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中的细节和小事对国家整体形象的塑造作用。作者指出,日本人民注重细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文章强调了细节对于日本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注重细节的文化态度如何体现在日本人的行为中。整体而言,这篇文章对于日本文化中的关键特点进行了深入且有趣的分析。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一)
这个地球上近二百个国家里,我最感兴趣的国家则是两个地域面积狭小的小国家,一个是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以色列,另一个是我国东侧的近邻日本。虽然日本与中国的交流自中国唐代就开始并达到顶峰,后来由于宋代至明代实施闭关锁国后,日中两国的官方不再有交流。自清代末期我们停滞不前、而日本成功推行明治维新政策之后,他们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工业经济强国,时至今日,日本已处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多年,并拥有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且处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重要地位。这是国家层面的实力体现,但我更想了解的是日本国民是如何生活的呢?从很多公开报道、纪实文学等来看,日本社会在很多方面显然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点,例如孤独老死问题、不婚问题等,可是令我疑惑的是,这些社会矛盾并不影响日本国民整体一贯保持着高素质、高涵养的状态。因此,近期在读《日本的细节2》一书中,作者是一位旅居在日本的中国女性,她笔下真实的日本国民生活细节,为我进一步了解日本普通人打开了新的视窗。
在本书当中,作者以十三章的篇幅,从关照文化、自然观念、社会治理、幼儿教育、防灾应对、景观文化、人际关系、沟通礼仪、居家细节、医疗制度、饮食文化、信奉文化、死亡文化等,充分、详细地为国内读者展开讲述,涉及文化层面广泛,极具可读性。特别适合我这样的日本文化爱好者。
以开篇章节讲述“关照文化”为例,主讲邻里关系中的“尊重他人和照顾他人的感受”。作者以自家乔迁新居展开,日本人的通常会主动向邻居赠送鲜花、或者毛巾等小礼物,用以介绍自己、表示善意。对比我国人极少向周围邻居主动示好。在装修自家之前,可能会因为产生噪音而惊扰邻居。我们的做法是在微信群中告知一声,或者干脆不告知邻居,在工作时间直接开工。但日本人的做法是要先行争取到上下左右四个邻居的签字同意,再去社区的自治会争取会长签字,方可开工。这本质上体现了“我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这一善良的初衷。在幼儿园的每日手账上,保育员要记录每名幼儿的表现、身体状态等信息,晚上交给接孩子的家长,由家长看完、填完一些细节后,第二天再交给保育员。家有幼儿的读者可能会想,这个细节做起来非常繁琐,更别说保育员要记录全班幼儿!对比我国幼儿教育,有做到如此细致的地方嘛?因此,我真是由衷的佩服日本民众在关照他人方面的处理细。作为国人,虽号称天天传承着五千年儒释道文化,但真正体现到日常生活中了嘛?我因此而自觉惭愧。
在读《日本的细节2》过程中,我不断对比我经历的生活细节,每读完一些,便产生一些失落。日本国民精神,确实值得我们警醒、学习。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二)
一位旅居日本,目前在教汉语的老师所写。这本完全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讲述日本的居家、乔迁、居委自治会、教育、校园、灾害意识、审美、下水建设、饮食、器物、生死……天呐,罗列的时候才发现真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内容,但看的时候完全融入其中,好像自己也在日本生活,就是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的种种。
看的时候忍不住和中国对比,发现有很多地方确实值得学习。
先是菠薐草文化,之前没听说过。搜索了一下,除了这本书里提到的,菠菜文化常被运用在职场,它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報告ほうこく、連絡れんらく、相談そうだん,这三个词连起来,和日文中菠菜的发音ほうれんそう一样,所以大家喜欢戏称为了“菠菜法则”。运用在生活里,就像这本书所提到的,乔迁时会向邻居打声招呼,育儿园极尽详实的记录,不只是老师,家长也要写,还有打车自备零钱,其实也是一种菠薐草文化延伸的体谅原则。
对比中国的乔迁文化,更多是对内的,选择黄道吉日,放鞭炮、烧香驱鬼祈福,准备谐音吉祥的物品,比如万年青——万事吉祥,发蓝——取发达之意,乔迁宴也是一方面感谢亲朋邻居的鼎力相助,一方面为新房增添喜庆气氛。但如果能提前和邻居打招呼,不至于凌晨突然被鞭炮声惊醒,不至于被装修声吵得打乱了生活,虽是小小的举动,但邻里关系能和谐很多。
