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水浒传(校注本)》,深感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每个好汉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悲喜命运,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更能看到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传奇史诗,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杰作。
水浒传(校注本)读后感(一)
看完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3月10日出版的《水浒传:校注本(四大名著权威校注本)》(ASIN: B00UKO1H9O)。百回本。kindle版的书因为生僻字多字体有扭曲,看着有点儿不爽。但买这版买的是比较好的批注。只是批注有时会参杂自己的情感体验
水浒传(校注本)读后感(二)
1.第二回王教头: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强盗集结小喽啰在山上安营扎寨,朱武杨春两个在陈达被俘以后向史进使了苦肉计将陈达救了出来。史进佩服他们的义气,这三个强盗也感谢史进的不杀之恩,备了谢礼送与史进。现在看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了。因为我想强盗既然是强盗,必然是无恶不作无法无天,更不要说什么礼数了。现代人只要没有监控,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死不承认,已经见怪不怪了。
2.杨志是我第一个感兴趣的人物,这样当领导怕是没有一个人服他哦。
3.第二十一回,这个阎婆惜确实够贪婪,三大条,第一卖身契要回来,这个算合理。第二宋江给她置办的东西(不知道包不包括房产)不准宋江要回去,如果不加房子倒也还好,加房子那宋江可是大方得不得了啊。第三要那一百金。这个就有点贪婪了。不是她的东西,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地要。
水浒传(校注本)读后感(三)
剧情已经了然于心,不再会被剧情吸引而继续读下去了。
但还在读,还在感到有趣的地方有三:
揣摩作者写时的考虑,怎么把这么些人物串起来,怎么在这么一大堆的故事中选取其中部分,怎么尽量不着痕迹地拼在一起,怎么把这些故事的人物张冠李戴,敷衍成这一大篇,怎么旁逸斜出,讲完一大段以后突然跳出来,加入一小段支线任务。一边读一边猜,在当时的话本中,在当时的民间故事中,这一段故事原本的样子,越读越有意思。
在水浒所创造的世界里,体会作者当时的风土和语言。原来当时的店铺是这样开的,当时的小吃店卖的是这些东西。原来当时的公务员上班都是要早上签到的,仔细想想十分有趣。小时候看水浒,有几个花名十分不解。现在明白了忽律大约是鳄鱼,前一阵看罗新老师的书,提到唐宋间把鳄鱼叫做忽雷,约莫与朱贵的这个名号也是一路。另一个是活闪婆,现在看完全是个武林高手的名号,身形如鬼魅一般迅速矫健,是个薛颠一样的高手。可惜在这本书里完全没有发挥。
仔细看,还能见缝插针地在字里行间看出些派别山头,各个山头屁股怎么坐。这是近年流行的解读角度。我相信江湖也确实是这样,每天见面称兄道弟两肋插刀是真的,晚上坐在窗前想想是不是真的要招安还是要找条退路,想想是不是会被兄弟有意无意地插了两刀,这也是真的。浔阳江上的兄弟和东平府的兄弟,哪个更兄弟一点?更何况大聚义之前不少还是阵前拼命的仇家,真是坐在一起喝一杯酒就肝胆相照了?打起仗来同阵营的几个老总互相下套使绊的故事,现在的老百姓爱看,当年的老百姓可能还真不一定。当年的老百姓爱看的是血性兄弟并肩子上。但一百来个兄弟,谁跟谁更好一点,谁跟谁有那么点膈应,还是暗暗的埋了些痕迹。不知道是当初的原生故事里就有,作者不经意带了进来,还是作者就是有意埋了些谜题。有意思。
水浒传(校注本)读后感(四)
宋江:确实有大伪似忠的感觉,但也不像金圣叹评价的那么不堪,至于道路选择问题,只能说人各有志吧。
卢俊义:花瓶,全程智商不在线,直到死。
吴用:出场诗里比作诸葛亮和陈平显然是扯淡,三脚猫的谋略水平,对宋江以外的所有人似乎都没有真心,结尾自尽是加分项。
公孙胜:学道的人有大智慧。
林冲:空有豹头环眼和丈八蛇矛,却完全cos不到翼德的神。懦弱无能是黑点一,临危休妻是黑点二,有意无意出卖花和尚是黑点三。
花荣:宋江铁粉之一,本书白袍小将的代表人物,“齿白唇红双眼俊”也就罢了,可“扶持社稷天蓬将”居然指的是白袍小生?
柴进: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朱仝:有娃之后,再看到李逵杀小衙内赚朱仝的段落,真是读不下去。
鲁智深:毕竟野战军出身,梁山武力担当之一。真性情,大智慧,“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毕竟是在戏里都能点化贾宝玉的男人。
武松:野路子出身的梁山武力担当之一,水浒中人气最高的英雄没有之一。知道武松打虎的,肯定比知道宋江杀惜的人多。当然,知道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可能也很多。真性情的爽快人,武松的那几章读起来就很爽。张都监陷害的桥段,连城诀直接就用了?
