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锦集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5 08:40:40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8-15 08:40:40   小编:

阅读《心理学导论》后,我深刻理解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让我对人类行为和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和探索。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第一篇

后来,研究者在许多其他物种包括海豚和猴子的下丘脑前方发现了其他的边缘系统奖赏中枢。

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这些区域植入电极来使狂躁的病人安静下来。受到电极刺激后的病人报告可以体验到轻度的快乐。

有研究者认为,一些成瘾症,如酗酒、药物滥用和暴饮暴食,可能源于与快乐和幸福感有关的脑区域功能失调。

有这种奖赏缺乏综合症遗传倾向的人渴望任何可以弥补那种缺失的快乐,或者降低负面感情的东西(Blum et al.,1996)。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第二篇

研究发现,并不是爱因斯坦大脑的神经元数量或大小超出一般水平,而是发现胶质细胞的密度比一般人要大得多(Fields,2004)。 胶质细胞: 它们提供营养且具有绝缘作用,引导神经连接,并且在神经元细胞间信息传递之后进行清洁工作。 胶质细胞在学习和思维中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与神经细胞的“对话”,它们可能参与信息的传递和记忆

加斯·齐茨曼指出,智商超过124的人在学习时不需要帮助。他们可以自己找到信息并掌握方法。 对于大多数智商140+ 的人来说,自学或自定节奏的学习可能是首选。他们也可能更喜欢“实际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第三篇

优点见打分。

以下为本人挑刺:

如果你想看科普,那么本书可以:看个乐。

如果您看完本书,请不经意的回忆几个点:

1、缺乏生活常识。Smart Car如何翻译合适,显然和书中图片对比,不是“智能汽车”,然后百度图片查一查。“汽车大偷盗Ⅲ”(GTA3)”,确实也可以,可能翻译老师不玩游戏,但是如果能更生活化一点更好。(虽然本书为学术著作,但此处哪怕翻译为“给他爱3”,指不定也能让人心领神会。再如,假如有读者好奇,想拓展知识,去百度一搜索,必然是不如“侠盗猎车手3”有效。)

2、价值观。纵然作者提及过批判思维,但是依旧将“刻板印象”专门冠名给了性别,而未包括地方、种族等。【不要断章取义——摘取至《断章取义》】。本人恶意揣测,要么是国情,要么是作者有所忌惮或者思想先进。这是种不经意的“小巧思”。

3、机翻。部分内容阅读体验堪比机翻,割裂感严重。如:“自以为是”是不是已经用习惯了?书中的内容“接受治疗的患者自以为是受害者”???勉强也通,但就是割裂。问题不只一处。

4、补充一个优点。虽然内容浅显,但每一章单拎出来,扩一扩,都能成为一本畅销书。而严肃的深入的书籍,可不一定成。可见本书确实有点东西。(然而,换个角度一想,是不是就是“畅销概念”的缝合?后来继续阅读之后,我认为不是。导论,自然是通俗易懂,能讲全貌即可,其中的“畅销概念”,只是有几个比较突出,可能市场是出现的比较多,个人心理因素扩大化了。它们是服务本书的,而不是为了几个畅销概念缝合的。不过市面上,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的“缝合畅销书”太多了。)

5、补充一个疑问。本人写硕士论文期间,曾查阅其他硕士毕业论文。其他硕士论文中的文献引用,在我一一查找之后,发现很多都“不核心”或者“不科学”,甚至“不存在”。当然我的硕士论文很水,在大佬著作前不值一提。但本书中引用了很多文献、案例和结论。对此,我自然是很高兴理论有所验证,但同时也冒出了一个疑问:这些引用,能用吗?也许是个人多疑,但奈何工作量太大,无法一一验证。

6、其他问题,随看随提。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