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碗净福至读后感1000字

碗净福至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9 10:55:32
碗净福至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09 10:55:32   小编:

《碗净福至》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坎坷与奋斗。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收获了幸福。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读后让人感悟到,只要努力坚持,幸福终将降临。

《碗净福至》读后感(一)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

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食,是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吃饱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干活,更别提更高的精神追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对食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吃好,吃出花样来;于是,在美食遍野的今天就诞生了无数的吃货。吃货,不是简单的爱吃、能吃,而是对吃能说出个一二。最高级的吃货大概就是蔡澜先生这样的大家,或许尊称一声食神也不为过。

会吃的人,往往都是会生活的人;会生活的人,往往都是有趣味的人。蔡澜先生正是这样会生活、懂幽默的痴(吃)人。 《碗净福至》大概是蔡澜先生多年文字小品的集结,既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文化,也有与友人的相处之道。书里从饮食的二三事出发,谈及的也是先生的人生哲学。

就拿最普通的食材——白米饭来说,就有它存在的哲理。普通餐厅做的米饭,仅仅被当作配餐的必需品,没有人刻意深究它的质量。如果曾经关注邻国的风俗,就会发现他们的菜肴是送酒的,米饭则是酒后单独端上,配以渍过的萝卜片,一碗面豉汤就此而已。最简单的吃法,却最能品尝到米饭本身的清甜软香。

好的大米,要做成美味的米饭讲究时间、火候,就连炊具的选择也很重要。煮熟的白米饭,香喷喷,圆乎乎,每一粒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那就是一碗成功的美味。

人生大抵如此,当你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却并未拥有相应的实力,也不愿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你的追求只会是奢求。就像煮饭时火候、水分都不足够,烹制出来的只会是夹生饭。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普通人的生活一直如此,不求大起大落,只为事事平安。生活从来都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是欲望。倘若,能把欲望放至最低,不艳羡他人生活多彩多姿,不在意生活中一时得失,能吃时吃,该睡时睡,在自己可及的范围内拓展生活的视野,最后你会发现所谓生活的朴实无华,得到的更能令自己满足。

(PS:看完书自己产生的一些小想法,应该不算过度解读)

《碗净福至》读后感(二)

蔡澜先生的“会吃”、“随性”举世皆知,也是世人知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比起其他几位,人们谈论起他,往往既是因为喜欢他的幽默、才具,又是羡慕他雅俗之间任意切换的心境。是啊,不过是“吃”,人家就能吃出花样,吃出名堂。无论什么高端、平凡的食物,只是经他解说,没吃过的人也要心动神驰心向往之,吃过的人更是感觉字字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里,忙着引用他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谁会不喜欢蔡澜先生?

但是,谋生的压力、需要保持身体健康的现实、天生一隅而且交友不广的境遇、无形中定要固守内心某一种味道的“坚持”······如是种种,常常会让人在心头烦乱之际,错失了更多的好味道。所以,一本书里的文章,长长短短的,除了介绍多个国家、各个地方的食物特色的好味道,以及去找这些食物的有趣经历,多处都被先生用来不厌其烦地讲:要好好吃东西,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毕竟不是生于斯长于兹,很多美味需要当地的友人,乃至更有品位的“大饕”带着去吃,才吃的正宗,不实打实的有颗开放的心,就交不下认真“品味”的朋友,也会放不开去尝试更多的食物,难以遇到更多的惊喜,甚至是遇到更多一开始没认出来的“故知”。

其次,要追寻食物本真的“味儿”,举凡人和事,过了最初的眼花缭乱的阶段,都会想着“返璞归真”,知道能把食物的本味做的最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厨,吃得出大厨做的美味的好处,也才算得上“知味”的食客,这种情况下,也切莫讲什么健康经,比如猪油,没了它,太多的饭菜,都要失去灵魂。

再次,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可偏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的人,何尝不是造就一方食物,甚至带着食物远走他乡,为故乡的“好味道”扬名立万的人?难找的地方偏有手艺高超的师傅做得了河豚的料理,最好的鲟鱼子世上只有五个伊朗人会做了--看到这里,有条件的人有几个能忍住,不“循味而去”?找到了好吃的食物,怎么忍得住不找知心的朋友来一起分享、得意地对其“评头品足”?在这个过程中,老友时时都在,新朋友接踵而来,大家各自变化,哪怕因病变得什么都能不吃了,或者变成了“素食者”,但还是那个“有话说在前头,坚持得住自己的脾性”,“什么都不吃,也可爱”。所以,书中到处讲的是食物,也是人。

全书语言清朗流畅,处处洒脱,不时抛出的食物的掌故,从来不显突兀,更无刻意卖弄之嫌--这是作者自己身为才子的底气,也是所介绍的食物本身的好味道,能让人有这样娓娓道来也不显拖沓的韵致吧,反而要怕听的少,“吃”的不够,不能端整出个好心态,好与他人有足量的心思和话语去谈“吃”呢。

《碗净福至》读后感(三)

“碗净福至”这四个字有着最淳朴的意义:把碗里的食物吃干净了,碗才能把福气装得慢慢的。这不仅仅教育我们不能浪费粮食,也是告诉我们要做好每一件小事,从简单做起。正如本书的封面一样简单:一个白净的碗、一双架在筷托上的筷子,旁边是蔡澜老师题的“碗净福至”四个大字。这说的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三餐之事,很平凡,但是并不平淡。

翻来书页,不止是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吸引了我,更多的是被蔡澜老师洒脱幽默的性格和豁达会享受的生活态度迷住了,也觉得这老先生实在可爱得很。

这个自称“面痴”的精致猪猪少年一周不出门会做七种面食做早餐,还每天都不带重样儿的。还专门写了《捞面颂》,用文字仔仔细细把国内国外的面都品了一遍,看得我流下了不吃无术的泪水。

