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通过描绘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探讨了傲慢、偏见与社会阶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小说展现了人物成长与自我反思,强调了真诚与理解的重要性,最终传递出爱与尊重能够超越偏见的深刻主题。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一)
读完这样一本书,至少我知道了达喜的傲慢,伊丽莎白的偏见,构成本书的名字,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是草率的,容易受身边的人片面之词的影响,草草下结论,这是愚蠢的,至少我们应该拥有独立的思考,兼听则明,而不是有意偏听,也不是看见个别现象就说自己已掌握本质,这就是偏见。对于爱情我想说的是,衣冠楚楚往往最打动人心,比如魏肯,但真正的幸福,决不能建立在仅仅建立在这楚楚上,一个人外化的东西往往是想给你看的,这样的掩饰一旦放于目的的实现,即将原形毕露,本性彰显无疑。(张振阅毕,2024.5.21.昨天加班到凌晨了,今天寄快递,晚快12点,实习过半,躺床上)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二)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奥斯汀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能用最细腻的笔触去描绘伊丽莎白每时每刻的想法,仿佛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具体的、鲜活的人——大多数时候她显得机敏、自信,但在面对家人仍愚昧的观念、生活中的困难以及自己看不透的人时,她在感情与理性之间、在犹豫与坚定之间是怎样反复纠结的,是怎样被偏见蒙蔽又在得知真相后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使她成为一个真实又可爱的立体的角色。同时,达西在书的前半部分被刻意脸谱化而显得不近人情,但对白中透露出他不屑于矫饰的天真的自大,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感觉整个故事都在强调主角的不完美,而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两人的相识相知带来了看起来更圆满的结局。
整体上看,伊丽莎白和达西像是高配版的凯蒂和沃尔特,伊丽莎白比凯蒂更加聪明剔透,达西则也比沃尔特更懂得共情和表达爱。非常非常喜欢两人之间的对话,读着让人愿意去相信love wins all.
相应地,细腻的感情线与内心描写也使得整个故事对主角的塑造着墨太多,以至于其他人物常常显得暗淡而刻板,剧情琐碎,一些情节不免流俗。所以才会过了这么久拖沓着读掉XD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三)
总因为文学评论的不规范而被老师批评,却还是忍不住发一些读后感式的感慨。这种完美的结局在书中向来少见,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和归宿,没有巨大的波折,平平安安,一团和气,对偏爱美好结局的我来说,简直是再幸运不过的事。 故事是简单的,是再寻常不过的情节,最打动人的是人物的性格,两对青年男女品格高贵,他们宽容、理智、温柔,展现出人类精神中美好的一面,因为他们高贵的品格,也避免了许多男女恋爱中的烦恼。简并没有宾利先生的离开悲伤消沉,也没有因他回来而欣喜若狂,或者因他的抛弃而愤怒不已,她平和、温柔、善良,值得获得最好的礼物。达西先生出身高贵,在认识到自己的傲慢之后,却也坦然接受指责,并努力做出改变。