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是一部描写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贵族生活的小说,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坚强、自私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小说描绘了斯嘉丽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奋斗,展现了她对爱情、家庭和事业的追求。通过斯嘉丽的经历,作者塞尔兹尼克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飘读后感第一篇
早就迷恋费雯丽在绿丝绒映衬下的一双绿眼睛,却到今天才读完原著。有人说是女权小说?我是不认同的,其实《飘》基本是伪装成第三人称的第一人称小说,99%以上的情节都是思嘉的所见、所闻、所想,再加上女作者的女性视角,使得女主顶了个主角光环而已,书的最后几十页升华了不少,白瑞德的疲倦终于把郝思嘉从玛丽苏的设定里推了出去。 时代的变动使所有人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或者说人生本来也没有什么正常的轨道,理想中的秩序是摇摇欲坠的。面对战争,清醒的白瑞德和艾希礼、盲目的众人、漠不关心的郝思嘉,都只能被失败的龙卷风卷着走。贫穷而高贵的“上等人”们不止一次的接受他们眼中“无赖”的资助和保护;把别人视为笨蛋一心追逐金钱和利益的思嘉,实际上一直奔波在迷雾中,谁又比谁更聪明呢? 媚利的家是众人的光。
对于思嘉,我相信她在迷雾中找到的亮光并不是白瑞德,她会在塔拉的红土地上找到真正的安宁。
飘读后感第二篇
02.2周 160925
玛格丽特·米切尔 / 黄怀仁、朱攸若 / 上海文艺出版社.企鹅经典丛书 /《飘》/80万字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如今终于完成。第一次听说本书是初中一女生告诉我的,一直印象很深,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用kindle读,毕业后又接着读却感到不便——总感觉用kindle读总分神,又买了纸质书,利用每天清晨1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读,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读名著经典的体验。会坚持下去的,很多经典著作能流传百年是有道理的,读者可以从这样的心血书籍中体会到人生、命运、生活、无常、人性等诸多方面的共鸣。
第43章白瑞德向斯嘉丽评价艾希礼那一段给了我最大的感触:“至于他这种人,他们不配生存下去,因为他们不愿意斗争,也不懂得怎样斗争,世道的颠倒不是头一回......每逢这种情况出现,人人都失去一切,人人一律平等。大家一无所有,大家都得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全凭各人一双有力气的手和一个灵活的头脑。可是有些人,既没有力气,也没有头脑,或者有是有的,却顾虑重重,没有利用起来......”这告诉了我们要勤奋,要对生活对当下充满热情,即便生活给你再多的苦难。
飘读后感第三篇
这本书快一个月才读完,一开始都有点读不去,那么多的环境描写,那么多矫情的要命的恋爱描写,深以为这种爱情小说真是没劲。反转出现在战火真的烧到亚特兰大,斯嘉丽带着刚产子的媚兰回到塔拉的那个夜晚,阅读兴趣一下子被点燃,瞬间作者笔下的女主所吸引,阅读速度也迅速提升,最后我是在办公室午休的时候,迎来了那悲伤、让人抓狂的结局。 斯嘉丽的一些观念我是赞同的,南方战事失败后,在温饱都不能保障的时候,唯有努力挣钱才有出路,总是怀念过去的美好有什么意义,要向前看!向前看!在温饱都不能保障的时候,还讲究那些礼仪做什么呢,温饱之上才可谈文明。然而斯嘉丽在爱情上又是自私的,毕竟像她这样漂亮的美人,都是别人围着她转。遇到艾希礼这样没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反倒激起了她的征服欲,为此导致了她如此悲剧的爱情之路。 这部小说我个人觉得有点烂尾,特别是第五部,剧情进展很快,也有些跳跃,更要命的是越来越悲惨。斯嘉丽与艾希礼约会被抓现行,斯嘉丽与白瑞德冷战,再到斯嘉丽流产,邦尼意外夭折,媚兰因怀孕而死,最后白瑞德不再爱着斯嘉丽。我真是忍不住想问一句,米切尔!你这是要干啥啊!这个结局让我心有戚戚,总觉得还没到结局。我应该相信我们的斯嘉丽,只要她乐意,还没有她搞不定的男人!
飘读后感第四篇
在我看来,也许对斯佳丽来说,艾希礼是回不去的过去,白瑞德是不甘满足的现在。过去遥远又美好,隔着幻想的一层雾,艾希礼是斯佳丽对老南方美好回忆的化身,因为得不到而放不下。老南方已然随风飘逝,可它还是留在每个人心中,包括斯佳丽和白瑞德。对其他人来说,媚兰就像是老南方所有美好的化身,所有人都喜欢她,也许是留恋老南方不肯离去。包括白瑞德,他其实和艾希礼骨子里是一样的,他们出身同样的家族,接受同样的教育,最后怀揣同样的梦想。斯佳丽是他想成为而无法真正成为的人,面对战败的南方,他还是选择了入伍,媚兰的死是老南方最后一点美好的消逝,所以他在暮年又选择成为一名南方上等人。斯佳丽不理解艾希礼,也同样不理解白瑞德。斯佳丽只看得到目标,不在乎失去,浑浑噩噩又目光坚定,饱经苦难又百折不挠,她是塔拉的红土,无论命运如何碾压,总能孕育出希望的萌芽。她和其他人是不同的,她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爱的是被追捧,被爱慕,是金钱带来的安全感。她爱她的母亲,可一直像她父亲一样活着。她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因为她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白瑞德和艾希礼被斯佳丽代表的欲望吸引了半辈子,到最后却发现自己真正放不下的是上等人教育带来的对精神渴求。
飘读后感第五篇