书里还写了很多美食,各种雪糕、牛肉丸、酱萝卜、肉粽、鱼汁拌饭等等看得我只咽口水,就连普普通通的瓜子和大米饭都能被蔡老品细细讲解还出那么多的滋味。这或许已经超越了“吃货”等级,算是“食神”了吧。真的大神,不是吃了多少多么高级多么少见的菜式,而是最最常见最最平凡的食材都能被他们所爱所夸赞,并且从不厌烦。或许我明天吃饭该不带任何调味的好好地先尝尝米饭的清香了吧(笑)。

大抵是从小到大没怎么沾过酒的缘故,我对书里关于酒的章节也很感兴趣。那些个小故事里的酒友们有的醉得可爱有的活得明白,一行行的文字间仿佛都沾染上了酒的醇香,我都开始有了微醺后的飘飘然。

“什么叫喝酒的人?那就是每喝一口,都感觉酒的美妙。喝到没有味道还追喝,就不是喝酒的人,是被酒喝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品酒之人,而不是喝的烂醉为酒昏迷的人。

现在很多人吃饭都仿佛只在做任务,只能在饭点匆匆解决了正餐又奔入了忙碌的疲惫生活中。他们吃饭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生活。真正的吃货都是能把一日三餐给吃出花样的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更是在这吃喝之间享受这生活的乐趣。

读罢此书感觉自己实在是不配自诩“吃货”了,惋惜自己这十多年错过了多少美食。不过好在我还剩下很多年可以去慢慢探索美食的世界,可以慢慢在吃喝之间寻找真意,可以过看开、吃好、玩好的值得人生。

《碗净福至》读后感(四)

首页上介绍蔡澜:会生活 有趣味 真洒脱

看简介时,原以为是和地方的菜谱之类,兴趣安然。目前这阶段对于我来说吃饭只是因为生物钟提醒我饿了,对于食物的要求和口感虽有些挑剔但是并没有那么难养,因为长时间的作息不规律和外卖的油腻使我养成了有颗想多吃的心,但是胃不能多吃的命。

在书的中间有张作者题字的书法 “乐在其中”看完全书后我才理解到,其实对于食物而言,并不只是饱腹那般简单,更多的是好的食物加上好的烹饪后可以使人从味蕾上的快乐,而这样快乐则在于你滋生里而言,是乐在其中,享于其蕾,诚服于其胃。

跟着蔡澜了解各地其风俗和当地的饮食,虽未见其菜,不见其烹饪方法和过多的视觉上的享受,第一章就描写了吃鱼记 话说这鱼可是分很多种 ,而上好的食物到底需要怎么烹饪呢又是考验厨师的

手法 上好的鱼只需要最简单的清蒸便可尝都其肉质的鲜嫩和甜味罢了,唇齿之间,忘而恋之

谈到其早晚文化,在广州那边向来以早茶为主,蔡澜心中的完美早餐肯定是有虾饺,凤爪,奶黄包,蒸,蛋散,叉烧包,柠蜜炸蛋散,烧鹅,,菠萝包,糯米雞,炸云吞,龙虾,牛肉丸,才算是完美的早餐

而武汉则是一碗热干面,一碗豆浆外加跟香而脆之的油条就完美了,每个地区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则要吃好。

关于端午的粽子各地方口味不一 ,南方的清水甜棕,北方的肉粽,长棕。还有鸭蛋黄粽等,谈到捞面颂而聊到面的弹性不一,而口感大不相同,在日本那边对面食的做法也颇多,而日本那边之前很少吃蔬菜和水果,而论好吃的砂糖橘还数广东是砂糖橘的故乡,广东四会更是砂糖橘的发源地,除了四会以外,云浮、广宁、清远的砂糖橘也都很有名

整篇书的分段的针对性的写了这大江南北中国食物的从无到有到在现在口味的挑剔下的越做越好,都说会吃的人一定会把饭做得好吃,正是因为他们也有对食物的喜爱而愿意付出自己的经历,而而在其中。能吃饭,吃好饭,饭吃好,人性也就本此洒脱了

妄想这么多年,虽说为了生活而吃饭,时不时也会和朋友在外面越这吃饭,而对于食物其本身的味道却不曾记得清楚。碗净福至,笑对人生。

《碗净福至》读后感(五)

这个标题是我在看这本书《碗净福至》的20页之后的最深刻感受,因为是在下午的4点开始看的这本书,中午吃的很少,看着看着就觉得越来越饿,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书里冒出来,最终又投射在我们的平凡生活里,化作用心对待的一日三餐。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主持人汪涵推荐的,后来有了解到作者是蔡澜老师,之前有在电视上听过他的一些故事,也在荧幕中看过他的节目,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所以对这本书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当然,读完之后果然让我很惊喜,这是一本值得看很多次的书,表面上讲的是关于美食,而更深刻的意义却是在世间百态。

这本书由七个大分类,每一个大分类下面有十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讲述了不同地区的美食,让人边看边流口水,从中国讲到日本,从南方讲到北方,从早餐讲到宵夜,从海鲜讲到零食,从做法,调料,火候,成分,到饮食习惯,地域风俗,都讲的很细致,有很多我吃过的美食更有我没有听说过的没有见过的,作者写作的手法很有代入感,看完一个地区的美食介绍,就很想亲自去当地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吃好吃的东西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可以舒缓压力,可以让人精神上得到满足感身体上得到饱腹感。

一个美食,在不同地区味道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讲的是关于粽子,原本以为只有南北方对美食的差异会很大,但是同样是在南方地区,广东和嘉兴的粽子都有很大的区别。到了台湾地区,台南和台北对粽子的做法也有区别。充分体现了美食对人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以潇洒幽默之笔,写美食风味,记风物人情,述生活眷念。