伊丽莎白在意识到自己对达西先生的偏见后,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 要是恋爱中的男女都能像他们一样,世界上该少多少烦恼,又能添多少美好的姻缘~ 本内特先生的疏懒、本内特夫人的粗野直率、凯瑟琳夫人的傲慢,都让人着迷,他们都是生性善良的人,性格中的缺点也无损他们的可爱之处,本内特先生勤勤恳恳尽着他照顾家庭,抚养女儿的义务,本内特夫人没有良好的教养,却是一片天真的慈母心怀,凯瑟琳夫人习惯命令别人,却也见出她的热情和坦率。 一群可爱的人,出演了一个美好的剧本,希望她们一直在德比郡,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四)
上善若水 祝君安好
清醒,是我对伊丽莎白这一人物贯穿始终的印象。伊丽莎白虽然误解过她的爱慕者,但她对爱情始终是清醒的。不论是察觉被爱前,或者是发现自己爱他人,伊丽莎白都会思考双方的结合是否匹配,性格、家庭、财力等等都是她的考虑范围。最关键的是,伊丽莎白没有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始终清楚自己是谁,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明确。
伊丽莎白的清醒,不单体现在自己的爱情上,她对姐妹朋友们的爱情也看得清楚明白。
除了清醒之外,伊丽莎白生性活泼、爱开玩笑,胆子大、勇敢;对于权财高于自己的人不卑不亢,不卑躬屈膝,也不谄媚,因为在伊丽莎白的价值观里:靠财势摆出来的显赫气派,并不足以让她畏惧,伊丽莎白敬畏的是,有特殊的才能或者高超的品德的人。这些让伊丽莎白成为了有独特魅力的女士。
我在伊丽莎白身上看到,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觉。伊丽莎白清醒,所以当周围人告诉她有人爱慕她时,她会思考,会推理。这恰好又让伊丽莎白回想起当事人的行为,而对其产生偏见。
当事人达西这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I人属性,稳重,善于观察,他脾气果断倔强,再加上他有钱有势。这样的配置,要让这个人物接地气有点勉为其难,但他归到傲慢那边似乎毋庸置疑。
可情节就是要有反转才有好看嘛。伊丽莎白说达西的缺陷就是对谁都厌恶,达西笑着回答伊丽莎白的缺陷就是存心误解别人。他们两都很清楚对方,达西了解伊丽莎白为人坦率,被她的聪慧所吸引;伊丽莎白通过周围人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思考意识到达西有超高的品德,就是势均力敌的爱情。书里这样写到“她活泼大方,可以熏陶他,使他心性柔和,举止温文;而他公正精明,见多识广,也一定能开导她开阔眼界,大有进益。”让我不禁感叹,啊摒弃傲慢与偏见,收获爱情真美好啊~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这样美好的,书里也可以看到其他类型的爱情:大姐简和宾利先生互相爱慕,却因有人作梗,险些分开;妹妹莉迪亚和魏肯的结合是情欲远多于品德的。
各类人对爱情的态度,让我看到当时那个社会的世态。这才是让我觉得名著之所以是名著的原因,看着是写爱情,又不仅仅写爱情。
开篇第一句“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这就足够吸引我往下看,因为这话放在现在看也是公认的真情实理。
书中的那个年代,年轻的男女会参加一个名为舞会的活动,在我看来,这等同于现在的相亲行为。
帅气多金的男子希望邀请到心仪的女子共舞一曲,年轻漂亮的女子也渴望尊贵男生的爱慕,由一支舞开始自己的新恋情。为什么跳个舞就会让女生浮想联翩,因为作者这样写到:女人的想象很迅速,它一下就从仰慕跳到爱情,有从爱情跳到结婚。
