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和风俗活动。比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走亲访友等。这些活动旨在祈求神灵保佑,祈求来年的平安与幸福。过年的风俗丰富多彩,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暖。
第一篇
过年了,家家户户换去旧春联贴上新春联。咦?外婆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不见她的身影?我跑到厨房,哦,原来她在厨房做汤圆。我对外婆说:“ 外婆,你来煮汤圆,我来做汤圆。”外婆笑眯眯地说:“好呀!”。刚开始,我做的不像,后来经过外婆的指点,我做的又圆又圆做好了。过了一会儿,我把汤圆做好了外婆也煮好了。吃着自己做的汤圆,甜滋滋地,味道就是不一样。
吃完汤圆,我和外公去贴春联。只见外公先把旧春联撕掉,再把新春联贴上去。做得又快又好! 我照着外公的做法去做,果然做得又快又好!不一会儿,春联就全部贴好了。
晚上,我让外公帮我点烟花。点燃了,我笑着挥舞着手中的烟花,哇! 那烟花就像一个母体,不断的生出火花。真美丽呀!还没等我好好欣赏一番,就熄灭了,之剰下一个黑乎乎的钢丝。咦?眼后怎么有火花?我回过头去,只见有许多小朋友在放烟花。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灯笼,好看极了!
今天真开心,你呢?
第二篇
我们家乡连云港过年的风俗多种多样,有放爆竹、吃汤圆、吃万万岁、拜年、贴春联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吃汤圆了。
首先,要做汤圆。先把糯米放在盆里,接着放点适量的水和成面,这样一个面团就揉成。然后在面团上揪一小块面搓成汤圆,注意,要搓的圆而光滑哦!再揪一块面搓成汤圆,就这样搓着搓着,不一会,汤圆宝宝们便一个挨着一个诞生了,白白胖胖的,使我的口水一滴一滴往下流。于是,我便迫不及待的把它们一个一个放进水里去“洗澡”。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汤圆终于煮好啦!下面,我们就可以吃汤圆了,我连忙拿起筷子,刁起一个汤圆,抹点糖,便左一个右一个的吃完了,呃“咦,这是”妈妈疑惑地问道。我脸色通红羞愧地说:“妈妈,是我打的饱嗝。”顿时,大家都抱怀大笑,我也不列外哦!还差点笑破肚皮呢哦!
啊,今天既吃到了美味而可口的汤圆,还学会了煮汤圆 ,真是一举两得呀!
第三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不多说啦。
第四篇
要过年了,我和我的父母一起去买年货,各种各样的吃的和用的,有的商店和人家都挂上了红灯笼,为这个节日添加了气氛。
买了一些要用的东西后,我们一家便开始大扫除,爸爸让我去整理一下自己的小窝,爸爸就去拖地,妈妈擦门,爷爷奶奶扫地,一会儿,家里仿佛焕然一新,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着新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那里要吃糯米饭,希望来年全家人都能够健健康康。过了一会儿,我们就要包饺子了,我把包饺子的材料都拿了出来,要准备包了我看着妈妈的做法先拿出饺子皮,中间放馅,再在饺子皮周边弄点水,然后包起来。我照这样一个一个地包。
中午我们一家要拿出纸钱和打火机,出去烧纸钱,我们先烧一张,后面就几张几张得,我们边烧边磕头,一边祭拜祖宗,这是我们那里每年都必须要做的,还可以许个愿,希望全家人都能长命百岁。
到了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吃过饭后,一家人一起在门外放烟火,这烟火五颜六色,可好看了,然后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
到了大年初一开始拜年,我们会到许多长辈家拜年,我们会带很多的礼品去,回来后我也会收获到许多的压岁钱,特别的开心,最开心的是看见长辈见到我们时嘴角的微笑,吃过饭我们许多的小孩会在一起玩,收到的压岁钱我们都会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一些有用的东西。
新年就是这样的开心,新年快乐!