清素淡雅

我很少会读散文集,但是这本书很意外的我很快的就读完了,对散文集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文字来把文字背后更深刻的意义讲述出来,不管你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看开,吃得开心,玩儿的快乐,人生就会很值得,去做那些你一直犹豫没来得及做的事儿,才不会给自己留有遗憾和后悔,碗净福至,更是当代人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要浪费每一粒米,不要浪费地球上的每一点资源,不去辜负每一道美食,认真的对待生活的每一天。

《碗净福至》读后感(六)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碗净福至》,看到这样的书名,就会联想到很多很多,我们生活中在吃饭的时候,总是习惯用碗来装饭,碗干净了,福气自然就来了。而同时也想到了小学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词《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也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这首古诗的意境也是非常深远的,即使是没有生活经历的人,通过这首简单形象的诗歌也会想象到农民的辛苦。而当代提倡的光盘行动也是和本书的立意如出一辙。

本书的作者是号称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作者有着食神的美誉,并且担任《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这档节目也是深受观众喜欢的节目。也正是这些节目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蔡澜。作者也是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对于大家来说那是相当熟悉的,几乎每个人都看过金庸的作品,一生创作了十五部作品,其中有十四部作品编写成一幅对联。而黄霑对于大家来说也不陌生,很多经典的香港歌曲都是他填词的,是一位音乐大师。风流才子倪匡的作品也是深受大家喜欢的。而在美食界赫赫有名的蔡澜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的才能立足于香港四大才子之中。作者不仅在美食界赫赫有名,同时也是一个专栏作家,邵氏、嘉禾等公司电影监制、节目主持人,书法、篆刻、绘画样样皆通,目前已出版作品超过两百本。作者的洒脱也是非常有名的,生性豁达,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霑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本书的封面非常简洁,只有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双筷子和一只碗。洁白圆润的白玉瓷碗,承载着生命的食才,而筷子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一双筷子包含了太多太多,虽然短小无奇,却令世界为之感叹。而下面的人物肖像则是作者本人,就是这样的一本书,里面描写了各色风味,不仅有对各地美食的悉心记录,也有对生活中常见食材的独特解读。这些都是来自生活中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有对于生活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分为七章来书写。这些章节中包含了各种特色的食物,让人看了之后 ,垂涎欲滴,在这些食物的介绍中,不仅有着食物的原形,也有对于食物的认识见解,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好吃的,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我们中国的菜,在世界上也是享有盛名的,色香味具全。人们对于吃的非常重视,尤其是在物质不发达的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的问候语都能看出对于食物的重视。所谓无酒不成席,中国人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白酒更是醇香。人们在喝酒的时候也是开怀畅饮,不拘小结,这些都是餐桌文化的一部分。吃,真的是一门学问,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要吃的好,还吃的健康有营养就更困难了。可是我们的祖先还是总结出了经验,可以让我们吃的好,还吃的健康。对于生活的真谛的理解,看开,吃好,玩好,人生就值得,也是充满了生活的思索。

《碗净福至》是食神蔡澜的一本作品,在书中,作者详细的介绍了多种食物,并且有着对于生活的思考。细腻真挚的笔触把我们带入到美味的食物之中,同时也带入到人生的思考之中,非常喜欢这本书。

《碗净福至》读后感(七)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在吃遍美食的同时,也是在经历一种文化的洗礼。有些东西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反之亦然。 有的时候我们居于自身的习惯,不肯尝试新鲜的食物。总感觉以前吃过的就已经很美味了,这东西闻所未闻,观其卖相,也不怎么着,应该不好吃,就选择了放弃。非要旁人吃的很嗨,你才会不受诱惑,抱着试试的心里品尝,然后一吃就不肯罢休。才知,山外青山楼外楼,以前是井底之蛙了,太过迂腐,竟然险些错过了这人间美味。拒绝美食,就像胖女人想减肥一样,想想而已,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吃完再说,如此佳肴,浪费才是可惜。嗯!减肥是什么?不记得了。美食当前,什么都可放下。 作者介绍了很多地方的好吃的,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怎么样识别真正的美食家。现如今很多人都是被雇佣来吃美食的,吃着免费午餐,总也得要为别人说几句好话不是?有些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美食应该是单纯的,是一种让人开心的食物。看见美食,吃到美食,能让人忘却人间烦恼,做那鸟为食亡之人。 此书不仅有美食,还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故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读书这点最美妙了,虽一时无法行千里路,但书可以让你的思绪远飘千里。所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作者介绍的台湾人吃瓜子还有剥瓜子的机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总在想,这个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人吃菜讲究,只食素菜,却又百般挑剔。这还不算,还要强迫其子女也吃素,简直是一种罪过啊!我总感觉有特殊爱好的人他们天生就比别人少了很多乐趣。 虽然素来知道有人吃虫子,特别在云南那边。他们喜吃:“九节虫、蜂子、金龟子、竹蛆、蛹卵等等。但今天蔡澜先生讲诉的老茶虫还是第一次听说。直接看到虫就把它烤了吃,简直是厉害了。说句实话,这虫子一类的食物真的就敬谢不敏了。但也不阻止别人吃,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爱好。 贴心的给醉茶之人,介绍一味解药。那就是糖。并且抨击现在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有些时候,真不是那一两颗药能够解救的。它是需要时间的自我修复治疗的。还有就是虚假的广告,以假乱真,欺骗广大人民群众。就比如那五颜六色的花,说是大自然采摘,其实不过是店家染了颜色罢了,现实中是没有这个颜色的花。或者是太贵,很多人无法购买。一些人就利用这些想要拥有这特别的花,却又承受不了价格的客户,提供一种需求。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总而言之,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 作者还给我们传递一种人生须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生就这短短数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当尽量活的自在些,放下该放下的,不执着于得不到的。你这一生啊!凡事看开点。这一辈子你只要开心,那么也就不算白活了。现实确实很多人,为了追求那浮云一般的事物,而耗尽了所有心力。无力再去体验这生命的美好。我还种草了蔡澜先生介绍的一个美食爱好者,微博名称:“心泉之家”。里面真是好多美食啊!夜晚看来分外让人饥饿。现在也可以去吃夜宵了。