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从小就开始的灾害教育,每次灾害演习都当成真的来执行,真的灾害来临时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而且灾害教育不只是逃生,在日本从幼儿园就要求会看地图,能找到最近的安全点,人人会游泳,不同灾害知道不同的逃跑方式,家里随时准备急救包等等。比起从灾难中才开始学会,不如从一开始就预防。这点在日本文化中也很显著,城市防灾中提前确立的房屋防震标准,错综复杂的地下神殿——防涝排水,小到家里橱柜的自动锁门,都是防微杜渐。
不过话说回来,会感觉日本完全是由细节构造的,各类设施密密麻麻的文字解说,详细到恐怖的《景观法》,作者说日本人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但处处贴心处处小心谨慎,为什么会给人隔阂感,而日本的男女地位问题……丈夫回家去洗澡一路扔衣服,而身为家庭妇女的妻子在后头一路捡衣服,还贴心的表示丈夫累了一天,家里是唯一能放松的地方了。随处堆放物品,并认为是“生活感”的家中,是不是日本人极致细节背后的真实内心呢?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三)
100个细节里的生活日常
——读《日本的细节》
文/苇眉儿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居日20余年的卢尤,新近推出新书《日本的细节》,通过200多幅彩图,100个细节,还原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领读者全面又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国家。
封面上有句话,“不了解日本人,就无法打开这个神秘国度的魔盒”,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一一展示和呈现,其国民生态一览无遗。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自然观认为,认识大自然的一部分,必须敬畏和顺应它,同时,在尊重和不违抗一切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玩味它的变化,感谢它的恩赐。如此一来,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种思想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根植生活,并延伸至生活的犄角旮旯、里里外外。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其细微之处见匠心、慧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平等对待彼此,化无形于有形,用心间接感受、体悟和融合,直至走完漫长的一生。
其中,有个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和驻足。书上这样看待插花花道,“花道更是通过人与花草的交流,帮助插花人树立正确的三观——自然观、宇宙观、生命观。而三观的核心是:人与花平等,人不在花之上,花不在人之下”,人本来就应该敬畏和尊重世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自以为是,而忽视了众生平等的法则,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态度不足取,这样的目中无人、目中无物,很可能会导致我们走太多的弯路,心灵的救赎需要我们心灵的付出和奉献。
如此,天、地、人的三体合一,融合为心性的修行、修为,我们自当成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花道文化,还有寺庙文化、器物文化、和食文化和校园文化等诸多种文化与细节,贯穿于生活的古今内外。
作者谈到,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这个特点也在日本的井盖上表现出来了。据介绍,日本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井盖设计,除了人们常见的日式建筑、樱花图案等设计样式,还有多达六千多款的各种好看的样式和图案,这也在一定程度和层面上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不同样式和图案的井盖遍地开花,这样的细节也正是其细、其小、其真、其真的典型渲染。
打破幻觉,真实解读。没有仰视,没有俯瞰,平视的角度很客观,100个细节描摹与刻画,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四)
从4月1日至今,上海因为疫情封闭快两个月了。
很多快递都停运了,我也因此少读了很多书。快递后,我有幸读到《日本的细节》这本书。该书的小标题也很长——《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
看完这本书,我突发奇想:如果日本像上海那样爆发疫情,会如何应对呢?