关于舞伴的讨论,可以从舞会前一两天开始延续到的舞会后几天,讨论的内容无非就是年轻男女中谁和谁比较般配这类的问题,但是参与讨论的人就不止置身其中的年轻男女了,他们的亲戚、朋友都会帮着他们一起分析、推断对方的行为所代表的意图。就像我们现在的吃瓜群众。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也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另一项活动也能体现人间百态,就是聚餐。例如:聚餐前,各自在家就聚餐人员展开讨论;聚餐时,入席落座,察言观色,刻意的说着某些话;聚餐后,有人玩游戏、有人聊天、有人看书。这一系列活动,在我看来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可以在书里看到我周围人的影子。
总之,我一开始是以爱情小说来读的,当发现作者把爱情放到了社会里,让我看到了当时的世态,我还是很惊喜的。
这篇书评写得不满意,不知道怎么开头也不知道怎么结尾,边读边写的感受不少,整理成文却遇到到了卡壳,还得再练练。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五)
情节是逐渐出现高潮的,人物是逐渐变得可爱的,因此越看越入迷,最后笑着看完,完美收场。终归还是喜欢喜剧的。
以前看过电影《简奥斯丁》,知道这本书讲的是其自己的爱情故事,对大致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书还是值得一看,除了那些爱情,还有那时英国乡土社会,那些场景和人物刻画,值得了解一下。而那些爱情,其实和现下的流行小说或网络小说有些类似,很像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当然这个灰姑娘更有主见和思想,说话更犀利一点,或者说,像霸道总裁和……呃……和灰姑娘的故事。
书的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伊丽莎白和达西起初互看不上眼,但经过一些事,傲慢无礼的达西爱上了伊丽莎白,但求婚被拒,而后又经过一些事,伊丽莎白也爱上了达西,又经过重重阻挠,俩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而如果详细来说:(主要是为了今后自己回忆方便)住在朗博恩的一家人有五个女儿,父亲消极懒散,母亲喋喋不休,三女儿是个孤僻的“学霸”,小女儿无知又卖弄风情,四女儿跟着小女儿有些变坏,只有大女儿简和二女儿伊丽莎白远离了一家人的低级趣味。离这里不远的内瑟菲德搬来了一个新邻居宾利,家境不错,性格有礼,得到一致喜爱,母亲便想让女儿嫁给他。一次舞会上宾利也确实对简有所倾慕,而简也对宾利存有好感,舞会上达西显得傲慢无礼。而后父亲那个唠叨无趣的外甥柯林斯突然到来,因为得到牧师的职务,便想结婚,而他又将继承其父房产,因此想娶其女儿作为回报,后来像伊丽莎白求婚被拒,却被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所接受。此时伊丽莎白倾慕一个叫魏肯的民团军官,魏肯认识达西并说了他对自己做的很多坏事。夏洛蒂婚后邀请伊丽莎白到新家做客,而这里住着达西的姨妈,因此伊丽莎白二遇达西。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一是因为他的傲慢无礼,二是因为他认为简对宾利没有感情,而拆散了他们,三是因为他对魏肯做的坏事。随后达西一封长信进行解释,让伊丽莎白的感情出现了转变,开始对达西有了好感。而后伊丽莎白随舅舅舅妈旅行,恰好到了达西所居住的彭贝利,于是三遇达西,发现达西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伊丽莎白也发现自己爱上了他,但家里的小女儿却和魏肯私奔,三人只好匆匆结束旅程。而在全家人不知所措的情况下,突然得知找到了私奔的两个人并且促成其结婚,原来是达西在其中暗自帮忙。后来达西来到朗博恩,虽然其姨妈也出现横加干预,但是二人的感情还是日渐升温,伊丽莎白表示对解决私奔之事的感激,达西也借机表达爱意,二人就这样幸福地在了一起。而宾利也因为达西说简对自己有感情而重燃爱情之火,二人也幸福地走在了一起。婚后一对回到彭贝利,另一对在其附近买了房子,远离了原来的亲戚和邻居。