2月11日,我又一次观赏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的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记得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十年以前,在中原文化宫和几位朋友一起看的,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可在我的心中,对这部影片的喜爱却是有增无减。喜欢它,是因为喜欢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由好莱坞著名影星费雯丽扮演),更是因为自己喜欢读《飘》这部小说。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小说《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人们喜欢它不仅是因为故事中美丽女主人公斯佳丽,还有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读者,它把人们带到那战火硝烟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斯佳丽是美国南部一位庄园主的女儿,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梦想能嫁给她心爱的阿希礼,然而美国南北战争的战争不仅粉碎了她的梦想,而且使她两次成为寡妇,生活上一落千丈,面对残破的家园和巨大的困难,她没有倒下,而是勇敢地站起来亲自种地,并想方设法让家人过得更好。读了这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不但是她的美丽,还有她的坚韧和顽强的生活态度。当然故事还塑造了其他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拥有绅士风度而又脆弱的庄园主儿子阿希礼,善良大度的玫兰妮,亦邪亦正的瑞德·巴特勒船长……等等。小说还展现了规模宏大的南北战争场面。
读这本书,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异国旅行,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飘读后感第六篇
实在是太喜欢了。断断续续地看了几个月,看到第一本的1/3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实在写得太好了。里面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那背后的大环境描写,真的不要太好了。上部曲,看得很疑惑,明明斯嘉丽勇敢又乐观,懂得用行动去实现心中所想。而且上部,她对玫兰尼一家的付出,对塔拉庄园土地的热爱,理智看待一个时代的灭亡,不活在过去美好生活的思念中,而是一个劲地带着一大家子人努力往前冲。她也害怕,也恐惧,更希望有人可以依靠,但是她依然肩负起整个家族的重担,用自己刚强的意志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明知道可能会失败,但是从来不中途退缩,绝不认输。 她跟千千万万个奴隶主千金一样,在南北战争中失去了一切,包括唯一支持她的人——埃伦。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沉沦在失去中,她依然跟个狮子一样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斗志,要跟这动荡不安的局势顽强斗争着。
真是太迷人了,这个角色。
同样。她跟瑞特·巴特勒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抓心。
是不是对于爱情来说,陷入爱恋中的女生,都是盲目的。
斯佳丽16岁暗恋着“白月光”——阿希礼,从她得知阿希礼要跟玫兰尼订婚开始,她就陷入了深深的暗恋中。她觉得与阿希礼是彼此相爱的。只是阿希礼不知道自己爱她。
傻姑娘啊傻姑娘,如果一个男孩真的喜欢一个女孩,那他一定会有行动的。可是骄傲美丽如斯佳丽这般数一数二大美人,根本意识不到这点。
她选择了跟阿希礼告白,却没想到遭到拒绝。怒而不得的斯佳丽竟然一气之下嫁给了玫兰尼的哥哥——
飘读后感第七篇
看了一本朱攸若翻译的16万字精装版本,竟然在豆瓣找不到这个版本。看了其他人写的书评,感觉有些故事细节被简化了、忽略了,比如对艾希礼描写...。但是我相信,故事的主要结构还是没有变化了,对思嘉、白瑞德的人物性格的描写简化而不影响其完整性,故事环节跌宕起伏、衔接紧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样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
小说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各不相同。思嘉,一个白人农场主的千金,任性、无忧无虑,因为迷恋艾希礼又得不到回应,赌气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男人。丈夫应征参加南北战争英年早逝,年轻的思嘉成了寡妇。但是她有不屈服与当时社会对寡妇的看法,毅然走上宴会展露美妙身姿。迫于南北战争的重大影响,现实生活逼迫思嘉坚强起来,思嘉也不负众望,变得坚强,照顾着塔拉和身边的人,同时也变得趋利是从。以至于最后失去了白瑞德的爱。可以说思嘉是可爱的、坚强的、可恨的、也是可怜的。白瑞德,一个看清社会变动、现实又放荡、对思嘉一片痴情,最终情感的挫折,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还有艾希礼、媚兰等,人物性格鲜明,为小说增加了一些可读性。
如同很多故事的结局,小说的结局是遗憾的。战争动荡、社会变迁都没能磨灭白瑞德对生活的热爱,但深爱着思嘉,又长期得不回馈,最后因失去心爱的女儿,白瑞德心如止水、看破一切,屈服于无情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这个时候,思嘉终于明白了谁才是她最该珍惜的人,但是,视乎太晚了。这是一种后知后觉,也就因为这种后知后觉成就了故事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又是很深入人心,让人耿耿于怀,甚至悔恨终身的。
我希望那只是结尾,不是结局。因为思嘉还年轻。
飘读后感第八篇
我从未想过看会《飘》,可是就在冥冥之中的一个瞬间,会开启这段旅程。
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生活的一切细节也许会夸张或淹没,但是也或多或少的反应了,当时世人的生活状态。历史每一页翻出来都带有灰暗的颜色。
如今的光鲜亮丽遮盖了太多,小说带我窥探了那过去的一角。
我理解斯佳丽,因为她极端自私任性的个性,我不可避免的沾有。在所有发生的事中,她的最多的都是她自己。这没有什么不对,所以斯佳丽永远不能成为媚兰,成为埃伦教导的南方上等女人。
所以我真的爱他吗…?
我理解艾希礼,因为他为过去的战斗,对现在的逃避和对未来的惧怕,我也有。不肯正视赤裸裸的现实,换句话说就是懦弱,它揪住你的心,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我曾经站在广阔的平台上,又跌落到水井里,可是却只顾得自怨自艾,缅怀过去,以至于开始被生活逼迫前行。知道改善的方法,却因为自己贪图安逸,迟迟不做改变。
对,我需要斯佳丽这样的人,可是我又如何能够吸引呢?
