了我们常会做出的四种基本的应对姿态:

1. 指责

在沟通中,我们会指责别人,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在意场景带给我们的影响,而忽视沟通中的那个人。这是一种否定、命令。

比方,当我们坐公交车时,孩子在车上乱走动。这个时候的我们常常会指责孩子,因为我们心里担心自己被别人批评、笑话,想要做出适合这个场景的行为,但我们并没有关注孩子为何会这样。

2. 讨好

在沟通中,我们会讨好别人,因为我们在意他人,想要适应这个环境,但我们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比方:为了让妈妈关注自己,我们会主动做些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即便这些事情是我们不喜欢的事情。

3. 超理智

选择超理智应对模式的人,不会在乎人,而只在乎所在的环境。目的是通过掌控这个环境来获得认可。他们会争辩、说理。

比方:当我们没有按计划做事时,就会批评自己,根本就没有关注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好让自己觉得其实自己还是知道对错的,还是不错的。

4. 打岔

在与别人沟通中,我们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在别人沟通中说些与当下话题无关的事。目的是拒绝和对方讨论当下的话题。

比方:作为父母的我们与孩子沟通他不爱学习的问题,但在你说的过程中,孩子会插嘴说些无关学习的事。其实他对这个话题根本就没有兴趣,也不愿意沟通,但他觉得没法反抗父母,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好让自己没那么痛苦。

以上这四种基本应对姿态其实并不利于我们的沟通,甚至还会让关系变得很紧张。而萨提亚认为健康的应对姿态是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在沟通中表达我们真实的感受、想法和期待,让沟通能够实现我们和他人所希望的结果。

比方:身为妈妈的你最近忙于照顾孩子很累,便主动找到爱人,对他说:“亲爱的,我最近照顾孩子有些累了,接下来的家务你能否多做些?”而爱人也在倾听和关注你的感受,并说:“可以的,最近辛苦你了,好好照顾自己啊!”

你看这种沟通方式能够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期待,而对方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这段沟通就利于两个人的关系。

03.真实的我们

只有真实的表达自我和关注真实的沟通对象,我们才能让沟通变得顺畅而有效。那么,如何看到真实的自我和他人呢?这就是冰山水平线以下的部分了,分为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1. 感受

感受分为身体感受和心里感受。身体感受如疼痛、热、冷、酸等等;心里感受如难过、伤心、愤怒等等。

2. 感受的感受

感受的感受是指我们对自身产生的感受的一种评价。比如当我们对父母的某些行为而感到伤心时,却又觉得这样做的我们并不对,而产生羞愧感。

3. 观点

所谓的观点就是我们对某件事、行为或故事的看法,它来自我们过往的经验。而不恰当的观点会束缚一个人,当我们觉察到观点的不适合,重新选择,便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比如,小时候父母告诉孩子不应该吃糖,长大后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不应该吃糖。

4. 期待

期待分为对自己的期待和对他人的期待,以及他人对我们的期待。但期待也有好与不好之分,好的期待会让我们过得很好,但不好的期待会让我们很痛苦。不过我们可以自我觉察,从而选择适合我们的期待,进而改变生活。

比如,父母对孩子有成才的期待,而这个期待与孩子真实的期待不一致,那么这个期待就会带给孩子很大的痛苦。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期待不合理,而尊重孩子追求自己的期待,那么孩子会变得更自由、快乐。

5. 渴望

我们都渴望被爱、被接纳,渴望生命有意义、有价值、有自由。当渴望被满足时我们才会心满意足,才会有安全感。而真正的爱也是渴望的满足。

比方,当孩子渴望吃到好吃的零食时,父母给与满足,孩子会感觉自己很幸福。

6.自我

萨提亚把“自我”定义为“生命力”,只有当我们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完整性。

比方,女性在成为妈妈后会感到迷失自我,因为她只在做妈妈,所以这会让她没有存在感,内心也是恐慌的。

以上这些才能真实的解释一个人,而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身上这些部分,才能真正理解、懂他。

最后: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可以通过冰上模式来多加觉察和审视自己的应对模式,探知真实的自己和理解他人背后的真相,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进而促使彼此和关系走向幸福。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