能够叙述出来的情节都不算过于复杂的情节,所以书还算好读,前半部分算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后半部分从达西求婚开始,整个爱情故事就开始闪光。当然,如果翻译得能够再流畅一些,那么书读起来的感受可能会更好一些。
所有的人物里最喜欢的还是伊丽莎白,她有主见,有想法,懂礼仪,有洞察力,有思辨力,活泼有趣,而且漂亮。当然她也并不完美,用当时的人来看肯定是不够优雅,有时还说话犀利。但是她能够识大体,关键的时刻以家庭利益为重,为他人留有情面,她能审视自己,能够改正自己的偏见,同时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并能够坦然地宽容其中的不满、接受其中的遗憾。伊丽莎白是全书最为核心的人物,其中有很多段心理描写,她的自言自语,自我剖析,她和人争辩时的逻辑缜密和切中要害,都让这个人物显得很有神韵。
简应该是众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她温柔敦厚,优雅大方,心地善良,总是为他人说好话,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分担更多,却毫无怨言,对自己的感情很克制。总的来说,她很有长女风范。
而达西在性格转变的叙述中则显得不够饱满。他的长信里前半段说的都是如何认为简没有爱上宾利,而拆散了他们,并没有任何悔意,对于自己有姐妹之情的简的重要感情,伊丽莎白如何能置之不理,而只看信后半段对魏肯人品的叙述?而后在彭贝利看到达西就发现性格大变,这一切都觉得少些过渡,应该再多一些事情来描绘他的变化的产生。
喜欢书里描绘的感情的样子,有很多关于爱情的话都很有哲理。感激和尊重是爱情的基础,两个人经历过一些事,发现对方优点会越来越多,在思想上有共识,才能让两个人走的更远。不过像主人公这种爱情只存在于书里吧,现实中伊丽莎白会有,但是达西如果一样傲慢无礼,那要么就是真的是个傲慢无礼的人,要么在发现优点以前就不联系了,不会有最后的结合了。
现在看来,宽容和理解在感情里更为重要,要透过情绪去看其本质,要相信人格的魅力,相信思想的魅力,而且,女性还是要对男性有一些崇拜,男性还是要对女性有一些宠爱,这样的爱情才可爱。
一本不厚的书,看过之后让我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让我学着去变沉稳镇定,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我对感情这回事更懂了一些,便足矣。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六)
二百多年前的英国湖区,富丽堂皇的彭贝利庄园里陈列着一尊戴着面纱的维斯塔贞女雕塑。少女头戴洁白的凌霄花环,手捧圣洁的火种,正在虔诚的祈祷。薄纱勾勒出少女娇媚动人的面容,挺阔的额头和鼻子衬着似有哀伤的眼眸,沉思的她安详平静。我们可爱的主人公伊丽莎白,此时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前静穆的少女。这片刻的凝视穿越时空,汇成了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它映照出一串美丽的身影:守护圣火的贞女,追求平等的伊丽莎白,热爱写作的简·奥斯丁。世间少有的白色凌霄是象征勇气和坚韧不拔的花,我把这纯洁的花献给这位女作家。
读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让我有很大的挫败感。第一次读囫囵吞枣,什么也没留下。第二次读反复咀嚼,我的思维追不上文字奔跑的速度。第三次读细嚼慢咽,仍然记不住那些闪光的句子。因为不解其味,或者说想寻找一个答案——“灵魂契合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又看了两个同名版本的电影,尤其是2005版我反复看了三四遍。最终我从电影镜头中发现了美丽的贞女雕像,伊丽莎白与她对视的时候,既在惊叹艺术家对美的丰富想象和伟大创造,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达西先生温润柔软的内心;而我确定贞女像的出现是电影导演对女作家表达的敬意,幸运的是这静穆的美装饰了我的心。奥斯丁是那样的聪慧、机敏,我猜测是怎样的绝尘美貌能与她的才情相媲美。如果说哪部小说是我一时读不懂的,那她写得这部就算其一。女作家对人情世故洞若观火,轻松地拈拨语言间,为小说点染上犀利幽默的色彩,这些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奥斯丁像一朵高洁的凌霄花,开在了文学世界里。