她这一家族的人,都具有不知道什么叫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在冷冷地瞪着她们,她也会翘起她的下巴。她能把白瑞德搞回来。她知道她能办到。她一旦把心思用在哪一个男人身上,没有一个男人能逃脱得了的。
白瑞德,总说穿人的真实思想,却喜欢他野心的昭然若揭。
就想要随心说说对自己的影响吧,不想再细说小说的情节多么跌宕起伏,描写激烈战争和民生凋敝下的细致冲击,气氛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下的成功烘托……都有人写的得更好更专业。可是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只能是你与作者的思想交织,宛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知道路怎么走最有利,这条路的开端有没有兴趣作为起始的动力。总有人能为了梦想不顾一切,我羡慕,但我也能理解自己。
我不再想要走捷径,虚浮地令人没有安全感。
他们都曾接受了最坏的命运,而把这锤炼成最佳的形状。
这条路是我选择的命运,是我的战场,我一定会战胜它。
如果有闲暇还能记起来的话,战后的历史,也是想要找来读读的。(。◕‿◕。)
飘读后感第九篇
在电影《乱世佳人》的开头,有这样一段文字: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Gone with the wind,确切点的翻译应当叫做随风而逝。可作者所想表达的随风而逝,却不仅仅是南方的种植园奴隶主文明。米切尔在用心得演绎出一幕幕悲剧,尽管这之中穿插了许多温情,许多悲壮,乃至让人感动、使人振奋,却终究敌不住她编织的结局让人深思。
当塔拉险些失去的时候,斯嘉丽明白父亲对红土地的热爱,所以她也爱上了这一片片的棉花田,这个承载着她家族荣耀的土地。这时候的她是幸运的。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能够挽回行将失去,甚至是已经失去的东西。可上苍对幸运的慷慨实在有限。
斯嘉丽以为她讨厌媚兰,媚兰死去的时候她明白了,原来不仅媚兰在一直依赖她,她也在依赖媚兰;斯嘉丽以为她真正的爱情是艾希礼,可是当她再也没有阻碍可以和艾希礼在一起的时候,白瑞德离开了她,她才明白她真正爱的人是白瑞德。在整本小说中,斯嘉丽反复地掉入这种循环中,如失去韦德的依恋、小女儿的死,甚至是方丹、塔尔顿兄弟的死,都让她感到过遗憾和一些后悔,可是她从来没有醒悟过——该看看眼前了。米切尔女士也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个残忍的笔调,直到结尾突然让斯嘉丽失去了一切。Gone with the wind.
有句格言叫“珍惜当下”。斯嘉丽,这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女人,纵然缺乏对历史、社会变迁和人生的思考,其实她并不笨,可她还是没有看透。艾希礼,这个饱读诗书,热爱哲学音乐的人,也没有看透——他一直生活在对过去的怀念和自怨自艾中,从来没有正视过现在的生活。我们生活中也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可是真正能珍惜当下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张爱玲有句被引用烂掉的名言:“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我们太容易习惯眼前的幸福了,习惯到忽视我们生活在幸福中,只有在这种幸福随风而逝的时候,我们才终于明白,曾经是多么美好。终于,我们开始珍惜了,可惜曾经也许永远回不来了。其实,这就是人弱点,毋宁说是人的命运,犹如俄狄浦斯王的悲剧般致命,却又让我们无可奈何。
结尾处,斯嘉丽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米切尔告诉我们,她要去找白瑞德了,可白瑞德会回来吗?米切尔想像个悲剧作家,留下一个残缺的结局以深沉,可是她已经折磨斯嘉丽折磨了整整一本书,终于动了恻隐之心,给斯嘉丽留下一个悬念。幸好米切尔不是琼瑶,让费云帆直接回来了。
其实面对这种结局,我们每个人都是米切尔,都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悬念:那随风而逝的,还会回来吗?于是这样,我们又落入下一个循环中,无奈吧。
飘读后感第十篇
09年还在上大学,那年暑假读完《飘》,于是被列入自己的心头爱;时隔十年很多具体的内容其实都没有那么清晰了,只是记得女主人公的勇敢和坚强。
还是很喜欢思嘉,这次不是因为她的勇敢坚强,而是她的真实。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困境,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诉求和需要,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真实的拆穿自己编造的谎言。
她不会因为自己曾经是有着显赫家室的上等人而一直高傲,在贫穷面前可以俯下身子像黑奴一样去下地耕种;在战后新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思路寻找商机;她不像那些曾经身世显赫的邻居们总是怀念过去,她选择迎接未来,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年少的初恋曾经懵逼了她的心,但是当她真正发现心中所爱时,毫不犹豫的表达她的情感,毫不忌讳的自我忏悔……
当然她有她的缺点,她的自私,她的倔强,她的偏执,她的轻薄,她的恐慌……
但是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吗?不是什么少女成长记,是每一个少年在经历大环境的变化、亲人的离世、外人言语的中伤等等后,生命的建造。
“她又像那一回在塔拉时那样,站立在死亡与寂静之间。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生命已经毁灭,恐慌似冷风在她心中呼号。她开始奔跑起来,就像千百回在梦中奔跑一般,像是被一种无名的恐惧驱赶着,盲目地在飞奔,不知奔向哪里,只是一心想在灰雾中寻求安全,却又不知它在什么地方。在这潮湿、岑寂的荒野里,有一个,确实有一个可以避难的地方!”
在思嘉在战后第一次重新回到塔拉之后,这个在荒野不断奔跑的梦境,就不断反复出现在她每一次遭遇困境时,彷徨和迷茫
不断地袭来,从父母相继离世,到忍饥挨饿扛起全家人的重担;从用尽心机嫁给弗兰克到弗兰克为了给她报仇最后子弹穿过脑袋;从小女儿邦尼扭断脖子到那个瘦瘦小小的媚兰离世……
每次伤痛都是撕心裂肺,直到最后媚兰离世的时候,她才明白原来一直以来给予她勇气的竟然是她从未在意或者说一直怀恨在心的媚兰;也是媚兰离世的那个夜晚,她在荒野中跌跌撞撞时,才明白她在梦中一直寻找的避难所是她和白瑞德的家!她所深爱的不是看上去翩翩君子的艾希礼,而是她眼中那个投机家、无赖、根本算不上上等人却一直默默陪伴和帮助她的白瑞德!
关于珍惜的话题,从小到大无数次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谁不是在真实的经历过后才彻底领悟?