第五篇
哇!喜气洋洋春节到了,我会回一次老家,我的家乡在四川,这里的过年风俗是吃饺子、贴春联、去亲戚家拜年。
过年了,要吃饺子,首先在一个大木板上放一点点水,放些适量的面粉,用手揉一揉,搓一搓,形成了大面团之后,等半个小时,再把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粗的“面条”,再切一个个小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面皮,随后在面皮上放上馅儿,最后用手把面皮捏好,饺子就做好了。等饺子熟了,全家就坐在一起吃饺子。
过年了,要贴春联。这让我想起一首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起先把旧的一年的春联给全部撕下来,再拿新的一年的春联用胶布粘上去,这样,就会觉得这个家非常得喜气洋洋、生龙活虎,也会觉得很热闹。
过年了,要去亲戚家拜年。到了那儿,要说吉祥话,比如祝某某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好运常来。当然了,也少不了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有的时候亲戚还会给我们做一顿丰富的饭菜。
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有风俗,可以放炮,包饺子,贴春联,去亲戚家拜年。
第六篇
古代的人过年的时候要除尘,放鞭炮,守岁,剪福字,写春联。跟我们现在都很像,就是我们现在是贴福字,而古代的人是请小孩子剪福字。我也尝试了,发现有点难的,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大功告成!
第七篇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家过年。爷爷家在东台的一个乡村。
一进腊月,就渐渐地露出了过年的气息。特别是腊月二十四过后,人们就真正地开始忙活起过年来了。农历腊月二十四那天家家户户敬香、放鞭炮,恭送灶王爷上天禀报一年的情况,俗称“送灶”;除夕那天在敬香、放鞭炮迎接灶王爷下界保平安,俗称“接灶”。
除夕那天就是过年的开始了,早上鞭炮声四起家家户户放鞭炮“接灶”,还要去土地庙(土地庙照片如下图)给土地爷敬香,求土地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中午家家户户都举行祭祖活动,在家里摆上一桌菜(以素菜为主),敬香请老祖宗来吃饭,同时给老祖宗烧纸钱(用纸折的元宝,买的冥币等)。简单吃过午饭,大家就更忙了,有的负责打扫卫生,将屋里屋外都要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有的负责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般是爷爷负责打扫卫生,爸爸跟着打下手;奶奶负责准备年夜饭,妈妈打下手。
纸元宝
卫生到扫完了,好要在门上贴上新的春联、喜钱等,下图是爷爷家贴的对联和福字。到了晚上吃年夜饭之前,还要另外给最近的几个老祖宗另外烧些纸钱(俗称“收据”)年夜饭很丰盛有十几个菜,没有客人,一家人围在一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美酒,喝着饮料,吃着美味的饭菜,很自然的,话题就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我的心中感觉很充实。晚饭后重要的活动项目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打牌,一直到深夜也不休息,大人们说这叫守岁。到了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大家就开始敬香、放鞭炮,我们也不例外,接连不断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吃过午饭后才开始稀疏了。
春联和喜钱
大年初一,早饭吃蜜枣汤、馒头、年糕,我问妈妈:“妈妈,我们这里为什么要吃枣子?”“吃了这栆子,会让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甜蜜蜜的。”
吃完早饭,然后去长辈家拜年,一般先到到家族的最长的长辈家拜年,并在老祖宗的牌位前敬香、跪拜!在最长的长辈家吃了午饭再到其他长辈家拜年。
老家过年的风俗与春节的传说相关,据传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夕”,除夕那天到人间干坏事,人们害怕极了。跑到了山坡上,山坡上住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听了一位大娘讲起这件事,就大声说到:“大家不要害怕,我已经想好了办法。”老太太给了大家米、春联、福字、爆竹。清晨,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福字。“夕”来了之 后,吓了一大跳。西方的一位老太太打开门后,“夕”就朝她扑去,突然到处响起了爆竹声,“夕”就逃跑了。原来,夕怕红色与爆炸声。从那以后,一到除夕家家户户就贴春联、福字、放鞭炮。
同学们,我对“过年”的风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