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北京三万里经典读后感有感

北京三万里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00:35:12
北京三万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16 00:35:12   小编:

《北京三万里》是一部描述中国首都北京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从乡村到城市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心路历程。小说深刻描绘了北京的繁荣与辉煌,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和挑战。是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

北京三万里读后感(一)

充实的三天小假期,又快过完了!这三天只是出门拿了一趟快递,其余时间都安心待在家里喝茶、看书、看片。天津变成旅游城市了哈,拿快递的功夫都觉得路上人挨人,好多人啊! 冲着书名看了《北京三万里》,感觉和假期挺搭的,身未动,心已远。 这本书就像一部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穿越时空在北京这座古都的街头巷尾,讲述那些外国名人在北京的“破冰之旅”。作者以回望者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15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人,比如马可·波罗、汤若望、泰戈尔、萨特、波伏娃、小泽征尔等,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来到北京发生的故事。 书中记录了许多有趣的历史轶事。比如汤若望作为顺治尊敬的“洋玛法”,却曾遭遇鳌拜打击身陷囹圄;泰戈尔访华时,恰逢中国新文化运动,新旧之争让他深感震惊;安东尼奥尼在北京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因为文化隔阂和政治原因,曾一度不被国人欣赏……这些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宴”,无不占领当时的热搜和头条。这些外国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和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产生了许多独特而有趣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这本书史料丰富,读起来非常有意思!

北京三万里读后感(二)

时代的脚步与心灵的交响

大家好我是推荐好书的小阿姨

【美】史景迁曾说:“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与互动是多么错综复杂,时常还惊心动魄,比小说虚构还要离奇。”

在古都北京的三万里长街上,曾走过多少风云人物,演绎过多少激荡人心的故事。从历史的深处回望,那些来华的时刻,那些改变命运的事件,都如璀璨星辰,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星空。

想象一下,马可·波罗漫步在元朝的宫殿,惊叹于这座东方大都的繁华与辉煌。他的游记,将东方文明介绍给世界,为中西交流搭起了桥梁。

或是鲁迅,在动荡的年代里,用尖锐的笔触剖析社会,唤醒民众。他的文字,如同破冰的春风,吹散了封建的迷雾,引领了新文化的方向。

更有那些国际友人,如马可波罗、汤若望、泰戈尔、埃德加斯诺、 萨特、波伏瓦、大江健三郎、切格瓦拉 、安东尼奥尼 、小泽征尔、皮尔卡丹、萨马兰奇、斯特恩、卡拉扬、 霍金…… 他们来到中国,记录下抗战的艰辛与英勇。他们的报道,让世界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坚韧与不屈。

重大时刻,总有勇敢者挺身而出。他们或许是为了理想,或许是为了信仰,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时代的记忆。从五四的呐喊,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京见证了无数英雄的崛起。

了解真实的过去,不是为了沉湎于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探索未来。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一路走来的坎坷,到跨越时代的纠葛,这些故事不仅是回忆,更是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个回望者,我们不仅要缅怀过去,更要从中汲取智慧。揣摩那些破冰者的勇气和决心,学习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前行的步伐。

北京,这座城市,见证了太多的辉煌与荣耀,也承载了太多的梦想与期待。让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一起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北京三万里读后感(三)

窗外春光明媚,节假日的北京还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忙着工作,看着窗外的游客与读者,感慨万千,这是人们与北京的约定,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想起正在阅读的《北京三万里》,那也是一场历史上跨越时空的旅行,交汇点就是北京!

.

它在历史的光影中,记录了“重大时刻来华的那些人,那些事”,他们有的留下了,有的向世界讲述了那时的所见所闻,对于中国来讲,他们不仅历史的过客,还是时代的见证者!

开篇的人物是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中,元大都是个“无与伦比”的汗八里(皇帝之城),他见过忽必烈,还在元朝生活在了17 年, 他的描绘让人难以置信,马可波罗临终所言:“我所说的,还未及我亲眼所见的一半”

而现在的世人却怀疑他的真实性,为什的笔下没有长城、缠足、茶叶与汉字呢?

而关于他的尘封档案却在《永乐大典》中有了蛛丝马迹....在这里一份元代驿站公文记录了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利汗国的事迹,其中的细节可以与马可·波罗行纪还有波斯语《史集》相互印证

元大都 ,无与伦比的汗八里(突厥语,皇帝之城),而后来发现的元上都和大都的遗迹也可以证明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

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追随利玛窦而来的传教士中有德国人邓玉函,也是位科学家当时在西方的排名仅次于伽利略,他们要来中国的消息让伽利略大吃一惊,邓玉函在中国的研究过程中还与天文学家开普勒有书信往来。介绍了他在中国的研究。

当伽利略1609年发明望远镜之后,是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等传教士把望远镜带到了中国,崇祯皇帝已经可以借助望远镜观测日食和月食了!

小泽征尔

除此之外,与北京有过交集外国人按照年代的出场顺序还有泰戈尔、埃德加·斯诺、萨特、波伏瓦、大江健三郎、格瓦拉、皮尔·卡丹、卡拉扬、霍金等等名人往事,在不同的时期,他们是报信人,是破冰者,他们向中国讲述世界,也在向世界讲述中国。

泰戈尔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那些有趣的故事中外文化碰撞的火花,令人想要一口气知道后来的事,而他们在北京的路线更像是一张文化的地图,如果你来北京,可以循着时光的印迹,去看看那时的故事,像马可·波罗,可以来国图看永乐大典;去宣武门南堂、王府井东堂看看利玛窦、汤若望他们待过的地方;春天去法源寺看看丁香花,那是当年泰戈尔留影的地方,还有卡拉扬与故宫,皮尔卡丹与民族文化宫、霍金与长城、天坛、颐和园.....时光如梭,在北京,我们的脚下依然有着世界的声音!

霍金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