日本没有居委会,但他们有自治会。自治会的功能和居委会比较类似,但它是自愿加入的,不具有强制性。
一般情况下,当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热心的邻居就会提醒你最好加入自治会。事实上,它也有点像业主委员会,在联络小区居民、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等方面发挥功能。
自治会也担负着物业管理的功能。但不同的是,物业公司要我们交物业管理费。加入自治会的人,没有任何工资,所有职务都是志愿性质。
我们小区的清洁工都是物业公司聘请的。日本没有街道清洁工,难道他们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吗?自治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居民进行一次大扫除,时间会选择周末上午,要求每户至少出一个人。
劳动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齐心协力,把小区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干二净。这些人就是小区的清洁工,他们还把小区外的街道也顺便打扫了。
发生灾难时,自治会可以在第一时间救援居民。但日本的有钱人不愿意加入自治会,他们买房子的时候,会特意选择没有自治会的楼盘。
所谓生前葬礼,就是在离世前为自己办一场葬礼。很多日本人认为:死亡后的事情可以由自己掌控。
众所周知,有些人在疫情期间死亡,就会直接拿去火化,根本没有时间举办葬礼。
在《日本的细节》一书中,作者提及自己被邀请参加朋友生前葬礼的经历。仪式开始时,主角从棺木中起身,来到大家身边,发表最后的演讲。
演讲的内容主要是感谢亲朋好友,分享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最后,当然也有美味佳肴。
但是,我估计“生前葬礼”在中国的市场不会很大,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会觉得不吉利。
日本人流行写手帐,没想到还有一种和死亡有关的ending note。
在《日本的细节》一书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本子的目录: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五)
提到日本会想到什么?樱花?动漫?精工家电?小日子过的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质,历史的进程又带给他们怎样的影响?这本《日本的细节》带你了解这个有所不同的国度。
东京奥运会的各种怪异表演为世人震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会向世界如此展示他们的文化。鬼怪横行,扭曲荒诞。这样的节目传达着什么?日本自古便有祭奠恶灵的传统,他们供奉那些带来不幸的东西,以保接下来的平安。所以我们总是在新闻上看到日本首相又去某些场所参拜,正是因为他们如此的文化习惯。
日本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岛国,并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短缺,所以世代都有向外扩展的思维。而恰好处于地震带上的地理位置,更是加重了这一心理的迫切程度。这很容易理解,任何人处于一个地震海啸频发的地方,我想都会寻求其他的出路。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对灾害,包括各种地下防灾工程,家庭防灾急救包,成体系的防灾意识培训,甚至很多家具都因此具备更强劲的防灾功能。同时科学家也在各个领域和角度寻找地震究竟与什么有关,月潮,太阳黑子,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很多人羡慕日本的这一点,认为防灾的准备工作和百姓的防灾意识很先进,也很专业。但凡事必有因,他们准备的更周全,是因为他们真的经常发生这些事。久病成医,不会也会了。仅此而已,不然福岛核电站事故时,为什么要求助我们向他们支援超高压水船呢?