坦然面对自己,不要惧怕真实的内心,不要惧怕未知的明天,不要惧怕他人的论断,真实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经历它,感受它,领悟它,然后重新整理自己,迎接新的人生旅途。
谢谢上帝,生命如此美好。每一个阶段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每一个挑战和苦难的背后都有生命的奖赏。
我受过的伤,会变成我的勋章,陪伴在我身旁。
飘读后感第十一篇
大学时凑热闹看了《飘》这部电影,还是特意跑到男生宿舍去看的,因为自己还没有电脑。看完后只记得斯佳丽、艾希礼和白瑞德船长的三角恋故事,其他全然没有在意。以至于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飘》是一部爱情小说。
时隔多年,不知哪里来的兴致,我决定会会这本小说。这下可要羞死了,原来这根本不能算是一本爱情小说,书里的信息可多了,虽有爱情,更多的却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人的生活和心态的变化,以及以斯佳丽为代表的女权力量的跃跃欲试。
也幸好这不是一部爱情小说,不然以斯佳丽的愚蠢和花痴和男人意淫中完美女人媚兰的烂好人真心会让我没法看下去的。
很奇怪,对于媚兰这个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的女人,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有时还会讨厌她的善良,大概她的善良正好衬托出我的不善良吧。
反而是斯佳丽这个矛盾体,我是又爱又恨。
老实说,小说开头一两个章节,我是耐着性子勉强看下去的,实在是难以忍受斯佳丽的肤浅与花痴,以及南方男人的无知与轻浮。不过只要忍过这一段内容就会好很多。
斯佳丽的无知源于她的自私,她只考虑自己,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且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她的花痴更难顶,从头至尾对渣男艾希礼想入非非,结了婚也不安分守已,总想着跟艾希礼来个婚外情,这花痴劲儿,连小伙伴都听不下去了(我把这本书听了一遍,他顺便就听了一些)。
我讨厌这部分的斯佳丽。其实我更讨厌渣男艾希礼,如果不是他欲拒还迎,时不时地撩拨斯佳丽,估计斯佳丽也可以早点清醒过来。
但,我也爱死了斯佳丽的实干精神。在战争期间斯佳丽回到被劫掠一空的塔拉时,她才19岁。还是一个孩子而已,却要照顾家里的老小,想办法给他们吃的穿的。在仆人和妹妹们只会缅怀过去的美好生活不愿意干活时,她早就撸起袖子弯下腰做各种各样粗活累活。当时,很多南方男人都不如这个弱女子。她凭一己之力,保住了塔拉,也保住了身边的亲人。
战后,南方一片潦倒,上层社会的男人女人只会在消沉中在回忆中艰难度日。斯佳丽却已经像个男人一样,早晚忙活起来,为自己和亲人挣一碗饭。她不抱怨,因为抱怨根本无用;她也不回忆,因为回忆只会徒增悲伤;她只想改变现状,重建家园,失去的,只要努力就会回来。她做到了,却是以失去上层社会的尊重为代价。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我总也忘不了她的精明与努力。作为一个女子,在男权的社会里,爬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放在今天来讲,也是很强大很令人敬佩的。
这一点,很多南方上层社会的男人都不如斯佳丽,艾希礼、弗兰克,还有那些我记不住名字的男人们,都不如斯佳丽。最可怕的还是艾希礼,如果不是斯佳丽,他连自己的妻儿都养不活,他只会捧着自己的面子,在回忆中抱怨自己的无能。我真是瞧不起这个男人啊。所以真心痛斯佳丽居然喜欢了这个男人这么多年。
白瑞德船长几乎是个完美的人设,跟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应该是会很有幸福感的。他有钱,买得起女人的所有物质欲望;他懂女人,他有温柔,融化得了所有女人的心。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跟这样的男人谈恋爱啊。斯佳丽真是笨死了,失去了才惊觉珍贵,哎,可惜啊可惜……
飘读后感第十二篇
昨天就想吃食堂二楼的米粉,没吃成,今天傍晚五点半的时候打算去食堂吃米粉的,看就剩那么几十页,想赶紧看完。没想到居然看到了七点半,米粉也没了。
可能是我心里想着要赶紧看完出门,或者是全书后三分之一真的较草率,“叙事动力衰退,故事只是间接地再现”, 又也许是白瑞德说出他对斯佳丽的爱已经消亡时太冷静自制。我看完总还是感觉不太真实,脑子里空空的。
四个人,最终是艾希礼自此完全地一蹶不振,白瑞德形同陌路,媚兰永逝,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即使思嘉最终遭遇了如此打击,所有爱她的人都离她而去,她还是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即使她自私,贪婪,狠心,她仍然是值得我佩服的斯佳丽。
关于南北战争和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描写,印象不得不深刻。历史读得少,第一次明白新时代与旧世界碰撞,是一部如此沉痛的血泪史。有人走出来,有人在旧世界的迷雾与梦里踽踽独行。而旁人对后者,怜悯之下,便是或多或少的鄙夷:“碰到这种世道,他这种人,总是首先灭亡。他们不配生存下去,因为他们不愿意斗争,也不懂得怎样斗争。”“世界的颠倒这不是头一回,也不是最后一回。”
斯嘉丽是“少数顽强”的人。她最叫我敬佩的一点,是不逃避现实,无论现实有多残酷,多厌恶,她都直接面对。亚特兰大被占的前一天,她心里如此地厌恶媚兰,仍然穿过伤兵广场去找医生,在被拒以后亲自为她接生。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她答应了艾希礼替他照顾她。她摔倒趴在十二橡树黑人的小屋子前,恨恨地留着那么一次少有的眼泪,决定再不回忆过去。她喝白兰地,一杯又一杯。艾希礼看着斯佳丽离去,想“斯佳丽·奥哈拉小姐居然披着母亲的丝绒窗帘,佩着公鸡的尾羽,勇往直前地要去征服这个世界,像她这样勇敢的人,他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她遭受那么沉重的打击,仍然觉得“她一旦把心思用在哪一个男人身上,没有一个男人能逃脱得了”“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我同样佩服媚兰。媚兰太伟大。她全心全意信任斯佳丽,是除斯佳丽母亲外,唯一爱斯佳丽的女人。媚兰将自己的孩子拖付给斯佳丽,
“if it’s a girl—dear,I’d like her to be like you”,
除了媚兰和皮特姑妈,亚特兰大全城的女人,正经的和不正经的,都唾弃斯佳丽,媚兰却希望她的女儿能成为像斯佳丽一样的女孩。仅是这点,就叫我热泪盈眶。
而显然斯佳丽是对不起媚兰的,但最终她醒悟过来,愿意为此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她爱着你。让她的爱成为你的十字架吧。”一辈子的十字架。
年近七十满头银发的约翰·威尔克斯先生骑着塔尔顿太太最心爱的小牝马上了战场。面对斯佳丽绝望的挽留笑着说“那么你以为我太老了”。亨利叔叔带来老约翰的死讯时说:“一个老年人做了年轻人的事,难道还有比这样的死更好的吗?”