《碗净福至》读后感(八)

朋友前天晚上醉酒,醒了之后给我打电话,说,完了完了,出丑了。我哈哈一笑,问道他干了什么,他说已经全然忘了,在厕所扶着墙壁,只顾得呕吐。上大学后,和这个朋友聚少离多,每年回去便是酒局,喝的尽兴,也都沉沉醉到烂泥一摊过,他和我说,自然是我能懂的。

蔡澜,业内有名的食评家,规矩一板一眼,懂酒,也懂得喝酒,深谙“酒事是人事,酒品是人品。”但遇着倪匡这样爱酗酒的人,也只能乖乖放下李渔的“五贵”,选择原谅,说“友情还是比喝酒重要的。”

朋友和朋友之间,原是有泾渭分明的线的,最起码酒量要相当,你喝醉了,他没醉,你苦哈哈的一瞬倾诉,道给清醒着的人,不斥于鸡同鸭讲,反之,他几杯就醉倒,你还没有醉,又会觉得此人没品。可情谊深了,这些条条框框全都自动失效了。

人和人如此依附牵扯,曼妙别离,人和美食之间也如此,这是我在蔡澜这本《碗净福至》最大的体会。

蔡澜能吃,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绝对令人咂舌,

这仅一份早餐的数目。往往出去住酒店,还会被精心安排的酒席惊到,汕头金海湾酒店叫了一百多种点心,铺满整个桌子,想必也是知道蔡澜这一点。能吃也要算一种了不得的能力,现在有吃播,坐在镜头前表演吃的艺术,往往也是娇小的妙龄女子,看着柔柔弱弱,在吃上却颇具天赋,牙口极好,一个人吃上成年男子一天的饭菜也不是很稀罕的事情。口腹之欲,乃人生最基本的事业,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每天翻着自己的倒计时而已,能吃,已然胜出一点了,当然,并非毫无节制——吃出大肚腩,高血压可不美妙。

所以要会吃,蔡澜是会吃的。

七月底组团香港飞日本,驱车前往大阪,只为了吃最好的水蜜桃。一次能吃十二个。布达佩斯的菜市场,有巨大的香肠,佐以入食的芥末就有十多种。纽约富尔顿刚炸好的鲜虾,堪比日本天妇罗。吃粽子,从家乡潮州,吃到东莞,,嘉兴,再到台湾,甚至延伸到日本,马来西亚。在历史纵深处的办桌菜也被他发现,这种土的不能再土的菜,在吃过无数美食的蔡澜看来,“真”而且“巧”。

蔡澜,已经是合格的饕餮了。

食物的表征,是色香味俱全,是口腹的享受。食物的灵魂,则很悬,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这样讲或许会很艰深,蔡澜说:

这就有了区别,像蔡澜那样吃遍天下,朴素的时候也很简单,一九七五年的西贡,一个商人请他去地下室,全天下最好的香槟和鱼子酱都在——我一直觉得能记住你生命中某一天吃的东西,是一种艰难的反哺,关于食物,是有记忆的,有感情的。只是大部分都仅仅为了吃而已。所以蔡澜提到的最好的粽子是饿的时候吃的那个,深表认同。

吃饭可以有很多规矩,也可以没有。有规矩时是对美食的尊重,没有时也有没有时的随性。吃,该是自由的。甚至浪漫的。

又想起来和那位朋友喝酒之前,他都会亲自下厨弄点小菜,有时是炒的又香又酥的花生米,有时候是时令正好的蔬菜,肉是不可少的,上好的五花肉,切的薄薄的一层,能看的透亮,烤的外焦里嫩,裹上洗净的生菜,送进嘴里,清新的肉香,一点不腻,是绝妙的享受。

过的富足,守得平淡,暮爨朝舂一生足。

《碗净福至》读后感(九)

蔡澜先生在美食界(俗称吃货,哈哈)是非常有名气的,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从写专栏, 到出书,到《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察澜把吃融入了他的生命当中,把吃上升到了一 种美学高度,把吃定义为了一种 人生态度。

看网上蔡澜先生与网友的对话:

蔡澜就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爱吃、爱玩的人,对于他的书,大家是不是也非常愿意拜读呢?反正我是非常有兴趣的。

这次蔡先生出 了本《碗净福至》,书名听起来就非常的有哲理。“碗净”代表着种对于食物的尊重,代表着对于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认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我家孩子二年级课文上的句子,现在从孩子就要开始教育要珍惜食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对于食物有了足够的尊重,对于人生态度有了正确的认知,那么“福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曾经透露,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吃饭习惯,他还在餐厅挂了一块“碗净福至”的匾,以此作为家训。还有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当中国女排主力号称“朱帝”的朱婷在土耳其打球时候,记者去伊斯坦布尔的家中采访她,发现她家的客厅上也挂了一副“碗净福至”的字。因为她的胃不好,希望能够多吃多吸收,有一个好身体。

蔡先生的书,写的自然是吃。对于蔡澜先生关于吃的文章,真是太喜欢了。在他的美食文章里面,总是能把“吃”这个行为,表达得活灵活现,让人仿佛与蔡澜先生一 起坐在一 桌满汉全席前面,听蔡先生谈天说地,畅快淋漓,身临其境。

《碗净福至》这本书共分成7个部分,

每部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充分表现出了蔡先生那豁达、开朗、淡泊、潇洒的人生态度。读蔡先生的文字,能够让人忘却工作的烦恼,忘却生活中的烦心,充分地去享受生命,热爱生活,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是忙碌的大都市中的我们所缺少的。