说起超高压水船这种尖端产物,日本是没有的。日本和德国有几分相似,都是由精致的工艺生产家电,汽车,手表,相机这些东西。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们在二战中战败了。尖端产业由胜利者瓜分,他们不被允许研究那些。所以提到这种每个人都能用的东西时,日本,德国的出镜率总会名列前茅。我们羡慕别人的长处很正常,借鉴其思想,启发自己,不能因此而盲目学习,每个人有不同的路,何况一个国家。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
8.6
卢尤 / 2022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很多视频中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场景,日本的住房千奇百怪,但通过布局设计,让一处不大的房屋变得五脏俱全,我们惊叹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日本国土面积不算小,但区域内人口密度极高,也就导致了他们在空间利用上有如此造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形容日本在合适不过,当一个民族生活在这样一个缺少资源,灾害频发,只有部分宜居的地方,也许,日本还是比较优秀的案例。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六)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人对邻国日本的第一感大都是“厌恶”的。但站在经济角度,又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它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去学习和借鉴。
《日本的细节2》是一本很好的能让读者了解日本社会面貌的书籍,它的执笔者卢尤,是一位久居日本的中国人,有多年在日教学经验,现任东京学艺大学讲师。她从一个客居他乡的游子视角,为读者“平视”呈现真实的日本,不贬低也不吹捧这个岛国,而是客观、接地气的展示日本的社会治理、自然观、饮食、人文、防灾体系等。其中,蕴含在日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细节”是最戳动人心的,很多事其实我们国人也在经历着,却没有反思、优化我们身处的世界,而从日本的细节上,我们能感受到那句名言的魅力——“细节决定成败”。
就算之前不怎么了解日本的国人,从书籍、电视乃至赴日旅游的游客口中,也能知道日本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干净”——道路整洁,看不到乱丢的垃圾。这并不是清洁工的功劳,因为在日本没有“街道清洁工”一说,那日本人是怎么做到生活居住地干干净净的呢?
在《日本的细节2》一书中,提到了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跪擦的打扫方式。不同于其他各国以拖地模式打扫卫生,跪擦式打扫不仅让人投入卖力,而且能保证犄角旮旯里都被抹得一尘不染,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扫方式还被日本研究证实有益于锻炼身体,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每年还会掀起“抹布擦地大赛”,比速度、比洁净度。二是每个人都是小区清洁工。类似我国的居委会,在日本有个“自治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居民进行一次小区大扫除,每家至少派出一人参与,无论贫富和职业地位,大家都会在这一天化身“清洁工”,把小区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必担心有人不参与,因为生活在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里而不付出任何劳动,就算自己心安理得,邻居多多少少也有意见。
一个2~3岁的孩子,在我国或许还依偎在父母怀里讨糖吃,而在日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被迫直面生存的挑战了。因为日本地震频发的缘故,避难训练是他们从小就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日本的教学体系里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动手能力,上了小学后,烹饪、做针线、洗衣擦地、种植蔬菜、查阅地图都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另外,日本的“集体上下学”现象也自成风景,在日本,小学生上学放学基本不用父母接送,已经形成了一套安全、完备的“集团登校”制度,无需担心哪个环节会有纰漏,因为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风险点都被日本人考虑得十分周到。
“地震”是日本绕不开的话题,由于地理因素,频繁的地震让日本对城市的防灾体系有一套成熟完备的制度。大到房屋的设计指标,小到人手必备的防灾背包,日本人对防灾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这个历经千万次地震、伤亡数却逐渐递减的国度,不会放过从每次灾难中吸取教训。
例如发生在1978年的宫城县海域地震,造成28人遇难,日本人对这28位遇难者的死因进行了详细调查,因房屋倒塌致死的,又细分了是家具、碎玻璃、天花板还是外部石墙等原因造成殒命。因为调查显示当时很多人是因为家具翻倒而伤亡,所以后来日本从对房屋的研究转而向“壳内”的安全去探究。积年累月,这个国家还真的琢磨出了各种固定家具的方法和工具。
《日本的细节2》拥有很多动人的小细节,透过这些细节,能感受到日本人生存和处世的态度。这个国家并不完美,但总有一二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当把那些“细节之处”的便利与人性化运用在我们的城市时,我们生活的世界将越来越好。
日本的细节2:一个国家的塑造:作于细,耽于小,外化于行读后感(七)
除了知识储备,生活技能的传授也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年树人的教育大业,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到教会孩子看地图,大到教会孩子生存技能,日本人对这句话运用到了极致。
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也许就是日本人对自救能力的高要求吧。不仅每一个成年人都会自救能力,就是小孩子的自救能力也让很多国家队成年人叹为观止。
那小小的孩子究竟是从多大开始学习自救能力的呢?