斯佳丽读阵亡士兵名单,读到了6个她所熟识的县里的男孩子名字。“还有一对懒散的长腿子双胞胎,喜欢瞎聊天,爱说些无聊的笑话。如今全死了。”而第二天将有更长的名单。
塔尔顿家花大价钱买儿子们的墓碑。“在布伦特和斯图尔特的坟墓之间,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生则同欢乐,死亦不分离。’”虽然他们甚至买不起米。
方丹老奶奶告诉斯佳丽“要永远保留一些让你害怕的东西,就像保留一些东西让你去爱那样。”虽然斯佳丽不耐烦听。
米德太太温柔地叫米德大夫老傻瓜,告诉他“只要我不再失去你,哪怕你永远住在那地方(妓院),我也心甘情愿”,虽然米德大夫为这话气得吹胡子瞪眼。
艾希礼对斯佳丽说:“你具有像火、像风、像种种野生物的精灵。”
慈善舞会上斯佳丽和白瑞德将吵起来,针锋相对。“突然她大笑起来,这些毕竟全是无聊多余的,毫无意义。他也大笑起来,而且笑得非常响。”
白瑞德说的那段话当时我没注意,看完后傻傻地觉得也许斯佳丽真的能把白瑞德追回来呢?但是重新注意到这段话,便凉凉地觉得是不可能了。
“斯佳丽,我从来没耐心把破碎的东西捡起来粘合好,再对我自己说,补过的东西跟新的一样好。破的总是破的——我宁可记住它的最好的地方也不愿把它补好,然后一辈子看着那裂痕。”
现在我完全明白,白夜行里的亮司与雪穗不在一起的理由。不是所有伤害都可以弥补。
忘不了的总是忘不了。
至于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是跟着译者过来的,在kindle上下了许多个译本的试读章节互相对比,最终还是觉得这个看着最顺眼,也买了实体书,很完美。虽然后半部错别字略多。以及第一个把gone with thewind译成飘的人,实在太太高明。即美,又切题。
飘读后感第十三篇
多年之前,看过飘,虽然知道无论女主能否挽回男主的心,女主也必然坚强、勇敢很好地活着,但这样的结局也确实吊胃口。最近又重温了一遍飘,特别是结尾的时候看了一遍又一遍,明显男主还是爱着女主的,既然有爱,凭着女主不认输的个性,挽回也是情理之中的。今天看到一个精彩的答案,加上自己的理解,完美诠释了大团圆结局!
一)关于离开 小说结尾瑞特离开斯佳丽并不奇怪,我认为是顺理成章。他的性格决定了即使再爱也会在那一刻选择离开。关注瑞特与斯佳丽的每一次对话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不管斯佳丽多么厉害,可在瑞特面前,她永远单纯的像个孩子。他爱她,但决不会被她摆布。 她和他相处很有意思。“她跟他交谈,总像是一场决斗,结果总是她败下阵来”“他总是不请自到,不辞而别”“她每次跟他斗气都难得占上风”“她从来不能杀杀他的威风”。不仅如此,他还似乎很喜欢与她唱反调,并以此为乐。她越是假装淑女,他偏就拆穿她;她越是勾引他求婚,他偏让她做情妇;她越是需要他,他偏偏离开;她越是回避某个问题;他总能饶进来;她越是不想结婚,他却要娶她。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而可怕的对手,她向来欺负别人,却不但欺负不了他,还反被他欺负;她向来主导别人,却主导不了他,还反被他主导。所以结尾,她越是想听他说“我也爱你”,他却说“我不在乎”,她越是不让他走,他却一定要走。其实这一点儿也不奇怪,这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 听过这样一句话:爱情是场战争,没有公平,只有输赢。在瑞特与斯佳丽的关系中,瑞特向来强势,如果在那一刻他接受她的道歉然后和她在一起,那么他会认为他将和追求她的其他男人一样软弱,在爱情里永远处于弱势,他怎么会接受她的“同情和施舍”呢?再说,既然伤的那么深,一句道歉就想消释前嫌重归于好,未免太幼稚了,要谁都不会心甘情愿,何况是瑞特,如此自尊而自负的一个人,他怎么会轻易原谅她呢?怎么说也要看她今后的表现啊! 所以无论她怎样恳求或是怎样说服都无法改变他冷静头脑作出的决定,爱与不爱他都会走,决不回头。但是在那一刻的决然离去,并不代表永远分开,两人今生注定纠缠不休。 二)瑞特内心依然在意斯佳丽 1)既然不在乎,那么在决定说分手前何必那么痛苦? 美兰死后,瑞特一天天垮下去,他酗酒和放荡,糟蹋自己身体,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女儿死么?别忘了,瑞特把美兰当成了童年的斯佳丽,他实际上是想变相的从女儿那里获得斯佳丽的爱。而美兰一死,一切都结束了,冒险再次失败,他付出的爱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他需要斯佳丽的爱却永远无法得到,他不愿面对现实,所以用酒麻醉自己,他想忘掉她,可惜借酒消愁愁更愁,但是理智让他必须面对现实,他太疲惫了。在他决定放弃她之前想必是做了漫长而痛苦的思想斗争,他那优美整洁的外形遭到破坏就是最好证明。 2)既然不在乎,干嘛不敢面对她? 当斯佳丽说玫兰妮最后提起他时,瑞特的反映很强烈他朝她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股真情,“她说了什么?”“告诉我”,声音平静,可那只手却抓的她手腕生疼。其实表明他内心很紧张,紧张什么?别忘了瑞特深爱斯佳丽的秘密只有玫兰妮最清楚。(在斯佳丽流产卧床期间,她亲眼看到一大男人憔悴万分,哭着忏悔的模样。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有时我在想,美兰死后,瑞特执意不让埋葬,玫兰妮是如何说服瑞特的呢/会不会提到斯佳丽?一定不会忘记。会说斯佳丽什么呢?黑妈妈求玫荔时提到开枪之事,我想有可能这样说:家里亲戚和街坊邻居都在议论纷纷,如果明天斯佳丽执意举行葬礼,到时候你就会不得不顾全自家尊严开枪打死她,那时你不但失去了美兰,也失去了斯佳丽,我知道你非常爱他,不愿她死,你一定要冷静和理智些啊,巴勒特船长。”)当斯佳丽回答说:对巴特勒船长好些,他非常爱你。”时,瑞特的反映更是:“垂下眼睑,脸上一片茫然。突然他站了起来,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盯着外面。”接着转换话题。一系列动作表明他在掩饰自己的内心,回避问题。这些可不是无所谓的表现,恐怕他仍怕她知道真相,抓住他的爱想鞭子一样在他头上挥舞吧! 