请随我的笔去追寻那些曲折动人的情节和文字,触摸一些有趣的灵魂。
小说中的配角们,有的木讷,有的软弱,有的势利,有的肤浅,应是表现美的一种缺陷吧。伊丽莎白的密友夏洛蒂小姐长相一般,为人沉闷内敛,且家资贫乏,不会是达西、宾利这些贵族先生们的良配佳偶。可是她务实,懂得克制,她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浪漫”。她只想要一个安稳的家,不在乎伴侣对自己是否有真挚的感情。婚后的夏洛蒂显示了她的智慧——合理地安排婚姻生活中的两个人。她有自己独立的接待室来安放疲惫的灵魂,能巧妙劝说丈夫柯林斯忙碌于园艺而不打扰自己。彼此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矛盾自然会少,只是生活也缺少了情趣。夏洛蒂感觉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她不允许好友来反对和亵渎,那会消弭她行动的勇气。“事情不能朝最坏的方面发展”,她心有骄傲,有主见。夏洛蒂的选择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是顺服而不是盲从于生活。柯林斯先生可以说是善于逢迎屈从权贵的高人,他的这一技能是经过娴熟地练习的。在面对恩主凯瑟琳夫人时一切的谦卑、恭顺,看起来都是出自真心,别人一点也不会怀疑。假的感情时间久了也变成真的了,只是恰巧被伊丽莎白揭破了。不过柯林斯深切懂得丛林法则,他生活的一切都拜恩主所赐,但凡他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和不满,那目前享有的房子、收入,甚至名声都会失去。糊涂的柯林斯自以为是,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时,竟然臆想这是表妹的欲擒故纵,认为是少女因羞涩惯用的伎俩,一再地穷追不舍。在伊丽莎白愤怒地转身离去后,他马上求娶其好友夏洛蒂小姐,全然把本内特家的另外三个女儿排除在外。在凯瑟琳夫人那直不起腰的柯林斯,别人下面子是要挽回的,伊丽莎白伤害了他,他还了回去。不过有一点,柯林斯虽在做派上有些荒唐,但对自己担任的牧师工作一丝不苟,相信他不会做有违良心的事。
莉迪亚长相甜美,内心却浮躁轻狂,做事愚蠢。韦翰先生学就一副彬彬有礼的绅士做派,能言善辩,最易诓骗少女的心,正如达西先生所说:“什么也比不上假装谦虚更能骗人”。伊丽莎白就上了当,相信了韦翰开始的谎言,由最初的偏见,加深了对达西先生的误解。莉迪亚和韦翰偷偷私奔,如果不是达西倾力帮助,简直就毁了伊丽莎白和大姐简的终身幸福。虚浮的外在不可靠,再好的马,没有锁链或缰绳的束缚也会惹祸。本内特太太天生两只好奇的的耳朵和一张关不住的嘴。在内瑟菲尔德庄园的舞会上她出尽风头,非常好地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爱慕虚荣,缺乏涵养,事事算计的乡绅老婆形象。她故意安排简骑马去内瑟菲尔德做客,为的是增进女儿和宾利先生的情谊,不幸的是简因淋雨患了重感冒。她怂恿柯林斯大胆求婚伊丽莎白,为的是永远居住在朗博恩自己的家中,失算的是伊丽莎白不愿屈服拒绝了“好意”。当莉迪亚结婚回来,她高兴的是终于嫁出了一个女儿,对莉迪亚伤风败俗、不顾及家族荣誉的做法连一句训斥都没有,对女儿所托是否良人一点也不担心。可话说回来,本内特太太虽然愚昧,但做人还是有点精明的,她有参透男人心思的本事。她曾用美貌成功俘获了先生的心,现在又竭力催化简的爱情,无心间促成了伊丽莎白的美满婚姻。