从幼儿开始防灾训练
教育从娃娃抓起,日本人是真的学会了从娃娃开始训练防灾能力。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了训练。
作为人身体中最重要的部位,头部,是首先需要保护的。家长们在孩子入园前就要给孩子准备专属的“防灾头巾”,一块厚棉布对折后,缝一边,留两个口,平时当成一块坐垫保护屁股,地震或火灾时罩在头上保护脑袋。
“防灾头巾”上还要记录孩子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和血型,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个要学会的就是镇静,不乱跑。孩子入园后都会不定时进行地震、火灾的演习。一次次的练习,目的就是当灾难来临时,孩子们能做到不慌乱,有条不紊的跟着老师来到出口。
最后一个训练,就是要确认避难地点。幼儿园的老师们会在每次带着孩子去散步时,就会让孩子们记住避难地点的位置。让孩子们学会,即使老师不在时,孩子们也能自己走到避难地点。
如果说孩子们进行防灾训练,是为了让自己更安全,那么生存技能的训练就能让孩子们更独立。
小学生存技能“家庭科”
生存技能几乎是每个人都应该必备的,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会基本的生存技能。而在日本,几乎人人都是生存高手,因为他们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得会这些基本技能。
这些生存技能包括会针线活、开火做饭、擦地洗衣、衣物整理、种菜、木工、查看地图和游泳等。
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也就是9岁开始学习做饭。他们要熟练掌握生火关火、洗菜切菜和一些简单菜肴的烹饪。比如一些家常的蒸白米饭、煮蛋、煎蛋、炒菠菜和味增汤等。
到了高年级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学习木工。从用锯子锯木头到能做出椅子、书架等。
不得不说,这样的训练,真的很重要。尤其是烹饪和整理衣物擦地洗衣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从小学会这些本领,长大了就不会离开了父母而无法生活了。
这些生存的基本技能让孩子们能一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那“登校班”不仅培养了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集体感,更是减轻了父母接送的负担和城市额交通压力。
地毯式覆盖的“登校班”
所谓“登校班”,就是指住在附近的孩子们,结成一个一个的小团队,少则几个孩子多则二十个几孩子组成,每天有一位家长负责护送上学,路上也会有志愿护送的爷爷奶奶们。
“登校班”一般都会家长教师联合会负责制定,根据孩子们的居住地域进行划分,在哪儿集合、几点集合、负责的班长副班长分别是谁,都由家长方的负责人来指定。一般班长副班长都会交给六年级的孩子来担任,每天早晨有一到两位家长在集合地点监督。
孩子们在6岁就会初步形成上下级观念和风险意识,要服从上级指挥,不然很容易迟到,甚至是落单,也有可能会遇到坏人。
这样的“登校班”有几大好处,一是减轻了父母的接送负担。低年级的孩子每天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就能到校,每个年级的孩子也戴着不同颜色的帽子,也有统一一个“登校班”戴一个颜色的帽子的。班长在前面领路,副班长在后面压阵,也是为了防止低年级的孩子走丢。
第二个好处就是减轻了学校周围的交通压力。就如同我们国内,一到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学校附近的交通都很拥堵,大部分都接送孩子的家长。
最后一个好处就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高年级的孩子会注意交通安全,还会为了配合低年级的孩子,也会调整步伐,如果有人开小差,也会及时进行说服,跟上队伍继续前行。
而家长们制定的“登校班”注意事项,都非常地细致,除了几点集合之外,还会详细记录有请假的学生怎么办,路途中要保持安静,到居民住房前向居民道谢,中途发生事故怎么处理等等,真的是详细至极。这大概也显示了日本人把细节做极致的一个体现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日本人的注重细节这点大概跟他们的生存环境分不开。在《日本的细节》这本书中,不仅有针对孩子们的防灾细节,还有一些波菜文化,与大自然的同生存,再到居家的各种细节,每一个都做到极致,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世界都能把细节做到这样的极致,也许我们的生存空间会变得更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