3)既然无所谓,对于那句我爱你的反映何必那么认真? 当斯佳丽说:“你大错特错了!我不想离婚,我(爱你)”他一只手端起她的下巴,静静的抬起她的脸冲着光,然后仔细打量着她的眼睛。回到椅子后,他依然是下巴顶着胸口,扬起黑黑的眉毛用一种冷淡思考的目光望着她。而当斯佳丽急切的说:我非常爱你,我肯定这么多年来一直爱你,只是我太傻,以前没有发现。瑞特,你要相信我”时,瑞特的反映是盯着她盯了好长时间,一直盯到斯佳丽的内心深处。这些表现可不是无所谓啊!可以感觉到他其实很在意斯佳丽是否会真的爱他。一直都在意,所以他的态度是那么认真。 4)既然不在乎无所谓,何必对斯嘉丽话中“阿希礼说过的”这么在意? 小说结尾,斯嘉丽说了一句“这是阿希礼从前谈到旧时代的时候说过的。”瑞特他耸了耸肩,眼睛里的光芒消失了。“总是阿希礼”。这里可以看出瑞特的情感还是受斯嘉丽的影响,和看出他的醋劲。如果没有爱,眼中的光芒会因一个不爱的人的一句话消失吗?显然不会! 5)既然不在乎无所谓,何必不痛快点离婚? 小说结尾,斯佳丽告诉瑞特,玫荔让她照顾阿希礼,他说“得到前妻的许可,就放便多了啊”“你当然要和我离婚, 带着玫荔小姐的祝福,你和啊希礼的美梦就要成真了。”当瑞特对斯佳丽说他要走了,斯佳丽问“你要抛弃我了?”他说:“别像演戏一样做出一副被抛弃妻子的模样,斯佳丽。你可不适合这个角色。那么我明白了,你不想离婚或分居是吧?好吧,那我会不时回来,次数多的正好不让别人说闲话。”他从来不说自己想要离婚,而是说斯佳丽想要离婚。瑞特一向很强硬,而且对什么都显得不在乎,如果他坚持离婚完全可以,他不就曾因为不愿娶一位“傻姑娘”而在决斗中开枪打死他的哥哥么?然而为什么对离婚却这样一边似乎不在乎,一边又小心翼翼留有余地呢?显然他内心依然愿与他继续下去。
实在太喜欢这对CP,搬运飘的结尾暗示团圆结局,最妙的结局根本不需要续集_飘吧_百度贴吧
飘读后感第十四篇
看这个书的原因是因为我看过《乱世佳人》的电影,在《简爱》、《傲慢与偏见》等一系列玛丽苏小说中,这个不怎么善良的女主角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因为她开场的形态过于赤裸的自私,所以一开始对她是有些不能接受的,但是后来我却觉得这是自己虚伪的原因导致的——自私是人类基因的本能,这没什么错,像媚利那样的女性,emmm我不觉得她是完美的,毕竟她临终的那些话还是似是而非的,她可能知道,但是不愿相信,因为一旦相信了,那她生活的信仰就会崩塌。就像哪一天突然爱我的爸爸告诉我,其实我可能是妈妈和别的男人生下的孩子,那我也一定是不会选择相信的,因为如果信了,那我该怎么活下去。
但我对艾希礼和白瑞德两个男人却深有体会,我曾经在深深爱着一个艾希礼一样的男人同时,爱上了白瑞德。
很渣吧,没错。但是渣是世俗的眼光,是道德的束缚,当爱情的荷尔蒙在心中激情澎湃的时候,什么道德什么世俗,那都是可以拿去喂狗的。
艾希礼一样的男人是我不该爱上的老师,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师生恋吧。他和我至今都还在暧昧纠缠不清中,我甚至为了了解他,把师娘变成了闺蜜,所以当斯嘉丽不愿卖掉木厂的时候,我真的太能理解了。
最怕的不是讨厌亦或是不耐烦,而是见不到他。
不管我能考多少分,起码得给我一个考试的机会吧。
有的人,真的是在微信上看到他的名字就会傻笑,看到他给我发消息就会兴奋。我本来是有些害怕社交的人,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也能和男人们玩得来,但说心里话,那种社交还是有些恐惧的。但是每次和他的局,我都快乐地像小鸟。
女人在男人面前柔弱幼稚,其实不是装的,也不是因为爱他故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一个深爱的人面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这种情愫。
他和他女朋友都认为我像小孩子,虽然我在外面的社交场上都是御姐范,但是在他们面前,我就像一个小孩子。感觉像是回家了一样欢呼雀跃。
可因为长时间的不接触,艾希礼的形象在我心中慢慢淡去,而且我也认识到他的懦弱。我终于明白,其实我只是爱着他的才华,就像斯嘉丽爱着艾希礼那种金色光辉一样。
我终于意识到,其实我一直渴望的不过是一个可以从内而外这个征服我的男人。可惜我在外面的社交场上不是大姐大就是小朋友,很多男人都被我的外表骗了,唯一一个识破我的,是一位75岁的爷爷。
只能说棋逢对手,但是没有遇到对手我就只能不断给自己增加难度,爬得越高,或许遇到的男人就越厉害,可是非常遗憾,我遇到的男人,无论是和我撩骚的北大教授,还是清华计算机博士,无一例外都浅薄得要命,就像没见过女人似的,被下半身支配了。我教育过中科院博士,怼过美国常青藤的男人,可是,都不如他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有眼力见。
是的,是我闺蜜的男闺蜜……
我又爱上了白瑞德。
一个年轻有为的老板,说实话,真的像是从书里扒下来的一样,幽默风趣,很有谈吐。是身边很少有人能看透我的时候,他看透了我,当然现在想来,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对他心动了,所以我在他面前露出马脚了。
那都不妨碍我爱他。
当我心里同时揣着两个男人的时候,我就知道古代皇帝为什么要纳妾了。不过那是几年前的想法,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已经没了年轻时候的自由,开始考虑起世俗的眼光和道德的压力,我现在只求一个白瑞德,白首不相离。
至于他们两个,虽然都不是什么好结局,但我依旧庆幸爱过他们,我不后悔。
谢谢你,艾希礼,我知道你一定会玩豆瓣,因为你一定会看豆瓣。我还知道你和师娘一样喜欢挖人祖坟,我还知道你是如何对师娘冷战的,对师娘好一点吧,世界上真的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像她那样永恒地爱着你的。她就像一个永恒的光伏发电机,一直在温暖着你,不然你怎么会受挫了就像孩子一样跑去找她玩呢。不过你的外表,真的会有让人一生一世爱下去的动力呢,嘻嘻。我知道我不是你喜欢的类型,那就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吧,好吗?