简温婉大方,心和人一样美,像天使,在以前的阅读中我差点错过她。简做事想问题总是先考虑他人的难处,连眼光苛刻的伊丽莎白都对她心悦诚服。两人夜里互诉衷肠,伊丽莎白嗔怪简“无论谁,你也看不出毛病。在你眼里,普天之下都是好人,都很可爱”。简随心一说:“我不愿意随随便便就苛责什么人。”她自己感情受挫只是默默忍受,当得知是宾利小姐从中作梗时,不过是抱怨了一句,一个恶毒的词也没有。加德纳夫妇偕同伊丽莎白出外旅行,他们的四个孩子全托付给了简照顾,她教他们学习,陪他们玩,孩子们信赖、依恋她。本内特太太得知小女儿私奔神经受损,简主持家政里里外外操持,还须守在母亲大人身旁随时听她吐苦水——却不感到厌烦。简和伊丽莎白的感情最好,她的情动逃不过妹妹的眼睛。在宾利之先,简也曾纯真地喜欢过别人,伊丽莎白说那个人很蠢,其实是简不懂得拒绝,本性善良的人大都如此。后来,在内瑟菲尔德的舞会上,简邂逅了宾利先生,伊丽莎白鼓励她大胆去爱,热切地祈祷她能得到幸福。可惜简过于矜持,即使内心的情感汹涌澎湃,她也依然神色平静。她缺少勇气,满心期待着宾利勇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夏洛蒂说得对,“少有人还没有得到鼓励就有勇气去动真情”。简总是一副缺少热情的样子,使得宾利对彼此的爱有了怀疑。好在达西先生谦逊地认识到了错误,诚恳告诉宾利简多么期待他的爱。经过一番波折,简把自己的心看得很清楚。她不是爱慕宾利的富有,她爱他通情达理,脾气随和同自己一样;爱他宽容厚道,不会欺骗自己。简是天生的贤妻良母,宾利先生多么有幸求娶到她!简像柔软的海绵,没有攻击力,但也不善于保护自己。而伊丽莎白是每一孔隙都吸足了水分,穿上了铠甲的海绵,随时准备带着那颗高贵的心去战斗。
这些人物都有人格上的缺陷,或是天生如此未经后天弥补;或是后天修习但为情势所惑重回旧路。就像书中所写:“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某种倾向,容易犯某种特定的毛病。这种天生的缺陷,即使受最良好的教育,也是克服不了的。”上帝造人本不完美,存在即是合理。
当然《傲慢与偏见》中,最让人怦然心动的还是男女主角----伊丽莎白小姐与达西先生。小说和电影中对两人的塑造可以说是双剑合璧,各自争辉。
影版的伊丽莎白在舞会上一出现就展现了奥斯丁式的幽默。她称达西先生像开屏的孔雀一般高傲,他拥有的一半德比郡也是愁眉苦脸的。这样吝啬的评价,源于伊丽莎白坦率而善于诙谐的个性,在家里她也这样“撒野”。当本内特太太在达西和宾利面前夸耀简的魅力时,伊丽莎白说爱情诗能驱除暧昧的喜欢,巧妙地挽回了姐姐的声誉。达西慢慢发现她是那么地与众不同,美目如星收尽春光,明朗调皮的笑如鱼儿般让他触手不及。但达西并不想承认,他依然睥睨眼前的一切,不过心有些虚。舞会上伊丽莎白无意间听到,达西赤裸裸地毫不掩饰地评说自己,“还没标致到让我动心”。伊丽莎白动气了:对于自己标不标致,不是单凭一个人的审美就能左右所有人的眼光;至于他动不动心,也不是一个人单方面可以掌控的,况且自己也不屑于他的青睐。此时伊丽莎白暴露了她的弱点,因虚荣心作祟,她认为门第高贵的达西根本看不起出身低微贫贱的自己,如果正眼看自己,也是为了吹毛求疵。恰恰达西的傲慢也是来自看重门第高低,除了家人他“看不起世界上所有其他人”,断定像伊丽莎白这样的小姐不会有高贵的灵魂。偏见和傲慢就这样在狭隘的思想中产生了。再加上韦翰用平易谦和的表象蒙蔽了伊丽莎白,使她相信了那些颠倒黑白的言论。一度浮云遮望眼,只因非在最高层。在以后的相处中,两人一次次地试探、交锋、回击。内瑟菲尔德庄园,伊丽莎白来陪伴生病的简。偌大的会客厅里,女士们边散步边交谈。达西手在写信,但身上的三万六千个毛孔全变成了眼睛和触角,捕捉着伊丽莎白每一个微笑,每一个锦心绣口的字句。他寻到了一个时机,自然地加入了与伊丽莎白的辩论。他说自己脾气坏在“太不肯妥协,不肯让步----当然是太不给人一点儿方便”。这是达西对自己正确决定的坚持态度,如果事实是那样就叫明智,比如驱逐赌徒兼伪君子韦翰;如果不了解真相,会变成自负,比如为忠于朋友拆散彼此爱慕的宾利和简。