本书中开门见山地就提出,吃好,做人才有意义。蔡先生回忆了父亲的早餐,谈起了去早市买菜的乐趣,说到了日比谷公园的野餐,烟火气息极衣,但是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人生。想起了三年前,我生了一场重病,在医院中躺了一个月都无法动弹,手上无力拿不住碗筷,只能靠家人和护主喂饭,后期的时候还出现了面瘫,吞咽困难。那时候,好好吃饭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有时候想,如果不能康复的话,那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有过这样的经历,再读蔡先生的文章,真是有一种遇见知音的感觉。

但凡爱吃的人,往往也爱喝几口。蔡先生应该也是同道中人。他就非常尖锐地提出“孔子也是酒徒,为什么还有人反对喝酒?”哈哈, 这发自酒徒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多少同道之人的心声啊。但是从之前看到的蔡先生的访谈和关于养生的文章中感觉到,蔡先生只是爱喝,但绝对不是没有节制,一切都是以兴到即止。这与中国北方某些省份的劝酒习俗又不太一样了。其实没事的时候我也爱喝一些,基本上就是啤酒,一个人在家,炒上一盘酥脆的花生米,还带着咔吧咔吧的响声,一半撒上雪花一样的白糖,另外一半用老醋一泡。再来一块内蒙来的羊肉,切成军棋子大小的块,用红柳条穿上,烤得吱吱作响。趁热一口羊肉,一口老醋花生,再喝上满满一大口冰凉带沫的啤酒,所有的香气在嘴里混合着,充满了满足感。

吃好喝好了,那人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遗憾了。“要过愉快的生活不难,知足长乐。”这是蔡先生总结出的人生经验,他也是这么践行的。去往世界各地,都不忘追寻以前式样的漱口杯;在日本京都逛小巷;跟老头拌嘴看鸡生蛋;让鲜花干杯;调侃香港的“三少一多”;看到电车上的“小鬼”不守规矩,上去拍头教育教育。这些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胡同大爷,就是我们身边的邻里街坊,生活平平淡淡,不求大富大贵,一把蒲扇,一双趿拉板,一把竹椅,一个收音机,能过出世界首富的悠闲来。

蔡澜的《碗净福至》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不同年龄的人会读出不同的体会,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现在像我这个岁数, 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不上不下的,基本上慢慢重心就已经全落到了家庭中。做梦的时候,我会梦见自己有一个四合院。四四方方的,天井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枝繁叶茂,撑起一把大伞一样。在墙角有几缸金鱼,虎头、龙睛、水泡、狮子头,都在那里优哉游哉地游着。四边花盆种着花,光闻着那香气就让人醉了。影壁、围栏,配上朱红的回廊走道、雕梁画柱,满眼望过去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下雨的时候,摇着躺椅坐在屋檐下,拿本书一边静静地阅读,一边听着那沙沙地雨打树叶声,水滴从屋檐下滴落到鱼缸中,滴答,滴答,滴答。。。。。。想想就能把人给笑醒了。

《碗净福至》读后感(十)

蔡澜先生在美食界(俗称吃货,哈哈)是非常有名气的,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从写专栏, 到出书,到《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察澜把吃融入了他的生命当中,把吃上升到了一 种美学高度,把吃定义为了一种 人生态度。

看网上蔡澜先生与网友的对话:

蔡澜就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爱吃、爱玩的人,对于他的书,大家是不是也非常愿意拜读呢?反正我是非常有兴趣的。

这次蔡先生出 了本《碗净福至》,书名听起来就非常的有哲理。“碗净”代表着种对于食物的尊重,代表着对于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认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是我家孩子二年级课文上的句子,现在从孩子就要开始教育要珍惜食物,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对于食物有了足够的尊重,对于人生态度有了正确的认知,那么“福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曾经透露,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吃饭习惯,他还在餐厅挂了一块“碗净福至”的匾,以此作为家训。还有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当中国女排主力号称“朱帝”的朱婷在土耳其打球时候,记者去伊斯坦布尔的家中采访她,发现她家的客厅上也挂了一副“碗净福至”的字。因为她的胃不好,希望能够多吃多吸收,有一个好身体。

蔡先生的书,写的自然是吃。对于蔡澜先生关于吃的文章,真是太喜欢了。在他的美食文章里面,总是能把“吃”这个行为,表达得活灵活现,让人仿佛与蔡澜先生一 起坐在一 桌满汉全席前面,听蔡先生谈天说地,畅快淋漓,身临其境。

《碗净福至》这本书共分成7个部分,

每部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充分表现出了蔡先生那豁达、开朗、淡泊、潇洒的人生态度。读蔡先生的文字,能够让人忘却工作的烦恼,忘却生活中的烦心,充分地去享受生命,热爱生活,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是忙碌的大都市中的我们所缺少的。

本书中开门见山地就提出,吃好,做人才有意义。蔡先生回忆了父亲的早餐,谈起了去早市买菜的乐趣,说到了日比谷公园的野餐,烟火气息极衣,但是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人生。想起了三年前,我生了一场重病,在医院中躺了一个月都无法动弹,手上无力拿不住碗筷,只能靠家人和护主喂饭,后期的时候还出现了面瘫,吞咽困难。那时候,好好吃饭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有时候想,如果不能康复的话,那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有过这样的经历,再读蔡先生的文章,真是有一种遇见知音的感觉。

