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是一篇令人着迷的文章。作者通过图解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微生物的奇妙世界。文章引发了我对微生物的兴趣,并增加了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读完后,我对微生物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读后感(一)
微生物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有时它涉及到医学领域,有时涉及到食品领域。的确,微生物所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各种有益菌、致病菌都在它的概念之下,病毒虽然不是生物,但其具有生物的特征。微生物比人类的历史古老得多,人体中的细菌数量也远远多于细胞的数量。华大基因CEO尹烨就曾经说过,我们人类也许只是细菌的集合体。 《太喜欢微生物了》是《知识进化图解系列》中的一册,这套书的语言非常简明扼要,搭配的漫画生动有趣,因此深受小孩子喜欢。它集合了来自日本各个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精准而又有趣的插画,为中小学生们普及各个学科的科学知识。虽然每册书都不厚,但是其中的知识含量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本书介绍了人体内的微生物,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其中人类身体上常见的青春痘、体癣以及某些部位散发出来的臭味的形成都有微生物的参与。而微生物最多的地方当属肠道,里面的细菌数量竟然达到了100兆!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有益菌。但是有一种细菌是我们最近频繁提到的,非常有害的,那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能够引起胃炎及胃癌的! 再说点儿轻松的吧,微生物对我们的食物贡献也很大。很多食物在经过干燥、腌制等加工后,会形成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从而创造出食物的独特风味或营养,比如我们熟悉的臭豆腐、奶酪、酸奶、臭桂鱼等。前几天正好看过一本有关“臭食”的书,我们平常喜欢吃的臭食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 此外微生物在制药、疫苗、基因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进化图解系列》真的是超级有趣的科普童书,这套书现在已经推出了八册,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我认为这套书非常适合推荐给即将过渡到中学阶段,学习这些科目的小学生。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读后感(二)
我现在还记得新冠疫情被隔离在家的那个春节,每天下午我和儿子一起在阳台的书桌上,在一个公益的绘画群里画病毒。每天下午阳光正好,春天正在路上,而新闻里都是疫情,连楼都不能出,小区里,一个人都看不到。一边画儿子一边问,这个病毒到底是什么变的呀?为什么这么讨厌呢?
最近和他一起看山形洋平写的《太喜欢微生物了!》,书中从与生活和微生物相关的54个问题入手,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详细地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历史,微生物与发酵和酿造、与疾病及环境的关系。阅读本书,作者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
01 微生物是谁?
书中首先讲述了微生物到底是怎样的生物。原来微生物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要小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都称为微生物。书中用十个问题讲述清楚微生物史的相关问题,给读者揭开了微生物的面纱。
在讲述的过程中,作者采用图解的方式,用深入简出的语言把微生物到底是什么生物,酵母霉菌蕈菌都是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书中讲述了细菌是属于微生物。用图解方式可以解释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
问答的形式,在科普读物中非常实用。而且比讲述更能提前读者的兴趣,没有看到答案之前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02 微生物能干啥?
那么这么的微生物能干点啥呢?书中用很大的篇幅讲了发酵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的原因。发酵和酿造和微生物之前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其实,在学术分类中,“酵母”是单细胞真菌,常见的单细胞真菌的球形或椭圆形的。
除了酒的酿造,书中还讲述了醋、奶酪和酸奶、巧克力和鱼干等等都是发酵食品。发酵是由于各种微生物引起的,是发酵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
03 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多有用的地方,但是微生物造成的疾病也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大流行病,也和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在书中用图解的方式进行了清晰地讲解,让读者们能够明白微生物和各种疾病的关系,它们的确是可以“致病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们也发现,微生物还可以“治病”。我们所使用的预防疾病的疫苗就是无毒和减毒处理的细菌或病毒。书中详细介绍了集中可以引起常见疾病的微生物。我们都经历过流感,而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
写在最后
《太喜欢微生物了!》是知识进化图解系列中的一本。书中从传染病、美食到生物技术,看人类怎样学会与微生物和平相处。用图文的方法和问答的形式,解读了微生物的类别了影响,带读者走进微生物的神奇世界。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读后感(三)
巧克力是发酵食品?
“发酵”和“坏了” 有何不同?
微生物是导致青春痘的罪魁祸首?
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世界上杀人最多的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还能用于资源再生?
如果你对以上的问题感到好奇,那么这本山形洋平写的《太喜欢微生物了!》就可以帮你答疑了。
简单易学,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文字讲通基础原理直观明了,用图解释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为你的知识体系补充重要的那块拼图。
01 微生物是什么?