达西说,“我对人的好感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恢复。”伊丽莎白立刻抓住他执拗的缺点,认为“他对谁都厌恶”。达西笑着真诚地说,“你就是存心误解别人”。小说读到这感觉真是精彩,此处已不是男女主人公两人的对峙,而是女作家一人灵魂的融合,像老顽童的左右手互搏术。此时的达西一再示好、忍让伊丽莎白,他认识到自己马上要处于危险的境地,但爱意已不可阻止。达西知道,伊丽莎白喜爱阅读,大量的广泛的阅读使她视野广阔、思辨敏捷,加上品格高尚,她在自己心中如四季更迭般迷人。彼时的伊丽莎白还在偏见的漩涡之中,看不清达西的心。事实上达西因出身尊贵,教养有素,自然卓而不群,只是生性腼腆不善言辞,难免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不可否认,他善于斡旋家族、教会、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冲突,精明豁达,是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绅士。第二场舞会上,达西主动邀伊丽莎白跳舞,却不欢而散。至此,达西主动远离爱人,却逃不出爱情的蛛网。几个月之后,两人在柯林斯夫妇家相遇。达西控制不住地想要接近心上人,他已无比珍爱伊丽莎白那颗自尊敏感又富于理智的心。几番挣扎之下,他终于开口向伊丽莎白求婚。不幸的是他还没有放下不自知的傲慢,而对方刚刚获悉其破坏了自己最亲爱的姐姐的婚事,所以盛怒之下伊丽莎白拒绝了他。达西倔强地反驳心上人的质疑,像个委屈的小孩,最后无奈而可怜地离去。本来他可以一走了之,从此远离伊丽莎白的世界。但经过了艰难的痛苦抉择后,夜幕深沉中他骑着快马送来了一封长信。达西感谢伊丽莎白坦率地承认对自己的厌恶,他明白彼此都是真诚可信并讨厌伪装的人,所以冒着妹妹的名誉被毁的风险告知了事情的真相。这封信引起了与雪入泥湖截然相反的效果,写信的人万分苦恼和自责,开始回溯铸成错误的源头,下决心改正自私高傲的坏毛病;看信的人懊悔愧疚不已,踏上了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他们都经历了一段长久的煎熬。上帝一再告诫人们应该保有谦卑的品格,而这两个优秀的年轻人犯了错。一个自命不凡却让固执的偏见打败,一个自恃聪敏反被聪明愚弄。是爱,真挚的爱唤醒了他们。不知在哪一个短暂的时刻,他们深切的悔悟,卸下了重负。在彭贝利庄园,两人再次相逢时境况完全不同了。伊丽莎白恢复了她幽默活泼的神采,达西露出了冰山消融后明媚的笑容。他们默契地一瞥,如耀眼的波光闪烁在春天平静的湖面上,如秋日簌簌而落的桐叶的微声般抚慰人心。达西为伊丽莎白而改变——他待人的态度,一贯的做派。他可以向韦翰妥协,可以容忍伊丽莎白的家人,因为他找到了与自己最契合的灵魂。哦!达西,深邃的藏着一切温柔的蓝色眼睛,莽撞地闯到爱人面前紧张的无处安放的双手,即使愤怒也愿表示尊重的落寞的背影······一切让人沉醉!
晨雾中,达西携着长风,带着晨露,迎着微光,奔向伊丽莎白——“他的太阳”,就像神话中齐天大圣驾着七彩祥云来迎娶紫霞仙子。
名作家毛姆这样评价简·奥斯丁——“只有平庸之辈才会维持正常水平,而她始终处在最佳状态”。
我喜欢读《傲慢与偏见》,一遍一遍地读它,我理解了奥斯丁——如果不能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她甘愿投身写作孤独终老。而屈从命运何其简单——把心藏起来,嫁给一个并不爱的富家公子,忍受他的虚浮乏味,对他笑,和他生一群可爱的孩子。然后在每一个遥不可及的深夜里,独自哭泣仰望。垂垂老矣时,对孩子们说:“多么怀念失去的青春岁月,我心中也有一个少年的爱······”
不,绝不可以这样!金子不能埋没在冰冷的炉灰里。奥斯丁用笔把她炙热的心,斐然的才情,完美的爱情都给予了她的“宝贝”——伊丽莎白。如果没有这执拗的坚持,虔诚的信仰就不复存在,高贵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上帝的伊甸园也就不存在。
采一朵洁白的云,编一束无暇的花环,送给我喜爱的女作家——简·奥斯丁。