但凡爱吃的人,往往也爱喝几口。蔡先生应该也是同道中人。他就非常尖锐地提出“孔子也是酒徒,为什么还有人反对喝酒?”哈哈, 这发自酒徒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多少同道之人的心声啊。但是从之前看到的蔡先生的访谈和关于养生的文章中感觉到,蔡先生只是爱喝,但绝对不是没有节制,一切都是以兴到即止。这与中国北方某些省份的劝酒习俗又不太一样了。其实没事的时候我也爱喝一些,基本上就是啤酒,一个人在家,炒上一盘酥脆的花生米,还带着咔吧咔吧的响声,一半撒上雪花一样的白糖,另外一半用老醋一泡。再来一块内蒙来的羊肉,切成军棋子大小的块,用红柳条穿上,烤得吱吱作响。趁热一口羊肉,一口老醋花生,再喝上满满一大口冰凉带沫的啤酒,所有的香气在嘴里混合着,充满了满足感。

吃好喝好了,那人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遗憾了。“要过愉快的生活不难,知足长乐。”这是蔡先生总结出的人生经验,他也是这么践行的。去往世界各地,都不忘追寻以前式样的漱口杯;在日本京都逛小巷;跟老头拌嘴看鸡生蛋;让鲜花干杯;调侃香港的“三少一多”;看到电车上的“小鬼”不守规矩,上去拍头教育教育。这些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胡同大爷,就是我们身边的邻里街坊,生活平平淡淡,不求大富大贵,一把蒲扇,一双趿拉板,一把竹椅,一个收音机,能过出世界首富的悠闲来。

蔡澜的《碗净福至》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不同年龄的人会读出不同的体会,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现在像我这个岁数, 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不上不下的,基本上慢慢重心就已经全落到了家庭中。做梦的时候,我会梦见自己有一个四合院。四四方方的,天井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枝繁叶茂,撑起一把大伞一样。在墙角有几缸金鱼,虎头、龙睛、水泡、狮子头,都在那里优哉游哉地游着。四边花盆种着花,光闻着那香气就让人醉了。影壁、围栏,配上朱红的回廊走道、雕梁画柱,满眼望过去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下雨的时候,摇着躺椅坐在屋檐下,拿本书一边静静地阅读,一边听着那沙沙地雨打树叶声,水滴从屋檐下滴落到鱼缸中,滴答,滴答,滴答。。。。。。想想就能把人给笑醒了。

《碗净福至》读后感(十一)

打开这本书时,我正在吃本地醉月楼的锅贴饺。

煎得酥脆喷香的锅贴,难免吃得满嘴油晃晃,但是我万分小心地不让油滴到书上,这本书的纸张不错,书帧排版印刷皆不错,是可以纳入书柜见客的品相,若沾上了油,定会心疼良久。

那为何还要在吃油物时翻开此书?若有人问。呐~这就是君不懂了。书有各种读法,有焚香才能启的书,也有如厕时看的书,有正襟危坐品的书,也有窝在沙发翻的书,有晨时为初醒唤起精神阅的书,也有就寝前助眠而览的书,象这本,关于吃和生活的小品文集,就非常适合在心情愉悦的闲瑕时光来读,比如此刻享受美食时。美味加描写美味的书搭配,在我看来,就有点鱼子酱配香槟的意思,当然说豆浆配油条也行。

醉月楼的锅贴,尤其是其中一款微辣的粉丝韭菜饺,是我可以不在乎吃完嘴里残留韭菜味,并且在前一天入眠时就惦记着早晨起来要吃的好东西,为了它,我可以上班多绕很多路,也可以起早排队,好吃的东西就是有这个魔力,在《碗净福至》里,蔡先生也记载了许多有这种魔力的食物,象大连的焖子、香港流浮山清蒸的黄脚鱲、日本冈山的水蜜桃,京都的奥丹汤豆腐、有毒又美味到让人甘愿冒险尝试的河豚、广东的桂花蝉等等等等。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吃的,而是《吃鱼记》一文中倪匡所说,“最好的应该最先吃,谁知道会不会吃到一半死掉呢?”。他是针对文中海湾酒家老板娘肥妹姐那句“有些人是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的”的答话,虽然是随性的戏言,却颇有道理,似乎锤破了某种陈旧的观念,我曾经就是肥妹姐嘴里的“有些人”,但是从今往后,我要听倪先生的,要先吃好的,万一半路上没机会继续吃下去,这样也不会亏了。

这是我第一次读蔡澜先生的书,早前只闻其名,他太出名了,作家、生活家、美食家、电影人、主持人,《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开讲啦》特邀讲师,《新周刊》年度生活家,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等等各种桂冠,还有最有被人津津乐道的“香港四大才子”的头衔。原本以为他的文字会是高高在上,指点山河或故作高深之类,但是现在一读,竟然如此平易近人,不用晦涩深奥的字句,也不刻意卖弄,甚至自带戏谑诙谐,充满了人情味,最难得的是,听闻过他一些才子气的轶事,但是文字里却沉稳平和,有几分明清小说的味道,流露着个性天趣,虽偶有难掩的才子傲气,却不显狷狂。论物述事的风格粗看言简意赅,但细品又觉直中其意,看似点到为止,实则让人回味无穷,俨然是位充满智慧敦厚可亲,又时髦调皮的长者在跟你讲食材,讲菜肴,讲朋友故事,讲人生趣事。万一他讲的跟你的经历吻合了或者恰好讲到你认识的某人,你定会忍不住,莞尔一笑,原来他跟我一样这样想呀,原来某某某私下是这样啊。得到见识上的同频共鸣,不是阅读的快感之一吗?