顾名思义,微生物是非常非常小的生物,其实学术界对微生物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们通常把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晰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在某些情况下也包含像冠状病毒这样的病毒。
细菌的直径只有一微米,左右,一微米是一毫米的1‰,也就是说让1000个细菌排成一对才有一毫米,那么大细菌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圆形的球菌和胶囊形状的杠精了,除此之外还有螺丝或螺旋形状的,比如你平时听过的乳酸菌纳豆,菌都是我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的细菌。
还有大名鼎鼎的酵母制作,美味的面包或酿制美酒都离不开它。
02 微生物既能致病又能治病
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发酵酸奶面包等等。但同时发酵食品,也有像纳豆这样的,吃不惯的人会觉得味道很臭,再比如臭鱼干臭味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
那么发酵和坏了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呢?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食物中都滋生了微生物,滋生了微生物的食品,如果吃下去对身体有害,我们就说视频坏了就算对身体无害,但闻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我们有时候也会说坏了,其实发酵和坏的之间并没有本质差别,只是因为人的感觉不同罢了,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果滋生了微生物,味道会更强烈。
我们平时遇到的普通感冒也是微生物细菌感染疾病,而疫苗则是人们一旦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就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抗体,会识别特定的病原体并与该病原体结合,我们身体的生物防御功能的运行机制就是认准与抗体结合的病原体,把它驱逐出体外,所以说抗体是一种记号,它帮助我们标记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并且通知生物防御系统为了产生抗体,我们可以将做了无毒或减毒处理的病原体或是病原体的一部分植入人体内,这种就是接种疫苗。
03 微生物与人类一起生活
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的身体里寄生着很多微生物,皮肤,肚子,口腔,鼻孔,甚至头发上都有,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身体结构就像竹轮,身体的表面就像竹轮表面烤上颜色的部分,竹轮的孔就相当于嘴和肛门,真正意义的身体就相当于竹轮本身,除此以外的部分相当于竹轮表面及孔的部分从,微生物一旦侵入身体内部人就会生病,但当它们生存在身体内部以外的地方,竹轮表面和孔的部分则相安无事,我们把生活在健康的人身上在固定位置不乱跑,与人类友好相处的细菌群落,称作常居菌。
常居菌非但不会引发疾病,有时还会保护我们免受微生物的清洗,胎儿在母体内则是无菌状态,一出生马上就开始和微生物一起生活了。
《太喜欢微生物了!》是知识进化图解系列中的一本。 书中的插画便于理解内容,也是一本可以推荐给孩子很受益的读物。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读后感(四)
电影《世界大战》中,外星人在地球上肆意妄为,疯狂地进行捕杀,人类军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我深刻地体会到《三体》中经典的虫子理论,两种文明的巨大差异使得地球人在外星科技面前如虫蚁一般。
但是,在大自然规则里,众生皆平等。蟑螂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在人类这样强大、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小强依然坚挺。在《世界大战》中,强大的外星人最终却被不起眼的微生物打败。
微生物的力量原来是如此的奇特,连肉眼都看不到的小小物种竟然能迸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彻底颠覆我狭隘的世界观。
其实,微生物一直在与人类共存,为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微生物分解我们制造的生活垃圾、动植物的尸体,把它们再转化为可以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我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更是无处不在。酸奶里的益生菌、臭豆腐中的毛霉,还有我们吃的发面里的酵母菌,食醋、啤酒、白酒、葡萄酒中的各种细菌,都是微生物。让我们带口罩的细菌、病毒是微生物,让人口臭、脚臭、体臭的也是微生物。我们同微生物相比,就是自然界的小朋友,如何跟微生物这个大哥和睦相处,人类一直在学习和研究。
这本《太好了微生物》就是学习和研究的其中一小部分成果,为日本农学博士山形洋平所著。这本科普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微生物的常识,图文并茂,并且每章都由一个有趣的问题牵头,引导读者探寻答案。
第1章 微生物到底是怎样的生物?
微生物原来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我上面说的大哥看来还是太保守了,应该说,微生物才是地球真正的主人。
书中提到病毒是具有生物特征的非生物。我不是微生物专业的,所以我不知道专业里是怎样给病毒归类的。但是在《医学微生物学》这个医学生教材中,病毒是无典型细胞结构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也在科普文章中明确指出:“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
或许日本农学界对微生物有自己的定义,这个不得而知。我认为科普书籍跟小说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尽管不是严肃的学术论著,但严谨的态度还是应该保持的。
第2章 微生物与人类一同生活?
这一章的内容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读者意识到微生物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很多生活现象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真是让人开了眼界。
第3章 发酵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
这可能是本书最让人感兴趣的章节了,“民以食为天”嘛。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食谱可是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呢。现在能考证到的人类利用微生物制作食物的记录应该就是酿酒了,这个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地点在中国河南省的贾湖。
书中用了很多的篇幅来交代酿造法,葡萄酒、啤酒、日本清酒、酱油、醋等等,占了发酵食物的大部分。不同的酿造方法会利用到不同的微生物,产生不同的风味和口感。这是劳动人民在数万年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到今天虽然工业发展得如此迅猛,科技如此强大,但在如何利用微生物制作食物方面还是沿用着古老的原理。
第4章 微生物既能“致病”又能“治病”?
谈到微生物的致病,大家都不陌生。现在还在防控中的新冠病毒肺炎、2002年的SARS,最近武汉大学出现的霍乱病例,能在传染病名单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致病力比较强的微生物,这还不包括已经被人类消灭的天花病毒。
能治病的微生物咱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各类抗生素了,现在连小朋友生病了都知道要“消炎”。虽然“消炎”和“抗炎”并不是一回事,但足见我们对抗生素的熟悉程度。当然,也因为对抗生素的使用不加节制,所以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甚至还产生了更厉害的多重耐药菌,也有人叫它“超级细菌”,几乎对所有已知抗生素都耐药,已经成了人类的噩梦。
微生物作为地球最原始的居民,有着非常简单的生理结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人类作为后起之秀,应该学会尊重微生物,学会合理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学会与微生物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