谢谢你,白瑞德,我知道你肯定不玩豆瓣,因为像你那样有点闲时间的人肯定宁可去打麻将泡女人,也不会愿意看看书的。虽然你曾经推荐我看《货币战争》,也和我讨论过政治,但我不觉得一个只能看懂合同的小老板会看过那个,在饭桌上听人说到才是有可能。其实我也知道,你当时对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你暗示过我,我有光明的未来,我是上等人,我就应该去读书,去大城市,去见更好的市面,不应该守着你和你那个不安定的生意过一辈子。现在想来你的话都是对的,但是因为我的性格,我总害怕,就像斯嘉丽一样,我害怕是我不够努力,亦或是你没有听懂我的暗示,所以不愿意在一起,所以我把窗户纸捅破了,导致你和我闺蜜都十分尴尬的局面。我不恨你出卖了我,因为我知道你在我和我闺蜜之间必须要选一个,是我的行为像孩子,让你苦恼,也让我身边人苦恼了。
总之,我觉得我和斯嘉丽的很多地方很像,当肚子吃不饱的时候,那些道德真的是可以喂狗的。
我在寒冬捡过别人扔在垃圾桶上的剩包子,蹲在江边一口一口的吃下去,眼睛死死盯着便利店的门口。我多么希望可以有钱进去买一个热乎乎的包子吃,而不是已经沾了烟灰的冷包子,北方的冬天很冷,食物冷下来之后就会有冰渣。一口一个冰碴,要融化在嘴里,才能咽下去。但我没有钱,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花钱买了包子吃,那我就没有钱坐车回去了,从城东到城北,几个小时的车程我是不能全靠走的。我不能为我一时的任性买单。
但我像斯嘉丽一样,我靠着我的双手努力下来了,而且我没有出卖我的灵魂或者肉体,我靠着我的双手争取到了现在的自由。所以我太能理解斯白瑞德对斯嘉丽的诉苦嗤之以鼻了,也有朋友和我说她在外工作怎么怎么苦,我都是微微一笑,有一种颇要和她比惨的心态,因为在我眼中他们就是小孩子,就是吃了一点点苦就叫觉得自己很伟大。
人生真的只能往前看的,倒不是说过去的人生会有多辉煌,但是我只有回头,就会觉得自己走了很长的路,会被自己惊讶到,就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想休息,但我知道我不可以,所以不敢回头,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山峰走。
妈妈总说金字塔上的人都是少数,但我总是不服输。说起来很害羞,我觉得我会比斯嘉丽做得更好,因为斯嘉丽其实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女人,她不读书,虽然灵活但是无法理解她不能理解的世界,而我正在试着理解。
飘读后感第十五篇
不要问我结局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真正的结局在哪里。 ——题记 少年的时候,迷恋小说。有一阵子,全宿舍的女孩集体行动,人手一册,不分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点着蜡烛,读得不亦乐乎。小毛从文体干事手里借来一套《飘》,我趁她吃饭睡觉外出的间隙,偷偷地看。后来,她看完了,我央求了很久,借给我看。没出3天,她急匆匆的找我,说文体干事要书,半小时之内非要不可,我正上着体育课,没办法,回到宿舍取出书,还给她。 第二天才知道,护士班一个非常强势的老大女孩要文体干事把书给她。没来得及看中间,我只看了开头和结局。为此,那个又黑又酷满脸痘痘的男生还给我写过一封道歉信。其实,无所谓。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 我记得《飘》的结局,白瑞德选择孤独的远走,他的背影和语气很苍凉······那时,我不理解,他那么爱郝思嘉,用了近15年的时光,她也终于爱上她了,为什么他要拒绝? 多年以后,我在家带孩子,妹妹暑假回来带了一大箱子书,我无聊的时候,翻几本看。我又看了《飘》,虽然男女主人公在这个译本里换了名字,但我读起来依然亲切。这一次,我读的很仔细,很慢,用了几个月。我随着斯嘉丽(郝思嘉)的成长,喜怒哀乐,随她走下去。她的红土地,塔拉庄园,黑妈妈,她的迷人她的贪婪,她的初恋,她的一次又一次再婚,她身体里强大的生命力,她身边的朋友、敌人,他们经历的战争,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最让我震撼的是这本书的结局,莱特(白瑞德),这个最爱她的男人,在她的挽留下离开了她,走了。 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爱她。用莱特自己的话说,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极致。 他等她,从蒙昧的少女到冷酷的女人,等她经历一个又一个男人,生下几个不同姓氏的孩子,等南北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他了解她,清楚她的真面目,知道她爱钱,虚荣,好胜自私,喜欢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战争前线做投机非法生意,成为她身边男人里最有钱的,给她买豪宅,买首饰,买服装,买一切她想要的东西。