书一共分为七章,从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吃好,做人才有意义”到“大吃大喝是对生命的尊重”,再到“尽量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 “要过愉快的生活不难,知足常乐”等,直至最后 “看开、吃好、玩好,人生就值得”。蔡先生明确地贯彻着他尊重人生,洒脱做人,睿智透彻,开明风趣的理念,写各色风味,百态世相;写佳肴美食,风土人情、世相人心。每个大章节里面收录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百字且独立成篇,写作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内容更是天南地北跳跃得厉害,这样的好处是,随手翻开,随便从哪里都可以读起,随便从哪里放下都不会有被打断的困扰,读的放松惬意,也是此书的福利。但这些散珠又有潜在联系,在一个大章节里,以同一宗旨为隐形银丝,穿起了粒粒散珠。大章与大章之间又彼此牵连,循序渐进。才子就是才子,用对食物食材的描绘评述,有趣故事的演绎,包裹着浅显哲理,明白禅机,喂了你,润物细无声地就把他的理念润进了读者的意识里,不容你不认可,当然若你真的不认可,他也不会在意。只是出于善意把自己的人生领悟来与你分享,你能接收到,是你的福气,若不能,他也不会少一根头发,是你没福消受罢了。 碗净福至,四字本身就蕴意深刻,藏禅机,汪涵喜欢,把蔡先生所书四字裱了挂在家中,我也喜欢。当初第一眼看见书名时,立马就觉得有意思,揣测起这个福字是什么意思?是西方宗教里的福祉福音还是中国传统里的福气,或者佛教里的福报,还饶有兴趣地猜蔡先生的信奉,后来读完全书才发现,大可不必去纠结,碗净福至,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朴素的人生哲学观、幸福观。碗净,是具象,寓珍惜,珍惜食物,食空碗净,也是对食物的尊重,制食人的尊重,自然赠予的尊重,同样也是种福气,能食净碗的必定身体尚可胃口甚好;而福气,虽是抽象意识形态里的,然反馈到现实中,化为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丝丝感受里。到底具体为何,打个比方,世人皆想有钱。因为有了钱便可以为所欲为。这为所欲为,无论是幻想华屋美眷,还是财物自由,畅游世界,在一般的普罗大众身上最终大抵表现为渴望在坚固的物质基础的保证下,过一种有趣,有味又自在的生活。我想蔡先生说的福,就是这种人生吧,有趣,有味,又自在。况且他本人是最好的践行者。 碗净福至,简而言之,珍惜才会有福气。

也许你读完了书,会说,拉倒吧,我也珍惜呀,无论是自己的人生,还是所得的,大到生活小到物什,怎么没办法天南海北地玩和吃。 我只能说,你真肤浅,珍惜不光是善待,更是为之奋斗和努力,再说其实所谓有福的人生,不单是遂意的,行天下之路,吃各地美食的人生,其实各式各样。比如我现在蜷于斗室,朝九暮五,但是有机会读到别人描绘的惬意如我所思的生活,而恰好描写得又让我有代入感,口未食但已异香萦绕舌下生津,用阅读的力量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其实也非常不错,自我感觉也是有福的。

更何况能活在太平世界里,平生就是一种福气。小时候喜欢林语堂,非常愤愤鲁迅为何骂他,现在看来,林在那个时代提倡性灵,是有点不合时宜,如果换在现代,就没有问题了。蔡先生写的这些书如果在林那个时代,估计也要被迅哥儿劈头盖脸地笔诛口伐。感谢这个时代吧!

最后,107页第十三行,有惊喜。 是什么? 一句国骂! 哈哈,等了好久终于等来,这老才子终还是人间的,他骂的爽,我看得爽,有真性情才能写出真文章。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这本书,你瞧不上,但是那些关于食物食材的有趣的知识,也够你受益的了。譬如——

河豚鱼排骨头上的肉被斩下来了,还会一直抽筋似的蠕动,矮马……想起来就心惊肉跳……

《碗净福至》读后感(十二)

食神之“钵”

——蔡澜的《碗净福至》读后

□ 曹辉

最初知道蔡澜,不记得是听谁说起的,还百度了一下,说他是个持“唯美食与美女不可辜负”人生观的知名男子,不自觉就想到那个著有《笠翁对韵》、倡编《芥子园画谱》的东方莎士比亚了。向李渔看齐的蔡澜,精力无限充沛,各个领域混得风生水起,啥都会,人缘还贼好。近日,意外读到他的新书《碗净福至》,见其书名,顿生好感。一个有了名气有了钱财还力倡节约的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饮食文化是跨国界的,“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推荐语如是说,信言不虚。蔡澜名气不小,他不仅是食神,生性洒脱,而且还是个如假包换的才子,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此前对他知之甚少,通过读其书,倒是追加了不少印象分,毕竟手写其心,文字会暴露一个人思想的蛛丝马迹。私下以为,爱吃者皆馋,因为馋才会用心去了解吃的花样与内涵;不爱吃者皆懒,譬如我,只要给口吃的不用我做,全不管做好做赖,做熟便可。

该书七个部分,从“吃好,做人才有意义”领起,蔡某人委屈吧唧地诘问“孔子也是酒徒,为什么还有人反对喝酒?”然后大言不惭地在第三部分说,大吃大喝是对生命的尊重,第四部分说别人吃的都是坏的,我们吃的都是好的,还说吃是一种学问。接下来,又煽动节约派,说“尽量地吃好东西,人生就比较美好一点”,说“要过愉快的生活不难,知足常乐”,说“看开、吃好、玩好,人生就值得”,这不就是李白同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现代版演绎吗?

为吃货代言的最牛叉的蔡澜,吃出水平,吃出人生的意义,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们,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死而无憾。颠覆三观吗?便是戏谑成份居多,却还是讨喜。这,其实才是不虚饰的真正的生活。读了“吃鱼记”,本来晚上不大想吃饭,结果做了猴头菇,吃了两碗饭,一边垂涎着蔡老爷子笔下流浮山的九虾,一边大快朵颐,然后满足地笑,生怕对不起自己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人生。心下暗道,完了,我就这么被蔡老爷子给洗脑了,苗条身材还要不要?养生少食还要不要?