董平&张清:no zuo no die,不过张清这样的bug战法,也只能靠自己作死才能死了。
史进:王进老师点拨一段时间,就够的上八骠骑了?结局编不动了,莫名就被射死了,一起射死的还有之前牛逼闪闪的石秀。
戴宗&张顺:另外两个宋江的铁粉。
李逵:宋江的铁粉,疯子,杀人狂,神志不清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李俊:居然就跑去泰国当国王去了?
三阮:晁天王的嫡系,老板死了之后,戏份莫名的就被浔阳江的那群人抢走了。
燕青:出场有点晚,但出场后的戏分很足,智扑擎天柱算不算强行加戏?
韩滔:顶着个百胜将的名字,居然一场都没赢过?
萧让:结局居然跑去蔡京家当家教了?好歹也算仇家好吧。
郑天寿:没啥存在感的人,唯一让人记住的地方,是被磨扇砸死了。
扈三娘:太委屈。不过最后也是为了为夫报仇而死。
吕方&郭盛:放在核心位置并不能改变菜鸡的本质,唯一的亮点是郭靖的祖先吧?
丁得孙:中箭虎没有中箭,但被毒蛇咬死了。
孔明&孔亮:居然拜宋江为师?
宋万:元老中的元老,对他而言,王伦、晁天王和宋江都算是门口的野蛮人。但无论是晁天王时代还是宋江时代,都是边缘角色;莫名的被人裹挟着,结果征方腊第一战就被箭射马踏了,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李忠:穷,省吃俭用,有错么?
宋清:打酱油的自我修养。
水浒传(校注本)读后感(五)
1. 本书采用明刊本杭州容与堂《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为底本,这一刻本属繁本系统,全书故事完整,且文字风格前后一致。而市场通行版本多以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本为底本,拼以其他不同简本、繁本,造成风格不一,不利于一般读者阅读。
2. 《水浒传》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本书所采用底本的作者署名为“施耐庵撰,罗贯中编”。此外,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言:“《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也有是说。因而,为审慎起见,在学界未找到切实佐证之前,署名一仍其旧。
3. 本书在校点中参酌的其他重要版本,有天都外臣序本、杨定见序本、李渔芥子园刻本;个别文字,亦参酌了贯华堂本。
4. 为了方便一般读者,本书在标点、分段、注释方面,都有一些新的理解,更正了社会一般通行版本的讹误。标点方面如三十回有: “又进了一两套食次。说些闲话,问了些枪法。 ”“食次”,就是指食品。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把“食次”点入下句读,这里就改了。文字方面,如三回,鲁达对郑屠喝道:“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都不饶你”,“叫”字据芥子园本改作“对”字;十四回,有“一定是醉了,就便着”,“着 (zháo)”字就有睡着的意思,此句并未脱字,但为了使今日海内外各地区的读者都能读懂,考虑再三,还是据芥子园本、贯华堂本于“着”字前补“睡”字;十九回,有“那时阮小五已把老小搬入湖泊里”,“五”当作“二”,据本书本回改,因阮小五尚未娶妻;二十三回,武松“前后共吃了十五碗”,“五”当作“八”,据本书本回与贯华堂本改;同回还有阳谷县的印信榜文“白日不许过冈”,“白日”显系衍文,据本书本回与贯华堂本删;三十二回,有“左边这个生的白净面皮”,“左”当作“右”,据本书本回上文已有“左边一个五短身材”改;三十三回,花荣道:“他又是个正知寨。只是本人累累要寻花荣的过失。”又,三十六回,吴学究道:“到彼时可和本人做个相识。”“本人”对今日读者可能出歧意,故据贯华堂本改作“他”,等等,不一一列举。
5. 为适应今日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普及,在分段方面,不再是大篇大段,而是分段较细,这样做便显得文意更加清晰,读来兴味盎然。
6. 在新旧字体的使用方面,本书校注者也照顾到一般读者的需求,统一了一些异形词和俗体字、异体字,如:“能勾 (够 )”、“动掸 (弹 )”、“带 (戴 )帽”、“欧 (殴 )打”、“转湾 (弯 )”、“跨(挎 )刀”、“禅仗 (杖 )”、“算帐 (账 )”、“理采 (睬 )”、“杂采 (彩 )”与“采(彩 )段”、“阻当 (挡 )”、“陪 (赔 )钱”、“直 (值 )得”与“直 (值 )日”、“反到 (倒 )”、“已 (以 )后”、“鳖 (憋 )气”、“以 (一 )定”、“一枝 (支 )军马”、“惊呀 (讶 )”、“急 (及 )早”、“埋冤 (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