她尖锐冷漠,因为不爱,从来不顾及他的感受,嘲笑、奚落、侮辱,用他的钱养活着另一个男人和妻儿,结婚后,睡在他的床上念叨别的男人。 同样是高傲的人,他在语言上有时也犀利,傲慢,冷酷。但始终,旁人看得清,他是在深爱,坚硬的壳里隐藏着一颗卑微的心。 等到尘埃落定,人生最美好最激烈最惨痛的年华和经历都已过去,她发现,她已离不开他,早已经深深爱上他了。 可是,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他说:你需要我了,但是我的心疲惫了,再坚贞不渝的爱也会消磨掉。我已很老,我,再也不想冒险。 合上书,我很久很久心里是滂沱大雨,想哭哭不出来的闷,绵绵密密针刺一样的疼,还有无限无限对生命的悲凉之感。 这一次,我懂。我有了些许年龄和阅历。我懂得再强大的身躯和心灵在无常的世事面前都会脆弱。我懂莱特的伤,痛,苦。我懂残酷的命运对每个人的摧残。 莱特心里说"斯嘉丽,我爱你,就是一次冒险。 我能给你全世界,我能为你做任何事,但我给不了自己永生的强大。 我的心会受伤,疲惫;我的身体会死亡。在那些等待你的时光里,我的力气一点一滴被耗光了,我,撑不下去了。那个爱你的我,他------死了。 他,再也不要你的爱了。 他,再也不能要你的爱了。 他,再也没有勇气和力量和你相爱了。" 莱特会回来吗?作者没有说。各位读者自行脑补。 相对于《飘》的开放式结局,有一部电影,算是大团圆的结局,刘烨和舒淇演的《美人草》。本是相爱的两个年轻人,却因为旁人作梗,彼此误会错失一生,垂垂暮年终于再相见。片中有许多我喜欢的台词和画面。两个人的爱情很清新,刘烨在村外树梢上搭的小房子,满树林的阳光,照在舒淇的脸和麻花辫上。彼此的表白没有任何累赘,一个拥抱代替一切语言。 爱如指间沙。有就是有,没就是没,握得越紧流失的越快,这是舒淇婚姻的真实写照。那个男人用计谋赶走了刘烨,娶了舒淇,守了她一辈子,他们的女儿已成年,但最终他还是没能走进她的心。他在临终前,终于把实情告诉给被他拆散的两个人。 于是,我看到最后的画面,两个满头白发的人,刘烨满脸皱纹,拄着拐杖,佝偻着背,舒淇满脸肃穆灰暗,眼神呆滞,在一条铁轨边重逢了。 好像还没有开口,电影戛然而止,结束了。 这是结局,应该是喜庆的,可是为什么我还是心酸悲凉。他们接下来,要拥抱一下吧。但我怀疑刘烨那不停咳着的胸膛,颤抖的手臂还有没有力气接纳一个女人。要这么无力的拥抱干什么?要这么丑陋的相见干什么? 留着青春容颜的记忆永生永世不相见和残延苟喘重逢,那个比那个更残忍?那个比那个更美好? 他们没有机会相守,没有分享彼此的饱满青春,容颜如花,彼此生命里一个又一个四季,那么多岁月都错过了。如今,只能分享彼此的衰败,枯萎,以及-------死亡。 生活就是如此,往往把最美的撕碎了,揉烂了,踩扁了给你看。 《飘》没有让斯嘉丽和莱特苍老,死亡,而是选择让他们分开。 这是命运唯一的悲悯吗? 死亡。这是最终的结局吗? 万事,万物,一切。 所谓永生,也只不过几十年呼吸,人生何其短暂。没有人能改变作为生物个体的最终结局,宿命,自然规律。如何的轰轰烈烈,最后还不是各自奔赴,奈何桥边各自超生,又或者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再也寻不着任何痕迹。 小时候,以为长大是结局。 读书时,以为考上大学是结局。 工作了,以为升职加薪是结局。 谈恋爱时,以为结婚是结局。 结果呢?山一程水一程。长大了,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考上大学只是个小逗号,升职加薪是个小插曲,披荆斩藜声竭力嘶的争抢,奋勇向前,永无止境。谈恋爱了,会分开。结婚了,一场战斗才又刚刚开始,小三,婆媳斗,审美疲劳,鸡毛蒜皮的切割,琐碎之事的撕扯,真的是危机四伏,想不到的状况随时出现。哪里有一劳永逸的结局呢?那些以为过的,虔诚相信过的,哪一个都不是结局。 那么,哪一个是过程里最重要的? 哪一个,哪一段才是我们生命的价值体现,才是我们最终结局时,呼吸停止的那一刻里真心留恋和含笑告别的? 哪一个,是灵魂停泊的家和岸,是劳碌之后,闭目安享,问心无愧的幸福结局? 最幸福的结局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 每天傍晚,坐在政府门前的广场,在熙熙攘攘的人潮里,闻着花香看天边的云,心里也会充满恬淡的喜悦,好像很幸福。《红楼梦》里说:一切皆是幻影。既然是幻,四季转换不过浮光掠影,就在这一刻沉醉,享受吧! 活者,就该谋这一刻的热闹和快乐。一点小宝藏只是沿途的风景,绝对不在那结局。 我们挡不住流年,流失。我们留不下任何。 许多人,许多事,再也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不要问,爱的结局,是什么。我们的结局,在哪里.。 就让生命像条河流,顺其自然奔流顺畅。如果我们能用彼此的温度互相辉映,温暖,安慰,能把烦恼,凄苦,严峻的人生过得愉悦一些,我想,这就是结局之外最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