在“早餐天下”一文中,蔡澜提到了九龙城街市三楼的早餐,据说好到不是早餐,而是食物的饮宴。这让我不禁想起十年前去过的北京九门小吃一条街,那次,遗憾的是没吃到佛跳墙,直到现在,佛跳墙始终是我心里一个诱惑的情结,世间事凡难求者皆绝好呀。以吃为乐的蔡老爷子,书中多次写到自己一见到美食就“哇哇大叫”,一个超级贪吃狂的形象跃然纸上,忘形于吃,真不枉老祖宗“食色性也”的教诲传承。尤其看到七五年他在西贡享受天下最好的鱼子酱和香槟,说那是他这一辈子再也不能重现的早餐时,我郁闷极了,那一年,我才出生,人家已经变着法的吃了,坐火箭也撵不上啊。日本的清酒倒是尝过,太淡,中国人,尤其是北方大汉,要喝也得喝烈酒啊,不然叫什么老爷们。惹人怀旧的还有小时偶尔吃过的猪油拌饭,无上美味。书法家和画家北大路鲁山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吃了河豚,才知道做人还是值得的。”这天下吃货还真是多,正宗的吃货精神正在被一干人等不断发扬光大。

感觉蔡才子的食文皆速成,像素描,三笔五笔就勾勒出烤鹅肝抑或油鸭饭啦,热气腾腾地出炉,书中透出香味,快而准地钩出读者的馋虫,语言活泼讨喜,读之倍增食欲,形象传神中,不乏一份磊落的赤子情怀。读蔡老爷子的食文,最大好处是轻松,做人总崩着多累啊,他教我们,“有一肚子怨气时,最好是逛菜市场”,我不开心时,喜欢一个人闷在家里做宅女,简直把好好个人憋出硬伤。以后不高兴就吃,躺着吃、坐着吃,爱怎么吃就怎么吃,这么一想,心里都痛快。谈吃也就罢了,吃着吃着,书中出来个方荣记的老板金毛狮王八哥来,吓我一跳,还以为是”倚天屠龙记“里的谢逊现身了呢,这乌龙闹的。更有意思的是,在普洱老茶里发现茶虫,蔡老爷子竟用牙签串起,打火机烧烤一番,据说吃嚼出了一阵茶香,把吃的功夫运用得炉火纯青,也是天下无敌了吧,佩服得我一愣一愣的。我吃我有理,舍蔡澜其谁!

蔡澜的文风很诙谐,十足吃货,天生自带友谊磁场,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老爷子。蔡老爷子这书后面有几篇升华版文章,馋鬼们别误会,那是蔡才子打包馈赠的非饮食文章,有关于日本枯山水的,关于牛豆(就是发呆)的,关于说“习惯”在人生里像个老伴不易抛弃的,关于牵牛花叫朝颜比较好的,关于世上所有生物为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关于汗像水龙头那么流下来的,关于别对不起自己的,关于人体中有一个自然刹车掣、不舒服了自然停止的,关于看得舒服对眼的都是投缘的,关于讲座中如何把司仪黄霑弄得开心他很过瘾的,关于解药尤其情感解药的……

蔡才子说,他年轻时为谈成一件事,曾在对方门口苦等一夜。这也无须遗憾或是耿耿于怀啊,谁年轻时没有心气高高人却低眉折腰的际遇?宝剑锋从磨砺出嘛!还是说到这本书上来,且不说文笔如何,“率真”二字,蔡老爷子妥妥地担得起。趣味性可读性都达标,间或笑点频频,这才是沸腾的人生。不得不说的是,蔡老爷子的《日本名嘴》一文,就是前几年网上特火的“一碗阳春面”的故事,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儿在除夕到面馆吃面,买不起三碗买一碗三口人吃,店老板好心,几年来一直不涨价也不让他们母子尴尬的事儿,赚足了小民的眼球和泪点。作者栗良平却是个犯有欺诈罪的骗子,可见,作者人格和作品无关,讲的故事真假也不要紧,问题是讲得好不好听。

此书中与蔡老最不匹配的一篇文章是“外面下雪”,格调低沉,一扫戏谑调侃之态,可能是被寒山茶的花瓣落地扰了心绪,他说:纵容自己,偶尔也是幸福的,继而又说:去年农历新年也一样过,像是昨天的事。午夜睡醒,又是明年除夕。有那么一瞬间,想哄哄这个人前一直笑对红尘的老爷子,让他成为一株真正的忘忧草,从内到外,每一个细胞都泛着阳光的照耀。这个一直笑语如珠的喜剧蔡,竟也能一本正经地说:人生储蓄除了金钱之外,还要收藏光辉的记忆。老了,再多钱也没用,发起呆来,永远是为生活的挣扎。这话真实得戳心,完全可以当作蔡老爷子的经典语录。

收到书后,有个小惊喜,书中夹着蔡澜的一张书法横幅,上书“乐在其中”四字。不禁杞人忧天地想,可爱的蔡老爷子得写多少字幅赠给读者啊!金庸说“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倪匡说“蔡澜是少有背后没有人说他坏话的人”,黄霑说“蔡澜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的好人缘,也是没谁了。有怎样情商之人,方能得到才子的认可。文人相轻,对蔡大才子来说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便是人格魅力。

蔡澜说,与佛有缘,你不必找它,它会找你。就像我和这本书有缘,不管我在天之涯海之角,它都会越过万水千山,只为了结一份缘,让人生没有遗憾。饮食男女,俗到可爱,俗到言必及吃,也是个境界,难能可贵的是碗净福至。对蔡澜这个吃货来说,吃才是人生的正经事。透过如水的时空,仿佛看见蔡老爷子正老怀欢慰地看着我,笑咪咪地说,丫头,把我当洪七公了?我有那么无赖吗?不就是爱吃吗?我可是你的前辈啊!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